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认识实习是本科教学计划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生产知识,印证、巩固和丰富已学过的专业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在生产实际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生产实习,还应使学生了解水处理及综合利用的现状及发展,建立学生对专业兴趣和信心,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及为祖国建设做贡献的思想。
二、实习时间
三、实习单位(部门)及其简介本次实习的单位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再生水利用工程;天津经济技术开发产业区泰丰公园景观、碱渣山公园。(1)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再生水利用工程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是开发区的重点环保工程,是天津滨海新区第一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系统在国内首次采用了连续进水、间歇出水、双池串联的DAT-IAT工艺,该工艺是介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与典型的Sbr工艺之间,既有传统活性污泥法的连续性和高效,又具有Sbr法的灵活性,具有构筑物少、流程简单、占地少、对水质水量变化适应性强的特点,特别适合开发区污水特性和现代化管理条件。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根据不同的再生水回用方向,对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以满足绿化、景观补充水、地下水回灌、生活杂用水及部分工业纯净用水的水质标准。开发区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工作在污水再生再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苦咸水淡化和海水淡化的开发利用,逐步形成开发区水资源综合利用总体目标:从2001年至2005年,经过五年的工作,最终形成以外调淡水为主要水源,污水再生利用为重要支撑,苦咸水淡化、海水淡化为必要补充,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淡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完整系统。天津开发区新水源一厂选址在天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东侧,以污水处理厂出水为水源,占地约
北京王清熙水处理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水处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水处理工程的公司。在水处理方面,王清熙水处理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有完善的解决方案和一套有效的水处理系统,可以满足不同水体的处理需求,保持水体质量和景观效果。且具有水力自动化,节能环保、安全、稳定、高效、用药量小,运行成本低的特点,公司已在国内有数千工程实例。
董事长王清熙先生对河道、湖泊处理、景观水处理、游泳池、水上乐园水处理深化研究四十多年。根据地球水体自净规律,根据地球上自生的生物体内水的自净规律,提出了循环水处理的新理论,获得了领先国际水平的发明专利。又利用仿生学原理发明了仿生的全塑自呼吸、自除有机泡沫、自排泄的水力自动化水处理全新机器设备,并对水体引入免疫力的新概念,又获得了领先国际水平的发明专利。开创了领先国际水平的WQX新体系,被确认是水处理的一场革命。清熙园坐落在北京市野生动物园后园,为王清熙集团的生产、试验基地,同时又是集团员工生活休闲基地。清熙园占地 7 万余平米,厂房和员工宿舍约 3000平米,园内人工湖约 5 万吨,约 2 公里长的河流环绕整个清熙园。园内人工湖水处理使用集团自主研发、生产的 WQX 水力自动化呼吸精滤机系统,不投加任何药剂,水体清澈透明,水生动植物形成良好的生态链,达到真正的良性生态循环,水质始终达到一类地表水标准,且年运行费不到四万元。
第二篇: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实习报告
一、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以满足绿化、景观补充水、地下水回灌、生活杂用水及部分工业纯净用水的水质标准。开发区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工作在污水再生再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苦咸水淡化和海水淡化的开发利用,逐步形成开发区水资源综合利用总体目标:从XX年至XX年,经过五年的工作,最终形成以外调淡水为主要水源,污水再生利用为重要支撑,苦咸水淡化、海水淡化为必要补充,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淡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完整系统。
天津开发区新水源一厂选址在天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东侧,以污水处理厂出水为水源,占地约2万m2,远期规模连续流微滤(cmf)5~6万m3/d。反渗透(ro)3~4万m3/d。厂房及主工艺输水管道一次建成,设备分期建设。其天津开发区新水源一厂示范工程XX年9月底建成通水,10月底完成工艺设备调试,11月份进行试运转阶段,与试运行基本同步,开始向再生水用户供水。
天津开发区海水淡化工程远期规划达到日产淡水2万m3/日。分两期完成,一期工程规模日产淡水1万m3/日。海水淡化主体工艺采用进十年来国际工程开发成功的低温多效与压汽蒸馏优化组合med/tcd工艺,工艺技术和关键设备由法国weir公司引进,主体设备在国内生产加工。本项目完成后,我国蒸馏法海水淡化技术可迅速提高到近十年的国际水平。
(2)天津经济技术开发产业区泰丰公园景观、碱渣山公园
泰丰公园是在昔日的盐碱滩上建造的大规模人工景观公园,也是目前滨海新区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城市景观。园内共有植物百余种,树木以雪松、油松、白皮松、桧柏、刺槐、银杏、皂荚、紫叶李、西府海棠等植物为主。
投资3000多万元,对碱厂堆积多年的占地32万平方米的碱渣山实施改造,建成了150万平方米的碱渣山公园,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利用工业废料建成的环保公园,命名为紫云公园。该公园坐落在新港三号路,连接滨海新区和市区的津滨轻轨就在不远处的新港四号路。
(3)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北京中轴延长线的最北端,是亚洲最大的城市绿化景观,占地约680公顷,是一个比圆明园和颐和园加在一起都要大的公园。于XX年开始建设,XX年7月3日正式落成。北五环路横穿公园中部,将公园分为南北两园,中间有一座横跨五环路、种满植物的生态桥连接。南园以大型自然山水景观为主,北园则以小型溪涧景观及自然野趣密林为主,是北京城区当之无愧的“绿肺”。
(4)中国电影博物馆
中国电影博物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级电影专业博物馆,是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的标志性建筑,是展示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历程、博览电影科技、传播电影文化和进行学术交流研究的艺术殿堂。实习侧重环保与电影的联系:环保主题与内容在电影、同时也是社会文化中的表现与影响。
(5)北京王清熙水处理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王清熙水处理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水处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水处理工程的公司。在水处理方面,王清熙水处理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有完善的解决方案和一套有效的水处理系统,可以满足不同水体的处理需求,保持水体质量和景观效果。且具有水力自动化,节能环保、安全、稳定、高效、用药量小,运行成本低的特点,公司已在国内有数千工程实例。
董事长王清熙先生对河道、湖泊处理、景观水处理、游泳池、水上乐园水处理深化研究四十多年。根据地球水体自净规律,根据地球上自生的生物体内水的自净规律,提出了循环水处理的新理论,获得了领先国际水平的发明专利。又利用仿生学原理发明了仿生的全塑自呼吸、自除有机泡沫、自排泄的水力自动化水处理全新机器设备,并对水体引入免疫力的新概念,又获得了领先国际水平的发明专利。开创了领先国际水平的wqx新体系,被确认是水处理的一场革命。
清熙园坐落在北京市野生动物园后园,为王清熙集团的生产、试验基地,同时又是集团员工生活休闲基地。清熙园占地 7 万余平米,厂房和员工宿舍约 3000平米,园内人工湖约 5 万吨,约 2 公里长的河流环绕整个清熙园。园内人工湖水处理使用集团自主研发、生产的 wqx 水力自动化呼吸精滤机系统,不投加任何药剂,水体清澈透明,水生动植物形成良好的生态链,达到真正的良性生态循环,水质始终达到一类地表水标准,且年运行费不到四万元。
第三篇: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调研报告
关于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
建设与发展调研报告
2009年2月
一、基本情况
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始见于1988年5月,原名淮南市洛河经济开发区。1993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同时更名为安徽省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省政府同时批准的开发区规划面积4.29平方公里。“十五”期间,原4.29平方公里规划区域基本建成,“十一五”开始实施20平方公里的东部工业区规划。
在上世纪12年中,由于开发区管理体制调整频繁、规划区域反复变动、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宏观经济环境影响等多种因素制约,开发区发展步履缓慢,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开发区的起步是从“十五”开始。现在,开发区既是淮南城市发展“东进南扩”的战略重点,也是实施淮南市“9771”提升行动计划的战略重点。
(一)招商引资。“九五”末的2000年,开发区仅有企业20多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2300万美元。通过历年招商引资,到2007年底,开发区企业已发展到100多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36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7年间,企业总数增加了4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5倍,实际利用外资增长了9倍。开发区全部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已经达到40家,其中工业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30多家,过亿的5家。目前,开发区外商投资企业有10多家,投资商分别来自韩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西班牙、日 1
本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内地投资商则来自上海、江苏、江西、浙江、福建、陕西、山东、山西等省、市。
(二)经济发展。“九五”末的2000年当年,开发完成地区生产总值0.65亿元,销售收入1.96亿元,出口创汇745万美元,实现财政收入733万元。到2007年底,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亿元,销售收入35.57亿元,完成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实现财政收入1.06亿元。2007年与“九五”末的2000年比较: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4倍;销售收入增长17.2倍;出口创汇增长1.7倍;财政收入增长13.5倍。2007年开发区GDP中,工业增加值完成8.27亿元,占全市非煤电工业增加值部分的34.5%。
(三)基础设施。“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亿元,使原
4.29平方公里规划区域内基础设施基本完善配套。2002年,朝阳东路开工建设,标志着南区开发全面启动,总投资达4亿元的南区路网建设被列入安徽省重点新建项目,包括6条新建道路,3条改造道路于“十五”期间全线竣工通车,构成开发区五纵三横路网。供电、供水、供热、供气、排水、排污、通讯、闭路电视等配套设施建设同步进行。“十一五”开始实施10平方公里东部工业区规划,基础设施继续向东延伸,总长3.2公里、总投资7500万元的朝阳东路益益乳业至淮南农场段已经于2007年竣工通车,各项配套设施已经开始同步建设。
(四)产业结构。“十五”期间以及“十一五”的前两年,开发区已经初步建设形成生物医药、纺织服装、机械电子、轻工食品和化学工业等5大工业园区,并全部被列入安徽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861”行动计划,其中生物医药工业园和纺织工业园是省政府批准建立的省级工业园,生物医药工业园还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尤其是进入“十一五”的两年多来,开发区完成园区建设投资已经超过10亿元,连续创造开发区历史上项目建设数量之多、投资之大、速度之快的新记录。园区建设推进了开发区的产业集聚,开发区的生物医药、纺织服装、机械电子、食品轻工、化学工业等五大产业特色已经基本形成。不少产品品种在国内或省内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如合成原料药年产2万吨,居华东前列,全省第一,其中扑热息痛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血浆处理能力为居全国第一,药用辐料产量位居全国第二。特种轴承是华东的生产基地。微型光纤产品连续随神州六号和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新光源技术国内领先,8家矿用电子企业构成的制造基地崛起于省内,益益贝因美乳业已经形成全省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基地,目前40万吨的纯碱舌耕产能力已经成为国内基础化工原料重要生产基地。
二、发展计划
根据“十一五”发展规划,开发区五年累计要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亿元。东部工业区10平方公里规划区域全部开发,道路畅通,其他设施初步完善配套。五年要累计引进项目150个,引进资金50亿元,其中外资1.5亿美元。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00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3.5亿美元。销售收入、生产总值、出口创汇、财政收入等各项经济指标比“十五”末都要翻一番。“十五”期间,还要重点抓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首先要继续发展开发区的优势产业,保持生物医药、纺织服装、机械电子、轻工食品、化学工业五大产业门类均衡发展,其中前四个产业要在全市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加到朝阳东路以南区域商贸物流业的开发,改善开发区功能结构,着力新城区开发建设。到2010.年,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要超过100亿元,销售收入超过8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3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超过60家。
到2020年,开发区还要经历第十二和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发展时期。按照“9771”提升行动计划,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要超过10%,全市人均生产总值到2020年要比2006年翻两番。今后,开发区要以高于全市平均增长速度加快发展。到2020年,从开发区域来说,东部工业区将基本建成,朝阳东路以南区域的土地开发将全部完成;从产业构成来说,生物医药、机械电子、纺织服装、轻工食品四大产业将在全市战局主导地位。经济总量逐年增长上升,占全市份额显著上升,真正实现“四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标,使开发区成为与煤、电、化并驾齐驱的淮南经济四驾马车之一。
三、存在问题
(一)引进外资问题。一是利用外资总量偏低。最近几年连续在600万至1600万美元之间徘徊,仅占同期引进资金总额的15%左右。二是利用外资渠道狭窄。目前主要来自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利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外资偏少。三是外商知名度欠高。世界500强还没有进入开发区,目前开发区外商仅韩国绿十字公司在其本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四是利用外资形式单一。目前形式主要是直接投资,而对外借款和其他投资几乎为零。
(二)土地储备匮乏。省政府批准4.29平方公里高压走廊占地面积达三分之一,2003年以前批准的全部工业用地不足300亩。现在,尽管市里将用地指标向开发区倾斜,但是由于土地寸量严重不足,还有许多大项目好项目因为缺乏用地而不具备引进的基本条件。
(三)建设资金不足。开发区财政收入虽然增长速度明显,但是可有财力不是很多,目前仍处于向建设财政过度阶段。开发区境内的市政道路如朝阳东
路、建设南路本应由市政投入,但实际是由开发区负债建设。实施东部工业区的关键工程中兴路由于资金无着落,至今未能开工。
四、建议
按照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求,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应该建设成为我市“产业集聚的沃土,客商投资的热土,环境优化的净土”。
(一)、扩大开发区规划区域问题。1993年省政府批准的开发区规划面积为
4.29平方公里,但规划区域内遍步高压走廊,实际可利用面积仅占70%左右。“十五”期间,原4.29平方公里的东部工业区规划。但仍然存在高压走廊问题,实际可利用面积大约在60%左右。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视察开发区时,曾提出过要将开发区面积扩大至20-30平方公里。因此,希望能将开发区规划面积进一步扩大,并力争淮南农场包容在内。
开发区东侧农场已紧邻城市建成区,成为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建设用地的考虑范围。由于隶属省农垦系统,土地利用、规划建设自成系统,很难与淮南市城市建设发展同步协调。
近期,合淮蚌高速公路、合淮蚌客运专线、改道的206国道都将通过该场,为扩展城市建设空间,充分实施淮南东进战略,协调各项重点工程建设,有利于企业发展,实现城乡统筹。
建议由省政府办公厅牵头,组织省农垦厅等有关部门研究解决,把淮南农场划归淮南市地方管理。土地等全部生产资料和人员、债务一并划归属地管理。
(二)、加大资金投入问题。纵贯开发区南北并于山南新区沟通的中兴路是实施我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关键工程。中兴路市市政道路,希望市建设部门抓紧将中兴路建设纳入计划,争取年内开工,明年竣工。在开发区本身筹集建设
资金的同时,市财政部门支持开发区的力度也要进一步加大。
(三)、简政放权问题。市委、市政府明确规定“开发区管委会是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市政府全权处理开发区事务”,并赋予管委会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但是到目前为止,许多管理权限并未下放到位,尤其是牵涉到重点项目建设的规划、建设、环保等方面的权利,一直没能探索到既于国家规定吻合、又能适应开发区建设需要的一种新模式。
省十一届人大代表:邹用德、2009年2月10日
第四篇:关于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贵厅《调研通知》要求,现将XX开发区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开发区基本情况
XX开发区于1991年6月1日(X政函【1991】14号)经省政府批准创办,核准面积700公顷。2008年4月,被确定为全省X大齐工业走廊核心示范区;2011年3月,列为全省产业建设重点园区;2011年4月10日,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开发区幅员面积165.7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为:东至XXX,南至绕城高速,西至三合店屯,北至XX河。实际管辖面积133.7平方公里(不含32平方公里的XXX避暑城)(X政综【2015】20号批复的《XXX市XX区利业镇总体规划2014--2030》)。2015年12月,国务院批复成立国家级新区--XXX新区,XX开发区165.7平方公里全部纳入新区之内,占“XXX新区”三分之一版块。经过26年的开发建设,已成为产城融合发展的XXX现代都市新区,先后被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XX医药产业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西药)专业示范基地、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城市试点区和XXX省地理信息产业基地。
目前,开发区已建成面积48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面积14平方公里。入区企业近400家(不含个体工商户),引进资金总额2008亿元。2016年,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49.23亿元,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122.23亿元,同比增长5.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54亿元,同比增长9.1%;实现利税27.8亿元,同比增长5.2%;从业人员约60000人,同比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为3000元/平方米以上。
XX开发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区位,地处XX亚中心,居于XXX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和XXX新区之内,是打造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XX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示范区、特色国际文化旅游聚集区的重要一极,经济辐射力强,城市价值凸显,发展潜力巨大。在XXX新区的功能定位为XX大健康产业组团。
XX开发区拥有便捷的交通网络,滨北、滨州两条铁路贯穿全境,XXX北站建成通车,地铁二号线正在建设;XX、X大、X伊、X肇、X萝五条国省级公路在区内通过,城市内环直通XXX太平国际机场,经江海联运可通航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形成了南向连通国内重要城市、北向辐射龙江腹地及XX亚的立体交通网络,为产业发展畅通了物流大通道。
二、开发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科学定位,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重点产业园区和市委市政府“一江居中,两岸繁荣”战略部署,紧紧围绕XXX新区建设,立足特有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坚持差异竞争、错位发展,搞好顶层设计,确立了“以建设大健康产业城为主攻方向,以发展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大健康产业为重点,全力打造中国北方药谷和国家重要的大健康服务基地”的发展定位,以科学的定位指导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推动园区转型升级。
(二)优化布局,打造专业产业园区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以规划为引领,按照布局优化、特色突出、用地集约、产业集中的原则,打造专业化产业园区,形成各具特色的块状经济。
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突出“政产学研用”专属园区特色,以生物医药、生物制造两大产业体系为核心,以药品、功能食品、医疗器械为三大生产主体,依托X药集团等大项目,建设科技研发、生产加工、贸易物流、健康服务和综合配套5大功能区36个功能单元,打造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园、全国唯一的中俄合作健康产业园、“中国北方药谷”。目前,园区集聚国内500强X药集团、上市公司誉衡药业等生物医药及配套91家,形成了集科技研发、生产制造、包装印刷、物流营销和检验检测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成为生物医药产业专属园区和全省唯一的省级医药重点园区。园区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8家,园区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13个,其中园区企业自有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12个,政府公共研发机构1个(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工业孵化器1个。入区企业共生产16个剂型841个品种,执行国家火炬计划、“863”计划项目10个,地方级火炬计划项目11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50个,国家一、二、三类新药20个,亮甲、银贝止咳颗粒、无糖型强力枇杷露等高新技术产品87个。
绿色食品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6.7平方公里。以绿色、低碳、生态、环保为方向,依托寒地X土农副产品资源,发展传统食品与高端食品,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粮油加工、乳制品制造、食品和饮料等,依托华润雪花啤酒、XXX正大等大项目,打造食品产业名品基地。目前,园区集聚企业52家,拥有雪花啤酒、龙丹、太子乐等中国名牌3个,老鼎丰、正阳河、正阳楼等中华“老字号”3个,中国酿酒等省市知名品牌产品近20个。
商贸物流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9.1平方公里,依托交通、区位、门户优势,以君豪新城等大项目为牵动,打造以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为主导,集管理服务、信息交易、展示展销、商贸商务、配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化综合型商贸物流园区,构建大江北商贸集散中心。目前,现有企业27家,以杉杉奥特莱斯广场、义乌小商品城XX市场、XXX外语城、恒泰云商产业城等大项目为载体,构建起高端商贸服务业板块。
文化教育旅游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24.2平方公里。其中文化教育园区规划面积14.2平方公里,依托XX大学城高校联盟,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入区企业等资源,打造集人才培养、文化创艺、书画、创业创新于一体的文化教育产业园区。目前,X师大、XXX华德学院等22所院校入驻,现有师生15.8万名,形成了占地10.7平方公里的大学城,成为极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人才培养基地,为产业发展、创新创业提供了智力支撑。旅游园区(XX河新河堤以西、X肇路以南)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依托XXX、XX河沿江沿河滨水资源和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大力发展湿地旅游、文化旅游、冰雪旅游、生态宜居、休闲度假养老产业,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带。此外,位于XXX、XX河两条水系交汇处的“XXX避暑城”,突出旅游度假、避暑休闲、养生健身、文化娱乐、商务商贸、生态宜居六大功能,打造“吃、住、行,游、娱、购,修、养、康,藏、品、庆”十二大休闲品牌,建设“赏万顷松江风光,居世界避暑胜地”的国际高端旅游度假区,已被确定为“北国水城”样板区,批准为全省旅游名镇试点,列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10平方公里示范区正在建设。
地理信息及卫星应用产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24.5万平方米,依托XXX省地理信息产业园的基础和优势,重点发展地理信息服务与数据加工、航空航天遥感应用、卫星定位与导航应用、行业应用软件、互联网+、智慧城市等,打造打造具有规模化、专业化、科技化的“XXX省XX北斗产业基地”。目前,XXX省地理信息产业园是全国首家以地理信息为主题的专业园区,已入园企事业单位24家,从业总人数约1800人。
综合工业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依托中航X轴、XXX电碳厂、中丹高端供热装备制造寒地产业园等大项目,大力发展主导产业的配套工业,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工业,打造现代化新型工业园区。目前,已有84家工业企业入驻。
(三)开放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按照园区发展定位,重点围绕做大做优做强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大健康及健康服务产业,开展招商引资。2016年新签约中丹高端供热装备制造寒地产业园、XXX林达外语城、X药集团制药总厂XX厂区异地升级改造等大项目23个,签约总额180.55亿元,到位资金62.39亿元,其中引进亿元及以上项目16个;实际使用内资60.12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4094万美元。圣泰药业综合提取及制剂车间扩建、禹舜艺术中心改造等9个项目当年引进当年开工,德顺长中药饮片GMP新建等2个项目投产;誉衡药业国家一类新药银杏内酯B及鹿瓜多肽产业化项目一期等4个项目已建成,正在调试设备,即将投产;壹加壹干细胞工程中心等4个项目竣工,义乌小商品城一期、斯程农贸市场项目投入运营。重点项目包括:中丹高端供热装备制造寒地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5万元,建设集研发、设计、生产、服务于一体的高端供热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供热装备产业园区,全部建成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利润5亿元,税金23250万元,可提供2000个就业岗位。其中:一期用地约8.47万平方米,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生产车间、研发中心和综合楼。目前,已通过立项、环评、能评,土地招拍挂、场地平整和围挡已完成,修建便道两幅,施工图纸正在设计,桩基础施工设备已进入现场。恒泰云商产业城项目:投资总额100亿元,建设集商贸服务配套、云商文化体验、时尚休闲娱乐、创业教育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商贸物流中心。全部建成后可直接带动10万人就业,电子商务平台间接带动20万人就业,年交易额超过400亿元,成为超大规模、国际化的综合商贸物流平台。目前,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由市城乡规划院编制完成,待上报市规划局审批;一期用地约12.4万平方米,土地指标已批复完成,各项手续正在办理。XXX林达外语城项目:总投资30亿元,按照不同国家的特色小镇风格,建设集文化教育、旅游观光、商业物流、影视传媒等产业于一体的外语城,全部建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值21.5亿元,年利润8.3亿元,年税金缴纳4.4亿元。目前,土地完成招拍挂,已取得不动产登记证、用地批准书、建筑用地许可证、建筑规划许可证,正在办理施工许可证,地勘、围挡、景观河道已完成,招商宣传同步进行中。X药集团制药总厂XX厂区异地升级改造项目:总投资2.99亿元,新建年产量7亿支头孢类粉针车间及配套完善能源、环保系统,新建质检中心及实验动物中心。目前,项目建设方案已报至集团,正在按照集团意见调整建设方案。2016年,进出口总额535.63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502.03万美元。重点进出口企业包括三益乐器、岛田大鹏、中艺编织、誉衡药业,其中岛田大鹏和誉衡药业为高新技术企业,三益乐器主营生产乐器零部件;岛田大鹏主营汽车辅机(清洗机)、工业清洗剂、清洗机配件;誉衡药业主营松梅乐、欣梅乐、誉捷等药品;中艺编织主营天然编织品。
(四)加大投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
开发区投资建设了生物医药研发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医药企业孵化器,形成了集新药研发、成果孵化和检验检测于一体的公共平台。投资3.5亿元,与X医大共建生物医药研发中心,打造省内高端的医药研发基地。2016年,研发中心运营实现常态化,X医大杨宝峰院士的八个科研团队入驻院士工作站,已完成抗粘连、抗肿瘤产品等5项新药研发;中试基地正式投入使用;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已完工,正在申报静态认证,通过认证后即可投入使用,将成为XX最大的试验动物繁育基地,为科研单位和医疗企业提供充足的试验动物资源;X医大与园区企业合作,完成了林下植物生物活性研究等5项项目。投资7000万元,与X药集团共建药物研究院,X药集团科研团队现已入驻,即将正式开展创新药物研究。建设了生产力促进中心,现已投入运营,引进了风险投资、信贷担保等10类中介机构,搭建了人力资源、网络信息等6个公共平台,为企业和科研、孵化人才提供一站式的融资贷款、市场营销、产品信息、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药品检测、新药报批等方面服务。2021年,公共服务平台获批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并正在申报省级公共服务平台;引进中国GLP机构产业联盟设立分中心,并与其投资方上海新生源医药集团、XXX中医药大学合作,为园区企业提供临床前毒理分析及安全评价;引入XXX四方建设工程设计院,并促成其与四川省医药设计院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增强园区医药项目设计实力;支持培优健迪医药开展一次性评价业务,组建的BE检测中心是全省目前唯一符合要求的检测中心,填补了我省BE检测项目的空白,为数百家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医药企业孵化器已被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孵化器,2019年孵化器新引入怡立舍生物技术公司等6家孵化企业,在孵企业增至24家。真君谛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孵化新药2个,在本市企业成功转化;海力斯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孵化新药2个,在X药生物成功转化。同时,引入国家重点实验室X医大眼科医疗设备工程中心等5个项目进行成果转化。
(五)提升功能,加速产城融合发展
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统筹,围绕宜居宜业,推进产城融合。一方面,完善基础设施。建区以来,累计投入90.4亿元,建设了XX大道、XX大道、朱家立交桥等“110路27桥”,形成了贯通内外的“五横七纵”路网,给排水、供电、供热、燃气、蒸汽、污水处理、医疗垃圾处理、通讯、宽带网、公交线路等基础设施同步跟进,提升了城市承载能力,也为大项目落地和园区整体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优化生活服务。积极引进商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和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提升城市功能,满足人居需求。新建XX新一中、顺迈实验学校,开发区中小学校增至8所,教育网点布局更加合理;实施禹舜艺术中心改造,续建建荣文化康体城产业综合体;引进XXX海员医院XX分院、荣军医院、安康医院和顺迈医院,医疗养老机构增至11个;杉杉奥特莱斯广场、义乌小商品城投入运营,今年启动恒泰云商产业城、XXX林达外语城、君豪新城等大型商贸项目建设;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16家金融分支机构投入运营;建设远东市场等大型市场4处。同时,建设了广场等休闲场所5个,城市品味和功能提升,增强了企业和群众的归属感。
(六)多措并举,构建优良发展环境
构建有利于企业成长的洼地环境,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一是创新管理体制。结合XXX新区建设,在全市先行先试,推进政区合一机构改革,以整合开发区、行政区行政资源和“大部门制”改革为重点,实行XX开发区与行政区(XX区)统一管理体制改革,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与区委、区政府合署办公,开发区10个内设机构与区直部门的对口合并、归口管理,形成了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二是优化审批服务。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完成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工作,打造优质、高效、便捷的行政审批服务环境,方便企业和群众。高标准建设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22家政府部门通过下放权力等方式,在服务中心大厅设立28个服务窗口、133项审批事项进驻。XXX新区(XX区、XX开发区)网上审批平台上线已经正式运行,申请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完成全部审批要件提交,实现一网受理、一网办结,极大压缩审批时间。审批实现“一号通”,做到一号申请、一次生成、多方复用、一库管理、互认共享。三是强化多元服务。为12家企业申报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试点城市扶持资金1亿多元;成功申报国家振兴XX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滚动计划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誉衡药业、圣泰药业获批支持资金3200万元。在XX河口湿地公园成功举办F1摩托艇世锦赛XXX大奖赛,并以此为契机,组织23家食品企业参加巡城展,宣传企业的品牌和产品。建立了XXX市企业信用融资担保服务中心XX区办事处,并举办了首届企业家沙龙,为60余家企业、高校与33家金融机构搭建起交流合作平台。整合高校教育资源,成立了大学城高校联盟,在广厦学院等5所大学建立了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创业创新提供支持。协调华德学院腾挪8000多平方米的办公楼,支持X创投集团建立爱立方孵化器,一泽动画等3家企业入孵运营。
(七)注重和谐,加强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深入开展资源节约集约创建活动,进一步推进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方面,加强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按照“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思路,严格土地管理,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一是“铁腕”清理闲置土地。对开发区闲置土地进行了清查,摸清闲置土地的底数,有针对性地制定处理政策。通过依法收回、收取闲置费、有偿收购等措施,收回闲置土地。二是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完成城中村改造53万平方米,将腾出来的集体建设用地通过办理征收后,全部用于城镇开发建设,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为城市发展创造了空间。另一方面,加强污染物排放监管。开发区总用电量为4.5亿千瓦时,工业耗水总量为107.7万吨。开发区主要污染物为大气、污水、垃圾。2016年燃煤量89万吨,二氧化硫产生量6014吨,排放量1380吨,去除量4633吨;氮氧化物产生量6130吨,排放量3309吨,去除量2821吨;烟尘产生量24万吨,排放量1394吨,去除量23万吨。以上污染物排放量均符合环保标准。开发区现有两个污水处理厂,其中XX污水处理厂设计污水处理能力5万吨/日,采用活性污泥法进行污水处理,2016年总计处理水量1319万吨,主要污染物COD去除量5661吨、氨氮去除量531吨。利林环保污水处理厂设计污水处理能力2万吨/日,采用A/O工艺进行污水处理,总计处理水量713万吨,主要污染物COD去除量1759吨、氨氮去除量155吨。近年来,环保部门不断加强对开发区内涉水排污企业的日常监管,确保涉水排污企业排放的废水符合污水处理厂进水标准,以保证污水处理厂安全运行。特别是对开发区两座污水处理厂,坚持每月现场检查一次,两座污水处理厂均能够保持正常运行。市、区两级环境监测站定期人工采样监测结果以及两座污水处理厂废水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数据显示,两座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废水均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另外,XX区与松北区合资共建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在建设,工程竣工后,XX区的垃圾将运至发电厂发电利用。
三、当前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制约XX开发区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土地规划制约问题。开发区(利业镇)土地总面积165.7平方公里,纳入城市规划面积(建设用地面积)131.55平方公里。在这131.55平方公里中,有土地规划的面积67.8平方公里(不含避暑城32平方公里),还有31.75平方公里(不含避暑城)在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外。无土地规划的土地无法报批建设用地,特别是生物医药园区、绿色食品园区内的土地大部分没有土地规划,一些在谈项目已无地可选。我区正在借助XXX新区推进“多规合一”的机遇,争取将XX开发区土规外的土地全部纳入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解决发展空间受限、土地无法利用的问题。
2、园区用地存量问题。三个工业园区:未建设的工业用地仅有1.69平方公里,已摆放项目的土地1.18平方公里,还有0.51平方公里未摆放项目(利用难度大、成本高,其中有0.46平方公里为道外苗圃和需拆迁建筑物的土地,纯农用地仅0.05平方公里),其中:生物医药园区的工业用地0.67平方公里,已摆放项目0.29平方公里,0.38平方公里未摆放项目(为道外苗圃和现状村屯企业);绿色食品园区的工业用地0.24平方公里,均为已摆放项目和获得土地的地块;综合工业园区的工业用地0.78平方公里,已摆放项目0.65平方公里,0.13平方公里未摆放项目(包括0.08平方公里村屯)。文化教育园区:尚有0.94平方公里未摆放项目。旅游园区:仅有0.56平方公里在土规内,且包含在影视城项目用地范围内。商贸物流园区:园区内的土地均在土规之外。目前,产业园区内的可用土地存量极少,无法保障今后的招商项目用地需求。目前,国土部门已向市里申报将XX开发区15平方公里土地新增纳入到XXX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中,待市政府审批。
3、基础设施配套问题。由于XX区财政支出中的工资性支出所占比例较高,税收收入增幅较小而且大部分资金用于XX区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性支出,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剧,可用财力很少。同时,已进入偿还银行贷款高峰期,再加上土地出让收入锐减,新政策出台后融资渠道变窄,偿还贷款、征地拆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强度增加,建设资金严重短缺,一些园区和项目急需配套的基础设施,一直未能启动建设。近期,开发区谋划和急需建设的重点项目共17项,概算总投资约35.4亿元。今年,根据园区基础设施和项目配套的需要,预计需投入资金6.68亿元,目前还没有着落。为加快新区建设,希望由省市共同出资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新区内各园区加大区域性开发、征地动迁、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等,有效解决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4、新区重点产业发展问题。XX开发区是省市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园区,近年来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和经济下行大环境影响,招商引资难度加大,生物医药产业集聚的速度还不够快。同时,生物医药产业在供排水、排污(专属排污管线)、电力、蒸汽供应、仓储运输(冷链)等方面均有特殊要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投入远高于其它产业。如各地分散发展,既加大了基础设施投入,造成资金浪费,又难以达到专属园区要求,不利于做大做强产业集群。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建议省里对新引进的生物医药产业项目优先向XX生物医药园区集中摆放,以加速生物医药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同时,生物医药研发成果产业化具有周期较长的产业特性,无论是生产仿制药、改剂型药还是新药,从开始研发到最终出成品,一般需要5到10年时间。因此,生物医药产业总体上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同时又是高利润的行业。鉴于其“三高”的产业特征,完全由研发机构自行投入很难实现,而且不具有可持续性。希望省里结合实施医药“两票制”,建立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对科技型医药企业予以扶持,以增强生物医药产业招商的政策吸引力。
第五篇: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园区调研报告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园区调研报告
一、物流园区发展现状
(一)物流园区发展总体概况
目前,开发区物流园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全区共有过亿元物流园区4个,但都处于规划或建设阶段,分别为投资1.32亿元,占地0.22平方公里的方圆再生金属国际物流园区、投资1.2亿元,占地0.2平方公里的山东天圆铜业有限公司直通场站、投资35亿元,占地2.6平方公里的黄河三角洲国际物流港和投资1.73亿元,占地0.5平方公里的中国外运山东有限公司东营保税物流中心
(二)物流园区的特点及建设情况
规划及建设中的物流园区都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即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的现代物流园区。各物流园区特点及建设情况如下:
方圆再生金属国际物流园区是东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型有色金属材料及加工园区,园区主要以国际物流管理贸易、再生金属资源拆解为主,以金属再生技术、产品的研发为辅,形成特色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对于促进山东,乃至中国北方地区废杂金属的回收利用、国际仓储融资功能的应用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包括海关监管直通场站、物流管理交易中心和拆解区等。通过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使货物输送实现自动化、场内交易信息化和市场管理智能化。使园区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成为能够进行网络商务的新型交易中
心。预计2011年完成信息系统建设,包括市场内部网络建设、公共显示系统和中心机房等,同时开发主要应用系统:包括电子商务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再生金属及下游企业数据库、产品数据库、循环经济技术和指标数据库等。目前该项目发展规划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编制完成;正在进行土建等基础建设的前期筹备工作。
山东天圆铜业有限公司直通场站是青岛海关批复的在东营开发区建立的直通式监管场站项目,能够大大缩短通关时间,提高通关速度,将目前报检、报验通关时间由15天缩短为3天。并且减少通关费用和货物损失,避免在港掏箱检验,每箱能够节约1000元左右费用,目前在运营模式还是监管模式上属于国内比较先进的水平。场站主要包括综合服务办公楼3000平方米、集装箱堆场141900平方米、海关监管仓8100平方米、建设场区道路及地面硬化5000平方米,绿化2000平方米,并配套研制的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和GPS/GSM车辆监控高度系统。目前该项目可研报告已经完成,青岛海关批复文件已经下发,所需土地已公示招排挂。
黄河三角洲国际物流港包括为石油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和新能源装备三个制造基地服务的钢材物流市场;引进知名品牌产业区域服务中心或原材料服务中心的区域性配送中心;引进第三方仓储服务机构,促进企业剥离辅助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节省企业成本,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的标准仓储库;提高货物流通速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集装箱场站;提供产品分包或深加工服务,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简单加工车间;以及引进邮政、银行、中介、技术服务等机构,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枢纽楼。目前已与北京交通大学进行对接,编制可研报
告。
中国外运山东有限公司东营保税物流中心是由中国外运山东有限公司经营,多家企业进入并从事保税仓储物流业务的海关集中监管场所。可以存入物流中心的货物包括:国内出口货物、转口货物和国际中转货物、外商暂存货物、加工贸易进出口货物、供应国际航行船舶和航空器的物料、维修用零部件、供维修外国产品所进口寄售的零配件、未办结海关手续的一般贸易进口货物、经海关批准的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的货物。物流中心包括保税仓库、保税堆场和综合服务配套区等,并配套使用中国外运山东有限公司拥有的一整套设计先进、管理科学、操作快捷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及与政府主管部门、业务合作伙伴建立的网络数据传输通道,能够与系统内企业实现了在同一操作平台上运营,能够提供迅捷准确的业务信息和物流信息服务解决方案。目前该项目有关材料已通过青岛海关转交海关总署,等待审批。
(三)保障措施
1、编制开发区物流港发展规划。根据开发区产业发展方向、物流发展现状和未来需求评估,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写开发区物流港发展规划。
2、整合提升现有物流资源。以规划为指导,有选择地吸纳搬迁东营市部分物流、商贸企业进入,鼓励区内工业企业主辅分离,逐步实现区域内物流资源的整合、集聚、提升。
3、强化招商引资。根据规划确定的发展导向,高水平策划、包装对外招商项目,开展有针对性地大型招商引资活动,扩大影响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提高物流水平,实现黄河三角洲国际物流港的大开发、大建设。
4、拓展投资渠道。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载体、以政策为引导,加大投入;争取市级资金支持;扩大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民营企业及外资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提升物流基础设施条件。
5、出台相关政策。近期准备出台鼓励区外物流企业进驻的政策和鼓励区内工业企业主辅分离的扶持办法,加大对物流产业的政策扶持,促进开发区物流产业加快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一是物流园区发展存在市场风险。主要表现为项目建成后招商工作进展能否按计划顺利进行,经营面积能否得到及早有效的利用并产生效益;二是物流管理人员不足。主要表现在项目管理单位缺乏管理经验,建成运营后可能会因为缺少专业管理人员,造成管理效率低下,给物流园区经营带来的风险;三是资金方面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建设资金能否及时落实和到位。项目建成后,运营效益如何,能否如期收回投资等;四是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尚不完善。目前,开发区物流园区发展刚刚起步,各种配套的扶持政策尚不完善。
在未来3—5年内,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导入物联网概念,将黄河三角洲国际物流港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技术先进、功能强大,黄河三角洲最大、辐射环渤海地区的物流集散中心。将方圆再生金属国际物流园区打造成为以再生金属商品为载体,以国际海运、直通场站、交通干线、国际仓储服务为依托,辐射整个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专业化、多功能现代国际
物流园区。
三、物流园区发展的整体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以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等行业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物流园区和物流发展平台建设为重点,整合物流资源,培育物流市场,壮大现代物流企业,提高物流产业的社会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降低社会物流成本,逐步把现代物流业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二)基本原则
1、协调发展原则。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要与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步推进,与开发区总体规划相协调,与开发区产业结构和布局相配套,服从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服务。
2、企业主体原则。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建设和经营要落实到企业,政府重在政策引导、财税扶持和措施推动。
3、信息化带动原则。物流企业、工商企业建设好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与社会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连接,做到内部互联、外部互通,以信息化带动物流业实现现代化。
4、市场导向原则。按市场需求确定发展重点,推进资源重组,实现布局优化、集约发展。
5、标准化原则。大力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提高物流业的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管理流程和信息技术的标准化水平,实现物流业的健
康发展。
(三)发展目标
立足黄河三角洲,面向晋冀和环渤海地区,构建海陆空相结合的物流运输网,着力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培育物流骨干企业,大幅度提高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建设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市场主体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有较大幅度增加。
四、物流园区发展的主要任务
当前物流园区发展的主要任务主要为:一是加速传统物流与信息化结合,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服务系统。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包括统一的商品信息和物流节点信息,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物流信息服务系统,从而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还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二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和一些欧美国家为了促进国际物流的发展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国际上公认和通用的物流标准。
五、对物流园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在土地、税收及融资和信贷方面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一是降低物流企业的土地开发费用。应对物流园区企业在土地出让价格、配套设施费用上给予支持和适当优惠。二是减轻物流企业的税费负担。有效解决物流企业现实存在的重复纳税的问题。三是实施积极的投融资政策。对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运作的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可以实行财政贷款担保,支持企业优先取得贷款,并积极推荐上市融资。制定鼓励、引导多元化市场主体投资物流产业的政策,以拓宽现
代物流产业发展的资金来源。
(二)完善相关规定及经营治理体制。制订相关法规和规则,制约行业保护、地区封锁和其他有碍公平竞争的行为,健全物流市场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积极扶持和引导物流园区的良性发展。加强政府各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运用良好的市场调节机制,达到整合各种物流资源的目的。
(三)完善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对于基础性、公益性的物流基础设施,应采取积极措施,采用贴息贷款、投资参股、租赁经营等多种方式增加投入。对于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物流统计信息体系建设、物流基础理论研究、重大物流规划和项目论证、重大技术推广和人才培训等事关物流行业长远发展的大事,可以委托行业社团中介组织做好相关工作,并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