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秋树随想
秋树随想
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大概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盘古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这个世界!其中,他的毛发变成了树木和森林,也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吧,我每当看到树木就自然会想到人的头发。
又是一个秋天,又是一年秋风萧瑟,又是一季秋叶飘零!那些幸存于树梢的秋叶是那么稀疏,寂寥,悲哀!不知不觉我又想到了人的头发!中年人的头发!不信你看青年人的头发:浓密发亮,飘逸洒脱!让人好不羡慕,那不正如春树的浓密鲜绿娇嫩可人的树叶吗?而中年人的头发呢,稀疏而晦涩毫无生机!似乎一切都在诉说着岁月流逝的无奈。就连诗圣杜甫不也曾感叹:“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吗?每天当我面对着那么多掉落的头发时不禁黯然神伤,也曾仿曹雪芹的词句这样想到:想头上能有多少青丝儿,怎经得秋掉到冬,春掉到夏„„
每想到此我不禁后悔:当自己正值人生之春时却从来不知珍惜:小时候我头发很厚,有时候梳头落一绺就随便拽掉,高中时学校没开水就随便用凉水洗头(后来才知道这样会掉很多头发,等到高中毕业时,我的头发大军数量锐减!)那时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很富裕所以毫不在意,唉!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大方了!可能世间万事都是这个规律:只有到
了快要失去的时候,才会想到要去珍惜!而到这时候一般都是悔之晚矣!我说:这是人类的悲哀!如果人们什么时候能够懂得珍惜了,那么人类才是真正的进化了!进步了!一棵树,走过了春的萌发,夏的葱茏,把自己的风姿倩影,绿意芳华无私地奉献给了这个世界!也是这棵树, 它必定也将面对秋的无奈,冬的肃杀!其实静心想想:又何必伤感无奈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古人尚且会有如此境界,何况我们这些更显进化的新人类呢!(自嘲)其实我们每个人更应这样提醒自己;调整心态很重要!你都已经硕果累累了,还说自己是春天,谁信呐?生命如四季,这是规律,任你是谁都不可逆转!
只是再见到秋树的时候,青年人应该更懂得珍惜而不只是庆幸(自己是春天);中年人应更懂得调整自我而不只是伤感(韶华已逝)那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多一些美好,而少一些肤浅与无奈!
第二篇:秋•随想
秋·随想
从蟹子起膏的那一刻,便知秋天真的来了。秋风吹起来了,吹散了夏日的最后一丝热意,裹挟着阵阵细雨而来,凉入心底,透入骨髓。
秋雨绵绵,从乌蒙蒙的天际飘洒下来,不紧不慢,丝丝细雨缠缠绵绵,如烟雾般渺茫,如水晶般清爽。无声的秋雨,庄重、典雅,恰似柴可夫斯基笔下《天鹅湖》中的那只孤傲的白天鹅,淡淡清冷恰能表现出它的孤傲与尊贵。秋雨,不像春雨那般的细腻温柔,也没有夏雨那样的热烈豪爽,就这么静静的来了,犹如一壶美酒,醇香绵长,又好似一壶烈酒,扣入心扉。
“秋雾连云白”,棉絮般的秋雾连接天地,温柔、神秘、纯洁、迷人。就那么不知不觉的来了,一尘不染。清淡时,新鲜而明净;浓郁时,迷蒙了双眼。仿佛给大地遮上了面纱,好一个美丽的雾霭之城。初升的太阳也在这朦胧中掩去了光亮的笑脸,一圈红晕印在东方。
秋是换新的季节,落叶是秋的印记,纷繁的黄叶飘飘落下,似萧条之景,伴残缺韵律。草木枯荣,新陈代谢,新叶已孕育在枝条里,就待来年,大放异彩。
秋是丰收的季节,多姿多彩,尤胜春朝,五彩的果实缀满枝头,缤纷的落叶铺满大地装饰着广袤平原。就在这个季节,人们享受着大自然馈赠的金黄的稻穗,累累硕果,随处可见丰收后灿烂的笑脸,黄色象征着尊贵,自古皇家专用的色彩,就在这个季节步入寻常百姓家。
秋是思念的季节,一轮明月高空挂,不知秋思落谁家?每逢中秋,几家欢乐几家愁。远行的游子思念着家乡,不是因为寂寞才思念,而是因为思念更寂寞。一轮明月,一壶烈酒,几块月饼,几许叹息,梦回故乡,仿若就在母亲身旁。
秋,还是那个秋······
第三篇:秋之随想
秋之随想
—朱旭东
眨眼间立秋已过去半个月,距秋分尚有一段时日。天气已有早晚凉之分,但是秋老虎依然蛰伏在周遭的空气中,迟迟不肯退去。早上起来,太阳像往常一样的燥热,而生活在太阳下面的又是一群浮躁的人们。上班的人们习惯性地拿着买来的早餐,或跑或走地吃着,在公交车来的一瞬间又匆匆奔向站台。
沉闷的空气中流淌着都市的烦躁和不安,喧闹的街道上充斥着行人的匆忙和迷失,两旁的商店里那熟悉的流行音乐断断续续地的渗入到奔走的人群中,仿佛人们在那聒噪的大背景中能得到丝丝的慰藉。
人们仿佛已经习惯了忙碌,在忙碌中打发无尽的时光,而一旦停下来就总会觉得少了些什么,从而产生了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这种忙碌造成一种虚假的充实感,而长期满足于这种状态无异于饮鸩止渴。中国古语曾云:“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而在西方则有著名的帕金森定律。由此可见,古今中外的人们大多未能跳出这个怪圈。大家都是不断地犯着同样的错误,经历类似的遭遇,得出一致的结果。正应了杜牧的一句话“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这又像极了佛家的轮回观念中业报:世人皆愚昧,不能窥破生老病死,所以要经历不断的轮回之苦。而业报则是前世的孽障之因,今生的困苦之果:而今生的困苦之果,又是来世的孽障之因。换一句话说,舞台从而不曾变换过,变的只是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看客。
那么台下的看客又是什么人呢?是高居于云端的神灵,还是游走在世间的佛陀,或亦是乐水于山间的智者?神灵无形,仙踪难觅;佛陀大智,遁隐于世;智者怪僻,寄情山水。前途一片迷茫,那么出路又在哪里呢?曹雪芹在其《红楼梦》写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话恰好表明一个如何由台上的演员变成一个能在台上台下游刃有余的人。只有历经世间百态,饥寒病苦,大悲大喜,方能明了人生在世所为之为何?
而在西方社会,这一现象更多可以从帕金森定律有所描述。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西里尔·诺斯古德·帕金森研究得出了帕金森定律。在这一定律前所未有的写到:人们之间会相互制造事情,将原先简单的事情变得繁琐和复杂,从而产生了我们熟悉的官僚主义和组织机构臃肿等常见的一些社会现象。只要有时间,忙碌就会耗尽我们最后一点时间。
写着写着,时间在指尖就悄无声息的溜走了。思绪也渐渐的返回现实中,回过神来看看路灯下的街道上晃动的树影。路上依然车水马龙,不时传来鸣笛的声音。哎,又堵车了!
第四篇:秋之随想-秋征文
秋天踏着欢快的节奏如约而至,只是略带着一些萧寒并夹杂着一些收获的喜悦,有人说秋天是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因为她总是沉甸甸的低着头,载满着成功而却倍显低调,饱满果实却总是谦虚沉稳,有人说这便是秋的味道,可我觉得秋天的味道远不止这些,有甜、有酸、有苦……
秋天的甜不用赘述,历经冬的孕育、春的播种、夏的历练,种种磨砺,终
于到了收获之时,这是对人们劳动的馈赠和肯定,更加给予了人们继续付出的能量和激励。
秋天的苦涩在于深秋临冬之时,总是一副阴霾的天色,带来太多的沉重,同时,这种沉重恰恰是在警示人们收获并不意味着终结,告诉着人们尽量早早的谋划下一个开始,去筹备和迎接新的考验和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层层上升。
清晨起床,推开一扇窗,丝丝凉意弥漫于空气中,让人顿生些许寒意。正值深秋时节,空气中到处散发着清凉的味道,看那行色匆匆的人们,偶尔会拽紧自己的衣角,似乎冬天的脚步更近了呢。
“常恐秋节至,煜黄华叶衰”。古城的秋天,并没有想象中的萧瑟,林立在街道两旁的树木,依然生机盎然,为寒意渐袭的秋天增添着一抹绿色。
漫步在静谧的城墙脚下,闭上眼睛,聆听着秋风晃动树叶沙沙作响,忆往昔,是否古人也曾有这般情怀,在古老的城墙下,细细品味这别是一番滋味的秋天?
追溯至历史的长河,古城的底蕴犹如这秋天般,越至深秋,情越浓。梦回大唐,是谁在那被遗忘的时光,金戈铁马,驰骋沙场,为我们守护住这一片广袤的净土。
风吹动,叶飞舞,秋意浓浓。小憩之时,不妨静坐于一角,一杯暖茶,一缕阳光,待你细细品味这古城的浓浓秋意。
也许有人喜欢秋天是因为她的丰饶和收获,也许有人喜欢秋天是因为她的斑斓和艳丽,也许有人喜欢秋天是因为她的谦虚和稳重。不过在我而言,秋天除了她所固有的低调、丰收和果实之外,更多的也许是背后是什么造就了她的这种品质?是因为秋天之前,有了夏天的燥热和考验,历经了炎暑的锤炼,而面对果实和成功却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思维,因为即将面对确实严寒和磨难,如果不能做到未雨绸缪,后果必然惨不忍睹,也就是说秋天既能经得住炎暑的磨砺,又着眼将来,积极筹备着如何应对冬的到来,所以秋天总是那样思绪繁多。
人生是否也是如此?没有类似夏天一样炎热的考验,又怎能赢取秋天一样的丰收和喜悦。而面对成功和丰收,却始终都要有一颗深秋般沉重的心,及时的着眼未来,智者多思,思考的或许正是下一个挑战!你,做好准备了吗?
第五篇:秋之随想诗歌
小巷深处,
悠扬地传来一曲,<秋日的私语>
茕立庭院,信风拂来,竟陡生几分寒意,秋天,秋天已款款而至.秋天,且去赏漫山红叶,一眭金菊
且去江南采菱万顷湖光,蟹美黄肥.且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稻浪霜天,秋色苍茫,秋天,自当迎风而立,傲骨凌霜,不去学东篱采菊的五柳先生,学不来那分清逸.不去叹堆积黄花的易安居士,说不得那凄凄切切.就酹一壶新酿的桂花酒,酒香中,有一曲无韵的<秋声赋>.捧一卷激昂的稼轩词,清愁里,有铿锵的吹角连营.秋天,看不够的万山红遍,南雁北飞.就化作一只博击长空的鹰,------万里云天;
就化作一柄寒光逼人的剑
------剑气冲宵;
千里清秋楚天孤,落日楼头不言愁,怕甚么风萧萧兮易水寒
管甚么人生苦短几个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