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民社区开展妇联、志愿者活动信息
新民社区开展妇联、志愿者活动信息
为进一步推动、创新社区妇联工作,新民社区组织社区妇联工作员和志愿者服务队于2012年6月14日晚上7:00时至8:30时在辖区“新合苑”内举办了妇联、志愿者宣传和服务进小区活动。此活动,我们将会继续在辖区内其它小区进行,以进一步加强妇联、志愿者工作,为社区居民服好务。
活动现场,我社区工作人员耐心地向小区居民讲解了《妇女权益保护法》中的部分内容,并提供相关咨询服务,免费发放宣传资料等。
本次活动,我们共为本小区人员发放宣传《妇女权益保护法》资料100余份、咨询服务20人次。同时,我们还利用此与社区劳动保障站人员一起,在小区内开展了服务就业进小区活动,积极为小区居民就业提供信息服务,通过此一系列贴近群众的宣传和服务活动,使辖区居民加强了对社区妇联、志愿者服务工作的了解,为进一步推动社区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二篇:2010妇联志愿者活动档案
英南街道妇联
巾帼文明志愿者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0年1月28日 活动地点:流动人口家中 活动主题:春节慰问 参加人员:街居巾帼志愿者 记 录 人:陈婧
活动内容:
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英雄南路街道妇联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联合街道计生办开展了以“送温暖,献爱心,同创和谐家园”为主题的流动人口春节服务。此次服务活动在为辖区流动人口送去亲切的问候和贴心慰问品的同时,也在寒冷的冬天,将温暖送到了流动人口家中。
街道妇联组织街居巾帼志愿者们主动为流动人口独生子女户及特困户送去米、面、油等日用品,并送上年历、年画等节日慰问品。这些慰问活动,让辖区流动人口感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殷切关心和真诚帮助,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让他们切身感受到第二家乡的温暖,开心过春节,来年继续为辖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英南街道妇联
巾帼文明志愿者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0年3月4日 活动地点:下南社区主街干道 活动主题:清理对联
参加人员:下南社区巾帼志愿者 记 录 人:陈婧
活动内容:
元宵节过后,下南社区城管副主任带领巾帼志愿者清理辖区主要干道沿街门店张贴的对联。通过社区工作者及志愿者的讲解,居民、商户们认识到节后清除门店对联是为了维护辖区的市容整洁形象,是在为所有人创造一个干净的生活环境。不少商家主动搬出梯子,帮助清理对联。很多居民更是自己动手清理起门上的对联来。
在社区志愿者及居民、商户的共同努力下,下南社区主街干道沿街门店的对联全部清理干净。各居民小区内的对联清理工作也在有序进行中。
附:下图为 巾帼志愿者清理对联中
英南街道妇联
巾帼文明志愿者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0年3月8日 活动地点:潞安剧院门前 活动主题:妇女维权宣传 参加人员:演武社区巾帼志愿者 记 录 人:陈婧
活动内容:为深化妇女法制宣传教育,强化维权服务,在“三八”国际妇女节100周年之际,以“深化妇女普法教育,促进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英雄南路街道妇联在辖区内开展了维权普法宣传活动。3月8日上午,演武社区在潞安剧院门前专门设立宣传台,发放。红色的宣传横幅引人注目,前来咨询的人员人头攒动,络绎不绝。
此次活动以提高妇女法律素质,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共同维护妇女权益的良好氛围。整个活动共发放《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护法》、《婚姻法》等资料百余份,解答咨询近200人次,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节日当天,街道妇联还为全体街居女干部送上了精美的纪念品。
3月8日,演武社区巾帼志愿者 宣传妇女儿童维权
英南街道妇联
巾帼文明志愿者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0年4月12日 活动地点:锡坊巷居民家中
活动主题:调解锡坊巷垃圾通道纠纷 参加人员:演武社区巾帼志愿者 记 录 人:陈婧
演武社区锡坊巷小区位于金威商城背后,是以前修建的老楼房,垃圾没有袋装化管理。长期以来,锡坊巷环境卫生脏乱差,楼道灰尘积压,小广告到处乱贴。
为了让居民有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4月12日上午,演武社区专门组织志愿者拉砖拉瓦,对原有的垃圾通道进行封闭。期间,有居民不理解,阻扰工程进展。演武社区志愿者赵彩霞同社区干部们立即赶到锡坊巷旧院居民家中做工作,就建立垃圾袋装化长效机制听取居民意见。在社区工作人员的说服下,居民们最终同意先建立垃圾倾倒点,随即封闭垃圾通道,同时也从自身做起,定点倾倒垃圾,共同维护身边环境。
图为演武社区志愿者在居民家中调解纠纷
庆祝全国助残日活动现场
英南街道妇联
巾帼文明志愿者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0年5月13日 活动地点:楠湾国际休闲酒店门前 活动主题:庆祝第二十次全国助残日 参加人员:各社区巾帼志愿者 记 录 人:陈婧
5月13日上午,英雄南路街道
社区巾帼志愿者接受助残志愿者服务队旗帜
第三篇:2010妇联志愿者活动档案
社区巾帼志愿者服务站成立于2007年2月,现有巾帼
志愿者20余名,服务站自创立起即以弘扬“奉献、友爱、团结、和谐”的志愿精神为宗旨,认真实践“热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的志愿者承诺,切实落实巾帼志愿者服务活动,为文明和谐社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服务站下属共3支服务队伍,分别为:巾帼环卫志愿者服务队,巾帼业余文化志愿
者服务队队伍,巾帼家政志愿者服务队,她们长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效果显著,为文明和谐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作出 很大贡献。
近年来,扬州市妇联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妇联、省妇联工作精神,坚持巾帼志愿服务工作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相结合、与妇联组织职能发挥相促进,扎实开展巾帼志愿服务工作,着力打造巾帼志愿服务品牌,使根植于扬州--这一人文积淀深厚、生态环境优美城市沃土上的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开出了令人瞩目的花朵。一是先进典型频现。好心阿姨、爱心奶奶相继走进央视名牌栏目《道德观察》;红马甲、十姐妹、木兰等义工组织正在被省内外、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二是组织建设日渐规范。经民政局注册登记成立了扬州市巾帼志愿者协会,通过“巾帼文明礼仪服务队”、“巾帼维权法律服务队”、“巾帼创业就业服务队”、“巾帼家庭教育服务队”、“巾帼卫生健康服务队”、“巾帼环保服务队”六支队伍,重点开展文艺健身、创业就业服务、法律宣传、节能环保、家庭教育、治安管理、心理咨询、文明礼仪普及八类志愿服务。三是志愿者参与热情较高。全市范围内的巾帼志愿者约有2万多名,其中,扬州市巾帼志愿者协会登记在册的会员有1500多名,主要由村、社区妇代会主任,社区退休职工,机关女干部,女大学生村官,女企业家,女教师,女医生和女文艺工作者等构成。从就业情况来看:在职人员占53%,非在职人员占47%;45岁以下的占49%,46至55岁的占49%,60岁以上占2%。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夯实基础、科学定位,组织建设再上新台阶
1、精心组织,强化领导。成立了由市妇联主席、党组书记杨敏同志任组长,分管副主席任执行副组长,各县(市、区)妇联主席及市妇联机关各部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的扬州市妇联社会志愿服务活动领导小组。
2、科学定位,形成合力。以“整合资源、壮大队伍,提升服务,倡扬新风”为巾帼志愿服务工作着力点,明确了妇联工作与巾帼志愿服务工作两结合、两促进的工作定位。
3、规范运作,构建网络。首先,将巾帼志愿服务纳入了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志愿服务工作总体规划。市妇联作为扬州市社会志愿服务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全市的社会志愿服务工作。其次,注册成立了扬州市巾帼志愿者协会,在全市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网络。再次,不断壮大巾帼志愿服务者队伍。通过妇联组织推荐,网络、报纸公开招募,热线电话报名等多种方式招募志愿者,重点在女党员、女知识分子、女村官等优势女性中开展宣传引导工作,鼓励她们发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用己所长服务广大群众,不断壮大巾帼志愿者队伍。
4、扎实推进,建立机制。坚持全市妇联主席季度工作例会报告制度,定期通报、交流全市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坚持活动信息报送制度,通过扬州妇女网、《扬州妇女工作》等网络、平面媒体进行宣传,营造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坚持工作监查制度,对照全年巾帼志愿服务工作任务与分工检查工作落实情况。
二、整合资源,优化载体,服务大局彰显新作为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扬州“四城同创”(全国文明城、国家生态城、国家森林城、“扬州盐商文化遗迹”或“中国大运河”项目申遗)的目标任务,将村和社区作为巾帼志愿服务的主战场,将服务大局作为巾帼志愿服务的工作重点,开展了“四大行动”。
1、家庭提素行动。创建文明城市期间,以巾帼志愿者队伍为主体,组织“巾帼文明礼仪宣讲队”深入社区、家庭,发放《家庭礼仪知识手册》和《家庭美德须知》文明手册,倡导居民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组织小雏鹰志愿者身着“禁烟文明使者”绶带,高举大红色“禁止吸烟”的标志,给社区居民宣传吸烟给个人与家庭带来的危害;巾帼环保志愿队的志愿者,每天下班后在小区绿化带里拔野草,并带动小雏鹰志愿者们清理垃圾、清除墙上的“牛皮癣”,这些举措美化了社区的环境卫生,提高了家庭成员的素质。
2、家园共建行动。围绕市委提出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的目标,开展了“携起绿色之手、共建生态家园”的植树活动,通过媒体向社会招募了近80名植树造林志愿者,组织她们到凤凰岛,共植“巾帼林”、“亲子林”,为创建森林城、文明城添砖加瓦;联合发改委、文明办在全市开展了“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主题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争创“绿色家庭”创建活动;在社区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活动,组织广大巾帼志愿者开展废旧电池回收、节能环保金点子的征集、保护水资源宣传、免费发放环保购物袋等活动。
3、文明交通行动。积极应征文明交通志愿者,在上下班重点时段进行文明交通宣传、劝导行动。邗江区在此行动中还创新推出交通劝导“亲子岗”,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向社会招募亲子志愿者,父母牵手自己的孩子一起走上街头维持交通,共创交通文明,成为了扬州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和谐关爱行动。一是举办了“文明使者社区行”主题活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市民简明读本》为主要内容,组织巾帼志愿者走进社区,通过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和文明知识抢答等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形式,向广大市民宣传文明创建知识,营造文明创建氛围,激发了广大市民参与热情。二是开展了“创文明城市,展巾帼风采”主题实践活动。向广大窗口行业女性发出“微笑迎世博,优雅展文明”的倡议,举办“巾帼文明岗”培训班,引导广大女性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提升服务质量水平。三是以“六一”儿童节为契机,组织女大学生村官志愿者,深入农村,与留守儿童一起开展诵读国学经典活动,以歌舞、吟唱、朗诵等多种形式,讲读《三字经》、《弟子规》等中华文化经典,在带给孩子们文化的同时,更多带给孩子们欢笑、快乐,营造了和谐幸福的节日氛围。
三、创新工作、注重引导,品牌塑造再现新亮点
1、创新宣传方式,做优“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品牌。以“春蕾计划”新闻发布会暨“爱心妈妈”表彰会的形式,做大“爱心助春蕾、真情伴成长”主题活动。通过主流媒体的强势助推和“双十佳”爱心妈妈的典型示范,进一步扩大了“春蕾计划”的社会影响力。目前已有143名社会爱心人士加入到“爱心妈妈”志愿者队伍中来。这些爱心妈妈们不仅在经济上、物质上资助她们完成学业,还从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养成等方面给孩子以正确的教育、引导和关怀,履行一个家长的职责。
2、提升公信力,提高参与度,打造“好嫂嫂”志愿服务品牌。为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建设,我们在广大农村妇女中开展了“十佳好嫂嫂”评选表彰活动,叫响了“村里有个好嫂嫂,全村姑娘都学好”的品牌宣言。通过评选让最一群最平凡的女人用她们最不平凡的事迹,教育和引导了扬城人民。整个活动中,我们确立了一个宗旨,就是用最具公信力的方式评出老百姓自己认可的“好嫂嫂”。我们创新了一种方式:就是科学整合资源,实现新闻媒体、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在好嫂嫂宣传推荐过程中的互动,在扩大渗透力、影响力上下功夫。一方面,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同步开展报纸和网络投票评选活动,通过群众投票、媒体宣传展示、举办表彰活动等环节,扩大典型宣传的覆盖面,扩大群众参与度,实现先进典型与群众的互动,增强典型宣传效应。另一方面,开展多方位、多层次、多侧面的社会宣传,举办各种形式的座谈会、事迹报告会、研讨会,让干部群众直接参与活动。最终我们在全市推荐出的985名“好嫂嫂”候选人中经在层层评选评出了市“十佳好嫂嫂”,将此活动做成了全省有名的妇女工作品牌。
3、突出为民惠民,打造巾帼维权志愿服务品牌。扬州市巾帼维权维稳志愿者队伍自2007年5月成立以来,用制度规范队伍,用培训提升素质,用活动促进发展,用宣传凝聚人心,为广大妇女群众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心理抚慰和各项社会帮助,为社会的维权维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截至目前,扬州市巾帼维权维稳志愿者队伍共有成员220人,他们来自全市公、检、法、司系统人员,各律师事务所律师,市心理健康协会成员、扬大法学院大学生、女大学生村官、新闻媒体工作者、妇联系统维权干部、乡镇(街道)、社区(村)妇女工作者等。近年来,她们积极支持和参加“法律平安知识进家庭”、“以案说法” 进社区(村)、“妇女维权专题节目”、“女社区主任和志愿者维权沙龙”“反对家庭暴力维权沙龙”、“不让毒品进我家”等活动,有力宣传了男女平等和法律法规知识,帮助妇女群众提高了自我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弱势妇女及时提供了法律援助,为有需求的妇女提供了心理抚慰和疏导。基层维权志愿者定期进行矛盾纠纷排查,进村入户调和夫妻关系、化解家庭矛盾。同时,充分利用好基层妇女维权服务站(点)维权阵地,把矛盾消灭在基层、钝化在家庭、解决在萌芽,把维权工作的理念和热情真诚的服务送进了千家万户。
4、宣传齐心,打造“红马甲”志愿队伍品牌。作为扬州的义工标兵、全国志愿者的榜样,王培华和她的红马甲义工队得到了党委、政府和市、区、街道三级妇联组织“资源共享、宣传齐心、支持全力”的关爱,成为了全市志愿服务的第一品牌,获得了“全国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示范单位”的荣誉称号。在陪《中国妇女》报记者专谈红马甲的时候,王培华满含深情地说:“红马甲有今天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妇联”娘家人“的真情关爱。”目前,红马甲义工队伍已由2006年创建之初的11人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人,服务范围从维护城市环境扩大到文艺宣传、治安巡逻、助残帮教、婚介服务等多个领域,开展了数百场公益活动,成为了扬城一道亮丽的风景。汶川地震后,红马甲是第一支报名参加市妇联“爱心援助”行动的志愿服务队伍;文明城市创建中,红马甲第一时间走上街头劝导交通文明,走进社区清洁楼道、植草种花;烟花三月旅游节,红马甲又带着她们自编自演的节目、舞龙舞狮队走进瘦西湖公园成为了扬州城市宣传的义务宣传员„„
5、迅速响应,主动作为,长期坚持,全力打造“同心牵手”爱心援助服务品牌。08年汶川地震后,扬州市妇联在第一时间向全市发出了爱心援助倡议书,号召全市妇女开展捐款;在灾区伤员来扬救治期间,又借助主流媒体力量为38位伤员招募爱心志愿者120名,重点对其中没有家人陪护的11名伤员进行了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护理和照顾;09年伊始,市妇联带领10多位爱心家庭志愿者代表共赴四川灾区,结对九龙镇,将48位志愿者(单位)捐赠的31700资助款送到了22个特困、单亲家庭手中,并启动了为期三年的爱心结对行动组织了志愿者家庭。如今,参与四川爱心援助的爱心志愿者们仍然坚持定期向帮扶家庭进行汇款资助,在千里之外的扬州把热流源源不断地注入了结对灾民的心中。
尽管我们在巾帼志愿服务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我们深知这只是初步浅层次的,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破解。一是巾帼志愿者社会化工作的水平和能力问题。在全市两万多名巾帼志愿者中,具有一定专业知识、通过社工培训取得社会工作师证书的志愿者为数甚少,在人员构成上,年龄偏大的多,年轻的少;岗下的多,岗上的少;学历层次高的少,学历低的多。这些因素造成了志愿者服务内容单一,服务不专业,难以满足广大群众对家电小维修、家庭维权、家教教育、就业培训、卫生保健等志愿服务的需求。二是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持久性问题。毛主席说过“人做一次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志愿服务最大的特点是群体性、自发性、自愿性强,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容易跟着感
觉走,还没有形成自觉长久的意识。三是志愿者服务机制问题。志愿者服务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服务机制,才能更专业,才能有持久力。比如服务导向机制、服务设计机制、服务反馈机制,都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创新,以形成需求--设计--运行--反馈等完整的工作链条。四是资源整合问题。一方面,是组织。目前,都是妇联组织牵头,提供的资源和扶持更有限。另一方面,资金。目前,主要源于各级妇联组织的办公经费和志愿者自费,巾帼志愿者们既要出力又要出钱,长此下去,难免影响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
对此,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要将巾帼志愿服务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成效,应把握好以下五点:一是建设队伍是做好巾帼志愿服务的基础。开展巾帼服务首先要解决“有人做事”的问题其次要解决“有力做事”的问题和“有钱做事”的问题。我们将在建立巾帼服务长效工作机制上下功夫,加强对城区妇联和巾帼志愿者协会的工作指导,抓住组织设置、队伍建设、形象展示、服务提供、档案管理、业务培训、表彰激励等主要环节,指导她们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规范日常工作管理,使巾帼志愿服务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产生规模效应,促进品牌提升。二是为民惠民是做好巾帼志愿服务的根本。要想凝聚民心,厚民惠民,就要拿出志愿服务的切实动作,坚定服务宗旨,办实事,求实效,解民忧,惠民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让群众自己去发现巾帼志愿服务所带来的成效,让459万扬州人民从内心最深处感受到志愿服务为这所城市带来的改变。三是立体宣传是做好巾帼志愿服务的保障。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要让群众“好知”、“乐知”就必须让志愿服务工作充分贴近群众生活,在群众的口碑里得到广泛好评和传扬;针对当今形势,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传统媒体宣传平台以及海报、演出、短信、传单等多种宣传方式,树典型、颂好事,让志愿服务的理念入人心、得民意。四是抓好领头人是做好巾帼志愿服务的关键。“火车跑得快乐,全靠车头带”在巾帼志愿者活动负责人的任用上,一定选用那些品格高尚、毅力顽强、组织协调能力强,能管理能力、精力充沛的女性担任。五是创新内容是巾帼志愿服务的生命力所在。以社区、社会需要为原则,扎扎实实地根据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来确定志愿服务的内容和项目。根据城镇社区居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如:邻里帮扶、文化宣传、空巢老人服务、环境整治、便民服务等。
第四篇:**社区开展国际志愿者活动总结
**社区开展国际志愿者活动总结
为纪念第30个“国际志愿者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全团营造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社区别结合实际情况,精心组织,看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掀起了志愿服务的热潮,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社区中心高度重视,把“国际志愿者日”志愿服务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社区中心及时转发团民政科通知文件,要求各社区居委会要扎实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12月4日,社区中心组织各居委会领导班子及社区中心工作人员召开“国际志愿者日”志愿服务活动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国际志愿者日”志愿服务活动,明确责任,细化要求,确保志愿服务活动有序开展。
二、结合特色,开展活动
1、制定《**社区中心2015年国际志愿者日宣传活动方案》
**社区中心接到团民政科下发的文件,立即召集志愿者领导小组开会,制定了《**社区中心2015年国际志愿者日宣传活动方案》,要求各居委会按照方案组织动员广大社区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集中开展国际志愿者日宣传活动。
2、印发宣传资料
**社区中心十分重视志愿服务工作,形成了一系列富有品牌效应的志愿者队伍。为了加强志愿服务工作宣传力度,大力倡导志愿精神,着力营造学习优秀志愿者、礼遇优秀志愿者的浓厚氛围。制定了《志愿服务工作知识宣传》资料,内容有:(1)、什么是志愿服务?如何成为志愿者?志愿者可以做什么?如何请志愿者提供帮助?志愿服务的途径?(2)、志愿者、志愿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志愿服务的作用、志愿精神。
3、国家宪法日普法宣传
12月4日是第一个国家宪法日,各社区居委会纷纷开展了法律志愿服务下基层系列活动,以“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为主题的宣传活动,积极宣传宪法,国家基本法律,与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和保障民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围绕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重点工作,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居民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矛盾化解。充分利用办公楼电子屏滚动播放法制宣传标语,在居民活动区的宣传栏张贴《婚姻法》、《妇女儿童保障法》等法律知识宣传挂图8幅,为居民发送法制相关知识宣传教育资料60余份。通过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为进一步提高居民法律素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清洁社区,爱护家园。
各社区居委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打扫社区卫生活动,把平日里打扫不到的卫生死角一一清洁干净,还居民一个整洁、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5、扶贫帮困服务
各社区居委会组织了本单位的党员志愿者、巾帼志愿者以及青年志愿者到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家提供家政、照料、护理、心理疏导等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本次活动共40余名社区志愿者参与,共计服务人员达50人次,通过这项活动,让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体现了社区对他们的关怀。
6、对优秀志愿者进行了表彰
为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肯定社区志愿者为构建和谐社区所作的贡献,激发志愿者的服务热忱,助推和谐社区工作作再上新台阶,社区中心2015年优秀志愿者表彰大会。此次对孙斌、董春兰、龚继仁等12名志愿者进行表彰,对他们做出的贡献表示由衷感谢,肯定他们一年来对社区工作的付出,更呼吁在场的每一位居民以被表彰优秀志愿者为榜样,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工作中,为社区志愿服务、共建和谐社区共同努力。
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将一如继往做好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扩大志愿者队伍,增强志愿者服务意识,提高志愿者服务技能,实实在在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志愿服务。
**社区中心
20**年12月10日
第五篇:浅谈如何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论文doc
秋行政管理 : 姚思慧学号:0934001451985
指导老师:郑老师
论文
浅谈如何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 09
摘 要
社区志愿者是指以社区为范围,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关心报酬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
本文在分析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对社区志愿者的服务重点与服务项目进行研究。进一步举例分析志愿者服务的特点,以及现行社区志愿者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如何建立良好的社区志愿者服务体系。本文结合北京社区举办的“三千绿T恤志愿进社区”的活动实例论证了开展社区志愿者活动的好处。本文研究结论开展社区志愿者活动在社区多层次服务体系中起着重要补充作用,营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建立并完善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社会化发展,从而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要广泛发动,壮大社区志愿服务力量;要发展团队,提高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化程度;要开发项目,提高社区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健全机制,为社区志愿者服务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社区志愿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和谐社区建设的现实需要,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满足社区居民物质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这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 目 录
摘 要„„„„„„„„„„„„„„„„„„„„„„„„„„„„„ 1 引 言„„„„„„„„„„„„„„„„„„„„„„„„„„„„„ 1
一、我国志愿者现状分析„„„„„„„„„„„„„„„„„„„„„„„2 1.我国志愿者取得的成绩„„„„„„„„„„„„„„„„„„„„„„„2 2.我国志愿者服务存在的问题„„„„„„„„„„„„„„„„„„„„„3 3.我国志愿者服务问题的分析„„„„„„„„„„„„„„„„„„„„„3
二、分析我国社区志愿者服务制度化建设„„„„„„„„„„„„„„„„3 1.我国社区志愿者联络部建设与信息管理„„„„„„„„„„„„„„„„4 2.我国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4 3.我国社区青年志愿者项目建设„„„„„„„„„„„„„„„„„„„„5
三、社区志愿者活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6 1.我国社区志愿者服务是满足居民现实需求的有效方式„„„„„„„„„„8 2.社区志愿者服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8 3.社区志愿者服务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8 4.社区志愿者服务是建设和谐社区的现实需要„„„„„„„„„„„„„„8 5.社区志愿者服务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补充„„„„„„„„„„„„10 结束语„„„„„„„„„„„„„„„„„„„„„„„„„„„„„„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4 引 言
志愿服务起源于宗教的行善、怜悯与基督教唐,修道院分发救助物资等慈善服务,在北美,志愿服务是来自欧洲的移民为了克服面临的困难,相互之间帮助而逐渐形成的,因此早期志愿服务者是由一大批怀有慈善之心的各阶层人士组成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了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促进战争国之间人民的交流与理解,国际性的志愿服务组织开始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多数欧洲国家相继成立了志愿者组织,并出现了专门协调各国志愿者活动的国际组织,如丹麦国际合作协会,它向世界各国派遣过大量的志愿者,为不发达国家提供技术服务,推动当地的生产建设。目前,国际社会也通过国际志愿服务机构或志愿者组织来协调、管理和实施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志愿服务作为一种高尚的社会行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在促进社会安定、创造经济效益、保障弱势群体、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志愿者是非营利组织的精神之所在,理性的、策略的和成功的志愿者管理将产生持续不断的感召力与凝聚力,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志愿服务的普及和志愿精神的光大,不仅可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而且从根本上改善人类活动,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一、我国志愿者现状分析
中国志愿服务在短短几十年内得到迅速发展,与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单位制度”解体,“第三空间”的形成与扩大;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推进,志愿服务需求增大;党和政府的重视引导与积极推动,志愿社会环境不断完善:民间组织蓬勃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增多;以及社会媒体的宣传推进,人们参与意识与志愿服务意识不断提高等因素是密切相关的。但是,当前我国志愿服务与人们对志愿服务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志愿服务的供给量远远不能满足志愿服务的需求量,同时也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很大的距离。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我国目前志愿者的现状。目前,我国社区志愿服务取得了哪些成绩、我国志愿者服务存在哪些问题、我国志愿者服务问题的原因分析等。
1.我国志愿者取得的成绩
中国青年志愿者从属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下属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它所组织的活动,往往以项目为主,共青团中央专门设立了领导青年志愿者的志愿者工作指导委员会。社区志愿者组织从属于民政部系统,它的各级组织都与相应的民政部门联系在一起,但是它的最基层是与街道居民委员会联系在一起的,并接受社区居委会和街道社区志愿者协会的双重指导。街道办事处在行政上属于城市最基层的行政组织,居委会属于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1981年,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代表在北京签约互派联合国志愿人员,由商务部(原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作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华发展业务的官方合作机构,负责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在华项目的执行,北京国际志愿人员协会作为该项目的实施机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迄今为止,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向我国派遣了200余名联合国国际志愿人员,他们在包括地理、环境、卫生、计算机和语言等广泛的领域内,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2.我国志愿者服务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志愿者”具有很高的社会评价,义务工作的价值广泛得到社会的认可,政府部门、志愿机构和社会各界人士都热心义务工作,政府大力投资志愿组织并给予政策上的扶持,企业为在社会上塑造良好的公益形象而积极资助公益事业,非志愿机构为人们参与义务工作提供机会、培训和嘉奖,从而形成了政府、志愿机构和企业互相协调、互相补充的社会服务体系。而在我国,由于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较晚以及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对全民性活动的本能的抵触,使得社会公益活动难以深入人心,难以激发起全民的互助意识。资金短缺是国内志愿者活动的主要障碍之一。在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者的调查中,认为开展志愿服务最大困难是缺乏资金的占调查人数的67.1%。独立性是志愿组织的基本特性之一,这主要指它们不受政府支配,也不受企业和其他非营利组织的影响,更不受外国民间或官方机构的控制,能够独立地筹措自己的资金,独立地确立自己的方向,独立地实施自己的计划,独立地完成自己的使命。但中国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政府的庞大和强大使得整个社会,包括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一切,都在政府直接管理下。由这种体制所产生的中国志愿组织,就必然带有相当浓厚的官方色彩,被纳入了官方组织的网络之中,严重缺乏自主空间队伍建设不够稳定,志愿者流动性大、志愿者能力不足等在社区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3.我国志愿者服务问题的分析
我国志愿服务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较少、效力等级低,都是地方性法规,而且原则性的东西多,可操作性不强,从而导致志愿服务具有很大盲目性、随意性和无序性。在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大环境的社会结构转型期,为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政府或党团组织在整个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于我国大部分志愿组织是由政府组建或从政府中分离出来的,许多政府管理者认为志愿组织是政府的下级单位,是政府职能的延伸,不能把志愿组织作为合作伙伴,对志愿组织的工作干预过多,使得志愿组织丧失了其应有的独立性,从而丧失了其优越性。很多时候,行政推动的方式更适用于倡导、引领工作方向而不是具体地指导某一项工作的执行,甚至由于志愿服务的行政主导性太强,造成一系列活动开展上的尴尬。
二、分析我国社区志愿者服务制度化建设
1.我国社区志愿者联络部建设与信息管理
青年中心志愿者联络部是组织、协调和开展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最基层组织,争做到“五个有”:有一套志愿者联络部工作班子;有相对固定的服务项目;有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档案;有规范的规章管理制度;有相对独立的办公场地和基本的办公设备。通过完善青少年网站青年志愿者招募平台,建立街镇青年志愿服务集体和个人信息库,强化社区注册管理,在志愿者的招募、培训、使用等方面形成较为规范的管理制度,初步形成青年志愿者街镇网格内共享的工作模式。制度建设是保持社区志愿工作持久开展的保证。加强制度建设,需要政府部门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空间,让社区志愿者队伍能够自主运转,自主开展活动。要开展好社区志愿者服务就必须有大量的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就必须培养社区居民的义务观,培育社区成员的公共意识。因此,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一些法规,比如社区志愿者制度,规定一部分公民有义务承担一定量的公益事务。同时,街道、社区的志愿者组织(如志愿者协会、志愿者服务站)在志愿者的登记注册、执证上岗、服务记录、行为规范,培训、帮扶、表彰、奖励等方面也要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考核和总结表彰等激励制度,以此作为对社区志愿者客观评价的依据。如有的地方政府鼓励各机关单位、企业在招工招干、学校招生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录取有志愿服务经历者;志愿服务满200小时后,在有困难或老年时,优先获得等量回报服务;志愿满1000小时后,由区级社区建设主管部门核发“志愿者服务终生受益卡”,老年时得到经常性的回报服务。这些规定会激励社区成员更加积极踊跃地加入到社区志愿者队伍中来,更好地开展活动,使社区志愿服务逐步向社会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总之,要把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好,应做到“四定”。一是定项目。针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居民迫切需要的服务项目,成立相对应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总的原则是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定项目。二是定人员。除了对公布外,应根据自己能力、特长自愿报名参加,选出队长、副队长,各队名单造册,建立活动档案,制定服务宗旨、队员的权利、义务及活动要求。三是定时间。各志愿者队伍根据自己服务的项目、内容,写出符合本队活动内容的具体时间,每逢重大节日前必须活动一次。四是定制度。要把志愿者为社区办好事、办实事落实到实处,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来保证。2.我国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
充分调动在职青年、大中学生、社区青少年的积极性,特别是教育、卫生、公检法司、文化等系统青年的积极性,以大口团组织为基本单位,组建专业化、组织化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发挥青年志愿者的专业特长,为社区建设提供服务。年内建成社区学校志愿者讲师队、社区医疗志愿服务队、社区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社区文艺志愿者服务队、突发事件应急服务队、网络志愿服务队等6支专业化社区志愿服务队。建立和完善青年志愿者的评估表彰制度,做好典型培育,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3.我国社区青年志愿者项目建设
以人性化服务为目标,加强社区青年志愿者项目建设。针对社区群众的实际需求,开发教育培训、医疗服务、文艺演出、法律咨询、保洁护绿等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同时开发西部助学、爱心捐书、献血、骨髓捐献、国际志愿服务等专项项目。此外,积极开发志愿服务基地,在老年公寓、敬老院普遍建立敬老服务基地,在社区绿地建立环保服务基地等。一般情况下,社区的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登记人数不少于500人。围绕国际志愿者日、助残日、敬老节等主题活动,广泛组织志愿者开展服务。积极开展经常性的志愿服务,使志愿服务经常化、社会化,推进全县志愿服务健康、深入、持久地发展。以志愿者社区发展计划为抓手,全面推动我区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
三、社区志愿者活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1.我国社区志愿者服务是满足居民现实需求的有效方式
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失业贫困、收入差距、人口老化、心理危机、青少年犯罪、人际关系淡薄等社会问题不断凸现,居民迫切需要社会关爱和帮助。大量公共管理、社会公益和社会援助等事务工作落脚到社区,仅靠政府和物业管理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急需社区志愿者的广泛参与。志愿服务领域宽、渠道广,而且能够广泛动员社会资源,有效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为社会减压。社区志愿者提供的各种扶贫帮困、就业援助、老年帮扶、残疾人救助、青少年教育、群众文化、科学普及、医疗卫生等服务,广泛涉及社区居民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领域,覆盖社区服务和社区管理各个方面,具有满足居民现实需要的基本功能。下面的实例充分体现了志愿者服务为居民带来的最大收益。据北京日报报道,未来一年内,3000多名“绿T恤”志愿者将分别进入数百个社区,依托社区服务站,为社区居民送去“在您身边的十万小时”志愿服务。从蹒跚学步的儿童到耋耄之年的老人,都可以从中受益。由北京市社区服务中心联合企业、社会组织共同举办的“在您身边十万小时”大型社区公益活动”,主要包括5大项内容:建立爱心图书馆、美家绿化行动、房产知识大讲堂、社区跳蚤市场、社区亲子活动。此外,共同主办活动的地产经纪公司,还将为居民举办房产知识大讲堂,他们将分别进行学区房、婚房、房地产交易知识、房产交易注意事项等各类主题讲座,普及相关知识。此项活动将重点举行10场大型活动,直接惠及至少5000位居民。
2.社区志愿者服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
服务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人心的坚强纽带,是人们为人处事的精神指南。志愿服务的过程就是传递爱心、传播文明,为社区做好事、帮邻里解忧愁的的过程;是志愿者自我教育、自我提高,陶冶情操、提升境界的过程;是感染服务对象,影响周围群众,增强人们的协作、责任、奉献意识的过程。志愿者的奉献和协作,推动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使社区充满温情和暖流,让居民感受到社会的美好,享受到生活的幸福,体验到心灵的快乐,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落到基层、做到实处。
3.社区志愿者服务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社区志愿服务是精神文明建设在社区的一种创新方式,服务领域涉及到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服务主体涵盖了社区各类群体,服务形式灵活多样,是社区最具广泛性和群众性的文明创建活动项目。社区志愿者积极开展宣传发动、广泛参与、集中服务、成果展示等活动,尤其是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极大满足了居民接触他人、融入社区的基本需求,为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社区志愿服务适应了现代居民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生活品味不断提高的特点,满足了不同层次人们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有利于激发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热情,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4.社区志愿者服务是建设和谐社区的现实需要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是社会的缩影,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构建和谐社区就要最大限度促进社区文明进步,把各种矛盾、问题减少到最低限度和最小范围。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的志愿服务精神正是这种促进社区进步、减少社会代价的精神,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完全一致。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有助于发动民力、汇集民智,引导居民积极投身社区建设;有助于倡导新风,普及文明,促进公众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助于化解矛盾,减少冲突,规避风险,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社区志愿者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各种职业,有着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他们基于共同的目标和价值理念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启迪思维,相互促进,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融合,减轻甚至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社区志愿者乐善好施、扶贫济困,为贫困居民和弱势群体提供生活、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实实在在的帮助,有效缓解社会群体分化带来的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稳定器和安全阀的作用。
5.社区志愿者服务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补充
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社会稳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实行社会保障首先要依靠政府部门增加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但要把这些帮扶措施和手段真正落到实处,需要依靠社会力量的支持。社区志愿服务可以激发社会活力,动员整合居民群众中蕴藏的建设热情和能量,实现帮扶活动组织化、有序化。社区志愿服务以关爱弱势群体为本色工作和服务重点,充分发挥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平衡功能,突显提供服务、反应诉求、规范行为的调节作用。此外,社区志愿服务针对不同社会领域的专业需求,组建各类志愿者应急队伍,加强日常培训和管理,可以承担自然灾害、重大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治安事件等社会危机的处理任务,提高了保障公共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结 束 语
社区志愿者围绕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生活、环保、交通、治安等问题,从点滴人手,从身边做起,做了大量看起来很平凡却是很有意义的事情,让广大群众因志愿者的出现而减少忧虑,让全社会因志愿者的辛劳付出而充满温馨,让祖国大家庭因志愿者的无偿奉献而更加富有凝聚力。在奉献爱心的同时,志愿者也传播了文明,传播了追求、责任和理想,传播了“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的精神。这种“爱心”和“文明”最终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温暖着社会大家庭里的每一个人。
本文在分析我国志愿者的现状、我国社区志愿者服务制度化建设、以及社区志愿者活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这三大论点,主要得出如下结论:
1. 结合国内外志愿者活动分析了我国志愿者在开展服务活动时的现状以及开展活动的重要意义。
.分析了我国志愿者服务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缺乏社会认知;(2)物质依托严重不足;(3)缺乏自主空间;(4)队伍建设不够稳定;
3.提出我国社区志愿者服务制度化建设:(1)以青年中心志愿者联络部建设为抓手,信息化管理为依托,加强社区青年志愿者基础建设;(2)以建立专业化、组织化志愿者服务队为重点,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3)以人性化服务为目标,加强社区青年志愿者项目建设;
4.提出社区志愿者活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举出北京举办的”三千绿T恤志愿进社区”的活动实例,进一步的证实社区志愿者在社会建设的过程中起到的重要意义。
鉴于笔者的水平有限和时问仓促,关于如何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的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根据志愿者的专长特点建立支援专队,社区群众的需求以及社区可利用的资源,建立健全服务机制网络,广泛开展,便民服务是广大青年服务志愿者可以真正帮助有需要的人,通过活动使团员加深对雷锋的认识,同时了解到志愿服务的意义。致 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郑晓露的指导下完成的。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老师不厌其烦的解释,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认真的详细的辅导我,让我在写论文的过程感受到老师对我关心。在攻读专科的这3年时间内,不管在工作中还是在学习中难免会碰到些烦心的事儿,但是家人、老师、朋友、对我的劝导和支持,也是我在生活中不断进取的源泉。在这里,我要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向本论文的评阅人和参加答辩工作的各位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教材)[2]丁元竹.志愿精神在中国[M].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教材)[3]安国启.中国社区志愿者行动手册[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