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关太湖水污染及治理的调查报告
有关太湖水污染及治理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在全国占重地位。由于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增加资源和劳动力投入,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已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特别是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日趋严重。通过对太湖流域几处水域的观察、走访、调查,发现这几处水域较前些年有了改观、居民的环保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但污染治理措施仍有不足。提出关停污染、发展治污,生态修复,调整产业结构等治理太湖流域水环境的建议。
关 键 词:太湖;水污染;原因;治理
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横跨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流域面积达36000余平方公里,承载人口3000多万,所创GDP占长三角区域工业的60%以上,城市化水平51%,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太湖对周边地区居民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作用重大,且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航运便利。太湖流域水资源支撑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水资源保护措施却相对滞后,水环境明显恶化。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太湖水质的污染明显加重,表现为每10年左右下降一个级别。目前全流域70%的河湖受到污染,80%河流的水质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三类水标准,全湖水质达富营养化、局部重富营养化水平,导致流域的水质性水资源危机,直接影响到流域内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保护太湖是个急需行动,有重大意义的课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我们当地的大学生群体也理应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为拥有美丽家园出一份薄力。
一、水质现况
水质现状以前的太湖水质很好,我们采访横扇镇社区委员会钱见鸿书记时,他曾说道:“我可以这么说,我太湖的儿子,喝其水长大,游泳,洗澡,洗衣服洗菜等等,水质极好,爱护就是我们的命根。”而“2007年5月29日,太湖蓝藻爆发,周边地区水质急剧下降,水中含氧量剧低,鱼虾大量死亡,接着水体发黑发臭,居民生活用水受到严重的威胁。”横扇居民也说道:“那时的水非常清,非常好喝。可是后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周边就有很多的企业雨后春笋而起,大量的排放污水和污物到太湖里,我们渐渐的也不敢直接和和太湖水
了。还有2007年,在无锡,蓝藻爆发,我们周边的居民生活也受很大的影响,因为我们的水质污染很严重,我们当时也想政府反映情况。”现在太湖污染物成分复杂,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农村河网水质劣于城市地区。中科院湖泊研究所化验分析表明,目前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不仅有西方发达国家水污染第一阶段出现的以WBQ、重金属为主的特征,更有西方国家主要由E、R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的第二阶段特点,还兼有西方国家水体以微量有毒有害有机物为特征的第三阶段的特点。太湖流域河流湖泊总体水质为Ⅳ、Ⅴ类水,劣Ⅴ类水质占检测总数的1/3多。近20a来,太湖水质恶化趋势明显,水质级别下降了两个等级,由原来的Ⅱ类水为主到现在的以Ⅳ类水为主;富营养化程度上升了1.5~2个等级,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以中营养和中富营养为主,上升到以富营养为主。地表水体呈现出由市区向郊区蔓延的趋势;大中城市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而农村地区污染依然十分严重,且有加剧的趋势。湖泊水质优于河道水质,区域差异比较明显。入湖河道(除望虞河)水质均差于太湖。总体上看,出湖河道的水质要优于入湖河道的水质。7月4日我们去了太浦闸,可能因为这是保护区段,观察感觉水质还不错,附近的排水管并没在排水,水面漂浮着零星的水草,还有大妈在那洗鸭子。同时也有研究表明水太浦河水质较好,与东太湖水质相同,TN、TP均为Ⅱ至Ⅲ类水。太湖流域河网水系密集,有些靠近居民点的河道已经被填埋或截断,成为居民倾倒生活用水和固体垃圾的地方,大多已变为死水,污染十分严重,严重影响到周围居民的生活。
二、污染原因
1,乡镇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污染迅速蔓延工业废水排放量也呈增长的趋势。目前,太湖流域结构性污染十分严重,化工、纺织印染、黑色冶金依然是重点污染行业。由于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布局的分散性、经营方式的多变性及其初级粗加工,造成的污染极为严重,境内原本清澈的大小河道因大量工业废水的污染而变红变黑。90年代以来,尽管部分乡镇工业实行集中布局,但污染控制的成效仍有待于进一步论证。
2,土地利用方式与强度的急剧变化进一步加剧了水环境的恶化。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太湖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变化,农业用地大量转为工业用地,城市用地规模也急剧扩展。在耕地大量流失的同时,为保证粮食总产出的相
对稳定,不得不借助于农业投入的增加和科技进步,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幅度上升,化肥的过量使用,必然造成耕地质量的下降和大量化肥的流失。大规模的养殖业,大量的集中畜禽饲养场傍河湖而建,在网箱养殖过程中,投入到太湖中的饵料中只有30%被鱼类利用,其余的沉入湖底,污染水质。在这30%被利用的饵料中,有91%的氮磷流失到水体中,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养殖废弃物无任何处理的直接排放,已成为流域一大新的污染源。在土地利用方式转换过程中,局部水系遭到破坏,部分河流被填埋,一些河流虽然未被填埋,但阻隔了与其它水系之间的沟通,丧失和改变了原有的生态功能,影响了水系之间的正常水体和养分循环,降低了水环境容量和对污染物的稀释吸纳能力,间接地导致了水环境恶化。
3.,生活污水已成为太湖流域主要的污染源。污水处理速度赶不上产生速度,繁忙的航运也产生了大量污水。农村水网地区,不少河道严重淤塞,多年累积的水生植物体不断积累。长兴县水库库长分析道:“因为太湖周边都是居民区,家庭排污确实是难免的,且量大,很难得以解决。企业污水至少还有政策落实要求达标方可排出,有相应的技术流程来处理污水。”
4,环境治理投入甚微,废污水治理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法制管理手段。太湖流域各主要城市除上海外,环保投入比例低,与国际标准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太湖流域污水处理能力相对废水排放量来说严重不足。现阶段工业废水的治理仍然以厂内处理为主,而且大多数城市生活污水尚未处理。城市污水处理由于需要的投资大、运行费高,往往难以落实,城市污水处理进展缓慢。
5,治污两头热中间不热。中央、省级很重视,当地居民由于身受其害也很重视,怨声载道,不过现在随着自来水的普及,更多的居民受水源的影响以比较小了。县、乡镇一级政府为了求政绩,尚未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而直接管理部门就是这些县乡干部,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一些私营企业老板为了追求高回报,采取非法手段与当地政府部门达成默契,或与环保部门打“ 时间差”。同时,环保直接管理队伍素质低,严重影响具体治理和控制效果。在长兴走访时就有居民反映清理主要是为了应付检查。6,治理的方式与区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就湖治湖,未从污染源、河网水系的源头进行治理,搞所谓的示范区的建设。在新的水环境、水系功能的情况下,如何合理规划与调整现代河网水系研究力度不足。
三、治理情况
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太湖污染治理问题,从1996以来,太湖就被作为中国水污染治理重点,制定了《太湖水污染防治规划》,国家及地方先后共投入百余亿,采取了一系列的治污措施,钱书记说:“国务院太湖水污染防治座谈会11日在江苏无锡召开,以及江苏出台太湖水污染治理方案,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施更加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和区域环境准入条件。如出台《江苏省太湖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污染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排放单位排放指标》,从2007年7月1日起,调整省污水排放征收标准,有0.7元/污染物当量升至0.9元/污染物当量。2008年起,太湖地区企业告别排污物无视获得的历史,开始实行有偿使用政策;2009年建成太湖流域的实际谁排放交易市场;2010年初步形成太湖流域主要污染权交易市场。至今,太湖水质已得到很好的改善,管理仍在继续。”
四、治理建议
1、关停污染,发展治污。针对太湖流域水污染主要是工农业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以及渔业养殖业污染等污染源的具体特点,国家及流域区内各地方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也取得了一些治污成果,横扇就实行沿太湖直线3公里以内不允许排污水和有污染企业,从而使水质达到了国标的几倍以上。长兴县对分散着的家庭企业排污喷水机改善为所有企业排污喷水机集合体进行统一治污再排放。此外利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发展建设污水处理产业。城市地区通过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实施企业化经营。
2、实施太湖生态修复工程。在控制污染源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立太湖生态修复工程,旨在通过从生态系统的自然调配达到湖泊水域的自我修复,加快湖水治理的速度,改善太湖流域水质。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湖泊水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湖滨湿地,大力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
3、调整产业结构。比如横扇根据其地理位置与产业结构,由之前的湖边有当地居民几只大船,关闭后转型为羊毛衫特色产业群,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4、加强监管。长兴成立了环太湖水之监查队,每隔一定时间不定期巡逻视察。这也就扼杀了一些不环保的行为,从而促进了太湖恢复,让太湖可持续发展,带来可持续的经济文化效应。
5、此外,建设太湖流域新的河网水系,通过清淤和填塞工程,把清淤泥土用于填埋废弃的河浜,保证洪水通道和蓄洪面积,又要注意对废弃河浜的使用和环境的改善,或做渔池。
当然任何大事的完成均非一朝一夕、一人一己,太湖的治理也是要坚持多年、多方参与,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必须继续为其做出自己的贡献。相信在这样的努力下,我们终会实现太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1.太湖,3.刘兆德、虞孝感、王志宪,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自 然 资 源 学 报,第18卷,第4期,2003年7月。
第二篇:有关太湖水污染及治理的调查报告
有关太湖水污染及治理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在全国占重地位。由于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增加资源和劳动力投入,过度消耗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已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特别是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日趋严重。通过对太湖流域几处水域的观察、走访、调查,发现这几处水域较前些年有了改观、居民的环保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但污染治理措施仍有不足。提出关停污染、发展治污,生态修复,调整产业结构等治理太湖流域水环境的建议。
关 键 词:太湖;水污染;原因;治理
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横跨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流域面积达36000余平方公里,承载人口3000多万,所创GDP占长三角区域工业的60%以上,城市化水平51%,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太湖对周边地区居民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作用重大,且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航运便利。太湖流域水资源支撑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水资源保护措施却相对滞后,水环境明显恶化。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太湖水质的污染明显加重,表现为每10年左右下降一个级别。目前全流域70%的河湖受到污染,80%河流的水质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三类水标准,全湖水质达富营养化、局部重富营养化水平,导致流域的水质性水资源危机,直接影响到流域内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保护太湖是个急需行动,有重大意义的课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我们当地的大学生群体也理应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为拥有美丽家园出一份薄力。
一、水质现况
水质现状以前的太湖水质很好,我们采访横扇镇社区委员会钱见鸿书记时,他曾说道:“我可以这么说,我太湖的儿子,喝其水长大,游泳,洗澡,洗衣服洗菜等等,水质极好,爱护就是我们的命根。”而“2007年5月29日,太湖蓝藻爆发,周边地区水质急剧下降,水中含氧量剧低,鱼虾大量死亡,接着水体发黑发臭,居民生活用水受到严重的威胁。”横扇居民也说道:“那时的水非常清,非常好喝。可是后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周边就有很多的企业雨后春笋而起,大量的排放污水和污物到太湖里,我们渐渐的也不敢直接和和太湖水了。还有2007年,在无锡,蓝藻爆发,我们周边的居民生活也受很大的影响,因为我们的水质污染很严重,我们当时也想政府反映情况。”现在太湖污染物成分复杂,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农村河网水质劣于城市地区。中科院湖泊研究所化验分析表明,目前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不仅有西方发达国家水污染第一阶段出现的以WBQ、重金属为主的特征,更有西方国家主要由E、R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的第二阶段特点,还兼有西方国家水体以微量有毒有害有机物为特征的第三阶段的特点。太湖流域河流湖泊总体水质为Ⅳ、Ⅴ类水,劣Ⅴ类水质占检测总数的1/3多。近20a来,太湖水质恶化趋势明显,水质级别下降了两个等级,由原来的Ⅱ类水为主到现在的以Ⅳ类水为主;富营养化程度上升了1.5~2个等级,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以中营养和中富营养为主,上升到以富营养为主。地表水体呈现出由市区向郊区蔓延的趋势;大中城市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而农村地区污染依然十分严重,且有加剧的趋势。湖泊水质优于河道水质,区域差异比较明显。入湖河道(除望虞河)水质均差于太湖。总体上看,出湖河道的水质要优于入湖河道的水质。7月4日我们去了太浦闸,可能因为这是保护区段,观察感觉水质还不错,附近的排水管并没在排水,水面漂浮着零星的水草,还有大妈在那洗鸭子。同时也有研究表明水太浦河水质较好,与东太湖水质相同,TN、TP均为Ⅱ至Ⅲ类水。太湖流域河网水系密集,有些靠近居民点的河道已经被填埋或截断,成为居民倾倒生活用水和固体垃圾的地方,大多已变为死水,污染十分严重,严重影响到周围居民的生活。
二、污染原因
1,乡镇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污染迅速蔓延工业废水排放量也呈增长的趋势。目前,太湖流域结构性污染十分严重,化工、纺织印染、黑色冶金依然是重点污染行业。由于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布局的分散性、经营方式的多变性及其初级粗加工,造成的污染极为严重,境内原本清澈的大小河道因大量工业废水的污染而变红变黑。90年代以来,尽管部分乡镇工业实行集中布局,但污染控制的成效仍有待于进一步论证。
2,土地利用方式与强度的急剧变化进一步加剧了水环境的恶化。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太湖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变化,农业用地大量转为工业用地,城市用地规模也急剧扩展。在耕地大量流失的同时,为保证粮食总产出的相对稳定,不得不借助于农业投入的增加和科技进步,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幅度上升,化肥的过量使用,必然造成耕地质量的下降和大量化肥的流失。大规模的养殖业,大量的集中畜禽饲养场傍河湖而建,在网箱养殖过程中,投入到太湖中的饵料中只有30%被鱼类利用,其余的沉入湖底,污染水质。在这30%被利用的饵料中,有91%的氮磷流失到水体中,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养殖废弃物无任何处理的直接排放,已成为流域一大新的污染源。在土地利用方式转换过程中,局部水系遭到破坏,部分河流被填埋,一些河流虽然未被填埋,但阻隔了与其它水系之间的沟通,丧失和改变了原有的生态功能,影响了水系之间的正常水体和养分循环,降低了水环境容量和对污染物的稀释吸纳能力,间接地导致了水环境恶化。
3.,生活污水已成为太湖流域主要的污染源。污水处理速度赶不上产生速度,繁忙的航运也产生了大量污水。农村水网地区,不少河道严重淤塞,多年累积的水生植物体不断积累。长兴县水库库长分析道:“因为太湖周边都是居民区,家庭排污确实是难免的,且量大,很难得以解决。企业污水至少还有政策落实要求达标方可排出,有相应的技术流程来处理污水。”
4,环境治理投入甚微,废污水治理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法制管理手段。太湖流域各主要城市除上海外,环保投入比例低,与国际标准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太湖流域污水处理能力相对废水排放量来说严重不足。现阶段工业废水的治理仍然以厂内处理为主,而且大多数城市生活污水尚未处理。城市污水处理由于需要的投资大、运行费高,往往难以落实,城市污水处理进展缓慢。
5,治污两头热中间不热。中央、省级很重视,当地居民由于身受其害也很重视,怨声载道,不过现在随着自来水的普及,更多的居民受水源的影响以比较小了。县、乡镇一级政府为了求政绩,尚未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而直接管理部门就是这些县乡干部,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一些私营企业老板为了追求高回报,采取非法手段与当地政府部门达成默契,或与环保部门打“ 时间差”。同时,环保直接管理队伍素质低,严重影响具体治理和控制效果。在长兴走访时就有居民反映清理主要是为了应付检查。6,治理的方式与区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就湖治湖,未从污染源、河网水系的源头进行治理,搞所谓的示范区的建设。在新的水环境、水系功能的情况下,如何合理规划与调整现代河网水系研究力度不足。
三、治理情况
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太湖污染治理问题,从1996以来,太湖就被作为中国水污染治理重点,制定了《太湖水污染防治规划》,国家及地方先后共投入百余亿,采取了一系列的治污措施,钱书记说:“国务院太湖水污染防治座谈会11日在江苏无锡召开,以及江苏出台太湖水污染治理方案,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施更加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和区域环境准入条件。如出台《江苏省太湖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污染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排放单位排放指标》,从2007年7月1日起,调整省污水排放征收标准,有0.7元/污染物当量升至0.9元/污染物当量。2008年起,太湖地区企业告别排污物无视获得的历史,开始实行有偿使用政策;2009年建成太湖流域的实际谁排放交易市场;2010年初步形成太湖流域主要污染权交易市场。至今,太湖水质已得到很好的改善,管理仍在继续。”
四、治理建议
1、关停污染,发展治污。针对太湖流域水污染主要是工农业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以及渔业养殖业污染等污染源的具体特点,国家及流域区内各地方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也取得了一些治污成果,横扇就实行沿太湖直线3公里以内不允许排污水和有污染企业,从而使水质达到了国标的几倍以上。长兴县对分散着的家庭企业排污喷水机改善为所有企业排污喷水机集合体进行统一治污再排放。此外利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发展建设污水处理产业。城市地区通过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实施企业化经营。
2、实施太湖生态修复工程。在控制污染源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立太湖生态修复工程,旨在通过从生态系统的自然调配达到湖泊水域的自我修复,加快湖水治理的速度,改善太湖流域水质。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湖泊水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湖滨湿地,大力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
3、调整产业结构。比如横扇根据其地理位置与产业结构,由之前的湖边有当地居民几只大船,关闭后转型为羊毛衫特色产业群,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4、加强监管。长兴成立了环太湖水之监查队,每隔一定时间不定期巡逻视察。这也就扼杀了一些不环保的行为,从而促进了太湖恢复,让太湖可持续发展,带来可持续的经济文化效应。
5、此外,建设太湖流域新的河网水系,通过清淤和填塞工程,把清淤泥土用于填埋废弃的河浜,保证洪水通道和蓄洪面积,又要注意对废弃河浜的使用和环境的改善,或做渔池。
当然任何大事的完成均非一朝一夕、一人一己,太湖的治理也是要坚持多年、多方参与,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必须继续为其做出自己的贡献。相信在这样的努力下,我们终会实现太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1.太湖,http://baike.baidu.com/view/1596.htm 2.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的现状及相关问题
http:// 3.刘兆德、虞孝感、王志宪,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自 然 资 源 学 报,第18卷,第4期,2003年7月。
第三篇:太湖水污染的原因与治理
太湖水污染的原因与治理
一﹑太湖简介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湖,面积24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达36000余平方公里,位于长江三角洲下游,横跨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虽然太湖只占全国面积的0.4%,但承载人口3000多万,创造了全国11.6%的GDP和16.7%的财政收入,长三角区域工业的60%以上,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同时,太湖也是我国著名的粮仓。
太湖对周边地区居民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作用重大,且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航运便利。太湖流域水资源支撑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水资源保护措施却相对滞后,水环境明显恶化。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太湖水质的污染明显加重,表现为每10年左右下降一个级别。目前全流域70%的河湖受到污染,80%河流的水质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三类水标准,全湖水质达富营养化﹑局部重富营养化水平,导致流域的水质性水资源危机,直接影响到流域内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保护太湖是个急需行动,有重大意义的课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二﹑太湖水质状况
20世纪80年代初,太湖水质良好,以Ⅱ类、中营养一中富营养水体为主,符合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要求。据1981年调查,太湖水域属Ⅱ类水的面积占69%,Ⅲ类水占30%,Ⅳ类水占1%;中营养状态面积占83%。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周边有很多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而起,大量的排放污水和污物到太湖里,现在太湖污染物成分复杂,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农村河网水质劣于城市地区。中科院湖泊研究所化验分析表明,目前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不仅有西方发达国家水污染第一阶段出现的以WBQ、重金属为主的特征,更有西方国家主要由E、R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的第二阶段特点,还兼有西方国家水体以微量有毒有害有机物为特征的第三阶段的特点。太湖流域河流湖泊总体水质为Ⅳ、Ⅴ类水,劣Ⅴ类水质占检测总数的1/3多。近20年来,太湖水质恶化趋势明显,水质级别下降了两个等级,由原来的Ⅱ类水为主到现在的以Ⅳ类水为主;富营养化程度上升了1.5~2个等级,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以中营养和中富营养为主,上升到以富营养为主。地表水体呈现出由市区向郊区蔓延的趋势;大中城市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而农村地区污染依然十分严重,且有加剧的趋势。湖泊水质优于河道水质,区域差异比较明显。入湖河道(除望虞河)水质均差于太湖。总体上看,出湖河道的水质要优于入湖河道的水质。太湖水污染是近几年追求GDP的产物,严重影响当地经济乃至威胁全国经济的发展,解决太湖问题刻不容缓。
三﹑污染原因
1.工业污染
目前,太湖流域结构性污染十分严重,化工、纺织印染、黑色冶金是重点污染行业。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布局的分散性、经营方式的多变性及其初级粗加工,造成的污染极为严重,工业建设和发展需要大量用水,许多工厂为了用水与排放方便便建设在太湖周边,这些工厂包括化工、纺织印染、黑色冶金等。工厂分布分散,经营方式多变,加工形式粗放,其排出的污水多未经过处理,排入太湖后
造成的污染极度严重,湖水变黑变红。90年代以来,尽管部分乡镇工业实行集中布局,但污染控制的成效仍有待于进一步论证。2.农业污染
随着工厂的增加和城市的扩张,太湖流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变化,农业用地大量转为工业用地,城市用地规模也急剧扩展,农村的人地矛盾大大加剧。随着耕地的流失,为了保证粮食的产量,农民不得已使用大量的农药与化肥来增产,污染了土壤与水源,化肥的过量使用,必然造成耕地质量的下降和大量化肥的流失。肥料中的营养物质入湖后更是大大加重了太湖的富营养化,使藻类大量繁殖,水体发绿发臭。20世纪90年代后期,虽然化肥使用量有所减少,但农业发展对水域环境变化新的影响因素又出现,大规模的养殖业,大量的集中畜禽饲养场傍河湖而建,在网箱养殖过程中,投入到太湖中的饵料中只有30%被鱼类利用,其余的沉入湖底,污染水质。在这30%被利用的饵料中,有91%的氮磷流失到水体中,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养殖废弃物无任何处理的直接排放,已成为流域一大新的污染源。3.污水排放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提高,生活改善显著,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逐步城市化。太湖流域城市化已超过51%,年生产生活污水已达5x108t。生活中的生活垃圾、粪便、第三产业用水和航行船只排放的污水也成为了污染太湖的一部分。污水处理速度赶不上产生速度,繁忙的航运也产生了大量污水。农村水网地区,不少河道严重淤塞,多年累积的水生植物体不断积累。大量使用的洗涤剂中磷含量很高,这也是太湖藻类爆发的一大促成因素。4.废污水治理能力不足
太湖流域各主要城市除上海外,环保投入比例低,与国际标准还有较大差距。目前,太湖流域污水处理能力相对废水排放量来说严重不足。现阶段工业废水的治理仍然以厂内处理为主,而且大多数城市生活污水尚未处理。城市污水处理由于需要的投资大、运行费高,往往难以落实,城市污水处理进展缓慢。5.治理不当
在治理太湖的工作上,有关部门未从太湖污染的源头入手,仅是“就湖治湖”,不控制太湖周边水质极差的河流和污染源,仅盲目的在太湖范围内寻求解决。研究重点不正确,仅就水土界面营养盐的交换、水生植被恢复、清理河湖淤泥、藻类生长的机理等,即重视了湖泊内源污染、富营养化研究,而忽视了对河道的治理方式、技术,河道入湖口前置库的恢复与建设的生态效果研究和周边污染源的治理。
四﹑对策建议
1.仅 “就湖治湖”不能解决太湖污染问题,要从流入太湖的河流入手治理。建立有实际功用的水闸和污水处理厂,有效率的处理注入太湖的污水。建河水入湖前的前置库,将河湖交界及河道末端作为前置库,对水质进行调控,进行生物物理和化学治理。
2.对工厂和农业生产进行严密监控,建立污水处理厂对废水进行脱氮除磷,最大力度的避免营养物质流入太湖造成藻类过剩生长。引导工业向着低污染低消耗发展,从源头上控制废水的产生。要控制水土、有机质流失和农田污染,大力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
3.太湖周边地区污水处理厂数量不够,国家应采取政策支持,使更多企业乐于投
身污水处理事业并认真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国家要根据污水排放的状况,帮助企业合理规划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位置,最高效率的处理流入太湖的污水。
4.治湖先治河,国家应从河流开始治理,河流要从源头开始控制。在上游建立保护区,保持源头的水源清洁,能在很大限度上避免河流在全流域内被污染以及二次污染。
五﹑总结
几十年以前的太湖并未受到严重污染,而近些年来太湖污染却日益严重且难以控制,对比现状与历史,不难发现其中最大的变化因素就是人类的技术发展。人为因素对太湖的污染与富营养化起到了致命的作用。水是生命之源,水体污染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让我们共同努力,早日恢复美好太湖风光。
第四篇:如何治理水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常见的饮用水水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了解知道整治水污染应该采取的措施。
3、水污染治理过程中没有重视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水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三、教学难点
水污染治理过程中没有重视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1、学生分组讨论常见的饮用水水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常见的饮用水水质项目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铅: 对肾脏、神经系统造成危害,对儿童具高毒性,致癌性已被证实
镉: 对肾脏有急性之伤害
砷: 对皮肤、神经系统等造成危害,致癌性已被证实
汞: 对人体的伤害极大,伤害主要器官为肾脏、中枢神经系统 硒: 高浓度会危害肌肉及神经系统
亚硝酸盐: 造成心血管方面疾病,婴儿的影响最为明显(蓝婴症),具致癌性
总三卤甲烷: 以氯仿对健康的影响最大,致癌性方面最常发生的是膀光癌
三氯乙烯(有机物): 吸入过多会降低中枢神经、心脏功能,长期暴露对肝脏有害
四氯化碳(有机物): 对人体健康有广泛影响,具致癌性,对肝脏、肾脏功影响极大
2、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回顾自己生活中,发现还有哪些污染的可能对我们的健康有害?
3、整治水污染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资金、行政、法律保障措施 1.资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显然,资金支持是污染治理重要的条件之一,没有资金,一切治理措施就无法实施。
2.政府的支持是后盾
城市水系污染治理涉及面很广,不但涉及到居民,还涉及到外地人员,涉及到部队系统,涉及到少数民族,也会涉及到权利持有者的利益。因此,单靠水利部门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即使再加上环保部门,力量依然是苍白无力的。需要市政府的强力支持,市政府也需要中央政府的支持。没有一个强大政府的支持,许多强制性措施就难以行得通。
3.污染治理需要法制
法律法规是人们共同遵守的准绳,应制定保护城市水水的地方性法律,让水系管理部门有法可依,依法行政,这样一些事情做起来会容易一些。
(二)工程保障措施
1.必须实施彻底截污、污/雨分流
根据实地调查结果,生活污水是水系最严重的污染源,将生活污水完全截留是治污的根本。另外,由于雨水管经常被用作排污管,所以实施污/雨分流也是重要措施。污水送入污水处理厂处理,雨水则可直接排入自然水体中,降低污水处理厂处理负荷,污水可以通过河道排放。
2.对老平房区进行搬迁改造
一般来说,城镇新建居民区都有完备的下水道系统,都实施了污/雨分流。但是,老平房区房屋破旧,多数没有下水道系统,而且污/雨不分,是造成河流污染的主要来源。不管从污染治理的角度还是从城市建设的角度,都需要对老平房区进行搬迁改造。
(三)市政管理措施
1.加强城市卫生综合管理
加强城镇的综合卫生管理,使街面保持干净,减少因风吹、雨水等因素将脏物带入河流。对自由市场、餐馆、外来人口聚居区进行严格的卫生管理,对建设工地卫生实行严格监督,对产生污染的路边小生意、洗车点或进行水改造、或取缔。
2.环卫部门应提高管理水平
鉴于环卫部门职工向河道倾倒所收集的垃圾、大粪的情况客观存在,环卫部门应提高管理水平,严格要求职工遵守规矩,教育职工明确自己的责任,对不守规矩、擅自污染水的职工给与相应的处罚。
3.合理布置垃圾处理站点、公共厕所
应健全垃圾处理站点网络(尤其是公共场所),让人们垃圾有处可弃,减少因无垃圾站(箱)而导致的垃圾随意丢弃。应在沿河设置一些公共厕所,让在外活动的人们感到方便,减少因为没有厕所而将河沿当厕所的现象。4.拆除一切造成污染的违章建筑
对一切形成污染的沿河餐馆、水上游乐厅等应取缔。
(四)水资源调控措施 加强水源调配方面的研究
水资源不足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河水不流,水质就会恶化。应加强水源调配方面的研究,如何既节约水源又保护水水是必须研究的课题。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厂,应加强处理水的应用,处理厂与输水管道应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将处理后的洁净水引入河道,这样既节约水资源又可保护水水。
(五)公众参与措施
1.让公众参与河道水管理
河道管理部门应建立与沿线居民的沟通渠道,定期访问居民,公布举报电话,让居民有机会参与对污染源的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处理。也可以实行“门前三包”等措施,目的是充分发挥群众保护水水的巨大热情,对水水实行有效的监督和保护。
五、最后,让学生根据本节课自己对水污染的现象和原因的学习,对水污染治理过程中没有重视的问题。写一份建议书。
第五篇:水污染及治理
水污染及治理
摘要:在维系人的生存、保障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发展的所有自然要素中,水的重要性毋庸赘述。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加快,世界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的挑战。本文对我国城市水污染现状以及城市景观水体污染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分析了我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与水污染可采用的一些处理方法。
关键词: 污染严重 城市景观 湖泊流域 富营养化 处理方法 我国城市水污染的现状分析
中国666个城市严重缺水,同时大量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又造成大量的水污染,地下水源的有限,使得我们更应从自身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被污染水源的治理。城市相比于农村来说水污染严重,究其根源是由于工业污染,理所当然,水治理应该从工业污染着手。在诸多水污染治理中,得到的结果却并不令我们满意[1]。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 亿立方米,而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186.43 亿立方米,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934.15立方米,而且分布极不均匀,与降水量和地表水的分布趋势大致相似,南方多,北方少,并且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主要分布在北方,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主要分布在南方。全国目前有三分之二的城市以地下水作为主要的供水水源,约有四分之一的农田灌溉靠地下水。地下水开采总量超过1000 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15%~20%。据有关部门对118 个城市2~7 年的连续监测资料,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了严重污染,33%的城市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2]。
1.1 我国城市景观水体的污染
我国城市水体景观质量严重下降,许多具有美学价值、旅游观光功能的水体,其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正在逐步消弱。而且由于缺乏统一的系统规划,加之污染排放的叠加影响,许多城市景观水体的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不堪重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我国90%以上的公园水体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氮(TN)、总磷(TP)和非离子氨等指标,大多超过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由于水体结构和功能被破坏,多样性丧失,水生资源及其美学价值受到损害,为改善环境而设的水体也失去了它的意义。为此学者们对水体富营养化开展了多角度研究,包括成因、评价、机理、危害、控制与治理等。相关学者通过对武汉、长沙、广州等城市的各主要公园的调查分析,发现公园的水体污染具有3点共同之处,即污染源类似污染物基本相同、缺乏综合防治污染措施。水体污染主要来自:①临近水体的民居、餐厅、厕所等的生活污水;②水边植物的代谢残留物;③游人随手丢弃的垃圾杂物;④公园植物施加的化肥农药;⑤游艇等公园娱乐设施的直接接触污染[3]。目前, 景观水体(公园、居住小区、公共场所的水景)的水处理很少为人所重视, 现有的处理方式又大都仅限于通过假山、喷泉等来处理, 极易造成藻类疯长、水体发绿甚至发臭等现象。
1.2 城市水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城市水污染治理的政策机制不够完善。制定污水处理的方针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首先单一的污水集中处理模式已经不合时宜。集中易使不同来源的污水混在一起,成分将非常复杂,处理的工艺流程也将十分复杂,处理成本也会很高。污水集中处理还要求建设大型的污水处理厂和满布全城的管网,同时还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从而造成资金浪费。现在我们应该提倡因地制宜的治水思路,优先采用分散、就近的治理原则,将排放的污水就近处理就近利用。第二是国家统一的污水排放标准与实际水环境质量标准相脱节。排放标准与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和水质标准衔接不够。第三污水收费制度已经不符合社会要求,应建立谁收费谁治理的政策。
另一方面城市水污染治理技术良莠不齐。在不同的城市中,所应用的水治理技术不尽相同,一些发展较快、工业较多污染较多的城市治理技术相对先进一些。如北京、上海等城市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先进,如AB、改进的A2/O、CAST、IKEAS、UNITANK、其它形式的SBR(如CSBR、MSBR)、MBBR、BAF(Bio s t yr 和Biofor)等,与国外污水处理厂(如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相比并不落后,甚至更为先进和美观,而且其出水水质良好,达到GB18918-2002 的1B 甚至1A排放标准。但是,相比之下一些二级城市就没有这种高端的技术,这样在全国范围内水污染技术整体看是落后的。湖泊流域污染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湖泊众多的国家之一,约有2万多个湖泊,湖泊总贮水量达7000多亿m3。另外还有大小水库8万多座,总库容达4000多亿m3。中国的湖泊流域是人口最为密集,经济和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带之一,湖泊(水库)水资源总量达到6380x108m3,是地下水可开采量的2.2倍,占中国城镇饮用水水源的50%以上,全国粮食产量的1/3-1/4来自于湖泊流域。工业总产量值达到全国的30%以上[4],是中国全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国家稳定的重要保证。因此,湖泊流域的环境保护在中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世界上最有挑战性的环境问题之一。过多营养输入表面水体被认为是主要因素之一。湖泊富营养化是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只不过是加快了富营养化的过程,在过去50年里城市污水和农业以及城镇非点源污染致使许多湖泊和河流的营养水平急剧增加。湖泊和海湾积累大量植物营养物质被称为“富营养的”[eutrophic,该词来自希腊语,eu意为“良好的”(wel1),trophe意为“营养”(nourishment)]。富营养化则被定义为来自农业生态系统过量施用的化肥和/或来自城镇排出的生活垃通过径流带来的丰富营养致使藻类过度生长,从而导致初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失衡以及系统内演替速率加快所产生的效应的总和[5]。
由于.陕速的城市化、工业化和高强度的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带来的水体营养输入速率增加致使水体富营养化大大加速。对于湖泊生态系统,流域内的人类活动能致使优势物种和功能类群的丧失、营养周转速率加快、系统抵抗力下降、底质孔隙率增大以及系统生产力损失。
2.1 湖泊富营养化的分布情况
在我国,富营养化湖泊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和云贵高原,且湖泊富营养化进程在近30年来出现加快趋势。20世纪70年代调查发现,34个湖泊中大部分已呈现中度富营养,占总数的91.8%。1978—1987年的9年间,贫营养湖泊(Oligotrophic lakes)的面积百分比从3.20% 降到0.53%,而富营养湖泊则从5.o0% 骤升至55.01%。最近研究显示,所调查的40个湖泊中57.50% 的湖泊已呈富营养化和超富营养化(Hypertrophic)状态。水体富营养化所带来的最为严重的次生生态灾害即是藻类水华。在富营养化和超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特别是蓝藻往往会在一定时期内异常大量增殖,当其生长达到一定生物量时,使水体变
得混浊,水面被明显的漂浮积聚物覆盖的现象,即水华(Water bloom)。蓝藻水华的暴发是淡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表征之一。蓝藻水华能加速湖泊富营养化,能导致湖泊水生态系统的崩溃,并可对系统内各种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包括了从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两栖类、河蚌到水鸟。甚至到靠近那些遭受水华污染的水体的人类[6]。确切地讲,这些负面影响包括限制浮游动物的种群生长和繁殖、降低螺类的存活、生长和繁殖力ⅢJ、严重伤害肉食型和杂食型鱼类的组织结构、抑制水生植物的生长甚至导致其死亡等。在中国,早期研究发现80% 以上的湖泊水华均为有毒、有害的水华(Harmful algal blooms,HABs)。
2.2 太湖的富营养化现状 世纪60 年代,太湖略呈贫营养状态,1981 年时仍属于中营养湖泊。但从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太湖北部的梅梁湖开始频繁暴发蓝藻水华。太湖蓝藻门全年可见,呈全湖分布,5 月份便可见少量条带状分布,7、8 月份达到高峰,一直延续到11 月份,高峰期间微囊藻的数量高达8 × 107 cell /L 以上。太湖水体中检出7 门74 种藻,优势种是蓝藻中微囊藻(Microcystis)的几个种、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 - aquae)、硅藻中的颗粒直链(Aulacoseiragranulate)、隐藻(Cryptomonas spp.)及绿藻中的栅藻(Scenedesmus)和盘星藻(Prediastrum)等,在梅梁湖,微囊藻属的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近90%[7]。梅梁湖的TP 浓度变化在0.014 ~ 0.91 mg /L 之间,大部分湖区的TP 浓度在0.05 ~ 0.20 mg /L 之间。藻类大量聚集的区域叶绿素a 含量可以达到1 031.24 ug /L,而藻类较少的区域的叶绿素a 含量最少为4.71 ug /L,监测期间全湖区的叶绿素a 含量平均值为83.99 ug /L。水体中蓝藻的数量最多可以达到6.74 × 109 cell /L,浮游植物总量最多为6.85 × 109 cell /L。蓝藻占浮游植物总量的42% ~100%,也就是说蓝藻为绝对优势种,而蓝藻中又以铜绿微囊藻的数量为最多,其次为颤藻,还有少量鱼腥藻、螺旋藻、蓝纤维藻等。水污染治理技术
3.1 物化法
3.1.1 混凝沉淀法
混凝沉淀法[8]的处理对象是水中的细小悬浮物和胶体杂质, 沉淀或澄清构筑
物的类型很多, 可除藻率却不相同。混凝是通过向废水中投加混凝剂,使细小悬浮颗粒和微小胶体微粒聚集成较粗大的颗粒而沉淀,得以与水分离,使废水得到净化[9]。
例如用静沉池处理泰晤士河水时,平均除藻率为59%, 可是用它处理衣阿华河水时除藻率为37%(硫酸铝混凝)~ 97%(石灰软化);应用澄清池处理波兰河水时,平均除藻率为85% ~ 86%(无预氯化)和95% ~ 97%(预氯化), 并且浮游生物量也分别相应下降了93%~ 96%和99%。
混凝沉淀法具有投资少、操作和维修方便、效果好等特点, 可用于含大量悬浮物、藻类水的处理 ,对受污染的水体可取得较好的净化效果。但是化学混凝的机理至今仍未完全清楚。因为它涉及的因素很多,如水中杂质的成分和浓度,水温,水的pH值,碱度,以及混凝剂的性质和混凝条件等。
3.2 生化法
采用生化技术处理污水是目前人口密集区水污染常用的治理方式。各地常用的生物接触氧化塔是目前城市污水及工业废水中的一种有效的生化处理设备。本设备具有结构合理、工艺过程简单、容积负荷高、运行管理方便、占地面积小、投资少、治理效果显著等特点。适用于各种以有机污染为主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生物接触氧化塔是一种比较成功的生化处理法, 它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二者的优点[10]。生物接触氧化塔水、气流向相同, 即废水自下而上流经填料, 运行过程中废水与填料接触时, 废水中营养和溶解氧在满足微生物生长条件下, 微生物即附着在填料上, 繁殖形成生物膜, 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 同时塔内存在一定浓度类似活性污泥的悬浮生物, 也对废水起到净化作用。
3.3 微生物技术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在污染场所投加成品菌株或筛选驯化的现场菌株,能迅速提高污染介质中的微生物浓度,在短期内提高污染物生物降解速率。其中投加的微生物可分为土著微生物、外来微生物和基因工程菌[11]。目前较为成熟的投菌技术有: CBS技术是由美国CBS公司开发研制的,是一种高科技生物修复技术。以及EM技术是日本琉球大学教授比嘉照夫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开发成功的一项生物技术。
但是,微生物技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投加外来菌种可能造成与土著微
生物间的生存竞争,影响受污水体中水生态系统的平衡。结论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加重,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居住环境,并且对经济的发展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水污染是环境污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水污染防治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每年我国因城市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如何处理好污染与人口、经济的关系至关重要。另外,要提高科研开发能力,提倡科技治水。长期困扰中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突出问题,除了资金就是技术,因此必须加强环境保护的科研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常婕.城市水污染治理现状及建议[J].科技风,2010(08):92; [2]李世督.我国大中城市水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探讨[J].企业报导,2011(14):87;
[3]郭韦,王昱,王昊,马润水.城市水污染现状和国内外水生态修复方法研究现状[J].科学与工程技术,2010(2):58;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中国湖泊富营养化及其防治研究[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1;
[5]张萌,方红亚,倪乐意.我国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可用水生植物修复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8)4649;
[6]罗因源.水污染物化控制原理与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6-7; [7]万蕾.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与治理现状[J].生态经济,2011(1):378-379; [8]邹平,江霜英,高廷耀.城市景观水的处理方法[J].中国给水排水,2003(02): 240;
[9]赵庆良,任南琪.水污染控制工程[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84 ; [10]焦见光.浅议水污染及治理方法[J].煤矿现代化,2000(3/36):41; [11]唐玉斌,郝永胜,陆柱,等.景观水体的生物激活剂修复[J].城市环境与城市
生态,2003(4):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