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平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时间:2019-05-13 15:1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男女平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男女平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篇:男女平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男女平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赵丽敏

世界由男人和女人共同组成,男人和女人共同缔造了世界,然而历史和社会却赋予了男人和女人不同的命运,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就象一个偏坠的天平,男人高高在上,女人低低在下,在历史的长河中演绎着所谓应当有的命运。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妇女地位逐步提高,国际社会不再把男女平等看作是女权问题,而是人权问题、发展问题。中国妇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妇女成了“半边天”,有了地位和位置,可见男女平等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一、男女平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妇女解放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男女平等成为国家的宪法原则,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法律和政策保障。早在1947年,解放区制定的《共同纲领》就提出了男女平等。1950年我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1951年颁布的《土地改法》《劳动保障条例》,1954年颁布的《选举法》分别对妇女与男性的婚姻和家庭平等地位、土地所有权、劳动保护和政治权利

1等都做出过明确规定,1954年我国制定《宪法》,男女平等作为旗帜写在宪法之中。

进入90年代以来,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都使推动妇女发展进程大大加快。1990年国务院建立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1995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同年,在北京召开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各国达成共识,形成了《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确定了提高妇女地位的12个重大关切领域。要求“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消除对妇女和女童的一切形式歧视,并移除实现男女平等,提高妇女地位和赋予妇女权力的一切障碍。”

我们党和政府以促进男女平等协调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科学把握两发展的实现规律。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江泽民代表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是对“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思想的鲜明回应,表明了中国政府与国际妇女运动发展趋势同步前进的主动愿望和坚定决心,标志着我国妇女平等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石。

二、妇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的人力资源

我国有妇女6.3亿人口,占总人口的48%。毛泽东说“妇

女是一支伟大的人力资源”,邓小平同志指出“党的事业需要妇女群众,妇女解放也只有在革命和建设的胜利过程中逐步实现”。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激发了妇女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拓宽了妇女发展的前景。江泽民号召“全党全社会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胡锦涛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多年来,伴随国家社会、家庭对女性人力资源投资的加强,妇女在社会各个领域的生产力得到极大开发,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国家教育部的数据显示,女生小学、中学、大学生数分别占在校总数的51%、49%、44%。在历届人大代表中,女政协委员,女领导的比例逐年上升,女企业家、女科学家也有相当比例的增长。妇女的就业占总数的48%。同时,妇女的健康状况,也有很大改善,平均寿命73.6岁,高于男性3.8岁。可见,妇女是社会发展重要的人力资源。

三、浅析男女平等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根源

男女平等尽管是基本国策,由于历史与文化的原因这个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仍不到位,阻力很大,远不如其他国策深入人心,在男女平等上仍存在不少问题。

1、社会性别的不平等。这不仅表现在男人和女人在社会家庭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男尊女卑”这种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仍然存在。人们因性别决定社会分工,工资待遇及

行为方式。男性总是比女性得到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掌握更多的权力。这种性别歧视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制约着女性的发展,比如,妇女参政比例偏低,女领导很少,往往参加各种会议,女性仅有几人。在农村妇女很难选进村级领导班子等等。

2、社会评价标准的不平等。对于一个男性来说,把工作干好,家务什么不干也是一个好男人。而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仅仅如此还不够,她还必须在家相夫教子,承担大部分家务,才算是一个好女人,使妇女的人生负荷大大超出男性。

3、社会参与上的不平等。从全国来看,妇女参政比率偏低。就农村而言,在村两委班子换届时,没有刚性的性别规定外,妇女基本选不进来。在民主法制、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如何使妇女参政既实现数量保障又逐渐提高参政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4、就业及文化教育的不平等。从就业看,用人单位只招男不招女,或是隐性或是显性,女生就业机会远不如男生,女生失业率也高于男生。而且女生从业多是工资收入低,技术含量低,工作环境差等职业。从教育状况看,近几年来女生入学率几乎达到100%,但高等教育女生入学率远远低于男生。农村妇女文化水平低,据统计农村妇女初中以上文化仅为41.2%,不仅低于农村男性21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值也低了9.5个百分点。

在男女平等上存在问题,阻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要引起注意和必须解决的,两性的和谐是和谐社会之本。

三、浅谈推进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建议

1、要继续更加深入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在人的观念没有彻底转变和文化水平法律知识没有上升到一定高度的社会背景下,党和政府的决策法规、各种规章制度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2、政府要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政府在某些方面应当放宽对女性的选择和任用标准,给更多的妇女提供机会,提高妇女社会参与率,提高女生高等教育入学率。

3、妇女的自身素质要提高。广大妇女要发扬“四自”精神,从自身崛起,只有具备相应的文化素质与能力,才能与男性抗衡,才能胜任和适应社会需要。

4、妇女发展离不开妇联组织。妇联作为党联系广大妇女的桥梁和纽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妇联组织积极地向广大妇女宣传政策、法规,引导和服务于广大妇女,为妇女提供培训就业的机会,提供精神和生活等方面的服务,向国家各级政府推荐女干部等等,是妇女发展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二篇:坚持男女平等与构建和谐社会

坚持男女平等与构建和谐社会

曹范中学 薛廷云

内容摘要:妇女的发展状况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男女平等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公正的重要体现,是家庭、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基础和前提。妇女权益和发展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有可能转化为社会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理应把提升落实男女平等,保护妇女权益,促进中国妇女发展和进步的能力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抓。我们要推动性别平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妇女发展、维护妇女权益、实现男女平等 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不仅需要妇女自身的不懈奋斗,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要重视和关心妇联的工作,切实维护广大妇女的合法权益,抵制和消除一切歧视妇女的现象,营造男女平等、文明健康的社会氛围,共同创造妇女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

如何进一步推进男女对等根本国策的贯彻落实,完成妇女全面协调发展,是当前我们必需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理论课题。

我以为,要处理好这一课题,必需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深化思想认识,夯实贯彻男女对等根本国策的社会根底。思想是举动的先导。保守的理论一旦被广大群众和群众群众所掌握,就会成为推进妇女束缚和男女对等的强大思想武器。因而,我们要推进男女对等根本国策的贯彻落实,就必需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

1、贯彻男女对等根本国策,是我们党的一向主张。我们党历来重视妇女任务,早在反动和闰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全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反动成功之时”的重要结论。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党必需用很大的决心培养和选拔妇女群众,协助和鼓励她们不断行进,由于她们是党的群众最大来源之一”。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明白指出:“把男女对等作为推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根本国策”。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妇女九大会上请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妇女的重要作用和妇女任务的严重意义,结实建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坚定贯彻男女对等根本国策。地方指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表现了党和国度对妇女地位的尊重和对妇女任务的重视,也标明了在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推进男女对等的坚定决心和决心。我们必需认真进修、深刻领会其精神本质,盲目把思想举动统一到地方的请求安排上来,最大限制地把妇女吸收和凝结到党的巨大事业中来。

2、贯彻男女对等根本国策,是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必定请求。胡锦涛同志指出:“全面建立小康社会,是全国各族群众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斗争目标,也必定是当代我国妇女活动发展的主题。”这就进一步强调了发挥女性作用、推进经济社会同步行进的时期请求。但是,我们必需清醒地看到,由于受消费力发展程度的限制和封建保守观念的影响,妇女发展仍面临许多成绩和挑战,藐视、蔑视妇女的景象仍然具有。妇女是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巨大理论的参与者和受害者。要完

成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需紧紧依托包括广大妇女在内的各方面的力气。假如没有妇女的积极主动参与,妇女中储藏的巨大人力资源就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因而,在全面建立小康社会进程中,我们必需愈加重视贯彻施行男女对等根本国策,积极鼓励和支撑妇女发挥聪明才智,与男性对等地合作,单独创始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新

场面。

3、贯彻男女对等根本国策,是保持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妇女的发展程度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保持以人为本,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发展战略。建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际发展和对外关闭,必定请求把男女对等归入统筹发展的全进程。这是由于人类由男女两性单独组成,两性关系是社会中影响最为普遍的社会关系之一,它渗透了不同民族、不同阶级、不同宗教的人群的发展进程之中,影响着工农、城乡、地域之间的发展进程,限制着社会完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XX而言,当前正处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在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仍然具有着发展不协调的冲突。这些冲突都包含了男女两性发展的不协调。假如不能有效地减少两性发展的差距,必定障碍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而,我们在推进社会协调发展进程中,必需把保持科学的发展观与贯彻男女对等根本国策分离起来,把科学的发展观落实到妇女任务的各项具体举动中,努力在更高的层次上完成妇女的全面发展。

二、采取实在措施,处理贯彻男女对等根本国策的现实成绩。全面贯彻男女对等根本国策,是一项临时的带战略性的任务。在新的情势下,需求我们以愈加有力的措施、愈加行之有效的手段加以

处理。

1、进一步加大妇女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

妇女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气,她们中包含着极大的创造力。XX是一个人口资源大县。据统计材料显现,全县总人口99.1万人,其中女性人口47万,占总人口的48%。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缘由,她们的全体素质仍然普遍偏低,相当部分的妇女不同程度地在思想观念、身心素质、科技文明程度、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创业能力等方面不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与男性比较,处于明显的劣势。因而,我们必需把大力开发妇女人力资源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施行人才强县战略、推进妇女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坚定废除职业准入限制,为妇女发挥才气提供舞台,努力把巨大的妇女人力资源转化为强大的人才资源。同时,要协助广大妇女结实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自主见识、合作认识和创新认识,进步进修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充分发挥妇女人才干力和作用。要经过加强者才资源能力建立,推进人才构造调整,努力培养和建立一支富饶时期精神、符合时期请求的妇女人才大军。

2、积极为妇女对等参与经济社会生活创造优良条件。

支撑妇女广泛深化地参与经济社会建立,是贯彻男女对等根本国策的具体表现和处理妇女成绩的根本道路。只有把妇女的发展成绩放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考虑,才干从根本上保证男女对等根本国策的全面贯彻施行。因而,我们在全面进步妇女分析素质的同时,应把重点放在支撑她们参与经济社会生活上。在精神文明建立方面,要重视妇女的优势和作用,坚定防止就业上的性别蔑视,协助她们找到适合发挥本人聪明才智的岗位,依托自暴自弃的精神和勤奋努力的任务,不断进步经济收入程度;在政治文明方面,认真落实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群众的各项权益,调动她们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立的积极性,同时大力推进妇女参政任务,进步她们的参政程度;在精神文明建立方面,经过研究制定政策和组织展开活动充分发挥妇女群众在品德建立中的带头和推进作用,发扬保守性别文明,倡导科学民主精神。

3、实在保护妇女群众的合法权益。保护妇女权益,推进妇女发展是贯彻落实男女对等根本国策的次要目标。

目前,由于我国社会保证体系尚不健全,保证妇女劳动权益的法律尚不完美,现行的法律法规落实尚不到位,女职工特别是非正轨就业和活动就业的妇女权益受损害尤为突出。如有的企业恣意辞退女工、超时劳动、从事有毒作业、甚至人身伤害的景象时有发作。因而,我们在建立社会保证体系中,要特别关心对妇女权益的保护。要进一步完美女职工劳动保护的政策措施,扩展养老、生育、医疗保证的社会统筹覆盖面。要把妇女的生活、保护和发展归入党委、政府“想成

绩、作决策、办事情”的全进程,在制定政策时,重视听取妇联和妇女群众的看法,充分考虑妇女群众的特别利益。要重视处理新情势妇女就业再就业、劳动保护、社会保证等突出成绩,保证妇女对等分享变革关闭和社会主义古代化建立的成果。同时,要分析使用经济、法律、行政、宣扬等各种手段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坚定反对蔑视妇女的各种陈旧观念和落先行为,坚定清扫损害妇女身心健康的社会美好景象,坚定打击损害妇女权益的严重犯罪行为,确保广大妇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对等地位。

三、保持齐抓共管,推进贯彻男女对等根本国策的协调推进。妇女成绩是社会成绩,贯彻男女对等根本国策,是一项社会零碎工程,需求全社会的单独努力,齐抓落实。重点要掌握以下几个环节:

1、各级党委、政府必需高度重视。

妇女任务是党的群众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们始终保持以高度的义务感和任务感,把加强和改善妇女任务摆在重要地位,使一批优良女群众走上了指导岗位。目前,女群众占全县在职群众总数的36.5%,各乡镇、县直机关各部门指导班子根本上配备了女群众。贯彻落实男女对等的根本国策,是新时期党的妇女任务的核心任务。因而,我们必需把男女对等根本国策贯彻到党委、政府的决策之中。比方,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必需将妇女事业和妇女任务归入其中;在党委作出任务安排时,必需对妇女任务和妇女发展同安排、同推进、同落实。同时,要协调相关部门从本身的职能出发,在各方面为妇女事业的发展提

供有效的协助。

2、各级妇联组织必需发挥党和政府联络妇女的桥梁纽带作用。妇女组织是妇女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保护者,是妇女活动的组织者和推进者。贯彻男女对等根本国策,关键是发挥妇女组织作用。近年来,XX各级妇联组织认真履行职责,保持效劳大局、效劳妇女,组织发动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实在保护妇女合法权益,为推进三大文明建立、推进妇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完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情势下,各级妇联组织要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妇联组织作为妇女利益的代言人,要保持把效劳大局和效劳妇女群众分离起来,把承继优良保守和积极开辟创新分离起来,把发挥本身作用和发动社会力气分离起来,不断进步任务程度,推进男女对等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妇联组织要在广大妇女群众中强化“四自”教育,并经过深化展开“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创立三大主体活动和大力施行“科技致富”、“社区效劳”、“家庭文明”、“女性素质”、“依法维权”五项工程,组织指导广大妇女积极投身变革关闭和社会主义古代化建立的理论,为放慢小康社会建立进程、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建功立业,做出奉献。

3、广大妇女必需保持不懈地努力。妇女本身的努力和斗争是完成男女对等根本国策的重要条件。

广大妇女要成为有幻想、有品德、有文明、有纪律和自尊、自傲、自立、自强的新时期女性,真正改变本身的不对等地位,与男女不相上下。首先,要努力实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吃苦进修古代科学文明学问和劳动技艺,用崇高的思想鼓励本人,用高昂的斗志鼓励本人,用崇高的情操陶冶本人,用丰厚的学问充实本人,以本人的素质和实力来争取真正的男女对等。其次,要发扬自暴自弃、艰苦斗争和开辟创新的精神,广泛深化地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和管理,在理论中创造新岗位、新功绩、重生活,以簇新的精神面貌和优异的成绩建立社会新风气,展示本人的价值,博得社会的尊重。要经过广大妇女的不懈努力,放慢推进男女对等根本国策的贯彻落实,创始妇女任务的新场面。

第三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高分子学院讲稿用)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过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即《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个决议。“和谐社会”一词,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现已成为当前国内政治主题词之一。和谐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演进和升华。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我们执政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目标,同样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更是新时期下的我们青年大学生理所担当的历史责任。稳定是和谐的前提,稳定提压倒一切。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创建和谐社会中,更要努力做到创造安定有序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

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

我们党之所以今天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和我们已经具备的各方面条件紧密相联。《决定》指出:“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拥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决定了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本质上是相适应相协调的,它们之间的矛盾属于非对抗性矛盾,可以通过改革进行自我调节;决定了人民是生产资料的主人,是国家的主人;决定了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绝大多数利益矛盾可以通过民主、协商、调解等方法,在法制的范围内获得解决,这为整个社会的和谐奠定了最重要的制度基础。

其次,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们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日益巩固,我们已经具备了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精神条件。

第四,党领导社会建设的能力不断提高。我们党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先进的执政理念。各级

1党委和领导干部,在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和把握新形势下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决定》指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这是一个符合我国当前的重要判断,也是我们开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前提。我们说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可以通过和平的法治的办法加以解决。不能否认,由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任务仍然艰巨而繁重,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发生矛盾不可避免。但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的,我们党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主要通过和平的、渐进的方法,通过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的调整和改革,解决各种社会矛盾。

第二,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衷心拥护和充分信任,党群干群关系日益和谐。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致力于为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和深切关怀落实到具体的政策措施中,体现到实现人民群众的具体利益上。我们党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不断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并取得重要进展。人民群众从切身利益和实际生活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亲民爱民为民的思想、行动和作风。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使我国社会充满活力。我们党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得到空前发挥。我们党始终高举改革的旗帜,通过深化改革破除各种障碍,完善公平竞争机制,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三、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前所未有

《决定》全面分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提出了“两个前所未有”的科学论断,这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和自觉具有重要意义。

进入21世纪,国际环境总体稳定,和平、合作、发展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为我们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对我国产品的技术壁垒、生态壁垒、安全合作壁垒等呈上升之势,制约发展的外部因素更多,面临的外部风险和挑战也在增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任务更加艰巨。

从国内来看,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保持平衡较快增长,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改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继续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就业和社会保障得到加强,人民生

活水平明显提高;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不断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势完善,科教兴国战略稳定实施,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公民民主参与意识、法治意识不断提高,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一步发展,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得到巩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加强,党的领导更加有力,党的威信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同时,给我国发展带来强大动力和巨大活力的空前社会变革,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一些长期性根本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露,一些新的阶段性矛盾集中凸现,此外,还会遭遇各种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对我们党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提出的新要求,同样是前所未有的。

四、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决定》指出,目前,我国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这些问题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

《决定》指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进步的。这是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概括,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概括。

世间万物都是矛盾统一体,矛盾的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构成了万物存在和发展的历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否定矛盾,而是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解决的过程中求得和谐统一。“和谐”不等于没有矛盾,“和谐”本身就包含着差异、多样性和对立统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法则,是在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从现实的人类存在和社会发展出发,强调社会和谐状态是通过发展和矛盾运动而实现的,这就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正视矛盾、化解矛盾的方法论指导。

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也要注意到,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今天面对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表现形式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改革初期,我们主要是要解决社会缺乏活力和效率的问题,今天我们同时要面对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分配不公的突出问题,因此需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改革成果的普惠性,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改革初期,我们面临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实现经济数量上的快速增长,解决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今天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这个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平衡的和不全面的,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成为更加紧迫的任务。改革初期,我们比较侧重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注意发挥市场的资源基础配置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今天我们还需要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认真解决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

我们要坚持对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研究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形式,准确把握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始终不渝地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和物质基础。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长期而伟大的历史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目标,它的基本要求应该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不断完善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建设和谐社会也不可能完全消除社会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矛盾,但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建立健全能够不断化解矛盾和解决矛盾的体制机制,在化解矛盾和解决矛盾中保持社会的基本和谐和快速发展。

五、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决定》指出,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不能认为建设和谐社会只是政府的事情,而是要有广泛的社会参与,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以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之间的团结和谐,来促进社会和谐。要充分发挥城乡社区、各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共产党员要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一种社会责任切实履行。要在全社会形成万众一心、共创和谐伟业的局面。

要使用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首先,要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力、履行义务,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其次,要运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教育、卫生、文化、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公共服务领域,使财政税收政策有利于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第三,要坚持执政为民,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建设服务型政府,实行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把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第四,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规范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同学们,中国要真正强大,走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务之急,也是必由之路。身为青年,我们要面对新的挑战,创建和谐社会,这不仅仅是青年的一种责任,更是青年一种肩负的使命,而且任重道远,是青年必须不懈追求的目标,让我们共同努力,创建出和谐共存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

第四篇: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个《决定》在第三部分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中,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并在第七部分集中阐述了“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问题,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今天,我就同大家一起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三个来共同探讨一下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将其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怎样理解这个概念呢,现在有很多讲法。有的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同阶级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利益群体、不同区域、不同年龄层次、不同信仰的人们,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目标和崇高理想,相互尊重、平等友爱、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形成的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诸多要素相互兼容、相互依存、稳定有序、协调运作、共同发展的社会。它应该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和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管理体制不断健全的社会,也是稳定有序的社会。还有的认为,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良性运行和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也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把工作的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而在2月19日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诠释:他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胡锦涛总书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诠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理解。

一、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二、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三、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四、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五、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著名社会学家,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朱力认为,和谐社会至少达到四个基本条件:第一,社会的管理控制体系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第二,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有凝聚力。第三,不同利益群体的需要能得到满足。第四,社会成员具有流动的途径。另外,要达到这四个条件,成为和谐社会,还必须具备六个机制。一是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二是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三是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四是有效的社会控制机制。五是敏感的社会预警机制。六是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

二、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对于我们党完成执政的历史任务、巩固执政的社会基础意义重大,对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意义重大。《决定》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对于这一论断,应从两个方面来学习和领会。

一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我们党要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社会各方面力量凝聚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来。也就是说,必须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

第五篇: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首要的问题是落到实处,扎实有效地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把努力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努力建设公正正义的和谐社会作为着力点。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点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first question is on feet, soli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each work, and strive to build a people-oriented harmonious society,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o the harmonious society, strive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as fair justice organizations.Keywords: socialism and harmonious society, points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在落实,扎实有效地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把深化理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长期目标和当前重点结合起来,把解决具体问题与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结合起来,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开拓进取,创新实践。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体现在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上。从广义上说,就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基本适应,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凋、可持续发展,共同进步;从狭义上说,就是实现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1、努力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有内在的统一性,是紧密相连的。和谐社会构建的着眼点是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而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同一历史进程,二者统一于社会发展进程之中。一方面,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真正构建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另一方面,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2、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

我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然而,环境的日益破坏、人口的过度增长、资源的过度掠夺、森林破坏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等都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关。人们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的征服和开发,忽视了自然资源的损失,忽视了资源的保护和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已越来越突显出来,已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我们为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人类与自然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

应该是互利互惠、共进共生、和谐相处的关系,只有重建人与自然的平衡、和谐关系,我国的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才能提高。

3、努力建设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

公平正义一直是人类社会追求的价值目标,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所谓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就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而社会主义社会是在传承人类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应该是比以往的社会形态更具有公平正义的社会。

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在思想上树立几个深层理念

1、“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的理念

我国社会正处在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化社会快速转型的过程中。快速转型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社会优化与社会问题并生、社会进步和社会代价共存。20多年来,以社会转型形式出现的社会巨大变化,不管是利益格局、社会关系、次级制度的变化,还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文化模式、社会控制机制、社会承受能力等等的变化,都表明,一方面,上述各个社会领域都得到的不同程度的优化,另一方面,又引发了、出现了大量问题,有些问题还十分严重;一方面,20多年的进步和成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举世瞩目,全球公认,与此同时,也付出了种种代价,一些代价还非常沉重。

和谐社会的提出是以我们国家的社会优化与社会问题并生、社会进步和社会代价共存为背景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的过程,那么我们在主观上必须自觉地树立这样的深层理念,并在行动上自觉地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缩社会代价。

2、双赢互利的理念

为什么要树立双赢互利的理念,因为贯穿和谐社会的理念就是双赢互利的观念。和谐社会,也可以通俗地说,就是双赢互利的社会。具体说来,也就是使构成我们社会的各方、参与我们社会发展的各方,例如,我们的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经济和社会、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参与发展的各方,都能获得双赢互利,而不是通过牺牲一方来使另一方得益获利。双赢互利,这是和谐社会的要旨,同样也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旨。

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的提出以及它所包含的双赢互利的理念,不仅符合符合现代性在当代进展的趋势,而且也是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精华的东西的继承和弘扬。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

1、坚持发展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硬道理,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发展对于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证。

2、走共同富裕道路

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但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不能一蹴而就。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将贯穿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始终。在这个过程中、事实上的不平等将长期存在,因此要承认差别,而不是否认差别,更不能人为地消灭差别,差别既可产生动力,也能导致冲突。实现防止冲突、推动发展的目标,需要有正确的政策导向。

参考文献:

[1]王艳华 儒家和谐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理论探讨

[2]陈前银 浅谈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邓伟志 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下载男女平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男女平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引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选]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背景材料: 2005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吸收借鉴古今中外关于社会和谐的理论成果,但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特别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界已经从目标与手段、目的性......

    浅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内涵论文摘要: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奋目标。在新世纪、新......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和谐社会作为多方面、多层次与广范围的系统工程,无疑需要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多方面的协调、和谐与深入发展。要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经验的深刻总结,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尽管说马克思主义中有和谐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范文大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摘要: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不同角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课题做了初步探讨。文章在借鉴国内外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应从经济、社会、政治、法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范文模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