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因爱而生,感恩相伴-圆梦行动
因爱而生,感恩相伴---伍福圆梦行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楼时代”的人际关系,已远不如“弄堂日子”那样亲热和睦。这自然有水泥墙厚重、门窗密封性能好的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更有人们自设的心理“防盗门”的“功劳”。
52岁的源丁退休后,一个人住在一套三居室里,儿女在国外忙事业无暇回家探望,身边也没有个可以聊天说话的人,所以从早到晚以电视、电脑相伴,生活上变化的不适应,及儿女不在身边的失落感,至使长期居住在这样环境下的源丁,觉得生活空虚乏味,精神没有寄托,除了思念、空虚和无助等复杂的忧愁情愫,她的性格也变得孤僻而抑郁,这让源丁丧失了对晚年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一次上网看文章的过程中通过Q群里发的一条信息引起了她的关注,照片是一群老年人身着白色太极服,神采奕奕地练习太极的场景,发信息的人说道感谢伍福圆梦行动圆了他多年的太极梦。这让源丁想起了自己曾经的梦想,当一名太极教练。由于工作原因经常性出差,导致她没能坚持练习九太极。虽与太极缘分短暂,但她仍心怀太极情愫。随即她也上网搜索伍福圆梦行动,在这里她看到了梦想者发布的各种梦想,还有一些怀揣公益爱心帮助他人圆梦的圆梦者,他们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在她看到圆梦者帮助他人圆梦后的快乐与满足时,她瞬间心灵为之一颤,这种无形中沁入心脾的幸福感使她想到自己多年未圆的梦或许在这里也能实现,让自己不再有遗憾,活的有目标有虔诚信仰。
于是,她迫不及待的发布了自己太极教练的梦想,正巧赶上伍福圆梦行动正在举办梦想征集活动,源丁的梦想被采纳,并通知她可以在教练培训班学习九太极。随后的日子源丁每天都沉浸在快乐的九太极学习中,参与各种公益活动,与团队的伙伴们亲如一家人,整个人也变得乐观开朗了许多。不再是那个整天抱着电视郁郁寡欢的老太太了。她的儿女知道母亲的事情之后也替她开心同时对伍福圆梦行动表示感谢:“母亲由于深居简出,而我们又不能时常陪在母亲身边,伍福圆梦行动帮助她参加有公益的社会活动,消除了她晚年生活的寂寞,增添晚年生活的情趣。让母亲充满正能量重拾信心和勇气,逐渐活力开朗起来,对此我们向伍福圆梦行动深表感谢!“
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一段经历令人终身难忘;总有一份情感令人刻苦铭心;总有一种梦想令人永不放弃;总有一股力量令人奋力前进。经历是自己的,情感是自己的,力量是自己的,梦想是自己的。梦想因爱而生,伍福圆梦行动感恩相伴。
第二篇:因爱而生
因爱而生,为爱而悲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某天在朋友的推荐下看的这部日本电影,一开始以为是部轻松诙谐的电影,看完之后心情却非常沉重,也带来很多思考。
本片改编自山田宗树的同名小说《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剧情有点像《长恨歌》,但是并没有像长恨歌一样重点渲染女子的幽怨悲情,主人公松子的故事原本坎坷残酷,可在导演中岛的镜头下却洋溢着一份童真。影片采用倒叙的手法,借由主人公松子的侄子——笙的视角,来讲述松子“因爱而生,为爱而悲”的悲惨一生。笙是个颓废潦倒的少年,正遭遇着人生的瓶颈,对这个世界充满怨恨和愤怒,这个时候他从父亲那接到姑姑松子的死讯,应父亲的要求,笙去打理姑姑的身后事,在这个过程中笙开始慢慢了解走进他从未谋面的姑姑悲戚的人生故事„
笙在松子生前居住的破烂阁楼的墙上看到一段文字“生而为人,对不起”,一段文字揭示了电影的主题,而整个电影的主线由这段文字始正式幕起,松子的一生像珠贝由时间这条线串起一个个节点,生而为人对不起便是松子一生的写照,画面开头是一条宁静的小河,波光粼粼,一首清丽的童谣由远至近——“大大地,伸展开,暖暖日头晒我肩”,整个画面带着夕阳般暖暖的色调,伴着欢快的音乐,甚至渲染着一点迪士尼童话的风格基调,可是却讲述了一个并不童话的故事。这年是昭和22年,川尻松子(中谷美纪饰)出生在福冈县大野岛,一名普通的教师,过着单纯幸福的小生活,唯一的心理阴影是父亲将更多的关爱给了长年卧病在床的妹妹让松子深感被忽视的痛苦,一次松子因包庇犯盗窃罪的学生而被学校辞退。
被辞退后心中郁结的她将怨恨发泄在妹妹身上一时冲动差点杀死妹妹,事后松子带着爱恨交织的心情离家出走,之后开始了她跌宕起伏的感情生涯。
松子第一个爱的人是立志成为畅销作家的八女川,却受到男友的家暴,男友事业不顺决定寻死,死前留给她一段话——“生而为人,对不起”,那一刻的松子以为自己人生完了,但是不久她与男友的朋友冈野武夫产生恋情,并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与热情,这段电影刻画的非常有意思,明丽的色彩冲击,鸟语花香的背景渲染,甚至加入百老汇风格的音乐剧,又唱又跳地表现主人公的生活状态。可惜好景不长,情人的身份暴露后松子惨遭抛弃,望着冈野决绝的背影,松子大声控诉着“为什么,为什么”„电影色调迅速黯淡下去,我们仿佛看到那颗遍体凌伤的心也跟着慢慢沉落下去。而后松子开始挥霍青春,自暴自弃当上浴室女郎,成为当地最有名气的妓女。韶华易逝,辉煌不再,逐渐色衰的松子最终被新人替代退出风月舞台。松子在离开之前回了一趟家,才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看到父亲身前写的日志,松子才知道父亲对自己的爱是那样浓烈隐忍,直至郁郁而终,醒悟过来的松子痛悔不已,愧疚万分的她再无法面对家人而选择了逃避,去到离家更远的地方。经历了种种之后松子对这个世界的不满怨恨更加激烈,性格也逐渐火爆,她因不堪忍受男友小野寺和密友的背叛,将这对偷情男女杀死,逃亡到东京。之后,她结识了理发店的师傅小岛津,小岛津长相平平,确如松子所说他的眼神非常温暖,温暖了一颗被世事摧残日渐冰冷的心,从杀人阴影中抽离重见天日的松子开始积极乐观的生活。从妓女到理发妹的这段时间在主人公的发型和着装上电影刻画得很有意思,从缤纷的爆炸头,肉骨的着装到重获新生利落的短
发,朴素的连衣裙,前后的强烈反差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预示着松子从潦倒自暴自弃的生活走了出来,开启新的人生。
可是命运并没有就此饶恕她因放纵而犯下的错误。警察的穷追不舍让松子不得不离开爱人开始了长达八年的牢狱生活。八年的牢狱生活电影的镜头创意大胆,伴着一段说唱,歌曲中发出“人为什么而活的”的问题,松子和其他狱友每天过着机械重复的生活,似乎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但是松子并没有放弃,她决定为爱而勇敢活下去,她坚信在牢笼外一定有个爱她的人在等着她,这个时候观众已经完全被电影深深吸引,为在经历了悲欢离合后的松子仍选择积极生活的勇气慨叹。
出狱后,松子与曾是自己学生的龙洋一(伊势谷友介饰)重逢,虽然此时的龙洋一已经沦落为赌徒,但松子却与相爱了。龙是松子的最后一段感情,可以说龙是毁了松子一生的人,如果没有龙,松子还会是那个在平静小镇教书育人的老师,松子本应该对龙产生怨恨,但是为爱而生的松子面对龙却拾不起仇恨,她只想找一个爱她的人好好去爱一次,再不计较过去不计较未来不计较结局。就是这样一个爱上谁,就只为那个人向前走,义无返顾的,不断为爱而伤,但也无怨无悔的松子,可惜这段最后的感情也是悲剧收尾,松子心灰意冷,她用食品音乐麻痹自己,不再与外界交流,将自己热烈渴望爱与被爱的心深深掩埋,害怕被这个世界又一次的辜负,看到松子手捧鲜红玫瑰倒在白茫茫雪地上痛苦质问为什么的时候,我已经深深触动了,红白的视角反差,加深了观众心灵上的震撼。
松子的晚年凄凉悲惨,过度饮食让她变得臃肿不堪,被外人视为怪癖异类,她孤独的死去,倒在球场上,在那条像极了家乡的小河旁松子的一生走到了结点,世界的残酷就在这里,并不是你付出了多少就能收获多少,笙也深深体会到了姑姑悲剧一生留下的精神遗产。他没有因为姑姑的悲惨一生而得出姑姑的一生没有意义的结论,没有认为该更多去索取,去获得,而是牢牢的记住了人生真正的价值在于“付出”。
影片的最后是一个梦幻般的结局,松子在天堂里终于找到了心心念念的幸福,踩着天堂的阶梯,哼着儿时的童谣,松子微笑着走远,在天堂和妹妹团聚,也让观众稍稍有些心里安慰。
整部电影看下来是一场令人心醉的华美视觉享受,快速的剪辑,精美的配乐,充满律动的影片节奏,勾勒出一个因爱而生,为爱而悲的女人一生,在视觉享受的同时,也让泪腺与神经一次次崩溃。有时我想导演在电影里很喜欢用对比反差来加强电影效果,童话的音乐和残酷的人生,温暖的画面和冰冷的人情世事,每一次剧情的急转,都会有发型的变化,服装的变化,身材的变化,而唯一不变的是松子那颗依旧为爱无怨无悔的心。
方晴雯
0907070016
第三篇:因爱而生《乌丢丢奇遇记》
因爱而生
——读《乌丢丢奇遇记》有感
琅小明校 李媛媛
乌丢丢是布袋老人的小木偶丢失的一只小脚丫,是珍儿给了他脑袋、身子、手,才使他成了一个完整的“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存在,他从来没有体验过快乐和悲伤,他的不辞而别,只能说明他的年幼无知,他不知道这样做会给珍儿带来什么样的痛苦。
无意中,他闯进了吟痴老人的家中,在这里,他认识了一群可爱的朋友——“诗篓子”、木头娃娃、小泥猴、鬃人、不倒翁„„他们因陪伴吟老过日子,感受着他的气息和灵感而获得了生命,在他们为吟老举行的“重返童年”的晚会中,乌丢丢才真正体会到了快乐,因了爱的滋养而产生的快乐。
于是,他开始了寻找布袋爷爷和珍儿的旅程。在远行途中,他们碰到了逆风的蝶,他让乌丢丢懂得,对自己所爱的人,应该靠自己的力量来到她身边,不管前面有多少艰难险阻;种鸡蛋的芸儿,让他相信,只要心存信念,理想的种子一定会发芽、开花的„„这种种经历,让乌丢丢深深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人”是多么幸福,这幸福来自于内心的丰富。
为了让自己更完美,他最后将自己变成了珍儿的一只健康的脚。“布袋爷爷给了他生命,珍儿给了他血肉,吟老给了他智慧。他现在虽然只剩下这只脚,但他是有生命的、有智慧的。他要把自己融入珍儿的生命中。”乌丢丢因为被爱而获得了生命,更懂得用爱去回报而使生命美丽。
金波的《乌丢丢的奇遇》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是作家人到老年对人生、生命、生活的一种深刻的领悟。金波老人在谈到这本书的创作时,曾经谈到自己不断改进和修正中逐步明确了自己的思想,提炼出“接受着别人的爱,也不忘记给予别人爱”这一主题。书中描写了一只小脚丫在种种遭遇中,逐步明白了人生的道理,进而让其懂得用爱滋养生命,回报生命。书中虽然以吟老和乌丢丢寻找布袋爷爷和珍儿姑娘为主线,但是在作者的笔下,也暗藏了乌丢丢由肉体的残缺到心灵完美的历程;而这历程中人物形象的不断完美就源自于爱!
蝴蝶顶风寻找蔷薇花就是一种作家对生活的热爱的象征,也是作者对友情、真爱的呼唤,而在种鸡蛋的小姑娘那里,我们则看到作者对儿童的理解和尊重,对可人姑娘的依恋又使我们体会作者那朦胧的情爱,而对蘑菇人的描写则写出了作者对人的同情和理解,还有最后乌丢丢生命融入到珍儿姑娘的身体回归生命。这些描写都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童心,赞美了童心,呵护了童心,这正是儿童文学作品的要义所在。金波老人在字里行间处处表现出来的对儿童生命的重视,对童心的呵护,体现了作家对儿童精神生命的重视。
读金老的童话,语言精致而迤俪,如流水行云般慢慢浸透到读者的内心世界,那仿佛是在读一首诗歌,事实上每个故事前面的十四行诗歌,与故事相互交融,熠熠生辉,让人感受到诗意的优美。作者以诗性的语言,创设了或忧伤或欢喜的意境,用一种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笔调,书写乌丢丢涅磐般生命的回归。诗性语言的美加上作者构思的奇特,形成了本书的特色,也开创了一种新的写作方式,这不由得让人敬佩这位深爱着孩子们辛勤劳作的老作家。
乌丢丢因为寻找而懂得了生命的真义,因为爱而完美,让我们永远记住金老的这句话: 我们接受着别人的爱,更不应该忘记用爱来回报,正像我们走上人生之路,你必须迈开左右脚。
„„
第四篇:诚信相伴 圆梦中国
诚 信 相 伴,圆 梦 中 国
诚心相伴,圆梦中国
诚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俗话说,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我们立身为人,成长成才的必备品质。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有这样的素养。面对校园中一些不讲诚信的现象,我们必须要有自己正确的认识。
就拿助学贷款和贫困资助来说吧。国家作为对人才的渴求,对教育的重视。专门设立这些项目来帮助那些渴望学习,希望成才的同学完成学业。这本无可厚非,只是在实际当中有一些人却和了国家的初衷相背离。作为给予帮助的一方,对我们寄予了很大的信任和希望。可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不守信用,不按时偿还贷款,甚至不予偿还。为了那么一些金钱,却失掉了人十分珍贵的品质。这是多么地让人遗憾啊!
另外,海域一些人以不纯的动机骗取资助,这对于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来说是很不公平的。这不仅令国家的好政策失去了应有的效力,同时也把自己的立身之本给彻底丢掉了。
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要很清楚地明白什么对自己的成长是有益的。是金钱吗?是欺骗之后获取的利益吗?我想不是的。只有优秀的品质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是我们成长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所必备的。因为这些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它是我们身上的闪光点。我们每个人都代表了国家的希望,难道不应该让诚信者一传统美德在我们的身上得到继承和发扬吗?
不说那些大的方面,就说日常中人和人的交往吧。我认为人和人不管是在工作还是学习还是其他当中,最重要的是“坦诚相待”。试问,又有谁愿意和一个满口谎话的人打交道呢?
但是,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不乏这样那样的“骗子”。他们为了追求自己的效益,不惜制假售假,为了降低成本,以好充次。他们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扭曲。
我想说,这些人不仅丢失了自己的诚信,而且他们的行为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他们的做人的良心也被那些诱惑吞噬的一干二净。我想他们肯定不愿意使用自己生产的产品,也不愿意生活在满是谎言的环境中吧。可是有了这些人的存在,有他们的不诚信,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如何进步,发展?我们的中国梦还如何能实现呢?
其实,并非所有的人都像上面这些人一样。很多很多的人都是合格的中国公民。与那些没有诚信的人相比,他们更为可亲可敬。在这个充满了了诱惑的时代中,他们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和做人的追求。在他们的身上有一股强大的正能量吸引着我们。是我们要追求的那种。
我们经常说自己要做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国家未来的主人。可是,没有了诚信,如何去担当起国家的重任和历史的使命。一个没有担当的人,该如何被人接纳,如何立足社会。
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一名光荣而自豪的中国人。讲诚信不仅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到的,而且也是社会和国家需要的。国家的未来要有一批靠得住,讲诚信,勇于担当的人来支撑。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要实现它就得以诚信为依托。而我们伟大的祖国的中国梦更是离不开诚信。让我们携手,诚信相伴,圆梦中国。
第五篇:诚信相伴 圆梦中国
诚信相伴 圆梦中国
自古以来,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立身之本”、“举政之本”、“道德修业之本”, 是许多炎黄子孙穷其毕生所追求的。然而,何谓诚信?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百度百科中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在我看来:诚信应是是汉代王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矢志不渝,是唐代李白“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的一诺千金,是明朝袁枚“凡做人贵直,而作文贵曲”的正直不阿。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诚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党的十八大后,我院积极开展“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教育,诚信建设,就是重要的一部分。它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又是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实践的正确反映。
近年来,人们对诚信的呼吁越来越强烈,一方面是因为在中国渐渐地走向富裕的同时,诚信问题一下子就凸现出来,我们身边几乎充斥了各种不诚信的企业和个人,各种极其富有想象力的欺骗,例如给馒头里放点洗衣粉;给猪喂点瘦肉精或多多注水;给甲鱼鳝鱼喂点避孕药等等,让人叹为观止。各种企业的虚假广告、产品和利润,更是层出不穷,以至于有人发起寻找中国股市中令人尊敬的上市公司这样的事。为什么诚信突然缺失而我们如此迫切地呼唤诚信?我们常常说美国国民诚信到比较傻的程度,但百年前美国人也并非现在这样有诚信,以前美国的汽车旅馆中,手纸、茶杯乃至毛巾的不翼而飞,几乎是家常便饭,在物质财富很丰裕后,这样盗窃细小财物的行为就少得多了。中国许多地方也是一样,像福建、浙江、温州等地,其地方产品都曾经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但现在地方经济和法治发展到一定阶段,他们自己就起来要讲究诚信,并且已经和当年之吴下阿蒙有了天壤之别。所以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当前中国正处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阶段,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道德修养也随之提高,对诚信生活的渴望也达到新的高度,这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衣食足然后知荣辱,仓廪实然后知礼节的意思吧!这就是所说的人们对诚信的呼吁越来越强烈的第二原因。
作为一个大学生,除了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讲诚信,讲道德,言必行,行必果,诚心做事,诚实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觉端正态度,坚守道德规范,才能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然而,如今的象牙塔中,考试作弊、抄袭等丑陋现象却仍然存在,甚至还有找人代考,替人考试、找人代写资料的情况,这些都是没有诚信的表现,是人格内涵的缺失。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很多因素影响的,其中,就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如: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淡薄,是非辨别能力较差等。有些学生对诚实,正直,守信,履约等诚信道德基本心理是认同的,但一到关系自己利益,如考试,评奖,求职等,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使知与行相背离,也就是说,大学生坚守诚信的意志不强。而大学生要讲诚信,首先要做到拒绝考试作弊,反对考试作弊并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精神和道德境界。冯玉祥说过“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的确,求学与做人二者是统一的,为人志存高远,为学才能坚持不懈;为学严谨勤奋,为人才会正直诚信。
树高千丈靠的是土里的根,河流万里凭的是源头的本。人生一世要凭那成和信,国运昌盛,它才是那民族的魂。握住朋友的手,诚信记心头,拉起情人的手,诚信辨美丑。诚信虽是付出,它却让你拥有,诚信虽是奉献,它却让你永久。诚信是纽带,连接你和我,诚信是金桥,沟通五大洲。没有诚 就没有爱 没有信 何为人。诚信是人之根本,宇宙间永存。浩浩天地,朗朗乾坤,我中华民族千年精神,诚信是本。
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中,我们要大声宣言:勿忘昨天的苦难与辉煌,无愧今天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与追求。中华民族千年精神,诚信是本。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