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亮剑》对企业管理的启迪原作
《亮剑》对企业管理的启迪原作
教我们轻松理解“战略”
电视剧《亮剑》中另一重要人物——丁伟,在军事学院论文答辩会上有一段精彩讲演。那段讲演可以教我们轻松地理解何为“战略”。
他首先提出一个问题,“谁敢保证未来十至二十年内,我国领土不会遭受外来入侵?”循着这个问题,丁伟接着从“威胁”的角度对中国的生存环境作了综合分析。他提出中国当时南部最大的威胁是驻守在台湾诸岛的***军队,但同时也指出***军队近期不具备发动大规模战争的实力,所以他们不是主要威胁。与此同时,在台湾海峡仍驻有海军舰队的A国,则刚刚在朝鲜板门店和中国签了停战协定,再加上受国家体制等因素的限制,他们不会轻易卷入大的战争,所以A国也不是主要威胁。而位于中国东部的B国,其军事工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乎全被催毁,二十年内很难东山再起,所以B国也不是主要威胁。从方位上讲,南部、东部都没有威胁,而北部则隐藏着巨大威胁,所以丁伟认为中国国土防御的重点应放在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他还由此确定了假想对手——C国。在论述如何应对C国的军事挑衅时,丁伟着重从地理、地形方面作了分析。他指出,我国西北部、北部、东北部的地形几乎无险可守,新疆、内蒙的戈壁和草原特别适合C国的大规模装甲集群部队及摩托化纵队展开,地形不利于我方。丁伟提出,双方一旦开战,我们要想法避开敌军锋锐,在西北部、北部干脆让出戈壁和草原,放敌军进来,利用二线有利的山脉进行防御。而在东北部应建立永备的防御工事,设置大纵深、多梯次的防御体系,采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战术,想法把战场摆入敌方境内,切断西伯利亚的铁路大动脉,使敌军首尾不能相接……
丁伟这段论述是精辟的SWOT分析。他从时间、空间、历史、现实、自然、社会等多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了各种情况。明确了中国军队当时(如今也是)的使命——抵抗侵略。厘清了国土防御的重点——来自北方的威胁。找出了未来的主要对手——C国。并根据敌、我双方的情况,提出了竞争策略——避敌锋锐、迂回包夹。在这段论述里,丁伟不仅提出了战略思想——“全攻全守的作战指导”,还有战略执行——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设置不同的防御重点,部署不同的军队,同时赋予军队不同的职责,有攻有防,有疏有堵。
电视剧毕竟是艺术作品,不是专业学术研究。所以,丁伟的讲演内容也无法全面阐释战略理论。但至少让我们明白:战略就是企业为求得生存和发展,通过对生存环境的综合分析后而做的全局性谋划。它至少要让企业明确为谁而活(使命)?在哪个行业活(竞争领域)?在哪个地方活(竞争区域)?谁是主要竞争对手,如何和对手竞争等问题。
第二篇:亮剑精神与企业管理
久闻 《亮剑》是一部很好的连续剧,是很多企业和管理层争相学习的典范;其„亮剑精神‟---“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折射出的内涵可以延伸到个人、企业、社会、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最近CCTV-3每晚5集热播,在一气看完之后,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这部电视剧重在塑造李云龙英雄式的人物形象,但这个英雄和以往的近似圣人形象不同,他是英雄的同时却有着许许多多毛病。他性格直爽、脾气暴躁、胆大狡黠、打仗勇猛,酷爱喝酒。。这也拉近了和现实的距离。
一:不按常规出牌,追求速度和效益
李云龙是个不按常规出牌、不遵循战场法则而追求现实目标的作战指挥员,不出手则已,出手则异常迅速、犀利,致对手于死地。日军将领筱塚役男评价到:这是个近似萨拉热窝刺杀青年那样躲在暗处的农夫,不要给他机会,一有机会他追求的就是战场最高指挥员的性命。
二:充分授权
他是个近似嗜血成性的军人,在日军围剿期间,他把独立团以连、排为单位划分成若干个小分队,充分授权给手下。他教导自己的士兵说:“凭什么小日本吃肉,我们八路军就喝西北风啊,只要是对日本人你们怎么做都不过分,我李云龙什么都要,就是不要日本娘们.......”,在一次次的反围剿中,独立团的人员急速扩充,装备也大为改善。
三:时间和速度就是生命
和日本人拼刺刀的时候,在日本人子弹退堂的瞬间,他就指挥战士刺杀过去,不遵守战争法则的去争取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然而就是这短短的几分钟却要了对手的命。
羚羊要是跑不过最快的狮子,就会被吃掉;狮子如果跑不过最慢的羚羊,就只能饿死。比赛只有一次,绝无重赛的机会!
一个企业如果达不到“环绕速度”,发展总是慢半拍,到头来每一块市场蛋糕都可能没它的份,盘中的奶酪也会被别人“动一刀”。拿破仑说:“我的军队之所以常胜不败,就因为在与敌人抢占制高点时,我们总是早到5分钟。”为什么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三五年?就是因为多数民营企业实力薄弱,总是晚到“5分钟”。
四:密集进攻,全力打击一点
李云龙是个农民出身,有着农民式的狡黠,不单和敌人、友军是这样,就连和自己军队的同志也是这样。他和军需部长商人式的谈判中承诺用日军佐官刀多换10箱手榴弹;帮友军楚云飞清理一营反水事件得到一个营的装备,似乎有点趁火打劫的嫌疑。然而就是这些他讨价还价弄来的手榴弹却给久攻不下的日军以致命一击。他让营长张大彪挖战壕,距离近了以后他不是用战士冲锋,而是让几十箱手榴弹在三分钟之内全部投向敌人的阵营。这样减少了部队的伤亡,同时也成就了自己英雄人物形象。拿破仑说:在两军对垒时能集中自己优势兵力在瞬间给对手以震慑,其实他就在很大程度上赢得了这次战争。李云龙给我们的就是这样的人物形象。
在现代商业开拓市场也是如此,在进攻的时候,聚焦于一点,集中自己的力量,采取所有的手段,在短时间内,密集地、大量地、高强度地对目标进行打击,形成完全覆盖,最终一举拿下新市场。
五:只有前进,没有后退
无论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都是实力悬殊的较量。李云龙经常告诫战士:无论对手多么强大,都要有古代剑客的精神,勇于拔出自己的宝剑和对手殊死一搏。倒在对手的剑下、冲锋的路上不丢人,而萎缩后退却是十分可耻、遭人唾弃的。这也是他总结的亮剑精神所在。只有前进,没有后退。为自己的战友、爱人、友军报仇,李云龙同样毫不含糊,哪怕是违反纪律。为自己新婚妻子报仇他擅自调动部队攻打山本特工队逃进的平安县城;以至于整个晋西北乱
成一锅粥。为替自己卫兵魏和尚报仇他一刀劈了本来已经接受改编的土匪头目。这些无不证明李云龙是个英雄,是个天生的战场指挥员,是个有情有意男子汉的性格。
企业的发展中也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面对困难咬牙坚持,突破一个又一个发展中的瓶颈,才能不断壮大。
六:事业和情感区分明确
李、楚在抗日战争期间共同击退敌人进攻,大闹日军宴会而且成为惺惺相惜的朋友。但是解放战争到来,站在各自的政治立场,对待昔日的朋友他们谁都没有手下留情,努力拼杀、以命相博。但是 却都在彼此的弥留之际牵挂着对方的生命安全。
七: 坚强的领导力
李云龙等军官们舍生忘死,冲锋在前,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激发了全团的旺盛斗志和必胜信心,换来了战士们的由衷钦佩和坚决服从。正如他的士兵所说,每次大站前,团长都要亲自视察前线,让大家都觉得团长就在我们身边。
不可否认,管理者可以通过奖励、处罚等手段增强领导力,但对于员工而言,这些手段往往被动性大于主动性,效果可能并不尽如人意。而管理者的身先士卒,体恤员工,却可以使得员工主动跟进,主动关心和参与团队建设,管理者的领导力自然增强。坚强的领导力可以使散沙聚成顽石,无坚不摧;李云龙的部队之所以“所向披靡”,与其坚强的领导力密不可分。
八:管理者的示范效应
令敌人胆战心惊的独立团,面临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仍能够在李云龙等的率领下,攻必克,战必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胜利。总能率队打胜仗的统帅,自然能够获得士兵的信任,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力来源于对结果的满意度。管理的过程固然重要,但最终的结果才是检验管理是否真正有效的标准。邓小平指出,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就是著名的“猫论”,它清晰明确地表达了结果的重要性。
九:领导力来源于对下属的关心
在攻打日军驻守的平安县城时,李云龙为减少士兵的伤亡,不惜牺牲新婚妻子;在贴身警卫员遭土匪杀害后,不惜身受处分也要剿匪报仇。
激励的方法之一,就是管理者对员工的真诚关心,包括个人进步、工作指导、情感、家庭生活等诸多方面。这种激励,既归属物质激励范畴,更归属精神激励范畴。它可以极大激发员工的归属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有效提高管理者的威信和领导力,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大大促进团队的发展。
十:强大的执行力
八路军独立团为打击日军嚣张气焰,决定伏击精锐的日关东军。独立团一营严格按照既定目标,不惧日军强悍,舍生忘死,前赴后继,以阵亡90%以上的惨烈代价,依靠冷兵器全歼日关东军两个中队,引起中日军队高层的极大震惊。如此强大的执行力从何而来,从坚决消灭敌人的目标中来,从救亡图存、维护民族独立的目标中来!
强大的执行力,依赖于正确而坚定的目标。通过多方考察和全面分析,制定出符合实际、科学合理的工作目标,并一以贯之地坚持目标,直至目标实现,这就是正确目标的坚定性。正确而坚定的目标,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员工的顾虑,追随同样坚定的管理者,积极投入到实现目标的过程之中,进而形成强大的执行力。正确而坚定的目标,一旦被员工广泛接收,就会成为奋斗的导向和动力。
管理就是决策。只有对决策不折不扣的坚决实施,才能实现决策的既定目标。可以说,执行力是决策过程的关键环节。强大的执行力,可以淋漓尽致地体现出管理者的意图,实现的管理者所期望的目标。
十一:强大的执行力,依赖于严格的规章制度
李云龙为攻打平安县城,下令各部队归建。张大彪所在营接到命令时,刚打了一个胜仗,缴获颇丰,且俘虏不少。但接到命令后,张大彪毫不犹豫,下令放弃物资,放掉俘虏,马上率部队赶回。由此可见李云龙治军之严明。
规章制度是对员工的一种制约,对执行力具有强制保障性。任何一个团队,如果没有必要的规章制度,没有制定出赏罚严明的激励措施,就难以保证执行力。试想,如果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员工自由散漫,无规可依,赏罚不明,管理者的意图如何贯彻,决策如何执行?团队管理中,必须强调制度化,必须使员工明确,只有个体服从全局,才能增强团队执行力,才能实现全局利益,最终保证个人利益。
十二:良好的文化环境
李云龙部队的文化,就是只许前进,不许后退,敢于拼搏、敢于进攻、敢于牺牲的“亮剑精神”,当骑兵连为了掩护主力部队转移而被日骑兵团围困时,连长率领骑兵连战士向日军发动一次又一次进攻。最后只剩下连长一人,依然喊着“独立团骑兵连,进攻。日军统帅面对这支铁血部队,不得不感叹,下令厚葬每一位官兵。这就是这支部队的军魂。李云龙的士兵有一种狼性,单看他们其中一个时和别的士兵没有什么差别,但站在一起,就有一种嗷嗷叫的“狼性”。正是这种“狼性”环境,造就了令敌人不寒而栗的铁血部队。
团队文化是团队之魂。一个没有文化的团队,如同一个没有灵魂的人,行尸走肉罢了。团队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同化员工意志、凝聚员工力量的精神。同样,团队的文化环境可以塑造人才,对员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李云龙在自己情感上的突破是整个电视剧的升华部分,他不顾年龄差距,教育背景差距,勇敢的追求自己的护理田护士。在南京军校学习期间两人的感情出现裂痕,李云龙又再次突破自己的情感堡垒,勇敢的承认错误,挽救自己即将失败的婚姻。完美和丰满了自身的英雄形象。
最后,引用李云龙总结的亮剑精神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同志们,我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亮剑?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事实证明,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英雄或是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是由集体形式出现,而不是由个体形式出现。理由很简单,他们受到同样传统的影响,养成了同样的性格和气质。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空军第十六航空团P三十九飞蛇战斗机大队竟产生了二十名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王牌飞行员。与此同时,苏联空军某部施乌德飞行中队产生了二十一名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模范飞行员。任何一只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和性格是由这只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只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只部队灵魂永在!同志们,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军魂!我们进行了二十二年的武装斗争,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我们靠的是什么?我们靠得就是这种军魂!我们靠得就是我们军队广大指战员的战斗意志!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深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只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亮剑精神
一、;亮剑精神体现在敢担责任、冲锋在前的胆略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线的领导者责任很大,在瞬息万变的多方博弈中,要求适时决策的压力更大。
二、亮剑精神体现在科学实践的升华上,亮剑精神是直面强敌的智慧艺术。
三、亮剑精神体现在一丝不苟
四、亮剑精神体现在集体主义的理念上
五、亮剑精神体现在英雄们的雅量上
六、狭路遇敌敢亮剑,你进入状态了吗?
第三篇:亮剑精神与企业管理
亮剑精神与企业管理
《亮剑》作为一部军事题材电视剧,剧中充满阳刚之气、英勇豪迈的李云龙,在不断克敌制胜,以弱胜强的战斗历程中,概括出“亮剑精神”的内涵——“狭路相逢,面对强大对手,要敢于亮剑”。剑锋所指,所向披靡!亮剑精神不仅适用于战争,同样也适用于个人成长和企业管理等等。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我们在管理和发展过程中,同样需要学习和发扬亮剑精神——“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多么强大,哪怕是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学习亮剑精神,对于统一全体员工思想,增强市场开拓意识,激励斗志,鼓舞士气,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发扬“亮剑精神”,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虽然经过五十多年的奋斗和发展,我们的企业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与省内国内同行相比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更应该看到我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的压力和潜在的风险。“发展才是硬道理”,面临着一切困难和竞争,我们必须拿出勇气,勇敢“亮剑”,在大市场中谋求大发展,才会在未来的建筑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这种“亮剑”精神可以作为企业的精神,在全球商业环境中,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我们要敢于亮剑。尤其是当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这种敢于亮剑的勇气更是值得提倡。但是在企业里还要注意方式、方法,特别是对我们经营部门来说,更是如此。亮剑之前必须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要做到知己知彼,如对业主社会信誉、法人代表的口碑、经济实力进行深入的调查;充分考虑材料价格上涨因素,采取可调价格合同;做好签证文件的管理工作等等。商场如战场。“亮剑”精神的“勇”必须与对信息的掌握分析、谋略的恰当应用相结合,才会取得最佳效果。
发扬“亮剑精神”,还需要我们善于把握机遇,努力做到真抓实干。机遇稍
纵即逝,要想把握发展机遇,必须视野开阔,胸怀大局,才能识别机遇,并能适时应机而动,这对企业的领导人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如此,识别、把握了机遇,并不意味着一定成功,机遇只青睐那些有准备的头脑。什么是有准备的人呢,自然是平时就注重真抓实干、具备了成功条件的人。在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面前,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同时,也要善于发现机遇,并在攻坚克难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真抓实干,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机遇来临时,一鼓作气,冲出重围,取得胜利。
亮剑精神不仅是敢啃硬骨头、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也蕴含着做人的道理。这部电视剧在后半部分较多地表现了李云龙对国家的忠诚和刚直不阿的性格,这是人性的真实表现,没有任何矫揉造作。忠诚来自于对国家和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刚直不阿则是一个人的处事态度,在任何时候都不趋炎附势。能葆有这种光辉的人性,无论对于一个社会公民,还是企业员工来说,都是难能可贵而又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执行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我们的确需要许许多多拥有亮剑精神的忠诚企业、刚正无私、富有奉献精神的好带头人和优秀员工一起脚踏实地、积极进取、无私奉献,才能把真正我们的事业做强做大。
2011年是新的一年,冲锋号角已经响起,相信在集团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在“亮剑精神”的激励和感召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战胜困难,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第四篇:从亮剑看企业管理
浅谈“亮剑精神”--《亮剑》启示录(上)
作为一部战争史诗和传奇色彩融会贯通的军事题材作品,根据都梁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亮剑》在央视热播后,又在各地方台轮番播出,掀起了一股强烈的《亮剑》风暴。《亮剑》讲述的是我军优秀将领李云龙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有着较强艺术风格与文学品味,剧中爱国精神与英雄主义、铁血丹心与人世常情、斗智与斗勇、友情与爱情交相辉映,人物与情节刻画得相当感人、真实、生动。特别是作者从公正客观的视点来描写当时各方面的政治背景与人物,更是一大亮点!据说美国著名的军事智囊机构---兰德智库也对《亮剑》进行了专题研究,探讨剖析解放军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战法。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商场似战场!站在戏外看社会,《亮剑》也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给我们以诸多启示,在此略述一二,权作抛砖引玉。启示之一:我们需要具备“亮剑精神” 什么是亮剑精神?主人公李云龙在南京军事学院作毕业论文答辩时作出了明确的注解,那就是: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尤荣。亮剑,亮的是一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血性!一种剑锋所指、所向披靡的气势!一种荣辱与共、团结奋进的精神魂魄!“亮剑精神”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呈匹夫之勇,好斗凶狠,鲁莽行事。而是强调该出手时就出手,敢于出手,善于出手。
“亮剑精神”的反面,就是“装孙子精神”,表面温顺,精于算计;占便宜卖乖、扮小丑跳梁;缺乏正义,缺乏阳刚;丧失信心,甘于平庸。
为什么《亮剑》小说和电视剧能红遍大江南北,受到热捧,关键在于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使人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共鸣。这也恰恰说明我们目前的社会群体和个体缺乏的正是“亮剑精神”。理想信仰的迷失,价值取向的多元,人性中的喜怒哀乐,人世间的世态炎凉,工作生活的巨大压力等等,往往使人心中产生深深的迷茫,面对困难和问题往往采取逃避的态度,不愿“亮剑”或不敢“亮剑”。其实,在压力和挑战面前,人,还是需要具备一些“亮剑精神”,需要具备一定的精神动力,困难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自己被自己打倒。启示之二:面对挑战,我们必须“亮剑” 抗战时期,华北地区是八路军作战的主战场,八路军装备简陋,给养缺乏,兵员训练不够,主要骨干就是红军长征后保存下来的种子,装备别说和日本人比,就是和阎老西的晋绥军相比,也差了老大一截。李云龙作为八路军独立团团长,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本军队和号称“战争机器”的日军特种部队,李云龙毫不畏缩,明确亮明自己的观点:“打的就是精锐!打的就是武士道!就算是见了阎王爷,也要撸它几根胡子下来。我们团要象野狼团,我们每个人都是嗷嗷叫的野狼!吃鬼子的肉,还嚼碎鬼子的骨头。”诙谐幽默的语言,极具鼓动性,振奋了战士斗志,克服了畏战心理。在李云龙的苦心经营下,独立团具备了狼性团队的特质,那就是:不畏强敌,同仇敌忾,敌强我更强。后来在长期艰苦的战斗中,独立团愈战愈勇,愈战愈强,不但发展壮大起来,而且赢得了老百姓的衷心拥护,也赢得了友军和对手的尊重。目前,氧化铝市场也由过去中铝的一枝独秀变成了三足鼎立,中铝山西企业也无可避免地面临着民营企业在资源、人才、市场、成本等方面日益严峻的挑战和压力。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必须要有“亮剑”精神,顶住压力,逆势而上,以变应变,以攻为守,充分发挥我们自身的优势,抵消不利因素的影响,巩固扩大在氧化铝市场中的份额。启示之三:要敢于“亮剑”,更要善于“亮剑”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李云龙在长期的战争生涯中,养成了自己独到的战术修养和指挥艺术。这些战法不是从教科书上照抄照搬,而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灵活运用。避敌锋芒,扬我所长---关家垴战斗,敌人凭借有利地形,负隅顽抗,八路军在总部的严令下,发动一次又一次进攻,伤亡惨重。危急时刻,总部调派李云龙团担任主攻,李云龙并没有死打硬拼,而是避其锋芒,采取挖壕沟的办法,隐蔽接敌,用手榴弹饱和攻击,全歼守敌。打破常规,出其不意---在围攻平安县城时,按军事常识,一般都是一面主攻,三面佯攻,但李云龙再一次不按常规出牌,没有助攻,全是主攻。凭借独立团强悍的战斗力,很快突破县城鬼子防线,全歼平安县的日本鬼子。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进攻---在反鬼子围剿时,各部队大都是步步为营,节节抵抗,逐步退却。李云龙却反其道而行之,当鬼子逐步缩小包围圈时,他采取主动进攻的战术,险中求胜,打开一个缺口,顺利突出重围。
有勇有谋,黑虎掏心---当得知驻守县城的日本鬼子中队长要过生日,李云龙和晋绥军358团团长楚云飞假扮便衣队,深入虎穴,全歼日军以及皇协军小队长以上全部军官,无一漏网,声名大躁,大大振奋了军心民心。启示之四:“亮剑”精神必须与时俱进
毫无疑问,作为一个群体的典型代表,李云龙是一位英雄,属于那个特定时代的英雄。但时代的英雄不是永远的英雄。
由于出身及长期的战争环境影响,他本身也有很多局限性:识字不多,没有上过军校,在战争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和理论素养;熟悉游击战、白刃战、阵地战,对坦克、飞机、大兵团作战等现代战争理论比较陌生;处于长期战争环境下,养成了特殊的性格,一下子过渡到和平建设时期,心态上很不适应等等。
与时俱进方为真英雄。全国解放后,中央军委立即筹办大批军事院校,安排各级指挥员入校学习,总结经验,剖析不足,对现代军事理论、兵器知识、战法进行全面的学习探讨,加火淬钢,为我军建设走向现代化、正规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我们企业来讲面临同样的问题,我们有着辉煌的历史,但时代在发展,市场在变化,竞争对手虎视眈眈,对我们形成了愈来愈大的压力,氧化铝市场真正进入了市场竞争的时代,群雄逐鹿,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就不难理解山西企业领导为什么多次强调要有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居危思进;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力开展向竞争对手学习;不难理解为什么不惜代价对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大规模的培训。
《亮剑》是一部书,一部非常值得我们仔细品读、认真回味的书,任何事历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新的见解和看法。VS 赵刚
关系:团长和政委/兄弟
赵刚-政工干部的典范
--《亮剑》启示录(中)
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李云龙、赵刚、楚云飞、秀琴等一个个个性鲜明、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作为一名政工干部,赵刚的言语、行为可圈可点,堪称政工干部的典范,让人受益匪浅。
启示之一:政工干部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在《亮剑》中,起初李云龙是极其看不起政工干部的,在新一团和两任政委都搞不好关系,听说要给独立团配政委的时候甚至说:“搞政工不就是练练嘴皮子,这个团没有政委,老子照样带兵!”而赵刚之所以能在长期的工作中,使得李云龙实现由轻视到接受、佩服、尊重并视为知己的转变,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赵刚的人格魅力。除了其本人刚正不阿的性格外,还与其良好的教育背景、沉着冷静的特质和过硬的军事素质有关。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生命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做好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因素,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力量。政工干部的工作水平、业务素质、工作效能如何,直接关系一个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质量和实际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员工的思想状况、精神境界和工作态度,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为一名政工干部,要想不辱使命,发挥作用,必须要全面提升自身素质。首先,要有较高的理论素养。理论素养是作为政工干部的本钱,必须认真学习上级的各种文件,领会精神实质,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自己吃透了,才能影响和带动班子成员和员工。赵刚毕业于燕京大学和抗大,理论功底深厚,不仅对战斗及时进行总结和提炼,还对世界整体战争局势和抗日战争的进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其次,必须掌握一定的业务知识。作为政工干部,必须对本单位的生产、设备、工艺等方面知识有较为深入地了解。只有了解了,才能不说外行话、办外行事。李云龙甚至楚云飞都认为,自古以来文死谏、武死战,作为一介书生,怎能上得战场,但赵刚在关家垴战斗中,150米远的距离三枪打死三名重机枪手,显示了良好的军事素养,一举博得了李云龙和战士的尊重。此外,关键时刻必须能独当一面。作为政工干部,当行政领导因为种种原因不在岗位时,必须能够挑起重担,及时补位,人员缺位工作不能缺位。当李云龙攻击敌战地观摩团、负伤住院、冒险进入敌人防御纵深时,赵刚担负起了全面领导的责任,圆满完成了任务。
启示之二:政工干部工作中必须坚持原则
《亮剑》中赵刚与李云龙的第一次接触充满了火药味,李云龙对赵刚这个政委的到来存在极大的排斥情绪。面对李云龙的蛮横与轻视,赵刚既没有选择暴跳如雷地对着干,也没有选择漠然地接受李云龙提出让他当摆设的条件,而是不卑不亢地明确提出“军事上你说了算,生活上我说了算,但是关乎原则的事情大家谁说了都不算,要协商解决,解决不了的要向上级汇报”的基本准则。正是这个准则为他们在日后的工作中互为补充、默契配合提供了前提基础,也最终使他们成为亲密无间的战友。
针对骑兵连连长体罚士兵的现象,赵刚意识到与我军“官兵平等友爱”的原则相悖,予以严肃批评。但来自旧军队的骑兵连连长孙得胜难以理解,李云龙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并冷嘲热讽。在压力面前,政委赵刚坚持原则,要求孙得胜一定要注意工作方法,不准体罚战士。正是因为有一大批赵刚这样的政工干部,才保证了革命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作为一名军事指挥员,最大的忌讳就是意气用事。尤其是那些像李云龙一样经历传奇、战果辉煌、脾气暴躁之人,更需要赵刚那样坚持原则、沉着冷静、刚柔相济的政委的扶助,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正是由于赵刚的理智和坚持,李云龙才没有遭遇骑兵连的厄运;正是由于赵刚的机智和勇敢,才从敌人的重重包围中救出李云龙;也正是由于赵刚的负伤,才出现了和尚被土匪误杀,李云龙报仇心切、不管不顾,攻击即将被八路军收编的黑云寨土匪,严重违反纪律被降职的后果。
在军队,政委就是管部队政治思想工作的。有了政委,军队的政治方向就不会错;有了政委,就决定了“党指挥枪”的方针在革命军队中的贯彻执行;有了政委,就能有效提升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打不垮、拖不烂、不变色。有人说共产党军队之所以能够与党中央、毛主席的战略思想和决策保持一致,其中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党的“支部下连队,政委管错对”。
作为企业各级政工干部,必须明确自身的职责,既要讲大局、讲团结、讲协作,更要讲原则。要以企业利益的大局为重,摆正自己的位置,既要尊重行政领导的管理权,支持行政工作,又不成为工作中的摆设,坚决不能再出现党支部书记说“主任叫干啥就干啥”的荒诞言论。只有在坚持原则这个大前提下,求同存异,互帮互助,才能真正求得“团结”而不是“结团”。
启示之三:政工干部必须讲究工作方法
赵刚刚到独立团时,由于缺乏基层工作经验,说话直来直去,不但没有起到效果,反而激起李云龙的强烈反弹。后来,赵刚摸清了李云龙的脾气,总结改进,对症下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李云龙由于连年征战养成的性格,喜欢喝酒,但作为一名指挥员,喝酒很容易误事,轻则伤肝伤胃,重则贻误战机。赵刚坚决反对李云龙过量喝酒,但如果硬性约束,很可能激起李云龙的强烈逆反心理,欲速则不达,他就采取了迂回策略。首先,调整自身行为,让李云龙接受自己。正如李云龙所说:你是秀才,我是农民,如何结合,只有喝酒。所以当李云龙喝酒时,他也强迫自己喝,消除李云龙对政委的逆反心理。其次,不失时机做工作。当李云龙看中魏和尚,想让其担任警卫员时,赵刚从大局出发,忍痛割爱,但趁机提出了条件,不许喝酒、加强文化学习,李云龙痛快接受。再次,关键时刻态度坚决。部队撤退到赵家峪休整后,赵刚敏锐地感觉到鬼子一定要寻找李云龙复仇,必须高度警惕,来不得丝毫马虎。李云龙新婚之夜,当叛徒朱自明极力劝李云龙喝酒时,赵刚坚决反对,并严厉批评朱自明,即使李云龙有意见,他也初衷不改。正是这种坚持,使得在遭到鬼子特种部队偷袭时,李云龙能保持清醒头脑,迅速组织突围,避免了更大损失。
作为一名政工干部,主要是做人的工作,仅有工作激情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讲究工作艺术和方法。首先要善于控制自己情绪,遇事沉着冷静。人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往往说一些不该说的话,做一些不该做的事,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两败俱伤,等到冷静下来以后,往往悔之晚矣。其次,要提倡换位思考。不论是对上级、同级还是下级,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真正把握问题的实质,从而对症下药,不至于出现大的偏差。再次,思想政治工作切忌高谈阔论、曲高和寡。要多联系员工身边的事例,多反映员工的切身感受,多运用员工熟悉的语言,多用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使思想政治工作润物无声、深入人心。在这方面,赵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
从《亮剑》谈企业管理
--《亮剑》启示录(下)
商场如战场,企业似军队,军队的中心工作是什么?就是战胜敌人,保家卫国。企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就是完成生产经营任务,提升竞争能力。作为相对严密的组织形态,二者有许多相通之处。通过观看《亮剑》,对我们企业管理也有很多启迪。
启示之一:优势互补,提升团队战斗力
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古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唯有结合,才能称之为英雄。
作为新一团的团长和政委,李云龙性烈如火,热情奔放,属于力量型的人物;赵刚性情似水,冷静悠长,属于完美型的人物。李云龙接受教育不多,他的性格中具有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喜欢做惊世骇俗的事,不为建功立业,只为验证自己的能力。经过长期战争的洗礼,他身上既有被长期残酷的血与火打造出的暴烈性格,又保留着江湖习气的痕迹;他头脑中既有被极端恶劣的环境磨练成的非常规思维,又混合着清水一样的朴实、憨厚和农民式的狡猾。也正是这些性格和思维的组合,使他总不按常规出牌,出奇制胜、攻其不备,又出乎意料、乱捅漏子。而赵刚的家庭出身、教育背景、文化底蕴、党性修养等方面,决定了赵刚的性格:沉着冷静、目光长远、柔中带刚、追求完美,但也正因为过于追求完美,使得他总是试图做出正确的决策,总是希望等到有100%的把握再采取行动,以求万无一失,往往很难放手一搏,以至于经常显得瞻前顾后、优柔寡断。
客观地讲,独立团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关键在于李云龙和赵刚的黄金组合,实现了优势互补,二者缺一不可。在长期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二人逐渐磨合,互相适应,由当初的水火不容到最后的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扶相依。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独立团也由一个被敌人打散的部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八路军中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一支劲旅。事实也证明了那句老话:一个队伍怎么样,关键看班子;一个班子怎么样,关键看党政主官。如果把两个性格、风格、作风相近的人放在一起,很容易产生1+1〈2的作用,而把两个性格互补、优势互补的人放在一起搭班子,则很容易产生1+1〉2的效果。
启示之二:千方百计,激发员工创造力
针对战士身体单薄、军事技能差的问题,赵刚和李云龙一拍即合,决定通过竞赛的办法,奖励优秀战士,激发战士苦练杀敌本领的热情:他们特地在全团战士面前准备了香喷喷的猪肉,在当时的条件下奖励真可谓丰厚。李云龙组织格斗,赵刚组织投弹,并且许诺谁要是战胜李云龙或将手榴弹投到筐子里,谁就可以得到这个奖励,去大吃一顿。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很快就有战士脱颖而出,激发了战士们的练兵热情,先后成立了投弹组、刺杀组,有效地提高了部队战斗力。
无论是军队还是企业,都必须想方设法调动战士或员工学技术、练本领的热情。人才既不是与生俱来,也不会自觉脱颖而出。作为组织者,需要培育人才成长的土壤,创造脱颖而出的条件,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未来企业的竞争,关键还是人才的竞争,山西企业一万多名员工,大中专毕业生数千,可谓人才济济,但如何调动人才的积极性,真正发挥人才的作用,是我们面临的十分紧迫而严峻的课题。近年来,山西企业开展了一系列的举措,如:大力开展劳动竞赛,评选劳动模范、党员标兵、十佳青年、女工标兵,重奖原始创新人,评选优秀班组长等等,为不同层次的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但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启示之三:决策确定,更需提升执行力
用兵之害,莫过犹豫;三军之灾,起于狐疑。日军特种部队强悍的战力让八路军甚感头痛,在八路军和晋绥军的联合打击下,伤亡惨重,已成强弩之末,必须予以干净彻底地消灭,以绝后患。由于叛徒的告密,鬼子山本特种部队残部突袭独立团驻地,李云龙新婚妻子秀芹不幸被日军俘获。盛怒之下,李云龙下令围攻平安县城。战斗一打响,整个晋西北炸了窝,日军多路兵力倾全力支援,八路军、晋绥军、地方武装主动出击,节节抵抗,阻敌增援,战事成胶着状态。面对日军坚固的设防,有人建议李云龙放弃对平安县城的围攻,日军也把秀芹当成挡箭牌,李云龙不为所动,坚决命令进攻,终于攻占县城,全歼山本特种部队。表面上看,李云龙是为了解救秀芹而鲁莽行事,实际上,作为一名在战场上摸爬滚打近二十年的指挥员,李云龙绝对不会拿战士的生命和战役的成败搞赌博,他的本意是趁热打铁,全歼日军山本特种部队,战役目标一确定,不管碰到再大的困难,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绝对不让其获得喘息的机会,不然势必会功败垂成。
作为企业,提高执行力依然是我们始终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提高执行力,需要领导者坚定的态度、坚强的决心、有力的措施来大力引导和推动,更需要领导者用自身的行动来加以示范。同时,要加强中层干部的执行力建设。中层干部是企业执行力的中坚力量,是承上启下、保证政令畅通的重要环节。中层干部的作用发挥得好,是架在领导和员工之间的一座桥梁;发挥得不好,是横在领导与员工之间的一堵高墙。
启示之四:功过分明,提升团队凝聚力
古人云:“豪杰低首,国乃可久。”李云龙确实称得上一个豪杰,一个难得的将才,在他身上有着与生俱来的那种无拘无束的个性、那种无所不能的力量,乃至那种无法无天的叛逆精神。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仅有人才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科学的管理。任何一个组织都有着它既定的文化以及它对成员在行为规范上的要求,如果一味纵容姑息,势必会离组织所期待的目标渐行渐远,甚至会产生严重危害组织的后果,也就是乌合之众,难成大气。
部队领导欣赏李云龙的骁勇善战,却并没有姑息他的错误。他每次违纪都受到上级的严厉批评和组织处分,功是功、过是过,职位几上几下,以至于这位红军团长到了抗战末期又再度降成营长,但在上级的严格要求和政委赵刚的扶助之下,李云龙在逐渐成熟和进步,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李云龙很少违规违纪,行为举止逐渐与解放军将军的身份相符了。
作为一个员工上万的大型企业,要想保持组织的高效运作,必须要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组织纪律来规范。首先要完善制度。完善制度不仅仅是规定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和组织的期望应该怎么做,关键在于要规定如果不按要求办怎么办,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应承担什么责任,由何单位按照什么程序、什么方式来予以兑现。其次,要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督察力度。光有制度而不督察,比没有制度所造成的危害更大,督查过程要严肃认真,督查结果要实事求是,如此才有说服力。三是按照督查情况认真兑现奖惩。制定制度要严谨细致,反复推敲,但一旦制定,就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该奖就奖、该罚就罚,员工不怕制度严格,就怕制度执行不公。朝令夕改、因人而异、照顾平衡体现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是企业管理的大忌。久而久之,势必会严重削弱规章制度的严肃性,严重影响领导机关的公信力,严重挫伤争先创优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另类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形成致命的威胁。
《亮剑》给企业管理的启示
经济危机条件下,企业不妨读一读或者看一看《亮剑》,因为《亮剑》会给企业人带来诸多精神鼓舞,会让人催发诸多感慨。《亮剑》是一部以军旅题材为纲的作品,其表达的“亮剑精神”,也就是“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精神,表现了中国军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彰显了作为一个职业军人必备的气质--军魂。
其实,商战如战场。在市场越来越难做的今天,《亮剑》作品,同样能给企业带来诸多启发与借鉴。
1、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在第一集防御战中,李云龙主动出击,通过摸清对手情况,找到了鬼子指挥部,并集中炮火予以重创,打赢了这场战役。对于操作市场来说,“擒贼先擒王”,通过敢于挑战领先者、比自己强大者,巧打策略战,就像李云龙,不按常理出牌,没有遵从命令从上级要求的俞家岭突围,而是仔细分析后,逆向从正面突围,结果获得成功。在当前经济危机形势下,其实营销人员也要学会逆向思维,要通过主动出击、寻找市场增长点,要善于打破经验主义,从而振奋精神,更多、更好地分得市场一杯羹。
2、打胜仗领导当身先士卒。李云龙的部队为何能够成为一支“嗷嗷叫”的“狼性”团队,为什么李云龙的独立团凝聚力强、战斗力强,归根结底,是这个团队里有一个率先垂范而“跟我冲”的“带头人”李云龙,他不论是作为独立团团长,还是后来升任师长,面对每一次战役,都能够放下架子,带领部下冲锋陷阵。在当前经济衰退的情况下,运作市场何不是如此呢?要想在逆境条件下打造一支高绩效的团队,作为团队负责人,就一定摆脱“办公室决策与管理”的桎梏,摈弃闭门造车,而应该主动实施走动式管理、现场管理,同甘苦,共患难,与一线员工一起拼搏,赢得市场运作的主动。
3、打造一支过硬的团队。李云龙是一个团队打造高手,他所创建的团队,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这就是第十五集里,李云龙所说的,作为一个团队要有气质、性格和灵魂,这就是打不垮的精神,“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于亮剑的精神,以及团队不离不弃的精神。在每次战场上,李云龙爱惜属下,成员负伤,折身去救,而不丢下任何一个战士。同时,对待下属,亲如兄弟,甚至同战士“同抽一袋烟”。在团队激励方面,国民党依靠的“现大洋”激励,而李云龙就靠亲临一线,就靠那轻轻地拍拍战士的肩膀那微不足道的举动,但这些足以激发战士们的战斗热情了。经济下滑,企业业绩下降,业务团队也变得不稳定起来,因此,就象前香港特首董建华说的那样,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不见得要加薪,但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一定不能减薪,董建华通过经济萧条时,照发奖金的做法,赢得了员工的心,度过了企业的艰难时刻。作为企业也是如此,我们要尽量谨慎对待员工的薪酬待遇,不能为了一时的降低成本之利,而让企业的一些“种子”人才流失。要通过相对稳定的薪酬,甚至高层自动降低待遇,而员工的保持不变,艰难时刻,要多给予员工以关心,以支持,要多主动与员工进行谈心和沟通,保持员工的忠诚度与向心力。
4、打造战略联盟体。“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朋友向敌人转换只在一刹那”。这是国民党将领楚云飞引用并说的一句话。用在商场上,同样适用。只有与上下游客户,与竞争对手,形成一种合作与互补的关系,一个企业才能有进一步做强做大的基础与底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个企业家的胸怀与境界,决定了这个企业能做多大,能做多久。
李云龙是一个铁血英雄,他通过自己的举措,打造了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英雄团队,这支团队不是最完美的,但却是凝聚力、战斗力、爆发力最强的。在当前百年不遇的经济困境中,作为企业,其实,我们也需要打造这样一支团队,一支“狼性”的团队,这样,我们在不利的境遇下才能在市场上保持不败,才能迎来欣欣向荣的春天。
第五篇:亮剑精神与企业管理
“亮剑精神”与企业管理的对接
一、领导力
1、李云龙的旅长在电视中出现的次数不多,但他的能力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想想看,主人公李云龙是一个性情暴烈,一意孤行,总不喜欢循规蹈矩的人,但是他为什么偏偏听旅长的话?李云龙为他惹了不少的麻烦,而为什么旅长在关键的时候还是重用李云龙?
例子:李云龙被撤职到服装厂,后来上级又派他去当团长,他不服气,不愿去,结果旅长马上赶到给他一阵臭骂,他尽然不敢再说一句话,乖乖上任。
原因:旅长非常清楚李云龙的性格特点,他没有什么文化,这种人往往痛恨别人给他讲大道理,所以你不能给他讲道理。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他自己的办法去对付他自己,他平常总是骂骂咧咧的,所以遇到一个比他还厉害的旅长他就服了。
结论:领导者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能力。作为一个领导你除了要知道下属的能力,还要了解他的性格,并且把他放在有用的地方。同时要用人之长,避人之短,不能因为某人有缺点就把他的优点全部给否定了。
某些企业领导,把自己的喜恶作为用人标准,看着谁顺眼就用,看见谁不顺眼,就干掉。这样往往造成浪费人才。管理中经常提到一句话叫“有用的不好用,好用的不管用”。因为大凡有能力的人都有个性。
2、李云龙本身就是一个领导力很强的人,他的领导力主要表现在他深得人心,以及他有一股领导者的特质,那就是人格魅力,他能让他的部下即爱他又怕他,爱是因为他体惜部下,关心部下,能和下属同甘共苦;而怕他是因为他那表面粗暴的性格,和那张得理不饶人的嘴巴。正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与李云龙势均力敌的是楚云飞,楚的军事能力顶呱呱,没得说,但是他的人格魅力不及李云龙。
例子: 有一次楚云飞的一个营长没有守住阵地,回来要求楚送他到保卫处接受处罚,楚让他回去养伤,并说不久去看他。这时旁边一个警卫问楚云飞为什么不送他去处罚,他说:“都送去处罚了,谁来帮我打仗?”这表明楚不是真正在关心下属,即使关心也只是为自己考虑。还有一次,因为阵地丢失,士兵向后撤退,是楚云飞用枪顶住他们的脑袋逼他们退回去顶住。这样的领导有多少人愿意追随呢?李云龙在战场上的原则是从不丢下一个兄弟,即便自己杀出重围,如果知道还有一个兄弟没有出来,他都会返回去把他救出来。一个为了部下可以置自己生命而不顾,而另一个为了自己可以置部下生命而不顾。这就是后来楚云飞被李云龙打败的原因之一,领导力不足。
现实部分企业中员工与老板的关系就属于楚云飞那种类型,老板的能力很好,但就是留不住人才。人才流失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人才未得到重用;二是人才的自身的目标没有实现。所以作为一个领导要留住人才,最基本的一点是要有帮助员工达成他们愿望的气度。而大多数领导或老板看到员工那一个月赚得多了,就眼红,既是出制度,又是降工价,搞得员工怨声一片,哪有心情做好事,所以他们总喜欢在自己锅
里争饭吃,没有想办法在大的市场中去争。这样的企业肯定像楚云飞一样,做不长久。
二、人际关系的沟通能力
大凡会吹牛的人都是沟通力和反应能力特强,李云龙当然不例外。尽管他平常脾气暴躁,性情刚愎,但是有一个特点是从不记仇,一般有仇当面就报了。所以即便发飚了,也可以马上转怒为喜,从来没有隔夜仇,这一点在作为领导来说是非常可贵的,不管是对上级,还是下属,或许是同级之间,在问题的沟通上几乎从来就没有他干不成的事,尽管有时他的方法看起来有些另类,但毕竟是解决问题,只要不违背原则或伤害他人的利益也不为过,这里不包含具有敌对关系的利益。这些在影片中很多地方都表现出来,在这里不作例举。
三、管理与执行力
1、在李家坡战斗中,李云龙在与政委赵刚讨论作战方案时,李云龙安排自己带突击队打前锋,等到前锋打光了(全部牺牲)再让赵刚补上。这时赵刚有一段话:“你(指李云龙)这叫擅离职守,团长就应该在指挥的位置上,而不是带突击队冲锋,我要是给旅长打电话……”。
这在企业管理中叫岗位职责不明确,部队同企业一样,不同的分工有不同的职责。如果一个部队中,炮兵去做骑兵的事,骑兵去做步兵的事那只有一种情况,就是这个部队的人差不多阵亡的时候,否则就叫乱了套。在企业中,如果老板去做员工做的事,或者总裁去做下属该做的事,那这个企业离关门也就不远了,特别是总裁,只能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能做自己会做的事,在管理中叫乱了章法。总裁应该做什么事呢?
总裁应该做最重要的事,比如思考——公司的战略方向,哪里做得好?哪里还可以做得更好?学习——学习同行中好的经验方法,掌握行业内外大量的资讯;提升自己的领导力;随时随地为企业挖掘招聘优秀人才等等。
2、李云龙等军级首领去南京军事学院学习遇到两件事,让他很是恼火。一是学习不准带枪,二是迟到一天要扫一天的马路。李云龙尽管不愿意,但是也没办法。这叫做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的职位多高,不管你曾经有多大的贡献。但是在在很多企业中,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中,公司制定了一大堆的制度,但真正能执行到位很少,大多数只是喊口号而已。这里面很多时候在于思维的转变问题,因为大多数人不重视管理,包括很多中低层管理人员,因为他们自己都不重视,所以在制度面前就采用对下睁只眼闭只眼,对上做样子(忽悠)。特别是企业的中层、高层管理,他们本身即是管理者,又是执行者。如果连他们都忽视公司制度,那这样的企业肯定不会走得太远。
有个朋友开了家公司,他找了之前的一些朋友、老乡、亲戚等等来公司做事,刚开始时还没什么问题,但是等到公司扩展到一定程度时,问题就来了。上次我遇到他,他说,公司现在管理方面很有问题,有很多制度执行不了,原因是管理者和员工都是老熟人,做得太过了会得罪人。如果要换掉这批人又不可能,因为一时间找不到那么多的人来顶替。我说你就试试看找一个自己最亲的人,杀鸡儆猴,然后再不定时招聘
一些重要岗位的储备人员,让员工感觉到有被替换的危机感。当然完善公司管理制度也很重要。
四、魂、文化(企业文化)
“要有一股气势,要有一种拼到底的劲头。就像一个剑客,和对手狭路相逢,他发现对手竟是天下 第一剑客,这时他明知是死,也必须亮出宝剑,没有这样的勇气就别当剑客,倒在对手的剑下不丢人,那叫虽败犹荣,咱中国人决不当孬种,逢敌比亮剑。”
这是李云龙非常经典的一段话,整个故事就是围绕这种精神展开,“逢敌必亮剑”这是一股强大的气势,用李云龙的话,这就是一种狼的性格,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对手,多么强悍的敌人,都要表现出凶悍与狡猾,单独的凶悍是匹夫之勇,而狡猾就体现在运用策略,知己知彼。当狼在遇到强大的对手时,不会轻易发动攻势,一定等待援助,发挥群体优势,所以群狼连老虎也会害怕。
这种精神在军队中叫魂——军魂,如果用在企业中叫文化——企业文化。
楚云飞的80万部队拥有美国进口的武器装备,李云龙的60万部队仅有国产的早已过时的武器装备,无论武器还是人数楚云飞 都占劣势,可是李云龙却打赢了,靠的是什么?不是天时,不是地利,是人和,这种人和表现在李云龙的部队中拥有一种共同的依护体——军魂,一种敢于亮剑的魂,有了这种魂,就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会坚守那份信念战斗到底。看看楚云飞的士兵,只要看到局势不对,转身拔腿就跑。
在企业中如果有一种这样的文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处于何种不利的形势,都会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它,并且是公司中每一个员工,就好像亮剑中的每一个战士一样。但是实际的情况是,企业中当遇到困难时,往往想方设法的只有总裁,只有老板,其余的人到了时间就下班,事不关己,反正解决不了对自己没有损坏,工资不会少一分。这难道不像楚云飞的部队。打不赢没关系,实在不行就跑,因为有退路。总裁,老板只能向前,他们没有退路,要么胜利要么战死。
出现这种情况是谁的责任,他不是士兵的责任,不是员工的责任,是领导者的责任。领导者没有一种强烈的影响力,没有一种巨大凝聚力,所以不能在部队或企业建立一种魂或文化,让每个人都有一种信念。
所以21企业要迅速发展,单有好的战略方向,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有好的设备(工具),有一流的系统程序还不够,重要的是企业必须具备一种魂,一种文化,一种信念,一种每个人都敢于亮剑的精神。这就需要企业领导人为全公司造梦,让每个人都为了实现这个梦而不懈努力。毛泽东当初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追随他,就是因为他为全天下的人造了一个美丽的梦:“打土豪,分田地,人们当家作主“,孙中山先生也为天下人造梦:三民主义——民权、民生、民族,还有同盟宣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土权”。但是为什么孙中山的梦没有实现?原因在于他不了解人民当时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吃饱,穿暖,那些三民主义仿佛太遥远。毛泽东明白这一点,提出一句简单而又正中人民下怀的话,“打土豪,分田地,人们当家作主
“。对于三民主义来说,那时的老百姓不是很明白,感觉不实际,没有”人民当家作主“来得明了。这也跟企业内的制度一个启示:不要把制度搞得太复杂。只有简单的东西才易于施行。为员工造一个简单而美丽的梦是领导们必须做的工作。有了梦就有了魂,有了文化,企业发展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五、学习力
当日本鬼子被赶出中国,当国民党被迫退居台湾,当李云龙他们还沉侵在战争胜利的喜悦和满足之中时,中央通知高级军官全部到南京学习,当时很多人不理解,日本鬼子被打跑了,蒋介石也被打垮了,还有什么学的?只有一个人明白为什么?那就是孔捷,因为他被派到 朝鲜参加抗美援朝。他出去见了世面,见识到了别人的战略方法的确比我们的厉害,在自己家打仗的方法拿到外面去打一点用都没有。
正如很多企业,刚刚创业时感觉很好,比周围同行业的都好,一旦上了一个台阶同别的的企业一比,或是去到国外看到别的大的企业才感觉自己是井底之蛙。
中央高级领导意识到,不能靠原来那些经验和理论同别人抗衡。必须必须学习更好的军事战略,这才有了李云龙他们去南京学习的故事。
学历只能代表过去,你之前所学到的东西要么没用,要么过时。所以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掌握新的资讯。学习适合当前发展的理念思维,学习别人通过实践已经产生结果的经验。作为企业来说,不断向比自己更成功的企业学习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必要趋势。你可以不学习,但你的竞争对手会帮你学习。
六、洞察力,行动力
一次日本的特种兵偷袭李云龙总部,当日李云龙结婚,本来是大喜日子,晚上理应呆在洞房内,但他没有,他走出去查岗,来到战士休息的营房发现朱干事不在自己位置睡觉,李云龙用手探探被窝,感觉被窝里是凉的,似乎一种直觉告诉他,可能会有问题发生,当即唤醒正在睡觉的战士,就在此时,日本兵已经来到营房前。可见他的洞察力相当强,假如没有发现,或者换一种想法——是不是战士不舒服出去了,如果这样可能所有的人都死在睡梦之中(岗哨已被干掉)。其实在之前李云龙就已经感觉到朱有点异常,别看李平常骂骂咧咧,但关键时候绝不含糊,一发现情况不对立刻行动,这也是李的最大特质——超强的行动力。
在企业中,作为一个领导要有相当的洞察力和行动力,一旦发现风吹草动,就要立刻调查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比如作为一个部门负责人,要随时观察员工的行为和情绪,一旦出现异常,要立刻想办法纠正,比如一个机械操作工,因为前一天晚上同老婆闹别扭,心情不好,在加上晚上没有睡好,所以上班没精神。员工如果在这种状态下工作,就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在这里我为什么把洞察力和行动力放在一起,原因是如果你发现了问题不立马行动就等于空有敏锐的洞察力。李云龙在战争发现了很多机会,如果他不立刻行动,恐怕他的部队同楚云飞的没什么差别。比如那个骑兵营得来很容易,他没有事先考虑太多东西,稍作部署立刻就行动。
李云龙追女孩子的行动力也是相当的不错,觉得机会一来,立刻行动,绝不拖延,行动越快,得到结果的速度也就越快。
李云龙的行动力还表现在,有一次同政委赵刚商议挑选会武功的战士组成一支特别的队伍,当时赵刚说:“那好,这事你尽快去办!”李云龙说了另外一句:“不用尽快,我马上就去!”假设企业中每个人或者作为管理者有这样的行动力,公司想不发展都不行!
不用尽快,我马上就去!
七、随时随地招兵买马,选择最好的工具
人才来源于三种途径,一是被吸引来的,二是被筛选出来的,三用重金挖过来。李云龙身边的人,和尚本是国民军的,一听说是李云龙,就马上同意跟他干,这叫吸引来的;张大彪是在战中表现很好,是 筛选出来的;骑兵连的孙连长是用五挺机枪换来的。李云龙的部队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两件事,一是招兵买马,二是筹备武器装备(工具)。这才后来的由一千多人的团队发展到将近万人。
在企业中,常常出现一种现象,公司只有在人员短缺或是有人离职才开始招人,平常是不会招聘的。用他们的话说,这叫节约人力资源,降低成本。事实真是这样吗?当一个企业没有人才储备时,企业内的人才没有危机感,没有危机感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做事的效率就不高。这样的企业员工很容易同上师谈条件,往往用辞工要挟上级加工资。表面上好像节约了成本,可是这群员工每天不能尽心尽责,绩效不佳,弄出的问题倒是不少,如此一来花费的成本更高。另外当每个重要岗位只有一个员工,没有储备,如何筛选好的员工。当有一天重要岗位的员工要离职,你哪里有时间去招聘优秀的人才,那时可能就是随便找一个顶一下算了。这在管理中叫没有计划,一个好的企业是随时随地招聘人才,企业内部只要有不适合的人就马上更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正常发展,领导者永远要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能让下面的人牵着你鼻子走。
你想在战场上长期立于不败之地,你就必须有先进的武器装备;你想要成为世界级的企业,你就必须拥有世界级的工具。这里所说的工具包括软体部分和实体部分,软体就是思想,对于企业来说,就是战略、决策、公司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等无形体,实体就是实际操作中涉及到的有形体。不管是无形还是有形,它们必须是最新的,最适合当前发展状况的。
这些东西哪里来,很简单,就两个字——学习。通过学习掌握最新的资讯,知道其它同行在使用什么最先进的工具,拥有什么最好的工艺流程。
总括:亮剑是一部值得每个人学习的电视剧,只要你去看,你就能悟到一些对你自己有用的观念,特别是亮剑精神更值得我们每个人借鉴。它不但教会我们做事,更重要的教会我们做人,特别是女人,无论你是已婚还是未婚,你会学到如何正确的处理自己的婚姻和恋爱。男人可以为了心爱的女人而不顾一切的发动战争,但也可以因为自己众多兄弟的性命而最终伤痛欲绝的放弃自己心爱的女人,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很
难,但是李云龙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