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通讯》的情况汇报
学习《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通讯》的情况汇报
《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通讯》是经中央批准、由中央办公厅主办,面向广大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内部刊物,是把中央精神传达到基层的重要载体,是各级党组织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学习贯彻中央领导讲话精神的重要阵地,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政策性、权威性和指导性。目前,**镇各党支部学习《中办通讯》的覆盖面已经达到100%。中心组已将学用《中办通讯》工作纳入中心组理论学习的学习内容,用以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增强政治敏感性,增强指导我镇工作实际,推动我镇工作的全面发展,现将学习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创建学习型政府领导组
《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通讯》具有极强的时效性、信息性、政治性,是中央文件的延伸和补充,将中央精神及时、准确、完整地传达到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对于全镇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镇党委非常重视对《中办通讯》的学习,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镇长刘林松为组长,党委副书记靳林琦为常务副组长、机关支部书记申长斌为第一副组长的学习领导小组,组织机关干部和各支部进行学习,夯实了领导责任,做到了早着手、早谋划,早安排,推动了全镇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科学安排,制定了详细的学习制度和学习计划
为了确保学习能够很好的延续下去,我镇制定了详细的学习制度和学习计划,有效地保证了全镇干部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每星期党委中心组要学习一次,由党政领导轮流讲;
2、每月组织支村两委干部在镇政府大会议室学习《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通讯》主要内容和一些专家讲座;
3、制定镇村干部学习计划,要求镇领导每季到所包片讲一次党课,包村干部每季写一篇心得体会,每月组织支村委干部集中学习一次。通过学习,有效的提高了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促进了各项工作。
三、结合实际,确保《中办通讯》精神落到实处
镇党委要求各支部和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要自觉把《中办通讯》作为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和破解本村在实现转型跨越发展中存在问题的重要教材,并结合本村、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不断把《中办通讯》学用工作引向深入,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通过对《中办通讯》的学习,加深了广大党员干部对中国共产党中央方针政策的进一步了解,镇村干部政策、理论水平明显提高,增强了对转型跨越发展的信心,同时结合中央有关水利、生态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制定了关农业基础,发展水利事业的计划目标及发展经济林工程的五年规划。为全镇广大党员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总之,通过《中办通讯》的学习讨论,使镇村干部开拓了眼界,领会了政策,增强了信心,明确了方向,为开展好各项工作,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注入了无穷动力,也为顺利实现十二五翻番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学习通讯
搭建两地交流平台促进宁南教师成长 为了进一步加快宁夏南部山区基础教育建设,提高宁夏南部山区中小学校长的教育理论素养与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宁夏南部山区骨干教师、青年优秀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在深圳市委组织部、深圳市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的关心与支持下,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委组织部、固原市教育局精心组织安排下,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2011年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青年优秀教师(深圳)研修班于2011年11月23日在深圳市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深圳城市学院)隆重开班了。在开班典礼上,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唐海海、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教育局局长虎玉赟、副局长李志坚等做了重要讲话,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代表也做了表态发言。本次研修班是由来自固原市直和四县一区20名中小学校长、20名骨干教师、青年优秀教师组成。培训学习时间为一个月,从我国基础教育前沿动态、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内容进行研修学习。目前研修班已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学习,聆听了4位专家关于新课程背景下校长与学校管理、打造图书馆的学校、教师校本培训与专业发展、校长的领导力提升之魅力沟通、新课程新视野等专题讲座。培训方严格高效的管理和培训方式,让学员们初步体会到了特区的效率意识和质量意识,专家们精彩的教育理论讲解,给学员们带来强烈的教育思想冲击。学习期间,每位学员都能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做笔记,积极主动与专家互动交流,谦虚好学的态度,赢得了培训单位老师和各位专家的一致好评。
第三篇:实习生总结汇报通讯
xx小学召开实习教师汇报会
6月5日下午,xx小学召开了实习教师汇报会。会上,6位湖南一师实习老师汇报了自己本学期的实习成绩、心得体会和快乐的实习生活,表达了自己对学校老师和领导的深深谢意。随后,各位指导老师介绍了实习老师在学校的表现,表扬了他们在工作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也指出了他们的不足,言语中透露出对实习老师的美好祝愿和希望。
最后,xx校长总结中说:“从你们这些小姑娘身上我看到了永兴教育的希望,你们现在的状态就是我们县教育事业欣欣向荣的象征。”
第四篇:学习会议精神通讯
学习会议精神通讯
---水卫食药监督局组织全局职工及县直各医疗机构
负责人认真学习中心组会议精神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促进水城县卫生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9月25日上午9时,水卫食药监督局组织全局职工及县直各医疗机构负责人在卫生局七楼认真学习《胡总书记7.23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科学发展后发赶超之路走得更宽更快更有成效(省委书记赵克志在省委中心组学习读书会上的讲话)》、《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奋力开启后发赶超跨越发展新征程-王晓光书记在市委中心组学习读书会上的讲话(2012年9月12日)》及《在全县开展贯彻落实市委中心组学习读书会精神学习讨论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王彬书记在水城县委中心组学习读书会上的讲话》的精神。
会上,刘局长带领大家学了胡总书记、赵克志书记、王晓光书记、王彬书记的讲话精神后对水城县卫生系统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详细讲述了水城县卫生事业面临的形式与任务、机遇与挑战,深刻指出水城县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水城县10月份的卫生工作提出了“又快、又好、又稳”的发展要求。学习结束后,局机关各股室、县直各医疗机构将就日常工作中作风建设等问题进行自纠自查。通过此次学习,使局机关各股室、县直各医疗负责人加
深了对水城县卫生事业发展的认识,为进一步促进水城县卫生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一二年九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新闻典型通讯学习
一个产粮大县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粮食的种与不种,种多种少,是由市场这只手决定,还是政府这只手强制产销平衡?在进一步市场化的新形势下,如何解决好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矛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夕,江苏省政府参事刘立仁等国内知名学者,专程前往国家产粮大县兴化市调研,记者应邀同往。此前此后,记者也多次来采访调研,对一个粮食大县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乃至我国的粮食问题,获得了一些新的认知。
昨天:连续十年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标兵)市
无论市场价值怎样变化,粮食生产一刻也不放松
调研组的阵容颇不一般:有享誉业界的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理事长刘立仁,有上世纪80年代几次参加中央1号文件起草的原江苏省委农工部部长吴镕,有被誉为“南方麦王”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程顺和,有东南大学教授高祥生。
兴化方面重视程度更不用说,在家的市委、市政府主要和分管领导都参加或出席调研、座谈。因为,他们也想通过与这些学者型领导们的交流,进一步丰富发展思路,让粮食生产更上一层楼。首先是对“昨天”的回顾、反思和总结。
兴化市委书记陆晓声说,一部兴化现代农业发展史,就是在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农业增效增收的前提下,现代农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历史,也是兴化人民顾全大局、贡献粮食的历史,一部粮食生产一刻也不放松的持续奋斗史。
兴化市地处里下河地区腹部,有191万亩耕地,86万亩水面,124万农业人口。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县,兴化以稻麦两熟水旱轮作为主,是农业部长江下游优质弱筋小麦的优势区域和省定优质稻米、专用小麦主导产区。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提出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沉重议题。记者来兴化采访调研,时任兴化市委书记的吕振霖,就跟记者探讨过如何走出“粮食大县、经济弱县、财政穷县”困境和怪圈的问题。
近20年过去,无论市场怎样波动,兴化市从不放松粮食生产,不仅创造出每年向国家奉献百万吨粮食的可贵业绩,更探索了走出“粮食大县、经济弱县、财政穷县”困境和怪圈的新路。
兴化市代理市长李卫国介绍,从2003年起,该市连续10年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其中6次荣获标兵市称号,粮食单产、总产一直位居江苏前列。201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75.7万亩次,总产139.3万吨,分别居全省第2位和第1位,财政总收入68.8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827.4元,增长18.4%。
座谈中,刘立仁说,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国际社会极为重视。兴化市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一刻也不放松地抓粮食生产,产出可羡,奉献可敬,探索可贵,路径可鉴。
今天:在稻麦两熟条件下水稻百亩方单产创全国纪录
粮食高产创建+农业科技集成+经营机制创新
2013年11月4日上午,经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由安徽、浙江、江苏、湖北等省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兴化市钓鱼镇的杂交粳稻钵苗精确机插超高产栽培攻关方进行了实产验收。验收结果显示,攻关方平均亩产961.2公斤,其中最高田块亩产为992.6公斤,再次创造了稻麦两熟条件下水稻百亩方单产的全国纪录。
曾多次赴兴化调研、考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程顺和说,这不是偶然的,兴化粮食高产创建的过程,不仅是农业科技集成推广应用的过程,也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更是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创新和优化的过程。
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推进粮食高产增效创建。2011年4月,兴化市委、市政府就制订出台了《关于兴化市年增亿斤优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实施意见》、《粮食高产创建规划和创建工作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大规模、广范围、高层次实施优质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整市(县)高产创建。
强化粮食高产增效创建,优化粮食产业布局。市委副书记吉天鹏介绍,围绕做大做强优质稻米、红皮小麦、啤酒大麦等特色优势产业,兴化市制定和实施粮食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放大区域资源优势,推进了粮食高产增效创建,促进了兴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
副市长刘文荣介绍,2013年,全市共落实部省级粮食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片31个,市级万亩示范片33个,镇村千亩、百亩方464个,高产创建规模达到70多万亩。通过高产创建提升了对大面积粮食生产的示范、引领能力,推进了高产增效技术的普及化,变“专家产量”为“农民产量”、变“示范方产量”为“大面积产量”,促进了大面积平衡增产,兴化成为全省首批“亩产吨粮县”。
在开展粮食高产增效创建的同时,兴化市还加快探索高效设施农业与粮食生产轮作模式,注重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的有机统一,成功探索出“水稻—番茄”、“西瓜—水稻”、“棉花—小麦”、“芝麻—小麦”等多种轮作模式,“稻渔共作”、“稻鸭共作”、“稻蟹共作”、“稻蛙共作”等新型种养模式,规模达10多万亩,基本实现了“千斤粮、万元钱”,既增粮又增效增收。
强化科技支撑,挖掘粮食生产潜力。近年来,兴化市大力实施科技攻关、科技示范和科技服务“三大科技工程”,建立了“省有专家顾问、县有技术专家、乡有技术骨干、村有技术标兵”的四级创建服务体系,突出超级稻品种示范推广、商品化基质育秧、精确定量栽培等集成技术的推广普及,促进了大面积平衡增产。
2012年,该市水稻单产、总产双创历史纪录,其中钓鱼镇百亩攻关方平均亩产947.6公斤,最高产田块亩产达965.3公斤,再次创造了稻麦两熟条件下水稻百亩方单产的全国纪录,2013年又再次创造了水稻百亩方单产的全国纪录。
强化适度规模经营,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和机制。形成了陶庄镇“全程托管、保姆服务”、戴南镇“以工哺农、整镇推进”、周奋乡“公司经营、专业服务”等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新模式,有效提高了粮食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机械化水平。
在陶庄镇采访,记者了解到这里推行的“土地全程托管”模式,很受农户欢迎。农户将稻麦两季的生产和管理,全程托付给农技站组建的合作社,通过签订托管合同,明确合作社负责从种到收全程服务,保证农户产量,农户付给合作社管理费,“坐收两熟、保产增收”。2012年,合作社土地托管面积1.5万亩,总收入达70多万元。该模式不仅加快了“三新”技术的推广,促进了种植的规模化,更为解决“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走出了一条新途径。
强化产业带动,增加粮食生产效益。兴化市近年来着力推动粮食加工流通增值,延长粮食生产链条,提升粮食生产效益空间,全市有粮食加工企业150多家,初步形成年生产规模30亿元的优质稻米产业、10亿元的食用面粉产业、6亿元的啤酒麦芽产业等三大粮食加工产业,形成年交易额近50亿元的大米加工交易市场,全市共有大米加工企业20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300万吨,全国最大的戴窑粮食市场有大米加工交易企业50多家,交易规模达到30亿元。
明天:继往开来提高对粮食产业全新认识与全面投入
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百万亩粮食高产增效区建设
昨天的辉煌,不代表今天的创造。明天的辉煌,却必须有今天的基础打造。对明天的粮食生产和规划,兴化市干群首先建立在对现代粮食产业全新的思想认识的基础之上。记者从兴化同志的介绍和感悟中,得到很多新的认识——
“粮食产业是‘基础’的基础产业,是政策优势集中的产业,是永远重复性消费的‘日不落’产业,是永不愁市场销路的市场优势突出的产业。因此,粮食产业是一个没有多少经济风险、市场风险的稳定产业。”市委书记陆晓声说。
“粮食产业是人类无论农业文明,还是工业文明、现代文明史上,不可或缺的生态产业,在鱼米之乡的江苏,水稻种植不仅提供粮食,更提供了重要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代理市长李卫国说。
“粮食产业是有利于推进机械化、集约化和技术集成化,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特大宗型农业产业。”市委副书记吉天鹏说。“粮食产业是可以通过生态种植提高市场价值,通过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价值,通过深加工提高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的富民产业。”副市长刘文荣这样认为。
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对明天的粮食生产和规划,兴化市又推出不同凡响的“三个百万亩”工程:着力打造百万亩粮食高产增效生产区,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着力打造百万亩水乡生态涵养区,进一步推动水乡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百万亩生态健康养殖区,进一步推动高效种养业发展。
为打造百万亩粮食高产增效区,兴化市进一步强化投入保障,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从2013年开始,大力度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市级标准粮田改造工程,除上级项目外,每年投入8000万元左右,推进20万亩左右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争用4年左右时间,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农机通达率提升到90%。
为推进粮食机械化种植,市委、市政府提前制订下发了《2014年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方案》,对2014年新购置高速插秧机的农户,完成400亩作业量则一次性发放2万元作业补贴;对2014年新购置育秧播种设备的农户,对完成100亩秧池田作业面积则一次性发放6000元作业补贴。
为推进粮食保障体系建设,兴化市扩大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积极组建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稳妥推进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建设,全市小额贷款公司、农业投资担保公司、资金互助合作社2013年上半年发放小额贷款余额15亿元;全市实现了常规种养业保险全覆盖,高效设施农业保险面稳步扩大,其中小麦120万亩、水稻134万亩、油菜21万亩,保险面均达100%„„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中描写的这番他梦寐以求的美妙景象,在如今的粮食大市兴化,在鱼米之乡的江苏,早已成为现实,并还将继续谱写更加美好的现实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