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孙三华,1979年出生,于2002年嫁到孙村乡新建村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与韦培琦结为夫妻。婆婆老实淳朴、厚道正直,丈夫韦培琦是一名手艺工,勤劳爱家。孙三华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父母亲的教育熏陶下,自幼就是一个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爱幼、和蔼可亲的女孩。从嫁过来起,婆媳关系一直很融洽。婚后尽管家境一般,但夫妻和睦、家庭和谐,一家人其乐融融。
然而,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2005年丈夫外出做生意,亏了不少钱,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而且在外面还欠了不少钱。丈夫从此变得消沉起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呆在家里。孙三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生怕丈夫想不开,从此消沉下去。于是苦口劝导,耐心疏导,对他说“我跟了你,并不是看中了什么东西,而是看中了你这个人,你的不服输的性格。”在孙三华的鼓励劝导下,韦培琦慢慢摆脱了阴影,从老本行开始,生活慢慢步入了正轨,债务很快就还清了,而且日子也一天天红火起来了。但是祸不单行,又一次的灾难又降临到他们的头上,2008年5月,孙三华的婆婆因病高烧三天不起,家里人看遍了附近的大小医院都没有起色,最后送到了芜湖弋矶山医院,高烧是退了,但从此却落下了后遗症,从此半身不遂,说话口吃、手脚僵硬,吃饭、穿衣、梳头、起床这些最简单的事都不能自理。于是,她开始担负起了给婆婆喂饭、喂水,洗脸、穿衣等繁琐的护理工作。
自2008年5月婆婆生病至今已四余年,孙三华一直待在婆婆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从不言弃。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老人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媳。当初,孙三华既要服侍婆婆,又要把家里农活也带上,农忙季节她不得不天未亮就起床,做好饭菜送到婆婆手上,然后出去做会儿事,晚上要收拾家务到很晚才休息,她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毫无怨言,没有抱怨,她知道:自己还年轻,只要吃点苦,一切都会有的,日子也会好起来的。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全家人都健健康康的,多么简单而又现实的要求。婆婆大小便不方便,便放了一个便桶在墙角,每天一次清洗;婆婆洗澡要备好衣物、洗澡水;吃喝拉撒无一不安排得妥妥当当。看着婆婆表达不准确,生活无法自理,难过又痛苦的样子,孙三华心疼极了。她不辞辛苦,四处奔波,寻医问药,只要对婆婆病情有疗效的药,不管多贵,她都省吃俭用买来给婆婆服用。
四年多来,孙三华很少在外过夜,都要赶回家侍奉婆婆,否则心理不踏实。有次内侄结婚,要到娘家帮几天忙,她硬是把婆婆带到了娘家。为了让婆婆过得舒心,她买了一台电视机放在婆婆床头,替她清寂解闷。这些年,丈夫韦培琦在外面包工程,因为事情忙有时情绪不好语言上冲撞了老娘,孙三华劝他“家有一老就是活宝,我们也要老呀!”丈夫哭笑不得,心里暗暗敬佩自己的妻子真是耐得烦呀!雷锋同志曾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孙三华同志用十年来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为妻为媳之道,印证了她的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尊老敬老、淳朴真诚的博大情怀,塑造了一个农村媳妇博爱、仁慈、善良的光辉形象。孝在传颂中放射光芒,在孙三华的精心照料下,婆婆活得很开心,虽然生过大病半身不遂,口齿不清,仍然每天精神很好,身上干干净净。她经常用别人几乎听不懂的话说:“儿媳妇好啊,儿媳妇好啊!”
现在整个村的人都知道,都说没有孙三华的孝敬之心,她婆婆就活不到今天呀!这个家也就不像个家。孙三华的孩子,在她的感染下,勤奋学习,在学校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十分尊重孝敬自己的母亲。尊老爱幼成了这个家庭的家风,代代相传,根深蒂固。孙三华孝顺婆婆,敬重婆婆的举动,深受周边群众的好评,也深深感染了周边村民,孙三华的事迹在周边村队广为传颂,大家在传颂中受教育,在传颂中受感动,在传颂中升华思想,在传颂中学习榜样。有力地倡导了尊老爱老,敬老养老的优秀传统美德,为创建和美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表率,为新建村树立了榜样。
而孙三华却说“我是普通的农民,没什么文化,靠的是没日没夜的辛勤劳动过日子。我的愿望就是希望全家人都能平平安安、和和睦睦的,婆婆就是我的亲娘,我只是做了一个女儿应该做的。”
第二篇: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
邢继文孝老爱亲模范事迹
邢继文,男,1973年5月生,王村镇联合村人。现为合阳县人民检察院诉讼监督部副部长。邢继文在家中尊老爱幼,对待父母更是细致周到、唯恐不周。夫妻二人和睦相处,共同尊老敬老爱老,被单位内外传为美谈。纵使工作再忙,也要回家看看,带上妻子、儿子,精心照料父亲,让老人高高兴兴地过好每一天。
2003年,邢继文的父亲因高血压而患上了中风,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的病情逐渐加重,行动不能自理。平日里,他们想方设法为老人做可口的饭菜;空闲时,他帮父亲洗擦身体;老人休息时,他们为老人铺好被褥;老人方便时,他们搀扶老人进进出出;老人生病时,第一时间将老人送往医院,挂号买药,跑前忙后,直到老人安然出院。回家后,按时给老人喂水喂药。他经常教导孩子要孝敬老人、关怀他人,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
刘汉勇同志孝老爱亲模范事迹
刘汉勇,男,城关街道办西街村人。他憨厚忠诚,为人老实,办事干脆利落,极具仁爱之心。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刘汉勇全力照料八旬老母的故事却广为流传。他的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症多年,常常悄悄走出家门,却记不清回家的路。他坚持天天按时为老人洗脚洗脸。
母亲不慎走失时,他联系亲友,见人就问,四处打听,千方百计也要尽快将母亲寻找回来。为了防止母亲再次走失,他每天上下班都将母亲带在身边,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下班回到家中,他总会抽空把母亲的衣物清洗得干干净净。
有空的时候,他就带着母亲散步锻炼;换季的时候,他就为母亲添置喜欢的新衣,晚上,他便屈膝床头,守护着母亲,陪她聊天。生活中,无微不至的照顾,使老人能够安享晚年。铁骨柔情,情深意绵,孝感天地,赞声一片。
同期声1:刘汉勇自己打电话寻找母亲。
同期声2:城关镇西街村村民
张***讲述。
屈继芳同志孝老爱亲模范事迹
屈继芳,女,合阳县黑池镇北黑池村人。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却是一个意志非常坚强的人。
“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纵使有孕在身,也要坚守责任;纵使再苦再累,内心无怨无悔。十三年前,她的公公因为一场意外瘫痪在床,丈夫常年在外打工,为了支撑全家人的生活,赡养老人,翻修房子,她一个人承包了50亩土地,种西瓜、种桃子,栽植黄花菜,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2017年,在她和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及时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每天,她既要干好地里的农活,还要帮助婆婆照料公公,竭尽全力,让老人心随所愿。
她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多年如一日,无微不至,每天要为老人喂药喂饭,清理大小便。
细节倾注关爱,把“孝”刻在心里,屈继芳就是这样一个善良能干的人。
【同期声】北黑池村村民采访播音。
第三篇: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事迹
xxxx,女,xxxx年6月出生,籍贯xxxx,学历MBA,xxxx年8月参加工作,xxxx年至今在xxxx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开发有限公司工作。
由于家庭原因,自三岁起便跟随其祖母成长,在其成长过程中,身为教师的奶奶呕心沥血,含莘如苦将其培育成人。xxxx年,其父意外去世,十六岁的xxxx便承担起了照顾奶奶、承担家庭责任的重担。三年后,年仅十九岁的她便凭自己的努力拿到了国家自学考试大专文凭。xxxx年,当她的同龄人还都上学时,她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毅然决定进入社会工作。十一年来,xxxx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好自己的每一份工作,将所得的收入都用来孝敬自己的奶奶和妈妈。别人吃过的,要让奶奶和妈妈也吃到;别人穿得起的,要让奶奶和妈妈也穿得起,是xxxx最大的心愿。多年来,她为了实现这个心愿而努力奋斗,无论有多么辛苦、多么艰难,都坚决不放弃,不抛弃。
现年xxxx岁的祖母患有多种老年病,不仅需要常年用药,而且需要精心照顾。从第一份工作开始,她的工资几乎补贴了家用日常开销和祖母的医疗。其实,老人有多名子女,但是只有她在身边尽孝道,周围很多人都为她鸣不平,可她说:奶奶这么大年龄,年轻的时候也经历过不少的苦难,现在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但我不能因为生活好了而忘记养育了我的奶奶,是她把我抚养我成人,是她带我步入社会,教我怎样做人,不能忘记奶奶的养育之恩是作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尊重老人的心,我不管别人,我的良知不但埋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我要精心赡养我的奶奶。
为了让老人安享晚年,她凡事先考虑老人,为孝敬老人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xxxx年,有一次非常难得的可以在北京扎根的机会摆在xxxx的面前。在她的家里,所有跟她同辈的孩子们都离开了xxxx,去往更发达的城市创造生活,成就梦想。年值xxxx岁的她,也和其它的兄弟姐妹一样,向往更好的生活,更发达的城市。但当她在长途电话里一遍又一遍的听到奶奶无助而凄老的声音时,xxxx犹豫了。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她认为自己不能这么自私,为了成就自己的梦想,为了能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将孤苦伶仃的老人留在xxxx,她重新考虑了自己奋斗的意义。自己这么努力拼搏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家人、自己的老奶奶过的更幸福、更快乐吗?可是现在奶奶过的并不快乐,那么自己所做的这一切也就没有了意义。“子欲养而亲不待”,xxxx下定决心,无论艰难困苦,贫穷或者富有,都一定要和奶奶在一起,照顾她,陪伴她。于是,她毅然放弃了优厚的待遇和难得的机会,离开了北京,回到了奶奶身边。
近30年来,奶奶和xxxx一直挤在一个30平米左右的拆迁安置房里,长期清贫的生活使祖孙二人不敢奢望能够像别人一样有套畅亮的大房子。有一次,奶奶无意中说出,如果要是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面积能大点,条件能好点就好了。这一句无心说出的话,却无时无刻不萦绕在xxxx的耳边和心里。xxxx年过完年,xxxx便开始四处看房子,因为无力购买新房,只好到处去寻找符合奶奶心目中要求、自己又能买得起的二手房。经过无数次的挑选、对比,最终xxxx拿出自己仅有的一点积蓄,又东拼西凑借了几十万,终于为奶奶购买了一套80平米的二居室,并且用自己的双手将家里收拾的焕然一新。在签署购房合同时,她脑海里浮现出了饱经沧桑将自己抚育成人的奶奶苍老的面孔,为了让奶奶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为了完成她的这个心愿,她毅然将房子写到了奶奶的名下。虽然面积不算太大,也不是新房子,但xxxx已经尽了自己全部的力量。
xxxx年,xxxx在多年的工作砺练中,越来越发觉自己的学历与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自己的思维方式与知识层面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但她不愿意向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要钱,于是就拿出自己仅存的两万元,又从朋友那里借了近一万元,利用周末以及业余时间,去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进修工商管理硕士。无论刮风下雨、酷暑寒天,她都从不缺课,认真做好每一次笔记,完成每一次作业。也正因如此,她在学校获得了老师的一致好评。通过三年的努力,现在她已经顺利通过了所有考试,拿到了毕业证。在工作上,xxxx是一位积极主动、愿意承担工作职责的同志。从98年工作起,她从一个未曾涉世的小快递员,一路风雨兼程,历经多次工作与岗位的变换,逐渐变的成熟起来。2005年,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她进入原韦曲航天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她认真敬业,经常加班加点,其勤勉的态度与热情的为人获得了单位上下的一致认可。xxxx年末,随着航天基地的成立,她进入基地开发公司工作,从此便在这里扎下了根。在为航天奉献的这六年当中,xxxx从未改变过自己的意志与信念,即使家里有年老多病的老人需要照顾、即使自己有尚未完成的学业,即使自己再忙碌、再辛苦,也坚决完成领导及单位交办的各种工作任务。在她的心里,认真工作、认真学习与认真生活的唯一目的,就是能够对得起自己的家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能够坦荡做人,快乐做人。
xxxx同志由于在工作方面表现突出,多次被评为公司先进工作者,近几年凭着自己一步步努力,被公司任命为董事长办公室主任、综合管理部副部长。即便如此,她每天都会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给予老人细心的照料,每天晚上都会安排好第二天老人的食物。尽管她平时的工作特别忙,在老人生病期间,她衣不解带的伺候在病榻左右,给老人端水送药,每次都是坚持到奶奶病情稳定、痊愈后才离开病房。有好吃的东西总是自己舍不得吃,总是拿来让老人吃。在她的悉心照料下老人的精神状态都非常好,安享着幸福的晚年。
这些年来,她以宽大的胸怀,无私的奉献着。她的孝老爱亲的美德,使人们口碑载道,也为自己铸就了做人风范。其难能可贵的尊老敬老精神,为周围的朋友、同事树立了优秀的典范。在xxxx年,航天基地管委会及开发公司特授予xxxx同志“敬老楷模”称号。
和谐社会不能没有“孝”字,作为一名社会公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特征所在。若当今社会人人以孝为先,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
第四篇: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
——“七旬好儿媳”悉心照顾百岁婆婆半个多世纪
在安徽省肥东县元疃镇杨祠村,有一位众所周知的中国好儿媳:董得兰。年逾七旬的董得兰,服侍行动不便的婆婆陶传英长达50多年,婆婆在她的精心照料下活到100岁,成为当地最长寿的人。2017年大年初六,她还积极邀请亲朋好友600多人,为婆婆做百岁大寿。婆婆见人便夸,若没有这个媳妇,她也活不到这么大,说她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好儿媳。这对好婆媳半个世纪以来一直互敬互爱,相依相伴,荣获2017年合肥市首届好婆媳十佳称号,也是肥东唯一获选的家庭。2017年5月,这位感动中国的好儿媳董得兰入选“中国好人”、2017年4月荣获“合肥好人”称号,广受赞誉。
出生于1918年的陶传英,有副热心肠,平时是个勤俭持家的人,一辈子不知帮助过多少邻里乡亲。在周边村落,年纪长点的邻里乡亲到现在还一直念叨她的好,村里只要有人生病,她就主动去帮忙照料,杀鸡给人家吃。在生产队的时候,陶传英经常受人欺负,但是她从不计较,还经常教育子孙和媳妇,人家现在落难了,我们应该去好好帮助人家渡过难关。陶传英乐于助人,经常穿“长大褂”主动调解邻里纠纷,总是闲不住,总有做不完的事。由于长期的劳累,陶传英在50岁的时候突然病了,大病小病总是不断,儿女都外出打工,不在身边,家里的亲戚都担心陶传英活不过60岁。
陶传英的小女儿杨桂英回忆说,那时,我们都在外地,很少有时间回来,照顾母亲的重任就都落在了刚刚进门不久的嫂子的肩上。刚进门的董得兰不仅仅要照顾婆婆的饮食起居,还要拉扯未成年的孩子和负担田间繁重的农活,这可苦了嫂子。但是,嫂子从没有诉过苦,对母亲从来都是悉心照顾,无微不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母亲在94岁时,因意外摔了一跤后卧床不起,嫂子董得兰一人担起照顾母亲起居的责任,尽心尽力,一直到现在。
陶传英的孙子杨剑,大学毕业后在合肥做生意。他说,奶奶还能走动的时候,我们家里的人每年都要来接奶奶去家里过。大婶董得兰每次都只让奶奶到城里过上几天,又怕奶奶在城里生活不适应,便将奶奶接回农村的家里照顾。在奶奶行动不便后,这么多年来都是大婶董得兰悉心照料,端茶送水,端屎端尿,从不嫌弃。奶奶说,无论多么辛苦忙碌,她就没有看见过大婶因为照顾奶奶挂过相,所以,奶奶才会这么长寿。
72岁的长媳董得兰笑道,老人一天三餐,早晚稀饭包子,喜清淡也爱吃肉,两天不见荤菜,老人就会吵嚷。为了让婆婆每天吃得好,睡得香,心情好,健康长寿,董得兰总是想着法子哄老人开心,做老人喜欢吃的菜。老人喜欢吃包子,董得兰隔天就去集上买,有时打电话让远在合肥的儿子从合肥买些带回来,帮助老人换口味。婆婆一天三餐,董得兰都合理搭配,尽量满足老人的要求,让老人吃的开心。
婆婆平时喜欢吃泥鳅,但最近几年,由于河水干涸,鱼虾、泥鳅难买,董得兰便与爱人骑着电动车风里来雨里去,到往返20公里的集镇买来。2016年7月的一天,乌云翻滚,眼看一场大雨就要来临。一大早,婆婆又嚷着好几天没有吃到泥鳅,嘴馋了,董得兰便要自行去集镇买来。董得兰的爱人担心下雨,又路途遥远,便骑着电动三轮车送她。于是,她们老两口一起紧赶慢赶的赶到元疃集市。但等他们到了集市时发现,卖水产的见暴雨来临已经收摊了。在董得兰的坚持下,她们老两口又驾车找到了卖水产老板的家里,这才买到了三斤泥鳅。得知实情后,卖泥鳅的老板和周边的群众都感叹不已,夸赞董得兰孝顺。回家的路上,疾风暴雨如骤,老两口艰难的在风雨里骑行,等到了家里全身都湿透了。简单换下衣服,董得兰又忙着张罗婆婆的午饭,当看着婆婆吃上的泥鳅高兴劲,董得兰觉得这一趟值了,开心的笑了。
近几年,婆婆行动不便,董得兰每天都要帮端茶送水,端屎端尿,搀扶婆婆上床下床,把老人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晴天给老人洗衣晒被,雨天为老人遮风挡雨,夏天为老人开窗透风,冬天为老人生炉取暖,从来不敢怠慢不敢有丝毫松懈,每天都是等到服侍婆婆入睡后才休息,每一天如此。由于长期的劳累,董得兰身患腰肌劳损20多年。因担心婆婆离不开她的照顾,董得兰便放弃了在省城合肥住院治疗的机会,简单的开点药来缓解疼痛。由于腰伤,每天董得兰抱着婆婆都非常吃力,腰部时常疼痛的令她汗流浃背,但每次她都咬牙坚持着,从不叫苦叫累,也没有一句怨言。董得兰常说,下人照顾上人是应该的,这是下人的任务,我只是完成任务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婆婆陶传英迎来了自己的百岁生日。为了让婆婆开心过大年,2017年大年初六,董得兰积极与家人商议,邀请一众亲朋好友来家里,一起为婆婆做百岁大寿。当天,600百多名子孙与亲友列队跪拜,为老人送上鲜花、蛋糕、寿桃和祝福,齐声祝贺老人健康长寿,幸福安康。镇里村里的干部也闻讯赶来祝贺,为老人送上最美的祝福。在给老人祝寿的同时,大家席间也不忘提起长媳董德兰与百岁公婆互敬互爱、相依相伴半个世纪的佳话。这对好婆媳荣获2017年合肥市首届好婆媳十佳称号,也是肥东唯一获选的家庭。
如今,已经百岁的陶传英除了耳朵有点背、行动不便以外,思维清晰,记忆力强,30多年不见的人她都能认出来,叫得上名字。她说,如果没有媳妇董得兰,我活不到这么大,今后我还要好好活,争取活的再长久点。
董得兰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此刻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董得兰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她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孝敬老人,让老人开心幸福,少病少痛,她自我才幸福快乐。这位普通的农村儿媳,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感情、亲情和真情,她爱老人、爱亲人,她用她那颗善良的心怀温暖着老人,用她的实际行动照顾着老人,谁也算不清其中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正是像她这样一些勤劳、善良、纯朴的人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正是他们无怨无悔的奉献,使多少家庭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幸福,带动和影响了周边的人,把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第五篇:道德模范事迹迹材料(孝老爱亲)
和田地区第二届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模范”
--洛浦县布亚乡小学******
事 迹 材 料
洛浦县布亚乡小学 2013年2月15日
和田地区第二届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模范”
事迹材料
----洛浦县布亚乡小学****** ******,男,维吾尔族,1966年出生,现年47岁,中共党员,1982年制1985年参加再教育,1985年1989年参军(立三等功),1989至今在布亚乡小学任教,现任洛浦县布亚乡小学德育主任,他在做好工作的同时,恪守“君子入则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格言,无怨无悔地侍奉年弱多病的父母双亲,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新时代尊老爱亲的含义,在兄弟姐妹中树立了榜样,赢得了同事和邻居们的一致称赞。谱写了一曲敬老孝亲的赞歌。
******的父亲常年有病,全靠******夫妇照顾护理,而且这一病就是卧床八年。为了更好的照顾父亲,就在父亲的病床前铺设了一张床,和母亲、妻子一起共同帮助父亲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通便。每天都重复着这些繁琐而又必须的护理步骤。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却用实际行动改写了这句话。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老父亲病重期间,他的母亲又病倒在床。白天,******的妻子在家做饭、喂养老人,******则尽可能的抽时间给二老按摩,晚上的时候更是寸步不离的予以照顾,陪母亲聊天。冬天天冷的时候,怕冻着母亲,就提前买来电炉子、电热毯等给他们加热,为了母亲的更好的恢复,夜里每隔两个小时就要给母亲翻身。在******夫妇的悉心照料下,******的老父母病情好转。但是随着年龄老化老父母已去世。虽然他的父母去世了,但是他的孝心却没有改变,他作为学校德育主任给学校的教职工经常进行孝老爱亲的教育的同时关爱退休教职工,每个节假日、春节、库尔邦节、如孜节等纪念日去退休教职工家慰问、走访,有困难及时解决。
“二十多年如一日”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的照顾父母的感人事迹在布亚乡广为传颂,凡是认识******和听到他事迹的人,无不感受到来自心理的巨大震撼,受到了全乡父老乡亲的一致赞誉,在布亚乡树起了敬老孝亲的榜样。
多年来,处在这样的家庭中,面对一个接一个的困难,面对父母的病,他心中也有过苦痛,生活也充满累与忧,但******一想到他们是自己的至亲,他们与自己血脉骨肉相连,作为家中的主心骨,他不能垮。作为男人,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他勇敢地把这一份责任、亲情与义务担当起来。******经常说:“父母给予我生命,他们病了,但给我的也并非全是痛苦。我的劳动与付出,同样得到了他们的回报。父母的坚强,妻子的宽容与理解,儿子的进步,家里家外、村里老小、单位的理解支持,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宽慰,我坚信,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是值得珍惜的!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我就是苦点累点,远比他们受病痛、受折磨要好很多,负起孝老爱亲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为人子女起码的道德与良知!”他对孝的理解是:人的一生可以错过很多东西,但万万不能错过回报父母恩情的机会,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他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由于******同志政治思想合格、孝老爱亲、爱岗敬业,工作出色,成绩显著,多次受到地区、县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1989年参军时立“三等功”,2009年第五届全国少儿书信文化活动(和田赛区)中荣获先进个人奖。2004年被和田地区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评委第四届“十佳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被洛浦县教育局评委2011教育系统德育教育工作中“十佳优秀德育工作者”。2007年被共青团洛浦县教育局委员会评委“优秀少先队辅导员”。2002年被共青团洛浦县教育局委员会评委“优秀少先队辅导员”。2001年至今每年教职工考核中连续评委“优秀”。,值得全体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尊重。
布亚乡小学党支部 2013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