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执行妇女权益保障法情况报告

时间:2019-05-13 15:13: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贯彻执行妇女权益保障法情况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贯彻执行妇女权益保障法情况报告》。

第一篇:贯彻执行妇女权益保障法情况报告

自《妇女权益保障法》颁布实施以来,**县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宣传,积极贯彻落实,使妇女权益保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xiexiebang.com 帮您找文章]

一、基本情况

几年来,**县各级党委、政府深入学习、积极广泛宣传、大力贯彻实施,执法机关认真履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职责,侵害妇女权益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妇女的生存、发展环境得到显著提高。

(一)健全组织、明确责任,全力推进《妇女法》的实施。

**县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创建社会化妇女维权的工作机制,有关部门联手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特邀妇女陪审员制度、合议庭制度、妇女法律援助制度等,实现了维权工作的统一协调、统筹规划、各负其责、齐抓共管。

1、建立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为加大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工作力度,**县成立了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县妇联,由县委副书记任主任,一名副县长任副主任,成员单位由26个政府职能部门组成。根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县妇女发展规纲要(2001-2010年)》要求,将《妇女法》赋予广大妇女的权益分解到各职能部门,把妇女发展目标细化到各个年度。各职能部门根据《规划》要求,结合各自的职责范围,制定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2、成立了**县妇女法律咨询服务中心。为进一步方便服务广大妇女群众,于1999年成立了**县妇女法律咨询服务中心,成立以来,中心充分履行职责,认真为广大妇女开展法律宣传咨询服务,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妇女法律宣传活动,认真为上访女性提供法律帮助,得到群众的普遍好评。

3、建立妇女法律援助制度。依托司法局**县法律援助中心专门建立妇女法律援助制度,为一些经济困难、老弱病残或特殊案件的女性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并减免收费,在县妇联设立了妇女法律援助站,几年来,共有138名妇女得到县法律援助机构的援助。

4、建立妇女陪审员制度。2001年5月,法院成立了法院特邀妇女陪审员制度,由政法委、司法局、县妇联以及杉城、朱口镇妇联等5个部门的人员组成,举办特邀妇女陪审员培训班,培训了有关陪审员的权利义务、法院审判程序、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业务知识,2005年对陪审员进行了调整。成立以来,陪审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能够认真履行职责,与法院审判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协商,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能进行认真分析,到目前,共有25人次陪审案件22起。

5、设立了家庭暴力报警点。为了进一步加大打击家庭暴力的力度,2003年县妇联与县公安局联合,在全县各乡镇挂牌成立了“家庭暴力报警点”,并公布报警点的电话号码,对家庭暴力案件做到及时出警,并负责教育和处置严重施暴者。这一系列举措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和家庭成员维护了权益,提供了有力帮助,同时也震慑了施暴者,打击了家庭中的违法犯罪,县公安局确定专人负责及时与县妇联沟通工作情况,指导、协调“家庭暴力报警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据统计,“家庭暴力报警点”自成立以来,全县共受理投诉案件98起。

6、健全信访办结制度。县妇联建立了信访责任考评制度、每月统计上报制度、定期回访制度等,并建立维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联系,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各部门领导对及时解决处理好妇女来信来访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有效提高了妇女来信来访件的办结率。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几年来,**县各级妇联共处理各类信访案件487件,处理率达96%。

7、建立“法院妇女维权合议庭”。为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县法院成立了“妇女维权合议庭”,修订“**县人民法院妇女维权合议庭章程”,在指导思想、组织机构、受案范围、办案规则等方面健全机制,明确对各类涉及妇女权益案件的审理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和监督,统一规定由“妇女维权合议庭”及时予以协调处理。

(二)广泛宣传、大造舆论,为《妇女法》的实施创造良好氛围。

几年来,县各部门结合“四五”普法,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一定成效。在宣传对象上,做到“三个面向”。面向社会,大力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宣传教育,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面向执法主体,促进政府及有关司法、执法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更加明确在保障妇女权益工作中的的地位、作用和责任,推动形成国家机关依法行政、依法司法的良好氛围;面向妇联,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增强妇联组织依法履行职责的意识和能力。在宣传声势上,做到经常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以“三八”节、“法制宣传周”、“148妇女维权宣传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周”等为契机,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咨询,发放宣传册、宣传单、张贴标语以及“送法下乡”等形式,使妇女法深入人心。2002年,利用《妇女法》颁布十周年之际,县妇联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举办了《妇女法》知识讲座,开展了妇女法律咨询活动。召开《妇女法》颁布十周年座谈会,邀请县领导发表电视讲话。2005年,《妇女法》修改后,妇联、法院、司法局等部门组成宣讲团,深入全县10个乡镇巡回举办农村妇女《妇女法》知识培训班。县妇联与县电信局联合开展了首届“小灵通杯”妇女法律知识互动竞猜大赛活动,举办了新《妇女法》知识讲座,开展《妇女权益

保障法》知识竞答活动等,使妇女法深入人心。在宣传内容上,做到了普遍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县妇联以开展送法律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四进)宣传行动为抓手,几年来,联合有关部门深入全县各乡镇开展法律进农家活动,巡回举办妇女法律讲座,采取以案释法的形式向广大妇女讲解了《妇女权益保障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母婴保健法》、《婚姻法》等法律,重点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共有5000余名农村妇女听取了讲座。协调有关部门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在一中、三中、各乡镇中小学校举办法制讲座。计生部门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抓手,紧扣“关爱女孩行动”,大力开展生男生女顺其自然、计划生育丈夫有责、社会性别平等新型生育观;宣传有利于女孩和生育女孩的计生家庭的社会经济政策和保护妇女儿童等法律法规,制作了30余幅以关爱女孩、奖励扶助等为主要内容大型彩喷宣传画,努力营造一个关爱女孩、保护妇女权益的社会舆论氛围。法院通过巡回法庭,结合审判案件,对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进行了深入的宣传,主动到辖区农村、集镇、学校进行普法授课。几年来,全县开展妇女法律宣传活动126场,受教育面达95%。

(三)整体推进、狠抓落实,妇女生存发展环境得到全面提高。

目前,**县妇女的生存发展状况和社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妇女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法律赋予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家庭生活中的平等权利进一步得到落实。

1、妇女的劳动权益得到保护。依法保障妇女获取平等经济权。全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坚决禁止在招工、招聘中的性别歧视,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参与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分配权,保障多元化分配形式中的男女同工同酬。劳动部门每年都组织开展了贯彻实施禁止使用童工及女职工法规的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再就业工作和女职工的劳动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在国有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扩大,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县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大力促进妇女就业,积极落实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积极推进生育保险基金社会统筹,保障了女职工的劳动权益。县农办、县妇联积极协作,抓住“阳关工程”这一契机,从2004年起为下岗与失业妇女再就业制定免费培训计划,仅县妇联就培训四期213人,帮助166人转岗再就业;县残疾人联合会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自2000年开始,先后对残疾人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电脑、服装设计、家电维修、广告制做以及企业专项技能培训,2005年,残疾人就业人数为2505人,女性830人。2005年全县通过各种途径使603名下岗失业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再就业率为8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1%;全县国有企业100%落实了女职工享有经、孕、产、哺乳期等“四期”特殊保护、生育保障以及禁忌从事有毒有害、强体力劳动等女工劳动保护等有关规定;普遍实行女职工两年一次妇科病普查工作制度。2005年全县有100%的企业执行了女职工“四期劳动保护”规定,100%的企业执行了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禁忌劳动规定。

2、妇女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总人数达2.155万人,其中女性0.54万人;参加医疗保险1.07万人,其中女性0.3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0.89万人,其中女性0.3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0.62万人,其中女性0.23万人;城镇企业职工参加生育保险0.39万人,参保率达100%;2005年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0.3715万人,其中城镇0.1306万人,农村0.2409万人;2005年,我县机关、企事业从业人员达8165人,其中女性为2868人,占35%。2001-2005年来全县享受困难救助27500人次,其中妇女13640人次,占49.6%,接近一半;城乡享受低保3875户10515人,其中女性4500余人,占42%。五年来共为18140名妇女缓解了贫困。

3、妇女参与决策与管理社会事务有了突破性进展。我县按照中央干部队伍建设的方针政策,重视女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实现县级党政领导班子中各配备1名女干部,乡级党政领导班子中至少配备1名女干部,并配备了1名以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人数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干部495人,其中女性占46.3%。2005年,全县科级以上妇女领导干部人数达59人,从文化素质看,本科学历19人,大专学历35人,从年龄看,平均年龄38.2岁,其中35岁以下的15人;2005年,**县级政府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为100%,各部门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为12.4%,其中女干部占干部总数的36.3%。2005年我县共有县级及以上人大代表150人,其中女性代表37人,占代表总数的24.7%。全县共有各级政协委员101人,其中女性18人,占17.8%。我县还积极鼓励引导有参政议政能力的农村妇女树立参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意识,在2003年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全县111个村共有选民75289人,其中女选民35623人,占选民总数的47.3%;村民代表2950人,其中女代表121人,基本达到每个村有1至2名妇女代表;村委会成员362人,其中女性46人;女性村党支部书记3人,村民小组长2人。城区6个社区居委会,共选出居委会成员30人,其中女成员24名,占成员总数的80%,6名主任均为女性。

4、妇女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男女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性别差异基本消除。2005年,全县小学适龄女童的净入学率达99.99%,小学6年巩固率达99.95%,初中女童毛入学率达100%,其中入学率均100%实现目标。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8.53%。高中阶段女生的教育规模扩大,2005年全县高中阶段教育女性毛入学率达81.4%,男女生入学率的差距基本保持稳定。妇女的文盲率下降较快,妇女受教育权益得到更好维护。县教育局加大扫除农村妇女文盲的工作力度,建立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1所,主要开展对农民文化、技术培训工作。使我县青壮年妇女识字率都有较大的提高。青壮年妇女识字率达到99%。

为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文化科技素质,全县共有17616名农村妇女接受了农业新技术培训,组织近100名农村妇女参加了省、市妇联组织的各种农业技术培训,有356名农村妇女参加农函大、农广校培训学习,229名农村妇女获得农民技术员职称,14名获农民助理技师职称,农村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

5、妇女的卫生保健有了明显提高。第一,孕产妇系统保健得以巩固和发展。2005年我县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9.14%,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孕产妇死亡率为零;2005年全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72.13%;产检率为89.04%。第二,妇女疾病患病率有所下降。全县推行两年一次妇女病的普查普治,妇女病的患病率有所下降。2005年妇科病患病率为24.82%。第三,积极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全县逐步实现避孕节育方法知情选择,使育龄妇女得到及时、安全、高效、简便、经济的避孕方法,全县育龄群众享受免费技术服务率、术后和药具随访服务率、执行节育手术知情同意签字率均达100%;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村(居)达100%;长效节育率86.32%。第四,女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开展了女童期营养保健与心理行为保健、青春期保健、更年期保健以及婚育保健等服务,对妇女预期寿命的提高发挥了有效作用。第五,加大宣传,提高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知晓率。县卫生行政部门利用广播、电视、专栏、讲座、咨询等形式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培训班,提高广大群众和医疗服务人员对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从预防着手,抑制其增长速度。据统计报告,2005年对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知晓率为23.32%,五年来累计报告艾滋病人数共3人,其中女性1人;累计报告性病人数共69人,其中女性32人。

6、妇女的法律保护日益增强。县公安、政法、司法等部门充分发挥其部门的职能作用,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方针和打击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有力地打击侵害妇女儿童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治安管理力度,把侵害妇女儿童人身安全的强奸、拐卖人口等暴力侵害妇女儿童的违法犯罪活动,作为“严打”惩治的重点。两年来无发生拐卖妇女儿童案件,公安部门破获强奸案2件,受理重婚案件2件,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4人,拘留家庭暴力犯罪人1人,罚款2人,治安处罚卖淫嫖娼人员20余人,收容卖淫妇女8人,送劳动教养4人,受理遗弃案件1件,刑事拘留1人。有效地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发展变革中的利益调整和重新分配,使一些社会矛盾日益突出,这些矛盾首先反映到妇女这个弱势群体。这些问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等各个领域,使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工作范围更广、难度更大,主要表现在:

1、婚姻家庭矛盾是困扰广大妇女的主要问题。在妇联的来信来访中近80%的涉及婚姻家庭,大多数妇女当面临离婚、第三者插足、家庭暴力时手足无措,不知如何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家庭暴力案件还是占较大比重。

2、妇女的政治权利仍然是维权的薄弱环节。当前,妇女在参与国家和事务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障碍,与男性有较大差距。主要是还没有真正做到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使女性的政治权利无形之中被削弱,参与民主监督和管理社会事务的机会减少,在机构改革中妇女参政比例有所下降,各级妇女干部的配备使用是按有关要求目标配备使用,相对于男干部的提拔使用,女干部还处于弱势,尽管现在越来越重视妇女干部的培养使用,但力度还远远不够。在女干部中还普遍存在副职多正职少,虚职多实职少,主管群团工作多,主管经济工作少的状况。交流力度不够,在县直机关女领导干部交流工作中,今年基本上都没有得到交流,受部分女领导年龄大的原因,许多女领导都退居二线,导致我县政府部门没有一名女正职领导。

3、下岗女职工再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就业难是当前难以避免的社会问题。由于女职工下岗人数持续增加,低技术职位劳动力供大于求,社区的能力有限,再加上社会保障体系不很完善,致使下岗女职工再就业十分困难。

4、男女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的现象依然不容忽视。我县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5.3,部分乡镇的性别比更是严重失调,性别比呈攀升趋势。

5、对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知晓率仍很低。2005年为23.32%,比2000年虽上升18.17个百分点,但仍不乐观。

6、流动妇女人口权益保障很难落实。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流动人口明显增多,整体而言,流动人口的文化素质和经济收入偏低,卫生保健与计划生育意识薄弱。政府对流动人口的有效管理措施明显滞后,特别是女性的社会福利、卫生保健、教育培训、法律援助等服务同当地居民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三、今后工作打算及建议

妇女问题是全社会的问题,维护妇女权益,需要各个部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协调联动,密切合作。要解决上述存在问题,必须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继续深入宣传教育。将《妇女权益保障法》纳入“五五”普法规划之中,与相关的法律结合起来,组织系统地普法学习,并列为

干部培训的内容。广泛深入宣传维护妇女的权益的系列法律法规,重点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婚姻法》,帮助广大群众增强法制意识,自觉批评和抵制危害妇女权益的行为,尤其要帮助广大妇女群众学法,了解法律赋予她们的基本的权益,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对危害妇女权益的典型案例,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予以曝光。对拐卖和收买妇女、卖淫嫖娼、重婚等社会丑恶现象,公检法司等部门要加大专项斗争打击力度,严惩违法分子。

2、拓宽妇女的就业渠道和劳动保护工作。积极制定和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大力推动妇女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女性就业竞争能力,为女性到各行各业就业创造条件。同时,加大劳动保障执法力度,落实社会保障制度,扩大保障范围,增加社会保障的受益人群,缩小因企业性质不同而造成的两性在享受社会保障水平上的差距;重点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进行劳动保健保障法律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成立女职工劳动监察队伍,预防和及时纠正各种侵害妇女劳动权益的行为。

3、加大健康宣传教育力度。尤其是对农村、贫困山区妇女,要提高她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定期开展妇女病普查和妇科常见病的防治工作,降低妇女病患病率。在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加强流动人口的卫生保健工作;加强性病、艾滋病的预防工作。建立健全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为育龄夫妇提供生殖保健和避孕节育技术服务,控制节育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4、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妇女干部的培养教育和选拔工作。制定培养选拔妇女干部的有关政策,坚持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妇女干部;对具备条件的女干部大胆安排到正职岗位;特别优秀的破格提拔,提高妇女参政比例。

5、严厉打击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对于暴力残害、拐卖妇女的犯罪案件,公安司法机关要予以高度重视,加大打击力度,集中警力,解救被害妇女。对于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要坚决查禁取缔,加强综合治理。对于舞厅、桑拿浴、发廊等行业场所,要加强经常性的治安管理。对组织、介绍、容留色情和卖淫嫖娼的单位和人员,一定要从严惩处。人民法院审理婚姻、继承等案件,要依法维护妇女的权益。

6、要重视“148”法律服务中心、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和妇女援助站工作。发挥其妇女维权的阵地作用,加大人员和经费投入,改善工作条件,确保正常运转。

7、建立完善的法律援助制度和高素质的法律援助队伍。大部分受虐妇女要请法律援助律师帮助自己打官司,但是很多妇女往往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多数受虐妇女在家庭中和在社会上都是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知识层次不高,经济收入较低,而且相当一部分几乎没有收入来源,最重要的还是离婚住房问题不能解决。因此,建立完善的法律援助制度,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法律援助律师队伍,对于维护受虐妇女合法权益至关重要。要防治家庭暴力,就必须充分发挥法律援助机构和人民法院司法救助的职能作用。对于受虐妇女的离婚诉讼请求,一方面人民法院可通过实行救助制度,为她们减免诉讼费用,使她们打得起官司,保障权利救济程序得以顺利实现;另一方面,法律援助机构对于符合受援条件的受害妇女,要及时提供援助,以保障其实体权利得到救济。

第二篇:贯彻执行妇女权益保障法情况报告

自《妇女权益保障法》颁布实施以来,**县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宣传,积极贯彻落实,使妇女权益保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基本情况

几年来,**县各级党委、政府深入学习、积极广泛宣传、大力贯彻实施,执法机关认真履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职责,侵害妇女权益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妇女的生存、发展环境得到显著提高。

(一)健全组织、明确责任,全力推进《妇女法》的实施。

**县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创建社会化妇女维权的工作机制,有关部门联手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特邀妇女陪审员制度、合议庭制度、妇女法律援助制度等,实现了维权工作的统一协调、统筹规划、各负其责、齐抓共管。

1、建立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为加大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工作力度,**县成立了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县妇联,由县委副书记任主任,一名副县长任副主任,成员单位由26个政府职能部门组成。根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县妇女发展规纲要(2001-2010年)》要求,将《妇女法》赋予广大妇女的权益分解到各职能部门,把妇女发展目标细化到各个。各职能部门根据《规划》要求,结合各自的职责范围,制定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2、成立了**县妇女法律咨询服务中心。为进一步方便服务广大妇女群众,于1999年成立了**县妇女法律咨询服务中心,成立以来,中心充分履行职责,认真为广大妇女开展法律宣传咨询服务,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妇女法律宣传活动,认真为上访女性提供法律帮助,得到群众的普遍好评。

3、建立妇女法律援助制度。依托司法局**县法律援助中心专门建立妇女法律援助制度,为一些经济困难、老弱病残或特殊案件的女性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并减免收费,在县妇联设立了妇女法律援助站,几年来,共有138名妇女得到县法律援助机构的援助。

4、建立妇女陪审员制度。2001年5月,法院成立了法院特邀妇女陪审员制度,由政法委、司法局、县妇联以及杉城、朱口镇妇联等5个部门的人员组成,举办特邀妇女陪审员培训班,培训了有关陪审员的权利义务、法院审判程序、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业务知识,2005年对陪审员进行了调整。成立以来,陪审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能够认真履行职责,与法院审判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协商,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能进行认真分析,到目前,共有25人次陪审案件22起。

5、设立了家庭暴力报警点。为了进一步加大打击家庭暴力的力度,2003年县妇联与县公安局联合,在全县各乡镇挂牌成立了“家庭暴力报警点”,并公布报警点的电话号码,对家庭暴力案件做到及时出警,并负责教育和处置严重施暴者。这一系列举措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和家庭成员维护了权益,提供了有力帮助,同时也震慑了施暴者,打击了家庭中的违法犯罪,县公安局确定专人负责及时与县妇联沟通工作情况,指导、协调“家庭暴力报警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据统计,“家庭暴力报警点”自成立以来,全县共受理投诉案件98起。

6、健全信访办结制度。县妇联建立了信访责任考评制度、每月统计上报制度、定期回访制度等,并建立维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联系,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各部门领导对及时解决处理好妇女来信来访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有效提高了妇女来信来访件的办结率。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几年来,**县各级妇联共处理各类信访案件487件,处理率达96。

7、建立“法院妇女维权合议庭”。为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县法院成立了“妇女维权合议庭”,修订“**县人民法院妇女维权合议庭章程”,在指导思想、组织机构、受案范围、办案规则等方面健全机制,明确对各类涉及妇女权益案件的审理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和监督,统一规定由“妇女维权合议庭”及时予以协调处理。

(二)广泛宣传、大造舆论,为《妇女法》的实施创造良好氛围。

几年来,县各部门结合“四五”普法,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一定成效。在宣传对象上,做到“三个面向”。面向社会,大力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宣传教育,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面向执法主体,促进政府及有关司法、执法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更加明确在保障妇女权益工作中的的地位、作用和责任,推动形成国家机关依法行政、依法司法的良好氛围;面向妇联,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增强妇联组织依法履行职责的意识和能力。在宣传声势上,做到经常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以“三八”节、“法制宣传周”、“148妇女维权宣传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周”等为契机,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咨询,发放宣传册、宣传单、张贴标语以及“送法下乡”等形式,使妇女法深入人心。2002年,利用《妇女法》颁布十周年之际,县妇联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举办了《妇女法》知识

第三篇:妇女权益保障法

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2008年11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 6 号

2008年11月14日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任何组织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各项制度,保护妇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

第四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实际,制定本行政区域妇女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促进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妇女权益保障工作。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文化、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民政、公安、司法行政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维护妇女权益保障工作。

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指导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做好妇女权益保障工作。

第五条 各级妇女联合会代表和维护各族各界妇女的利益,协助国家机关检查、监督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反映妇女的意愿和要求,提出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意见和建议。

第六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予以保障。

第二章 政治权利

第七条 在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并逐步提高妇女代表的比例。

第八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培养、选拔和任用妇女干部特别是少数民族妇女干部,领导班子成员中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干部。

嘎查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应当有女性成员。

第九条 制定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公共政策和决定重大事项时,对涉及妇女权益的重大问题,应当听取本级妇女联合会的意见。

国家机关和其他组织制定内部规章制度时,对涉及妇女权益的问题,应当听取本单位妇女工作机构或者妇女代表的意见。

第三章 文化教育权益

第十条 适龄女性儿童少年的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迫其辍学。

学校应当采取措施,解决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就学存在的实际困难,保证贫困、残疾和流动人口中的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以户籍为由限制流动人口中的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入学。

第十一条 学校不得提高女学生的录取标准;除国家规定的特殊专业外,不得限制女学生的录取比例;对少数民族女学生应当给予照顾。

学校应当在学生中加强男女平等的教育,禁止歧视女学生;根据女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在课内外活动、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保障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各级各类学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女学生的救助工作。

第十三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行业组织在评定专业技术职务、派出留学、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不得限制女性的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妇女接受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为其从事生产经营和劳动就业提供帮助。

第四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女性或者提高对女性的录用标准。

录用女职工时,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录用少数民族妇女。

公务员考录,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录用少数民族妇女。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在录用女职工时,应当依法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不得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怀孕、生育、哺乳等内容。

用人单位应当与职工方平等协商,签订女职工权益保护的专项集体合同或者在集体合同中规定保护女职工权益的内容。

第十七条 女职工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依法受到特殊保护。用人单位不得安排不适合妇女从事的工作和劳动,不得安排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国家规定禁止的劳动。

用人单位不得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为由辞退女职工或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降低其工资或者取消福利待遇,影响其调资、晋职、晋级和评定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不得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延长女职工的工作时间;确需延长女职工工作时间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支付相应的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在机构变动和改革劳动用工制度时,不得以性别为由作出歧视女职工的规定。

嘎查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中女性成员的补贴标准应当与男性成员相同。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发展社会救助和福利事业,保证丧失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妇女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生育保险社会统筹制度。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职工生育保险的有关规定,按时足额交纳生育保险费,保证女职工的生育保险待遇。未参加生育保险的单位,应当按规定承担女职工生育医疗等费用。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生育救济制度,对农村牧区贫困孕产妇和城镇低保户中的孕产妇提供必要的生育救助。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发展基层妇幼保健事业。

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妇幼保健站、苏木乡镇卫生院应当将妇科病的检查和防治纳入工作规划,定期为农村牧区和街道妇女进行妇科普查。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每年免费为女职工进行妇科检查。

第五章 财产权益

第二十三条 妇女对家庭共有财产享有与其他家庭成员平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其他家庭成员不得限制或者剥夺。

离婚和丧偶妇女有权自主处分个人所有和继承的财产,任何人不得干涉。

第二十四条 嘎查村民委员会、嘎查村民会议、嘎查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或者制定的村规民约,不得有歧视妇女、侵害妇女财产权益的内容。

第二十五条 妇女在农村牧区土地(草场)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补偿费使用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拖欠、剥夺妇女依法获得的土地(草场)征收或者征用补偿的费用。

第二十六条 土地(草场)承包期内,农村牧区妇女结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草场)的,原集体经济组织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草场);农村牧区妇女离婚或者丧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草场)的,原居住地的集体经济组织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草场)。

第二十七条 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时,不得侵害妇女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八条 农村牧区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宅基地使用权。妇女结婚、男方到女方落户,或者妇女离婚后仍在原居住地生活且无住房,要求建房且符合法定条件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批给宅基地。

第六章 人身权利

第二十九条 妇女的人身自由、生命健康权和人格权不受侵犯。禁止下列行为:

(一)遗弃、残害、贩卖女婴;

(二)强迫引诱女童进行乞讨;

(三)歧视、虐待生育女婴或者无生育能力妇女;

(四)歧视、虐待、遗弃老年妇女和病残、弱智、患精神病妇女;

(五)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妇女卖淫或者进行淫秽表演;

(六)组织、强迫、利用妇女借征婚、结婚之名骗取财物;

(七)利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妇女的人格尊严;

(八)其他侵害妇女权利的行为。

第三十条 禁止对女性儿童少年的性侵害。法定监护人以及学校、幼儿园等其他负有监护责任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履行对女性儿童少年的监护职责。

第三十一条 禁止违背妇女本人意愿,以语言、文字、图片、电子信息、肢体动作等方式对妇女实施性骚扰。受害妇女有权向单位和有关机关投诉,有关单位和机关应当及时受理。

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宣传教育,预防和制止工作场所的性骚扰。

第三十二条 严禁利用超声技术和其它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行为。

第三十三条 被遗弃女婴和女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公安机关出具证明,当地民政部门安置。

第三十四条 要尊重违法犯罪妇女的人格尊严,保障其合法权益。

第七章 婚姻家庭权益

第三十五条 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妇女婚姻自由的行为。

丧偶、离异妇女再婚的,任何人不得干涉。

第三十六条 夫妻离婚时,其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因男方重婚、与他人同居或者实施家庭暴力等导致离婚的,受害妇女有权提出损害赔偿请求。

第三十七条 夫妻离婚后,男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侵犯女方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第三十八条 家庭成员有赡养老年妇女的义务。老年妇女依法享有的财产,任何人不得侵占和剥夺。

第三十九条 禁止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嘎查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经济困难的受害妇女诉讼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依法给予法律援助。

第四十一条 有关部门和单位对侵害妇女权益的行为不予处理或者处理不当的,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妇女联合会可以要求其上级主管机关调查处理。

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妇女联合会对严重侵害妇女权益的行为,可以向有关部门发出督促执行书,有关部门应在十五个工作日内依法处理并作出答复;逾期不作出处理也不答复的,可建议有关部门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侵害女学生接受教育权利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对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二十条规定,侵害女职工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视情节轻重依法给予处罚;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所作决定或者制定村规民约有歧视妇女、侵害妇女财产权益内容的,由当地人民政府责令其改正,并对主要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规定,侵害农村牧区妇女在土地(草场)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补偿费使用分配、宅基地等方面合法权益的,可以通过协商解决,或者由乡镇人民政府依法调解;受害人可以依法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侵害妇女人身、生命健康、婚姻家庭权利,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造成财产损失或者精神伤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侵害妇女合法权益,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九章 附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妇女权益保障法

妇女权益保障法

(1994年12月30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根据1997年7月31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8年1月19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行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本办法的规定,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妇女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时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监测统计、评估督查工作。

第四条 省、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设立的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在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方面的主要职责是:

(一)协调、督促和指导有关部门做好妇女合法权益保障工作;

(二)组织宣传有关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检查、督促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实施;

(三)研究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重大事项,参与制定和修改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法规、规章和政策;

(四)受理对侵害妇女合法权益行为的投诉、举报,督促有关部门查处;

(五)办理政府交办的其他需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处理的工作。

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由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负责人组成,人民政府负责人兼任主任,其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同级妇女联合会。工作经费列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妇女权益保障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妇女权益保障工作。

第五条 地方各级妇女联合会依照法律、法规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代表和维护妇女利益,做好维护妇女权益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为妇女联合会依法履行职责提供必要的条件。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残疾人联合会等社会团体应当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做好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

第六条 对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成绩显著的组织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政治权利

第七条 制定涉及妇女权益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公共政策时,应当听取妇女组织的意见。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检查涉及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时,执

法检查组中应当吸收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妇女代表参加,并可以邀请妇女联合会或者其他妇女组织的人员参加相关工作。

第八条 省、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中,妇女所占比例不低于百分之二十五,逐步达到百分之三十;县(市、区)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中,妇女所占比例不低于百分之二十五。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女性。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应当有一名以上女性成员。村民代表会议、居民代表会议中妇女代表候选人的比例不低于百分之三十。

第九条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有一名以上女性领导成员,省、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的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配备女性领导成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有一名以上女性领导成员。

设区的市、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组成部门、直属机构的正职领导中应当有一定数量的女性。

第十条 职工代表大会中女代表的比例,应当与本单位女职工所占的比例相适应。女性相对集中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有一定数量的女性管理人员。

第十一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

有关部门应当制定规划、采取措施,逐步建立完善有利于实现性别平等的选拔任用女干部的机制。

各级妇女联合会以及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等妇女组织,可以向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推荐女干部,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重视其推荐意见。

第三章 文化教育权益

第十二条 学校应当保障女性在入学、升学、授予学位、就业推荐等方面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

学校在招生时,应当执行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不得歧视女性,除特殊专业外,不得提高女性的录取标准。

第十三条 学校应当根据女性青少年的特点进行心理、生理、卫生保健、女性自我保护教育,并在教育方式、管理制度、设施配置等方面采取措施,保障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人身安全。

第十四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统筹安排流动人口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入学,有关学校不得以户籍为由拒收。

第十五条 政府、社会、学校逐步建立完善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扶困助学制度,帮助贫困、残疾女学生完成学业。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保障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完成义务教育。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城乡妇女的需要,重视和加强对妇女进行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妇女的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

在政府补贴的专项培训中,应当保证妇女占适当的比例。

第四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

第十七条 除国家明确规定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外,各单位在招收、录用职工时,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接收符合条件的女性。

各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不得含有歧视女性的内容。

第十八条 女职工二十五人以上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订立女职工特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

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生育、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在孕期、产期、哺乳期间,用人单位不得单方解除与女职工的劳动(聘用)合同,变

更女职工工作岗位应当征得女职工同意。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劳动(聘用)合同期限届满的,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聘用)合同,劳动(聘用)合同应当延续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不得强迫女职工提前退出工作岗位休养、提前或者延期退休,不得降低其退休待遇。

对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女性的退(离)休年龄和待遇,应当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重视保障其合法权益。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必须贯彻实施国家生育保险制度,参加生育保险,并按规定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对女职工人数较多的用人单位,可以在生育保险费的缴费比例等方面给予优惠。

用人单位不得截留女职工报销的生育保险费用。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规划,加大对妇女生育保障的经费投入,推行住院分娩,为农村的贫困孕产妇和城镇低保户中的孕产妇提供必要的生育救助,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其住院分娩的费用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适当补助。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至少每两年组织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一次妇女病普查。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女职工定期健康检查制度,按照规定组织女职工参加妇女病、乳腺病普查普治,并建立女职工健康档案。

第五章 财产权益

第二十四条 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财产权利不受其收入状况的影响。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男女双方对夫妻共同财产享有知情权,一方有权了解财产状况,另一方不得隐瞒。

第二十五条 其他共有人出卖、抵押或者以其他方式处分夫妻共有财产和家庭共同共有财产,应当征得女性共有人同意。

夫妻对共有的不动产以及船舶、机动车等需要登记的动产可以联名登记。所有权人要求联名登记的,有关部门应当予以支持。

第二十六条 农村土地承包,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农村土地承包期内,妇女结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妇女离婚或者丧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在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或者讨论决定土地权益等事项时,不得以妇女未婚、结婚、离婚、丧偶等为由,侵害妇女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股权分配、土地征收补偿费使用分配以及宅基地使用等方面依法享有的与男子平等的权益。

在农村土地征收补偿过程中,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拖欠、剥夺妇女依法应当获得的土地征收补偿费用。

第二十七条 任何人不得剥夺丧偶妇女的合法遗产继承权,不得阻止其带产改嫁。

第六章 人身权利

第二十八条 公安机关应当组织解救被拐卖、绑架的妇女;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等部门应当做好被解救妇女的善后安置工作;妇女联合会应当协助和配合做好被解救妇女的有关工作。

第二十九条 禁止组织、胁迫、引诱、容留、雇用妇女在任何场所或者利用互联网进行淫秽表演或者提供色情服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为上述行为提供场所或者其他便利条件。

第三十条 禁止组织、胁迫、诱骗、容留女性未成年人参与、表演、观看恐怖、残忍、淫秽、色情或者其他违反社会公德、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节目和活动。

禁止组织、胁迫、诱骗、利用女性未成年人、女性残疾人从事街头乞讨等损害其身心健康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 禁止任何人利用与女性儿童少年的教养关系对其实施性侵害。父母和其他负有监护责任的单位、人员应当依法履行对女性儿童少年的监护职责,学校、幼儿园应当承担教育管理和保护职责。

第三十二条 禁止违背妇女意愿,以含有淫秽色情内容的语言、文字、图片、电子信息、肢体动作等形式对妇女实施性骚扰。

用人单位和公共场所管理单位应当通过建立适当的环境、制定必要的调查投诉制度等措施,预防和制止对妇女的性骚扰。

受害妇女有权向用人单位和有关部门投诉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三条 广告、商标、展览橱窗、商品名称、包装、装潢及其他媒介中不得含有歧视或者侮辱妇女的内容。

第三十四条 超市、商场等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检查、搜查女性身体。

第七章 婚姻家庭权益

第三十五条 不得干涉妇女的结婚、离婚自主权。夫妻在离婚诉讼期间,男方及其亲属不得侵犯和限制女方的人身自由,不得侵犯女方的居住权。

夫妻关系被依法解除后,任何人不得干扰女方的正常生活;不得阻挠其对子女的探望权。第三十六条 夫妻离婚后,女方取得的房屋所有权需要办理不动产变更登记手续的,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离婚证明或者生效法律文书为其办理相关手续。

第三十七条 禁止对妇女实施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应当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纳入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范围,积极开展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促进家庭和睦。

第三十八条 县级人民政府、有条件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或者指定妇女庇护场所,为遭受家庭暴力暂时不能归家的受害妇女提供庇护和其他临时性救助。妇女庇护场所不受侵犯,禁止任何人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庇护场所。

第三十九条 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受理家庭暴力案件,及时制止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做好调查取证工作,并对施暴者予以批评、训诫;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触犯刑律的,依法立案侦查。

民政部门应当依托救助管理机构开展家庭暴力救助工作,为请求临时救助的受害妇女提供庇护和其他必要的临时性救助。

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为受害妇女提供法律帮助;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应当积极参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做好调解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督促医疗卫生机构对医务人员进行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方面的培训。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发现家庭暴力行为,应当在救治同时做好诊疗记录,并协助公安机关调查。

妇女组织应当为受害妇女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并在受害妇女需要申请伤情鉴定、临时救助、提起诉讼时提供帮助。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应当及时予以劝阻,参与对家庭暴力案件的调解,并根据受害妇女的请求,出具相关证明或者提供帮助。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受害妇女提供必要的帮助。

第四十条 育龄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和义务,夫妻双方都有权选择可靠的、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对严重侵害妇女权益的行为和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侵害妇女权益事件,应当向有关部门发出建议书或者督促执行书。有关部门应当自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予以处理并作出答复。逾期不处理也不答复的,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可以建议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第四十二条 对有经济困难需要法律援助的妇女,法律援助机构应当给予优先帮助,依法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人民法院对有经济困难需要司法救助的妇女,应当提供司法救助,实行诉讼费用的缓交、减交、免交。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有关学校拒收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规定,组织、胁迫、诱骗女性未成年人表演恐怖、残忍、淫秽、色情节目,或者组织、胁迫、诱骗、利用女性未成年人、女性残疾人从事街头乞讨等损害其身心健康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广告、商标、展览橱窗、商品名称、包装、装潢及其他媒介中含有歧视或者侮辱妇女内容的,由工商、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改正,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1995年3月1日起施行。1984年10月31日江苏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的《江苏省关于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若干规定》同时废止。

第五篇:州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情况(精)

州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

障法》情况的报告

(2008年6月18日在州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

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洪丹平

《妇保法》于1992年10月1日起正式颁布实施,于2005年8月28日根据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决定》修正,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的基本法律。一直以来,在州委的正确领导和州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并不断强化妇女权益保障工作,作为政府设置的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机构——州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充分履行职责,积极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实施《妇保法》,加大执法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党委重视,政府主导,保障妇女权益的社会环境不断得到优化

自《妇保法》实施以来,州委先后于1998年、2003年、2007年三次召开了大规模的工青妇群团工作会议,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妇女权益和促进妇女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了各级党委对妇女工作的领导。州委每年不定期听取妇女儿童工作汇报,州政府常务会议不定期研究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和发展事项。州政府分别于1998年、2002年、2005年召开三次全州妇女儿童工作会议,州长、任妇儿工委主任的副州长参加会议并作讲话,对妇女儿童的发展和保障妇女权益工作作出部署和提出要求,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同时,各县市政府均依据《妇保法》制定各地的妇女发展规划,并将此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定期开展监测评估工作,使法律的规定通过具体措施得以落实,使实施妇女发展规划与执行《妇保法》和《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有机结合,做到了依法施规,以法律促保障、以规划促发展。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政府有关部门也积极依据法律规定和规划目标,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妇女发展和有效维护妇女权益的政策规定,使实施《妇保法》的社会环境不断得到优化。

(二)依法成立政府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机构,基本形成保障妇女权益的良好工作格局

《妇保法》规定,依法保障妇女的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县级以上政府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妇女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云南省《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督促、检查、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妇女合法权益的保障工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可以设立办事机构”。此外,省、州的《2001-2010年妇女发展规划》也进一步明确了“州、县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应分别配备3名以上和1名以上专职干部。州、县市要把妇儿工委办公室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妇儿工委办公室正常运转”。1994年州人民政府成立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现有30个成员单位,并配有专职人员2人,在州政府办公大楼设有1间办公室,配备车辆1辆。全州13个县市也先后成立了县市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配有专兼职工作人员23人;135个乡镇均成立了妇女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目前,全州各级政府根据法律规定,结合各地实际,先后两次制定了妇女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摆上政府议事日程,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切实有效维护妇女权益和促进妇女发展。通过各级政府及其妇女儿童工作机构的不懈努力,逐步加强依法保障力度,我州已基本形成“党委重视、政府主导、妇儿工委协调、成员单位实施、各方齐抓共管”的妇女权益保障工作良好格局。

(三)妇儿工委协调、成员单位实施、各方齐抓共管,妇女权益保障取得实效

州妇儿工委紧紧围绕实施“一法两规”,即:《妇保法》、《妇女发展规划》和《儿童发展规划》,积极协调教育、卫生、劳动、公安、民政等30家成员单位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共同营造全社会关心、维护和保障妇女权益的良好氛围,推进《妇保法》和妇女、儿童规划有效贯彻实施。

1.将法律赋予妇女的6大法定权利,即: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益、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利、婚姻家庭权益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01年州人民政府制定了《红河州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红政发〔2001〕98号),提出了新世纪妇女全面发展的36项主要目标,涵盖了6大领域(妇女与经济、妇女参与决策、妇女与教育、妇女与健康、妇女与法律、妇女与环境),是一个强化我州妇女权益保障、促进妇女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州13个县市人民政府全部制定了妇女发展规划。

2.不断加大促进妇女儿童发展资金的投入,尤其对一些重点领域实行专项投入。据统计,目前全州已建成10个青少年活动中心,共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从2003年起建立“母亲沼气”专项资金项目,至2007年五年间共投入资金160万元,共建成沼气池4155口,猪厩3547个,卫生厕所3473个。从1996年建立红河州妇女儿童发展金,至2007年政府先后共投入95万元,以小额信贷的方式扶持农村妇女发展种植、养殖项目,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帮助妇女早日摆脱贫困。建立贫困危急孕产妇救助金,2003年至2007年共拨付资金892.9万元,促进了全州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工作的顺利开展。

3.州妇儿工委充分发挥协调议事作用,积极推动成员单位履行职责,妇女各项权益得到有效落实。

——在保障政治权利方面。今年换届后,我州有全国人大女代表2人,占红河州全国人大代表比例的40%;省人大女代表18名,占红河州省人大代表总数的31.03%;州人大女代表119名,占州人大代表总数的29.9%。有全国政协女委员1名,占红河州全国政协委员总数的50%;省政协女委员8名,占红河州省政协委员总数的47.06%;州政协女委员104名,占州政协委员总数的25.8%。州委12个工作部门中配有女领导的有6个,占50%;州政府44个工作部门中配有女领导的有20个,占45.45%;州级各部门中有6名正职女干部,占州委、州政府工作部门正职总数的10.71%;全州有正处级女领导9人。县市级四套领导班子中有3名正职女领导,占县市级领导班子正职总数的5.77%;各县市党政领导班子至少配备了1名女干部;各县市工作部门中共有158名正职女干部;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中有18名正职女干部,占乡镇党政正职总数的7.5%。

——在保障劳动权益方面。劳动保障部门一是积极落实男女平等就业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就业促进法》及《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要求用人单位在招用职工时、签订劳动合同时不能有歧视女性的规定。目前,已同女职工签订过劳动合同的企业有415家,占全部企业的44%。二是在全州建立公共劳动力市场14个、乡镇劳动保障所136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104个,开展了就业咨询、择业指导、技能培训、家政服务、法律咨询等业务。同时,积极将下岗女职工和女性失业人员作为再就业的重点帮扶对象,为她们提供职业指导、择业介绍、技能培训,利用多种渠道安置下岗女工就业。2007年,在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中,持《再就业优惠证》的就业人员中女性占38%;农村外出流动就业中女性占33.2%。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2003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女性比例分别为40%、30%、38%、41%,到2007年分别为40%、41%、45%、37%。2003年全州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人数达21365人,其中女性为10551人,失业率3.1%;2007年全州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人数达27367人,其中女性为1115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2%。四是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每年开展3-4次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清理拖欠职工工资、劳动合同签订、禁止使用童工,以及女工、未成年工劳动保护情况等专项检查,妇女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不断得到加强。

——在保障文化教育权益方面。教育部门坚持从“源头”抓起,从基础抓起,以实施“两基”为中心,依法保障女童的受教育权利,鼓励和支持实施以专门扶持贫困女童入学的“春蕾计划”,吸纳社会资金和国际项目资助,确保女童接受基础教育,目前已全面完成“两基”目标,被评为全国“两基”攻坚先进地区,农村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2007年全州小学学龄女童入学人数为187425人,占总数的46.31%;初中适龄少年女童入学人数为89268人,占总数的46.79%;红河学院及州属以上的9个中等专业、中等技工学校2007年在校生为26468人,其中女生为13983人,占52.83%。2003至2007年我州农函大共招收一年制农函大学员85744人,其中妇女学员27096,占32%。五年间科技部门共组织举办的各类科技培训近6000期,参加培训人数累计突破120万人(次),其中妇女近50万人(次),积极推动了广大农村妇女科技素质和生产技术能力的提高,较好地实现了妇女与男性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在保障人身权利方面。公安机关把侵害女性人身权益等暴力犯罪作为打击重点,2003至2007年,共破获拐卖妇女、儿童案件75起,解救被拐妇女儿童179人;破获强奸案件531起;查处组织、强迫、引诱、容留妇女卖淫案件528起;创建“无毒乡镇”19个,占乡镇总数的14.84%。针对在人口集中地区或通过传播媒体贬低妇女人格尊严的活动,工商、文化稽查部门认真落实相关审查制度,严格予以查处。流动妇女和困难妇女的卫生保健服务得到充分重视,各级计生服务机构对流动人口实行“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强化计生服务站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筹资1600多万元为109个乡级服务所更新和配备急需的医疗设备,有效保障了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权益。健全妇幼卫生保健网络,保障了妇女享有各项医疗保健的权利,全州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080个,其中:妇幼保健机构14个、爱婴医院59个、州级卫生医疗机构10个、县市级医疗机构103个、乡镇卫生院138个;共有病床11095张,卫生技术人员12068人,乡镇卫生院在职人员2242人,各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人员配备率达100%,形成了覆盖全州的妇女卫生保健网络。全州孕产妇保健覆盖率从2003年的87.12%提高到2007年的91.39%;住院分娩率从2003年的61.97%提高到2007年的75.11%。同时,结合实际调整充实了红河州孕产妇儿童死亡评审专家组和红河州危急孕产妇抢救专家组,定期开展评审工作;积极开展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救助,及时拨付救助经费,2003-2007年共救助1.93万余人,发放救助金874.28万元,孕产妇死亡率从2003年的66.25/10万下降到2007年的53.35/10万;女性平均期望寿命从2003年的69.14岁上升到2007年的70.16岁。

——在保障婚姻家庭、财产权益方面。民政和法律援助机构充分重视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合法权益维护工作,切实有效保护妇女的合法财产权益,使全州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法律法规宣传普及率逐年提高,城镇达95%以上,农村达82%以上。同时,重视新时期出现的城郊农村妇女在土地经营承包、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土地征用和宅基地置换过程中婚姻财产权益容易被侵害的问题,认真调查研究和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及时给予答复,提供政策依据和法律援助,努力纠正在土地延期承包、征地补偿金分配等过程中,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行为,并通过积极开展“民主法制建设示范村”创建活动,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依法办事原则,努力提高村干部和村民的法制观念,破除“男尊女卑”等封建传统观念。

(四)紧紧依靠各级妇联组织,代表和维护好广大妇女群众的利益

妇联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妇保法》规定“地方各级妇女联合会依照法律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代表和维护各族各界妇女的利益,做好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州政府利用妇儿工委办设在妇联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妇儿工委办公室和妇联组织在维护妇女权益中的保障作用,坚持不懈地推进依法维权工作。

一是积极维护妇女政治权利。五年来,州妇联主动与州委组织部、州委党校联合举办了五期共有342名科级女干部参加的培训班,向组织部门推荐了17名女性正处级后备干部,96名女性副处级后备干部;在人大、政协换届时积极提出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在村级换届时,制定鼓励农村妇女参与村级换届的措施,并积极向选举指导委员会推荐妇女代表候选人,着力提高妇女参政议政的比例。

二是努力促进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建设,提高妇女独立自主能力,保障妇女在社会、家庭中的合法权益。各级妇联组织立足于教育引导妇女积极参与各项经济社会建设,并积极为妇女发展提供各项支持。在农村:各级妇联积极帮助妇女消除贫困,借助国际国内合作项目,争取扶贫项目资金。五年来全州争取妇女发展循环金、妇女儿童发展金、母亲沼气、母亲水窖等项目资金766.18万元,帮助1万多名妇女发展生产,利用科技致富;在城市:各级妇联、女工委配合劳动保障、总工会等部门主动做好女职工劳动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利用各种培训帮助女职工提高技能素质,扩大女职工就业渠道,使女职工就业水平逐步提高。

三是协调和动员社会力量,推动建立社会化维权机制。各级妇联努力构建“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的社会化维权机制,加大保护性维权。各级妇联紧密配合公检法机关,持续开展了打击拐卖妇女儿童、查处卖淫嫖娼、禁毒等专项斗争,严厉惩处拐卖、强奸、伤害等严重侵犯妇女人身权利的恶性案件。各级妇联还依托司法部门建立了妇女法律援助或服务中心、陪审员制度,维权工作社会化格局已经形成。

四是努力提高妇女自我维权意识。各级妇联借助各种媒体,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妇保法》及云南省《实施办法》,通过“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在全州城乡开展“法律知识进万家”活动,通过层层培训妇女普法骨干,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律咨询、维权宣传周等各种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掀起妇女学法用法的高潮,使广大妇女群众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依法自我维权能力明显提高。

二、贯彻实施《妇保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自《妇保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州妇女权益保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妇保法》的贯彻实施当中我们始终感到,要将法律上的男女平等变成事实上的男女平等,仍是一个艰难的历史过程。由于受现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在农村一些贫困和偏远地区妇女贫困面大,城市中女性就业难度增大,严重制约了妇女的发展,导致一些地方还存在“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和陈旧观念,在维护妇女权益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从参与社会政治方面来看,领导岗位上女干部比例仍然偏低,在女干部的配备上副职多、正职少,党群部门多、政府职能部门少的“两多两少”现象还未得到根本改变。四套领导班子中女干部正职比例县、乡分别为5.77%、7.5%,比例仍然较低。

(二)从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方面来看,城镇女性因为性别在就业、再就业中劳动就业权益受侵害的现象仍然严重:一是下岗女工比重较大,大部分下岗失业妇女技能单一,再就业困难。二是女性职业结构出现新的变化,再就业后多数妇女从事的是较低层次的灵活就业,月工资待遇低,且不稳定,男女两性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三是就业和再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女大学生就业困难。从我州目前情况看,除师范、医学以及部分专业由于职业的要求对女毕业生需求量较大以外,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未将女毕业生纳入考察范围。四是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女性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相对滞后。农村妇女大部分由于自身综合素质偏低,一般只能从事餐饮、服务、家政、清洁卫生等技术含量低、收入低的行业。就业的低层次化导致了就业面狭窄,加大了就业难度。五是不少女性对自身可享受的社会保障权益缺乏全面了解。对社会保障提供的养老、医保、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政策了解不全面,对下岗失业后应享受的各种待遇不知晓,许多人没有主动争取自己应享受的救济或补助。六是在各类社会保险参与方面,因企业欠费严重,追缴欠费难度大,导致女职工失业后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特别是在生育保险的收缴上由于指向性明显、对企业缴费的刚性政策不足等原因导致生育保险收缴工作难度大。一些企业损害女职工劳动权益的现象比较突出,存在性别歧视;有的企业特别是一些非公有制单位,用工不规范,不与女职工签订劳动合同,随意辞退女职工,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得不到落实。七是在农村的一些地方,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权益受侵害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少数地方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只凭《村规民约》的规定就剥夺了出嫁女、离婚妇女、丧偶妇女的合法权益,出嫁女、离婚妇女、丧偶妇女在承包土地、山林以及批准使用宅基地方面仍不能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三)从婚姻家庭、财产、人身权益方面来看,主要表现在妇女离婚时家庭财产纠纷、家庭暴力、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等方面,农村妇女在婚姻家庭权益方面受到的侵害较为严重。妇女是配偶间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由于家庭暴力的隐蔽性,大部分女性家庭成员遭受家庭暴力后不清楚救助渠道或不愿意求助。另一方面,多数家庭中住房、存款、土地证书上的署名大多是男性家庭成员,离婚时由于女性家庭成员无法对存款等夫妻共有财产进行充分举证,很可能失去自己应得的财产,有的妇女离婚后无家可归,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明显。

(四)从贯彻执行《妇保法》方面来看,存在执法主体资格不明确、惩戒措施不够严格的问题。虽然2005年新修订的《妇保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妇女权益的保障工作”,也就是说妇儿工委是《妇保法》的执法主体,但法律没有赋予妇儿工委及其办公室行政执法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其作为妇女工作机构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此外,《妇保法》制定的对违反该法有关规定的惩戒措施不够严格,又没有执行惩戒的责任主体,导致依法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可操作性不强。

三、贯彻实施《妇保法》的工作意见和建议

(一)工作意见

第一,进一步全面抓好宣传教育工作。将《妇保法》列入普法内容,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加强对公务员的宣传培训。目前仍有部分执法人员对侵害妇女权益的违法行为性质认识不够,因此,要将宣传培训面扩大到各有关部门的执法人员当中,提高他们的性别平等观念、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加深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理解,并切实落实到执法工作当中。二是开展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宣传教育。随着非公企业的不断发展,大量妇女流向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企业主凭借劳动用工关系中的主动地位,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侵害妇女劳动权益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因此,应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宣传教育,并把这项工作列为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进行管理和监督的重点之一。三是充分发挥媒体在法制宣传中的作用。在各类普法宣传中,媒体已成为法制宣传、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主渠道,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特别是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文明进步的性别平等观念,营造男女两性互相尊重、平等发展的社会环境。对危害妇女权益的典型案例,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适时予以曝光。

第二,进一步加强妇女发展规划的分性别监测统计工作。在这次执法检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反映妇女权益情况的数据尚没有准确统计。没有分性别统计就无法对比出男女两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地位、权力、作用和发展状况等方面的差异,无法准确地描述、分析、判断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也就不能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只有做好分性别统计,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州实情、有一定可操作性的统计制度,才能找出解决男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方法,推进两性和谐发展和共同进步。

第三,进一步拓宽妇女的就业渠道和强化劳动保护工作。积极制定和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大力推动妇女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女性就业竞争能力,为女性到各行各业就业创造条件。同时,加大劳动保障执法力度,落实社会保障制度,扩大保障范围,增加受益人群。重点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进行劳动保障法律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预防和及时纠正各种侵害妇女劳动权益的行为。

第四,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妇女干部的培养教育和选拔工作。建议制定培养选拔妇女干部的有关政策,坚持同等条件下适当优先考虑妇女干部,对具备条件的女干部大胆安排到正职岗位,特别优秀的破格提拔,提高妇女参政比例。

第五,进一步加强执法保障机构建设。妇儿工委是《妇保法》规定的执法主体和执法保障机构,但是没有明确其执法的权利。在目前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作为《妇保法》规定的执法主体和保障机构,即妇儿工委及其办事机构的建设问题,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从机构、人员、经费上为妇儿工委强化职能作用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第六,进一步加大严厉打击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力度。对于暴力残害、拐卖妇女的犯罪案件,公安机关要予以高度重视,集中警力加大打击力度,全力解救被害妇女。对于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要坚决查禁取缔,加强综合治理。对于舞厅、桑拿浴、发廊等行业场所,要加强经常性的治安管理。对组织、介绍、容留色情和卖淫嫖娼的单位和人员,一定要从严惩处。对拐卖和收买妇女、卖淫嫖娼、重婚等社会丑恶现象,要加大专项斗争打击力度,严惩违法分子。

第七,进一步严格执法,加强检查监督。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要认真履行职责,各级司法机关要不断提高执法水平,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做好妇女权益的司法保护。要组织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妇保法》的贯彻实施工作,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各级政府要主动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妇保法》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有效地推动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司法机关严格执行《妇保法》。要抓好婚姻家庭中的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倡导新事新办,破除封建传统陋习;要高度重视和努力遏制家庭暴力、遗弃女婴等现象;纠正歧视妇女的错误做法,保障出嫁女、离婚妇女的土地承包、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宅基地以及住房等方面应享有的权利。

第八,进一步建立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和建设高素质的法律援助队伍。要重视“148”法律服务中心、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工作,发挥其妇女维权的阵地作用,加大人员和经费投入,改善工作条件,确保正常运转。要高度重视弱势妇女的法律援助工作,建立完善的法律援助制度,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法律援助律师队伍,维护受虐妇女合法权益。对于受虐妇女的离婚诉讼请求,一方面人民法院可实行救助制度,切实为她们减免诉讼费用,使她们打得起官司,保障权利救济程序得以顺利实现;另一方面,法律援助机构对于符合受援条件的受害妇女,要及时提供援助,以保障其合法权利得到救济。

(二)工作建议

根据此次执法检查发现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意见,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建议必要时制定出台我州有关保护女职工特殊劳动权益的自治条例。妇女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一些行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对女职工劳动安全卫生和特殊权益的有关规定还比较原则和滞后,建议州人大常委会通过制定自治条例进一步保障女职工特殊权益,增加在集体合同中设立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的专项条款,细化女职工产前假、哺乳假操作程序,完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工资待遇等规定,以及享有健康年检的权利等。

第二,建议建立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联席会议制度,整合社会资源,协调不同利益关系,争取党委、人大、政协的支持,引导妇女理性合法地反映问题,协调解决突出的妇女权益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定期召开党委、人大、政府、政协联席会议,通报我州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工作重要情况和突出问题,分析研究相应对策;推动制定和监督执行有关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地方法规、政策措施;协调查处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重大或典型案件,推动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方面的难点问题得以解决;努力促进以《妇保法》为主体的有关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全面实施。

下载贯彻执行妇女权益保障法情况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贯彻执行妇女权益保障法情况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政治权利 第三章 文化教育权益 第四章 劳动权益 第五章 财产权......

    学习《妇女权益保障法》

    学习《妇女权益保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是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根据宪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而制......

    妇女权益保障法常识

    妇女权益保障法常识 1.《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基本原则是哪些? 答:《妇女权益保障法》贯彻了以下三项基本原则(1)男女权利平等的原则;(2)保护妇女的特殊权益和对妇女的权益实行特殊保......

    妇女权益保障法 上课

    《妇女权益保障法》 讲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立法当时所依赖的社会条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妇女权益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妇女权益保障法已不完全适应社会主......

    妇女权益保障法(精选5篇)

    《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通过获得贯彻实施妇女法情况的基础性资料,总结和评价妇女法实施十年来妇女权益保障的现状,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提出改进......

    《妇女权益保障法》宣传材料

    《妇女权益保障法》宣传材料 1、《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基本原则包括:(1)男女权利平等。(2)对妇女权益实行特殊保护。(3)国家逐步完善对妇女的社会保障制度。(4)禁止歧视、虐待、残害妇......

    板报 关于妇女权益保障法

    1、为什么要制定妇女权益保障法? (1)为了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 (2)为了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3)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2、什......

    贯彻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调研报告

    根据市中院《关于转发省法协〈关于在全省法院开展保护妇女权益和女法官、女工作人员基本情况工作调研通知〉的通知》精神,xxxx法院党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特对贯彻实施《妇女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