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蔡中(原孟中)--李小静--听董进宇博士讲座学习体会
听董进宇博士讲座“铸就卓越教师”
学习体会
蔡园镇初级中学
李小静
听董进宇博士讲座“铸就卓越教师”学习体会
2012年寒假,我有幸观看了来自吉林大学法学院的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董进宇博士关于《造就卓越教师》的视频,,感受到这些教育优秀者看问题的细致和透彻。
董博士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夸张的手法,语言非常朴实,阐述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如:学习真正的秘密不是刻苦,是快乐。中国有句老话说,学海无涯苦作舟。一个人要想学好,他就必须刻苦学习,必须有毅力才能办得到。这就给孩子一个错觉:学习是件很苦的事儿。其实,学习的真正秘密不是刻苦,而是快乐。当然,学习的快乐不是那种简单的、浮躁的、浮浅的快乐。学习的快乐是进入一种高度的宁静、愉悦的状态。是克服困难后的愉悦。真正的快乐学习的大秘诀是:第一,寻找到快乐,即辅助学习兴趣;第二,产生学习目标和理想,把今天的学习跟目标和理想联到一块,被激励起来;第三,进入了乐此不疲的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即找到了快乐,学习也就不再是一件苦事了。
董博士一开始就举了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说明人具有动物所有的类的特性外,还具有来自自由意志的个体性。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守着一扇由内开启的门。作为老师首先要知道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其次要知道教育者的天条,“你永远无法改变别人,你只能影响别人做事的动机。”再次说到了理解的前提:
一、相同的背景知识。
二、要相同的词汇定义。
三、相互的立场。
四、相同的价值观。
五、相同的思维方法。他幽默的语言时常让大家听的很轻松,愉快,他还特别注重与现场老师的互动交流。最后董博士讲了符号与真知,以及老师如何讲清楚真知。点出成为名师的条件。对照一下自己还差的很远,自己需要努力和改进的还很多。他还以学生的语气给老师写了一首诗《如果您能理解—写给教师的诗》,写得很感人,也很值得老师们去回味一下,我们如何理解学生,我们如何成为卓越教师,都是我们应该去努力的。
本学期我教的是英语,回想我平时的课堂教学,惟恐学生的研究不如自己讲得精,使课堂时间的主动权仍为教师所拥有,教师的讲解仍占有主要地位,不愿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英语新课程标准一再强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指引,解决问题。我们要给学生的不是一个起早贪黑、聚精会神得来的沙金,而是一个点石成金的手指,不仅仅要“学会”,更要“会学”。
所以希望今后自己不断的学习,不断地钻研,让学生真正的喜欢学习,乐于学习。同时自己也要严格要求自己,转变自己的观念,想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打击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要认真的把握教材,在课堂上让学生把重点掌握住,从而降低难度,使学生觉得有趣简单,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篇:学习董进宇博士讲座心得
学习董进宇博士讲座心得
在教师进修学校有幸观看了董进宇博士《造就卓越教师》视频,感触颇深,董进宇博士从自身成长入手,结合大量教育理论提出的亲子教育模型,辅以大量真实可信的例子让听众耳目一新。
董博士剖析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理解“过程”的人才是智慧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提倡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每个孩子的天赋差异有限,多种潜能等待开发,博士以实例证明任何的潜能开发必须有三个条件:一是被激活,然后是环境支持,再就是科学的系统训练。具备这三条,挖出了宝藏,潜能得到开发从而成为特质。
下面就我个人在教育孩子方面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自我观念的局限。
所谓的自我观念,通俗的说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综合稳定的评价。例如:一个人的负面自我评价多于正面评价时,他再努力也不会有多少成就。在这里,董博士用了一个比喻和一个实验进行说明。一个比喻是:同样的一煤气罐,打开与不打开阀门,在烧水时用的时间就会不同。所以,如果一个学生在潜意识中觉得自己不行,犹如煤气罐的阀门没有打开,不会在学习时达到最佳状态。一个实验是:最初由一个数学老师尽全力教学,一名心理学家旁听。一段时间过去,这个班的学习成绩还是不好。而这个心理学家经过观察研究发现:原因就是学生的注意力涣散,在他们心底里认为怎么努力也不行。后来的一段时间,改为由心理学家讲课,数学老师旁听,心理学家每天上课的内容是:让学生进入半睡眠状态,进行2个小时的“数学很简单、数学很容易、很有趣、我是一个数学天才”心理暗示。后来,这班学生的成绩有了很快进步。对此,我深有同感,自己的女儿每天和我唠叨,对数学没信心,怕学不好,结果,直到现在,她的数学成绩虽然能够跟的上
大部队,但是,却没能学到她的最佳状态。我想,这就是畏难情绪导致的吧。
二、学习方法不当。
一流的学生一定有一流的学习方法。目前,大多数学生和家长认为,文科学好的方法就是“背”,而理科学好的方法就是“做题”。其实,同样的背和做题每个学生得到的效果不同,原因就是好学生善于思考、分析、总结,而有的学生则是盲目的背和做。如果是孩子的学习方法不当,老师和家长就要有责任引导孩子逐步体会和感悟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基础知识不牢。
每个学科的知识前后都有一定的连贯性。如果初一时的一个知识点没有砸实,那么很有可能到初二乃至高中时,一涉及到此方面的知识,学生就会感到吃力,课堂上跟着老师学好基础知识,是学好的前提。初二下半年和高一是学生的关键期,往往在这些时候学生成绩下滑很快。
四、缺乏学习兴趣。
目前,很多家长有一个 错误的观念,就是学习要有毅力,要刻苦学习。但是,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他也就体验不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而没有真正的学习内驱力,他就不能将自己的学习潜能开发到最大程度。
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是科学就有规律可循,违背规律、不按规律实行、随意而行无异于毁坏孩子的生命。董博士提倡成年人要走进孩子,否定“西人把孩子当成成年人的预备队、中人把孩子当成小大人”(鲁迅语)的两种旧观点。他认为:孩子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待开发的宝藏。成年人在自己多年积聚的背景知识前提下,去解读孩子;以成年人的思维方式来推断孩子的思维,自以为很为孩子着想,其实父母、孩子说着同样的语言,同样的话却表达着不同的意思。因此家长解读孩子就要做两种转变:首先从人类的习惯教育转变为科学教育,了解孩子成长的阶段性、规律性,掌握、遵循科学的育子方法;其次从原有的主观态度转变为客观态度。对照董进宇博士先进的教育理念查找了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培养孩子的自尊心方面有所欠缺的方法和方式不当:如不能很好的尊重孩子,总认为孩子必须听自己的,不能和孩子建立起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同孩子讲话总是处于一种居高临下的状态,有时对孩子动粗打骂。这些不恰当的方式做法今后决心改正,让孩子同自己平等起来,做孩子的真正的知心朋友。
二、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方面的不足表现为:有时对孩子订的目标太高,有时拿自己的孩子同周围的孩子做比较,有时将孩子不感兴趣的东西强加给他学习。今后决定同孩子多交流,多了解孩子的自身状态和兴趣爱好,帮助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常常表现在这次考试你要考多少分,杜绝拿自己的孩子同周围的孩子做比较,让孩子适当参加感兴趣的特长班,不断增强其自信心。
三、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方面的不足表现为:对孩子过分溺爱,让孩子做的家务劳动太少,对孩子自己应该做的事包办太多。这些不良做法今后将逐步改正,让孩子循序渐进的不断的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打扫家里的卫生、洗洗自己的手帕、毛巾、红领巾等。通过自己的深刻反省和不断改正自己的教子方法,我相信一定能将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儿子的远大理想也一定能够实现。
作为家长、作为教师,我们应具备“移情”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互相理解、理解万岁,在爱心的支配下作为教师通晓人性,走入孩子心灵,了解孩子的喜好、欢乐,更要了解孩子的恐惧、迷茫、孤独、无助,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情感基础上引领孩子成长。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坚持:教育无小事,时刻以敬畏的心态对待教育,对待我们所从事的特殊职业。因为我们的言行可能造就孩子一生,也可能毁掉孩子一生。教师拥有神圣的职责。
是的,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我们很少会思考这些问题,虽然工作中,我们会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会去关注学生心理上教育,但我们没有坐下来认真思考过,教书育人,教书育人应先将人育好,教书才会事半功倍的。作为教师,让我们以此共勉。
第三篇:董进宇讲座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董进宇讲座心得体会
董进宇大学学数学,硕士学经济法,博士学刑法,精通经济法、法学、哲学、心理学、成功学、人际关系学等各种学科。
如何教育孩子(上)
批评一个人只能让他不干什么,而不是让他去干什么,比如:禁止随地吐痰、闯红灯等。
任何人都不喜欢批评,批评于事无补。
孩子有问题,百分之百是家长的问题,不是99%。
家庭教育大秘诀—闭嘴。
望子成龙本身没有错,望子成龙心切就是错。
孩子的六大精神品质:
一、自尊心:由此产生羞耻心和上进心。
二、自信心(秘诀—鼓励孩子):面对没有做过的事情时的三种态度: 我能 我不能 我试一下
三、责任心:愚蠢的家长把孩子当成宠物养,要把孩子当成人对待。教育孩子三件事:成人、成才、成功。“穷家养富子”是人生的一大不幸,注定孩子不会上进。
责任心的培养:
1、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不能代替他做,不会可以教给孩子做。
2、让孩子知道自己做的事,会对别人产生影响,学会收敛、约束自己。
四、主动进取精神:心中不服输的那个劲头,并不是说技高一筹。
主动进取精神的培养:
1、孩子作对就要及时表扬,让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
2、要及时切断孩子的后路,避免依赖,推动孩子进取。
五、学习兴趣:把学习与快乐联系在一起。一个人若把学习和痛苦联系在一块,注定他断然不能学习好,因为人是逃避痛苦,寻找快乐的生物。
六、良好习惯:习惯使然。
教育孩子的八大工具:
爱 表扬 鼓励 确认 理解 陪伴 制定规则 善用批评
一、爱
1.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感情。
2.爱是平等关系。
3.爱是无条件的,没有附加条件。有条件的爱是爱的否定,爱的交易。
4.爱是整体接纳,与孩子的行为、成绩单无关。
5.爱的有无是由被爱者决定的,法官是孩子,不是家长。
表达对孩子爱的五点硬性要求:
1.要直接开着孩子的眼睛,说出“我爱你”。
2.语气温柔,充满爱意。
3.目光柔和,充满爱意。
4.表情要微笑。
5.要有身体接触,如:拥抱、轻拍肩膀。
二、表扬
有些家长认为表扬会使孩子骄傲自满,骄傲自满的原因是无知,无知是因为家长不会表扬孩子。
表扬四段论:1陈述事实 2确认事实的可贵性
3表达为孩子高兴的感受 4表达期望。
三、鼓励
是每个家长每天都要做的动作,是一种热能传递。是教育孩子的最重要方法。
四、确认 家长希望孩子有什么优点,在孩子还不具备该优点的时候,家长要不断的在各种场合正面说,慢慢这个优点就发展起来了。
教育女孩的第一大定律:说女儿漂亮,漂亮是一种感觉。
教育男孩的第一大定律:要不断的正面说“我儿子勇敢、坚强、有爱心、爱学习、讲卫生,慢慢这些优点就发展起来了。
五、理解
家长要用孩子的价值观来和他们沟通,不能用家长的价值观评判孩子。
六、陪伴
孩子需要家长的人,而不是家长的钱。欣赏、拥抱孩子比金钱的力量大得多。
七、制定规则 与孩子平等协商,制定规则,用规则来约束孩子,而不是强制。
八、善用批评(教育孩子的原子弹,要慎用)必要时闭嘴,3 主要是提醒孩子防止把偶然的错误发展成习惯就行了。
批评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1、犯了一次性错误
2、明知故犯
3、有能力做好,偏偏不做好。当以上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才能使用批评。
批评五断论:
1、陈述事实
2、确认事实的可罚性
3、表达痛苦的感受
4、保住孩子的自我价值
5、表达期望
以上五条全做到才能起到正面的作用。
家庭教育的高压线:1忽略孩子的存在 2强迫 3破坏性批评
家庭教育的陷阱: 1有条件的爱 2输不起的心态
教育孩子的五个观点:
一、用科学、客观的态度教育孩子。
二、了解过程的人,才是有智慧的人。(家长容易犯的错误,拿自己的水平来要求孩子)。
三、具备移情能力的人才是通晓人性的人。移情:是一个生命感受另一个生命的感情。教育孩子是一种根雕艺术。
四、教育无小事。教育孩子要有一种敬畏的心态,人头脑中的任何一个信念,都会控制他的行为。
五、了解持续的力量。有些家长鼓励孩子三天,忍不住又开始批评,要了解事物的缓发性,往一个方向持续加力,才能见成效。连续鼓励、表扬孩子21天-3个月以上才能看到成效。
教育孩子的误区:拿自己孩子与优异同龄孩子相比较,孩子 4 绝不会发奋图强,因为这不符合人性的基本规律。
亲子关系:家长与孩子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平等。
亲子关系的秘密:人是社会性的生物,把孩子的成长比作是50层大厦,而亲子关系就是地下负二层。亲子关系决定了教育效果。
人的两面性:肉体的人 精神的人 精神是肉体的主人,精神的人更需要营养。精神营养的需求远远多于物质营养。家长就是孩子精神营养的供应者,家长的任务就是塑造孩子的心灵、生命之根,培育孩子的精神人格。
对人最大的伤害,就是让人的欲望在瞬间满足。
“三岁看老”:三岁以前大约形成大脑的50%。
成才孩子的三大特点:
一、童年受到正确的教育,把学习和快乐联系在一起。
二、头脑中没有错误的信念,如:我很笨,不聪明等,心中有坚定的、正面的信念。
三、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习惯的三个层面:
1、行为层面的习惯:最浅的层次。
2、情感层面的习惯
3、思维层面的习惯
中学生潜能训练营:
12个人一组,先让孩子树立自尊,认识到自己的潜能,让孩子写出自己心中的垃圾(我很笨,不聪明),然后在灯光、音响的效果下,让孩子撕碎心中的垃圾,重新建立自信。
用爱唤醒孩子沉睡的心灵,爱是最大的成长动力。
把“责任”装进孩子的脑袋里,进而让孩子产生自律。
家长在孩子身上担任两种角色:
家长的角色:父母要占80%。
教化者的角色:家长角色做对了,教化作用自然显现出来。
正面确认的威力:罗森塔尔效应(确认放大原理)
0-3岁 4-6岁 7-14岁 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
教育孩子的秘诀:
一、调正好亲子关系。
二、接通管道,给予精神营养支持。
三、培养孩子精神人格成长。(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进取精神、学习兴趣、良好习惯)
四、使用八个工具。(爱、表扬、鼓励、确认、理解、陪伴、制定规则、善用批评)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下)
学习的十二大规律
一、人的学习潜能是无限的,家长应该想办法把孩子的潜能开发出来。
二、学习是人的本能行为,不复杂。
三、学习兴趣是培养出来的,需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培养:
1、学习是快乐的,是好玩的游戏,不是痛苦的。学习不是靠毅力,而是靠兴趣,学习是一种高贵的快乐,宁静、愉悦、高度专注的状态。
2、引导孩子从最简单的开始,让孩子找到胜任感。学习兴趣的天敌是“好高骛远”。
3、及时鼓励、表扬孩子,让孩子找到快乐。痛苦使人改变,快乐使人坚持。
4、引导孩子研究学习方法和规律,增长学习能力。
5、引导孩子主动体会学习的快乐,找到成就感。
6、引导孩子做下去,坚持3个月,逐渐形成好习惯。
四、学习是简单的,只要模仿就够了。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习惯,是模仿。学英语不能用语法硬套。
学习英语的四种方法:
1、模仿
2、大声朗读
3、大量阅读
4、买磁带(30盘)反复听着玩
五、主动学习:脑力劳动的前提条件是劳动者的心理状态必须是主动的。
主动学习“五层楼”
一楼:利用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学习意愿。
二楼:培养自信心,鼓励孩子。
三楼:培养学习兴趣,把学习与快乐联系起来。
四楼:培养学习的能力,基础知识+方法+大脑训练。
五楼:培养知识和技能。
六、找到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学理科靠钻研,学文科靠悟性。
学习理科的方法:“四句歌谣”:
1、步步为营,2、循序渐进(不能跳跃),重点突破(定义、定理、定律)
3、反复练习
4、增长能力。
学习文科的方法:“四句歌谣”:
1、鬼子扫荡(不要在不懂的地方停下来)
2、大面积反复温故而知新(3-5遍)
3、充分联想,掌握真知(不能死记硬背,重在理解)
4、整体把握,纵览全局。
学习三部曲:
1、先在学习上找到快乐,俗称:学习兴趣。
2、产生利益,产生梦想和目标,孩子被激励起来。
3、进入乐此不疲的状态。
学习的规律:痛苦使人改变,快乐使人坚持。
学习的四个程度:听懂了 记住了 学会了 掌握了
学习的四个程序:专心听课(听懂了)认真看书(2-3遍)
做例题(学会了)做习题
七、学习的动机必须纯正,树立理想,多给孩子看名人传记。
八、学习要有持续的情感激励,家长要多多鼓励、表扬。
九、消灭不良情绪的困扰,帮孩子拉出泥潭。
十、教会孩子正确使用自己的身体。
正确使用身体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1、肉体高度放松
2、心情愉悦、宁静
3、大脑高度专注
十一、健全的人格是孩子学习好的前提。
十二、正面的信念是开启学习大门的钥匙。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上)家庭教育:80%在于沟通,20%在于指导。一个人沟通的品质决定其生命的品质。
沟通的三个层次:自己与自己沟通
自己与别人的沟通:最为重要
自己与上帝的沟通
亲子沟通的目的:
一、满足孩子被了解的欲望(与生俱来)。
二、打开沟通的管道,供给孩子精神营养。
三、释放孩子的压力。
四、接通沟通的管道,才能给孩子以正确的指导。
卡耐基发现人类的一大弱点:任何人都不喜欢批评,批评于事无补。
沟通的智慧:要明白理解的过程,理解的前提是:要有基本相同的背景知识,具备移情能力的人才是善解人意的人。在孩子的头脑中没有理所当然、应该、不应该的观念。要让孩子愿意听才行,“接收者准备好了,给予者才会出现。”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一、处理好亲子关系。
二、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爱是打开沟通之门的钥匙,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首先要被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接纳,而且是无条件的接纳,大部分家长经常犯的错误是只接受孩子好的那一方面。教育的误区:把孩子当成完人对待。
三、无条件的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人生而自由平等。
四、站位要准确。孩子是行为者,家长是协助者、旁观者,不能把孩子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不能越俎代庖。
五、一定要让孩子把话说完。家长一旦做错了,孩子就关闭了沟通的大门。
孩子的语言特点:1用词不准确2说话有停顿3可能词不达意
六、无论孩子怎么错,都不能当场、正面批驳孩子。这种情况90%不是孩子的错,而是因为孩子发表的观点不符合家长的价值观,家长要了解价值观的多元化。
当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家长要悠着劲、拐慢弯引导孩子,而不是高压、强制。只有心才能征服心,人是绝对压不服的。
七、孩子无论说了内心的什么想法,家长不能因此看(贬)低孩子的人格。要知道,被孩子信任是天大的荣幸。
八、答应为孩子保守秘密,一定要遵守诺言。
九、给孩子留下私人空间,不要逼迫孩子说出自己不愿说的 10 话,家长可以采取“迂回”的方法。
与孩子沟通的基本原则
一、学会倾听
倾听的五种境界:心不在焉的听 虚应故事的听
专注的听 设身处地的听
创造性的听:探究内心、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每天问孩子四个问题:
1、学校今天发生什么好事了吗?(了解孩子的价值观)
2、你今天有什么优秀表现吗?
3、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吗?
4、有什么需要家长帮助的吗?
二、学会正确表达自己(说话)。
说话的六个基本原则:
1、有话直说:智商高的人,说话往往开门见山。
2、有话实说
3、有话好好说:这点很重要,要和颜悦色的说。
4、有话正面说:切忌冷嘲热讽。
5、不该说时不说:气头上先放一下。
6、不该说的不说:永远不要说伤害孩子的话。
沟通不能在消极状态下进行,否则即是战争爆发。
三、沟通的意思确认原则。询问孩子“你是说的这个意思吗”?
四、保持感情在先,道理在后。教育孩子重在情,不在理,要用情感打动孩子。
五、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给孩子提供咨询、建议。
六、绝对不能强迫孩子接受家长的意见。
七、用你的看法和感受影响、引导孩子正面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