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媒体环境下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
新媒体环境下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
洗新乡:刘俊
9日,李源潮同志在中国—新加坡“新媒体环境下领导力建设”论坛上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持以积极主动、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新媒体,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干部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新媒体,不断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凝聚社会共识。新媒体(New Media)一词最早出现在1967年,由美国CBS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首次使用,后来指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互联网、手机、移动电视、数字杂志、数字报纸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渠道和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李源潮在中国—新加坡“新媒体环境下领导力建设”论坛中发言指出: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是当今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给各国执政党和政府加强领导力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持以积极主动、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新媒体,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干部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新媒体,不断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凝聚社会共识。如何利用和发挥好新媒体的作用,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提高领导干部驾驭能力考验着党和政府的智慧。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舆论传播工具和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在宣传方针政策、了解社情民意、汇集民智民才、畅通表达渠道等方面,具有其他载体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促进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善待新媒体。一是要注重加强与新媒体的联系沟通。必须做到不畏惧、不逃避、不厌烦,以新媒体为诤友,敢于听批评的声音,勤于听不同的意见,在善待媒体的过程中,改进传统的方式方法,做好新媒体的利用、服务和引导工作,不断提高它们服务大局的能力。二是要大力支持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尊重新媒体,将宣传任务转化为新闻选题,做到围绕宣传中心、主动服务大局、密切联系实际、有力引导舆论;另一方面也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大力培育地方网站,主动发展政务信息平台,拓宽舆论引导的领域和范围。三是要积极主动为新媒体发展服务。要为新媒体采访报道及时提供权威信息,主动提供采访线索和便利条件。要增强服务意识,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切实维护广大新媒体工作者的合法权益。要善用新媒体。一是要坚持党性原则,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新媒体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着眼于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增强人民群众对改革发展的信心,在为群众服务中引导群众,在与群众互动中形成共识,切实实现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疏导和凝聚人心的有机统一。二是要加强网络主流阵地建设,以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新媒体健康发展。要发挥好热点引导作用。实践证明,利用媒体统一思想、宣扬主张,教育群众、推动工作,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三是要要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要积极开展科学、依法、建设性、有领导的舆论监督,探索建立更新更有效的网络舆论监督模式和网上信访通道,确保新媒体的舆论监督渠道畅通规范。
要善管新媒体。一是要坚持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更加自觉主动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严格宣传纪律,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二是要健全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加强新媒体队伍建设,推动新媒体事业发展,既要靠思想教育、道德自律,更要靠制度规范、机制约束。三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驾驭新媒体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对新媒体科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是新形势下对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总之,善待、善用、善管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缺一不可。善待是前提,不能善待,就谈不上善用;善用是目的,善待、善管归根到底是为了善用;善管是手段,做不到善管,疏于管理,就无法做到善用。
第二篇: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思考
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思考
提高党的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就是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能力,意义重大,涉及到方方面面。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八个方面进行努力。
提高审时度势的能力,抵御防范各种风险和挑战。现在,有的领导干部缺乏执政的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和机遇意识,不思进取,这是绝对不行的。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提高审时度势能力的极端重要性,洞察各种风险和困难的先机,切实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抵御和防范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以及突如其来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提高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的能力,打牢思想理论功底。要有计划、有重点地研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和毛泽东以及邓小平同志的著作;刻苦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学习国内外政治、经济、历史、管理、科学文化以及党性修养等方面的知识。真正成为懂理论、懂专业、会执政的行家里手。要密切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切实解决学与做,说与干“两张皮”的问题,真正把理论水平转化为执政能力,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的思想理论水平和领导水平。
提高加快发展经济的能力,把实现富民强国作为首要任务。提高加快发展经济的能力,就得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
在制定发展经济的政策、措施和目标时,要善于把握领导发展经济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不是凭长官意志甚至是头脑发热来制定。衡量是否有领导发展经济的能力,不在于提了什么口号,作了什么承诺,定了多少措施和指标,而是看你管辖的地区范围,观念是否更新了,措施是否到位了,经济是否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了,真正把心思和精力放在踏踏实实发展经济上。
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把执政行为和方式纳入法制轨道。各级领导干部应不断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带头学法、懂法、用法;认真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认真学习业务方面的法律知识;还要认真学习世贸组织的规则,并把学到的法律知识运用到执政的实践中去,保证各项工作都依法决策、依法行政。
提高民主决策的能力,确保决策的正确性科学性。提高民主决策能力,首先要树立良好的民主作风。尤其是一二把手,更要始终把自己看成班子中的一员,尊重别人的民主权利和意见。特别是在决策热点敏感问题时,更要强化集体领导的作用,坚持没有调查研究不决策、未经咨询论证不决策,自觉把自己置于集体领导之中。善于把不同意见和矛盾化解在会下,切实使酝酿过程成为学习政策规定、沟通不同意见、比较各种方案的过程,在思想碰撞中寻求最佳决策。
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断巩固和扩大执政根基。提高
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就要把自己担负的工作与党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正确地看待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真心实意为民排忧解困,实现好人民的切身利益。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把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做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认真解决当前群众真正关心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人民群众从内心里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面对不同群体的不同利益要求多样化的趋势,需要充分认识、认真对待、积极适应。通过改革调整,做到既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动力和活力,又能保持整个社会的平稳有序;既要善于统筹、顾全大局,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又要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的利益。
提高选人用人的能力,造就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提高选人用人的能力,应建立一整套科学完善的干部制度,做到选贤任能。同时要树立责任意识,保证使用好、管理好干部。全面了解干部的能力和特点,把干部用到最需要、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对一些违法违纪、渎职腐败的行为,要实事求是地严肃处理,做到赏罚分明,不搞下不为例。
提高修身从政的能力,增强执政的凝聚力和感召力。领导干部要提高执政能力,担当起领导责任,说话办事有号召力、说服力和感召力,最重要的就是铸造好自身的形象,具有修身从政的凝聚能力。应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各级领导干
部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人民是权力的所有者。对领导干部而言,权力只意味着责任和义务,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而决不能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要把精力倾注在党的事业中,用好的思想、好的能力、好的作风、好的形象,带动和凝聚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
第三篇: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最终版)
论如何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
对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几点思考 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是我们党执政以来常抓不懈的一项根本性任务。党的十六大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再一次提出总体要求,为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涉及到方方面面,笔者谨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掌握科学理论,提高理论武装能力。重视理论建设、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政治经验,是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灵魂。领导干部学习科学理论,应讲究学习的系统性和经常性,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加强理论修养,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水平。我们正处在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增强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把“讲学习”摆在重要地位,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素质、一种觉悟、一种修养,当作提高自身工作能力、领导水平的现实需要和时代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地研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和毛泽东、邓小平同志的著作,刻苦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学习国内外政治、经济、历史、管理、科学文化以及党性修养等方面的知识,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轴心,认真研读十六大报告和党章,研读江泽民同志一系列重要著作和讲话,真正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成为懂理论、懂专业、会执政的行家里手。理论是领导者执政的金钥匙,知识是领导者腾飞的翅膀。没有雄厚的理论基础,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情况的深刻了解,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执政方向和目标。只有奠定了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工作才能出成果出成效。理论武装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要做到学以致用,把学与思、知与行结合起来,学用相长、融会贯通,把学到的新理论新知识充分运用到工作中去,把理论与当地的具体实际、当前的工作和社会矛盾联系起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真正把理论水平转化为执政能力。
二、正确分析形势,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必须全盘在胸,善于从全局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城。”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形势,科学地把握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善于在普遍联系中总揽形势发展的大局,从政治上、战略上认识和思考重大问题,从事物的不断变化中掌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从纷繁变幻的现象中看透本质。当前,各种复杂局面的形成是基于矛盾的积累而显现的。在经济、政治、社会及思想文化领域,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带来的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的社会分配不公、失业与就业矛盾、贫富悬殊、弱势群体救助、重大事故时有发生、改革开放的新观念新思想和与此不相适应的各种思想观念之间的矛盾等,都对我们应对复杂局面和抵御各种风险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必须保持政治上的敏锐性,把握矛盾运动规律,提高协调和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真正做到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善于把握好“度”。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对重大实际问题进行战略性思考和研讨还不够,在增强战略思维能力的自觉意识上,与党中央提出的要适应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适应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时代要求还有相当差距,有的干部大局观念不强,想问题,做决定,办事情,往往只盯着自己管辖的“一亩三分地”;有的干部缺乏长远眼光,工作没有前瞻性、预见性;有的干部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不善议大事、谋全局;有的干部习惯于层层传达、照抄照搬,不愿积极开动脑筋去研究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领导干部所处的地位和担负的责任,要求我们应当具有战略头脑,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学会统筹兼顾、驾驭全局,带领群众不断进行科技创新、知识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才能够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前进,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成绩。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情况和繁重任务,如果领导干部不注意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只埋头于事务圈子,对全局性的、重大的实际问题不进行战略性的思考和研讨,是很难做好领导工作的,而且是非常危险的。我们从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
有战略眼光,正确认识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辩证关系,牢牢把握前进的目标和方向,既要注重近期效益,又要注重基础性工作,致力于长远发展。
三、抓住第一要务,提高发展经济能力。领导干部必须牢牢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发展经济的能力。领导干部在制定发展经济的政策、措施和目标时,要善于把握领导发展经济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而不是凭长官意志甚至是头脑发热来制定。在当前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特别要注重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深入研究和探索经济体制转换的规律、经济增长的规律、国际经济和金融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处理好经济规模与经济结构、经济数量与经济质量、经济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发展经济、改革开放、社会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提高加快发展经济的能力,最关键的就是把富民强县作为工作的第一目标,把带领群众致富作为执政的重要职责。这是检验党的领导干部执政水平的根本标准,也是执政能力的试金石。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是否有领导发展经济的能力,不在于看你提了什么口号,作了什么承诺,定了多少措施和指标,而是看你管辖的区域范围内观念是否更新了,措施是否到位了,经济是否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了。
四、树立法制观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程序、内容和手段行使职权,真正把行政行为和执政方式纳入法制轨道。行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程度,体现着我们党依法执政的能力。政府行政权力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及其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广泛联系着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领域法治化的进程,直接关系到法律、法规的实施效果,直接影响着法律、法规的尊严和权威。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努力增强法制观念,牢固树立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念,权力必须接受人民和法律的监督与制约的观念,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违犯法律就应受到法律制裁的观念,自觉而坚定地做学习法律、遵守法律、执行法律、维护法律的模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把依法行政落实到政府行为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不断提高自己依法办事的能力。
五、密切联系群众,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群众路线是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也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这一整套工作路线,既从本质上揭示了党同人民群众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也揭示了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实施正确领导的根本保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我们既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切为了群众;又要时刻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做到一切依靠群众。既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反应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到群众中去找智慧、找经验、找办法,做到“从群众中来”;又要把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措施,宣传和贯彻到群众之中,为群众所认识和掌握,做到“到群众中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就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万事民为先的观念,坚持相信群众毫不动摇、依靠群众坚定不移,把人民群众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时刻关注群众生产生活、群众创造和群众情绪,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患难与共、生死相关的深厚感情,把这种真实情感倾注到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中,坚持用政策解疑心、用保障稳人心、用解困感人心、用真情换真心,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水平。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人心的向背,与事业的成败和政权的兴衰紧密相关。只有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才能将人民团结起来,将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克服一切困难,立于不败之地。只要我们切实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新的历史时期的特点出发,创造性地坚持、发展和运用好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得到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我们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就会
在同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中不断得到提高。
第四篇:副职领导干部如何提高执政能力
副职领导干部如何提高执政能力
华容县农机局副局长夏金明
副职领导干部加强执政能力,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课题,也是完善副职领导干部自身素质的客观需要。因此,我们要从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高度,充分认识
加强副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不断提高副职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一、提高学习能力,在完善自身素质上下功夫
学习是前进的基础。提高学习能力,是提高副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基本前提。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大兴学习之风。一是要向书本学习。“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色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打牢理论功底。要紧跟时代步伐,认真学习反映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新知识,打牢业务功底。同时,还要学习管理、法律、历史和外语等方面的知识,拓宽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二是要向他人学习,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人各有所长,都有他人可以学习的地方。只有善于吸收他人之长,才能加快提高自己的知识素质。发明大王爱迪生曾说“试着关注一下,别人是如何成功地运用新鲜想法的。如果你能把这些想法用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无疑也是一种创新”。三是向社会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社会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科书,只要深入细致地留心观察,对比思考,在干中学、学中干,一定能学到不少东西。
二、提高实干能力,在“三干”上下功夫
实干兴帮,扎实工作既是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对我们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需要我们扎实工作.1、把心事集中在想干事上.就是要有干事的热情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实干.少一些应酬,多一些实在.少琢磨一些人,多想一些事。
2、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不仅要会谋化,而且还要会操作,会实践,不能只会唱功,而不会练功。
3、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把事情办成,才是目标.因此,我们不仅要有想干事的愿望,会干事的能力,而且还要有办成事的目的。
三、提高协调能力,在处好“三种关系”上下功夫
副职领导正确处理好“对上、同级、对下”的各种关系是顺利开展工作,完成各项任务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也是协调能力的充分体现。
1、处理好与正职的关系,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为了工作的需要,都要配置正职与副职,正职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一把手,是把方向,把全局的,而副职却是正职的左膀右臂,是助手,是配角。怎样当好助手和配角,我想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在思想上具有配角意识。正职是一个单位、部门的主要领导,是一把手,也就是核心,处于主导地位,负全部责任。而副职是一个部门不可缺少的,承担分管责任,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既是充当正职的助手,扮演配角的下属,又是下级的领导。因此,作为副职必须紧紧围绕正职这个中心,维护正职的权力和核心地位,自觉服从正职的领导,深刻领会正职的意图和要求,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创造性地开展作,把配合、协助正职作为自己的主体意识,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稳定、和谐的上下级关系。
②要明确有限权力的意识。副职与正职的权力是有差距的,正职统揽全局,决定全局,把握大政方针,对单位的事情实行全局的领导和管理,而副职仅在自己分管的工作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权限,正职根据工作的需要和副职的实际工作能力水平,授予副职一定的工作权限,副职在正职授权范围内进行工作,而且副职要认真履行职责,对正职负责,做事情要掌握一个“度”,要多请示、多汇报,对正职没有授权的,不能轻易越权、说话、表态,应根据自己的职责权限,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所以副职必须明确自己有限的权力。
③要有鼎力相助的诚心诚意意识。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单位也好,一个部门也好,班子成员都要以诚相待,鼎力相助,这是最起码的风格,尤其是副职,本身就是助手,就是配角,对正职的支持也是份内事,也是副职必须具备的素质,“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共同垮台”。具体怎么鼎力相助,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对工作要竭尽全力,主动配合;二是对遇到重大问题,竭诚相助,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找对策,解决问题,而不是袖手旁观;三是出事失误后,要尽力协助搀救,努力为正职补补台,主动分担责任,而绝不能冷观落马,推卸责任,火上加油,这也是一种人品和道德的体现。
2、处理好与同级副职的关系
副职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共同的总目标,不能“各拿各的号,各吹各的调”。在班子内部,每个成员都有分工,但分工不分家。对自己分管的工作要敢于负责,但同时又不能只考虑自己
分管的工作,还要考虑所分管的工作对全局的影响,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把自己融于整体之中,把所分管的工作融于全局之中。为达到这一目的,副职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支持而不拆台,做到平等相处。班子成员之间要倡导见贤思齐的风格,及时沟通信息,平行地位,虽然也有排名先后的顺序,但总不象与正职那样呈现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因此,他们即是自然的合作者,又是潜在的竞争者。竞争的存在,应当讲是一件好事,他是各个副职不甘落后的表现,是求进步、求发展的外部驱动力,也会给领导班子带来生机与活力。但副职之间的竞争,应当是方向一致,目标一致基础上的竞争,是讲大局、讲奉献的竞争,是讲团结、讲风格的竞争,而不是那种疾贤妒能、损人利己的竞争。
二是分工不分家,做到分中求和。班子成员不仅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而且还要努力使全局的工作协调一致,做到分工不分家,又不随意插手同级分管的工作。对于交差性工作,要主动配合,不推诿。在自己分管工作与他人分管工作发生矛盾时,要先人后己,主动礼让,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如此先敬人一尺,别人方可敬你一丈,否则,斤斤计较,寸利不让,都想只摘果不种树,结果只能共同吞咽苦果。只有做到分工又合作,才能促进班子团结,有利于本单位工作目标的实现。
三是通气不封闭,做到协商共事。由于班子成员的分工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和对工作的了解程度不同,往往产生认识上的不一致,这就需要及时通气,注意彼此经常交流信息,交换看法,做到协商共事。因为协商本身就意味着尊重,所以协商既可以使双方心情舒畅,加深友谊,又可以在友好的气氛中解决问题。常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具体工作,分管副职由于信息超载,或者受思想感情的左右,可能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难以下决心。其他副职相对超脱,较容易客观地从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上去权衡,加上自己独特的工作经验,很可能会拿出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这时要主动向分管副职献计献策,就能使之拨开迷雾,清醒处理。
3、处理好与下属的关系
副职在领导工作中,不仅要有一个良好的上级关系,同级关系,同时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下级关系。副职正确处理与下属的关系,对于创造良好的领导工作环境,加强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合作,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平等对待下属.副职与下属之间,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在工作中,副职要放下架子,打掉官气,不应自视高人一等,把自己凌驾于下属之上,而要把自己摆在与下属同等的位置上,以平等为基点,去待人,处事.遇事平等商讨、征求意见、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二是关心爱护下属.关心爱护下属,满足人的情感需要,是调动下属工作职极性的重要方面。副职要善于理解,关心、信任、宽容和尊重下属,让他们感到大家庭的温暖。尤其是下级工作中有了失误,可能要受到上级的批评时,副职更能挺力而出,承担责任,决不可为了自我保护,将责任全部推给下属。副职有了人情味,才能使自己与下属的关系变得和谐融洽。
三是信任支持下属.这是副职搞好上下级关的精神基础。副职信任下属,能使下属产生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激励力量。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就是这个意思。信任就是放手让下级大胆工作,不包办代替,不越级干预,让他们在职责范围内独立工作。
四是恰当批评指正.副职对下属要宽容,不苛求,但并不等于放任自流。严格要求,是最大的爱护,对出现差错的下属,一要严肃批评,及时指出。二要帮助改正,使其从中吸取教训。
四、提高创新能力,在战略全局上下功夫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没有创新的国家注定要被动挨打,一个民族如此,一个企业如此,一个人也是如此。只有创新,才能超越历史,超越自我,才能赢得发展,赢得未来。副职领导干部,如果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全局观念,工作起来是很难有起色的。因此,提高副职领导的创新能力,在战略全局上下功夫,这是十分必要的。
一是要有全局意识,俗话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副职处于辅助地位,当好助手,当好参谋,是义不容辞的。但是如果不能站在正职的高度和单位全局利益的角度出主意,提出富有创造性,实效性的见解,就不能算一个称职的副职。因此,副职必须要有全局意识,要经常分析思考问题,全面了解情况,才能赢得正职和群众的认可。
二是要有超前意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善于洞察,观察正职意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能平平常常,随波逐流。在贯彻上级精神,执行正职意图的过程中,要结合自己分管工作的实际,确定好自己的工作思路,并采取得力措施使之落到实处。
三是要有开放意识。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我们面临许多的机遇与挑战,无论想问题办事情,都不能拘泥自己的小圈圈,小范围,要在大环境、大背景下来考虑。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吸收各国建设的优秀成果。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二OO六年三月九日
《副职领导干部如何提高执政能力》
第五篇: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
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的思考
加强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课题,也是完善领导干部自身素质的客观需要。因此,我们要切实贯彻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加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领导执政能力是关键,基层工作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处在改革开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工作特殊、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广大人民群众接触最多的是基层的领导干部,基层领导干部的形象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目中一定意义上是党和政府形象的一个缩影。因此,如何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势在必行,积极探索基层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的途径至关重要。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学习是前进的基层。加强学习是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有效手段。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基层干部必须加强学习、善于学习。在学习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增强执政兴国的本领,在学习中丰富改革开放的才干。为此,基层领导干部提高执政能力必须从加强学习开始,通过加强学习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推进民主政治的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一是要向书本学习。要加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当前要突出学习和领会十七大和十七届三、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用正确 1的理论指导基层工作的具体实践;同时也要加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二是要向他人学习。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人各有所长,都有他人可以学习的地方。只有善于吸收他人之长,才能加快提高自己的知识素质。发明大王爱迪生曾说“试着关注一下,别人是如何成功地运用新鲜想法的。如果你能把这些想法用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无疑也是一种创新”。三是向社会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社会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科书,只要深入细致地留心观察,对比思考,在干中学、学中干,一定能学到不少东西。四要学习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二、勇于创新,提高决策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基层领导干部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具体实践中不断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创新自己的执政理念,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规范自己的处事行为。要用新办法、新思路、新理论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新矛盾、新困难、新问题,应对前进道路上出现的新情况、新课题、新挑战,切实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从而增强基层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一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才是硬道理”,加快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基层领导干部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从本地方、本单位的实际出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紧紧扣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紧紧把握加快发展这个大局不分神,紧紧瞄准既快又好这个目标不停步,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坚决杜绝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
象工程”、“政绩工程”。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统一;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和谐统一。二要树立民本思想。“群众利益无小事”。基层领导干部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常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职、力创富民之果。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持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的观点不能丢。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善于交“穷”朋友,乐于结“穷”兄弟。关怀困难群众、关爱弱势群众。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基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要树立服务意识。“领导就是服务”,党的干部就是人民的公仆。基层领导干部要心系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躬身为民。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要用更新的理念、更新的思路、更新的举措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要经得住群众的检验,经得住实践的检验,经得住历史的检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出色工作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三、增强实干能力,切实提高为人民服务能力
为政之要,在于为民;为民之本,在于做事;做事之基,在于务实。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是基层领导干部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具有基础性、根本性意义的重大问题。党的方针政策要通过基层干部贯彻落实到千家万户,贯彻落实到广大群众,贯彻落实到工作一线。如果基层领导干部没有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敬业精神,没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党的方针政策就不能落到实处,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一纸空文。为此,一要深入基层。基层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切实掌握实际情况、了解实际矛盾、解决实际问题。二要深入群众。基层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心系群众、关心群众,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把理顺群众的思想情绪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把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同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结合起来。三要深入实践。身体力行地为群众谋利益是基层领导干部应尽的职责。基层领导干部要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真正成为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发展经济的服务员、实用技术的指导员、农副产品的推销员、民事纠纷的调解员、农民致富的信息员。
四、加强廉洁自律,提高从政能力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基层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领导干部更应当模范做到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以身作则、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时时处处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行使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为党和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注意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因此,基层领导干部一要牢记宗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二要遵纪守法。用党纪国法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按原则办事、按法律办事,做到不绚私情、不谋私利。三要接受监督。基层领导干部要自觉接
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切实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保证把人民群众赋于的权力充分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最后加强领导执政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制度的监管力度,毕竟制度的腐败比个人的腐败更令人担忧。要切实加大用制度约束干部,加大对干部的监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