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曾庆余老师气功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全集 - 心得交流 - 大浑圆论坛--
曾庆余老师气功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全集大浑圆论坛--中华浑圆功官方论坛/中华浑圆武学理法论坛 浑圆功中华浑圆功浑圆功官方网站浑圆功官方论坛浑圆功论坛南昌湾里浑圆山庄武术院王安平修真心语五形动法传统武术健身养生道家道教道学-Powered by Discuz!注册
登录 网站首页论坛首页搜索帮助导航我的空间私人消息(0)公共消息(1)论坛任务(0)系统消息(0)好友消息(0)帖子消息
(0)大浑圆论坛--中华浑圆功官方论坛/中华浑圆武学理法论坛 »心得交流 »曾庆余老师气功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全集
123下一页返回列表 发帖
潜龙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潜龙(潜龙)当前离线
浑圆传播
UID2 帖子1857 主题585 精华1 积分8625 威望583金钱1734贡献0用户名 阅读权限200
注册时间2009-11-3 最后登录2010-11-4
版主
帖子1857 积分8625 威望583金钱1734贡献0在线时间770 小时 注册时间2009-11-3 1# 跳转到 »倒序看帖
打印 字体大小: tT发表于 2009-12-7 16:18 | 只看该作者
曾庆余老师气功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全集
本帖最后由 潜龙 于 2009-12-12 18:55 编辑
“ a9 s0 U# N9 a' V: D1 Y({0 ” N(Z, p.A6 `“ G-K
传统道家养生学名词术语通俗方便解
0 ~4 q+ {Y, j;i7 }, e曾庆余
/ [+ ~.|7 H2 u' V* }-T
道体与气用
道为宇宙本体(母体)――无体之体。有体必有用――其用名气。古人论形而上道体曰:独来独往,无始无终,不生不来,自古以存,无为无不为不生。或“大道本无体,寓之于元气。大道本无用,运之于万物。”从道之体用而言,道即宇宙元气及其运动变化之相――显在的实相及隐在的虚相。亦即宇宙之相的无与有、静与动、隐与显、虚与实诸相的辩证统一。
对道之体用,道家曾有生动的描述:道源既判,源远流长,分而有数,变而有象,列而有位,散而有质;数有始终,象有隐显,位有尊卑,质有清浊;其妙可悟,其数可推――大道可知!
道的一元本性,宇宙基本统一――统一于气!道因气而立,气遵道而行,道气一体而二名――常道之常名。
常道之气――宇宙元气具自造自化生机能,凝则为精,聚则成形,化生万相,气终象变,形精复化为气,返朴归根。其所以凝,之所以化,皆视形而上无极之道的“先天编码”的指令而定。
无极与太极
道之体用,静不异动,动不离静,静孕动育,动静同功。静则孕育生机,名为无极,动则变化起用,无极而太极:变为阴阳,化为五行,衍生万象,生生不息;化穷数尽,归根复命,太极返无极。故而道有变化而无生灭,“能量守恒”。“生”为宇宙元气生机能之动,“灭”为宇宙元气生机能之静。动静、生灭,道化之机。故此宇宙生命相状生非真生,生了又灭,灭非真灭,灭了还生,它们乃生生灭灭与不生不灭的统一体。
人在道中,道在人中;人在气中,气在人中。人在道中不知道――“百姓日用而不知”。
阴与阳
阴阳为具体宇宙结构总纲的x、y轴,形而下地道、人道、物道的太极原理。宇宙万象乃x、y轴无尽的网眼。
“一阴一阳之谓道”。形而下后天气运之道。宇宙自身既分阴阳结构,其网眼宇宙万象自然也离不开阴阳二素――“万物负阴而抱阳”。“物无阴阳,违天背元”。
阴阳为具体宇宙及宇宙万象的根本结构――最初结构与最终结构,其中不朽的精神(阳)占一半,不灭的物质(阴)占另一半。正是不朽的精神与不灭的物质顺因缘和合,阴阳交媾而创生了当今的具体宇宙及宇宙万物、万象。
动与静
“一动一静道之机”。静者无极之道,动乃太极之气――阴阳二气。虚灵的先天之气与实用的后天之气。先天气服务于精神(阳),后天气凝聚为物质(阴)。当它们阴阳交媾形成后天之物象时,二者不可缺一。故凡具体之物象阴不可无阳,阳不可无阴,它们彼此互为前提。
五行
“万物归类于五行,五行衍源于阴阳”。古人在探究宇宙万象时,为以简驭繁,将构成具体宇宙万物的诸多元素归纳为五大类基本物质系统及其存在相状的五大基本特性:金、木、水、火、土。它们彼此互生、克、制、化而维持着宇宙演进整体的和谐与平衡。性与神
性――天性、本性、元性。道之永不生灭的普遍生命灵性,或曰天心、天命――“天命之谓性”。宇宙不朽的精神生命,后天万物生命的先天相状或源泉――心源性海。无体的天命之性外化起用派生出有相的生命之花时,称之为神――天命元神。其相用为光――无极神光,太极真种,圆陀陀、光灼灼一点灵光,吾人的庐山真面目。炼气化神、明心性之时,即可参见这位自体生命生化之理、不息之机的本来面目。
明心与见性
明心――认识自我生命体的有生有灭的这个相对真理。见性――悟明不生不灭的大宇普遍生命相状(无相之相、无状之状)这一绝对真理。只有悟明绝对真理,才能更好地把握相对真理而又头头是道。宇宙若无无体的先天生命的相状存在,后天具体的生命现象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具体宇宙中不存在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道家发现,元性入于人体之中便一分为二,分化为元神(光)主性,元精(气)立命。“性潜于顶,命归于脐”。这一对源于先天的神仙眷属(元精与元气)落入后天形体却夫妻分离各自别居,不化不生,成为人体内隐在的高智慧潜能!通过道家的修真程序内炼而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使命与性聚、气与神融而复原其元真本象而明心见性,超凡入圣,生起大智慧而自造自化,获大自由,享大自在。
气与相
道生一之宇宙元气,自造自化宇宙生机能,贯一切虚,充一切实,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在,无所不行,天堂地狱,人鬼神佛,皆系气或能在不同层面上之不同存
在形态。举凡物的变格,心和思维,皆离不开能的支持,气的运行。故庄子曰:“通天下皆一气耳。”
气的运动变化,一是天道编码的“定数”、“阴阳数理神机”对其规范,二是受后天个人行为所生善恶业力的影响,二者的复合效应令气运的轨迹曲线变幻不定而精彩纷呈。生命现象演化的总规律是:道生天命元性,性生生命之神,神有气则灵;神无气则归性――气竭数尽,归根复命。
万法归宗道生一,一气流行天地间。
命与运
性乃天道、天心,命即人道、人心――心神,后天具体生命的生化之机。其用为太极之气,受天心赋予之定数、命理方程式的展开而运动变化。事实说明,神不同,人不同,一母生九子,九子各有别,一门有忠奸,一家有贤愚,即使孪生姐妹亦性情各有异,命运殊途。
命是有的,性是可以改变的:“善能助阳,恶能生阴。”善恶业力的加减,常使个人的命运曲线沉浮不定。可以肯定的是,善德正业之力可令生命曲线不断地向上攀升!反之亦然。
人境与圣境
人身难得,中土难生,盛年难再,正法难遇,丹经难释,真侣难求,明师难逢,圣果难获,大道难明。所幸的是:“人身难得今已得,大道难明今已明,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道家大生命科学体系认为,父母未生之前,生命体在先天时圆成而周遍,与宇宙天命混沌为一,无极性海中的一粒太极种子。父精母血媾体之际,人天相感,太极真种(天命元神)入注而成新生命体生化之理、不息之机。此际若无元神入注,必成有形无神的死胎无疑!
道家的性命之学,乃大系统生命科学――生命科学、养生科学与生死科学,生前与死后都要探究,更重要的是令现实生命体如何向上升华,从人境升入圣境而生命的大自由――自主生命,自由生死。, j-[5 b-W!n)q, r8 t
;a8 P& v” r% i2 S先天气与后天气
后天之气乃生物能,充一切实的精微物质,如血气精气、谷气之类生机能量。凝聚之时结为阴精、生命分子而成为有形之祖。其性有正有邪,可善可恶,与欲相联。先天之气系智慧高能,神通与特异功能能量基础,贯穿虚实二相,主服务于精神系统,与净相通而培育善和种子,以成就无量功德。凝聚之时结为阳精――留得阳精,神仙现成,人体生命内能即从一般生物能层次升华至高智慧能、原子核能境界而成为金刚不坏之体。O6 r6 ~!z, F% ^2
[先天气是体,后天气是用,先天气是主导,后天气是基础,构成具体之物时,二者不可缺一,古人对之论述甚精。
张介宾:“先天者,真一之气,气化于虚,因气化形,此气从虚无中来;后天者,血气之气,气化于谷,因形化气,此气从调摄中来。”
王道渊:“藏则为气,形则为气。”人出生后,“气落丹田,为呼吸之祖”。人在呼吸过程中“先天元始祖气未尝不充溢其中,非后天之气,无以见先天之气之流行;非先天
之气,无以见后天一气之主宰”。
崔希范《入药镜》:“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二者互资互生,互滋互益。
阴精与阳精
“精为形之基”。“精为有形之祖”――活的生命的精微物质。“以其流行谓之气,以其凝聚谓之精,以其妙用谓之神”。精气一体而二名:精是凝聚着的生命能量(阴),气是运动着的精微物质(阳)。它们之所以凝聚(阴成形),之所以运化(阳化气),皆视其信息结构之神的编码指令而定――“以其妙用谓之神。”
构成肉体基本生命物质的阴精,一分为二:凡精与元精。凡精来自五谷精微,精从口入;元精为生殖之精,源自父母精血。元精是体,凡精是用。元精化为凡精,凡精滋溢元精,它们互化互滋,直至化穷数尽,寿终正寝。
至于阳精,由先天真一之气凝聚而成,主服务于精神,能结构成法身。它“轻如密雾,淡似飞烟”,为灵丹妙药这下弦虎弦药,与上弦龙弦药元神灵光浑融,凝结成混元至精的圆陀陀的金丹一粒,光灼灼灵珠一颗,而成为明心见性之性,了道成圣之圣。元神与识神
天命之性派生的太极真种、天命元神,为入住后天生命体的“特派员”。禀承天道赋予的“定数”、“阴阳数理结构序”、“生命元码”而成生命体的生化之理、不息之机。“脑为元神府”。天命元神常驻上丹田灵关的泥丸内院,其相用为无极神光,上弦龙弦药是也。当龙虎相交、神气合一而丹产珠圆,乾坤交媾罢,一点落黄庭,下降至中丹田黄庭内院而孕育道胎,化为真人——道家理想的长生不死之人。
“心为神之舍”,“心藏神”——心藏识神,由元神派生的思维意识之神:“心之官则思。”心神既有先天编码的“气数、命定”部分,又有后天起心动念善恶业力的增殖部分。吾人的为善、为恶,命运的升降沉浮,其权柄全操于自心——操于识神。气
灵关与玄关
玄灵二关,无极而太极时,元神、元气起用而自造自化、通玄达妙之机关。“道家不知有此,谓之左道,释家不知有此(破识锁,启玄关),谓之旁门”。“得其一,万事毕”。“头正中是性(元神),丹田中是命(元气)”。“灵关藏觉灵性,玄关藏生气命”。
定中一觉,上丹田灵关窍开,性光初现——云开月现,光明朗彻,无极神光显现,上弦龙药产出。再下照玄关、气穴,以性见命。
静中一动,正丹田玄关窍开,元气冲关而出,氤氲回旋。然后穿窍过关,法轮自转,以烹以炼,直入泥丸,气与神会,命与性见。
神气浑融、性命合一,凝聚成金丹一颗、玄珠一粒——道种、仙胎。
在上丹田性宫丹产珠圆者,称为玄宫丹,如吕祖是也。在下田“海底产玄珠者”名九阴丹,如丰师是也。在中丹田凝聚成丹则为绛宫丹。
“初打坐,学修炼,这个消息在玄关(或灵关,下同)”
。“玄关窍开,产出真种”。“假立定位假玄关(借假修真),往来无定位活玄关,静中一动即玄关,功到机现真玄关”。玄之又玄,玄而不玄。
性功与命功
性功下手即意守上丹田灵关一窍而净心炼性——炼已。“垂帘明心守祖窍,见着性光是功夫”。至心定神宁,灵关窍启,云开月现,性光光圆,获得初成。依道家性命双修的太极原理,还须进一步以性安命——神入气穴,气神浑融,体用一如而自造自化,自主生命。否则性不见命,神无气用则冥顽不灵,上品心性下品质,心有余而气不足,智高而体虚。“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
命功入手则意守正丹田玄关一窍,“凝神入气穴”。直待脐下火发,丹田气动,玄关窍开,产出真种,运转周天,以烹以炼,“祛除一身百窍门之阴邪,涤荡五脏六腑之浊秽”而脱胎换骨。此时命气如不能进一步与性神浑融,生起大智慧,充其量一长命凡夫而已,与道旨异趣:“达命基,迷祖性,万劫阴灵难入圣。”
执于性或偏于命都是离中道而爬边坡,不能自造自化而自主生命。只有神气浑融、性命双修,自造自化自由自在,方为了当。
华池玉液与天池金液
人老原有药医的人体“内药”,即炼精化气之精,又名“神髓”乃天一所生。吕祖:“华池神水天地根,炼之饵之命长存。”精或神水粗分为后天阴阳化生的华池神水与先天真阴真阳所生的天池金液。华池玉液为祛邪扶正、强身健体之小药,天池金液乃脱胎换骨、超凡入圣之大药――“灵丹妙药”。
中老年入道者,修持到心宁气和,一阳初生,丹田春暖,肾气上升,心液下降,坎离相交,水火互济,化生华池玉液,充实满溢,舌下津生如潮,清甜可口,是精,非唾液!慢慢咽下,直入脐下而炼精化气。气盛氤氲,丹田充实,肾水上潮,舌下津生,如此往复循环,以烹以炼,名为玉液还丹。
精满气足,玄关开启--丹田火炽,气足冲关,“天池水逆流”,真阳之气直入上丹田泥丸内院,与真阴之神汇合,乾坤交媾,甘露洒须弥,清甜满口,真香扑鼻,吞之咽之,“喉中甘露涓涓润,心内醍醐滴滴凉”,是为金液还丹。
“一次颠倒,坎离交媾,采药归壶,归根复命,玉液还丹;二次颠倒,乾坤交媾,明心见性,移炉换鼎,金液还丹”。
医家经络周天与道家髓路周天
采药炼丹、炼精化气之精气,后升前降,法轮圜转,每圜转一周,“去矿留金”,完成一次烹炼――运转一个周天。如此周而复始,直至丹药纯乾。
入手初阶,至一阳初生,丹田春暖,采药归壶,进阳火,退阴符,以有为法周天采炼,其运行的径路为医家的任督二脉,名为经络周天。
后天有为法采炼至精满气足,药产活子时到,玄关开启,玄牝窍立,先天真阳之气发动,气足冲关,主在冲开脊髓通路底部的长强穴、尾闾关,接着又先后冲开夹脊关、玉枕关,开通髓道的漕溪、黄河而直入上丹田泥丸内院,“还精补脑”,金液炼丹。根器上乘者,内气充盛时,可以一箭透三关,任、督、冲一气贯通,法轮自转,无为法主事,“自有天然真火育,不须柴炭与吹嘘”。
药源不同,丹本各异,所循周天烹炼路线殊途,所证道果故有天渊之别!子时与活子时
养生修真者总结出,年中冬至,月中晦朔,日中子时或子午酉卯时,此时练功,可获天助。其中三刻是关键:早晨5时45分,中午11时45或下午1时45分。此时阴阳交接,非阴非阳,亦阴亦阳,混沌待判,人天相感,可获丰收。特别是晦朔夜、混沌日(初一、十五――正月初一、八月十五),日月重影地无光,阴阳未判天未分,乘此地天之气运,夺此天地之造化,事半而功倍。
活子时:一阳初动时,0 R!v6 m* i]/ }-p;`7 H(y
静极生动时,无中生有时,神气交 时,人 天相感时,总而言之无极而太极时。它们不一定出现在子时――随时可以发生。道家常称此通玄达妙之时为活子时。“寂然不动感而通,窥见阴阳造化功”。“欲求大药为丹本,须认身中活子时”。
阳生活子时。动练静养,丹田春暖,混元气足,无念而阳物自举,女性则性感冲动,一阳初生为活子时至,武火采炼,有为法生理炼丹。
周天活子时。日炼月储,内气氤氲,意贪领气行,循经流注,督升任降,运转
周天,全身温暖,玉液还丹。
药产活子时。日久功深,精满气足,时至功成,玄关自开:玄关一开永开,运行自有路径,冲开尾闾,夹脊、玉枕而法轮自转,天河水逆流,金液还丹。
天机活子时。利根者特有之功象!其混沌初开时,内真处应,人天共振,天人合发,“忽然夜半一声雷,万户千门次第开”;“雷声隆隆震虚空,电光霍霍受真种”;大药产而天下定矣!但一般根器者勿支追求――求之不得,不求者自得――无得而得,得来才真!节气活子时。小我生日,大我节日――廿四个节气,民族节庆日,皆是上座练功之佳时。
特殊活子时。电闪雷鸣之际,天地交感之时,此时练功疏畅经络,打通关窍,增功激能,+ c' [* V!M;|& U
效应殊胜!I8 M2 B!D* w;z# n!Y% y(g然非“抱道以亡、任凭天断的智者,勿在此时练功!以免受到惊吓而致气机逆乱。
情绪活子时。最感兴奋时与莫名疲累时:此际突感莫名疲累,百般不适,即应上座入静,进入功态,乃至入定境。
大自然活子时。灵山秀水处之风水宝地,山峰下面,高塔底部,佛寺、道观某处,相互有特殊感应之地,皆系师不为师、万事万物皆可为师之活子时。此时此处练功,常入妙境。妙则乐,乐则健――乐从内心起,一乐疗万疾。
入静与入定
入静――万缘尽歇。入定――一觉独灵。修持有成,气和血畅,日久功深,阴平阳秘,身心康宁,渐入佳境――虚静妙境。
进一步修持,左脑(逻辑认知中枢)突显迟钝,对外界人、事、物不再起反应――听而不闻,对境无心;右脑(潜意识智慧中枢)则活跃起来,闪现光明,恍兮惚兮,进入定境,“定而生慧”,潜在的先天大智慧生起,乃至五眼六通亦不修而自得――得来全不费功夫!如果静定之中,什么也不显现,只是死寂一片,此乃枯木禅!那不是“人定”,而是“猪定”,据说“猪定”久了,有情变无情,将会转化为泥沙土石,失去生机。“人定”则一定会有光明生起,智慧显现。
道家一直强调:“气是添年药,不定药不生。”“法我两忘,自配阴阳,自生元精,自然运化。”“定水澄清日,性珠自现时。”e2 F4 E# t* 7 Q' ~无得而得,得来才真,真而且灵,灵而且神,神而且妙,妙而且乐――
!B1 ?: K$ h0 q8 _乐从内心起的上乐之道。
不识字的烧为和尚六祖慧能入于那伽大定之后,大智慧生起,佛典奥义,一闻便知,头头是道。一行而为天下则,一言而为天下师。佛祖入甚深禅定之中而明达了宇宙人生之至理。老子神游万物之初而发现了道化万物之枢机。
“读尽丹书万万篇,末后一篇无人言”。“向上一着,千圣不传”――高功贵悟!老子佛祖也帮不上忙!全赖自我修证,日久功深进入定境,定而生慧,慧镜高悬,照彻虚实二相与往来古今。
人天合一与天人一体
阴符经对此论述甚详:“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人合发,万物定基”,“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知之修炼,谓之圣人”。入药镜:“盗天地,夺造化,攒五行,会八卦。”表明大宇宙的无穷生机能与小宇宙的有限生命同频共振而天为我用。“窃天地无涯之元气,续我有限之内能”。如此只要大道不毁,宇能不灭,小)O-M& p;v;J% i0 h& W4 J
我就能够长生不死!其关键之处.就是如何做到“人天共振”。
人们的后天精气神在老天看来,不过是一假冒产品,显然不行!天命
之性只认她的骄子—天命元神!修真证道者只有自后天而先天,由识神而请出元神元气,神气合一育成道种灵胎,沟通人天关系,即可人天共振而进入佳境――人天合一实境:定境。至炼神返虚,天人一体,即可自由应用大宇无限灵能而替天行道普度众生,实现自我生命的圆满。
三调与不调自调
三调――调身、调息、调心,有 为之术。不调而自调,无为之道。有为法名为后天“人炼气”,有为而有以为。无为法乃先天“气炼人”,无为而无不为――在有为。即识神后天之术不为了,让位给元神元气去无不为。
调身。静坐或站桩,子时练功,下手之初可背南面北,也可以东西向。一般晨练宜朝东方,天黑则朝西方,与太阳运动相应。中午可朝向南方,夜半则宜北向。站桩之时,可双掌合抱于胸前,不断地改变方向而细心体味,以人天相感7
I# Y' p, G+ ]3 ?6 Q
较强的那个方向为准。如此以调以练,由后天气而先天气,进入自发灵动状态,气自己主动做功,天地人一体合炼,外动仪态不规范而自规范,即从后天术用进入先天道境,自人练气而气炼人。处此功态中的身姿与方位,就是人天相感的最佳身姿与方位。调身也就不调而自调了。
调息。“意止于脐下曰凝神,气归于脐下曰调息”。一直调到呼吸自动加深,便即入门。继续调练至胎息出现,后天返先天,则息不调而自调。
调心。调身、调息、调心,三者相互关联。调心调心宁气和,凡息泯而真息显(真息无息),胎息现,心息自然相依,心不调而自调。
“天下至高者道,至尊者师,至贵者诀,至要者修,至妙者证”。证入人天合一、天人一体,虚实相通,天我一如,即可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形神俱妙,扭转乾坤。“为往圣继绝学,为古真扶道脉,为如来承家业,为众生护慧命,化天无执无着的平淡之中”。先遵道而行,性命双修,待性命双了,则替天行道,画出自我生命的圆满大之大句号而得大自在。
收藏 分享
下半年学习重点:学习双经----“道德经与修为经”
123下一页返回列表
[收藏此主题][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
中华浑圆功大浑圆网常年法律顾问 江苏宿迁 罗前余律师
大浑圆网 |联系我们 |Archiver|WAP| 站长统计
GMT+8, 2010-11-5 16:17, Processed in 0.061980 second(s), 6 queries.Powered byDiscuz!7.2
©2001-2009 Comsenz Inc.
第二篇:西方人的安全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
一、“人的安全”理论概述
“人的安全”有着不同的界定和理解形式。詹妮弗·利宁和山姆·阿里认为,“人的安全”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其主要衡量指标可概括为:可持续家园、建设性社会家庭网络、承认历史并积极把握未来。阿斯特里·苏尔克认为,“人的安全”的中心任务是保护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三类:战争和内部冲突的受害者、勉强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并处于社会经济最底层的人们、自然灾害的受害者。UNDP将“人的安全”广义地定义为“免于恐惧的自由和免于匮乏的自由”。《人类发展报告》认为,除非人们能够在安全的条件下从事其日常生活,否则这个世界永远也不会有和平。该报告指出,“人的安全”包括两个主要方面:第一,免于饥荒、疾病、压迫等慢性威胁;第二,免于家庭、工作和社区等日常生活场所中的危害性和突发性干扰。该报告将“人的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分为七大部分:经济安全(基本收入有保障)、粮食安全(确保粮食供应充足)、健康安全(相对免于疾病和传染)、环境安全(能够获得清洁水源、清新空气和未退化的耕地)、人身安全(免遭人身暴力和威胁)、共同体安全(文化身份安全)和政治安全(基本人权和自由得到保护)。
并归纳出“人的安全”的四大本质特征:(1)“人的安全”是普世性的,国家不论强弱,人民无论贫富,都受到“人的安全”的影响;(2)“人的安全”的组成部分是互相依存的,当世界某地人们的安全受到威胁时,所有国家均有可能卷入其中;(3)早期预防强于事后干预;(4)“人的安全”以人为中心。“人的安全网络”将“人的安全”定义为,“一个人道的世界……在那里,每个人都享有免于恐惧和免于匮乏的自由,享有发展其个人潜能的同等机会…… ‘人的安全’在本质上意味着人们的权利、安全甚至生命都免遭众多的威胁…… 人的安全和人的发展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相互促进,并为彼此形成一种建设性的环境。”2003年,“人的安全委员会”在题为《现在的人的安全:保护人民并赋予他们权利》的报告中,将“人的安全”定义为:“通过增强人的自由和人的实现,来保护所有人生活的精髓。‘人的安全’意味着保护重要的自由———作为生活的要素的自由。它意味着启动加强人的力量和精神的进程。它意味着创建政治的、社会的、环境的、经济的、军事的和文化的体制,使其一道构筑有利于人们生活和尊严的结构。”根据委员会的界定,“人的安全”的目的是“以增强人的自由和人的实现的方式,来保护所有人生活中的至关重要的核心。”
报告认为,尽管发展关注于实现平衡和可持续的增长,但“人的安全”更多地涉及“威胁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尊严的情况”。该概念也非常关注对自由的保护,并赋予对个人的赋权以显著的价值。“人的安全”概念的力量很大程度上来自一个二元的政策框架:基于保护和赋权这两个相互强化的支柱。运用这个框架可提供一个全面的路径,将自上而下的规则、程序和机构———包括建立早期预警机制、良治和社会保护文件,与自下而上的关注———参与程序支持个人和社会在确定和行使其基本自由中的重要作用———结合起来。其结果是,“人的安全”不仅推动一个政策框架,使人民得到保护和赋权,并处于一个更有利的位置以积极地防止和化解不安全的影响;而且有助于通过形成公众交往,促进地方所有制,并加强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以在一个社会的各种行为者之间建立一个社会契约。
二、关于“人的安全”的早期实践
“人的安全”主要是在以下一些国家的倡导与实践下兴起的。加拿大加拿大政府认为,“人的安全”意味着人们的权利、人身安全和生命安全免于普遍威胁,并从外交政策方面确定了五大重点任务以促进人的安全:保护平民、支持和平运动、预防冲突、治理和责任、公共安全。在外交、外贸部部长洛伍德·阿克斯沃兹看来,从本质上说,(人类安全)就是建立在一个全球性社会的努力,在这个社会中,个人的安全成为国际社会优先考虑的中心问题;而国际人权标准和法治也得到发展,并被编织成一个保护个人的和谐的网络。日本日本政府认为,“人的安全”可以定义为维护个人的尊严和生命,只有当个人对其生活有充足的自信来免于恐惧和匮乏的威胁时,“人的安全”才可能得到保障。京都大学教授松下和夫指出,“人的安全”是对国家安全的重要补充,是日本发展援助政策的核心,也是日本政府多个政策文件中的核心概念。日本在推动“人的安全”方面一直很积极,如任命绪方贞子为日本国际合作厅厅长,投资10亿美元建立“人类安全发展基金”,并发起成立“人的安全委员会”等。芬兰芬兰利用其在2006 年担任欧盟主席国的机会推出了马德里报告。除了在政治和安全委员会里开展“人的安全”的游说之外,芬兰也采取了可行的措施,比如就欧洲安全与防备政策行动,对平民和军人开展“人的安全”的训练。
三、结 论
安全有人的安全(如防止任意拘留)、社会的安全(如提供粮食安全这类基本需要)和国际的安全(如生活在安全的国际秩序中的权利),它与现有的人权是相联系的。“安全的政策必须更紧密地与促进人权、民主和发展的战略相结合。人权、人道主义法和难民法构成了一个规范的框架,人的安全就建筑在此之上。”“人的安全”概念的提出,并不是要贬低国家作为“人的安全”的保障者角色的重要性,而是要根据变化的形势梳理国家安全与“人的安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关系,它并不意味着与传统安全的对立,如“人的安全委员会”在2003年的报告中所言:“人的安全是对国家安全的补充。”它的提出表明,随着冷战的结束,人们对于非传统安全的关注力度加大;人类安全观的着眼点落到了“人”自身上,关注“人的安全”恰恰也是非传统安全观的核心所在。
对于人们和社会面临的脆弱性日益增大和相互依存而言,“人的安全”是一条可行的路径。这种相互关联的环境要求各国将个人的生存、生活和尊严视为其安全的重要基础。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没有安全时实现发展,在没有发展或不尊重人权时获得安全。而作为对于“人的安全”概念的主要异议,有以下三点:第一,这一概念过于宽泛,因而缺乏作为政策制定工具的分析意义或效用;第二,这一概念的使用可能是弊大于利,它与传统的安全概念相比,带有浓厚的道德说教特征,是不现实和无法实现的;第三,这一概念忽略了国家在安全保障方面的作用。对比联合国和欧盟的经验,表明欧盟可以成为实施和领导“人的安全”议程的合适场所。迄今为止,欧盟已成功地将该概念作为超国家外交政策的一个可行的战略描述:它的发起者富有影响力,并在其成员国中得到广泛而即便不是一致的接受。但是,来自二者的经验与教训表明:在机制化地纳入该概念和在安全的用语及实践中实现有益的转变之间,存在着不可逆转的关联。
问题仍然存在:在“人的安全”路径上如何保护人权? 二者是如何地不同?纳入人的发展是如何改变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硬安全”手段之使用的? 我们怎样考虑个人是如何看待并接受安全而非排他性地顾虑供给方面的因素的?
第三篇:新诗进课堂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
摘要:传统语文教学忽略汉语的诗意本质,忽视诗教传统,导致语文教学丧失诗意,教学效率低下。“新诗进课堂”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从精神层面看,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观照世界、把握现实、关注生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汉语的真挚感情;从活动层面来认识,它有助于教师以新诗作为依托,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活动,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水平,给阅读以诗性奠基,给作文以诗意享受,给学生以诗意润泽,增强语文教学魅力。
关键词:新诗;课堂;协同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的语文教学,古典诗词只读不写,现代新诗只析不练,进行作文指导普遍放弃新诗的写作训练,这样的结果,一方面导致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教学变得十分机械、抽象、片面,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低下;另一方面造成广大中小学生无法接受优秀诗歌的熏陶,抑制了学生潜在的诗歌灵性,极大地削弱了学生健全的人文精神的养成和创造力的培养。究其原因,一是陈旧的教育观念作祟,认为少年儿童难以具备新诗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二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诗歌尤其是新诗不在考试范围之内;三是教育者自身不具备良好的诗歌鉴赏和创作能力。
为此,我们于2001年9月成立了“‘新诗进课堂’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创办了培养中小学学生新诗创作能力的“四结合”新诗报刊、“中国新诗课堂”网站和培养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指导中小学生新诗阅读与创作的“三协同”新诗教育联盟实验专刊,把培养少年儿童的新诗学习和中小学语文教师新诗教学能力两个方面进行有机整合,有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语文教学改革活动。
二、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方法
(一)培养中小学教师新诗教学能力的“三协同”
1。“师本”与“生本”的协同
关于师生的角色定位,一直存在“师本”与“生本”的争论。我们主张“师生双主体协同”的观点。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将加工处理的新诗教学内容和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客体形式展现出来的主导性和主动性等方面;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以主体身份对教师展现的信息进行选择、判断、接受和内化的自主性、创造性、独特性等方面。二者的协同关系其实就是“主体—客体—主体”互动的关系。
在新诗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刚接触新诗的学生,需要借助具体的心智“原型”,选取适合自己语言情境的组块,仿照熟悉的言语和思维材料,根据相似、相关等关系去对照、类推、重组,才能完成读写新诗的任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着力做好“师范”和“生范”工作。首先,教师“下水”与学生“同泳”,写出让学生观摩的范诗,在观察、构思、立意、语言等方面给学生启迪、示范。然后,教师从学生习作中挑出富有启发意义的诗作,供全体学生观摩、研讨。所选内容不仅限于佳作,更注重选取那些反映师生在新诗学习过程中有独到发现或存在问题与困惑的作品,通过个人质疑、小组讨论、集体评议等多种形式确定新诗教学主题。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重新确定教学目标、规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整个过程师生均发挥了主体的作用。
2。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协同
第一,更新观念,让新诗带动课堂。语文不是缺乏诗意,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少年儿童天生就是诗人,具有旺盛的想象力,具有诚挚的情感,富有独立个性,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充满幻想,充满热情,怀着艺术化的生活态度。以新诗作为引领语文教学的文本,就是要求教师有目的地为具有先天诗性的学生提供成长的广阔天地,从新诗的角度对常规语文教学进行诗意的阐释与建构。①遵循创新性原则,用诗的眼光重新审视语文教材,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元素,变语文教材为“新诗进课堂”的学材;②遵循相融性原则,整合语文教育系统中多种因素、多个侧面、多种矛盾对立的内容,构建新诗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三维统一的训练目标;③遵循适度性原则,按照学生心理特征和实际知识、能力水平确定学习内容,譬如,有的教师将小学二年级的训练点整理为“以画悟诗”“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飞翔”“我给小鸟唱首歌”等,就是根据小学二年级学生特点确定的;④遵循形象性原则,无论鉴赏还是创作,无论阅读还是作文教学,坚持引导学生从对美的事物的形象直观起步,进而领悟其内在意蕴,尽可能不直接讲授不易接受的术语名词;⑤遵循愉悦性原则,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和学的积极性,让学生消除压抑感,体会和谐感。
第二,编写教材,让新诗深入课堂。我们编写了《童诗课堂》《新诗课堂》等新诗教学系列教材,内容设计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指导,以贯通古今、融会中西、继承借鉴、发展创新为基本原则,以新诗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评价等要素为横坐标,以小学、初中、高中等层次系统为纵坐标,以知识、能力、态度、情感等语文素养基本指标作为纵横结合坐标,构建语文教学新体系。单元内容设计,主要根据语文学习的内容,有机地将教学内容整合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四个板块,各板块又由许多小板块构成,比如在学习“人与自我”篇时,分别拟出了“亲情、友情、爱国情”等小栏目。就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而论,主要根据青少年言语发展的心理规律、语文教学规律,采取“近、小、实、亲”的策略将生活写真性地或功能性地引进新诗课堂。所谓“近”,就是选择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小”,就是“从小处着眼,从小事入手,从小诗做起”;“实”,就是“讲述真实情形,抒发真情实感”;“亲”,就是“亲切融洽,可亲可信,亲身践行”。
第三,改革教法,让新诗升华课堂。我们将实验重点放在“注重意会,讲究神韵,侧重感受和体验”上。①构建了“营造气氛、启迪诗思—体验过程、感受诗情—品味生活、赋予诗意—自主创作、形成诗语”的新诗教学模式;②创造性地把音乐、美术、戏剧、美育等内容融入新诗教学,让闪客动画、CAI课件、闪客实验电影等现代媒体与新诗教育协同起来;③教师用语散文化、诗歌化;④思维体操日常化,遵循双脑协同规律,经常在课前、课中、课后,让学生静思默想,配合柔和的音乐,营造课堂浓厚的诗情氛围,诱导、唤醒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状态,心驰神往于诗歌所创造的意境;⑤在发挥学生自主品味语言、咀嚼意蕴、体认新诗内在规则的基础上,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训练学生敏捷地把“意”和“境”沟通起来,把语言形象转化为视觉或听觉形象。
3。师范院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协同
“新诗进课堂”实验的前提是“不挑生源,不增课时”。“不挑生源”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一颗诗心,都有抒发真情的需要,诗教的责任是实行平等教育,唤醒每个学生潜在的诗歌灵性。“不增课时”就决定了新诗教育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形成的,决定了新诗教学与常规语文教学的协同。这无疑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课题。我们让师范院校的大学教师深入中小学课堂,和中小学教师协同起来,共同研究。双方按照实验方案商定同一实验课题,各自备课,然后大学教师给中小学语文教师上模拟课,中小学教师给大学教师上实验课,互相探讨,比较研究,去芜取精,作出概括,然后推广实验。这样一来,诞生了诸如“随机进入”“问题抛锚”“感悟想象”“自读自悟”等形式多样、富有个性的诗歌教学法以及“析诗、诵诗、评诗、赏诗、作诗、改诗”等课型。以下是《诗歌的杯子》这节诗歌课的实录片段。
老师:这个杯子里装着什么?(举着一个普通的装有水的杯子)
学生:一点儿水。
学生:还有空气。
face=楷体_GB2312>老师:还有吗?
学生:没有了!(接着沉默)
老师:(没有说话,打开了日光灯,又关上了。播放音乐,又停止了。提醒学生注意前后的区别)这时,杯子里装有什么?(接着,老师又用拟人手法,让学生充分体验前后的不同)
学生:一杯灯光!一杯音乐!一杯春风!一杯阳光……(课堂活跃起来,学生神采飞扬,妙语连珠……)
课堂上,学生由对“物质杯子”的认识上升到对“生活杯子”的感悟,再到“诗歌杯子”的表达,学生用自己的视角思考问题,品味人生,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地达成了新课标提倡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谐发展的目标。师范院校教师和中小学一线语文教师协同起来,为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架设了沟通的桥梁。
(二)培养中小学学生新诗学习能力的“四结合”
1。“听说读写”相结合①“读”“写”结合。我们每天选一首诗歌让学生自由诵读、集体诵读,并让学生自由选择古今中外的三首诗歌进行背诵。为了配合诵读工作,我们从名诗人、名作家和中小学生优秀作品集里搜集了大量的材料,除了编辑出版《新诗课堂》《童诗课堂》教材外,还编辑了《古代诗文诵读文选》供学生阅读。
②“说”“写”结合。每堂语文课前五分钟,按学号顺序训练两名学生,前一名两分钟演说,一分钟自评,后一名一分钟评论,教师用一分钟评定记分。演说内容就是学生自己的读写体会,尤其是与同学分享自己发现的生活中的诗意。训练从易到难。在起始阶段,实验教师一般把中外富有哲理意蕴的诗句事先板书在黑板右上角,供学生个人揣摩,学生为了讲好,大都和同学讨论,并写出讲稿记熟,有的还和同学结对子练习,这在“说”之前实际上就训练了“写”。发展到后来,学生大都乐意将自己的“精彩诗句”以及阅读写作的经验体会和同学们分享。“说”与“写”巧妙地融合起来。[1]
课堂上,教师致力于挖掘课文中的“诗意点”(其实就是用诗意的眼光审视传统课堂所谓的“重点”“难点”),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活动,特别要求学生在一分钟内用富有诗歌韵律的语言快速“写作”(说或写)答案。因为师生运用诗意的眼光直接与文本进行对话,他们不经意间脱口而出的妙语往往就是诗。比如,教师提出:“课文里,小燕子希望大江南北都绿遍,咱们的愿望是什么呢?”二年级的学生争着说:“我愿在大地妈妈手里写一个爱字,让世界没有分离,没有战争。”“我愿意成为蓝天,让飞机从我的肚皮下划过。”……
“读、听”是言语信息的输入,“说、写”是言语信息的输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流淌的是发自内心的声音,体悟的是真切自然的情感,目光、表情、体姿,听觉、视觉、动觉,他们全身心沉醉在诗意文化营造的氛围之中,运用语言符号进行诗意表达,体会到的不再是枯燥、晦涩,而是创造的欢乐和成功的快意。
宋体>2。“知”和“行”结合“新诗进课堂”不只是教学语文的活动,更是一种塑造人的思想灵魂、道德品质的活动。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想品德素养不仅是教师在课堂上“教”出来的,也不仅是学生在课堂上“学”出来的,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知”“行”结合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多元互动的程度和教师激励评价的水平。
我们信奉“成功更是成功之母”的学习理念,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换位写诗”“复调写诗”“问题式写诗”“现象题诗”和“即兴写诗”。通过读诗、议诗、写诗,达到诗化学生行为、提升德育境界的目的。比如,有的学生提出学校“严禁摘花,违者罚款十元”等标牌既不文明,也不文雅。于是,实验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构建了“世界,我给你命名”的诗歌活动课,学生纷纷提出了“花是一只不会飞的蝴蝶,请不要捉它”“小草青青,足下留情”等修改意见,教师鼓励学生做成诗意标牌。推而广之,学生课余用诗意的眼光给老师、同学、家人乃至社会各种现象重新命名,“古井是村民高尚品格的源泉,是哺育村民成长的共同母亲”“学校是鲜花,花瓶就是我们自己”,诸如此类,带动诗意文化的建设,学生浸润其中,美丽的诗句又进一步促使了学生具体行为的完善。
3。“创作”和“发表”相结合①创设发表园地。书面发表园地:着力构建多层面的文化舞台──校报、文学社、广播站以及相应的诗歌网站(新诗课堂网,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编辑班级周报《地平线新诗报》。先鼓励学生在上述园地发表自己的诗作,然后每学期期末将自己的诗文整理成册。我们每出版一期诗歌报刊,都积极向高等院校、兄弟院校、新闻出版部门推介学生作品,同时鼓励学生投稿。口头发表园地:定期组织学生优秀诗歌朗诵会、诗歌评点会、文学沙龙、即席演讲等活动。
②组织参赛活动。先是在班内和校内定期举行一些专题征文竞赛活动,然后引导学生参加省、市,乃至全国性的作文大赛。其目的不在于获奖,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
③发挥评价功能。主要以学生个体表现为参照,坚持采取表扬、激励的策略,宽容地对待学生的缺点与不足,强调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在已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争取新的成功,让每个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评价的方式有“自改自评”“同学互评”“小组评”“全班讲评”;评价的途径与手段有口头面评、书面批改和网络互评。
4。“课内”和“课外”相结合①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写新诗日记,陶冶“诗情”。②利用课余时间邀请市内外著名诗人及作家开设诗歌创作与欣赏专题讲座,或者到户外举行采风活动,积淀“诗语”。③开辟诗墙,让学生把自己的诗作贴上去,供集体评阅,形成“诗思”。④开展“新诗阅读与创作擂台赛”,按训练主题选出“擂主”,让全班同学挑战,设立专门的诗歌节,使新诗教育教学综合化、节日化,培养“诗能”。⑤构建“交互性、连续性和网络性”的互动平台。让师生利用“新诗课堂网”“书香论坛”与社会知名诗人、诗歌爱好者进行网络互动交流,挖掘“诗源”。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实现了课内奠基、课外延伸、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目的。教师、学生得到了诗思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新诗教学也就变成生—生、师—生多元互动的活动,这种交互作用和影响不是一次性的或间断的,而是一个链状、循环的过程。
三、该实验研究的成果
宋体>三年的时间,实验班中小学生新旧八股文(模式作文)现象得到较彻底的改观。在不增加教学时间的条件下,学生读写量增加了3—6倍,汉语词汇积累大大增加,读写能力普遍提高;学生养成了广泛阅读、及时捕捉信息、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新诗课堂成为了学习的乐园,学生把学新诗、写新诗当做一件快乐事、幸福事;改变了广大教师对新诗的认识与新诗教育观念,认识到小学生完全可以写出文质兼美的诗歌。从第一轮实验的情况看,所有参与实验的学校和班级在实验期的三年中语文学科总成绩、其他各学科成绩和综合评估均居年级首位,统考语文人均分明显高于对比班10个百分点。基本实现实验班“人人是小诗人”的目的,创造了罕见的“校园新诗现象”:一个只有40人的普通班级,在地市以上30余种期刊发表作品300多首;出版了五本新诗作品集──《最初的声音》《唱起歌的汉语》《新诗班里的一只芦笛》《夏日打开温暖的窗户》和《微雨的清晨》。同时,实验教师的“诗意”明显增强,语文教学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四、总结
(一)研究的意义
1。我们认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根本在于师资,要教会学生,教师首先要学会创造,学会挖掘语文的、生活的诗意。本实验以“协同”原理作指导思想,将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教学内容与形式、师范教师与中小学语文教师诸要素协同起来,使语文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让教师学会用诗意给阅读以诗性奠基,给作文以诗意享受,给学生以诗意润泽,挖掘并培养学生潜在的缪斯灵性,学生得到诗意文化熏陶茁壮成长的同时,教师也得到锻炼和提高。
2。少年儿童天生就是诗人。在中小学开展“新诗进课堂”“四结合”活动,就是有目的地为具有先天诗性的学生提供成长的广阔天地。它把学生从“繁”“难”“乏味”的语言学习中解放出来,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不仅是训练驾驭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注重激情、想象力的自由驰骋,注意饱含诗意生活的真切感悟,注意启发、引导他们形成敏锐的诗思,使潜在的创造才能得以激活、勃发、壮大,从而对现实永远保持一种新鲜活泼的感情体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对生命意义创造性的感悟,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充满探究、体验、实践、感悟的精神昂扬和升华的过程。
3。本实验以系统科学方法论为理论依据,“四结合”的八个方面组成四对不同形式的结合,构成一个整体,形成一种合力,作用于培养中小学学生新诗学习能力的实验活动;“三协同”中的师范教师、中小学语文教师、中小学生三个方面组成三个不同层次的“协同”,构成一个整体,形成一种合力。在实验的全过程中,既注重夯实语文知识基础,更注重诗意情感的熏陶和诗意价值观的渗透;重明示性信息的传授,更注重民族智慧、民族精神的体悟,将“语文小课堂”“学校中课堂”“社会大课堂”紧密地连成一体。发挥语文教学各要素的优势,又加强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使各要素之间互相补充,互相促进,获得了明显的整体效应,探索并形成了诗化阅读教学模式、诗化作文教学模式等新课型。
(二)问题探讨
1。“新诗进课堂”的目的不在于辅导学生写几首小诗,把学生培养成所谓的诗人,(当然不排除学生成为诗人的可能!)而在于“关注心灵、弘扬诗韵、传承文明、热爱汉语”。这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的是一脉相承的。如果我们发扬中华民族的诗教传统,利用新诗的人文性、现实性和创造性,着力发掘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层意蕴和生命之根,让学生从小接受诗意文化的熏陶,让他们在读诗、写诗的过程中对现实永远保持一种新鲜活泼的情感体验,养成一种纯正高雅的审美情趣、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对汉语产生深深的迷恋之情,其语文自然也就具有了典范的、优美的、充满生命张力的特征。
2。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切问题,归根结底是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问题。“新诗进课堂”,让语文焕发诗意,关键在于教师。当然,语文教师会不会写诗,这不是必要条件,更为重要的是他应具备开拓进取的精神,具有诗意的情怀和反思性智慧。现在有许多语文教师拘泥于教学参考书、教学案例,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创造性地处理,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高等院校在语文教师的培养方面,应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尊重师范生的主体地位,变“结果验证”学习为“过程体验”学习,让师范生的专业学习自始至终与中小学教学实践连成一体;中小学继续教育应在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养上做文章,培训部门也应该深入课堂,和中小学教师紧密联系,促进其专业化发展。
3。完整健全的现代教育,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有机整合体。“新诗教育”同样如此,它有独立的个性,需要区别对待;它也有融合的特点,应该全面地、深入地渗透到学校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中(包括学科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活动)。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和融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怎样让诗意的种子在基础教育生根开花、焕发生命的活力?应对的策略之一就是各级学校建立“领导负责,科室主持,教师落实,分工协作,全员参与”的立体型新诗教育研究网络,把诗教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德育诗化、智育诗化、体育诗化、美育诗化。
参考文献:
[1]刘济远。师范生“写”与“导写”能力培养实验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2,22(3):70—73。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
如何增强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顺昌县埔上中心小学肖金凤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与成绩。欣喜之余,我们应该理性地思考课改之路,不难发现,在热闹、放任与浮躁的背后,也折射出课堂教学的一些缺憾。因此,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是每位教师努力的方向。现就课堂教学有效性实验研究谈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用生动形象的动画、优美的背景音乐,创设唐僧师徒取经的故事情境,唐僧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快到火焰山时,天气特别炎热,师徒4人口渴难耐,于是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一会儿,八戒抱着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来了。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人1/4。”八戒一听不高兴了,嚷道:“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1/8也得给我1/6吧。”悟空乐了,赶紧切了1/8给八戒。八戒一看,怎么比1/4还少啊?想不同意。悟空说:“这是你自己要求的,还能反悔?”八戒挠着头皮说:“我真傻,为什么会比先前分的少呢?”大家都笑了,而八戒还是莫名其妙。这时停止播放。问:“同学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探讨这其中的秘密。”这样学生一下子就投入到教学情境中了。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并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新知的探求中。
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它在教学中不但使用广泛,为过去和现代的教师所应用,而且同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运用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之情,能使学生认真思考,探讨知识的源泉,自觉开发知识的宝藏,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问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会提问的老师,能将一堂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教学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也曾提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因此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可忽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要做到有效的提问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提问应具有明确性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问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如有一位教师教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师引入新课时出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师:小朋友们从图上看见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一条流淌的小河。
生2:我看到了河上还有一座小桥。
生3:我看到了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地。
…………
几分钟过去了,没有学生说看到了兔子。教师急了问:“难道你们没有看见兔子吗?”当教师终于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兔子上,希望导入乘法时,又出现了新问题:教师问学生“你怎么知道图上有六只兔子的?”有的说是一个一个数的,问了好几个学生都是一样,有的干脆说一眼就看出来的,不用数。于是老师又急了,问道:“有没有是两个两个数的?”…………
显然这位教师的提问目的不明确,问了些与主题无多大关系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但不易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反而容易使学生出现非教学活动的倾向。
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时可以重新设计以下两个问题:
(1)谁能一眼就看出图上有几只兔子?
(2)你是用什么方法看出来的?
这样的提问既给学生指明了方向,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致,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究兴趣。
2、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现代教学论研究认为:提问要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处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战性,能将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不达”的愤悱境界,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个兴奋中心,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知识来积极探究。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将其分解,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形成一定坡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推进,导引学生思维一步步延伸、扩展。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前面我们学过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但是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的分数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怎样才能使它们可以直接相加呢?有什么办法使它们的的分数单位变得相同吗?”通过这些有序的启发,学生理解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的算理,并能顺利准确地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样的提问处于“最近发展区”,学生“跳一跳”够得着,极富有启发性。
此外课堂提问还应具有探究性和趣味性。只有有意义的提问才能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
三、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的有效环节和决定途径。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应注重课堂练习有效性的提高。而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精心设计练习
教师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对教材里的习题作适当调整、组合、补充,从质和量两方面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使之具有针对性、趣味性、生活性、层次性和开放性。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可进行如下练习。
A、说明下式相等的理由1/3=2/6=5/15=6/18=8/24=13/39
B、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母是2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8/40=()/203/4=()/2032/80=()/203/10=()/20 通过让学生说明等式成立的理由和不改变大小的填空,在极具针对性的练习中加深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
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必须要经过自己亲身探索、体验、认知,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知,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才能完全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形成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通过画龙点睛的语言点拨、对话交流、资料链接、情境再现等给学生的思维“搭脚手架”,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诱发学生自己主动进行练习、自主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提供足够的练习时间和空间
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教师的指导外,更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探索的空间,以尽可能大的兴趣和热情,自己大胆去操作和实践,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克服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体会探索学习掌握知识的快乐,较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总之,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始终追求的最理想效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真正全面的提高教学质量,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第五篇:第三届北京校外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案例
附件1 第三届“北京校外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案例)
评选活动”优秀组织奖获奖名单
北京天文馆 首都博物馆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 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 东城区少年宫 西城区宣武少年宫 西城区德胜少年宫 西城区青少年科学技术馆 丰台区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 门头沟区少年宫
附件2 第三届“北京校外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案例)评
王 莹 宋 媛 张 玲 孙晓哲 章雪楠 马 莹 李 颖 张 倩 陈婷琨 王姗姗 尹华军 刘 金 苏 丽 李湘燕 王雪艳
选活动”获奖名单
一等奖活动案例(23篇)
星星是我的好朋友——天文科普教育活动
首都博物馆‚户外参观‛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以‚魅力中轴线‛活动为例
‚彩笔绘古建 心印少年宫‛——北京市少年宫古建探秘绘画展示社会实践活动
带着问号上路——北京市少年宫舞蹈学员暑期探究性艺术实践活动
‚擦亮北京天空 留住温情记忆‛——用电子杂志形式实录胡同能源变迁
‚爱心铸就邮路通达‛——东城区小学生邮局之旅体验活动
‚向国旗敬礼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青少年爱国主义主题教育
‚传承节日文化,端午快乐寻宝‛——群众性主题教育
呵护双眼 精彩视界——2010年西城区中小学生爱眼日活动
五一劳动节体验劳动最光荣-----钢琴兴趣小组社会实践活动
体验精彩设计,激发创造火花——组织青少年考察松下公司北京展厅活动
美化设计行动 我们的爱心提示牌 ——美术小组制作提示牌社会实践活动 ‚低碳家庭 时尚生活‛群众性主题教育 ‚乐空竹‛主题教育
走进军营——跆拳道小组社会实践活动
北京天文馆
首都博物馆
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
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
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
东城区少年宫
东城区朝阳门少年之家
东城区少年宫(南)西城区少年宫 西城区金融街少年宫 西城区青少年科学技术馆西城区宣武少年宫 西城区宣武青少年科技馆西城区宣武广外少年之家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张 坤 李 然 郭 昆 ‚携手书写快乐童年‛书法普及活动
‚体验二胡演奏基本技法‛----二胡专业普及实践活动
‚我心中的绿色家园‛——场景建筑模型设计活动 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朝阳区垂杨柳教育辅助中心
海淀区青少年活动管理中钱 玮 周 岚 魏燕春 张 莉 贺红梅 李宏宇
周 博 翟敬群 杨 丹 韩霄琳 霍艳平潘涤 吕亚琼 许 颖 郭 斌 潘 燃
心
碰撞特殊艺术 实践‚我的梦‛—— 扬琴、打击乐兴海淀区青少年活动管理中趣小组走进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社会实践活动 心
‚祖国发展我成长,北京童心系世博‛地区少年儿童海淀区青龙桥青少年活动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中心 ‚在歌声中成长‛——群众性声乐普及活动
丰台区少年宫
‚京西砚艺巧天工,玲珑浮凸琢紫石‛——素描中级班学员社会实践活动
门头沟区少年宫
‚活动中感悟 体验中升华‛——小学五年级社会实践门头沟区雁翅中小学素质课程‚网络高手‛ 教育基地
二等奖活动案例(39篇)
解读科普教育在博物馆中的传播方式
——以‚小小国宝修复家‛产品研发及活动开展为例 首都博物馆
在游戏中快乐成长-----北京市少年宫趣味游戏校园推介活动
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 远离毒品 健康生活——宣传禁毒系列活动
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 ‚科‛‚艺‛少年手牵手——东城区少年宫表演学员与中国科技馆小志愿者联谊活动
东城区少年宫 母爱如茶——东城区少年宫小茶人俱乐部亲子茶会活动
东城区少年宫 玩‚绿色‛游戏 快乐一起来----红领巾庆‚六一‛环保主题游戏挑战赛
东城区少年宫 琵琶的秘密——少年宫琵琶组员参观琵琶制作工厂活动
东城区少年宫
‚点滴做起 关注生命之源‛走进排水科普展览馆主题教育
东城区朝阳门少年之家 ‚汇爱成河‛——西城区青少年为西南旱灾地区募捐拍卖会
西城区少年宫 ‚抗震减灾体验我学会了……‛群众性教育活动
西城区德胜少年宫 魏震宁 李玉萍 施 政 康 楠 多彩民族风——舞蹈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 西城区丰盛少年宫
‚同在蓝天下 地球是我们的家‛---美术兴趣小组社会
西城区金融街少年宫
实践活动
‚老幼同携手,彩绸舞天坛‛集体舞社会实践活动
西城区宣武少年宫
‚网游世博场馆,感受科技与艺术魅力‛主题教育 西城区宣武青少年科技馆 刘瑞鹏 鲜 颖 杨海燕 张 娟 刘 欣 陈 倩 刘 佳 龙 彦 崔 静 苏 嘉 段秋晗 李爱民 马 卉 王秀娟 王 妍 刘铁汉 李继承 李振英 罗明辉
‚认识新闻摄影 记录身边感动‛——摄影中级班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
‚有趣的纸实验‛群众性主题教育
神奇的发光物质——认识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群众性普及活动
‚赏花灯 做花灯 送祝福‛——与培智学校学生手拉手主题教育
‚勇敢的消防员‛主题活动
‚爵士帽下的白领‛——舞蹈学员与外企员工的爵士舞
交流活动
情趣水墨——学画虾
我与机器人车车交朋友----教育机器人普及活动 我劳动 我实践 我快乐----群众性主题教育 古筝中高级组社会实践活动
‚保护环境 文明游园 从我做起‛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模型寄心愿 插翅向蓝天‛航空航天知识普及活动 与动物亲密接触——野生动物园实践体验活动 ‚环保从心开始‛群众性主题活动 面塑艺术进社区 制作‚兔爷‛传技艺
‚他是谁?‛——中外青少年绘制京剧脸谱活动 管乐器因何发出美妙的声音—管乐团系列讲析音乐会 生活中常见污染霉菌鉴定及调味品抑菌效果探究活动 《四色北京》科技类社会实践活动
西城区宣武青少年科技馆
西城区宣武青少年科技馆
西城区宣武青少年科技馆
西城区宣武广外少年之家
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朝阳区酒仙桥少年之家 朝阳区垂杨柳教育辅助中心海淀区青少年活动管理中心海淀区青少年活动管理中心海淀区羊坊店青少年活动中心
海淀区东升少年活动中心 海淀区四季青青少年活动中心 海淀区四季青青少年活动中心 丰台区少年宫 丰台区少年宫 丰台区少年宫
丰台区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丰台区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4
朱东松 王永丽 李宏宇 王 雷 跨出这一步海阔天空——素质拓展跨断桥
体验中学习历练中成长——‚我是一个兵‛特色训练营
门头沟区雁翅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
门头沟区雁翅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
五一节‚我和农民工在一起‛——关爱农民工特别行动 大兴区少年宫 刘 颖 赵小芹 郭翠华
张栓中 张 铮 张文龙 易 娟 王 艳 吴 文 高 怡 崔云鹤 金 晶 王珊珊 高 翯 何 源 张 谦
‚低碳环保,绿色生活——我做时装设计师‛ 顺义区少年宫
快乐伴我成长——平谷区小学生、幼儿风筝比赛活动
平谷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关注地球环境 倡导低碳生活‛ ——密云县中小学生唱童谣跳皮筋比赛活动
密云县青少年宫
三等奖活动案例(49篇)
‚追思励志做栋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2009年清明节主题教育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北京学生科技成果展示会暨第27届北京学生科技节闭幕式
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
Intel求知计划项目培训活动
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
‚红星闪闪照我心‛——舞蹈学员建军节与老红军联欢活动
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
我们一起学古诗——舞蹈与朗诵组合舞台实践活动 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 走进大剧院——‚六·一‛青少年主题日活动 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 北京市少年宫与美国华盛顿学生管乐团交流活动 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 ‚环保随身‘袋’,绿色伴我行‛群众活动 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 变废为宝,绿色环保亲子行动
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 ‚秧歌扭起来 欢乐跳起来‛——东北秧歌进校园舞蹈群众性教育活动
东城区少年宫 共建低碳校园 红领巾在行动 ——迎‚6.5‛世界环境日小学生环保主题教育
东城区少年宫
‚ 废物会‛——废旧物品搭建‚世博会‛少年宫美术小组社会实践活动
西城区少年宫
合和为美 音乐速写——钢琴兴趣小组社会实践活动
西城区少年宫 翟春燕 中国龙——‚龙的传人‛美术创意活动群众性普及活动 西城区丰盛少年宫 赵 兴 边宏业 高 宇
路荞溪 赵涛涛 王爱军 铁燕英 李 响 翟 琨 张燕宣 郭兰英 谭云珠 郭 勇 李 爽
吴征然 王曼利 刘 悦 邢冬梅 刘德印 陈 妮 勾丽艳 余 昂 邹树兰
‚我到傣家来做客‛民族舞蹈感受与体验活动 我是低碳小能手――群众活动
‚体验科学 快乐成长‛——微博小记者科技节采访 教育活动
真情舞动‚光爱‛绿色植入校园活动 ‚走近梨园•唱好戏歌‛——参观梅兰芳大剧院社会实践活动
青少年‚智者生存‛定向越野科技冬令营活动 ‚写春联 送春联‛——公益性书法艺术普及活动 ‚电视机屏幕分类及性能调查与宣传‛社会实践活动 ‚感受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普及活动
‚我与二胡手牵手‛ 悠扬的琴歌舞动的心
——‚走近二胡 感受民乐‛群众性主题教育 ‚我和乐器做朋友‛活动
‚与爱同行、和谐敬老‛主题教育
‚感悟墨香,体味国粹‛ ——走进宣纸的世界系列群众书法活动
‚生活因我而精彩‛快乐DIY小笔头大创意
老幼同堂唱响《国歌》群众普及活动 ‚走进雨季‛朗诵初体验——群众普及实践活动设计 ‚奇妙数码电钢琴‛普及活动 游壮美山川,悟徽州文化
我与‚经典‛面对面——大提琴群众性普及活动 声乐中级组‚军营飞来小百灵‛ —社会实践活动
‚奏响春天的旋律,舒展爱鸟的情怀‛ 阳光少年 快乐成长
海淀区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主题活动
西城区丰盛少年宫 西城区丰盛少年宫 西城区金融街少年宫 西城区金融街少年宫 西城区金融街少年宫 西城区青少年科学技术馆 西城区宣武少年宫 西城区宣武青少年科技馆 西城区宣武青少年科技馆
西城区宣武广外少年之家
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朝阳区酒仙桥少年之家 朝阳区酒仙桥少年之家 朝阳区酒仙桥少年之家 朝阳区垂杨柳教育辅助中心朝阳区垂杨柳教育辅助中心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 海淀区青少年活动管理中心海淀区青少年活动管理中心海淀区青少年活动管理中心海淀区青少年活动管理中心6
郝亦佳 张 巍 赵咏梅 原亚丽 群众性普及活动方案‚节 约 用 水,从 我 做 起‛ 海淀区东升少年活动中心 ‚走进神秘的电视世界——青少年影视实践基地体验周‛活动
‚温情母亲节‛群众性英语主题教育 播种绿色——‚低碳‛小使者在行动 丰台区少年宫 丰台区少年宫 丰台区少年宫 袁晓蕾 王小蓓 刘宇刚 冯 颖 赵建霞 张 焱 马艺元 李晓娜 徐 皞
姜冬青 高迎新 靳 宝 高 云 葛宜科 尹志义 张 玫 曹瑞兰
美妙人声——声乐知识普及活动 曲中赏月——音乐基础欣赏活动
‚素描的湿性材料表现新技巧‛第一课时 奇妙的弦乐家族——民族拉弦乐普及活动
‚低碳生活我先行‛ 顺义区青少年低碳生活知识竞赛 ‚献给妈妈的爱‛母亲节庆祝活动 我们这样设计民族舞蹈普及知识活动
‚琴声传爱心 老少同欢乐‛——少年宫二胡兴趣小组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
红领巾心向党 魅力社团共成长——暨燕山校园社团博览会主题活动
一等奖论文(26篇)
科普剧—科普场馆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的新模式 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零距离对接的初步实践与思考 博物馆教育文化特性与校外教育项目设计 北京市少年宫‚教师能力建设工程‛的实践与反思 北京市校外教师专业培训现状与分析
推动校园足球的发展是中国足球事业发展的根基 书法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方法的研究 把绘画的乐趣还给儿童——教学实践研究初探
丰台区少年宫 丰台区少年宫
石景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大兴区少年宫
顺义区少年宫 怀柔区学生活动管理中心 密云县青少年宫 燕山少年宫 燕山少年宫
中国铁道博物馆 北京市气象局
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 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 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 东城区少年宫
东城区北新桥少年之家
马新媛 王小慧 郭建华 肖 薇 黄首善 袁燕君 宋 群 王芳娜 杨秀苓 翟 琨 张 巍 王 英 刘 宏 杨 盈 李建伟 潘振凯 张建云 李国英 路铭宇 刘春霞
杨 田王 莹 与宫本研修同行 做少年宫智慧教师
有效组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 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成长之探索——记西城区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成长之探索
在校外群众活动中开展‚科艺‛结合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发展社区教育 创建和谐社会 关注来京务工人员的文化需求
浅谈如何根据儿童学习音乐的心理特点改进音乐教学活动
做校外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助推器
结合校内校外资源优势——提高青少年的学习与实践能力
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的实践研究
浅谈业余无线电通信活动对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培养 校外社会实践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初探 钢琴教育中如何培养儿童的兴趣
从‚临‛到‚创‛由学致用——谈楷书结构的教学 大兴少年宫专业小组教学活动整体化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少年宫幼儿歌唱教学内容的整体化设计 利用生活废旧材料开展儿童工艺美术活动的研究 天文摄影实践活动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作用初探 充分发挥青少年宫作用 积极促进区域艺术教育发展
二等奖论文(47篇)
利用革命类纪念馆资源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初探
科普场馆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
西城区少年宫
西城区青少年科学技术馆 西城区青少年科学技术馆 西城区德胜少年宫 西城区德胜少年宫 西城区宣武少年宫 西城区宣武少年宫 西城区宣武青少年科技馆 丰台区少年宫
丰台区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石景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门头沟区少年宫 房山区少年宫 大兴区少年宫 大兴区少年宫 顺义区少年宫
怀柔区学生活动管理中心 密云县青少年宫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北京天文馆
苗 军 王宗良 贾贵山 石 奕 马立伟 流动天文馆——新形势下的科普教育模式
博物馆的创新实践教育活动与学校教学改革的链接 ‚做中学‛理论在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中的应用
北京天文馆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 苏 艳 张 玲 霍颖欣 王益涵 吴 华 周圣文 张 洁 金竞东 杨 玲 宗 蓉 马 兰 李 响 李湘燕 杨乐音 韩继彤 俞 东 李连琴 孙晓莉 郝晶莹 李小玉
——以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模拟考古‛活动为例 世界遗产教育走近青少年
儿童画创作的绿色通道——‚日记画‛在校外美术教学中的价值与运用
‚TTS‛——‚设计与技能教育系统‛的教学探索
撰写学习日志:提升少年宫电脑美术活动效能的有效手段儿童水墨画教学新思路 校外少儿武术训练探析 浅谈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 善于发现问题,才能善于解决问题 情感调控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方法 浅谈如何走出儿童声乐教学的三个误区
在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中进行挫折感教育的研究 探究无线电运动员的科学选材 宣南文化在校外群众活动中的传播 竹笛教学之我见
抓住时代契机,促进校内外科技教育的有机结合 别让绘画成为美术教育的代名词
如何在岗位实践中当好中层干部理性思考 如何实现校外教师的专业成长
浅谈英语动画片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表演性游戏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
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
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
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 东城区少年宫 东城区少年宫 崇文青少年科技馆 西城区少年宫 西城区德胜少年宫 西城区德胜少年宫 西城区青少年科学技术馆 西城区宣武青少年科技馆 西城区宣武广外少年之家 西城区宣武广外少年之家 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海淀区青少年活动管理中心 海淀区青少年活动管理中心 海淀区东升少年活动中心 海淀区东升少年活动中心
冯亚楠 孙 茜 刘 雯 李婧博 李 萍 阚秋影 孙 浩 刘克华 杨毅妹 马志维 吴秀玉
程德玲 黄 颖 李 艳 张 丽 王艳娥 崔 冰 冯 丽 崔焕然 兰天亮 宋林洋 王炳霞
少年宫英语兴趣小组与学校英语课堂的差异研究 ‚问题为本学习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谈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探究健美操运动在‚全民建设计划‛中的价值 钢琴教学中的基础训练与发展兴趣的关系 挖掘本土资源 拓宽美术教学题材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少年宫硬笔书法教与学
浅谈声乐小组活动中教师的范唱
少年宫乒乓球兴趣活动小组训练方法的探索与研究 从心理学角度探究调动学生作文主动性的方法 七巧科技与七种能力——谈七巧科技活动对学生能力发展的提升
少年宫专业教师宫本培训的特点及形式 以趣为翅,引领学生走进音乐世界
——电子琴教学中兴趣培养的探索与思考 对校外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反思的研究与思考 校外教师教研活动有效性研究探索中的几点思考 发挥校外教育资源优势 促进农村地区艺术教育发展 — ‚打造声乐特色县‛活动引发的几点思考 运用恰当的方法指导儿童的朗诵 有效沟通,提升校外教育管理效能
我国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和谐发展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关于密云县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组织机构保障作用的调查报告
密云县青少年宫美术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调查分析 培养学生基本美术素养的活动模式研究
丰台区少年宫 丰台区少年宫
丰台区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 石景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石景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门头沟区少年宫
门头沟区少年宫
房山区少年宫 房山区少年宫 房山区少年宫
通州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大兴区少年宫 大兴区少年宫 大兴区少年宫 大兴区少年宫
延庆县青少年活动中心 怀柔区学生活动管理中心 密云县青少年宫 密云县青少年宫 密云县青少年宫 密云县青少年宫 燕山少年宫
三等奖论文(86篇)
苏 杭 任建煌 桂 敏 白 舸 陈 昌 王宏辉 张振华 穆云涛 赵晓玲
王承浩
姜英鎏 李学军 王 萌 高 凯 贺甘虹 赵 兵 金 玮 刘 斌 林燕侠 袁 强 侯 越 田 浩 革命纪念馆校外德育教育工作初探 主动服务教学需要 开创馆校结合新局面
‚电影博物馆社会大课堂‛活动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
台湾省青少年参加中国电影博物馆‚社会大课堂‛活动问卷的调研报告
加快完善校外网络信息建设,推动校外教育发展 关于‚审美‛教育的一点思考 拓片活动在校外活动中的开展与思考 科普育人——充分发挥校外场馆作用 外联工作在遗址性博物馆中的作用
——以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外联工作为例
海淀区博物馆校外教育资源汇总及案例分析
校外科技教师教学能力的特征及培养策略 创新教育在天文校外教学中的探索
探究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浅谈舞蹈教育对儿童素质发展的作用 浅析小提琴教材 浅谈校外舞蹈教学
把儿童音乐剧引入校外教育活动初步设想
校外兴趣小组器乐集体课教学活动中 ‚回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校外青少年兴趣培训活动的必要方式和主要方法 做学生‚减负‛领路人——创新校外教育形式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如何调动学生在朗诵学习中的积极性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中国农业博物馆 中国电影博物馆
中国电影博物馆
北京天文馆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 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海淀区博物馆 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 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 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 东城区少年宫 东城区少年宫 东城区少年宫
东城区朝阳门少年之家 东城区少年宫(南)东城区少年宫(南)西城区少年宫 西城区少年宫
王奎江 潘 燃 宁 宏 吴咏梅 金 枫 叶 楠 李 雪 张 亚 卢 亭 蔡 佳 朱晓玲 李 航 施 政 刘雪晶 谭 昕 黄 涛 康 楠 王晓雷 许 红 岳 颖 张燕宣 陈 滨 王硕华 方法与结果——浅谈爵士鼓教学中的综合手段 浅谈新形势下社区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有效途径 感悟校外教育
浅论社会实践活动与儿童绘画创作在美育教学中的有机结合
捕捉‚闪光点‛,找准教育时机 天文学的教育功能
以生物与艺术的融合为切入点探索学生创新活动的新内容
宜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实践探索 浅论校外教育机构加强群众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浅谈教具在校外教学中使用的重要性
浅谈针对不同人群,教师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研究 点燃学生兴趣之火,让群文活动充满活力
用心感悟 随心而舞——儿童舞蹈教学中学生内在情感和表现能力的培养
少年宫感悟式钢琴教学实践探析 将游戏融入扬琴教学 让兴趣引领学习殊途同归的智能控制(单片机)与机器人项目 游上海 看世博 赏建筑——浅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建筑艺术
对培养青少年撰写科技小论文的思考 浅谈‚科技馆‛在学校科技教育中的作用 体验学习法在校外环境教育中的应用
呼唤激情•绽放笑容•燃烧生命•拥抱幸福——回眸青基赛,感悟人生中
校外器乐集体课教学活动中‚回课‛方式的研究 在校内外互动美术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
西城区少年宫 西城区德胜少年宫 西城区德胜少年宫 西城区德胜少年宫 西城区丰盛少年宫 西城区青少年科学技术馆西城区青少年科学技术馆西城区青少年科学技术馆西城区青少年科学技术馆西城区小学劳技教育实践中心 西城区小学劳技教育实践中心 西城区宣武少年宫 西城区宣武少年宫 西城区宣武少年宫 西城区宣武少年宫 西城区宣武青少年科技馆西城区宣武青少年科技馆西城区宣武青少年科技馆西城区宣武青少年科技馆西城区宣武青少年科技馆西城区宣武广外少年之家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马永辉 王雪艳 郭 勇 刘士娟 孙 雪 那淑琴 郑 炜 肖 潇 黄良栋 王彩梅 董 瑶 蒋长荣 王付生 赵洪侠 汪晓滢 周宝善 张树芬 贺红梅 崔少辉 张时海 王海燕 陈玉喜 付 岩 关于朝阳区小学生阅读需求的调查报告 朝阳区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及与分析 运用‚教辅平台‛传承书法艺术的研究 浅谈教辅中心是实施校内外互动的重要载体 浅析钢琴教师的基本素质 在书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
‚以人为本‛进课堂——校外舞蹈教育教学实践初探
让孩子们的身心一起和音乐律动
—浅谈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在合唱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以美启真,以美储善——谈古筝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尊重儿童兴趣、适应儿童发展、提供展示舞台 浅谈如何在摄影教学活动中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 浅谈在校外科技教育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校外教育机构开展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对我中心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重视幼儿的音乐欣赏教学
校外教育机构三结合教育‚资源共享‛研究 浅谈校外学前艺术教育与幼小衔接的有效结合 乡土美术资源的开发与研究
浅谈‚团队建立‛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对开展我区课外武术小组活动方法的探索与研究 浅谈美术教学中常见现象——学生想的出来画不出来解决方法
德育在电子制作小组活动中的渗透
当今校外教育新形势下对校外群众性教育活动的思考
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朝阳区酒仙桥少年之家 朝阳区酒仙桥少年之家 朝阳区香河园少年之家 朝阳区香河园少年之家 朝阳区香河园少年之家
海淀区羊坊店青少年活动中心 海淀区东升少年活动中心
丰台区少年宫
丰台区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丰台区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石景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石景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石景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石景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石景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门头沟区少年宫
门头沟区雁翅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 房山区少年宫 房山区少年宫
通州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通州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李咏梅 马 珺 刘本明 浅议校外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培训
北京市校外教科研骨干研学活动考察报告
以活动创未来——少年宫开展校外群众活动的实践探索
通州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通州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大兴区少年宫 大兴区少年宫 罗 娟 国外开展校外教育活动的策略研究 王毅新 孙 冰 高英梓 刘桂艳 杨进芝 吕雪梅 王忆齐 宋越军 代莹莹 孔海燕 靳 哲 管兆凯 牛凤军 刘志华 张 忠 顺义少年宫器乐校本教材编写与实践的探究
通过心理感应训练达到形意结合—儿童舞蹈表现力培养初探
挖掘与利用地方资源补充音乐教材的研究 合作式学习在电子琴教学中的尝试与探索 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实现校外教育效能最大化 引进激励机制 提高教学质量
从普通农村小学支教一年工作实践中引发出来的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几点思索
农村小学舞蹈教学实施美育的探讨
加强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 以演出实践来提高儿童舞蹈教学
浅谈在校外群众活动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密云社区居民对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分析 校外教育机构舞蹈剧目课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探索与设想 异想天开话‚创造‛ 浅谈儿童钢琴启蒙教育的研究 外出集训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
顺义区少年宫 顺义区少年宫 顺义区少年宫 昌平区少年宫 昌平区少年宫 昌平区少年宫 昌平区少年宫 昌平区少年宫
昌平区少年宫
密云县青少年宫密云县青少年宫密云县青少年宫密云县青少年宫燕山少年宫 燕山少年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