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 妞妞-- 一个父亲的札记》
读《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一个下午读完了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心里充满了感慨,不知道有多少次眼睛湿润、喉咙哽咽了。书中的那个双眼患了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小妞妞是那么讨人喜欢和令人心疼,她一年半的小生命的消逝让人不禁惋惜。
妞妞是作者周国平和妻子雨儿的女儿,因患癌症出生仅三个月就出现了症状,并在一年半后离开了这个世界。短短的一生中陪伴她的是病痛、是黑暗;可是,她是一个早慧、漂亮而又“健康”的孩子,八个月就会说话,对音乐也很有天赋„„除了父母的担忧和心疼,她给这个家带来的更多是生的活力和喜悦。
【(这是雨儿和妞妞共同的作品,妞妞时年一岁三个月。)
雨儿:“从前有一只猫,它的名字叫——”
妞妞:“猫咪。”
雨儿:“它和妞妞是——”
妞妞:“朋友。”
雨儿:“有一天她们去花园——”
妞妞:“玩。”
雨儿:“花园里有——”
妞妞:“树—草。”
雨儿:“猫咪玩得真高兴,它走丢了,妞妞——”
妞妞进入角色了,瞪着盲眼,用焦急的声调嚷道:“真着急!” 雨儿:“她喊——”
妞妞:“猫咪!猫咪!”
雨儿:“猫咪听见了,回答——”
妞妞:“咪呜,妞妞,咪呜。”
雨儿:“妞妞找到它了,和它——”
妞妞:“握握手。”
雨儿:“她们一起——”
妞妞:“回家家。”
妞妞如此喜欢这个编故事的游戏,每次讲完,总是要求:“再讲,再讲!”于是重来一遍,仍然兴致勃勃。】
妞妞就像一颗顽强的种子,上天给了她一方贫瘠的土地,她却破土而出,开放惊艳的花朵,真正是“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虽然生命短暂,却给所有认识这个小家伙的人的心中留下了永恒的印象——她是永生的。我不禁问自己,如果不是这样子呢?如果这个女孩是弱不经风的,哭哭啼啼而少露笑容的,又会怎样呢?作为父母的作者当然还是会尽力照顾孩子,给她治病;可是这个家恐怕会更多泪水和哀叹,会绝少希望和失去活下去的力气;而所谓父女情分更多的是一种义务和责任。可事实是这个需要父母格外照顾的柔弱的小妞妞却是支撑这个家走过一年半的精神支柱,她的笑是欢乐的源泉。我不禁对这个小姑娘刮目相看。或许,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时候应该更像一个孩子一样,无知无畏,让一切惧怕走得远远的,所谓生活不过是专注于今天,专注于我们周围所爱的人,不是吗?
人们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天使般的小妞妞,就是这么一个惨遭折翼的天使。从作者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妞妞的早慧与纯洁无暇,她对音乐的天赋,对语言的敏锐,对生活的好奇和信心。这样一个宁馨儿,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却因为所有人的一步步的失误种下了苦果。“如此说来,妞妞是被一系列人性的弱点杀死的。她是供在人性祭坛上的一个无辜的牺牲。灾祸往往有一个微不足道的起因。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那失足之处并非一眼看不到底的深渊,甚至也不是当时便让你感到踩了一空的陷井。不,那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土坷垃罢了。你根本没有觉察你已经失足。你打了一个趔趄,然后又往前走了,却不知不觉地走上了另一条道。”是啊,人生就是如此,如果妻子雨儿怀孕时没有感冒,如果他们夫妻二人没有因一个电话而闹矛盾,最后让雨儿发烧,又如果发烧了之后没有听那个所谓专家的x光照片,妞妞绝不会患上眼癌。可是,人生就是这样,许多事情当回头看时,才感到整个过程的环环相扣,好像已经被上帝冥冥之中设计好了各种桥段,说什么后悔也晚了。所谓你永远不知道今天的一个小的行为会给明天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可是生活既然如此,我们又绝不可能裹足不前,大概只能抱着“人生就是一杯酒,是苦是甜我都喝”的态度来做出各种抉择和坦然接受了。
作者说妞妞的诞生“净化了我看女人的眼光。你使我明白,女人都曾是女儿”。读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人都是有过往的,不是么?我的父亲也曾是一个少年,而我的母亲在我这么大的时候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她在憧憬着一个怎样的未来和人生呢?会不会像我一样对未来有一点忐忑和不安呢?当我带着这种心情来看周围一切的人的时候,我发现他们不再仅仅是一些与我擦肩而过的面孔,而是一个个立体的人,被亲人好友所牵挂的人。他们家中也有父亲母亲,他们也曾经历或正在经历幼年、少年、中年甚至老年——就像我们的父母,也像我们自己。当我看到他们的烦躁,我会体谅到他们可能今天不顺;当我看到笑脸,能想到他们家中有亲人会同他们分享。这么一来,仿佛视野一下子变得充盈起来,生命也更加立体和多彩了。这是所谓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态度吗?
札记的最后,妞妞死了,而作者和妻子以分手告终——出乎意外又情理之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妞妞的离去给两个人带来了难以弥补的伤痛。人们说,痛苦可以让人互相依靠和更加亲密;可是却忘了:无论怎样亲密,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很孤独的旅程。面对一件事情,看法是不同的,选择是不同的——同样面对妞妞的患病,做手术或者不做,安乐死或者不要安乐死,再要个孩子来替代妞妞还是妞妞只有一个无法复制。除了这些观点的争论,连夫妻共同感受到的哀痛,也是只能互相怜悯而无法相互承担。明明知道彼此都很伤心,可是这内心的伤痛也只能一个人静静地找个角落舔舐才能愈合吧。当两个人都无法承担的时候,也许就只有分开才能彻底忘记曾经的悲伤。
这场悲情之剧,让人为之叹为之惜。但是我更愿用书中的一个片段来结束这篇文章:一个孩子患了绝症,她的父母曾经为此哭得死去活来。可是,此刻,她的母亲眼睛盯着电视机,被一出喜剧小品逗得笑出了声。孩子听见妈妈笑,也笑了。她的父亲坐在桌旁,一支烟,一杯茶,读一本买了很久尚未开读的书,享受着午后的宁静„„
会计学院财务管理10班
周延慧***
第二篇: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谈生与死
——读《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有感
统计0902 叶紫琼
读了《妞妞》,考虑了很久要不要写有关生死的话题,因为这个话题着实是很沉重,毕竟这是人们都想要避免触及的问题。这本书我也只是草草浏览了一遍,并未细读,因此我不敢说自己能从里面读出很多很深刻的东西,但还是想谈一下。
生死,有生必有死,这仿佛是一句废话。任何的生物不管它是在怎么长寿,他出生了也就意味着它必须要接受死亡的命运。所以生死的关系就好像是数学中的充要条件,生是死的充要条件,当然,死也是生的充要条件。
我们都有同样的一个终点,那就是死亡。而在死亡之前,如何度过这一生,就成了我们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那些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的人,我不得不说这是他们的悲哀,活着,为了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活着,为了自己?为了父母?为了朋友?还是别的?我会选择:为了自己。这并不是一种自私,或者是自我中心,而是一种自强和自醒,我活着,第一个要对得起的就是我自己。曾经我认为,生命或者是死亡的真正意思,活着的人无法解释,只有到死亡的那一刹那,你才能彻底醒悟。而现在我不得不说:我错了„„彻底错了„„很多人,很多很多人,就算死了,也不知道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活着为了什么?也许在不经意的刹那间,你已经找到了答案,答案,就在你心里。
死,那到底是一种什么滋味?难道真得像一些魔鬼说的:“没什么的,很快的,一点也不痛的。”当然,他在诱惑你。妞妞的死恰恰是一个真实的反例。她身患癌症又不堪忍受长时间临终折磨。“磕着了,妞妞磕着了„„”我似乎听到了妞妞的呻吟,在灌安眠药后的恶心,哮喘,撕心裂肺的嘶叫声。看到了母女三人哭成一片的场景。当然我不知道死是什么滋味,如果我知道,我现在就不会坐在电脑前敲键盘书写一些肤浅的文字了。但是,什么是死? 我去百度查,有一位网友说:“死亡是肉体与灵魂的分离,但动物之死亡是生命终结,而人的死亡是肉体的变质,与灵魂暂时的分离。死亡是罪所带进世界的结果,并非上帝创造的自然现象。人体亦因罪而变质。我们有限的知识,不能始终了解人在世的命运。也不必为死亡而忧伤。因为基督已经应许我们复活的盼望。”很明显这段话是出自《圣经》,而且这位网友多半是个基督徒。也有网友说:“就是世界上没这个人存在!可能去了另一个世界!”这应该是很普通很易懂的理解。还有两位网友说(我觉得这两个答案很有意思,把死亡解释得很透彻)“死好比凌晨0点。是一天的结束,又是另一天的开始。”“它是生命的结束,又是生命的起点。”是的,我赞同最后的这种观点。妞妞可以重生!死不是绝对的终结和虚无。我们要珍惜生,但不必畏惧死。就在大年初二,我的一个邻居死掉了,因为酒后驾车。我没有什么特殊感觉。只是静静的看着窗外向后退去的树影,仿佛完全是一个陌生人的死去。为什么生命那么突然?„„或许在小一秒,我也会离开这个世界。我只是这么感叹!或许死就是那么突然!
死了,留给大家的不仅仅是一具躯体,失去了灵魂的,静静的长眠的躯体,更是有他存在过的回忆!因此我愿意把人分成两个部分:精神和肉体。而死亡,仅仅是精神和肉体的一个分离而已,就像是一次神圣的仪式。在这次仪式之后,我们的精神离开了肉体,到达了另一个世界,而剩下的那具躯体,它就像是一个容器,承载我们思想的容器。就像是一个烧杯盛水那么简单,当我们把烧杯中的水倒掉了之后,烧杯再也无法被我们倒掉的那些水重新充实,因此,烧杯就失去了作用,因为它无法再盛到一模一样的水了„„分离后的肉体,成了我们留给这个世界唯一的物质,也成了我们的亲人朋友们用来纪念我们的物质,它也证明了我们的存在过!所以我们甚至可以把死亡看成是倒水那么简单,是的,死亡真得很简单。仪式之后,我们的精神将去往另一个世界,我现在深深地相信,一定有那个世界的存在至于在另一个世界是什么概念,在干什么,那我真得无法回答了。对于妞妞,周国平说应该有天堂,相信天堂是一片花的海洋,当妞妞在花海嬉戏时,她的明亮的眼睛一定满含惊喜„„或许这是作为一个父亲想弥补孩子在世间的缺陷而写的吧,我宁愿这么理解。或许有人会问,妞妞是一个只活了一年半,她又如何带着她的精神在我所谓的另一个世界里生存呢?她的精神在哪里?我可以很肯定地回答,她有她的精神,而且绝不逊色于任何一个生理正常的人。尽管他在我们的世界只存在一年半,但她承受的,经历的甚至比我们都多得多!视网膜内的肿瘤一天一天往外长,直至她再也找不到她的“亮亮”(阳光)以及承受病痛。在发病其间,她不断喊着“磕着了”,但一进入爸爸的怀抱,不管怎么疼,她都没有抱怨什么,却说“爸爸疼,妞妞哭” „„她只是婴儿,婴儿没有什么意念,是疼就是疼„„这是妞妞的妈妈雨儿说的。但我愿意和周国平一样,坚持她一定有思想!坚持!这就是她的闪光点!试问,又有几个人能做到真正的坚持呢?答案显而易见:没有。但妞妞能!说这么多只想说明真的有另一个世界存在。而且每人都平等,每一个灵魂都能去那里,包括猪马牛羊,小花小草。(培根在《论死亡》中写道:塞涅卡说:“与死俱来的一切,甚至比死亡本身更可怕。”这是指将死前的呻吟,惨白的肤色,亲友的悲号,丧具与葬仪,如此种种都把死亡的过程衬托得十分恐怖。或许,妞妞的死也说明了这吧。)
我认为,只有当我们认识到死的时候,我们才能学会如何生。
因此,我觉得,对于任何一个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来说,经常的想想死亡会是一件非常有好处的事情,它能教会你如何去生活,更加珍惜生活。譬如:如果再过3的小时,我毫无选择的必须去另一个世界报道,在这仅有的3个小时里,我会干什么?你呢?很多人说,3个小时,太短了!那我问你,当你行走在马路,你又没有意识到也许下一秒你就会死去,我们随时都有可能死亡!对于那连一句道别的时间也没有的,现在的3个小时是否显得很长了呢?我想,如果真的只有3个小时,我首先要对好多人说:谢谢,对不起,还有我爱你。此时的我爱你,已经不属于两个人了,生命只有三个小时,而此时的我,爱我身边的每一个人„„一切的矛盾,别扭,都不是什么问题,主动地说声对不起吧,即使这并不完全是我的错,我只有3个小时了!然后,用剩下的时间完成一个能够做到的时间能允许的心愿吧,什么都好。也许最后的离开,会留下好多的遗憾„„但是真的,在离开前,我只想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这个世界,感谢我的父母,感谢身边的人们,你们陪伴我度过了那一段灰暗的岁月,感谢你们能在我郁闷的时候听我发牢骚,感谢你们对我有时候的不礼貌和发脾气的包容,感谢你们„„让我来到这个世界„„我,存在过。
现在,请允许我以《妞妞》的第十四章中第6部分的一段话为结尾吧。
世上的神秘莫过于生和死。每个活着的人,都有过一次诞生,终有一次死亡。然而,没有一个人能亲眼目睹自己的诞生和自己的死亡。上苍把两个神秘都向我们隐瞒着,只把中间的一小截平凡展示给我们。我是活在两个神秘之间的一个糊涂,除了知道自己此刻活着,我还知道什么呢?
第三篇: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读《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有感
——一个哀鸣婉转的亲情故事,充满罪责与忏悔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对亲情有些疑惑、不解。
就如:妞妞确诊为眼癌时医生说可以动手术,不过当知道手术会有危险时,周国平是这样说的:“我只知道一件事,妞妞活不长了。”他们怎么能那么轻易的就给妞妞的生命给出一个最终的审判呢?还有,他们一直强调妞妞难逃一死,最后宁愿带妞妞去看气功师也不肯带她去做化疗,竟然只为了不要妞妞因化疗把毛发脱光,变成一个小光人?我无法理解,我很想知道,凭什么医生的判决书还没出来,他们夫妇就那么快给弱小的妞妞判下死刑,就轻易地放弃救活她的机会呢?就凭他们是妞妞的父母?
周国平在讨论要不要给妞妞动手术的时候,居然同意了妻子的话:“不行,成了个小瞎子就不是她了。”我想这个“她”不是真实的妞妞,而是他们自己理想中完美的女儿。一次妞妞发病后,周国平妻子说:“这次发病,我以为是肿瘤突破了角膜,幸亏不是,真穿过的话就太可怕了。你没看见书上那张照片,肿瘤从眼里穿出十几公分,像一条香肠挂着。我们不能让这样恶心的事情发生在妞妞身上。”看到这里,不少人都可能发出笑声,认为“香肠”二字可风趣。我可怎么也笑不起来。天下的父母,那会嫌弃自己儿女丑的?而他们却不一样,显然是没有父母的责任心,都到这么危急的关头了,还会开一些无聊的玩笑,真讽刺。
一直到妞妞八个月的时候,周国平看到一则报道:上海一个女孩患了与妞妞一样的眼癌,但是在经过中西医都坚持治疗之后成功战胜了病魔,虽然双目失明,但聪明漂亮,健康活泼,十九岁的她正准备去美国留学。周国平终于动心了,带妞妞去了医院,可是因为这事的妞妞的右眼肿瘤已经侵蚀到眼壁外侧。这意味这,如果动手术,右眼必须做框内剜除手术,妞妞将严重破相。周国平还是让妞妞住进了医院,他请求负有盛名的眼科医生为妞妞动手术,眼科主任指责了他们严重延误了治疗的时机。结果,周国平就决定打退堂鼓,在两位年轻的女医生劝说下,他顺水推舟,当天下午就带妞妞回家了。就这样,就这样放弃了一个可能让妞妞生还的机会。连我,都感到不可思议及不值。不值,是为了妞妞不值,有了这么一对轻易舍弃她的父母。
终于,在妞妞一岁半的时候,在癌症折磨到妞妞不成人形的时候,一支支由周国平妻子亲手注射进妞妞体内的冷度丁终于给他们带来了等待中的结果。我冷笑。
妞妞本来是周国平夫妇最想救活的人,可是最后,她竟然成为他们最想杀害的人!试问天下有哪几个父母愿意把自己小孩的生命交到死神手上。可是,他们就是!对人性、对亲情,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失望。
妞妞终于还是死了。这是故事的结局。她死了也好,因为我觉得她离开这个充满罪恶的世界总是好的。
可是,慢慢地,我对周国平的愤怒也减少了,并且对他有不少的同情。他在后面不断的自责,自责自己为什么这么软弱,那么自私,因为这样而断送了妞妞的弱小的生命。总之,这是一个悲惨的结局。我们除了能怪周国平夫妇,还能怪谁呢?可是毕竟他们也是父母,他们也有过挣扎.父母的心,作为孩子的我们,是暂时不会懂的。除非我们以后也做了父母。
不再责怪太多了,只是留下深深的惋惜,献给已逝去的——妞妞。
第四篇:读《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有感
读《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有感
栏目:相关书评 作者: 杨子
当我迈入作者周国平生命中最美丽也最悲惨的往事时,我心中的震撼无法名状。从妞妞的出生,我的心就一直被这个可爱又可怜的小生命紧紧揪着。她的第一声啼哭划破天际,同时也让我柔软的心为之一动,我似乎从没发现生命的诞生有如此神秘和神奇。然而,想到妞妞的夭折,我发现我们无法抗拒一切不幸事情的发生,上苍对人类的玩笑,有时人类只能无奈面对。我会不由自主地假设,这个可爱的女孩若还活着,也必定是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我们是同龄人……然而,是的,正如作者所说,人生容不得这样的假设。这种假设也只能让人更加痛苦。
从书的字里行间,我由衷体会到父爱的神圣.不管作者有着怎样的世俗的头衔,但唯有父亲的角色才是最真实的,最永恒的。父亲对女儿的爱总是那样细腻.对女儿的一颦一笑,或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言语,都是那样的在意,抑或是想解释它们好让自己驻进女儿最深的心底,去感受最最真实的情谊。真的,看着看着,我好想成为周国平的女儿,然而,我得到的爱难道比妞妞少吗?每一个儿女都是同样幸福呵!
当然,妞妞又怎能和幸运的我们比呢!她来得太短暂,太短暂,昙花一现的小生命。在读妞妞的时候,我脑中不停回想着另外一个同样短暂的生命—— 我的弟弟。真的不敢相信,五年前我舅舅家的表弟死于和妞妞一样的病。当我看到妞妞被查出了“猫眼病”时,我的心一惊,弟弟走前的形象忽地出现在我眼前,我不知道当时是怎样一种感觉,我甚至将弟弟的灵魂与妞妞的难以分辨,认为妞妞的一切就是弟弟的一切,两个同样不幸的孩子身上发生过同样悲惨的事情。这让我在读这本书时,内心的感动和痛苦愈加深刻,眼前不时出现可怕的画面,还有对离去的弟弟深深的怀念。
也许,所有人看完这本书,都会流泪。但我想,不是所有人都能真正体会作者的苦痛,除非你曾经历过。是啊,然而经过这种苦痛的又实在太多太多,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呢?还有那么多甚至没来得及探究痛苦是什么就离开的短暂生灵,我们难道有力挽留吗?我实在无法说清这人人都无法摆脱的无奈。
当然,我无法狠心地用事不关己的态度炫耀我的健康与幸运。然而,事实上一个像妞妞和弟弟这样小生命的生于死,及他们小家庭的喜于悲,于这样喧闹的时代,能有什么大意义呢?幸好我们是不问有什么意义的读者,是只听心灵召唤的读者。所以我们能做的,只有祝福所有处于不幸的人们好运,祝福所有走过不幸的人们继续走好下一程,毕竟人生中不可挽回的事太多,既然活着,就得朝前走。
第五篇:读《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有感
读《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有感
假期有幸读到了周国平写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一书,书中他把自己的亲身体验,切己感悟,用文学随笔的形式,融感情和理性为一体,给人以心灵的净化,人生的启示。他博学,那么富有才华,写得又是那么的平实感人。如:“ 有一千条理由让你早走,只有一条理由把你挽留,这一条理由胜过那一千条理由,它就是我对你的依恋。”早就听朋友说这是一本令人悲伤的书,有了承受悲伤的心理准备;虽然自认为在经历了许多风雨之后,心已渐冷渐硬,很难被感动。可是,翻开了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的札记》就无法合上,在人来人往的书店里,我竟抑不住泪流满面。这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父亲用感情的一砖一瓦垒筑起来的一座坟!
“妞妞只活到一岁半,而离开我已经快三年了。姐妞活着时喜欢玩书,抓到随便一本书便会快乐地喊叫:妞妞的书!”这声音一直在作者的头脑里盘旋,叮嘱作者写出了这本真正属于她——至少是关于她的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一书记述了一个仅拥有562天生命的小女孩——妞妞。因为妈妈在怀孕5个月时接受了大量X光照射,妞妞刚出生不到一个月就被确诊患有绝症。多发性视网膜母细胞癌是一种发病率仅为一万二千分之一的绝症,但这万分之一的厄运偏偏落在可爱的妞妞身上,成了这个不幸家庭在劫难逃的百分之百。因为父母不愿意孩子成为残疾人,一直不舍得让他做手术,当父母终于下定决心,要给妞妞作手术时,已经来不及了。任何治疗都无法挽回妞妞的生命了。然而,妞妞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抛弃她,或是消极的等待亲生骨肉一点点死去,他们像养育健康小孩一样细心的呵护她,他们给妞妞上户口,给妞妞买
玩具,让妞妞听音乐,抱妞妞去公园,带妞妞上医院,为妞妞说出第一个“爸”字而狂喜不已……这是一种多么绝望的亲情——孩子一天天在长大,越来越可爱,开始有智力的表现,开始可以交流,看上去是那么漂亮、聪明,而自己却明知她无法活下去,父母再深的爱也挽不住她离去的脚步。
妞妞是多么的可爱呀!她学会叫爸爸妈妈,能听懂父母的话,可以用稚嫩的童音表达自己的感觉,她爱爸爸爱妈妈、爱音乐、爱亮光、爱水、爱风、爱听打雷的声音,爱她小小世界里可以感知的一切。妞妞爱笑,清脆的笑声是天堂的乐音,然而肿瘤迅速地占满了她小小的口腔,每动一下嘴都会疼痛难忍,可她还是爱笑,虽然笑一下就会疼得哭起来,父亲抱着她忍不住失声痛哭,她却大喊: “勇敢!勇敢!”。疼,到处都疼,以前妞妞关于疼的记忆只是磕在床架上的疼。她不明白她的疼是肿瘤造成的,她只是以为又被什么东西磕疼了。绝大多数成年人至死也不曾经历的癌症的剧痛,她在短促的生命中都遭受了,可是她只会说:“磕着了,爸爸想办法。”肝肠寸断的父亲无言以对,只能以泪洗面。
一个父亲守着他注定要夭折的孩子,这就是人间的平常苦难!只有这时候才会明白,哲学中的苦难真到了生活中,绝不是金光闪耀的“崇高与光荣”。在残酷的生命现状面前,个人的弱小与无奈纤毫毕现,咬牙忍受成了唯一的办法。哲学是智慧的科学,身为哲学家的父亲却发现任何一种智慧都不能使他免于痛苦。尽管明白爱正是痛苦之源,可这个做父亲的人不能不爱、不愿不爱。他写道“我明白了,世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割断父母对孩子的牵挂,连死亡也不能。这牵挂的线团系在你远逝的小躯体上,穿透生死的壁垒,达于另一个世界。我明知你不复存在,仍然惦
记你犹如惦记一个失踪的游子”。是啊,这份爱、这份牵挂能穿过时光,穿过岁月得到永恒。
透过周先生的笔,我们还读到了他对生命的思索,他用哲学家的眼光观察芸芸众生,用哲学家的头脑思考生命的价值和真谛。在书中穿插的一系列的人生感悟,有些看似跟妞妞完全没有关系,谈及凡夫俗子,付出与报酬,永恒,神秘等等,但倘若你用心读他的一字一句,就会发现这些人生感悟不是空穴来风,每一段都与妞妞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每一段都是由妞妞所引发,由妞妞所启迪。例如在札记之二中的《命运之感》一篇,就是作者由其女儿悲惨的命运而引发对命运的感叹。他觉得他和妞妞终会再相遇,而妞妞“来这世上匆匆一行”,也许“只是为了认一认爸爸,为那永恒的相聚未雨绸缪”。可以说,是妞妞短暂的一生带给他对人生的更深一层理解。人在世上不妨去追求种种幸福,但不要忘了最重要的幸福就在你身边,那就是平凡的亲情。人在遭受苦难时诚然 可以去寻求别人的帮助和安慰,但不要忘了唯一一样东西能使你真正承受苦难,那就是你自己的坚忍。一个人懂得珍惜属于自己的那份亲情,有勇于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苦难,乃是人生的两项成就。
很欣赏周先生深沉的文字:生命从无中来,通过这个世界,又走向无,脆弱,敏感,稍纵即逝的生命,坚硬,冷漠,亘古永存的世界。生命和世界,多么不同的东西。当生命通过世界时,怎么能不被磕着呢?愈是纯粹的生命,就愈容易被磕着,愈遭到这个世界的拒斥,妞妞不明白为什么世界总是磕着他,磕得越来越疼,疼得不得了,她不明白为什么用爸爸妈妈领她通过这个世界,还总是让她被磕着,她太疼了,紧紧地抓住爸爸的胳膊......世上的神秘,莫过于生和死。每个活着的人都有过一次诞生,终有一次死亡,然而,没有一个人能目睹自己的诞生和自己的死亡。上苍把两个什么都向我们隐瞒着,只把其中的一小截平凡展示给我们。我是活在这两个什么之间的一个糊涂,除了知道自己此刻活着,我还知道什么呢?读罢此书,更从中体会到,能健康快乐的活着,是一件多么幸福而又难得的事。为了妞妞,请珍惜我们现有的生活。
因为,活着,便是快乐。
后来,作者从没顶的悲哀中挣扎出来,写了一本叫做《妞妞》的书。如他所说:“这本书是不问有什么意义的产物。”确实,不论是命运的意义、父爱的意义、痛苦的意义,放在现实的生活里面,都是很轻飘的东西。“没有被苦难压倒,这不是耻辱,而是光荣”,在经历了爱与痛之后,让我们放开那些已不可挽回的过去,继续向前走吧。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之后,时隔十三年,《宝贝,宝贝》再次感动全中国。献给已做父母、将做父母或可能一辈子不愿做父母的所有中国人。此次《宝贝,宝贝》描写的就是妞妞的妹妹——啾啾的故事。哲学家、文学家周国平在经历中年丧女又老年得子后多年的思考与积淀,记录了女儿在七岁前的成长过程中的父爱、哲思和父女亲情。读到这本书,我很欣慰,上苍用第二个女儿给了这磨难的父亲爱的慰藉,让他受伤的心得到平复。但我想,妞妞的身影也会一直活在她的父亲周国平,还有我们这些爱她的人心中,永远也不会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