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影手机观后感
《手机》观后感
------婚姻家庭法
看了由导演冯小刚导演的电影《手机》之后,我有一些感想,也对婚姻家庭法有了一些了解。
电影简介:从小山沟里奋斗出来的节目主持人严守一虽说其貌不扬但是足以成为全中国电视观众的“偶像”,他主持的谈话类节目《有一说一》,很受欢迎。这个在节目中总是劝导参与者要说实话,要有一说一的主持人,在生活中却不得不为自己编造一个又一个的谎言。已经结婚的严守一禁不住年轻女孩子的诱惑,和一个杂志社编辑武月保持着情人的关系。一次偷情之后还是露出了马脚:因为害怕妻子知道自己的行踪严守一关了手机,结果妻子将电话打到了严守一的好友费墨那里,妻子于文娟发现了其中的事。已经有了疑心的于文娟最终还是在他身上发现了武月的牙印,等待他们的只有离婚。
离婚后的严守一和戏剧学院的女教师沈雪交上了男女朋友,沈雪是个十足的小女人性格,猜疑和妒嫉心极强。一次为了探个究竟跟着严守一等一帮大老爷们去了桑那房。编辑武月也是个让严守一头疼的人,她的年轻和我行我素给严守一的精神世界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严守一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再加上他的前妻已经生了他们的孩子。严守一不断的在三个人之间徘徊,不断在用手机维持着他们4个人之间纷乱的关系。
一直以来扮演着知识分子角色的严守一的同事费墨,对于严守一的这些事的态度就是:麻烦麻烦。但是到了后来自己也露了马脚,也是因为自己有个小情人的事情败露,而陷入了和严守一同样的麻烦境地。
最后,沈雪发现了严守一背叛了她。她对这样的生活也失望了。沈雪和严守一分手了,严守一也因为嗓子疼不在做节目了,一个人在家。费墨出国了。
电影《手机》深刻地反映了我国的婚姻家庭法制度。
我国的婚姻家庭法是规定婚姻家庭关系的发生和终止,以及婚姻家庭主体之间,其他近亲属之间的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婚姻家庭法是民法中的一项基本制度。
(1)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1、实行婚姻自由,禁止包办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2、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重婚;
3、实行男女平等,反对一切歧视妇女的旧传统;
4、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禁止家庭成员间的遗弃和虐待;
5、实行计划生育,反对封建主义生育观。
6、夫妻之间应当相互忠实、互相尊重。
电影手机中,严守一在和于文娟保持着婚姻关系,同时却和武月有着情人的关系。这是违反婚姻家庭法中的夫妻之间应当相互忠实、互相尊重的原则。
(2)婚姻法中规定公民有离婚的自由。手机中马文娟在知道严守一在外面有情人时,提出了离婚,这是法律所允许的。婚姻法中规定配偶中有一方与他人同居,准予离婚。
(3)婚姻法中规定的财产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离婚时,由双方协议处理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协议清偿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一方生活困难的,另一方应给予适当的经济帮助。关于归为夫妻共同共有的财产,不管夫妻各自收入有多大差别,甚至一方没有收入,在对共同共有财产的处理权上,夫妻享有平等处理权。在平等协商处理共有财产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进行处理。手机中于文娟和严守一离婚后,文娟什么也不要的走了。其实,文娟按婚姻法的规定可以得到一部分财产的。
(4)婚姻法中关于子女的抚养权利的规定,父母对孩子都有抚养的权利和义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原则上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手机中在文娟生下孩子后,她坚持自己抚养,也是符合婚姻法的规定的。
(5)新修订的《婚姻法》在第38条,新增加了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享有对子女的探望权。这一条文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手机中在文娟和严守一离婚后,文娟自己带孩子,不让严守一去看孩子,最后是文娟哥哥拿了一张孩子的照片让严守一看。这是不符合婚姻法》中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享有对子女的探望权的规定的。
(6)子女姓氏问题
姓氏权是公民的基本宪法权利,子女有姓氏的权利。《婚姻法》
第22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
手机中,文娟让自己的孩子随自己的姓是可以的,也是不违反婚姻法的。
第二篇:电影《手机》观后感
都是手机惹的祸?
——冯小刚电影《手机》观后感想要守住一段爱情,一段婚姻,还想让婚姻美满平安,真得考验一个女人的智慧。很难。真的很难。因为,这是两个人的事情,一方先放弃了,再怎么努力也回不去了。
从小山沟里奋斗出来的节目主持人严守一虽说其貌不扬但是足以成为全中国电视观众的“偶像”,他主持的谈话类节目《有一说一》,不管是小孩还是老人,凡是他的节目一开始,肯定会老老实实的座在电视机前,等待着他的一番妙语。就是这么个在节目中总是劝导参与者要说实话,要有一说一的主持人,在生活中却不得不为自己编造一个有一个的谎言。本身已经结婚的严守一禁不住年轻女孩子的诱惑,和一个杂志社编辑武月保持着情人的关系.但是纸里包不住火,一次偷情之后还是露出了马脚,等待他们的只有离婚。按说离婚后严守一应该是得到了“解放”,但是这离婚非但没带来轻松,而且增加了不少麻烦。离婚后严守一和戏剧学院的女教师沈雪交上了男女朋友,沈雪是个十足的小女人性格,猜疑和妒嫉心极强。编辑武月也是个让严守一头疼的人,她的年轻和我行我素给严守一的精神世界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严守一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再加上严守一的前妻也要求给她自己找个工作,严守一不断的三个人之间徘徊,不断在用手机维持着他们4个人之间这剪不断理理还乱的关系。一直以来扮演着知识分子角色的严守一的同事费墨,对于严守一的这些事的态度就是:麻烦麻烦。但是到了后来自己也露了马脚,也是因为自己有个小情人的事情败露,而陷入了和严守一同样的麻烦境地。
看过冯小刚的电影《手机》,让我深深认识到了诱惑的可怕。记得严守一对武月的评价是,她是一个可以带来激情的女人,可是却不是合适的结婚对象。我想说的是,谁没年轻过?如果连一个年轻女子都不能再给你带来激情,那谁还能做到?从武月再次回到她与严守一第一次发生关系的地方时对着电视看“有一说一”,以及它给严守一发的那条短信来看,其实,武月是爱严守一的。然而严守一在与妻子离婚后却没有给五月一个承诺,武月的爱注定得不到回应。五月是聪明的,她不是一个无欲无求的女子。三年,做了严守一三年的情人之后,总要在严守一身上索回些什么,既然得不到婚姻,那就剥夺他的事业。武月,却也是一个狠得下心的女子,有舍有得。同时,武月又是一个极会掩藏自己的女子,她用性爱给严守一的妻子换来一份工作,说给严守一听时,她的心里应该是难过的吧。我其实挺同情武月的,毕竟三年的青春没有换回一生的承诺。
严守一是一个现实现象的缩影吧。婚姻,本就是夫妻二人共同经营的,自己有了婚外情,对妻子隐瞒、撒谎,还说什么不告诉你是因为在乎你,撒谎是因为怕你乱想。这都是借口。夫妻本应坦诚相待,夫妻间也应懂得包容。严守一为了寻找刺激欺骗了妻子,离婚成了一段婚姻的结局。可严守一连去看自己的孩子都要编借口,但说谎变成了一种习惯,到底是隐瞒了自己的过错,还是因为对自己的不信任、对妻子的不信任、对家庭的不负责任?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可严守一的自私是建立在违背夫妻间规则而存在的,是不被认可的。
从电影《手机》中,我们看到的是:首属交往被次属交往所代替,亲属关系纽带减弱,家庭的社会意义及功能降低,邻里关系消失和社会整合的传统基础被破坏。电影中,与主人公严守一相处最多的人是费墨;其次是于文娟、沈雪、武
月,而家乡的姥姥却是难得回去看一次,甚至姥姥临死前都未能见上一面。家庭、婚姻或爱情面临危机甚至解体时,朋友都是严守一或费墨亦或他们的配偶的避风港。另一方面,《手机》反映了城市人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竭尽全力扮演好自己的职业角色,甚至背离基本的做人原则。费墨在欲望与道义中挣扎,“房是开了的,但我没有上去,主要是怕麻烦”。严守一在客观与主观中变换,“现在是白天,但我在主持节目时会将它说成是晚上,因为我们有一说一节目是在晚上播出的”。武月将性爱当成一种交易,以换取比出版社工作更好的电视主持人岗位。这就是我们所要面临的社会么?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我们胆怯了,那些传说中的社会,让我们变得望而却步了。
手机是城市人的传声筒,它是城市人嘴巴和耳朵的延伸,它使人们的声音可以传得更远,耳朵可以听得更远。冷冰冰的手机充满的是物性,这种物性又是城市竞争的一个阵地。手机窥探着他人的隐私,记录着自我的恶行。手机成为无所不在的嘴巴和耳朵,他不再只为手机使用者服务,也可能毁坏手机使用者理想的生活。影片最后推销员向严守一推销的具有移动梦网功能和卫星定位功能的手机,其目标消费者就是白领阶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纵横交错的高架桥和公路,各种各样便利的公共设施,从事工作具有的丰厚劳动收入,方便的生活条件,引诱着一个又一个本具纯洁心性的人进入城市,在城市的欲望与道德中奋斗与挣扎。“城市生活的魅力本身并不在于寻求逃避与安全感,而在于追求冒险、意外遭遇、利用别人及被别人利用。”多年的城市生活,将严守一和费墨等深深地“化”入了城市。城市生活方式在他们心里,逐渐演化为一种心理。城市意味着工作上充满竞争,思想上高度紧张,人情上日渐冷漠。《手机》因此不只是一个时代科技水平的象征,也是一个时代心理的象征,《手机》登上城市大众生活舞台,意味着中国城市社会的高速城市化正在显示出各种令人意想不到的社会问题。
《手机》给出的结局发人深思。严守一在象征保持农村农民本色的姥姥去世时将手机丢进火堆烧毁,对代表着更先进技术的、更新款的那具有照像功能、卫星全球定位功能的手机坚决拒绝。电影临结局前有一段旁白:“严守一回到北京后,从此就不再用手机了。六周后,他患了感冒,很久都没有好,感冒又导致声带发炎,就像他少年时变声时一样。他向电视台请了假,在家里养了半年病。”在这半年间,发生的几件事对应了托夫勒说的以上三种退却行为和态度。“
一、武月去了有一说一当主持人;
二、费墨出国了,去了爱沙尼亚,据说在一所语言学校教中文,从此杳无音信;
三、他和沈雪分手了,除夕那天晚上,他们在一起吃了一顿饭,他对沈雪说‘我有些想念费老’”。电影的结局深刻地揭示了高度工业化带来的异化给人的压力,连嗓子哑了手机厂商都还要他去为把他压抑得连气都喘不过来的手机“代言”,“不用你说话,我们有人为你配音”就更具有强奸民意的感觉。无孔不入的经济利益驱动甚至会剥夺个体的选择权力和休息权力。在具有照像功能的手机显示屏上严守一那变形的脸连自己恐怕都认不出来了,它影射的却是柔弱的“原子”个体的心理变形。严守一与推销员是城市化的结果和开始,寓示着城市化的进程正迅速前进,它并不因城市中人的身心疲惫而阻挡住新市民对城市的热恋。城市是一张巨大的“移动梦网”。“牛三斤,牛三斤,你的媳妇叫吕桂花,吕桂花让我问一问,最近你要回来吗?”口语化的民歌反映的是传统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条件男主外女主内状态下那种妻子对丈夫的怀念,那其中含有的纯朴的爱情与工业化社会的爱情游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电影的开头和结尾都采用这首民歌,让这种晶莹剔透的爱情表达方式包裹着当代社
会零碎破败的爱情,表达着电影作者的爱情理想和生活理想。电影试图以退回传统社会来弥补城市化付出的代价和做出的牺牲,以此作为疗救当代社会个体身心创伤的良药,但这是明显违背历史发展趋势的,只能是制作者浪漫主义的想象。城市生活方式决定了伤心总是难免的。
我想,有一个美满的婚姻幸福的家庭不仅仅是女人的愿望,在每一个男人心里也都有这样的渴望吧。经营一段婚姻着实很辛苦,可男人不能比女人还脆弱才对啊?遇到问题男人就选择逃避,这样对女人公平么?都说男人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那么男人就要有撑起整个家的毅力。家庭需要两个人共同维持,婚姻需要两个人坦诚相待。既然选择了他(她)建立一个家,那就要和他一起走下去,对她负责、对这个家负责。抵制住诱惑,为了他、更是为了自己的家。
第三篇:2012电影观后感
篇一:2012电影观后感
2012这部电影是一部很典型的美国大片,反映空前灾难的电影,让人们看过以后,有很多感触。这部电影我非常喜欢,不仅让我了解到海啸的疯狂,地震的危险,灾难的残酷,灾难的来临是人们无法抗拒的,我知道了生命是自己争取的,走对一步就可以活下来,走错一步后悔一生。
海啸扑面而来,在睡梦中的人,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已不在人世,失去生命。地震会让坚固的房子倒下,再好的车子一转眼已经没有,火山爆发有一个个小火球射打在大地上,在这时钱已无用,生命可贵。
在电影里男主人公是杰克逊,很勇敢,在大家准备关方舟的大门时,有一个东西被卡在了门边,如果门关不上,就无法开启防预措施,这样的话,人们就全部没有希望,但杰克逊为了大家能活下来,冒险去了方舟门边,查看出了问题,发现有一块黄色铁卡在门上,杰克逊使劲往外拨,在这时方舟已经靠近冰川,如果在这时再关不上方舟的门,大家都会没有活不来的希望,时间紧迫,经过努力,杰克逊终于拿掉了这个黄色的铁块,大家得救了!美国总统不上方舟,他愿意和人们一起离去,等待着地震、海啸的来临!
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有些灾难是我们人类无法避免的,但是只要有智慧,团结不懈地共同努力,就会有奇迹发生,光明就会来临!
篇二:2012电影观后感
前几天与老公一起去看了部美国灾难大片《2012》,故事其实很简单,说得是玛雅预言家早就预言到到2012年就是世界末日,唯一的逃生办法是通过“诺亚方舟”。
贯穿这部影片主题有三个方面:
一、地球真的已经不堪重负了,地球的生命并不是无极限的,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维护,爱护和保护。
二、影片把人性的光辉发挥到极致,当各国首脑去中国乘诺亚方舟逃生时,美国总统选择与他们的国民在一起,不管这部影片是否美化成分,但是有一点我们是可以肯定,这是我们社会所需要提倡的,也是人类所追求的。
三、告诉我们每个家庭,每个人都应该好好地珍惜生活给与的一切,要懂得谦让,包容和感恩。
第四篇:电影观后感
《派饭》观后感
看我这个电影后第一感觉就是没有现代电影的炫丽和视觉冲击,但是后来细细品味却有另一番感触。它真实的反映了另一种感情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朴素感情,虽然全篇没有很明显的说着“老师我爱你的”台词但是人物之间所流露出的那份无法言语的爱是难以表达的,一个老师在一个艰苦的农村里一住就是三十年多么漫长的岁月。
放弃了青春的华丽和自由,只为了教育!
放弃了远在城市的妻儿,只为了农村孩子的未来!
放弃了一个可以高职的工作,只为了一个很简单的理由—在哪儿都是教育!
这样的片子足以震撼我们的心灵,在现在大多数的学生们早已忘记了那份感恩的心。弥留在身边的是现代都市的繁华和玩闹,上课也只是为了交差了事却忘记了老师们日以继夜的付出!同时也放映了当代的某些老师吃不了苦受不了艰苦环境的现状,为了能有高薪的工作从而放弃了那些渴望读书上学的孩子们。这些问题让我们反思和自问,那些在艰苦的地方渴望读书孩子们在做着些什么只是简单的在家里做着粗重的农活吗?不是的„„他们也渴望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能上学读书,以后过上好日子让父母高兴感谢他们艰辛的付出!
电影里相亲们把给老师送饭作为是一种荣誉和光荣,他们把教书先生作为自己的亲人和灵魂没有老师到自己家里来吃饭就不踏实没有老师到自己家里吃饭学生们就想办法—逃课!在过年的时候为了能让老师到自己家里来吃饭早早的就去“抢”老师,这是农村人的淳朴,这是乡村孩子对老师的那份感恩。“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是学子对于老师的情。
身为学子,似乎可以明白这种深情,然而,却往往忽略了另一角色:家长。
电影《派饭》的情节应该是简而明的,其所要表现的,想必就是家长与学子对于“老师”这一特殊的角色的深厚的情感。
荀子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说句貌似客套的场面话,没有老师,就不会存在学子;不会知道如何一撇一捺可以写成人;道德、规范更是无从说起。虽然自己讲这些话时也感觉太过于老套,然无可置否的,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影片中,老师从来都是赶往学生家中吃饭的,这也是我对“派饭”的理解。然而,教育局突然下达通知:所有老师自通知下达日起,只得在学校就餐,不得再去学生家中。为此,教育局还为学校分派了一位厨师。
这似乎是一件极为平常的小事,在我看来,老师不去学生家中吃饭,似乎还给学生家中减去了不少麻烦。但不久我便发现我错了,故事的发展远远超出我的预料。
突然的变动使得原本平静的小村庄躁动不安起来。大家纷纷开始猜疑,究竟为何老师不再来到自己家中。当事情真相揭开之后,理所当然的,大家将矛头齐刷刷的指向新来的厨师。于是乎,笑话与误会便如影而至。
第一回合:学生“大打出手”,砸了厨师的炊灶。无奈。第二回合:学生对炊灶做手脚,于是满屋黑烟缭绕,熏得大厨满脸炭黑。无奈。第三回合:学生家长送餐到校,大厨手艺无人欣赏。无奈。第四回合:家长到校连哄带骗、连拖带拽,把老师请到家中......其实我还是不大明白的:教育局为老师分派了专职的厨师为老师做餐,学生家长不是应该为之感到高兴吗?老师幸苦,现在有了学校厨师,吃的总该比学生家中要好的多,学生、家长何苦非要邀请,甚至说的过激些,非得硬邀老师前往自己家中?这可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给老师多添麻烦?
疑惑充斥着整个脑子,也许是观念的不同,或许是成长环境的差异,总之,我很难理解。
但是疑惑终有拨云见日的那一刻,随着故事临近尾声,我所有的不解也终于消散。
其实没有那么多的拐弯抹角,究其原因,还在于一个“情”字上。除却为人熟识的师生情,更有家长对老师的深厚情感。老师,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社会中的一种角色,相反的,更已经成为学生、家长心中的家人。说是家人,却又胜过家人。
真真切切的表现出了老师和学生的那一份情,唯有这种情能让彼此相互支撑下去!
第五篇:电影 观后感
《金色记忆》观后感
经济技术开发区珠江路小学 502班 葛童心
看了《金色记忆》这部电影之后,我受到很大触动。首先,这部电影使我深深体会到,光有优秀的学习成绩并不能说明一切,我们在学校并不光要会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怎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品格。伴随我们一天天地长大,我们开始慢慢变得独立,拥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意识。有些同学开始与家长唱反调、反叛、不听话。我想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和家长要多沟通,让家长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再次,每个人有都想有个好前途、好成绩,然而每一天都要努力,才会获取成正比的回报。
另外,父母还要有正确的教导方法和对孩子的理解,多关心孩子,与孩子站在同一个起点向前看。电影中主人公梁晨的妈妈教导梁晨的方法不正确,引起了儿子的反感,必然会造成不良的后果。不仅使对方心里都不愉快,相互之间也增加了许多怨恨。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个很好的方法——换位思考。换位思考能制止许多不必要的纠纷与争执的发生。如果你与对方发生了争执,你就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他,站在他的立场上你会怎样做,这样你便会理解他,明白他有他的道理与难处,对方自己也会与你握手言和,免去
一场不必要的纠纷发生。同父母相处也应如此,想想他们对我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以及为我们所付出的一切,自然便更容易理解他们。正如影片插曲所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应该时时刻刻听父母的话,别总让他们操心、惹他们生气。
金色的记忆是一段美好的、能让人学会健康成长的记忆;同时,这部影片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给我指引了正确的成长道路。我很喜欢这部电影。我希望爸爸妈妈也能看看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