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玉米间作大豆技术要点
玉米间作大豆技术要点
1、间种模式:二行玉米间作二行大豆
2、播种时间:要求作物均于5月1———15日同时播种,浇水出苗,能提前种植更好。
3、种植规格:2米为一带,每带种植玉米、大豆各两行,两行玉米间距0.6米,两行大豆间距0.4米玉米与大豆的行距0.65米。玉米塘距0.35米,每塘留苗2株,每亩密度1650塘3300株。大豆塘距0.33米,每塘留苗4株,每亩密度1740塘6960株。玉米品种“农大62”,每亩用种2.5公斤。大豆品种“8157”每亩用种5公斤。
4、施肥水平:玉米亩施肥25个养分的复合肥40公斤或45左右养分的复合肥20公斤为种肥,苗肥每亩追施尿素20——25公斤,穗肥每亩追施尿素25——35公斤。
下等肥力地块种的大豆,亩施复合肥8——10公斤为种肥或每亩施苗肥尿素5——6公斤,中上等肥力的地块不施肥。
5、病虫害防治:坚持无公害栽培原则,病虫害防治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以高效低毒防治。玉米、大豆出苗期均要及时防虫保苗,玉米面期应重点防治好钻心虫,后期应重点防治好蚜虫。大豆出苗期、花夹期均需认真防治好食叶食花虫。
6、玉米剪熊降株高:在中高等肥力的地块(苗情)中,玉米散粉结束后要及时剪除天花,降低株高,提高抗倒伏能力,减少大豆的遮阴程度,促进两种作物的增产。
7、适时收获:玉米全生育期约130天,大豆全生育期约117天,大豆青食可提前20天。适时收获,以能增产增收。
普淜镇农科站2011-5-3
第二篇:玉米间作豆角技术(推荐)
玉米间作豆角技术
龙江县农民经贸协会 贺玉喜
龙江县农民经贸协会5年来推广的玉米间作豆角技术创造了亩收千元的效益,亩产玉米500公斤,豆角175公斤,比单种玉米亩增收600元,比单种豆角亩增收400元。
地块的选择
间作豆角的地块要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多施农家肥,这样才能有利于根系生长和根瘤菌发育,低洼易涝地块影响根的吸收机能,易生炭疽病而引起落叶落花造成减产。豆角不耐盐碱,尤其不耐氯化盐,pH值在6.2~7.0为最好。千万不能选在沙质土和黄粘土上。
选种与播种
选用优质高产玉米种子,亩用种1.5公斤,5月1日播种,丸化包衣一埯一粒,亩保苗2500株,特点是不间苗,苗眼无草,抗旱保苗。选用一棵树油豆,紫花油豆等架豆品种效益最好,6月5日播种。亩保苗2500株,一埯二粒。间作方法
种两垄玉米空一垄不种,铲趟完二遍地把豆角籽点到垄帮上,亩施二铵10公斤做底肥,破开空垄,把土压到玉米垄帮上,出苗后铲趟一遍即可,也可以 只铲不趟。好处是间作通风良好,保湿效果好,积温提高,不落花,结荚密。玉米株距30厘米,豆角籽点在中间位置。实践中,也可以用线麻籽间作豆角籽。不但 防除了蚜虫,还可一次性收获脱粒。间作的豆角籽一般无病虫害,发现蚜虫可用敌杀死防除,最好喷施一次植物生长调节剂。
收获方法
豆角必须分批采收,随熟随收,促使顶端豆角早熟高产。晚收遇雨易发芽发霉影响商品率,造成减产减收。
第三篇:大豆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大豆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摘要: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在北方地区有广泛的种植。在大豆的种植过程中,需要做好选种、选地、播种、水肥、除草及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的工作,哪一个环节做得不到位都可能影响其生长,从而造成减产。所以大豆的栽培种植必须要狠抓细节管理,确保每个环境都能够规范操作、科学管理,为大豆的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大豆;高产;技术;施肥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1.006
1种植密度控制
大豆的种植过程中,密度对于产量的影响很大,合理的种植密度对于提高产量十分关键。种植密度过大会导致单株的产量降低;种植密度过小,则单株产量会有所提高,但是会浪费土地资源及肥料,产量也不会提高,导致生产成本过高,总体的收益降低。大豆的种植密度要结合种植区的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品种特性及耕作方式来综合确定。一般来讲,同品种如果在温度较低的地区宜稀植,在温度相对较高的地区则宜适当密植。在涝洼凉地宜稀植,在高燥温暖地块宜密植。现在播种基本都采用机播,在株行距方面有很好的控制,能达到均匀种植的要求,对于提高大豆产量十分有利。大豆种植宜选择平播,行距在30~40厘米之间,均匀种植的增产效果明显。一定要选择适种品种,在生育期上要满足当地的积温条件。
2避免重迎茬
大豆种植对于地块选择非常重要,选择种植地块时一定要看上一年的作物是否为豆科类作物,避免重茬和迎茬。因为重茬和迎茬会导致大豆的病害加重,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导致大豆的产量和品质都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主要的害虫有大豆线虫、蛴螬、地老虎等,对大豆的生产影响严重,主要会影响大豆对磷、钾、钼、硼等元素的吸收,导致这些元素缺乏,使大豆机体的抗病力降低,染病而导致产量和品质降低,所以要做好防虫害及增施磷钾肥的措施,如果倒不开茬口,则要对地块进行增肥灭虫处理,减轻病虫害发生的机会,保证大豆生长所需的养分。
3大豆的施肥原则
大豆的根部有根瘤菌,自身能固定一部分氮元素,满足生长所需,但是仍然要补充一定量的氮肥。另外也要补施一些磷、钾肥,满足大豆生长的营养需要,大豆的施肥要结合地块、长势以及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合理施肥。大豆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于元素的需求量会有所差异,要根据需要安排施肥种类及用量。合理施用氮、磷、钾及各种微肥,确保肥量适合,又避免引起徒长和导致减产,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3.1基肥
基肥以农家肥为主,主要满足大豆苗期生长所需养分,促进出苗和壮苗,农家肥以畜禽粪便及一些作物青稞经过沤制、腐熟后施用,是一种十分理想的肥料,富含各种营养元素及微生物,对于土壤的理化特性改善有很好的作用,而且肥料时间较长。一般肥力中等或较低的地块,每公顷施腐熟有机肥18吨左右,而肥力较高的地块,每公顷施腐熟有机肥10吨左右。另外还要补充一部分复合肥,以磷肥为主,每公顷施磷酸二铵120~150公斤、硫酸钾150公斤。基肥的施肥方法可以在整地时随着翻耕一同均匀撒于土壤之中,也可以在顶浆打垄时施于垄底,或者播种时施于播种沟底或种子一侧。但要注意把化肥与种子分开,避免种肥混在一起导致烧种。
3.2追肥
大豆的追肥要结合豆田的肥力、肥料的种类及大豆长势情况而定。肥力一般的地块,可以在大豆初花期追施尿素,公顷用量为60公斤,或者追施硫酸铵100公斤,追肥时要把肥料放于大豆植株一边,然后结合中耕进行埋土。如果土壤肥力较高,基肥充足,而且大豆长势较旺,则可以不施氮肥,可适量补充磷肥、钾肥,达到促早熟、抗倒伏的目的。地力较差的地块,而且基肥量不大,苗势较弱,则要进行苗期追施,公顷用磷酸二铵120~150公斤。
3.3叶面追肥
叶面追肥主要通过喷施叶面肥,以达到补充大豆植株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目的,因为大豆叶片对于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均能吸收,所以可以采取此种方法进行施肥。另外在土壤养分供给能力差,根部施肥又存在困难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喷施叶面肥的办法进行营养补充。此种方法用肥少,见效快,对于天旱施肥不易吸收、根施不便及伤苗情况,是不错的方法。
常用的叶面肥有尿素、磷酸二氢钾、三料磷、硫酸钾、钼酸铵、硼砂、硫酸锰、硫酸锌等。追施前将肥料配制成近似于大豆体液的浓度的溶液,公顷的用肥量,尿素10公斤,磷酸二氢钾在2公斤,三料磷在150克,硫酸钾75克,钼酸铵200克、硼砂1.5公斤。叶面肥的喷施时间一般在大豆的初花期至鼓粒期,喷施2~3次,间隔为10天左右,一般在下部叶片喷施,这样肥液会在叶面有较长的时间停留,利于吸收。
4病虫草害的防治
大豆的生长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病虫草害的防治,病虫害主要有灰霉病、细菌性斑点病、霜霉病、草地螟、豆荚螟、豆秆蝇以及一些地下害虫,在防治时要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及规律特点采取综合措施加以防治,可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及化学方法进行防治,以防为主,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防治,确保大豆有良好的生长环境。田间杂草需要及时灭除,杂草过旺会在水分、养分及光照方面与大豆植株产生争夺,导致大豆植株生长受到影响,另外杂草影响田间通风,增加病虫害发生的机会,所以必须要及时灭除,生产中常采用除草剂进行,在选择时要注意种类及使用方法,避免产生药害。
作者简介:李美艳,大专学历,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第四篇:玉米间作萝卜高效栽培技术
玉米间作萝卜高效栽培技术
录入者:zy002来源:本站收录
O3Zs彝hSZqi苨0QIQk衭a蕋芳BJQB9鉴蓄諪�┓襆JCJqIYk�RMhJl玉米间作萝卜高效栽培模式种管简便,适宜在鲁中南向阳、水肥条件好的土壤推广。O3Zs彝hSZqi苨0QIQk衭a蕋芳BJQB9鉴蓄諪�┓襆JCJqIYk�RMhJl
一、种植形成。2.4米为一带,玉米种两行,行距40厘米,占地80厘米,萝卜种4行,行距40厘米,占地160厘米,玉米与萝卜间距40厘米。
O3Zs彝hSZqi苨0QIQk衭a蕋芳BJQB9鉴蓄諪�┓襆JCJqIYk�RMhJl
二、整地施肥。小麦收获后及时浇水、施肥、整地。每亩施碳酸氢铵50公斤,普通磷肥30公斤,有机肥3000公斤,耕翻耙地、整平整细。
O3Zs彝hSZqi苨0QIQk衭a蕋芳BJQB9鉴蓄諪�┓襆JCJqIYk�RMhJl
三、品种选择。玉米选用高产、综合性状较好的农大108、聊玉18号等;夏萝卜应选用耐热抗病生育期短的品种(生长期70~90天),如夏长白2号、四季萝卜、富源1号、夏速生、夏抗40等。
O3Zs彝hSZqi苨0QIQk衭a蕋芳BJQB9鉴蓄諪�┓襆JCJqIYk�RMhJl
四、科学播种。6月中下旬玉米萝卜同期播种,玉米采用点播、穴距15厘米,每亩3700株左右。萝卜采用条播、留苗株距20厘米,每亩4500棵左右。
O3Zs彝hSZqi苨0QIQk衭a蕋芳BJQB9鉴蓄諪�┓襆JCJqIYk�RMhJl
五、间苗间苗。萝卜出土后子叶展开时进行第一次间苗,2~3片真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3~4片真叶时进行定苗。
O3Zs彝hSZqi苨0QIQk衭a蕋芳BJQB9鉴蓄諪�┓襆JCJqIYk�RMhJl
六、其他栽培管理措施。萝卜苗期要结合间苗进行浅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萝卜一生中都要注意及时中耕除草。莲座期适当控制水分进行蹲苗,防止叶片旺长。肉质根生长盛期保持土壤湿润,每亩追施尿素25公斤。收获前5天浇一次水,以有利于贮藏和减少糠心。萝卜生长期间防止土壤忽干忽湿,以免影响萝卜正常生长及品质下降。玉米管理同一般大田。
O3Zs彝hSZqi苨0QIQk衭a蕋芳BJQB9鉴蓄諪�┓襆JCJqIYk�RMhJl
七、防治病虫。萝卜生育期间主要害虫有蟋蟀、蚜虫、菜青虫等,蟋蟀可用敌百虫等拌毒饵进行防治;蚜虫、菜青虫可用灭扫利等高效低毒农药喷雾防治。主要病害有黑斑病、白斑病、病毒病等,黑斑病、白斑病,可用多菌灵、百菌清等喷雾防治。(来源:《科技信息快报*新农业彩刊》 作者:沈慧)
第五篇:中药材与农作物间作套种技术要点
中药材与农作物间作套种技术要点
农作物和中药材的间作套种,能有效地解决两者间的争地矛盾,实现充分利用土地、光能、空气、水肥和热量等自然资源,发挥边际效应和植物间的互利作用,达到粮、药双丰收的目的。
一、农作物余零地边间套一块田地的可耕面积约为70%,而田间地头、沟渠路坝约占30%,山区、丘陵所占比例更大。利用这些余零地种植一些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的中药材品种,既有效利用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增加了相当可观的效益,同时,减少了水分和养分的蒸发,控制了因杂草生长而给农作物带来的病虫危害。例如:金银花耐涝、耐旱,对气候、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在地边、路沿、渠旁,按株距80cm挖穴,每穴栽花苗6棵,可年产商品花一斤,市场价约15元,每亩余零地边一般可栽60穴。适宜余零地边种植的药材还有甘草、草决明、苍术、五味子、木瓜、王不留行、玉竹、黄芪、红花、龙胆、大黄等。
二、高秆与矮秆间套高秆农作物与矮生药材合理搭配,增加复种指数,遵循前熟为后熟,后熟为全年的原则,提高了光能与土地的利用率,从而大幅度增加了经济效益。例如:板蓝根?玉米?柴胡一年三种两收种植模式,春季在高畦上播种板蓝根,5~6月按株距60cm点播玉米,每株留苗2棵,8月待玉米完成营养生长时板蓝根就可收获;接茬播种柴胡,这时玉米的遮阴能够为柴胡的萌发提供良好的条件,15~20天柴胡就可出齐苗,9~10月份,玉米收获后,柴胡苗就可茁壮生长。适合此模式套种的农作物品种主要有:玉米、高粱、甘蔗、棉花等茎秆高大、能提供阴蔽环境的农作物种类。搭配种植的药材品种主要有生长期较短、耐阴的板蓝根、白芷、桔梗、川芎、白术、丹参、柴胡、半夏、太子参、黄连、草珊瑚等。
三、深根系与浅根系间套根据植物品种的特性和营养,组合成具有多层次利用土地、光能、空气和热量等资源的群体,加大垂直利用层的厚度,把有限的投入尽可能多的转化为商品,实现增产增效。例如:在西瓜地里套种草决明、白术等,由于西瓜根系浅,不能吸收土层较深的营养成分,但本身需水、肥量大,必须增施水肥等营养物质,由于其吸收率低,而套种在内的中药材草决明、白术等,既可利用了表层多余的营养,又吸收了土层深处的养分,充分满足自己生长的需要。适合此套种模式的农作物有冬瓜、南瓜、红薯、马铃薯、大豆等,搭配种植的中药材品种有甘草、金银花、黄芪、桔梗、白术、白芷、红花、山药、薏苡仁、木瓜、知母、生姜、西红花等。中药材与农作物的间套方法还有隔畦间套、隔行间套、畦中间套、埂畦间套和混作等,无论采用任何间套方式,都应注意株形庞大与瘦小、宽叶与窄叶、平行与直立叶、生长期长或短等的合理搭配,注意各种植物与光、温度、水分和其它营养条件的关系,注意中药材品种的道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