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妞妞》和《让我心痛的妞妞》读后感
几天前刚刚把《妞妞》这本书还回图书馆,从知道这本书到真正读完这本书,我对周国平的态度、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首先读了子尤的《让我心痛的妞妞和<妞妞>》。那时候,同样身为别人儿女的我还是很盲目、很强烈的跟子尤有着同样的看法。“妞妞不是没有活的可能,是他们放弃了!不是没法治,是他们不治。”妞妞的死完全是他的父母造成的,完全是因为他们放弃治疗造成的,他们没有做到子尤所说的“争取生命”,没有做到子尤的母亲那样去为她的孩子争取任何一个可以存活的希望,这样的父母是多么的不负责任。虽然是父母,虽然是他们给了妞妞生命,但他们也没有权利决定妞妞的生死,或者说是替妞妞决定她的生死,每一个生命都有选择自己生死的权利,周国平不能,他的妻子也不能。也许那时的妞妞没有自己的意识,自己也做不了决定,但作为一个父母,让她活的更长久难道不是应尽的责任吗?真是不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有“好死胜过赖活着”的想法?这也许仅仅是他不想拥有一个残疾女儿的借口,仅仅是他作为一个哲学家的虚荣心而已。
在子尤的文章里,我喜欢这句话“为什么说它是死亡之旅?为什么不是求生之旅?不管多吓人它都只是概率,如何行动仍在于你自己,到了你这儿就是百分之百。”子尤的乐观,子尤的为争取生命的努力,我从内心里是由衷的认同,但我不懂医学,到底恶性肿瘤与死亡是否能画上等号?虽然子尤一直在否定这个问题,但他的离世不正是否定了他的回答吗?
我读书很慢,我总是一字一句的把每个细节都看仔细了,《妞妞》这本书花了我几乎两个星期的时间,这两个星期我也是一直在那种悲痛,谈不上悲痛,就是很纠结的心情中。刚翻开这本书“妞妞是在离我家不远的一所医院里降生的。每回路过这所医院,我就不由自主地朝大门内那所白色的大楼张望,仿佛看见刚出生的妞妞被裹在纱布里,搁在二层楼育婴室的小床上,正等着我去领取。这个意念如此强烈,尽管我明明知道妞妞已经死去,还是忍不住要那么张望。”我是如此感慨于周国平的语言的细腻与温婉,他的语言不深不浅,正好稳稳的戳中你最敏感的神经,深深的被感动着。跟着作者的笔端,妞妞的整个生命过程被完整的展现,从雨儿的怀孕到分娩,从妞妞的出生给这个家庭带来的快乐到检查出肿瘤带来的痛苦,这一切都在平静的感动中,即使是流泪,也是无声的淌下脸颊。整个真心完全沉浸在妞妞的可爱中,伟大的父爱中和这个家庭的不幸中,子尤的那些犀利而尖锐的话却无从挤进过脑海。“对于男人来说,唯有父亲的称号是神圣的。一切世俗的头衔都可以凭人力获取,而要成为父亲却必须仰仗神力。”作者的那种初为人父的欣喜溢于言表,他怎么能是不爱妞妞的呢?他对妞妞的爱是我们这些没有做过父母的人无法理解的。然而当他得知妞妞的病时,他的痛苦也是我们无法感同身受的,“我们抱着妞妞走出医院大门,站在街上,满面泪水,我们不知道该去哪里,还有什么必要去哪里。街上行驶着纸人纸马。顷刻之间,那个随姐妞一起诞生的新的世界已经崩塌,那个在她诞生前存在过的老的世界也无从恢复。世界多么假。”那种迷茫,那种绝望,那种仿佛天蹋一般的痛苦给了这个坚强的父亲重重一击,他该怎么办?妞妞该怎么办?刚刚还沉浸的喜悦仿佛瞬间变成了无边的苦难,在他过去的四十几年的人生中,他从没有遇到过这般的苦难,更不知道前方的路在哪里。
对于妞妞的治疗过程,周国平曾今引用过昆德拉的一句话“人在雾中行走。”他是那样说那是的自己“我承认我是盲目的,每一步都可能走错。走了几步,回头看看,那里的雾似乎消
散了,发现自己走错了路,后悔莫及。其实我仍在雾中,真走了另一条路,未必不是后悔。”妞妞最终的死亡令每一个读者心痛,但我也能深深的理解一个父亲的不知所措。我不是周国平,不是一个父亲,也不是一个母亲,我无法去与他感同身受;同样我们没有一个人是妞妞,我们更无法根据自己的感受去评价妞妞的感受。我们总是说发生在妞妞身上的是一种悲剧,那对于这样的父母是不是更大的悲剧呢?很多人都在批评这样的父母不负责任,不配成为父母,那扪心自问,我们爱妞妞,会有周国平爱的那么真切吗?我们无非还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立场去评价这件事中的对与错呢?
现在让我再次回忆这本书的时候,我能想到的只有两个场景,一个是爸爸带着妞妞去外外,去公园散步,去河边的场景;另一个就是父亲抱着妞妞在悠扬的音乐中跳探戈的场景。妞妞的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个父亲深刻的痛苦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我们这些不痛不伤的人在这去争论谁是对是错又有什么用。互相珍惜,是现在我最大的感受,身为子女的我们要珍惜父母唠叨我们的每句话,身为父母的你们也要珍惜儿女还在身边的日子。
爸妈,真的很爱你们,我知道现在我都是大学了,以后回家的日子也不会很多了,但一到假期还是以各种锻炼自己的理由不回家,锻炼自己是真的,我总是想是不是自己在你们的保护下生活的太幸福了,万一那天就剩下我自己了,我怕我自己活不来。但每次放假前给你们打电话说我不回家时,我的心里真的是很愧疚,我感觉我是那么的不负责任,那么的任性,总考虑到自己的感受,却没有想到你们是多么希望我回去。爸妈真的很爱你们,很爱那个家,无论有多不好,还总会吵架,但每次小妹跟我说你们三个在家包饺子时,我的心情真是……..我知道以后我陪你们的日子会越来越短,但爱你们渴望回家的心情却越来越强烈。
第二篇:《妞妞》读后感
读《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有感
有人评价,《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位父亲用一字一句为女儿亲手垒筑的坟。
是啊,一本书承载着仅在世界上停留了一年半时光的小生命,作者记录了女儿从最初降临人间、经历确诊为癌变的恐怖、历经病痛折磨的痛苦、最终回归天堂的解脱与留恋。
而在我看来,这本书不仅仅是“父亲亲手垒筑的坟”,更是父亲对子女的深情的真实写照,是亲情最淋漓尽致的表达,是诗人对生命的讴歌,是哲人对生与死的沉思,是人类对病痛与苦难抗争的记载,是智者对人性的弱点的反思······
父亲与诗人
从得知妻子怀孕,周国平先生就对未来的孩子充满了期待,甚至抱有好奇与敬畏的心理,而当他亲手抱着女儿时,每一个动作都小心翼翼,悉心照料妻子与稚嫩的婴孩,当婴儿睡下后,便可以看到父亲整日守候在摇篮旁温柔的望着女儿的脸庞,贪婪的嗅着女儿身上的馨香气息。甚至退学,放弃一切可以获得功名利禄的大好时机,正如作者所言“可是,此时此刻,即使请我去某个国家当国王或者是议员,我也会轻松谢绝的”。
作为曾经野心勃勃的男人,当面对弱小的婴儿时,成了无比温柔父亲:“我愿意放弃千千万万次出国的机会,也不愿意错过你的每一个笑容每一声啼哭”,“你比一切文凭、身份、头衔、幸遇更属于我生命的本质”。
作者在此时的文风是柔如春风般的,对女儿的疼爱与怜惜四处逸散。此时的描写语言细致而温暖,一字一句都是深情的流露。总是描写到生活的细小部分,观察到女儿的每一次动作,每一个神态,每一声呼唤,给读者呈现出一个温馨而恬淡的世界。
面对新生儿的生命,诗人用了诗人视角去赞颂他。细腻又独特,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首诗。
女儿是水 在父亲的心里温柔
把荆棘丛生的记忆
温柔成一种倒影
女儿是春天
在父亲的岁月里鲜艳
把没有彩虹的道路
鲜艳成一片风景
女儿当然不是插曲
女儿是父亲的宿命
使生存和死亡
都足够平静
女儿我的女儿是沙滩上
一串小小的脚印
我徒劳地阻挡海潮
我的徒劳是不朽的碑铭
女儿我的女儿没有故事
留下了许多灿烂的笑容
一辈子只有一次生日
也只有一次飘零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他是严厉的,却又是最温柔的,我的父亲没有周国平先生的精彩文笔,但我相信他对于女儿的疼爱和他不相上下,甚至较之更深。天下为人父者谁不是如此呢?人们常常赞扬无私的母爱,殊不知父亲的来的更深沉而动人,父亲是山一般的,愿意为提供一个永远可以依靠的臂弯;父亲不愿成为暴君的奴隶,却愿意臣服于女儿柔弱特质;父亲是理智的,却不自觉为女儿变得在所不惜;父亲是刚强的,却沉迷于女儿身上淡淡的乳香味······
哲人与生死
周国平先生是一位哲学家,在这部书中,他也对于爱,生命与死亡也产生了许多哲学思考。而对我启示最大的是作者对与生与死的讨论部分。对于爱,爱不怕徒劳,从一开始就知道女儿活不过两年,却依然对她爱的热烈,早知道一切希望都已经破灭,却依然不吝啬自己的感情,人人主动都要死,纵然有一千条理由要你走,我也有一个理由可以将你挽留,就是我对你的爱。
对于生死,人生无非就是等和忍的交替,在忍中有等,绝望中有期待,等到一无可等的时候,就是忍耐,大不了就是一死,就此解脱。着眼于过程人生才有幸福与痛苦可言。以死为背景,一切幸福与苦难的区别都无所谓了,因此,当我们身在福中,尽量不去想死的背景,以免败坏眼前的幸福。而当苦难临头时,我们又尽量去想死的背景,以超脱当下的苦难。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似乎永远都是惧怕死亡的,而当我读到这一段时,我似乎体会到了死亡的意义,死亡对于生命是具有意义的,坦然接受死亡的意义,会让我们在幸福中快乐的更长久,也不至于得意忘形,而当我们身处苦难之境时,想到人终有一死,则会让我们活的更加洒脱自如。我们在遇见苦难的时候,不妨采取悲观主义者的视角与态度,把眼光投向终点,采取极度的虚无主义,生命的结果都是相同的,生命过程中的幸福与苦难是虚幻的,因此我们可以淡化日常生活中的苦难。
当然,这并不代表我会无所作为等待死亡的到来,死亡意味生命极为有限,死亡意味我们有一天会真正的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那么面对生命时,我们则该慎重待之,在尚可作为之时,尊重生命的意义。
人类与苦难
苦难是人类共有的人生经历,你活着,你必然经历苦难。
周国平先生面临的就是一个沉重的苦难经历,切身经历着女儿的降生之喜悦与病变,直至痛苦的离去,前后的对比也未免过于鲜明、残忍,书中妻子的朋友听闻妞妞的事情后惊叹:“换做是我绝对受不了!”妻子雨儿说,哪有受不了的,来了,就得受着。周国平先生也说:“我终于发现,忍受与不可忍受的灾难都是人们的命运。接着我们又发现,只要咬牙忍受,世上并无不可忍受的灾难。”
苦难是不可预测,不可避免的,这跟命运是相似的,在面临苦难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忍耐,忍耐本身就是最有力的反抗,尤其是我们无法改变命运的时候,忍耐接近了一种超脱的境界,忍耐就是用自己最平静的态度面临厄运,用挺立的姿态接受命运的折磨,坚决不可以倒下。倘若我们不能忍耐,会发生周国平先生所描述的三种状态:肉体的崩溃——死亡,精神的崩溃——疯狂,人格的崩溃(最糟糕的境地)——从此萎靡不振。
我们的生活不会总是遭受如此巨大的苦难的折磨,我们更常遇见的是困难,困难与苦难绝对不同,困难是需要也是能够克服的,而苦难是需要承受的。他们又有相同之处,无论你是克服了困难还是挨过了苦难,得到的都是更卓绝的自己,都会让你的生命意义非凡。
看看周国平先生,在旁人看来如此无法忍受的苦难,他和妻子都承受住了,他达到了自己渴望的境界:在苦难中保持心灵的健康。用理智的方式纪念存在过的女儿,永远的、无法替代的女儿,并且毫无保留的继续将全部的爱奉献给第二个女儿。
苦难对人类的影响各有不同,取决于人类的素质,素质较好的人们,能承受的住苦难,也能承受的住大幸运,而浅薄的人常常会被苦难或是幸运给毁灭。这是难以做到的吧,我们需要常常提示自己:不要太快乐,也不要太悲伤,只要清晰的活在现实,对未来充满渴望!
第三篇:《妞妞》读后感
可是,宿命的解释岂能涂抹掉你在我心中刻下的栩栩如生的记忆.正是你的不可泯灭的可爱,使得你的永不存在成为一种不可接受的荒谬._______周国平
《妞妞》是一个作为哲学家的父亲亲手为自己幼年夭折的女儿搭建的墓冢,纪念那个曾经有
血有肉的,有着肉乎乎乳香味的小身体的妞妞真实的存在过。于我们读者而言,这是个让人
潸然落泪的人性的故事,但是对于作者而言,却是没有任何哲学思考可以引渡的苦难。
应该只是一个幼年夭折的孩子的故事。————原来她叫妞妞,出生就带有多发性视
网膜母细胞瘤这样的绝症,真可怜。————天啊,她是如此的可爱,为什么却要遭受这样的劫难。————小宝贝,你最终还是在没怎么学步之前就独自走入了冥土————
读完整本书的时候,才觉得“妞妞”二字不再只是个单纯的名字,它已经变成了一个
在记忆中仿佛真实存在过的孩子,坚强可爱充满灵性的孩子。那些依依呀呀的词汇,真切的在耳边回响,“找爸爸”,“爸爸疼妞妞哭”,“磕着了”,“开开音乐”……这些稚嫩的童语和扉
页上有着因病而眼球异常的孩子的照片合成了坚固的印记,合上书本如此久后还难以释怀。
作为一个旁观者甚至都没有勇气再次去看那些心力交瘁的日日夜夜,更何况那个病孩父亲。
我仿佛就是从屋顶上空默不作声俯视这个家庭的一个存在,这样的上帝视角却糅合了
所有琐碎的伤痛和思考而变得心情更加复杂。生命中所有的无奈与悲痛都以一种无法超越的方式结成痛苦的网,网住所有的阳光。当一个病孩注定要早逝之时,是选择手术和药物让她
延续到二十岁的年纪还是让她在懵懂的孩提时代不带留恋的离开?是要让她在没有光明和
背负残疾的身躯享受更多的生存的时光,还是要让她顺其自然地进入长眠?当她面临剧痛撕
心裂肺的啼哭的时候,是选择用杜冷丁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安乐的离开还是抱着骨肉做最后的挣扎?这些选择太过残酷,沉重。
似乎每一种不算选择的选择背后都一定会带来不可避免的内疚。天性敏感的父亲内疚
在妻子孕期发烧时没有及时料到后果,悔恨于当时没有阻止医学博士给妻子照X射线,内
疚于在知道孩子的病后没有给与孩子做那个手术,自责自己作为一个父亲没有守护好自己最
心爱的女儿……生命之初的喜悦没来得及温习就已经陷入了与死亡的博弈。而他们终究还是
输了,输得一败涂地。可是承担一切痛苦的,只是一个无法诉说痛苦的孩子。
“你如同一朵春天的小花开放在我的秋天里。为了这样的美丽的开放,你再世外神秘的草原上不知等待了多少个世纪。”
然而,不幸的是这朵小花生命之出的微笑却成了日后父母祭奠的遗容。在这种旷日持
久的灾难中,他们的苦难没有任何慰藉,没有任何补偿。
你会觉得生命是荒谬的,尤其当关注的背后若是已经没有了一个目的支撑,新生的婴
儿已经没有了未来可言,孩子每一句简短的话语都可能成为临终的话语,那么那颗关注的心
又怎么能不陷入可怕的空?又怎么借着各种超脱的思维去和痛苦拉开一个心理距离呢?而
我所知的唯一可以称为真谛的也就一个词语”忍耐“。或许我扛得住,或许扛不住,一切只出
于无关责任的爱。这样的爱必定会让心灵带上永远的暗流,必定会在意志消沉的时候触发所有的歇斯底里,必定会再次带来持久的梦魇……但是,除了忍耐,还有什么呢?
相比于妞妞短暂的人生而言,作为父亲,与骨肉的相聚和分离也许只是人生中短暂的一段时光。给孩子换尿布,喂食,抱着孩子来回走动,为孩子洗澡穿衣,去医院……琐屑的一切便是所谓的初为人父的体验。但是孩子的气味,嗓音,体温却将永远驻留在他的心里。“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往往是短暂的,最震撼心灵的事件……心路历程从不屈服于岁月流逝的节奏,它有时会弯曲,缠绕,打结、谁能计算心灵刻痕的深度和记忆的长度呢?”
没有什么人生经历值得拿出来炫耀,它不曾因为广为人知而日趋伟大,也不会因为缺乏记录而变得浅薄。痛苦于每个人都是完整的痛苦,无从分担。这辈子所有的无奈和失落也无从用任何别的方式给予慰藉。也许所谓的宽慰,必定是在自己忍耐之下的捉襟见拙之辞。爱过,痛过,无从忘记,然后,除了忍耐,还有什么呢?
第四篇:妞妞读后感
前几天,读完了《妞妞》这本书,泪水悄然而落,一下子觉得似乎对人生,又有了更深一部的了解。
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患眼癌的小姑娘有生到死的过程,她这一生,只有一次生日,也只有一次飘零。多么想为这个小姑娘抱怨人生对她的不公,但有或许这就是上帝的安排,无法改变的现实。这是一篇真实的文章,而作者就是妞妞的生父。一个父亲守着他注定夭折的孩子,这个场景异乎寻常,但也极其平凡。作者所具备着多么伟大的爱啊!
然而,读完这篇文章,我的感受也极为强烈。珍惜身边的每一份每一秒时我的感慨,珍惜身边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也是我的感慨。同样,我觉得这验证了一句哲理:什么东西都是当你是去时才会领悟它的价值。生活中也一样如此。
记得小时候,上幼儿园时,姐姐小学5年级,那时的我,特别羡慕姐姐,羡慕她的一举一动,羡慕她与同学玩,交流,羡慕她写特别多的作业„„甚至还羡慕她可以熬夜。我就特别的想长大,想像姐姐一样,可以写一大堆作业,和特别多的同学在一起,有好多漂亮的本写字,还可以自己买东西,不受父母的指控,那时就想,长大了真好,可以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一切的一切都在自己手里。那是多么好的事。我可以自己买好多好多糖果,巧克力,可以自己掌握时间睡觉,还有好多好多。长大了以后,就是现在,自己真的也5年级了以后,才发现生活并不是这样。有时作业多的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1点多才睡觉,早上又要早起。而掌控自己的生活,也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小时候,家人都为你规划好时间。只要你去照办,就可以了。可自己规划生活,总想轻松的时间多一些,但学习学习,总是不能丢下。如果给自己规划一个“啃书本”的目的,又未免太无趣,怎么是好,是个难题。现在的我,特别希望回到小时候,以前的我,没有这些问题,每天的生活无忧无虑,快快乐乐。这是不是就是失去,我常常在想啊。
我们要珍惜一切,否则但你不再拥有它时,后悔莫及。珍惜流水,它使你成长;珍惜大树,它使你快乐,让你在炎热的夏天有一片绿荫为你当去强烈刺眼的阳光;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使你的生活健康、充实;珍惜大自然所给予你的一切,它们使你增添生活的乐趣,让你发现并探索一切没有尝试过的„„
从现在起,珍惜身边的每件事,每个人,因为当你失去他时,无法挽回。
第五篇:读后感《妞妞》
爱无生死——读《妞妞》有感
曾无意间,看见一本《妞妞》,惨白的封面,墨黑的字迹,题下写着“一个父亲的札记”,透着股哀伤。一种强烈的同情感让我拿起了它,细细品读。
书中告诉我们,一个名叫妞妞的女孩,得了绝症。小鱼小鸟都有眼睛,可妞妞却没有。在妞妞唯一一个生日上,妈妈对客人说你们看妞妞的眼睛像不像波斯猫,而爸爸告诉她波斯猫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猫;妞妞一遍遍的哭诉:“磕着了,磕着了„„”她不明白世界为什么老是磕着她;在妞妞即将离开的那些夜里,她躺在爸爸身边轻声唤着“爸爸”,爸爸也轻声应答,在苍茫人世间还有什么比这样的生离死别更让人痛伤的啊„„但她乐观、坚强,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渡过了灿烂却短暂的十八个月。
读了这本书,我百感交集。比如妞妞是一个婴儿,可她为什么却要承受着成年人都不一定能承受的痛苦,却要迎接着本是暮年才会迎接的死亡;比如本来和和美美的家庭,为什么得不到应有的幸;再比如,妞妞与爸爸妈妈之间的爱又是多么的感人,令我钦佩。当一切病痛朝着妞妞袭来时,她却用微笑承受一切,面对一切,这更使我感动而又敬佩。
而妞妞的爸爸周国平也值得我们敬佩。他说:“我爱女儿胜过爱一切哲学。”妞妞在世的时候,他为妞妞找一切能治她病的办法,为她写日记,陪伴着她„„他给了妞妞一份无私的爱。妞妞走后,他悲痛不已,心中却依然爱着妞妞,并写下这本书,来纪念她。
他们彼此的爱与信任感动着我,温馨着我。女儿在承受病痛的同时,父母也在承受着身心的剧痛!而即便是病魔与挫折,也磨灭不了这一家人彼此的爱。离别,诀别,人生,生命。我想人生会有很多次的离别,但生命的最后一次离别便是诀别,便是生与死的隔阂。父亲对女儿深沉而温柔的爱,让人心碎。但我也相信,这样的爱早已超越了生死,得到了永恒。
其实,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是爱与被爱着,彼此总会不抛弃,不放弃。当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携起彼此的手,给予坚定且无畏的目光,将爱深深地化为动力支撑着彼此。就如同周国平给予妞妞的希望,妞妞给予父亲的快乐与欣慰。那么,即便病痛挫折,历史长河,生死阴阳都无法磨灭这永恒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