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延河小学亲情小故事:拥有亲情主我幸福无比(精选)
拥有亲情让我幸福无比
延吉市延河小学李铁峪
亲情似水涓涓细流;似画、线条柔美;如花芳香扑鼻,她好似冬日里的一缕阳光让我的生活幸福无比,每每想起那个难忘的亲情故事我都会感动不已。
那是在炎热的暑假里,还剩一个星期就要开学了。我和妈妈逛市场准备开学用品,忽然觉得肚子疼,我一边告诉妈妈:“我肚子疼!”一边蹲了下去。妈妈见此情景二话没连忙背起我小跑出了市场。拦住了一辆出租车,气喘吁吁的说“师傅,我们去延边医院麻烦您快点开好吗?”我担心孩子得了阑尾炎。坐在车上我看着妈妈,发现妈妈已经满头大汗真不知道瘦弱的妈妈哪来那么大力气,背着我小跑了那么远,顿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到了医院,我果真得了阑尾炎,因为延边医院没有床位;于是又急忙到市医院住院。医生把我推进了手术室,妈妈握着我手说:“儿子要坚强!”手术进行了两个小时。我一直昏睡着。当我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躺在病床上,妈妈见到我忙问:“儿子,刀口还疼吗?”由于麻药劲过了,刀口又开始疼了,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到了第二天,我实在太困了,于是昏沉沉的睡着了。当我醒来时发现妈妈还在身边,我说:“妈妈,您一直没睡啊?”“孩子现在已经是下午了,妈妈已经上了一个上午班了”,“啊,妈妈那您得多困啊,快睡一
觉吧!妈妈,为了我您多累了!
我心里想,病一定要快点好,好让妈妈早日轻松些,可“屋漏偏逢连夜雨”!,没想到伤口又发炎了,这一病就是一月,在此期间,老师和同学带着水果来看我来了,还带来了全班同学的慰问信,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多幸福了!此时的妈妈又比以前瘦了一大圈。
我的病终于好了,来到了班级这个大集体中,每当我值日时,同学们抢着帮我干,怕我碰到伤口,老师也给我补课,我的生活渐渐步入了正轨,可妈妈却病倒了,一病又是一个月,在此期间,我和爸爸尽全力的照顾妈妈,我心里无数次对妈妈说,“妈妈,您养我小,我现在一定努力学习,将来长大养您老!”让您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一场大病,让我感觉到了这世界上最伟大最质朴的情感-----亲情!在这里,我要对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爸爸、妈妈说一声:“谢谢你们,我爱你们!”
第二篇:亲情小故事
孟母三迁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学问家。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岳母刺字
岳飞虽然从小家境贫寒,食不果腹,但他受母亲的严教,性格倔强,为人刚直。
一次,岳飞有几个结拜兄弟,因为没有饭吃,要去拦路抢劫,他们来约岳飞。岳飞想到母亲平时的教导,没有答应,并且劝他们说:“拦路抢劫,谋财害命的事儿,万万不能干!”众兄弟再三劝说,岳飞也没动心。
岳母从外面回来,岳飞一五一十地把情况告诉了母亲,母亲高兴地说:“孩子,你做得对,人穷志不穷,咱不能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一天,岳母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岳母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记着这一誓言。
岳飞解开上衣,请母亲下针。岳母问:“你怕痛吗?”岳飞说:“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岳母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后来,岳飞以“精忠报国”为座右铭,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一名抗金名将。
朱自清《背影》
1917年,作者的祖母去世,父亲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差事也交卸了。办完丧事,朱自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跑上跑下,那年作者20岁。在那特定的场合下,做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体贴、爱护,使儿子极为感动,让他印象最深地是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并且几年之后,想起那背影,父亲的影子出现“在晶莹的泪光中”,使人不能忘怀。1925年,作者有感于世事,便写了此文。
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第三篇:我的亲情故事》
《我的亲情故事》写作教案设计 刘天勤
教学目的:
① 养成热爱的情感与对家庭的责任感; ② 培养自己爱思考,善探究的习惯;
③ 训练自己说话的能力,说话要做到条理清晰,中心明确; ④ 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一要说真话;二要动真情。教学重点: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评改作文的能力。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以下活动:
① 广泛搜集家庭中亲人的老照片,特别是与自己有关的照片,向家人了解有关老照片的故事; ② 搜集家庭中有特别意义的一些物品,向家人调查这些物品的来历,并调查这些物品中所发生的趣事。③ 与父母进行一次较深刻的思想交流,谈出自己的想法与忙乱的,通过不断地沟通,消除与长辈之间的思想代沟。谈话要注意有明确的中心。课时分配:四课时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教师导入同学们从小到大,一直沐浴在家庭的温馨之中,对自己的家庭肯定非常熟悉,对发生过的洋溢着浓浓亲情的一个个故事一定记忆犹新。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自己对亲情的感受。教师巡回倾听与鼓励,激发大家的表达欲望。
(二)交流故事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亲情故事。
(三)写作指导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亲情故事写出来。许多同学一谈到写作就感到头疼,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缺少写作素材或不会积累素材,因此作文时要么搜肠刮肚、东拼西凑,要么仿写范文、编织故事,以致于自己的文章没有一点生气,缺乏真情实感。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也就是说,我们在写作文时,理应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同学们在课前已经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可以说你家中的亲情故事是很多的,但是,在写作时要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件来写,也要通过一定的思路与线索把精选的材料连缀起来,同时还要注意灵活地运用一些平时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中积累的优美的词语与句子,力求使文章语言流畅、生动活泼。学生记录下写这次作文要注意的一些方面。
(四)写作要求题目:我的亲情故事要求:①文从字顺,内容充实,文面工整。
②叙事具体,能体现亲情可贵,有真情实感。
③字数:500字左右。
④时间:90分钟。学生写作时,教师可巡回做些适当的指导。
(五)学生作文
学生按写作要求作文
(六)写作评价教师指导学生制定评分细则和具体要求
1、学生制定评分细则和具体要求:①文从字顺,满分25分。(错别字3个扣1分,病句1句扣1分。)② 叙事具体,能交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满分30分③ 能体现出“爱家庭”或“爱家人”的主题,有真情实感,满分30分。④ 内容充实,文面工整,满分15分。(内容充实,文面工整,满分15分。以480字计,每少50字扣1分;文面酌情,最多扣3分。)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参与某个小组的交流(选范文时,教师要提出要求,质量好的、质量差的都要选出一些,以便于在下堂课评讲时让学生们能从中受益。)
2、学生自评、互评:(1)学生结合评分要求,在认真朗读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作文逐项进行评价与修改,要求在作文后要写出至少50字的总评。(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把自己写的作文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评价,提出修改意见。(3)每个大组选出两篇范文,以便于下堂课评讲。教师巡回做好指导教师组织和动员其他同学发表意见,补充讲评。
3、学生讲评:(1)把每组选出的范文在讲台上面向全班朗读一遍。(2)学生在四小组内部交流对所读的每篇范文的评价意见。(3)学生以大组为单位选出评讲人,评讲人代表本大组同学对每篇范文进行总评,教师组织和动员其他同学发表意见,补充讲评。
4、教师对活动进行评价
教师对这次活动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指出大家成功的方面,不足的方面,鼓励大家写真人真事,写出真情实感,肯定大家作文前的积极准备,表扬进行认真评价的同学和现象。同时指明大家今后写作文努力的方向。学生讨论反思,今后应该怎样才能写好作文。
看爸爸妈妈一起变老
我好久没有意识到,爸爸妈妈正在变老。
从小就习惯了妈妈的能干和爸爸的智慧,当我意识到他们变得有点反应慢了的时候,我还有些不解;这是怎么搞的?看来,接受父母老了不像接受奶奶老了那么容易,因为在我眼里,奶奶本来就是老的,而父母一直都是年轻的.父母年轻的时候,是那样的英姿勃发.在他们的老影集里有一张黑白照片,那是他们五对青年举行集体婚礼是拍的,爸爸妈妈身着戎装,妈妈微仰着头,像是在唱歌;爸爸笑着,眼睛里荡漾着青春的神采.在自然光下,他们朴素而明朗,像两株向日葵.后来,有了姐姐,有了我,又有了两个弟弟.生了四个孩子,妈妈才32岁,仍是个风姿绰约的少妇,同时还是个干练的女公安.36岁的父亲望着两儿两女,欣慰地对母亲说:“这也是我们对人类的贡献.”那时他们真是有精神头啊!一到星期天,他们就张罗者,带上吃的喝的,带上大大小小四个儿女,牵着、抱着挤上公共汽车,到松花江边游泳、野餐,记得有一次,爸爸借来海鸥120相机,到江边给我们拍照.他在镜头里注视着孩子和背景,问道:“后面,要山还是要水?”妈妈坐在长椅上,满足地看着我们,忽然间,她笑了起来,原来,她听到邻坐的两个小伙子像念诗一样,一本正经的说:“你看那父亲,和儿女们亲切的商量‘要不要水?’”那时的父母,有体力、有活力,像两棵大树,保佑着他们的孩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他们开始变老的。也许是文革后期,也许是儿女长大以后,也许是他们退下来的时候.爸爸刚离休时,从医院回来,自言自语:护士怎么管我叫“敬老”呢? 我问:那应该叫什么? 应该叫“老敬”啊!
我猜想,按爸爸的意思,“老敬”是工作状态,而“敬老”是退下来的状态.对爸爸这样一个以工作为爱好的人来说,这就是走向老态的开始吧!后来,连妈妈对爸爸的称呼也变了,她不在叫名字了,而是大喊“老头子”.有一年春节,陪父母去深圳世界之窗,人家优待老人,70岁以上免票,我正为这文明之举赞叹,妈妈悄声告诉我:你爸爸唉声叹气,说:我老了,没用了,人家都不管我要票了.我一边笑,一边有点心酸.父亲的背影确实是个老人了,那脚步也有点蹒跚,可我竟没怎么想过去搀扶他,我还习惯的以为,父亲是有力量的.倒是我最小的弟弟最先意识到父母老了。他对父母报喜不报忧的“应付”态度,很像当年我们应付奶奶、姥姥、姥爷的态度.面对絮叨,面对教诲,他只是笑嘻嘻的,那神情像是说:老人吗,跟他争什么!
父母年轻的时候,总是给老人、给孩子过生日,总是忽略自己的生日.这些年,孩子们开始为父母过生日了,每逢爸爸或妈妈生日时他们相互之间都会发去赞美之辞,互相给予高度评价.妈妈的理论是:子女对父亲的感情是妈妈培育出来的.所以妈妈常说:你们头脑清楚,像你爸;你们爱学习,像你爸。我年轻时选择了你们的爸爸,至今不悔,当妈妈这样说的时候,爸爸都笑而不语.他老人家的眼前,一定又闪过了那微仰着头唱歌的新娘吧?
老爸老妈也许没有听过那首情歌里唱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然而他们一天天,一年年看到了这过程,这真是很浪漫的,2001年,父母将迎来他们的金婚,就在黄金般的秋天.爸爸妈妈,我们带着感激,带着羡慕,庆祝你们的金婚!
爷爷泡的茶
在我姐姐出生的前一年,爷爷就去了。所以我从没有见过爷爷。我对爷爷的印象来自于我爸爸的长相和脾气。因为奶奶说,爸爸很像当年的爷爷,一样的顽固牛性儿脾气。
因而奶奶儿孙满堂但又孤单无伴地过了二十多年。印象中奶奶总是笑呵呵的,微微的笑容在她脸上演绎,荡成一圈美丽的涟漪,在微风中,伴着花白的头发。
自打我记事开始,印象中的就是奶奶微风中的白发。记得在我小时,奶奶每天早晨都要梳头发。那花白的头发被奶奶的手一簇一簇地抓住,然后用梳子用力地梳下来。头发却依旧微卷,几根银丝被梳落,泛着白光。
奶奶的一生并不怎么传奇。她的家离爷爷的家不远,只隔了几个村子。奶奶和爷爷的结合是传统意义上的媒妁之言,包办婚姻,但我却能想象奶奶刚过门时的羞涩和腼腆。奶奶是勤劳的,因而我知道爷爷也是勤劳的。爷爷和奶奶在一起走过从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那许许多多苦难的日子。奶奶有六个儿女,还有几个几岁大了却夭折了的孩子。提起曾经艰辛的日子,奶奶颇显自豪,因为她毕竟把她的六个儿女带出了三年饥荒,十几年贫困。也正在那时,我才明白了为什么奶奶的头发,从我一出生就是白的。
爷爷的坟,埋在一块庄稼地里。一个墓碑和墓碑后面的一个圆土包,还有圆土包上长着的一大团草,这就是爷爷的坟墓。墓碑上刻着的是爷爷的直系后代,不过没有我——那时我还未出生。每年,城里的大伯或外地的姑姑们回来,都要买鞭炮去上坟。逢年过节,我们这些子孙也一定要去上坟,而奶奶却从未去过——也许只去过一次,在爷爷出殡的时候。我不知道为什么,也许在农村里,是忌讳奶奶作为一个死去老者的妻子去上坟的。只是每次我去时,奶奶总会对我说,去了,多给你爷爷磕两个头。
印象中,奶奶也不只是一直在笑。当她的话对顽固暴躁的爸爸失去效力时,她会很无助,很难过的叹气。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我小时,当奶奶问三婶要月粮而三婶不给时,奶奶坐在路口的大青石上,看着三叔家的门,很难过地骂儿不孝,娶了媳妇忘了娘。那时的奶奶的脸上会流出几行浊泪。而那时的奶奶在我眼中是那么矮小、无助。我知道,奶奶会想起他已死去多年的老伴,如果他还在,至少还有个诉苦的人。
现在的奶奶喜欢在有夕阳的时候,拿一把椅子坐在院中的某个阴凉的地方,执一把蒲扇在手中安详地扇着。奶奶说,如果你爷爷能多活几年,就能多享几年清福。说到这,我心中掠过一丝难过。我知道,奶奶在想爷爷了。
我愿意相信奶奶和爷爷之间有爱情。虽然是包办婚姻,但是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他们已经成为彼此的一部分,默默地关爱对方,默默地经营他们共同的家。
这就是中国最传统的爱情。这也是从古而今,千千万万中国农民的爱情,婚姻,家庭。
爸爸是爱喝茶的。我没问过奶奶,爷爷喝茶不喝。我想,爷爷是不喝茶的,因为喝不起。但我知道爷爷也能泡茶,他那发黄的手茧,泡在水里,会有茶色蔓延,就像他留给奶奶的感情一样,醇厚、悠远„„
[指导教师邓济舟点评]在这个爱情也“速食”的年代里,我们太需要追忆一份这样的感情,平淡淳朴,却相濡以沫、天长地久,如一杯茶。行文质朴,感人肺腑。
第四篇:我的亲情故事
篇一:我的亲情故事》 《我的亲情故事》写作教案设计 刘天勤 教学目的:
① 养成热爱的情感与对家庭的责任感; ② 培养自己爱思考,善探究的习惯;
③ 训练自己说话的能力,说话要做到条理清晰,中心明确; ④ 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一要说真话;二要动真情。教学重点: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评改作文的能力。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以下活动:
① 广泛搜集家庭中亲人的老照片,特别是与自己有关的照片,向家人了解有关老照片的故事; ② 搜集家庭中有特别意义的一些物品,向家人调查这些物品的来历,并调查这些物品中所发生的趣事。③ 与父母进行一次较深刻的思想交流,谈出自己的想法与忙乱的,通过不断地沟通,消除与长辈之间的思想代沟。谈话要注意有明确的中心。课时分配:四课时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教师导入同学们从小到大,一直沐浴在家庭的温馨之中,对自己的家庭肯定非常熟悉,对发生过的洋溢着浓浓亲情的一个个故事一定记忆犹新。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自己对亲情的感受。教师巡回倾听与鼓励,激发大家的表达欲望。
(二)交流故事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亲情故事。
(三)写作指导今天,我们要把自己的亲情故事写出来。许多同学一谈到写作就感到头疼,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缺少写作素材或不会积累素材,因此作文时要么搜肠刮肚、东拼西凑,要么仿写范文、编织故事,以致于自己的文章没有一点生气,缺乏真情实感。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也就是说,我们在写作文时,理应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同学们在课前已经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可以说你家中的亲情故事是很多的,但是,在写作时要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件来写,也要通过一定的思路与线索把精选的材料连缀起来,同时还要注意灵活地运用一些平时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中积累的优美的词语与句子,力求使文章语言流畅、生动活泼。学生记录下写这次作文要注意的一些方面。
(四)写作要求题目:我的亲情故事要求:①文从字顺,内容充实,文面工整。②叙事具体,能体现亲情可贵,有真情实感。③字数:500字左右。④时间:90分钟。学生写作时,教师可巡回做些适当的指导。
(五)学生作文 学生按写作要求作文
(六)写作评价教师指导学生制定评分细则和具体要求
1、学生制定评分细则和具体要求:①文从字顺,满分25分。(错别字3个扣1分,病句1句扣1分。)② 叙事具体,能交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满分30分③ 能体现出“爱家庭”或“爱家人”的主题,有真情实感,满分30分。④ 内容充实,文面工整,满分15分。(内容充实,文面工整,满分15分。以480字计,每少50字扣1分;文面酌情,最多扣3分。)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参与某个小组的交流(选范文时,教师要提出要求,质量好的、质量差的都要选出一些,以便于在下堂课评讲时让学生们能从中受益。)
2、学生自评、互评:(1)学生结合评分要求,在认真朗读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作文逐项进行评价与修改,要求在作文后要写出至少50字的总评。(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把自己写的作文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评价,提出修改意见。(3)每个大组选出两篇范文,以便于下堂课评讲。教师巡回做好指导教师组织和动员其他同学发表意见,补充讲评。
3、学生讲评:(1)把每组选出的范文在讲台上面向全班朗读一遍。(2)学生在四小组内部交流对所读的每篇范文的评价意见。(3)学生以大组为单位选出评讲人,评讲人代表本大组同学对每篇范文进行总评,教师组织和动员其他同学发表意见,补充讲评。
4、教师对活动进行评价 教师对这次活动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指出大家成功的方面,不足的方面,鼓励大家写真人真事,写出真情实感,肯定大家作文前的积极准备,表扬进行认真评价的同学和现象。同时指明大家今后写作文努力的方向。学生讨论反思,今后应该怎样才能写好作文。
看爸爸妈妈一起变老
我好久没有意识到,爸爸妈妈正在变老。从小就习惯了妈妈的能干和爸爸的智慧,当我意识到他们变得有点反应慢了的时候,我还有些不解;这是怎么搞的?看来,接受父母老了不像接受奶奶老了那么容易,因为在我眼里,奶奶本来就是老的,而父母一直都是年轻的.父母年轻的时候,是那样的英姿勃发.在他们的老影集里有一张黑白照片,那是他们五对青年举行集体婚礼是拍的,爸爸妈妈身着戎装,妈妈微仰着头,像是在唱歌;爸爸笑着,眼睛里荡漾着青春的神采.在自然光下,他们朴素而明朗,像两株向日葵.后来,有了姐姐,有了我,又有了两个弟弟.生了四个孩子,妈妈才32岁,仍是个风姿绰约的少妇,同时还是个干练的女公安.36岁的父亲望着两儿两女,欣慰地对母亲说:“这也是我们对人类的贡献.”那时他们真是有精神头啊!一到星期天,他们就张罗者,带上吃的喝的,带上大大小小四个儿女,牵着、抱着挤上公共汽车,到松花江边游泳、野餐,记得有一次,爸爸借来海鸥120相机,到江边给我们拍照.他在镜头里注视着孩子和背景,问道:“后面,要山还是要水?”妈妈坐在长椅上,满足地看着我们,忽然间,她笑了起来,原来,她听到邻坐的两个小伙子像念诗一样,一本正经的说:“你看那父亲,和儿女们亲切的商量‘要不要水?’”那时的父母,有体力、有活力,像两棵大树,保佑着他们的孩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他们开始变老的。也许是文革后期,也许是儿女长大以后,也许是他们退下来的时候.爸爸刚离休时,从医院回来,自言自语:护士怎么管我叫“敬老”呢? 我问:那应该叫什么? 应该叫“老敬”啊!
我猜想,按爸爸的意思,“老敬”是工作状态,而“敬老”是退下来的状态.对爸爸这样一个以工作为爱好的人来说,这就是走向老态的开始吧!后来,连妈妈对爸爸的称呼也变了,她不在叫名字了,而是大喊“老头子”.有一年春节,陪父母去深圳世界之窗,人家优待老人,70岁以上免票,我正为这文明之举赞叹,妈妈悄声告诉我:你爸爸唉声叹气,说:我老了,没用了,人家都不管我要票了.我一边笑,一边有点心酸.父亲的背影确实是个老人了,那脚步也有点蹒跚,可我竟没怎么想过去搀扶他,我还习惯的以为,父亲是有力量的.倒是我最小的弟弟最先意识到父母老了。他对父母报喜不报忧的“应付”态度,很像当年我们应付奶奶、姥姥、姥爷的态度.面对絮叨,面对教诲,他只是笑嘻嘻的,那神情像是说:老人吗,跟他争什么!
父母年轻的时候,总是给老人、给孩子过生日,总是忽略自己的生日.这些年,孩子们开始为父母过生日了,每逢爸爸或妈妈生日时他们相互之间都会发去赞美之辞,互相给予高度评价.妈妈的理论是:子女对父亲的感情是妈妈培育出来的.所以妈妈常说:你们头脑清楚,像你爸;你们爱学习,像你爸。我年轻时选择了你们的爸爸,至今不悔,当妈妈这样说的时候,爸爸都笑而不语.他老人家的眼前,一定又闪过了那微仰着头唱歌的新娘吧?
老爸老妈也许没有听过那首情歌里唱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然而他们一天天,一年年看到了这过程,这真是很浪漫的,2001年,父母将迎来他们的金婚,就在黄金般的秋天.爸爸妈妈,我们带着感激,带着羡慕,庆祝你们的金婚!
爷爷泡的茶
在我姐姐出生的前一年,爷爷就去了。所以我从没有见过爷爷。我对爷爷的印象来自于我爸爸的长相和脾气。因为奶奶说,爸爸很像当年的爷爷,一样的顽固牛性儿脾气。
因而奶奶儿孙满堂但又孤单无伴地过了二十多年。印象中奶奶总是笑呵呵的,微微的笑容在她脸上演绎,荡成一圈美丽的涟漪,在微风中,伴着花白的头发。
自打我记事开始,印象中的就是奶奶微风中的白发。记得在我小时,奶奶每天早晨都要梳头发。那花白的头发被奶奶的手一簇一簇地抓住,然后用梳子用力地梳下来。头发却依旧微卷,几根银丝被梳落,泛着白光。
奶奶的一生并不怎么传奇。她的家离爷爷的家不远,只隔了几个村子。奶奶和爷爷的结合是传统意义上的媒妁之言,包办婚姻,但我却能想象奶奶刚过门时的羞涩和腼腆。奶奶是勤劳的,因而我知道爷爷也是勤劳的。爷爷和奶奶在一起走过从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那许许多多苦难的日子。奶奶有六个儿女,还有几个几岁大了却夭折了的孩子。提起曾经艰辛的日子,奶奶颇显自豪,因为她毕竟把她的六个儿女带出了三年饥荒,十几年贫困。也正在那时,我才明白了为什么奶奶的头发,从我一出生就是白的。
爷爷的坟,埋在一块庄稼地里。一个墓碑和墓碑后面的一个圆土包,还有圆土包上长着的一大团草,这就是爷爷的坟墓。墓碑上刻着的是爷爷的直系后代,不过没有我——那时我还未出生。每年,城里的大伯或外地的姑姑们回来,都要买鞭炮去上坟。逢年过节,我们这些子孙也一定要去上坟,而奶奶却从未去过——也许只去过一次,在爷爷出殡的时候。我不知道为什么,也许在农村里,是忌讳奶奶作为一个死去老者的妻子去上坟的。只是每次我去时,奶奶总会对我说,去了,多给你爷爷磕两个头。
印象中,奶奶也不只是一直在笑。当她的话对顽固暴躁的爸爸失去效力时,她会很无助,很难过的叹气。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我小时,当奶奶问三婶要月粮而三婶不给时,奶奶坐在路口的大青石上,看着三叔家的门,很难过地骂儿不孝,娶了媳妇忘了娘。那时的奶奶的脸上会流出几行浊泪。而那时的奶奶在我眼中是那么矮小、无助。我知道,奶奶会想起他已死去多年的老伴,如果他还在,至少还有个诉苦的人。
现在的奶奶喜欢在有夕阳的时候,拿一把椅子坐在院中的某个阴凉的地方,执一把蒲扇在手中安详地扇着。奶奶说,如果你爷爷能多活几年,就能多享几年清福。说到这,我心中掠过一丝难过。我知道,奶奶在想爷爷了。
我愿意相信奶奶和爷爷之间有爱情。虽然是包办婚姻,但是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他们已经成为彼此的一部分,默默地关爱对方,默默地经营他们共同的家。
这就是中国最传统的爱情。这也是从古而今,千千万万中国农民的爱情,婚姻,家庭。爸爸是爱喝茶的。我没问过奶奶,爷爷喝茶不喝。我想,爷爷是不喝茶的,因为喝不起。但我知道爷爷也能泡茶,他那发黄的手茧,泡在水里,会有茶色蔓延,就像他留给奶奶的感情一样,醇厚、悠远?? [指导教师邓济舟点评]在这个爱情也“速食”的年代里,我们太需要追忆一份这样的感情,平淡淳朴,却相濡以沫、天长地久,如一杯茶。行文质朴,感人肺腑。篇二:我的亲情故事 我的亲情故事 爷爷和爸爸 爷爷住在我们家,整天笑呵呵的,活像个“弥勒佛”。
爸爸既是爷爷的大儿子,又是家中最老实的,所以爷爷喜欢跟爸爸聊天。爷爷经常一个人去外面玩,爸爸就会带些吃的去接爷爷。在家中吃饭时,爸爸也会把好吃的菜夹到爷爷碗里。爷爷喜欢喝茶,爸爸就去买了几盒好茶送给爷爷。有时爷爷想喝酒了,爸爸就把家中珍藏的几瓶好酒拿出来和爷爷一同畅饮。爸爸对爷爷是多么关心孝顺啊!爸爸和我
每周回家,爸爸都会问我我的学习怎么样了,成绩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多少。每当我有不会做的题的时候,爸爸就成了我的家教老师,为我耐心地解答。每当我们的观点有不同时,爸爸会和我激烈地讨论。我的语文、英语比较差,爸爸就把我送去补习,在家中督促我认真学习,不让我有丝毫的放松。听妈妈说,爸爸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读完高中,考上大学,因为当时家里太穷,供不起他读完高中,更不用说上大学了。所以爸爸便把所有的心血都放在了我身上,让我上最好的学校,给我最好的条件,让我圆他的大学梦。爸爸对我的爱真是深沉之极啊!我们这一大家人
过年了,二叔、小叔和姑姑都来他们大哥家吃年夜饭。一大家人,围着一张大圆桌,你说我笑,其乐融融,一起在电视机前看春晚。
突然地,我感觉到,有一种叫亲情的细丝线,把我们大家的心紧紧地系在了一起。篇三:我的亲情故事—苦口婆心
我的亲情故事——苦口“婆”心 姚村镇中心小学杨永芳 婆媳是天敌,关系最难处。结婚之前总能听到这样的观点—在自己妈妈身边,再大也是孩子;在婆婆眼里,结了婚就是大人。
结婚以后,和婆婆相敬如宾,因为深爱同一个男人,所以很有共同语言。记得一次打电话给婆婆消饭,单位的老师听了说:“这声娘一听就是给自己妈妈打的,一定不是婆婆。”我笑着说:“您错了,我和婆婆志同道合,是婆媳,也是朋友。”
有了孩子后,婆婆对我的态度骤变,总挑我毛病。我在娘家排行老三,上面俩哥哥,一家人视我为掌上明珠,从未受过半点委屈。婆婆的唠叨、指责、不信任让我烦恼至极,特别是一些语言让人无法接受:缺心眼儿呀,我儿子跟你遭罪倒霉啊,没教养呀,没智慧牙,连小姑都不如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些指责让我茫然无措、自信全无。当然在这些指责中,我也默默地努力,学做各种家务,以及待人接物、人情礼俗。我能感到自己的巨大进步——洗衣、做饭、带孩子,蒸馒头、蒸包子、盘饺子馅儿,拆洗被褥缝被子......我多希望能得到表扬或是肯定,但似乎我的所为永远达不到婆婆的标准,于是分歧、矛盾、战争接踵而至。女儿长大了,背古诗、三字经、弟子规,《弟子规》中的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回首和婆婆相处的点点滴滴,前三年相敬如宾,她对我好,我也孝她、敬她;有了孩子的前三年她对我横挑鼻子竖挑眼,我忍气吞声,但偶尔也难免冒犯她。“亲憎我,孝方贤”让我陷入了沉思:婆婆是“憎”真的是仇恨吗?不!是恨铁不成钢的恨。婆婆患有先心病曾两度手术,对操持家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时争强好胜做了又要要工钱。前三年见我知书达理对我宾客相待,生了女儿后她见我家务方面一窍不通,把儿子、孙女交给我她不放心所以横加指责、教导,她的恨是恨铁不成钢啊!我非但没有“怡吾色,柔吾声”,还和她对着干,我感到惭愧至极。
我在改变自己态度的同时,在家务、相夫教子方面更加努力。现在婆婆逢人就夸我能干,说我是放心牌媳妇。我们的家庭和乐兴旺。
愿天下媳妇都能明白婆婆的“苦”口“婆”心,家和万事兴!
第五篇:感人的亲情小故事
篇一:亲情感人故事3则
亲情感人故事3则:百善孝为先 2012-12-17 故事1:一碗水饺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自己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不动,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
“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下来了,纷纷落在碗里。
“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你。”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你却对我怎么好,可是我的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了,还说以后不让我回去了!”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给你煮了一碗馄饨,你就怎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给你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呢?你怎么还给她吵架呢?” 女孩愣住了。
她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了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时,脸上立刻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饭都要凉了!”
这时,女孩的眼泪又掉下来了!
【有时候,我们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是的,母亲给我们煮了十几年、几十年的饭,给我们洗了十几年、几十年的衣服,小时候不知为我们跑了多少次医院,跑了多少次学校,从小到大父母不知为我们掉了多次次眼泪啊??这一切一切的付出,我们心安理得的接受,而当我们多为父母操一点心时,多为父母付出一点时,我们可能就会抱怨,就会发火?? ——为什么我们可以和朋友聊天聊上半天,却不能和父母亲说上一句话两句话呢?——为什么我们可以轻易的原谅自己,却苛刻地对待我们的父母亲呢?】故事2:《没有锁上的门》美国罗伯特·斯特恩德利
在苏格兰南部的港城格拉斯哥,有一个十几岁的姑娘,她最讨厌父母对她的管束,也不接受家里的宗教信仰。她对父母说:“我可不想要那个上帝,我烦死你们了,我要过自己的生活!”然后她就偷偷地离家出走了。
她立志要当一个自立的女人,一个不受别人约束的人,可是没有多久她就认输了,因为她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根本找不到工作。本来回家去向父母认个错,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她是个特别倔强的孩子,宁死也不愿向父母低头。最终,穷困潦倒的她只得走上街头,最后走入歧途。
时间转瞬即逝,10年过去了,姑娘的父亲在失去女儿的忧郁中死去了,母亲的头发在对女儿的思念中变白了,姑娘在那肮脏的环境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姑娘和家里完全没有联系,母亲却在家中耐心地等待着女儿的归来。一天,当母亲终于得知女儿的一丝线索时,她便来到了这个城市的贫困区,到一个个救助机构去寻找,仍然是音信全无。最后可怜的母亲向他们提了一个简单的要求:能把这张照片贴到布告栏上吗?这是母亲的照片,面带着慈祥的微笑,头发灰白。照片的下面有一行字:我像以前一样爱你,回家来吧。几个月过去了,没有一点消息?? 终于有一天,姑娘身无分文了,为了得到一顿免费的晚餐,她走进了一家救助机构。她懒洋洋地坐在桌前,跷着二郎腿,时不时地打量着周围。突然,她的视线在布告栏上停住了,她看着那张照片,心想:怎么那么像我妈妈呀?
姑娘顾不得那刚刚摆出来的热气腾腾的饭菜,不由自主地走到布告栏前。她几乎僵在那里,“真的是妈妈!天啊,她的头发都白了。”当姑娘看清了照片底下的那行字时,她禁不住泪流满面。
除了回家,她已别无选择。回家心切的姑娘连车票也买不起,30多公里的路程,她只能靠自己的双脚了。
寂静的黑夜里,姑娘不停地走着,她一点也不害怕。她的眼前不停地浮现出和父亲母亲在一起的美好情景,一股股暖流涌上心头。天蒙蒙亮时,她到了家门前,心头忽然一阵胆怯,不知该怎么做了,在门口犹豫了好一会儿,她才举起手去敲门,门却自己打开了。姑娘心里十分紧张:出了什么事?她赶紧冲进屋里,跑到母亲的床前,却发现母亲正安详地睡在床上。她禁不住摇醒母亲:“妈妈,妈妈,是我,我回来了。” 母亲闻声醒来,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失声痛哭了好一阵子。之后,姑娘哽咽着说:“我看??门??开着,以为出了什么事??” 母亲擦了擦泪水,笑着说:“什么事也没有,从你离开家的那天起,这门??从来就没有锁上过??” 【是的,父母亲永远为我们敞开着她们的心门??】 故事三: 感动过百万上班族的短文
我上床的时候是晚上11点,窗户外面下着小雪。我缩到被子里面,拿起闹钟,发现闹钟停了--我忘买电池了。天这么冷,我不愿意再起来。我就给妈妈打了个长途电话: 妈,我闹钟没电池了,明天 还要去公司开会,要赶早,你六点的时候给我个电话叫我起床吧。妈妈在那头的声音有点哑,可能已经睡了,她说:好,乖。
电话响的时候我在做一个美梦,外面的天黑黑的。妈妈在那边说:小桔你快起床,今天要开会的。我抬手看表,才五点四十。我不耐烦地叫起来,我不是叫你六点吗?我还想多睡一会儿呢,被你搅了!妈妈在那头突然不说话了,我挂了电话。起来梳洗好,出门。天气真冷啊,漫天的雪,天地间茫茫一片。公车站台上我不停地跺着脚。周围黑漆漆的,我旁边却站着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我听着老先生对老太太说:你看你一晚都没有睡好,早几个小时就开始催我了,现在等这么久。
是啊,第一趟班车还要五分钟才来呢。终于车来了,我上车。车的是一位很年轻的小伙子,他等我上车之后就轰轰地把车开走了。我说:喂,司机,下面还有两位老人呢,天气这么冷,人家等了很久,你怎么不等他们上车就开车?
那个小伙子很神气地说:没关系的,那是我爸爸妈妈!今天是我第一天开公交,他们来看我的!
我突然就哭了。我看到爸爸发来的短消息:女儿,妈妈说,是她不好,她一直没有睡好,很早就醒了,担心你会迟到。
【忽然想起一句犹太人谚语:父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儿子给父亲东西的时候,父亲哭了。】看过的,记得做一个孝顺的子女,这一辈子,欠的太多的,能让你欠的,而且不求回报的也只有父母,不要抱怨妈的唠叨,? 多多体谅他们篇二:(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感动青少年心灵深处的真情故事_湿馨亲情
从北京回来度假的捷说要在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母亲节,给母亲一份最由衷的祝福。由于她第二天就要返京,于是她想将她所有的祝福都倾注在一束康乃馨上。当她问及花店的所在时,我向她讲起了那朵在情人节买来的,不属于爱情,倾满了真诚的红玫瑰,我说捷,我这朵玫瑰是从“耕牛”买的。
她热泪盈眶,她说鹤我就去那儿吧,订一束最美的康乃馨送给妈妈,也想感受一下那年轻老板的真诚。
于是我带她到了花店,那时年轻的店主正在门前享受阳光,见到我们他很自然地笑了起来。“你们好!”他说。
捷向他讲明了来意,看得出他很感动,他说:“小姐,你是最早一个为母亲订花的,你的这束花是最美的,你放心,星期天的上午,我会配一束最鲜亮的康乃馨送到你母亲手里,而且这束花我只收成本费,不加任何费用,我希望我的优惠也能带给一份永久的温馨。”
捷是见过世面的,她已在北京机场工作了一年,她说看惯了许多人的相互拥抱,许多人的鲜花和笑脸,但此刻,感受的真诚是最真实的。我看到捷的笑眼里又浸起了泪水,她说鹤你相不相信,我今天真的很感动,钱我不在乎,可是我真的见到了他的真诚,而且他的真诚是由衷的。
我笑了,可我知道店主他肯定已记不起那朵情人节玫瑰了,他也肯定不记得我便是那个感受他真诚的安静的买花客,也许不久后,捷再次来时他也不会记得了,可他的真诚却是连同玫瑰和康乃馨永远留在捷和我的心里了。
这一束提早在花店订购的康乃馨留给捷了一份真诚,又会带给捷的母亲什么呢? 看看捷的留言吧:一束鲜花正似我的欢颜,遥远的思念和祝福尽在此刻,妈妈,节日快乐!是呵,一束鲜花,一份最朴素的亲情,让我给康乃馨再加个定语吧——亲情。
亲情康乃馨。篇三:感人的小故事 这两个故事很短,却感动了很多人?? 1.有这样一个儿子,他是个大款,母亲老了,牙齿全坏掉了,于是他开车带着母亲去镶牙,一进牙科诊所,医生开始推销他们的假牙,可母亲却要了最便宜的那种。医生不甘就此罢休,他一边看着大款儿子,一边耐心地给他们比较好牙与差牙的本质不同。可是令医生非常失望的是,这个看是大款的儿子却无动于衷,只顾着自己打电话抽雪茄,根本就不理会他。医生拗不过母亲,同意了她的要求。这时,母亲颤颤悠悠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布包,一层一层打开,拿出钱交了押金,一周后再准备来镶牙。
两人走后,诊所里的人就开始大骂这个大款儿子,说他衣冠楚楚,吸的是上等的雪茄,可却不舍得花钱给母亲镶一副好牙。正当他们义愤填膺时,不想大款儿子又回来了,他说:“医生,麻烦您给我母亲镶最好的烤瓷牙,费用我来出,多少钱都无所谓。不过您千万不要告诉她实情,我母亲是个非常节俭的人,我不想让她不高兴。
2.我上床的时候是晚上11点,窗户外面下着小雪。我缩到被子里面,拿起闹钟,发现闹钟停了,我忘买电池了。天这么冷,我不愿意再起来。我就给妈妈打了个长途电话:“妈,我闹钟没电池了,明天还要去公司开会,要赶早,你六点的时候给我个电话叫我起床吧。” 妈妈在那头的声音有点哑,可能已经睡了,她说:“好,乖。” 电话响的时候我在做一个美梦,外面的天黑黑的。妈妈在那边说:“小桔你快起床,今天要开会的。”我抬手看表,才五点四十。我不耐烦地叫起来,“我不是叫你六点吗?我还想多睡一会儿呢,被你搅了!”妈妈在那头突然不说话了,我挂了电话。起来梳洗好,出门。天气真冷啊,漫天的雪,天地间茫茫一片。公车站台上我不停地跺着脚。周围黑漆漆的,我旁边却站着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我听着老先生对老太太说:“你看你一晚都没有睡好,早几个小时就开始催我了,现在等这么久。” 是啊,第一趟班车还要五分钟才来呢。终于车来了,我上车。开车的是一位很年轻的小伙子,他等我上车之后就轰轰地把车开走了。我说:“喂,司机,下面还有两位老人呢,天气这么冷,人家等了很久,你怎么不等他们上车就开车?” 那个小伙子很神气地说:“没关系的,那是我爸爸妈妈!今天是我第一天开公交,他们来看我的!”
我突然就哭了——我看到爸爸发来的短消息:“女儿,妈妈说,是她不好,她一直没有睡好,很早就醒了,担心你会迟到。” 忽然想起一句犹太人谚语:
父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儿子给父亲东西的时候,父亲哭了。
看过后,记得做一个孝顺的子女。这一辈子,能让你欠太多的,而且不求回报的只有父母,不要抱怨父母的唠叨?? 多多体谅他们、感恩他们、关心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