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在追求与拒绝之间———谈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女性主义立场的评论[范文]
关于《在追求与拒绝之间———谈<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女性主义立场》的评论
摘要:《在追求与拒绝之间———谈<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女性主义立场》的中心论点是“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一部带有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的小说。”,而其中还包括三个分论点。这部作品是运用了“总分”的结构,在前两段就提出了中心论点,随后有用三个分论点证明了总论点。并且作品中引用了大量的参考文献,实现了真正的“有据可依”。
摘要:莎菲;女性主义;评论
学术论文作为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既体现科研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也反应高等学校的科研与教学力量,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所以学术论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撰写论文有一下几个步骤:提出问题——文献综述——设计框架——选择方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下面我就以学术文论《在追求与拒绝之间———谈<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女性主义立场》(刘宏志)为例,指出这篇文章的要点。
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一部带有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的小说。”而其中还包括三个分论点,即:
1、小说主要通莎菲女士对凌吉士的追求和拒绝这样一个矛盾的过程来展示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尴尬位置。
2、小说中的凌吉士并非如莎菲女士所说的灵魂肮脏不堪。
3、莎菲女士拒绝凌吉士的理由更在于其自身:捍卫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的独立、自主的社会地位。
文章以作品的介绍,以及小说发表后在文艺界的反应为开头。即:丁玲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发表于1928年。小说发表以后,文艺界立刻做出了反应。左翼文学领袖茅盾称“莎菲女士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①。冯雪峰则说她是笼罩着由绝望和空虚所构成的感伤主义情绪的恋爱至上主义者。②作者指出“无论是茅盾还是冯雪峰,对这个小说的评价都不是很高。”随后分析了产生评价不高的原因,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当时的文艺界“或许太过于强调宏大主题的叙事,因此,无论茅盾还是冯雪峰都没有强调小说中丰富而独特的女性意识。”这是现代文学界对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的评价。这之后,又提出了当代文学对这部小说的看法。即:“之后几十年,对
这个小说的评论日益增多,但是较少涉及到其女性主义立场的叙事,也较少从小说细节对小说的丰富性展开分析。事实上,在我看来,《莎菲女士的日记》这部小说最大的价值就是表现出了’五四’退潮之后个性主义者的失落以及女性主义者在这个时代的痛苦。” 这以时间顺序,由远至近的论述,证明了中心论点: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一部带有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的小说。
“谈到这里的女权主义思想,要首先从爱情谈起。”由此引出莎菲和凌吉士的爱情。之后,对《莎菲女士的日记》的内容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这部小说是由三十四篇日记组成,其中二十四篇都和凌吉士相关,且多数都以莎菲女士和他的关系为主要描写对象。就小说的主线结构来看,我们可以认为,这一系列看似散乱的日记书写是有一个中心的,那就是莎菲女士和凌吉士的爱情关系。……在这一系列的爱情描述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矛盾问题是莎菲女士对凌吉士先是追求然后拒绝的态度的急剧转变。”4以此提出了文章的第一个分论点:小说主要通莎菲女士对凌吉士的追求和拒绝这样一个矛盾的过程来展示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尴尬位置。后来,又用莎菲的一段感觉描写,体现了莎菲内心的矛盾。即:“我为要强迫地拒绝引诱,不敢把眼睛抬平去一望那可爱慕的壁炉的一角。两只不知羞惭的破烂拖鞋,也闭着我不准走到桌前的灯光处……平日看不起别人的交际,今天才知道自己是显得又呆、又傻气。”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莎菲,这个高傲的女子,真的是喜欢上凌吉士了。接下来,她就陷入了无休止的思念中,后来,探知凌吉士的住处后,还主动地搬迁了住处,为的是便于接近凌吉士。但是,很奇怪,她是如此的喜欢凌吉士,当凌吉士向她表白的时候,她却表现出了拒绝的姿态。当凌吉士走后,她又立刻后悔了。那么,接下来,小说写到,莎菲发现了凌吉士的肮脏的思想,在谈话中发现的,然后,就毅然决然地要离开这里了,或者说,要逃避凌吉士了。这事实上,正是丁玲的女权主义思想,就是在这莎菲对凌吉士的追求拒绝中体现出来了。“小说中的莎菲女士拒绝凌吉士的理由是发现了凌吉士的肮脏思想。”这个观点很直接的提了出来,随后作者指出众多论者的一般思路也正是如此。紧接着,作者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即:“莎菲女士对凌吉士有肮脏思想的看法是存在问题的”,这也是此文章的第二个分论点。还用道理论据的方法证明了他的看法。“有论者指出,’故事内叙述者,尤其是当他又是同故事叙述者的时候,总的来说,要比超故事叙述者更容易出错,因为他们同时也是虚构世界里的人物。作为
虚构世界里的人物,他难免会受到知识有限,亲身卷入事件以及价值体系有问题这类束缚,由此常常产生不可靠的可能。’”③4
最后,作品用一个设问“如果说凌吉士不是莎菲女士在日记中一再强调的有着肮脏思想的人,那么,莎菲为什么要强调凌吉士灵魂肮脏,而不去痛快、幸福地接受凌吉士的爱情呢?”,并做出了答案,也是此文的第三个分论点,即莎菲女士拒绝凌吉士的理由更在于其自身:捍卫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的独立、自主的社会地位。
这部作品运用了“总分”的结构,在前两段就提出了中心论点,随后有用三个分论点证明了总论点。
作品中还引用了茅盾:《女作家丁玲》,《茅盾全集》(第1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冯雪峰:《从〈梦珂〉到〈夜〉》,《中国作家》,1948年第1卷。里蒙·凯南著,姚锦清等译:《叙事虚构作品》,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87页等文献,充分的论证了此论文的中心论点: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一部带有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的小说。
参考文献:① 茅盾:《女作家丁玲》,《茅盾全集》(第1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② 冯雪峰:《从〈梦珂〉到〈夜〉》,《中国作家》,1948年第1卷。
③ 里蒙·凯南著,姚锦清等译:《叙事虚构作品》,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87页。
4、刘宏志著,赵红玉编辑:《在追求与拒绝之间———谈<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女性主义立场》,名家欣赏。中旬刊,2010年第8期,ISSN1006-0189.
第二篇:从女性主义角度看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杨碧雅 处于五四时期的女作家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 的女性作家。丁玲深入挖掘女性心理,展现出作者与众不同 的审美理想,用独特的语言表现出对女性命运的思考,大胆 地、尽情地去书写女性内心的欲望和忧虑,真实刻画了女性内 心的挣扎和艰难。丁玲的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体现了她作 为领导女性思想解放的先驱性和革命性,对今天有着积极的 影响和启迪作用。
一、女性主义和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主义通常以18世纪的启蒙时代思想家为起源,它的 兴起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母系时代的母权制度到父系 时代的父权制度后,进入了全面向父权制度挑战以实现人类 男女平等的‘平权时代’”。男性向来处于社会的中心,女性只 是作为从属的边缘的附带的人而存在。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在 这样一个背景下,表达出时代女性渴望政治、文化独立和解 放,获得与男性同等地位的呼声。女性主义作家努力挖掘女 性意识和女性的自我价值,表达出女性自己对社会、对政治、对人生的诠释,促进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展现着时代 的气息,用笔对传统的男女地位模式进行有力的宣战与反叛,展现出女性的自尊与抗争精神。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华裔教授 王德威说:“谈论中国女作家的创作及早期女性主义者的活 动,丁玲每每是不可或缺的要角。”
二、莎菲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作者真实生动地描写了一个心高 气傲、而又希望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依靠自身去获得完美爱 情的理想主义者——莎菲,其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又展现出 一个小资产阶级女性矛盾、复杂而充满艰辛的心路历程。茅 盾曾评论说:“‘父与子’的斗争在全国各处的古老家庭里爆 发,一些反抗的青年女子从‘大家庭’里跑出来,抛弃了深闺小 姐的生活,到‘新思想’发源的大都市内找求她们理想的生活 来了。”这“理想的生活”其实就是莎菲的理想主义的爱情。丁 玲就是在这种潜在的、表层的女性外境遇下,以独特的日记体 的形式,深刻展现出莎菲渴望灵与肉结合的理想爱情但又最 终落空的心路历程。
莎菲强烈渴望这自我价值的实现,渴望得到理解和关心。莎菲从追求者苇弟的泪水中寻找快意,却又暗自懊悔这种冷 酷的快活。她反复强调自己的“苦闷”,其实就是精神上的空 虚。于是莎菲开始恋爱,试图通过恋爱来摆脱精神上的苦闷。莎菲是一个对爱情抱着幻想而又非常执著甚至看上去有些怪 异的青春少女。而当莎菲第一次见到凌吉士之后,她就想道:
“我抬起头去,呀,我看见那两个鲜红的、嫩腻的、深深凹进的嘴 角了。”这样的话语突破了传统对于女性的描写,丁玲大胆直 言,直面女性灵魂的性欲爱念、本能冲动,她要告诉读者的是一 个真实的女性,有情欲的女性,敢于发现自己和承认自己的女
性。然而这种希望和激情没有长久,她逐渐对他产生厌恶和 鄙夷,可见莎菲是一个有着鲜明个性、审美格调高的新女性形 象,有着一种超脱流俗的清气。
三、女性主义文学视角下的女性心理分析
丁玲对于女性性心理的大胆描写,一反传统模式。“但看
到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子(苇弟其实还大我四岁)把眼泪一颗一 颗掉到我手背时,却象野人一样在得意的笑了。”这可以说是 莎菲的一种快意,这种快意体现她希望处在一个高的地位,处 于被男性所仰视的地位。她在这里要获得传统女性所没有的 重视。但是,“但我知道在这个社会里面是不准许任我去取得 我所要的来满足我的冲动,我的欲望”,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 下,女性没有自主的爱情和婚姻。一个女性不但要真实表达 自己的性欲,而且还要靠男性的依附来满足她的欲望,这几乎 是不可能的。文中多次提到莎菲说自己有病,莎菲的“病”,是 丁玲对女性“时代病”的隐喻,是丁玲对女性外境遇困顿症结 的认识—现实,暂时只给离家女性提供“新”男性的庇护。“我 是谁?”丁玲叩问自己,她迷茫而痛苦。因而,丁玲笔下,莎菲追 求灵肉结合理想之爱的梦,虽然彻底破灭了,然而,破灭的梦却 没有熄灭莎菲已经燃点的爱与欲“:我断定,假使他能把我紧紧 的拥抱着,让我吻遍他全身,然后他把我丢下海去,丢下火去,我 都会快乐的闭目等待那永久保藏我那爱情的死的到来。”这样 的诉说酣畅而恣意,但是矛盾的丁玲又随即鄙夷:“在一个温 润的软热东西放在我脸上,我心中得到的是什么呢?„„我同 时都鄙夷我自己了。”
莎菲在进行的是狂热的情感追求,也在进行着理智的自
我嘲讽和否定。这两种思想不断地拷问着莎菲,促进她去不 断探索自己的精神世界,然而这种探索是苦闷的,矛盾的,没 有光明彼岸的。丁玲也正是如此受着女性意识的探索的煎熬 并试图通过小说发出自己的声音“:我忍不住嘲笑他们了,这 禁欲主义者!”从中可以看出丁玲强烈的抨击传统禁欲思想 的锋芒。然而,她又时常回过头来反思自己,进行尖锐的自 嘲,可以说这又是丁玲的痛苦的心理矛盾。
莎菲的日记让我们初次看到了女性隐蔽的情爱观,也反
映出现代背井离乡、来到都市闯荡的女性内心的苦闷、矛盾,精神的孤独和迷惘。莎菲的心路历程激荡而热烈,狂热而赤 诚,但是到最后,却只留给读者一个令人悲悯的结局。莎菲最 后坐火车去南方,这样的逃离可以说是解脱,是反叛,也是丁 玲在绝望中继续坚持自我、继续向命运抗争的决心。
参考文献:
[1]白露.三八节有感和丁玲的女权主义在她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孙 瑞珍.丁玲研究在国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2]西尔维斯特著,余潇枫等译.女性主义与后现代国际关系.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第三篇:浅析丁玲菲女士日记中莎菲的女性形象
浅析丁玲菲女士日记中莎菲的女性形象
摘要: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丁玲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她对于人物命运的悲伤和欢乐,感受人物的心灵感受,更加深刻的了解人物的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想法,塑造了许多性格各不同具有代表的的女性形象。《莎菲女士日记》中的莎菲就是一个典型的新女性形象代表。本文我将从莎菲的性格中的温柔善良和傲娇,孤独骨子里的坚强和固执,内心敏感而情感丰富,愤世厌俗而又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等多方面对莎菲这一形象的分析。
关键词:莎菲的形象
内心的孤独和矛盾 性格上的温柔和善良 不拘小节 欲擒故纵 自我意识
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原名蒋伟,字冰之,又名蒋炜、蒋玮、丁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湖南人。现代女作家、散文家。爱情、文学和政治是丁玲一生的三个主题。在生命的尽头,丁玲最最放下的就还是爱情。她对丈夫陈明说:你再亲亲我,我是爱你的。丁玲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战士,她的这一生都跟中国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紧紧相联系。她在早在1928年发表了《莎菲女士日记》因此走向了文坛,表现出“五·四”运动后年轻的知识分子的从痛苦的追求和痛苦中挣脱出来,在社会上引发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丁玲不是一个寂寞的作家,同时她也是一个不甘于寂寞的女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几乎每一次重大的文学思潮运动中,她的身影总是出现在大家面前。丁玲的作品具有很深的时代的烙印,非常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人物悲惨命运,人生观爱情观和价值观等一系列问题。丁玲的作品对当时女性的命运赋予了很大的关注,并对每个女性形象的内心情感世界都进行了比较准确的分析。
《莎菲女士日记》是丁玲创作的早期的代表作品,莎菲是该作品的经典形象,同时这一形象也代表了“五四”退潮后的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孤独的知识女性的典范,也表现出五四远动后觉醒的知识分子的痛苦与追求,在当时也引起了极大地社会反响。这篇小说中塑造了云霖、苇弟、毓芳、凌吉士等依然完全沉浸在旧的封建时代阴影下的典型人物,与莎菲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更加深刻的反映了莎菲内心的孤独,这些人物的塑造成功地把莎菲变成了一个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的一个女人,甚至几乎将莎菲逼到悬崖边上。下面我将从以下几点对莎菲这一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一、孤独和矛盾的形象
在日记中了解到莎菲首先是孤独的。主要表现在自身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和种种想法和对人的感情不被人理解的痛苦和悲哀。文中写道“今天又刮风!”“伙计又跑来生火炉”。这简单的一个“又”字很能体现莎菲的生活单调重复缺少该有的新鲜感。她所生活的环境并不理想,每天重复着“报来了,便看报。”反反复复的重复看,不是因为喜欢,而更多是因为无聊而打发时间。莎菲在日记中曾说过自己患有严重的病情,独自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休养,偶尔也会有朋友来看望。莎菲她与周围的一切都格格不入,没人能走进他的内心。包括他最好的朋友。她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会变得敏感喜怒无常。有个最能懂她的姐姐却离世,身边的朋友们对她的关心和爱却无论如何都不能走进她的内心世界。谁都不能走进她的心,在她看来他们跟她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有那么一个比爱自己更爱她的男人对她的喜欢她,也不能使她打开心房,因为这个男人并不是她所喜欢,苇弟总是在她面前哭泣,让莎菲觉得苇弟不像个男人。无论苇弟怎样千方百计讨好莎菲,莎菲也无动于衷。莎菲曾在日记中写道:“在我平日的一举一动中,我能表现出我的态度来,为什么他不了解我的思想呢”。莎菲说“苇弟不够聪明,如果他再聪明点我是可以比较喜欢他些,但他却只能如此忠诚地去表现他的真挚。”在莎菲心中所期待的爱情是相互理解,有共同的喜好,共同语言,彼此了解懂得的爱人。日记中就有说到:“我总愿意有那么一个能了解的我清清楚楚,如若不懂我,我要那些爱,那些体贴做什么”。她跟当时的环境是显得那么的不合群,也找不到她所期待所向往的那种爱情,所以她的内心始终是孤独的也就促使她无法走出孤独的深渊。
同时莎菲她又是矛盾的,她在见到凌吉士的时候她被凌吉士那种她自认为不同于常人的外表所诱惑,使她不能自拔,她觉得自己无可救药的爱上了他,她内心中那种无比的渴望,渴望自己能马上接近到凌吉士,并且得到他,得到他的爱,得到他的爱他的拥吻,甚至得到他的一切。莎菲她有着少女般的矜持,在同凌吉士进行接触时,她总是对凌吉士时而远时而进的进行交往,使人摸不到头脑,最后她终于得到了凌吉士的回应。可是长时间的接触下来,现实还是彻底打败了凌吉士在莎菲心中的形象。莎菲慢慢觉察到在凌吉士丰仪的外表下却有着一种卑劣的灵魂,凌吉士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与自己相差甚远。可莎菲逐渐看清了凌吉士的庸俗浅薄丑陋的内心的同时,她还是无法自拔的陷入凌吉士的爱,情不自禁的接受他的爱抚。在搬家时,莎菲的内心也充满了矛盾,一是她对一直很疼爱关心他的云霖撒谎,只因她想离凌吉士更近一点而对云霖说谎。使她觉得愧疚。在搬家时她又在犹豫她有些后悔自己搬家的决定,但她的内心对凌吉士外表的迷惑已如痴如醉,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而在感情中莎菲的理想追求与灵魂与肉体统一的爱情观又使她不断地自责和自省,她痛恨凌吉士这个徒有外表内心卑劣的人。这种灵魂与肉体的矛盾始终在莎菲心中和脑海里左右摇摆是莎菲矛盾不已。在面对最爱她的苇弟时,她即希望他来看她,但当苇弟真的来时她又有些烦恼,在苇弟在她面前流泪时莎菲竟有一丝的开心,她心疼苇弟的同时她也折磨这苇弟。她觉得苇弟可怜,苇弟如此的爱她,她却觉得苇弟不像个男人。在她的心中总有无数的想法,而每一种想法都是相互矛盾的。
二、温柔善良 莎菲的性格温柔善良,面对苇弟对她爱她曾直言不讳拒绝的拒绝了他,再苇弟面前他从来都是真实的不加以任何欺骗。因为她不想伤害苇弟。莎菲在日记中曾说过:“我相信在我平日的一举一动中,我都很能表现出我的态度来,为什么她懂不了我的意见呢?难道我要直接的说明,和阻止他的爱吗?我常常在想,假设这不是苇弟而是另外一人,我将会知道怎样处置最合适的,而偏偏是又是如此令我忍心不下去的一个好人!”这足以说明莎菲的内心是善良的她不愿让苇弟这个爱她真心待她的人伤心难过,正是她的这种不忍心也表现了她的善良。为了让苇弟对他彻底的死心,她把自己的日记都拿给了苇弟看,目的就是为了让苇弟彻底了解她的内心她的想法,让苇弟知道他的爱在莎菲心里是如何的没有希望,也让苇弟知道自己是个薄情的不值得他如此深爱的一个女人。可能在苇弟看来莎菲这样做有些残忍但在莎菲心中她可能更想让苇弟早点放下对她的感情,长痛不如短痛。表现出了莎菲种种的不忍心。不忍心伤害苇弟。莎菲知道苇弟非常老实本分的人,对她的爱也是非常的单纯和真诚的,她的一颦一笑,一悲一喜时时刻刻都能牵动着苇弟的心。莎菲知道在面对一个这样待她真诚老实本分的人她不能伤害他,她不能把苇弟对她的爱当成是理所当然。所以莎菲做了那样的决定把日记给苇弟看,目的是为了让苇弟明白她的心思,在面对苇弟的爱时,她做出的决定是正确的,不得不忍心也是她的善良之处。
三、不拘小节、欲擒故纵而又自我压抑
在生活中莎菲的生活不像其他女人一样生活的规规矩矩的,有规律可言,生活上细腻注重细节。莎菲是一个生活上无拘无束的人从她的日记中看到:“破烂的不能破烂的手套,找不到香水的抽屉,扯碎的新的棉袍,还有一些旧的小玩具„„”在面对感情是她从不隐瞒自己对感情的渴求,也从来不隐藏自己在面对感情的那种卑微下贱的想法。在第一次见到凌吉士是就被他的外表所迷惑,她的心都被凌吉士的一言一行丰仪的外表所牵动着,整颗心都被他占据,是莎菲这颗孤独的心不再孤独,变得炽热。她对凌吉士的喜欢就如同苇弟对她的感情,甚至比苇弟还要热枕一千倍一万倍。在莎菲第一次见到凌吉士时她是这样说到的:“那高个可真漂亮,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男人的美,从来我还没有留心到。今天我看到了高个,才懂得男人是令铸有一种高贵的模型„„”在莎菲眼里凌吉士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任何人都是无法比拟的,莎菲用那种“小孩子要到糖果的心情”比吃了蜜还甜的心情望着凌吉士那两个“鲜红的,细腻的,深深凹进去的嘴角”,在莎菲眼里凌吉士的两片嘴唇都是那么的吸引她的。在第一次见到凌吉士离开后他的背影、他的脚印、声音等有关他的一切莎菲都不知如何去面对,哪怕是他坐过的地方他都不敢直视,因为凌吉士已经深深地烙在了她的心上,她真的被凌吉士的外表所深深迷惑了。使莎菲找不到方向。莎菲为了能多多见到凌吉士她不禁想到了搬家,搬到离凌吉士更近的地方居住。她还为了这样的欺骗了云霖,为了一个男人他竟然撒谎骗那么疼爱自己的人。莎菲也曾后悔过,但她的心里有两个小人在打架,在面对凌吉士的诱惑是她最终还是选择了搬家。找房子时凌吉士也在,每一次他的出现都会使莎菲的胆子变大了不少。又小、又霉、又潮湿的房子还是偏房,在正常人都无法接受的。可莎菲却执意要住在那里,无论云霖怎样的劝说,莎菲都执意要搬到这里,一分钟都不愿耽搁的要搬进来。之所以选上这所房子,莎菲在日记中说道房子的位置正好在云霖和凌吉士住所之间。这样更方便见到凌吉士。莎菲在面对凌吉士时她曾内心想要把自己的嘴唇放到他的嘴唇上边去。她一直都在打量和盘算着凌吉士。她还主动的要求凌吉士给她补习英语,但凌吉士的回答却是没那么明确这更使莎菲觉得凌吉士不是一个坏人,还会因为他的不明确而脸红,这更加使得莎菲心变得更加的炽热。在往后的几天她又见到凌吉士了,但她并没同凌吉士多说话也未曾提及补英语的事情。但凌吉士以稍微对她上心时她却又在表面不那么积极。莎菲在日记中说道:“我要那样东西,我还不愿去取得,我务必想方设计让他自己送上来。”有好多次凌吉士主动示好于莎菲,她都冷淡的拒绝了。她并不像其他女人一样,在面对着心爱的男人的示好而予以回应反而显得冷淡,这就是莎菲的小心机她在欲擒故纵,让凌吉士自己找上门来。在某种意义上说莎菲在对她自己的情感进行着压抑。在面对爱情时可以说莎菲还是有她的主见。然而她也总是在后悔,后悔有好多次机会但她都是拒绝的。在面对凌吉士时她内心是汹涌澎湃的,但她的表面却是风平浪静的。可以说莎菲她有她自己小心机。她不想送到别人的手里,不愿意投怀送抱,她要放长线钓大鱼等着鱼儿上钩。但她的日记透漏着她的心,她表面越是平静说明她压抑自己的内心压抑的太沉重。
四、面对爱情上蔑视传统观念
丁玲塑造的莎菲形象在本质上她不同于就得社会下被压抑的传统女性的特点,她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勇于追求向往的世界,敢于面对自己的感情,敢于正视自己的情感,不守旧,摆脱了封建观念束缚。但同时我又觉得她心理上的所有的想法远远大于她所做的事情,骨子里还是多多少少被救的封建思想所影响。莎菲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尊重人性,她崇尚恋爱婚姻自由,蔑视封建礼教,再同异性交往时无所顾忌,从来不会矫揉造作,敢于面对自己的感情。莎菲在认识了凌吉士以后她的种种表现就可以看出她不同于传统女性的一面。她一反女人被动的一面,主动去追求自己真实的爱。她可以为了凌吉士放弃自己的架子,怀着某种目的搬家搬到一个阴暗潮湿的小屋,并为了更多的接触凌吉士并主动提出要凌吉士帮她补习英语,并在日记中提到多想自己和他的嘴唇合拢来,密密的,那我的身体就从这心的狂笑中瓦解去,也愿意。在面对凌吉士时莎菲内心的想法全都无疑的暴露出来,在日记中也多有提到莎菲多么想得到凌吉士的爱,渴望得到凌吉士肉体和心灵的爱,哪怕是一次抚摸莎菲也愿意抛开一切矜持和理智主动投入到凌吉士邪恶的怀抱当中去。当她搬家后发现云霖和毓芳却不敢在同一间屋子里生活,莎菲却觉得宇宙间竟会生出这样一对人来,为怕生小孩,便不肯住到一起。莎菲竟然忍不住的嘲笑他们。在莎菲心里她很是看不起这种传统观念束缚的年轻男女的种种作为她会觉得迂腐可笑,哪怕是她要好的朋友。她重不认为恋爱是件理智和科学的事。在莎菲心里爱情应该是冲动的为了爱可以做一切事,只要有爱就可以盲目的放掉一切。
五、多重性格的矛盾体
莎菲对待苇弟的爱时,她不想接受这份感情,但她却也没明显的拒绝,因为当时莎菲她是孤独的,这样的孤独使她无法拒绝苇弟的爱。她对待苇弟的感情,他既看不起苇弟的爱哭不像个男人,但同时她又希望得到这个男人的关心。因为莎菲是孤独的,她的一次次的不明确的拒绝也使苇弟觉得有些希望,她的多情也导致了她的对待苇弟这段感情的不坚决。然而,莎菲对凌吉士的感情是真挚的,可他的内心却又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对凌吉士的爱慕。她对凌吉士的感情可谓是从第一眼见到就欢心,这也就是所谓的一见钟情。莎菲她本身不想去讨好凌吉士,她想把自己表现的很端庄高冷,所以她总是一副故意在凌吉士面前故意装作很很冷漠,她希望凌吉士了解她内心的真实感受可她同时又害怕被他了解不给凌吉士机会,总是把每一次凌吉士的想更进一步的发展给予拒绝然后后悔。她内心实在是矛盾。凌吉士来看她,莎菲就会装作满不在乎,或者经常会做出一些让凌吉士尴尬难堪的事情。当凌吉士不来看她,她又会非常的想念,总是在内心埋怨责怪。莎菲她的内心有好多想法在作祟,是她自己矛盾不已。明明是喜欢上了凌吉士,却总是要在他的面前装得满不在乎的样子,甚至给人家难堪。莎菲是个被动型的人,她不想自己送上门而是想让被人心甘情愿的献上他的心,跪在地上求她赐给他的爱他的吻。莎菲可以说是有些神经了,她想要拥有的同时她也害怕这段感情的失去,她的这种患得患失也是充分说明她没有安全感,也是导致了她多重性格的原因。这也足以看出莎菲的多情。但同时莎菲在看清凌吉士在徒有丰仪的外表之下他的内心却是龌龊的,凌吉士在很多方面的想法跟莎菲自己有很大的差别。日记中三月二十八日凌晨三时,凌吉士开始嗫嚅地表白,说他是如何想我„„还使莎菲心动了好多次;但是不久凌吉士却又从他卑劣的思想中发出的更丑的誓语,什么金钱、家庭等一系列在其他女人听到会很是感动的话语,在莎菲看来他所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做作卑劣让莎菲看不起他。从而彻底认清了她面前这个有着白嫩的面庞、薄薄的小嘴唇、软软的头发、这些曾经无时无刻不牵动着莎菲的心的男人,这个外表丰仪,内心却有着金钱至上的市侩本质的俗人。她鄙视凌吉士,看不起他的享乐主义。当凌吉士大胆的贸然伸出双臂来拥抱她时,她又忘了一切,再一次被他的外表所迷惑,在心中想到“紧些!多抱我一会吧,明早我便走了。”在她的内心反复的挣扎之后,她仅存的一点清晰地脑力告诉她是时候放弃凌吉士这个可悲的人,她还是选择了离开。这是一个多么多情的人,但同时也可以看出莎菲还是有一些理智的。
六、莎菲的形象意义
莎菲女士当时正处在“五四”运动的退潮时期,“五四”运动给一批青年带来了进步思 想。使他们从旧的观念,传统的思想中挣脱出来。意识到了作为人应该有的价值和尊严。他们不再受传统愚昧的封建思想所束缚,而是开始追求个人尊严,自我的权利,追求个性解放,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不再想要受任何旧观念的影响,从旧的封建思想中挣脱出来。莎菲就是这些青年中的一个女性代表。当随着国民党的压迫,“五四”运动的革命所唤醒的一些青年又再次受到压迫,面对现实的压迫使他们找不到出路,再次被打击,使他们陷入迷茫、苦闷、感伤、再次对前面的路找不到方向。然而莎菲也是这种青年中的代表。莎菲她是孤独的、她善良、面对事情她还是多愁善感的,但同时她的骨子里却有着一种执拗和倔强。在面对爱情时她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她也企图从爱情寻找的自己人生的方向,更多的是想通过爱情找到一个能理解她,支持她,懂她的人来依靠,想通过爱情找到她的人生价值和自我体现。但她的种种方式又是那么的扭曲,她始终找不到出路,她的人生总是在苦闷和挣扎。她想要挣脱旧的封建思想的束缚,也想获得新的生活这些种种特征都代表了“五四”时期那些被唤醒的青年。
《莎菲女士日记》中莎菲的形象,从女性角度来看她表现了新的时代女性的意识的萌发。丁玲通过对莎菲的心理和精神的描写,还有自身命运的思考。在对待男人的问题上,莎菲表现出了新时代女性的特点,不在女人永远只能依托男人,而是女人也具有自我选择爱与被爱的权利。虽然女性意识并没有很明显的彰显,但是在当时社会也是对旧中国女性被压迫的命运的一种突破。突出了莎菲形象的塑造意义。总而言之莎菲形像塑造是代表了一批像莎菲一样的具有新的思想意识的“五四”青年的代表。也是具有叛逆和苦闷的知识女性的典范。
七、总而言之,莎菲的形象具有很大的代表性,从她自身来看踏实善良温柔的,但在这种性格中她又是苦闷孤独的,在面对爱情时,她勇敢的追求自己想要的,不被任何思想所束缚。她是当时五四思潮的青年形象的代表,也体现了现代女性的女权意识。她对当时的虚伪腐朽、庸俗的社会充满了怀疑和不满,她完全不同于当时被压迫的女性。她不依赖于任何人,无乱是家人还是朋友,她勇于追求个性解放和幸福。她对待男人,不再是惟命是从,而是把主动权放在自己手中,不被任何人牵着鼻子走,她认为自己有权利选择恋爱对象,在面对苇弟的追求时,她很有自己的原则不是自己的喜好无论苇弟对她怎样的宽容和爱都不能使莎菲接受。莎菲女士她在面对爱情时她有自己的原则。她的种种表现体现了现代女性意识的萌生,是一批这样的女性的代表。
八、莎菲的塑造是对为了走向新时代的女性的内心的独白,他们是对新的人生的探索、寻找新的人生方向、找寻自我不活在任何人的任何事的压迫,寻找自由的真谛。从《莎菲女士日记》中可以看出丁玲是一个具有很强女性主义的女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