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了探索组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找准妇联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职能定位,恩施州妇联于6月初在全州进行了“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抽样
调查。
调查对象:恩施州农村妇女。此次共调查24个行政村,调查妇女243人。其中,30岁以下的46人,占18.9,31-40岁的112人,占46.1,41-50岁的58人,占23.89,51岁以上的27人,占11.11;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76人,占31.28,初中的106人,占43.62,高中及以上的61人,占25.10。
调查方法:随机抽样。全州8县市各随机抽查3个村,每村随机调查10人左右。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设计了涵盖思想、生产、生活状况以及村级妇女工作等情况的17个选择题,由被调查人独立答卷。
一、农村妇女状况
调查中发现,恩施州农村妇女正在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突出表现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以及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等方面。
(一)思想观念发生了新变化
一是自主意识逐步提高。广大农村妇女开始从只关心“家事”向关注“国事”转变,调查中,有193人“知道”或“知道一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目标,占79.42;有220人关心和向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占90.53;有25人认为自己应该“关心村里的大小事务”,占10.29。二是学习意识越来越强。学文化、学科技、学致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当前农村妇女的新时尚。调查中,有103人在自由支配时间最想做的事情是“学有用的知识”,占42.39;有177人积极参加村里的科技培训,占72.84,其中有40个家庭均由女性负责参加培训;有123人表示渴望了解农业实用科技知识,占50.62。
(二)生活方式体现了时代新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妇女的生活方式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在追求物质富有的同时,也开始关注自身的生命健康、精神需求、子女教育等,追求高质量的生活。除了有很多妇女积极主动地学习科技、学文化外,有110人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自己应该“积极建设文明家庭”,占45.27;有103人认为应该“讲究家庭卫生和公共卫生”,占42.39;表示空闲时做得最多的是“看电视”的128人、“检查孩子作业”的75人、“看书看报”的34人,分别占52.67、30.86、13.99,而“打牌”的,仅有12人,只占4.94;有71人表示渴望了解“妇女保健知识”,占29.22。
(三)作用和地位有了新提高
在家庭中,妇女在家务劳动或家庭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部分妇女都承担着家务和生产劳动的双重任务。调查中看到,在家庭建设中,有60人侧重承担家务劳动,61人侧重承担家庭生产任务,有122人认为自己所承担的家务劳动与家庭生产任务“各占一半”,占50.21;在对家庭直接经济收入的贡献上,127人认为“男女差不多”,占52.26,12人认为“女大于男”,占4.94;在回答“由谁当家作主”的问题时,有17人回答是“自己”作主,占7,176人回答“由夫妻共同商量”,占72.43。另外,有18人认为自己可以在新农村建设中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占7.41。
当然,从调查中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农村妇女的状况与新农村建设中关于新农民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思想观念、科学文化素质、文明习惯、参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等方面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相对偏远、经济落后的村,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明显低于区位条件、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村。绝大多数妇女缺乏知识培训,缺乏好的引导带动和扶持,致富没有门路。有的妇女思想保守、僵化,有的对生活缺乏信心,调查中,有50人不知道新农村建设,占到20.58,有23人表示对新农村“不向往”或“无所谓”,占9.47。
二、农村妇女工作
调查中了解到,随着社会的转型、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村级妇女组织建设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的村级妇女组织——妇代会,大部分已经形同虚设,基本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团结和动员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很弱。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除了社会变革带来的负面影响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基层党组织对妇女工作不重视。绝大部分村支两委干部认为妇女工作可有可无,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没什么作用,因而不重视妇女组织建设,80以上的村根本不通过妇女代表大会建立健全组织,基本上都是指定妇代会主任,组织不健全;二是村妇代会难以发挥作用,在党组织
和群众中无影响、无地位,形成了恶性循环。目前,有80左右的村妇代会主任实行误工补工,而村两委为了节省开支,很少要妇代会主任开展工作,上级有任务时,基本上是由村两委定补干部去应付,由于待遇不高,妇代会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也并不高;20左右的妇代会主任由村定补干部兼任(如计生专干等),但是她们往往无暇顾及妇女工作。在调查中,还有50人“不
知道”或“不关心”村妇代会主任是谁,占到了20.58;有54人表示对村妇代会工作“不满意”或“不关心”,占22.22,而且,有很大一部分人所理解的,也是她们平时所看到的村妇代会的工作就是抓“计划生育”、“三查三落实”、“关爱女孩”等(因为很多村是由计生专干兼任妇代会主任)。
三、妇联组织带动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和方式探讨
面对农村妇女和妇女工作现状,各级妇联组织既要看到农村新形势下的新机遇,也要清醒认识到所面临的新挑战,不断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针对妇女和妇女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积极研究对策,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妇联组织团结和动员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切实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贡献力量。如何找准组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为妇联组织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定位,结合我州实际,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
(一)建强组织,夯实农村妇女工作基础
妇女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妇联组织是党领导下的政治性群众团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切实抓好党建带妇建,不断增强基层妇联组织的生机与活力,是新时期妇联组织建设的关键,也是组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各级妇联要积极争取各级党组织的重视与支持,开展妇代会整建行动,健全村妇代会组织,完善工作制度,创新活动方式,增强组织活力。积极探索新的组织设置形式,推行“妇代会 协会”的组织模式,在新的农村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中建立妇女组织,强化妇女组织在带动农村妇女中的作用,扩大妇女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要注重搞好妇女人才队伍建设,广泛开展村妇代会主任“双培”活动,把村妇代会主任培养成科技致富带头人,把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妇代会主任;通过建妇代会示范基地、经费基地等办法,解决村级妇女工作经费和农村妇干的待遇问题,调动农村妇干的积极性。
(二)抓好培训,着力培养新型女农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和核心就是要培养出新型农民,新型农民的标准是“思想观念新、文明诚信好、致富技能高、经营能力强”。调查中,有116人对妇联组织最大的希望是“对妇女进行培训以提高其素质”,占47.74。妇联组织应该积极抓住广大妇女想学知识、学文化、学技术的新特点,大力组织开展各种培训,不断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有能力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大力开展农业实用科技普及培训,增强她们发展现代农业,依靠科技致富的本领。调查中我们看到,对农业实用科技知识的需求,在农村妇女知识需求中占第一位。妇联组织应围绕各地产业实际,采取各种形式举办各类种养加工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巾帼专家志愿服务队”,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二是积极开展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农村的闲置资源,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生力军,他们的转移就业是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农村妇女都有外出务工的愿望,但是受文化水平、劳动技能等因素的限制而无法转移或不敢外出。妇联组织要根据市场需要大力开展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推动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增加她们的收入。三是加强健康、法律、子女教育等知识培训以及思想意识、文明习惯养成培训。调查中,有113人渴望了解子女教育知识,占46.5;71人渴望了解卫生保健知识,占29.22;63人渴望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占25.93。
培训中,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做到培训内容与妇女需求相结合。二是做到培训形式与妇女实际情况结合。坚持重心下移,把培训地点设在乡村和田间地头,降低妇女参与培训的成本;注重培育典型,搞好引导示范。三是做到培训目的与创业增收相结合,注重培训实效。
(三)建好基地,组织和引导妇女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关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要求,实质上就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深入开展农村妇女“双学双比”活动,深化“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和巾帼致富促进行动,培植“妇字号”农业产业化基地,扶持和发展种植、养殖、加工、营销大户,是妇联组织带领农村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围绕各地优势特色产品的开发,积极培植建立巾帼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并充分发挥其教育培训、科技示范、信息技术服务、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当地妇女群众脱贫致富。加大对农村女科技致富带头人的培养和服务力度,重点扶持一批农村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引导她们做大做强,创优质高效的农业名牌产品,为广大妇女群众做好典型示范,力争做到“扶持一户,带动一方”。加强与农民女企业家、女能手、女经纪人和返乡务工妇女的联系,充分发挥她们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广“妇代会 协会”的模式,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高妇女参与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带领妇女增收致富、巩固基层妇女组织的互动双赢。
(四)倡导文明,引领妇女积极建设美好家园
要以提高家庭成员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为重点,创建“巾帼示范村”,进一步深化“美德在农家”、“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一是开展“净化文明家园行动”,在广大妇女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大力倡导“八荣八耻”;围绕村庄整治规划,抓好“讲文明,除陋习,从我家做起”的宣传教育和家庭承诺活动,组织动员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积极参加治理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陋习,抵制请客送礼、抹牌赌博、封建迷信等歪风,反对家庭暴力等违法行为,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以家庭卫生促进村容整洁,以家风文明促进乡风文明。二是开展关爱女性维权行动,强化农村妇女维权,关注弱势群体。广泛开展“零家庭暴力社区(村庄)”创建活动,积极配合司法等部门,预防制止家庭暴力、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活动,同时大力开展“不让毒品进我家”、“预防艾滋病,健康全家人”等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法律进万家”活动,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广泛宣传《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妇女和家庭成员学法用法,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农村妇女维权网络建设,建立妇女维权站、点等维权服务组织,为农村妇女提供维权服务。关注单亲特困母亲家庭、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
(五)强化参与,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作用
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支持和鼓励妇女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作用。引导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与村级规划和村规民约的制定,参与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引导和动员农村妇女关心政治,正确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积极参与村干部的竞选;充分发挥村“两委”中女性成员和女村民代表的作用,推动将事关妇女儿童发展和权益维护的共性问题纳入“一事一议”的内容,解决妇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第二篇: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方案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妇厅通字[2007]21号
关于召开全国“巾帼示范村”创建工作交流会暨 “市场带千村”项目推进会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妇联、“双学双比”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重要讲话和对妇联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总结推广各地“巾帼示范村”创建经验,推动“市场带千村”项目的组织实施,引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经全国妇联书记处研究决定,于2007年9月20日至21日在浙江省义乌市召开全国“巾帼示范村”创建工作交流会暨“市场带千村”项目推进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
2007年9月20日(星期四)—21日(星期五),9月19日(星期三)全天报到。
二、会议地点
浙江省义乌市委党校(义乌市黎明湖路999号)
三、参会人员
全国妇女“双学双比”活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1人;各省区市妇联分管主席和发展部部长各1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妇联、计划单列市妇联主席或副主席1人;全国妇联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特邀专家与学者等。
四、主要内容
1、总结推广各地以创建“巾帼示范村”为抓手,引领广大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经验;
2、与农业部、中国农业银行联合发文,为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3、认证一批全国“巾帼示范村”并授牌;
4、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举办女经纪人创业研修班。开展经纪人中级资格培训,考察义乌来料加工市场,组织妇女手工艺品展洽,与当地企业和经纪人进行项目对接等活动。
五、有关要求
1、关于经验材料:请各省区市妇联围绕会议主题,提交1份经验交流材料(3000字左右),地、市一级妇联如有突出创建经验的可提交1—2份经验材料,并于2007年8月25日前将经验材料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报全国妇联。经验要突出特点、总结规律,材料将编辑成册。
2、关于文件资料:请各省区市妇联提供妇联组织、妇联组织与有关部门共同推进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创建“巾帼示范村”的相关文件和政策措施,并于2007年
8月15日前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报全国妇联。
3.关于培训及展洽活动的组织:请北京、天津、山西、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新疆等省区市妇联组织人员参加全国女经纪人创业研修班(2007年9月15日-20日),并协助做好妇女手工艺品展洽工作(具体要求见全国女经纪人创业研修班通知)。
4、关于全国“巾帼示范村”的认证:请各省区市妇联按照全国妇联《关于申报全国“巾帼示范村”试点单位的通知》(妇厅字[2006]18号)要求,考核本地争创试点村,并于2007年8月25日前以电子邮件形式报全国妇联。经复审合格,将在会上授牌。
5、关于数据统计:请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填报《有关数据统计表》(附件1),并于8月25日前以电子邮件或传真形式报全国妇联。
6、关于接送站安排:参会人员可乘飞机或火车前往杭州萧山机场、杭州火车站或义乌机场、义乌火车站。请认真填写《参会人员回执表》(附件2),并于9月10日前以电子邮件形式同时报全国妇联和浙江省妇联,会议将根据《参会人员回执表》中的航班和车次安排接送站。因会期较短,请参会人员尽量购买往返机票。如需会议协助购买返程车(机)票,请在回执中注明。
全国妇联联系人:奉朝晖翟雁燕
联系电话:010—***7(传真)E-mail:nongcun441@sina.com
浙江省妇联联系人:杜爱芳
联系电话:0571—87053608
E-mail:zjflb@vip.163.com
义乌市委党校联系人:杨雪萍
联系电话:0579—85205320
附件:
1、有关数据统计表
2、参会人员回执表
全国妇联办公厅
全国妇女“双学双比”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7年8月6日
附件
1有关数据统计表
说明:
1、妇女转移就业数:指2006年妇联组织帮助妇女转移就业和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妇女转移就业的数量。
2、牵手结对数:指截止到2007年6月底,巾帼文明岗、城镇妇代会及女企业家、女科技工作者等与乡村结对帮扶的数量。
附件2
参会人员回执表
第三篇:关于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省东营市东营区黄河路街道地处中心城区,总人口11余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妇女在农村人口中占很大比重,妇女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黄河路街道妇联立足实际,积极发挥妇女组织优势,为广大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搭建平台。
一、在构建农民增收机制上发挥引导推进作用。
构建农民增收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发挥农村妇女作用,增加她们收入水平,从而增加农村家庭和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是构建农民增收机制的重点所在,也是妇女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黄河路街道妇联从三个方面入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引导妇女自主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结合各地开展的全民创业活动,通过典型带动、政策驱动、宣传鼓动多管齐下,激励广大农村妇女走出家门、自主创业。近年来,黄河路街道每年新增私营企业100多家、个体工商户300多个,其中由妇女创办或领办的占到30左右,女企业家达到80多人。2005年11月份,我们率先在全市成立了第一家村级妇联组织-东赵社区妇女联合会。每年开展“黄河路街道十佳创业女性”评选活动,举办“优秀女性创业事迹”报告会,激发广大妇女的创业热情,扩大和提升妇女创业的规模和质量,以鼓励妇女劳力转移增加工资性收入。二是抓好妇女技能培训,增加从业收入。据调查: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开工不足,原因是缺乏熟练工。黄河路街道10多家农村精密铸造企业,缺少熟练工200多人。同时随着城市的做大做强、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也越来越旺,农村妇女劳力的就业空间不断扩大。妇女组织应当有的放矢抓好妇女技能培训工作,2005年街道妇联先后举办了棉布加工、家政服务、电脑操作等各类培训班30多期,培训妇女1860多人。通过组织妇女劳务输出洽谈会、设立劳力转移工作站等渠道,加大劳力转移与用工单位的对接力度,建立正常的妇女劳力转移通道。目前转移妇女劳力1000多人,增加工资性收入20多元元。三是提高妇女种养水平,增加生产性收入。从农村劳力从业结构分析,在外从事工业、服务业的以男性劳力为主,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以妇女劳力为主,要提高这部分妇女劳力的收入水平,关键要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妇女组织应与农口部门、种养大户密切配合,帮助务农妇女发展特种养殖、果蔬苗木等优质生态种养项目,应与招商引资紧密结合,大力引进龙头加工项目,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产品加工增值,扩大市场销售,增加种养收益。
二、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上发挥组织保证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相当一部分农村妇女还处在封闭半封闭环境中生产生活,受封建传统思想影响较深,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精神文明水平,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尤为重要。黄河路街道妇联通过加强学习宣传,培养农村妇女的时代精神。以唤起主体意识为重点,广泛开展“做四有四自新女性、为实现两个率先添光彩”等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妇女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追求,广泛宣传以“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为内容的先进性别文化,积极营造男女平等、协调发展的舆论氛围。进一步创新宣传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发挥现代媒体与互联网作用,采取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做到用科学知识武装妇女,用高尚道德引导妇女,用先进文化陶冶妇女,促使广大农村妇女充分展示出时代风采。通过加强活动组织,吸引妇女广泛参与。实践证明,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把广大妇女组织起来,从事健康有益的社会活动和文体娱乐活动,是提高她们精神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街道妇联每年都组织一些吸引妇女广泛参与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包括“巾帼环保”活动、“健康婚育知识”竞赛活动、“党在我心中”演讲比赛活动等等,对广大妇女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形势教育。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巾帼健身”活动,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妇女健美操比赛等,带动了数以万计的妇女加入到全民健身行列。通过加强阵地建设,拓展妇女活动平台。近几年,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村级经济的弱化,农村教育、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注重打造精神文明活动平台。街道妇联积极争取,把建立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列为街道为民办实事重点工程,到目前,辖区活动场所总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积极与文化教育部门联手,争取各级部门支持帮助,加大图书馆、活动室的投入力度,为组织开展精神文明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在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事业,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街道妇联大力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累计募集助学资金10多万元,资助1200多名贫困儿童。积极组织妇女参与文化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通过协助文化、科技、司法等部门,定期组织文化下乡、科
技下乡、法律下乡等活动,把寓教于乐的文艺演出送到村头田头,把致富知识、法律知识送到农民手中。在传统节日、农闲时节,组织妇女自编自演文娱节目,开展读书活动。通过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清除封建迷信、赌博等陋习,用社会主义新思想、新风尚占领农村文化阵地。认真做好卫生服务。农村妇女是家庭的操持者,创建卫生家庭、卫生村庄、卫生环境,她们是“主角
”。街道妇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向广大农村妇女宣传卫生知识、环保知识;结合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组织她们打扫和维护家庭卫生、社区卫生,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尤其在计划生育工作中,街道妇联组织配合计生部门,搞好妇女健康检查、孕期卫生保健,把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措施落到实处。针对不少妇女从农民变为工人的实际,协助劳动部门督促企业,为女职工落实好养老、医疗、失业、生育等保障制度。
四、在构筑农村和谐社会上发挥加固奠基作用。
和谐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谐家庭又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农村妇女一般是当家人,构建和谐家庭她们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街道妇联着重作好三个层面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倡扬良好家风。深化“美德在农家”活动,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建设良好家风为目标,做到读书活动进家庭、道德评议进家庭、治家协议进家庭、文体活动进家庭、道德教育进家庭。推动全街道涌现出更多的“五好家庭”。二是做好维权工作。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是妇女组织的基本职能。街道妇联进一步发挥“妇女维权岗”和“家庭暴力投诉站”的作用,作好法律援助、法律培训、接待来信来访等工作。有力遏制家庭暴力的发生和蔓延,切实维护妇女权益,维护家庭和社会的和谐。进一步加强维权阵地建设,拓展便捷、高效的维权通道,形成了以妇女维权热线和妇联信访窗口为龙头的咨询投诉网络。依托各方面法律援助机构,为维护妇女权益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服务和保障。三是开展结对帮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困难户在逐步减少,但对这一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不能丝毫减弱,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街道妇联对经济困难户,重点帮助他们提高谋生本领和致富能力,采取结对帮扶、技术帮扶等形式,使他们尽快树立信心、脱贫致富;对病灾户,重点是解决他们的一时之难、燃眉之急,通过发动社会募捐、联系重点资助等形式,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对农村孤寡老人,街道妇联帮助他们安度晚年,定期组织人员照料他们的日常生活,协助民政部门解决好他们的集中供养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发挥妇女组织的作用,以上四个方面是黄河路街道的初步探索与实践,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有更多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不断研究、不断探索。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上级妇联的指导下,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寒假返乡时间,对我家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一、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大田村位于湖南省邵阳市,地势相对平坦,交通十分方便,通讯畅通。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全村有26个村民小组,农户520户,人口2672人,耕地1255亩。幅员面积6000亩。党员188名,9个党小组。大田村紧紧围绕县、镇委、政府提出的《关于认真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加大宣传发动群众,精心组织,自我加压,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结合本村实际,积极开展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全村干群的共同努力和扎实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进一步加大力度,正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主要突破口,狠抓创建工作。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健全组织订规划。为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大田村成立了由廖继成担任组长的乡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立村庄规划工作组,负责规划工作,落实了创建村的整治规划,做到科学合理,重点明确,方案规范,布局得当。
(二)分类指导定制度。为切实做好大田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村实际,一方面实行分类指导,有序推进。一年多来,在村级资金比较薄弱的基础上,投入专项资金272万元,共拆除简易棚屋10多间,硬化道路12平方米,新安装路灯11盏,新增绿化面积60亩,村容村貌明显改观。通过整治,目前村主干道路基本上达到了硬化、净化、亮化、绿化标准,主要河道基本实现无杀草、无漂浮物,村庄面貌有了一个改头换面的变化。另一方面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在整治的过程中,注重对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为更好地美化家园牢固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此外,建章立制,巩固成果。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为了使环境整治落到实处,村相应成立了卫生、绿化、养护组织,同时建立了管理制度,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蓝田新村建立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公共厕所管理制度、家庭卫生制度、绿化公约等。
三、新农村建设工作成效
(一)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通过环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二)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三)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
(四)村班子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通过各项方案的实施,进一步体现了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在各项实事工程的建设中,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
四、存在问题
1、村资金缺乏,村2006年规划路、水利、集镇市场建设等投资345多万元,现村财政负责187多万元,集体经济全年收入163万多元,2007年全村支出基本建设费用108万元,除接受个人就、捐款23万元外,均为省、市、县三级财政拨款。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去创建更大的成绩是一个难题;
2、群众的素质发展不平衡。法律意识淡薄,特别是交通法律意识淡薄,去年该村有两户村民发生交通事故,几乎家庭经济进入绝境。环境意识淡薄,在农村普遍存在环境意识淡薄的现象。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在于乱倒垃圾、乱吐痰等现象。部分群众的认识还不到位,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五、几点建议
1、强化干部队伍素质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抓好落实;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管理责任机制;强化学习,提高认识,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涵义是十分深刻的,如何学好“二十字”方针,如何把“二十字”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我们只能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觉悟,走出误区,积极配合政府,把新农村逐步建设好。
2、要以点示范,凸现新农村建设新亮点。要紧紧借助中央、省、市、县新农村建设的强劲东风,以示范村建设为契机,全力提升蓝田新村示范村带面示范引导的作用。一是要超前规划。二是要高起点建设,进而推动全镇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
3、巩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村级经济发展。大力扶持,创办乡镇企业,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同时也增加了乡村的财政收入。
4、要坚持富民为先,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2009年大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多元,具备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条件,但农民收入渠道不宽,增收基础并不稳固,靠农业增收的现状并未根本改观,偶遇自然灾害,稍遇市场波动,增幅就会大起大落,陷于徘徊。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振兴全村经济的中心任务,摆在一切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多途并进,多管齐下,不断开拓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不断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环艺1037班
廖翠妹
第五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学生姓名:汪晓东 学号:115305124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一班
摘 要
几年来,广大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作为郊区的董家村,它的新农村建设、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现状如何,有那些成功的经验,为此,笔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社会调查。总结该村村民自治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和影响,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展望未来,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新的参考思想。
一、前 言
新世纪、新时期,我们党在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同时,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摆放到国家社会层面上来,并视之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农”问题始终制约着我国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发展,如何切实改善农村基层的民主政治成为了各项建设发展的首要问题。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委员会是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自1988年在部分地区试行直接选举的试点工作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直接选举已遍及全国农村的绝大部分地区。我国的现代化离不了广大农村的现代化,某种意义上说,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制约着我国现代化的实际进程,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又是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从农村改革20年的发展历程看,民主政治建设搞好了,农村会出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村民生活幸福的局面;反之整个农村会呈现发展缓慢,治安恶化、村民怨声载道的态势。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农村、农业、农民这“三农”的工作,新时期农村出现的新变化无一不是党的政策积极引导的结果。同样,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也只能在党和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推动下,才能健康发展。
二、调查内容、对象、时间和方法
(一)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涉及村名自治中的政策、组织、活动频率等与村民自治息息相关的各项因素,并对以上因素进行交叉分析和因果分析,以期得出该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建议。
(二)调查对象
董家村村民委员会干部5人,村民代表15人。
(三)调查时间
2011年11月中旬。
(四)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以董家村村干部及全体村民为调查对象,以个人为单位,以结合他们的姓名顺序排名进行分析。为了调查分析的简单化,本次调查还采用偶遇抽样的方法从全体村民的资料库中进行抽样分析。调查样本为20人,采用资料登记数据库与结构式访问相结合的方式。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董家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基本情况
全村共有141户,540多口人,1000余亩耕地,3个村民小组,27名党员。王奉海自1982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干部群众,26年如一日,艰苦奋斗,不断进取,甘于奉献,清正为民,使全村的集体经济蓬勃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过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近年来,董家村先后被评为绿化先进村、区级先进文明村,王奉海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连续15年被评为计划生育先进个人,从1983年至今,连续26年镇人大代表。
根据对农村和基层的定义,基层民主建设由此就可以被界定为:政党、国家机构、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及城乡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人民群众行使管理权利的制度、运行机制和环境建设等的实践,其中主要是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实践。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含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改革和调整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基层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建立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新体制,不断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依法实行村民自治,保证农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村民自治既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 主要力量。一般而言,基层民主建设可以分为两种:基层社会民主建设和基层国家民主建设,即由人民群众行使其民主自由与权利,对基层的社会管理事务等进行直接
或者间接形式上的管理。在我国的农村地区,现在正在蓬勃发展和日益完善的村民自治就属于基层社会民主建设,它是培养乡村社会自主性力量的一项重要制度保障和举措。而乡级民主属于国家基层民主建设,它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国家行政部门所实行的民主,它的启动实施过程始终由国家政治权利直接介入与管理,是一种国家的政府行为。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同时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国家可以下放权利到乡村来,以培养农村地区的社会自主性力量,促进基层社会民主建设。而基层民主建设又可以反作用于基层国家民主建设,促进民主的发展、完善和升级。
该村通过建立村党委领导办公室将基层民主自治纳入管理条理,定期举行例会并鼓励村民旁听,同时还公开选举过程,有效做到领导班子人民选。
(二)创建的主要成效
1、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既是对社会主义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新时期新背景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包括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上的发展和飞跃,也包括政治文明建设和人民精神文明素质的提升,是整个社会的全面、多角度的建设。政治文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部署地位和重要作用。经济的发展必须以政治为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可靠的制度保障。而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天然同盟军,我党始终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根本利益。因而,农民是我党政权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支持力量。该村的基层民主建设使得广大农民以主人翁的身份直接参加决策,参与管理农村社会生活领域的各项事务,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必然方向,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得劳动人民推翻了压在身上的三座大山而当家做主人。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村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程度逐渐加深。农民日益成为生产经营力量的主体,农村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也逐渐显现。在此基础上,农民逐渐参与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成为了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主要生力军。农民参与基层民主决策、管理、监督与执行农村基层事务,有助于提升农民自身民主政治觉悟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同时使得农民拥有自我实现的价值和需求,反过来促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所以,能否满足我国广大农民行使其民主权利的需要,直接关系到农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服务为内容的村民自治是否顺利进行,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关系到我国整个社会民主政治化的进程。
3、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发展和完善。
农村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发展是整个国家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农村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政治和文化因素的统合体,是一个各种社会因素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复杂的系统。农村的全面发展必然包括民主政治化进程,没有民主政治化就没有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农村基层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自治内容的建立和完善,既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内容。
(三)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1、农村基层民主政治过于抽象。基层民主应当涉及到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从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得以体现和发展。因而,村民自治的重点应当放在村务公开、村民议事上,要更多地让群众参与进来,而不是把农村的直选作为评价村民自治的唯一标准。村民在自治管理中对于自身日常具体事务缺乏管理权限,故而使得农村基层民主政治过于抽象,不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了民主政治化进程。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综合国力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并不十分强盛。而农村基层地区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必然使得民主政治建设相对落后,缺乏必备的资金和设施。
3、文化素质较低。村民的文化思想素质总体上低于城市居民,这样就使得、村民参与自治管理成为了杂合多种因素的群众表决。特别是国家免除农业税后,农民是集体意识、公共意识、社会意识和国家意识都有所削弱,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很少出现在他们的生活概念中。
4、传播途径单一。民主思想的传播所借助的媒介依赖于广播、电视、交通、报刊等,而这些在农村基层地区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远远落后于城市,因而对于民主政治思想的普及非常不利,使村民不能及时更新已有的民主观念,导致民主思想意识薄弱。
5、农村积淀的历史封建思想根源深厚。农民中有一种实用主义思想和潜在的男尊女卑、辈分排名的旧秩序。在对日常事物的处理中,也往往不分建议的好坏,而只是按照年龄、辈分排列来决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和主导权。
6、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议事和决策机制不完善,两委关系、乡村关系不够顺畅。村委会选举是一个面向全部村民的开放式管理平台,各种资源汇集于此。但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议事和决策机制不完善,导致某些地区追求完全自由的“大民主”思想滋生。
7、少数当选者和党内人员素质不高。党员在群众中起带头模范作用,一些地区由于考核机制不完善而使得少数素质低的人员混入党内,造成了党在基层地区形象的打击。而村委会中更是鱼龙混杂,某些历史有疑问的人员进入领导班子,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造成了巨大损害。
四、关系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若干建议
(一)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必须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邓小平就曾说过:“在我们党内和国家内,必须按照毛泽东通知提出的,要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几率又有自由,又有同意意
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这种局面首先要从党内造成。如果党内造不成,国家也造不成。我们党一定要造成这样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我们党内一定要有充分的民主。”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离开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民主建设来谈农村基层的民主政治就只能陷于空谈,毫无实际意义。中国共产党目前的政治地位和组织力量,决定了党唯有大力发展和完善党内民主,实现党内民主政治化,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化、地方的民主政治化,加速基层的民主政治化。可以说,21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能否有一个大的推进,关键取决于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和改革能否有一个大的推进,特别是党内民主建设能否有一个大的突破。以党内民主带动农村基层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但是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并不是指单纯以党内民主指导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我们党作为国家政权的执掌者,褪尽人民民主发展是党执政的基本政治取向和要求,因此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按照人民民主发展的要求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因而,以党内民主推动基层民主、以保障党员权利为基础,既体现在党内民主对基层民主政治的决定性作用和效果,也体现在基层民主政治对党内民主的渗透、影响和推动作用。
(二)建立和完善“两推一选”的党内民主选举制度。
1、“两推一选”是指在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实行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党内选举的做法。实践证明,按照“两推一选”选举出的村党支部班子,达到了党员、群众和上级党委三满意。可见“两推一选”是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的一种成功探索。根据初步实践取得的经验,两推一选”的具体操作过程分三个阶段:(1)党内民主推荐。换届前,各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吸收非党的村委会成员、村民组长和村民代表参加,在对原党支部成员进行民主评议的基础上,推荐新一届党支部成员职数至少多一倍的人数确定初步候选人。
(2)群众推荐。各村分别召开村民大会,对初步候选人进行信任投票,要有
70%-80%以上的村民参加。乡镇党委对过半数以上群众信任的初步候选人进行考察,却订正式候选人。
(3)党内选举。各村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支委会。
2、实行“两推一选”,需要妥善处理好三种关系:
(1)处理好“两推一选”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首先就要体现在体制上,确定候选人的过程中也要符合当的要求和标准。(2)处理好群众权利与党内选举的关系。党支部委员要在严格执行党的选举制度和审批程序的基础上,处理好与群众权利的关系,不能以群众投票、推荐来代替党内选举,这样会大大削弱党员在正式选举中的作用。
(3)处理好组织考察与民主推荐测评的关系。当组织对候选人进行考察是党内选举的必需程序,更是强化党对选举工作领导的集中表现。对候选人的考察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既充分尊重民主测评结果,又不简单地以票取人。要看所推荐人选是否符合支部班子结构和岗位职责的要求;要看群众一次认可还是一贯认可;要主义尊重少数人的意见,如果少数人反应的情况确实是原则性、实质性的重要问题,被推荐者得票多也不能参加党内正式选举。
(三)不断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议事和决策机制。
在农村基层坚持民主政治,就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村级党组织的议事和决策机制,重大问题提交全体党员讨论决定,防止个别领导干部凌驾于组织之上,搞“家长制”“一言堂”。
实现党的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不仅有利于解决农村两委干部工作决策中不民主或者各自为政的问题,还可以有效促进村民民主政治意识的觉醒,真正做到民主决策有序运行、齐心协力为人民服务。把重大村务的决定权要交给广大村民,单反村政大事,仅仅依靠两委研究决定还不算,还要由党员或党员代表议事会、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议事会充分讨论后再做决定,做到两委干部、党员、村民代表三者决策的有机统一。为了更好地协调两委关系、发扬党内民主、积极支持党
员和村民参政议政,还必须建立村党支部向党员会议报告工作制度、存党支部保障村民自治的制度、村委会向村党支部汇报工作制度、寻味会向村民回忆报告工作制度,以及定期召开由党员、村民参加的民主评议两委成员的工作制度和两委民主生活会制度,加强党员和村民对两委干部的监督。
(四)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和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素质工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尤其的重要。在建设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时期,在发挥党员带头作用上要有新的思考和改进。切实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和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素质工作,一方面有益于农村基层地区党员后备军的培养,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党员先进带头作用的发挥。发展党员是我们党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的源头,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就可以在源头上提高党员准入的标准,从而确保农村党员素质的水平。
但是不可否认在现有的农村党员中存在着少数低素质的党员,使得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混乱不堪,对于这样的害群之马应当及时的给予批评教育,甚至清理。同样,还要加强对所有党员的培训和教育,努力提升农村党员队伍素质。结合有效考核体制,将工作绩效和群众评价作为考核标准,同时健全激励制度,调动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完善的积极性。
坚持党要管党的方针,形成当的建设整体褪尽的工作机制,坚决拥护党的领导。以党员整体素质工作的完善为核心,积极做好农村发展党员的工作,壮大我们党在农村基层的领导力量。
(五)抓好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
农村党组织在拨那个村基层就是代表我们党行使执政权的机构,代表了我们党的光辉领导形象,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抓好自身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农村党组织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用先进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武装自己的头毛,努力提高自身的先进性和长造型,不断增强在人民群众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自身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这样才能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的领导核心。因此,必须坚持自身建设与切实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的道路。
这不仅要教育农村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利益观,树立执政为民、立党为公和依法办事的观念,把代表、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要不断壮大党的群众基础,充分尊重广大人们群众的医院,使村委会成为一个群众充分行使民主权利的村民自治组织,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到自治活动中来,增强驾驭全局的能力、协调各方面矛盾的能力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为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带领广大农民想全面的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以上的措施是我国解决农民问题,保障农民生活和建设中国新农村道路的必要条件。而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是服务于广大农民的组织,农村基层政权能够保障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政治的民主性,能够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经济的健康发展,能够扩大新农村建设中精神文明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国应巩固完善基层政权组织的建设,不断发挥基层组织对农村建设的积极用作,从而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道路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