第一篇:牢牢把握“四个根本点”有效预防和时刻警惕“四大危险”
牢牢把握“四个根本点”有效预防和时刻警惕“四大危险”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地指出:“总结9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任人为唯贤、广纳人才,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正视并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我认为,深刻理解并牢牢把握胡总书记讲话中的所阐述的这四个根本点,对于不断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有效预防和时刻警惕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努力消除和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现实生活中,因为仕途和事业取得了成功,可能会使一些人满足于现状,飘飘然,精神懈怠,不思进取,甚至追求享乐,生活奢靡。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末年,李自成兵败山海关的历史教训,就是最典型的案例。公元1627年(天启七年),陕西、山西、四川、湖南等地广大农民为了反饥饿、反压迫,纷纷揭竿而起,其中陕西延安府米脂县农民的儿子李自成也毅然投身推翻明王朝的武装斗争道路,并被尊称为“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起义军经过18年浴血奋战,终于建立了“大顺”政权,1644年3月19日,攻克北京,敲响了明王朝的丧钟,然而仅仅42之后,李自成的军队在与清兵和明王朝残余势力吴三桂的交战中,很快兵败山海关,留下了千古遗恨。分析原因,李自成进京后的形势并不乐观,明朝的残余力量拥立弘光皇帝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权伺机反扑;关外女真族的满清国崛起数十年,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等夺取中原蓄谋已久;在山海关附近驻扎着明将吴三桂率领的数万明军,而吴三桂正为降清军还是李自成举棋不定。在这种形势面前,李自成没有清醒认识,缺乏忧患意识,迅速滋长了盲目乐观,轻敌懈怠、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等消极作风,并由此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最终导
致政权灭亡,毛泽东主席曾多次意味深长地告诫我们党内的一些领导干部说:“你们要做刘宗敏,我可不想当李自成啊!”。
坚定的理念信念,始终是我们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支柱,是每个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内在动力。我们供电企业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忧患意识、积极开拓进取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特别是“五大体系”建设过程中,供电企业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总的是好的,但也有一小部分人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固步自封、贪图享受、不思进取;还有人对问题视而不见,麻痹懈怠,缺乏危机感,这是一种精神懈怠的倾向。对此,通过总结李自成功败垂成的沉痛教训,我们应该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要牢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乱”,“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古训,清醒地看到激烈的各种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以及我们肩负的任务的艰巨性,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增强供电企业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咬定青山不放松,真正做到坚定不移、矢志不渝,永不自满懈怠。正如习近平副主席所说的那样:“只有成为坚定理想信念的先锋模范,才能有效化解精神懈怠的危险”。
二、要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努力消除和克服能力不足的危险。现实生活中,因为环境与任务发生了新变化,一官半职来得也容易,可能会使一些人无所适从、无能为力,不会处理面临的新问题,凸显能力上的不足。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就拿中国历代君王来说,由于能力不足,愚痴昏聩,怠于理政,祸国殃民的昏君也绝非一二,如果给他们列一张成绩单会发现不少皇帝不合格。比如弱智,晋惠帝司马衷不仅不懂批公文,连蛤蟆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北齐文宣帝高洋,听说“漆”最黑,居然把亲七弟给杀了;昏庸不明的楚怀王,在他执政三十年后,最终落得个身死异国的可悲下场;在中国民间有句谚语,称能力不足,无可挽救的人为“扶不起来的阿斗”。这个“阿斗”就是指三国的蜀汉后主刘禅;明熹宗朱由校,对于管理朝政,既无兴趣又无能力,有时候简直就像个白痴。但是,对于玩物游乐,他则有着广泛的爱好,尤其爱好漆木工,并被后人戏称为“木匠皇帝”。他在位七年,除去嬉戏玩闹,没干过一
件正经事,加上连年灾荒,不恤不赈,激起了陕北农民大起义,敲响了明朝灭亡的丧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供电企业的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忧患意识,自觉加强自身学习改造、提高自身能力,时刻注意解决好能力不足的问题。高度重视学习,善于进行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每个干部健康成长、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加强学习也是我们不断增强政治上坚定、理论上清醒的过程。可以说,领导干部的学习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通过学习,提升能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提升工作的本领,转化为建设“一强三优”、“五大体系”建设、构建和谐企业的能力,转化为适应新时期新任务新要求的执政能力,不断迎接新挑战、接受新考验、完成新使命、创造新业绩。正如习近平副主席所说的那样:“只有成为创造一流业绩的先锋模范,才能有效化解能力不足的危险”。
三、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努力消除和克服脱离群众的危险。现实生活中,因为掌了权,做了官,有了地位,可能会使一些人拉开了和群众之间的距离,高高在上,脱离群众。1851年至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一直为后人深刻总结并引以为戒。其中原因有多方面,但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以后,领导集团的进取心逐渐减退,他们大兴土木,严格等级秩序,高高在上,作威作福,越来越脱离群众,最终导致天京政权的败亡。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建立了政权,制定颁布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拟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
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起初,尽管洪秀全曾经提出要建立一个没有以强凌弱、尔虞我诈的公平世界,鼓吹凡天下男人皆兄弟、天下女人皆姊妹的群众观,但他这些从西方基督教教义中检来的货色,在其本人的思想观念中就没有深化,也没有消化。所以,洪秀全也很难把这些具有平等思想的群众观付诸实施,最终只能按照封建王朝的等级制度,即《太平礼制》所规定的等级来规定自己所应该享受的待遇和特权。昔日的兄弟、姐妹,今日的大臣、将军们,临朝时,也只好站在朝门外列队,对洪秀全不能仰视,否则就有杀身之祸。东王杨秀清,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的农民起义领袖,建都南京后,他实际就是太平天国内阁总理王大臣,全面负责处理天朝一切政务、军务。但是,他的封建特权恶性膨胀,一到南京,就建起了高大的王府,三年多的时间,从不出南京城一步,但在城里则为统治一切的全权主宰。所有军国大事仅与东殿尚书侯谦芳、李寿春等一二人计议,颐指气使,惟我独尊。严重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加之作风极度张扬,每次出门都盛陈仪仗,不知自忌,终于酿成了一场灾难——天京事变,最后使太平天国一步一步走向失败。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明确告诫全党:“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供电企业的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以史为鉴,将坚持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作为领导干部能力作风建设的核心任务。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太平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更加充分地说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真理。当前,电力企业内部干群关系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往往同领导干部作风不实、脱离群众、不深入基层、不关心群众,对待群众态度冷漠,缺乏感情;遇到问题和矛盾躲避回避,对待群众权益和利益诉求问题上,往往表现于态度上的“失语”——不敢说、不想说;能力上的“失语”——不会说、说不好,有的甚至把良好的干群鱼水关系处理成庸俗的“蛙水”关系、“油水”关系、“酒水”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企业内部重要的就是处理好上下级的关系问题,要通过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经常不断地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把上级党委和行政的决策部署准确传递下去,把职工群众的困难
和利益诉求反映上来,从而在党和职工群众之间架起了连心桥,才能促进企业和谐与科学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所说的:“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的循循教导,应该成为我们供电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处理干群关系的行为准则。正如习近平副主席所说的那样:“只有成为牢记党的根本宗旨的先锋模范,才能有效化解脱离群众的危险”。
四、要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努力消除和克服消极腐败的危险。在日常生活中,因为形形色色的利益诱惑和各种消极思想的影响,可能会使一些人滥用权力,以权谋私,腐败变质。前苏联共产党,1917年11月有35万党员时,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1943年2月有554万党员时,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而到了执政74年后的1991年8月有2000万党员时,迎来了苏共的解体,今年的8月24日就是苏共解体20周年祭日。一夜之间,使一个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导师列宁亲自建立发展起来的全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荡然无存,从而引起东欧巨变,世界震惊和动荡。解体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政党的腐败。在整个苏联时期,存在着一条苏共干部的特权利益递增的规律,正是这条规律,使苏共背离了自己的宗旨、背离人民,特权利益的形成,最终脱离了群众,失去信任。西方曾嘲讽前苏共:苏共在内部培养了自己的掘墓人。事实上也是如此,苏共倒台前,哥伦比亚一个机构,专门对苏联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苏共代表工人阶级占4%、代表人民占7%、代表共产党占11%、代表机关干部(特权阶层)占82%。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信任和支持。我们供电企业的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部门必须警钟长鸣,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全体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作为党员干部本身,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
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已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正如习近平副主席所说的那样:“只有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锋模范,才能有效化解消极腐败的危险”。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中提出的预防和警惕“四大危险”,集中概括和深刻指明了新形势下我们党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振聋发聩,令人警醒。这是党中央和胡总书记洞察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显示了共产党人的清醒和自信,其实质就是要求全党充分认清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紧迫性和繁重任务。同时也警示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始终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始终居安思危、保持清醒头脑,始终为党和国家前途、人民的利益着想,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坚定的信心决心,经受“考验”,防止“危险”。
第二篇: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个根本点
坚持立德树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保险虞鹏飞1220130310 在认真学习了《江苏省委教育工委、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加强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工作意见》的报告之后,我对加强立德树人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深的认识。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是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目的性要求,进一步强化了“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我们谈论任何问题,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一开始众说纷纭,漫天彻地,古今中外,宏旨博辞,但慢慢地会返璞归真,越来越简单,直至回到问题的原点。这些年关于教育的讨论,就在不断地由繁到简,不断地向本真靠近。这个本真,就是“立德树人”。其他的一切问题,都是由这个根本问题生发出来的。这个根本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把着眼点和着力点牢牢地放在“立德树人”这个根本点上,紧紧围绕这个根本点,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
立德树人的“德”是社会主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德”是做人的根本,学校教育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教育的功能之一,就在于通过培养人,提升世道人心,推动社会进步。现在,关于世道人心的议论很多、担忧也很多。老人摔在地上扶不扶都说不清楚,可见世道人心真的出问题了。在这方面,教育工作者理应想得更深一些、看得更远一些。党中央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提升世道人心,让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更有质量,更有可持续性,让人民更有安全感和幸福感。教育工作者要在这方面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把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在各学科教学中,都要将“德”的教育、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把不同学科中“德”的要素有效地挖掘出来,使“德”“智”交融。学校教育是否成功,其衡量的首要标准就是学生的“德”究竟如何。
“立德树人”,科学育人是关键。科学育人就是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育人就必须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牢固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我们基础教育出现的问题,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最深层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把学生作为主体。我们在办学过程中想问题干事情,更多考虑的是社会,是教师,是家长,而不是学生。
“立德树人”,总得有抓手。我认为,最重要的抓手有三个,第一个是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第二个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第三个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法治意识是现代文明的基石,依法治国是我们国家的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遵法守法是每个人为人处世的起码准则。一个人只要有了法治意识,那他就会有底线、不出格。科学精神是现代社会沿着正确方向持续发展的保障和动力,不按科学规律办事,迟早要出问题,终究要遭惩罚。一个人只要具备科学精神,就能把干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干事结合起来,不断取得成功。人文情怀是现代文明王冠上最耀眼的明珠,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我们一切的奋斗,最终的目标,不是物质财富,而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人的幸福感。总之,学校“立德树人”,要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科学精神、人文情怀为抓手,教师、教材、教学要把着力点放在这三个方面。
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关系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关系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长远。正如十八大报告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