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泉州府孔庙导游词
各位朋友、名城泉州历来书院林立、文风鼎盛,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现在请一起到这象征意义的孔庙观赏。
泉州府孔庙位于市区中心、百源川池西畔。现存占地10700平方米,是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殿堂,也是泉州现存大型宋代建筑之一,在全国上千座孔庙里是罕见的,有很高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大成殿为孔庙的主体建筑、陈列有古代祭孔礼器、乐器及泉州历代名人遗著、遗物等。是了解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珍贵实物资料。泉州府孔庙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孔庙的主要建筑
孔子有“素王”之称,历代由“宣尼公”晋封到“文宣王”,被树为“百世文官表,历代帝王师”。孔庙建筑于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上,原有规模较大,庙门在今涂门街(原称通淮路或府学口),至洙泗桥及中菜市场,均属孔庙的第一进院落。大成门捏前为横星门、大成殿是孔庙的中心建筑。东有海滨邹鲁亭、夫子泉、明伦堂、育英门、教授署、尊经阁等;西有泮宫、杏坛,庙学范围内还有十几座乡贤名“宦祠”、状元祠、占地一百多庙。
泮宫亦称圣贤门、在孔庙西南边、面临南大街,坐东朝西。宋时建筑已废,后改为水泥,仿木建筑,歇山顶二层楼阁式、面阔三开间、三层中间为通道,门楣横书“泮宫”二字。泮宫即学宫,周代诸侯的学校前有半月形的水池,名叫泮水,诸侯的学校就称泮宫,意在伴水边建学宫而名。明清科举制度规定,学童考进县学为新进学员,须入学宫拜谒孔子,叫做入泮或游泮。
泮官楼上撰有榴联:“海国闽疆东南重镇;典章文物邹鲁遗风”。
(二)戟门与露庭
孔庙外面露庭东西各有一座石构朝门,原系木牌坊,后改为石构建筑。东朝门内写“贤关”,外写“礼门”;西朝门内写“圣域”,外写“义路”。
露庭宽66米,深60米,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原来铺有石板三千条,暗喻孔子弟子三千多人。
(三)棂星门
棂星门亦称先师门,在露庭南面。相传棂星为天镇星,即天上文曲星。孔庙庙门以“棂星”命名,意谓孔子应天上星宿而降。原棂星门建于南来嘉泰元年(1201年),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单檐歇山顶,斗拱抬梁式木结构。雕龙石柱,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屋脊上有六柱似芭蕉茎的绿色圆筒,称为六经筒。据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民间暗藏六经于芭蕉茎内,得以流传。
(四)大成门和全声、玉振门
大成门是孔庙第二进院落的正中大门,在露庭北面,现存系清末建筑。单檐悬山顶,砖木结构。三开间,二进深,东西两端连接金声、玉振两旁门连成一体,宽61米,深10米。大成门与金声、玉振两门,系引申孔子思想集古代圣贤学说之大成。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这是盛赞孔子“德开天地”、“道冠古今”,并与孔庙中心大成殿相呼应。大成门的两边有一对青石花鼓、屋檐下立有左右两尊“避邪”,明间有大型“万字不断墙”的砖砌壁饰。(五)泮池和月台
泮池在大成门内大成殿拜庭前方,作半月形,南岸半圆,北岸平直,可通潮汐。中间纵贯一座石桥,桥长约20米,中稍拱突,石板横铺、护以栏杆。栏柱雕石像,象征太平景象。桥板七十二条,隐喻孔子七十二贤人。桥筑于元代,风格端重,人行桥上,有举止雍容之感。
月台又叫露台、拜亭、在大成殿前面、泮池北面,是一高起一米的台式石建筑,为古代文武官员绅士祭孔时跪拜歌舞之地。两边原有两株百年古榕,宛如天然大盆景。月台须弥座保存着宋代的青石浮雕,有仰莲、复莲、扶桑、山茶、牡丹、芙蓉等。月台东西砌有石阶、台面原有围栏、后废。正南面原有雕龙石丹陛,后以石阶代之。
(六)大成殿及两庑
殿内正中设大型木龛,宋代起供奉孔子泥塑造像。因恐造像不肖、亵渎圣容、自明嘉靖九年(1530年)起,改为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木牌位。后废。现在根据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的白描孔子画像加彩放大仿画供奉,以供游人参观瞻拜。殿内东西两边对向置四木龛,供奉颜子、曾子、子思、孟子等孔子四大贤弟及传人的画像,称为四配。殿内东西两侧还没有两龛,分别供奉闵损、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赐、冉求、仲由、言偃、卜商、颛孙师、有若、朱熹等十二贤哲的画像,称为十二哲人。正厅上万悬挂有清代康熙皇帝御书“万世师表”,雍正皇帝御书“生民未有”嘉庆皇帝御书“圣集大成”等匾额,金碧辉煌,对孔子给予很高的评价。
二、孔庙陈列的文物
大成殿内陈列的文物约五百多件,分为祭孔的礼器、乐器、舞器(均清康熙年间仿古制而制造的)、孔孟儒家经典著作、泉州历代名人的遗著遗物三大部分。
(一)礼器
礼乐是孔子儒家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后代统治阶级以之作为规定,其所制定的无数礼文,用以约束人际间的关系,称之礼治。孔子要求人们守礼时,则用乐来配合,“礼严肃形于外,乐和顺存于内”,礼有乐配合,增强了教化作用。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二篇:福建泉州府孔庙导游词
各位朋友、名城泉州历来书院林立、文风鼎盛,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现在请一起到这象征意义的孔庙观赏。
泉州府孔庙位于市区中心、百源川池西畔。现存占地10700平方米,是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殿堂,也是泉州现存大型宋代建筑之一,在全国上千座孔庙里是罕见的,有很高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大成殿为孔庙的主体建筑、陈列有古代祭孔礼器、乐器及泉州历代名人遗著、遗物等。是了解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珍贵实物资料。泉州府孔庙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孔庙的主要建筑
泉州府孔庙,又称文庙。唐中叶于州治的衙城西(现泉州六中一带)建有鲁司寇庙(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即此为名),庙额系唐玄宗时贤相张九龄所书。北宋太平兴国初(976-981)移建今址。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建泮宫门。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按照“左学右庙”(即东学西庙)建制,重建明伦堂、大成殿、东西两庑,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建棂星门。孔子有“素王”之称,历代由“宣尼公”晋封到“文宣王”,被树为“百世文官表,历代帝王师”。孔庙建筑于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上,原有规模较大,庙门在今涂门街(原称通淮路或府学口),至洙泗桥及中菜市场,均属孔庙的第一进院落。大成门捏前为横星门、大成殿是孔庙的中心建筑。东有海滨邹鲁亭、夫子泉、明伦堂、育英门、教授署、尊经阁等;西有泮宫、杏坛,庙学范围内还有十几座乡贤名“宦祠”、状元祠、占地一百多庙。
泮宫亦称圣贤门、在孔庙西南边、面临南大街,坐东朝西。宋时建筑已废,后改为水泥,仿木建筑,歇山顶二层楼阁式、面阔三开间、三层中间为通道,门楣横书“泮宫”二字。泮宫即学宫,周代诸侯的学校前有半月形的水池,名叫泮水,诸侯的学校就称泮宫,意在伴水边建学宫而名。明清科举制度规定,学童考进县学为新进学员,须入学宫拜谒孔子,叫做入泮或游泮。
泮官楼上撰有榴联:“海国闽疆东南重镇;典章文物邹鲁遗风”。
(二)戟门与露庭
孔庙外面露庭东西各有一座石构朝门,原系木牌坊,后改为石构建筑。东朝门内写“贤关”,外写“礼门”;西朝门内写“圣域”,外写“义路”。
露庭宽66米,深60米,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原来铺有石板三千条,暗喻孔子弟子三千多人。
(三)棂星门
棂星门亦称先师门,在露庭南面。相传棂星为天镇星,即天上文曲星。孔庙庙门以“棂星”命名,意谓孔子应天上星宿而降。原棂星门建于南来嘉泰元年(1201年),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单檐歇山顶,斗拱抬梁式木结构。雕龙石柱,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屋脊上有六柱似芭蕉茎的绿色圆筒,称为六经筒。据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民间暗藏六经于芭蕉茎内,得以流传。
(四)大成门和全声、玉振门
大成门是孔庙第二进院落的正中大门,在露庭北面,现存系清末建筑。单檐悬山顶,砖木结构。三开间,二进深,东西两端连接金声、玉振两旁门连成一体,宽61米,深10米。大成门与金声、玉振两门,系引申孔子思想集古代圣贤学说之大成。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这是盛赞孔子“德开天地”、“道冠古今”,并与孔庙中心大成殿相呼应。大成门的两边有一对青石花鼓、屋檐下立有左右两尊“避邪”,明间有大型“万字不断墙”的砖砌壁饰。1 2 3 4 5篇二:孔庙导游词
各位来宾:
大家好,欢迎来到孔子的家乡曲阜参观游览,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来,不亦乐乎。很开心结识大家,并有幸为大家导游陪同参观,真的非常高兴,这是咱们共同颀赏学习的好机会。并希望大家及时对我的服务提出批评建议。首先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曲阜的历史等概况。
历史文化名城曲阜位于山东西南部,北俱济南省会135公里,其北一泰山,南瞻凫峰,东连泗水,西抵茺洲。总面积895,93平方公里。他还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献整理家、世之圣人孔子的家乡,亚圣孟子的故里,中华民族的始祖先皇古谛的发祥地。商殷故国,鲁国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这里生息劳作,有5000多年的历史。地下有丰富的宝藏,地上有众多的文物。她以其悠久的历史文明和灿烂的东方古文化而蜚声中外。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曲阜一直是人们心中的圣地名称,被西方人称作“东方耶路撒冷”1961年,国务院将孔府孔庙孔林列为全国首批重点保护文物。82年将其列为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98年又被誉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公布,曲阜孔府孔庙孔林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呢名录》。至此,曲阜已蓬勃发展。
这里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庙同北京的故宫、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并称中国的三大古建筑群。其中孔庙的历史建最长最久,在全世界各国都有孔庙,特别是日本,韩国,越南等,但中国这座孔庙是天下之最,孔庙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第二年成庙,在孔子故居建庙堂三间,陈列孔子的衣、车、书等,“岁时奉祀”。历代皇帝对孔庙都有扩建,计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数百次达到现在的规模,孔庙建筑时间之久远,规模之宏大,保存之完整实属世之罕见。孔庙防皇宫建筑之至,分三路布 局,九进院落,共有楼,堂,殿,坊466间,门庭54做,碑1000多块,不论从那个角落看,孔庙都称得上恢宏壮丽,金碧辉煌。
现在看到的这座石坊叫“金声玉振坊”,孟子对孔子这样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玉振之也”,说的是孔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对文化做成极大贡献,由此而得名。石坊上面莲花宝座上各刻有一个独角兽叫“辟邪”,也叫“朝天吼”这是封建社会王爵府第才可以谁用的饰物。可见孔子威望之高。
庙墙外的这个石碑叫“下马碑”,过去文武百官,庶民百姓经过时必须下马下轿徒步经过,以示对孔子的尊敬。
过了金声玉振坊看到的这个单孔石桥,他旁边东西各有一课古柏树这就是所谓的“二柏担一孔”。
之后呢,大家看到的是棂星门,这座门是明朝所建,“棂星门”三个字是乾隆皇帝御笔,古时有这种说法,古人祭天,要先祭棂星,有尊孔茹尊天 之说。孔庙有碑记:
置棂星,取其疏通之意,以纳天下士。就是说无论到任何地方,只要有棂星门,那么他的门扇一定是形如窗棂,因此有疏通之意,以招引天下的文人学士都来学习。
走过棂星门是孔庙的第一进院落了,园中有两座石坊,前为“太和元气坊”,太和,指天地,日月,阴阳会和,“元气”指金木水火土。“太和元气”赞扬的是孔子的思想有如太空哺育万物。后面一座是“至圣庙坊”,至就是至高无上的意思,建材时汉白玉。这两座石坊都是明朝所建。院里还有两座木坊。东面的叫“徳侔天地”,说的是孔子思想对人类功德能与天地相比,西边的是“道冠古今,赞孔子思想古今往来,都为盖世之冠
前面的这座门叫“圣石门”,圣石门的来历还有一段典故呢,孟子曾把孔子与伯夷,伊尹,柳下惠等几位先贤先圣做了比较,说孔子是集贤县之大成,是圣人中最适合时代了,由此雍正钦定此门为“圣石门”。旁边的这个亭子叫“汉石人亭”,厅内有两个汉石人,一个高2.54米,头戴高帽,腰缠长剑,另一个高2.2.米,都是用来守陵墓的,是东汉遗物。大家继续往前走,跨过这座桥,我们前面的是孔庙的大中门了,门额是乾隆皇帝所写,大中是赞扬孔子的“中庸之道”,的意思,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不偏为中,不椅为庸,中庸之道就是 能独立存在的天下唯一之正道,是儒家的一贯主张。
过了大中门,就是第四进院落,院内有四座碑最著名,东北为洪武碑,西北为永乐碑,东南是成化碑,西南为弘治碑,这些驼背的动物人们习惯上叫龟趺碑,实际上叫赑屃,是神话传说中龙的儿子,赑屃的特征是 龙首,龟背,鹰爪,蛇尾,擅长负重且能长寿,所以统治者要用他来服御碑。最有名的是成花碑,成化碑有两个特点,一是内容写得好,2是他的书法好。字为楷体,字体端庄,结构严谨,一精湛的书法著称于世,他将孔子的思想推崇到了极致,说孔子之道则有天下,无孔子之道则是天下。孔子之道就像人们吃饭穿衣一样,不能缺少,此碑立于成化四年,因此叫成化碑。
继续往前走,前面的就是著名的奎文阁了,奎文阁是孔庙的三大主主体建筑之一,原名藏书楼,以其藏书丰富,建筑独特而驰名中外,此楼建于北宋天禧二年,金章宗是重建,改名奎文阁,“奎”是二十八星宿之一,为西方白虎之首,孝经中说的“奎主文章”后人演化长文官之首,人们把孔子比作天上的魁星,说孔子是天上管理文化之星,“奎文阁”三字同样出自千龙之手,奎文阁高23.35米,面宽7件,进深5 间,黄瓦歇山顶,三重飞檐,四层斗拱,奎文阁一场坚固,字明弘治十七年重修以来,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侵袭和多次地震,岿然不动,聚集在,清康熙年间大地震是曲阜“人间房屋倾者九,存着一,”而奎文阁却安然无恙米其独特的建筑艺术是我国木结构建筑艺术中的杰作,现在奎文阁是孔子圣迹图陈列。
过了奎文阁,就是著名的13碑亭,南面8座,北面5间是专门为保存封建皇帝御制石碑而建的,俗称“御碑亭”,13个亭内共保存了57座石碑,是唐松金元明清民国七代所刻,内容多是记载的历代皇帝对孔子的追谥加封,亲自祭祀或者派官员祭祀,以及整修庙宇的情况,文字为汉文,满文,蒙古文等。孔庙中保存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石碑1200多块,按其重量说啊,最重的人则是这座康熙御制石碑了,这块石碑是康熙25年所立,碑中35吨,加上卑下的赑屃,水盘,约中65吨,这块巨石是康熙在北京的西山上亲自挑选的食疗,刻制好后,经京杭大运河从通州运到济宁,后从济宁征用民工600人,耕牛443头,趁冬季结冰,地上洒水,45公里用了15哥昼夜才运到曲阜的,到此为止,我们已经看完了孔庙的第一部分,有人叫前导去,古时是为祭祀准备工作的场所。
现在我们看到的路中间的亭子杏坛是几年孔子讲学的地方建造的那边的石栏围起的这棵桧树,是“先师手植树”,相传孔子当年曾在此亲自种植了三课桧树,后两棵枯死,唯有此树生生死死,保存至今,有句话说:此桧日兴,则孔氏兴,将它与孔子子孙的命运连在一起,过去人们把他看做事孔子思想的象征。
我们面前这座胸围的宝典就是孔庙的主殿大成殿了,这是历代帝王祭祀孔子的场所,宋徽宗榆树匾额,大成殿高24.8米,宽45.78米。深24.89米,规模仅次于故宫太和殿,他与故宫太和殿,岱庙天7%¥#殿并称东方三大殿大成殿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殿周围的28跟雕龙石柱,据说乾隆皇帝来祭祀的时候,地方官员怕皇帝会因为石柱超过皇宫而怪罪,将事主用红绫黄抽包起来,乾隆皇帝了解情况后认为孔子应该享受比皇帝更高的待遇,命人将红绫拆了下来,当皇帝看见石柱时 被深深的震惊了,石柱都是用整石课程的,高
5.98米,直径0.81米,两山墙及后檐的18跟为浅浮雕八菱石柱,上雕有云龙,每面九条,没柱72条,共1296条,前檐的10跟为深浮雕,柱上雕的事双龙戏珠团,周围都有云焰,这双龙戏珠不是一般的浮雕,而是镂空的深雕,远远望去蛟龙相对盘旋于祥云之中,见不到石柱,确实是紫金城的龙珠相形见绌,十根龙珠两两相对,各具变化,无一雷同。
大成殿内供奉的事孔子的塑像,坐高3.35米,头戴十二流冠冕,身穿12章王服,手捧镇圭,是古代天子的打扮,可见其地位之高。其实孔子的真实面目是布衣文人的形象,在孔子塑像前来那个侧的四个深@#。东侧供奉的事副圣颜回述圣孔及,西侧供奉的事宗圣曾参合亚圣孟轲。成为4 配。在两侧是12哲,初朱熹外,其余十一人是孔子的弟子,殿内“万世师表”和斯文在兹匾额分别是雍正和光绪题写的。殿外的舞台是祭祀孔子行礼,歌舞的场所,现在每逢孔子诞辰都要急死歌舞。大殿后的这座殿试寝殿,与奎文阁,大成殿合称空面的三大建筑。是供奉孔子夫人的地方。
这里是孔庙的最后一进院落了,是胜迹殿,,圣迹图是记在孔子一生事迹的石刻连环画,有明代人样芝作画,嵌于殿内的石刻连环画,共120 副,每幅长60cm,宽38cm,记录了孔子一生的主演活动和眼、论,这好似我国第一本有完整人物故事的连环画,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殿内还有晋代画家顾恺之和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所花的孔子像,据说吴道子所画的孔子向最接近孔子的原貌。
最后呢,我们在参观一下孔子故宅,这是整个孔庙中最古老的地方,就似乎鲁哀公令其子孙祭祀的地方,也叫“阙里故宅”,西面的九间是礼器库。1北屋是诗礼堂,是后人为了纪念孔子教育儿子孔鲤学礼的故事而建造的,有一次,孔子伊人在庭院中,见到儿子孔鲤经过,就喊柱他问学了《诗经》没有,孔鲤说还没有,孔子就教育他说不学《诗经》就无法与人交流,诸侯国之间驻兵和社交礼仪场合都要引用,诗经》中的几句话,于是孔鲤就人之的回去学习《诗经》,有经过一段时间,孔子又叫住孔鲤问他有没有学习《礼记》并教育他说不学礼是难以立身做人的,这件事被后来传为美谈,孔子的后代称此为诗礼传家,立为祖训,康熙皇帝曾经在此听孔子的64代传人著名戏曲学家孔尚任在此讲解经书,园中的这眼井据说是孔子当年吃水的井,乾隆曾在此饮水拜师,乾隆曾8此来曲阜,在孔子故宅井石碑上就有他的五次题字。现在大家可以再细细品味一番,大家也
可以拍照留念哦。
各位团友,孔庙的参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祝大家旅途愉快。篇三:孔庙导游词
孔庙
欢迎词
我们现在来到了棂星门,这是孔庙的第一道大门。棂星即灵星,古代祭天先要祭棂星,孔庙设棂星意为尊孔如同尊天。此门建于明永乐十三年,原为木质结构,清乾隆十九年衍圣公孔昭焕重修孔庙时,换成石柱铁梁。
我们现在来到了奎文阁,原名藏书楼,始建于宋代,重檐五间,金明昌六年改为三檐,赐名“奎文阁”。明弘治十七年改为七间,清乾隆皇帝题写阁匾。奎文阁内现为孔子圣迹图陈列。孔子圣迹图现存三套,一是明代圣迹图绘画,二是明代雕刻圣迹图木板,三是明万历年间的圣迹图石刻。这里陈列的系明木板圣迹图印本。圣迹图全套120幅,描绘了孔子一生主要活动。十三碑亭
过奎文阁便是十三碑亭院,院内有十三座碑亭,保存了唐、宋、金、元、明、清及民国时期所设立碑刻57块。十三碑亭内碑文的内容均为历代帝王、大臣们修庙、祭庙、告庙之类的记录。从书法上看,真草隶篆、座座不同,其中有蒙古文、满文与汉文对照石碑,通过十三碑亭可窥见出历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变化。在孔庙内1372块碑刻中,按其重量来说,最重的一块碑应数清康熙二十五年所立的康熙御制碑,这幢碑碑身重35吨,连赑屃水盘共65吨重。此碑的石料采自于北京的西山,当时从北京将碑刻好,然后沿京杭大运河从通州运往济宁,中间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然后又从济宁运往曲阜,济宁到曲阜90华里,征用了民工600人,耕牛443头,趁冬季寒冷,地上泼水结冰,碑从冰上滑行,这样90华里路运了整整十五个昼夜,耗费库银600余两。
我们现在来到了大成门。此门用黄瓦、彩绘斗拱,前后各用四根石柱擎檐,前后中央四根深雕云龙蟠柱,其余四根为浅雕花纹,前后台阶中有浮雕龙陛,均为明
我们现在来到了杏坛,宋代以前孔庙内并没有杏坛,后来为纪念孔子讲学,在原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即筑一个土台,周围植杏树,名曰“杏坛”。杏坛内现有石碑两幢,背东面西一碑为金承安三年文人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面南一碑为清高宗乾隆手书的《杏坛赞》。亭周围有方正石栏,亭前水波花纹石雕香炉,传系金代遗物。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里宋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宋崇宁三年据《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意,诏名文宣王殿曰“大成”。赞颂孔子思想空前绝后,完美不缺,集古圣贤之大成。大成殿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现在看到的大成殿是清雍正时期火后重建的。大成殿阔九间,深五间,主殿高24.8米、阔45.69米、深24.85米,四周有回廊,顶端檐吻足有一人之高,前檐下为十根浮透雕水磨大石柱,柱高5.98米,直径0.81米,每柱二龙对翔,盘绕升腾,中刻宝珠,四绕云焰,下饰莲花石座。大成殿两侧回廊和后面回廊下的18根石柱为八棱八面柱,上有浅雕云龙戏珠,每一面为九龙戏珠,每根柱上就有72条龙。
殿下有双层台基,前有高二米的大露台,东西宽约45米,南北35米,南有两层大型浮雕龙陛,四周围以双层石栏,石栏下东西南三面共突出24个石雕螭首。双层石栏设计规整古雅,有复道四通。大殿内有9座大型神龛,17座塑像。中间一座是孔子,孔子像坐高3.35米,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孔子两侧神龛内为四配,东位面西的复圣颜回和述圣孔伋,西位面东的是宗圣曾参和亚圣孟轲。四配塑像坐高2.6米,身穿九章公服,手执躬圭,如古代上公礼制。其后还有“十二哲”塑像。
第三篇:福建泉州府孔庙导游词
各位朋友、名城泉州历来书院林立、文风鼎盛,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现在请一起到这象征意义的孔庙观赏。
泉州府孔庙位于市区中心、百源川池西畔。现存占地10700平方米,是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殿堂,也是泉州现存大型宋代建筑之一,在全国上千座孔庙里是罕见的,有很高的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大成殿为孔庙的主体建筑、陈列有古代祭孔礼器、乐器及泉州历代名人遗著、遗物等。是了解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珍贵实物资料。泉州府孔庙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孔庙的主要建筑
泉州府孔庙,又称文庙。唐中叶于州治的衙城西(现泉州六中一带)建有鲁司寇庙(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即此为名),庙额系唐玄宗时贤相张九龄所书。北宋太平兴国初(976-981)移建今址。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建泮宫门。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按照“左学右庙”(即东学西庙)建制,重建明伦堂、大成殿、东西两庑,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建棂星门。
孔子有“素王”之称,历代由“宣尼公”晋封到“文宣王”,被树为“百世文官表,历代帝王师”。孔庙建筑于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上,原有规模较大,庙门在今涂门街(原称通淮路或府学口),至洙泗桥及中菜市场,均属孔庙的第一进院落。大成门捏前为横星门、大成殿是孔庙的中心建筑。东有海滨邹鲁亭、夫子泉、明伦堂、育英门、教授署、尊经阁等;西有泮宫、杏坛,庙学范围内还有十几座乡贤名“宦祠”、状元祠、占地一百多庙。
泮宫亦称圣贤门、在孔庙西南边、面临南大街,坐东朝西。宋时建筑已废,后改为水泥,仿木建筑,歇山顶二层楼阁式、面阔三开间、三层中间为通道,门楣横书“泮宫”二字。泮宫即学宫,周代诸侯的学校前有半月形的水池,名叫泮水,诸侯的学校就称泮宫,意在伴水边建学宫而名。明清科举制度规定,学童考进县学为新进学员,须入学宫拜谒孔子,叫做入泮或游泮。
泮官楼上撰有榴联:“海国闽疆东南重镇;典章文物邹鲁遗风”。
(二)戟门与露庭
孔庙外面露庭东西各有一座石构朝门,原系木牌坊,后改为石构建筑。东朝门内写“贤关”,外写“礼门”;西朝门内写“圣域”,外写“义路”。
露庭宽66米,深60米,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原来铺有石板三千条,暗喻孔子弟子三千多人。
(三)棂星门
棂星门亦称先师门,在露庭南面。相传棂星为天镇星,即天上文曲星。孔庙庙门以“棂星”命名,意谓孔子应天上星宿而降。原棂星门建于南来嘉泰元年(1201年),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单檐歇山顶,斗拱抬梁式木结构。雕龙石柱,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屋脊上有六柱似芭蕉茎的绿色圆筒,称为六经筒。据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民间暗藏六经于芭蕉茎内,得以流传。
(四)大成门和全声、玉振门
大成门是孔庙第二进院落的正中大门,在露庭北面,现存系清末建筑。单檐悬山顶,砖木结构。三开间,二进深,东西两端连接金声、玉振两旁门连成一体,宽61米,深10米。大成门与金声、玉振两门,系引申孔子思想集古代圣贤学说之大成。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这是盛赞孔子“德开天地”、“道冠古今”,并与孔庙中心大成殿相呼应。大成门的两边有一对青石花鼓、屋檐下立有左右两尊“避邪”,明间有大型“万字不断墙”的砖砌壁饰。
(五)泮池和月台
泮池在大成门内大成殿拜庭前方,作半月形,南岸半圆,北岸平直,可通潮汐。中间纵贯一座石桥,桥长约20米,中稍拱突,石板横铺、护以栏杆。栏柱雕石像,象征太平景象。桥板七十二条,隐喻孔子七十二贤人。桥筑于元代,风格端重,人行桥上,有举止雍容之感。
月台又叫露台、拜亭、在大成殿前面、泮池北面,是一高起一米的台式石建筑,为古代文武官员绅士祭孔时跪拜歌舞之地。两边原有两株百年古榕,宛如天然大盆景。月台须弥座保存着宋代的青石浮雕,有仰莲、复莲、扶桑、山茶、牡丹、芙蓉等。月台东西砌有石阶、台面原有围栏、后废。正南面原有雕龙石丹陛,后以石阶代之。
(六)大成殿及两庑
大成殿为孔庙的主体建筑,是祭祖孔子的正殿,始建于南宋初年,历代均有修葺。面阔七开间(41米),进深五间(24米)。斗拱抬梁式木结构,以四十八根白石柱承托。柱础为线雕覆盆式,与基石连成一块,正面有两根浮雕盘龙金柱和六根浮雕盘龙檐柱,造型优美生动,风格古朴。
殿为重檐九脊,正脊两端雕饰两条跳跃的小龙,脊身有琉璃瓦件贴饰的飞禽走兽、花卉草木、色彩艳丽、富有闽南建筑艺术特点。殿的东西两侧东庑和西庑各18间,各长112米,宽10米,略低于正殿,木石走廊式建筑。原系供奉孔子弟子及后代圣贤的牌位,后为作为府学的斋房。
殿内正中设大型木龛,宋代起供奉孔子泥塑造像。因恐造像不肖、亵渎圣容、自明嘉靖九年(1530年)起,改为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木牌位。后废。现在根据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的白描孔子画像加彩放大仿画供奉,以供游人参观瞻拜。殿内东西两边对向置四木龛,供奉颜子、曾子、子思、孟子等孔子四大贤弟及传人的画像,称为四配。殿内东西两侧还没有两龛,分别供奉闵损、冉耕、冉雍、宰予、端木赐、冉求、仲由、言偃、卜商、颛孙师、有若、朱熹等十二贤哲的画像,称为十二哲人。正厅上万悬挂有清代康熙皇帝御书“万世师表”,雍正皇帝御书“生民未有”嘉庆皇帝御书“圣集大成”等匾额,金碧辉煌,对孔子给予很高的评价。
二、孔庙陈列的文物
大成殿内陈列的文物约五百多件,分为祭孔的礼器、乐器、舞器(均清康熙年间仿古制而制造的)、孔孟儒家经典著作、泉州历代名人的遗著遗物三大部分。
(一)礼器
礼乐是孔子儒家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后代统治阶级以之作为规定,其所制定的无数礼文,用以约束人际间的关系,称之礼治。孔子要求人们守礼时,则用乐来配合,“礼严肃形于外,乐和顺存于内”,礼有乐配合,增强了教化作用。
礼器是祭孔时用以装酒和食物的。前478年,孔子逝后的第二年,鲁哀公命将其故居立庙,所藏系孔子生前所用“衣、冠、琴、车、书”之类。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以太牢(猪、牛、羊各一)祭礼孔子”,开创了历代帝王祭孔的先例。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年)朝迁始规定每年春秋二仲(二、八)月举行祭孔大典,即“大祭”,又称“丁祭”,并由皇帝颁定祭孔祀仪,包括祖典程序、祭奠规格、乐舞编制、主持官员、服饰、舞具和供品等。
本殿所陈列的礼器有铜尊、铜壶、铜牺尊、铜盈、铜豆、铜爵、以及竹木祭器和木雕祭器等,工艺精致,风格迥殊。其中云雷尊为初献(第一次奠酒)楚酒之用;以表示神自天而降之意;象尊用于亚献(第二次奠酒),以表示大而有德之急;牺尊形如牛状,用于终献(最后奠酒),表示以农立国,永不忘本之急。总称为“三献礼”。其余各器均盛五谷、酱料、果品之用。
(二)乐器与舞器
祭孔乐舞同属古代礼仪形式的组成部分。为公元前500余年前流行于鲁国的《韶乐》。乐章以颂扬孔子功德为主要内容,自隋代至民国初期,基本沿袭一字一音的旋律。歌词四言八句:“大哉至圣,文教之宗。纪纲王化、丕变民风常祀有秩、备物有客。神其格思,是仰是崇。其格律是我国周代雅颂乐歌诗体的承袭。祭孔所使用的乐器有特磬、编钟、编磬、古瑟、笙、排萧、洞箫、龙笛、箎、敔、陶埙、以及各类鼓、即金、石、丝、竹、革、木、匏、土等古代八音之器。
本殿陈列的有成套编钟和编磐。各种鼓乐,如楹鼓为全乐之纲首、每奏一句,以槌击之,足鼓应之,鞉鼓尾之,即三响三应三尾;另有一种听应鼓,每奏一曲之终,听特磬响毕即击之,应共四声,搏鼓声音不甚响,但其声柔和,击法与应鼓同;楹鼓在祭祀中击之,设于门外,有东西之分;鞉鼓在大成乐加击于楹鼓之前称之兆也。祭祀时,文武百官初到,要先击贲鼓〔也称大鼓〕三百六十声、以配镛钟(大钟)。
殿内还陈列各种吹奏乐器,如陶制的埙和竹制的箎,都有六个出音孔。两种乐器合奏起来,声音和柔优美、协调;洞萧的发音清幽,龙笛的音色清脆,均属于雅乐;笙簧乐器能奏和音,特别是排箫,亦称凤箫,有十六支音管,律名与编钟同。所有这些吹奏乐器合奏起来,相当幽雅柔和;拨弦乐器有古琴,形制与现代大致相同,弦面张弦七根,音域较宽,音色变化丰富,是古代伴奏相和歌和乐器之一。所有陈列的器乐部有实用价值。官廷演奏有一定的程序、要依指挥器麾,来统一乐音。麾是一根朱竿龙杖,卸麾下垂,绣有金色升降龙和五色彩云。祭祀时,麾举则乐奏,麾降则乐止。
祭孔舞蹈形式分为“文舞”与“武舞”,作为附属礼仪形式。明代以来祭孔典礼固定为六项议程即“迎神”、“初献”、“亚献”、“终献”、“撤撰”、“送神”等,祖典中使用的乐舞依随释祭仪程,也固定六个乐章:
一、迎神奏《昭平》之章;
二、初献奏《宣平》之章;
三、亚献奏《秩平》之章;
四、终献奏《叙平》之章;
五、撤撰奏《懿平》之章;
六、送神奏《德平》之章。其思想内容上集中反映了一个“德”字,表现形式上突出地体现了一个“礼”字。舞蹈构思,承袭了孔子生前提倡的“中和”之乐的美学观。殿中两旁陈列着清代文武官员的礼服和文武舞蹈的道具。文舞于左,身着清代素服,手执签翟(奏板),配合音乐起舞,表现发扬蹈厉之急。武舞于右,手执干戚(武器),配合音乐起舞,以示武备之意。起舞用节指挥,左边配有古代的鼓击乐器杵。听举麾唱毕,击杵三声,以起壶上之音,曰乐统命于杵。右边配有敔,形如伏虎,每奏一曲之终,听悬鼓响毕,即用竹质的甑横扫捂背的龃龆三次,为止堂上之乐。
舞蹈形式属于古代“文德之舞”,除个别时候取“宫悬之乐”和“八佾之舞“(乐队排列四面,舞列八行,每行八人,位于中央),一般沿用“轩悬之乐”和“六偕之舞”,(乐队排列四面,舞列八行,每行八人位于中央),一般沿用“轩悬之乐”,和“六价之舞”(乐队排列东南西三面,舞列六行,每行六人),舞容庄重文静,又不失抒情之美,以崇颂孔子的功德,显耀统治者的治定功成。
(三)泉州历代名人的遗著遗物
封建时代,文庙府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凡考中秀才者必须先入泮宫,进大成殿拜谒孔子。泉州历代从孔庙培养出来的举人、进士很多。就进士而言,唐代有16人,五代11人,来代872人,元代3人,明代664人,清代约248人(末完全统计),共约1800多人。
比较著名的有唐代文学家、诗人欧阳詹;宋代政治家、科学家曾公亮、苏颂;宋代状元、政治家梁克家、曾从龙;明代教育家、理学家、贤官蔡清、陈琛、张岳、苏睿明代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俞大猷;明代清官贤相李廷机;明代文学家王慎中;明代史学家何乔远;明代进步思想家李贄;明代书法家张瑞图;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与爱国将领施琅;清初理学家、大学士李光地等。
大成殿东西边和孔子画像后面陈列唐代欧阳詹诗集和集欧书的“不二“名匾;来代苏颂的《苏魏公集》;宋代蔡襄的《荔枝谱》《相州昼锦堂记》书、贴;来代朱熹的《朱子全集》;明代俞大猷的《洗海近事》;明代王慎中的《王遵岩文集》;明代李贄的《焚书》;清代李光地的《笔算》(与梅文影合著)等著作。其中颇能引人重视的有清代秀才、贡生、举人、进士的试卷、明嘉靖皇帝赐给王慎中父母的圣旨。还曾陈列过解放后泉州历年培养的大学生情况。这都是不可多得的文物。
三、孔庙的其他附属建筑
泉州府孔庙范围广大,有很多重要的附属建筑,或存,或废,或被占作他用。
(一)庄际昌状元祠
在孔庙西侧蓝桥巷内,坐北朝南,仍存,但已荒落关闭。
(二)崇圣祠
在大成殿东侧,现主体建筑尚存。
(三)明伦堂
在崇圣饲东面,五开间,七进深,宽12.65米,深22.79米。堂前有露庭,宽深各36米。庭外一方池,宽12.65米,深43.80米。上建石拱桥,宽4米,直贯南北、石板直铺、微拱、护以栏杆,比孔庙泮池的石桥略长。池前为旧藏书阁,外为育英门。门外广场,通青云路,表示府学是培育英才之地,所有英才都可平步青云。从前堂中悬挂许多匾额,为历代乡贤、借以表忠旌善。正中巨匾是“从祀孔庙”,明代泉州理学家蔡清从祀孔庙,视为无上光荣。两边为“状元”、“榜眼”、“探花”、“会元”、“解元”、“宰相”、“尚书”匾额等。封建时代的表忠贞孝,收到一定的效果。相传清兵入泉,许多缙绅士子不愿屈节者,纷纷到明伦堂悬梁自缢,以明大义。因悬梁者多,中梁为之折断。
(四)尊经阁
尊经阁又名魁星楼,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建。解放后因有倒塌危险而拆除,上层移建于百源川池中,即现在的八角凉亭,遗址建华侨大厦。
(五)夫子泉、海滨邹鲁亭、珠泗桥
圣域戟门南面的一口古井,系孔庙时所挖。南宋隆兴初年,该井清泉涌出,甘香特异。秘阁傅自得记述其事,知州事王十朋题诗云:“吾泉刺桐城中泮宫星,大成殿下新泉水,不必更以品第论,混混源自夫子”。固书“夫子泉”。并南原有亭,悬朱熹书巨额“海滨邹鲁”。今废,扩为中莱市场。洙泗桥题石仍在。
棂星门外南面,又有一大露庭,原是孔庙第一院落,两旁种有木棉、古榕,前临濠沟,面临涂门街,蔽以栅栏,可惜以后改作中菜市场了。
而今泉州府孔庙的主体建筑,已大部分归还市文博部门管理,泉州市政府拨款维修,恢复原貌,拟建泉州历代名人纪念馆。可望不久,孔庙建筑群将成为圣洁的“海滨邹鲁文化中心”,供游人观瞻和专家学者研究。
第四篇:孔庙导游词结束语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到了北京东城区的国子监街, 国子监街,又名成贤街。这条街共有 4 座原汁原味的清代一间式彩绘木牌楼,是北京保留牌楼最多最完整的一条街。街道两旁槐树成行,浓荫蔽日,槐花飘香。然而今天我们要去的不是国子监,而是去拜访一下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 那就是坐落在国子监东侧的北京孔庙,孔庙就坐落在这条街的东端,庙,是古代为祭祀圣贤逝者而设立的,寺庙的庙也通”奇妙”的妙,寓意妙法之地.孔庙也就是古代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地方了,让我们开始我们的奇妙之旅吧.北京孔庙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落成.根据封建社会中`左庙右学,的礼制,同年,在孔庙西侧建国子监,又称太学,供帝王“释典先师”后`临雍讲学’.元末,孔庙荒废.明永乐九年(1411年)重新整修,嘉靖九年(1530年),为祭祀孔子五代先祖,增建祟圣祠.后经多次修缮维护保存至今。
北京孔庙是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目前,除曲阜孔庙外,北京孔庙是我国规模最大,形制最高,保存最完整的文庙建筑群.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先师门,孔子被称为至圣先师,所以取名为先师门,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单檐歇山顶,大家可以看到这边的琉璃壁和下马碑, 下马碑是昔日皇家设立的谕令碑, “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驻轿下马” 以示对皇帝、圣贤的恭敬。北京设立有下马碑的地方有十多处,在皇城四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外,在紫禁城四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外等.接下来让我们进去看看吧,孔庙共南北三进院落,它以大成殿为中心 ,东西建筑对称配列,沿中轴线由南至北有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门、崇圣祠正殿五座建筑物.这里呢就是第一进院落,大成门外,大家可以看到东边有碑亭、宰牲亭、井亭、神厨, 西有碑亭、致斋所、神库、并有持敬门与国子监相通。东西两侧分列元明清三代的尽是题名碑198块, 记载着五万一千六百二十四名进士的姓名、籍贯以及他们的名次, 《进士题名碑》始于元代皇庆二年(1313年)开科取士后,进士题名于碑上,借以显宗耀祖。而明代又将碑上元代的刻名磨去,刻上明代进士的姓名。故现存元代进士碑仅有三块,是康熙年间掘地时发现的。明代77块清代,118块,三朝共计198块题名碑。明清两代举行科考,其中不乏历史上的有名之士。如于谦之名在西侧后一排,东数第五座;袁崇焕之名在东侧东数第三碑;林则徐之名在西侧后二排西数第三碑。碑上题名之人,新中国成立后还健在的,只原民盟主席沈钧儒一人。其名在西侧前一排东数第一碑.保卫北京的于谦,实施改革的张居正,心学领袖王阳明,一代奸臣严嵩,戏剧大师汤显祖,大词人纳兰性德,风流才子纪晓岚,湘军统帅曾国藩,三代帝师翁同龢.等等.接下来咱们去第二进院落看看吧。
《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赞扬孔子思想集古圣贤之大成。所以,後世君主为孔子上尊号为“大成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所以孔庙的主殿叫做大成殿,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寓意九五之尊,黄琉璃筒瓦重檐庑殿顶,重檐庑殿顶是古代建筑的最高等级,故宫金銮殿的太和殿就是这种建筑,殿前有御路,御路一般只有皇帝才能使用,御路上雕刻有祥云,腾龙,寓意皇帝为真命天子,然而,历史上走过御路的除了皇帝以外还有太上皇,皇后大婚时和科举考试殿试的金科三甲可以走一次.大家看这边的触奸柏,这棵柏树有600多岁了,关于这棵柏树有个小故事,相传明代奸相严嵩曾代嘉靖皇帝祭孔,因大成殿只有皇帝祭孔时才能进入,严嵩本应在殿外代为祭祀,而嚣张跋扈的严嵩却硬要显示自己的威风,感受一下做皇帝的滋味,当他路经这棵古柏树下,突然狂风骤起,柏树枝叶摇动,一个伸展出来的古柏枝杈刮掉了他的乌纱帽,严嵩吓得仓皇逃走。后来他果然因子获罪,被摘了乌纱帽,最后饿死街头,不得善终。百姓因其平时专横跋扈、作恶多端,都深受其苦,遂认为是此古柏有灵性,能辨忠奸,故称此树为“触奸柏”或“辨奸柏”。
砚水湖在大院西侧,实为一口小古井,水质清甜甘冽。相传如臣民喝了此井水,便有安心健神,求知若渴之功效。如果前来祭孔的仕子学人喝了“圣水”,就可精神振奋,文思焕发,落笔生花,取得科举考试之佳绩。由于该井形似一小砚台,故乾隆帝特赐其”砚水湖“之美名。但这个美丽的传说至 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现在每到高考时,还有许多学生为寻一口圣水而来到砚水湖边。
大成殿内正中梁架上原悬挂着康熙御书的“万世师表”匾额(现悬挂于大成殿外),按照“昭穆之制”和“左为上尊”的惯例,“万世师表”匾额居中(图一),康熙之后清代皇帝御书匾额分居“万世师表”匾额左右,两侧各四块匾额。左侧为 :雍正的“生民未有”,嘉庆的“圣集大成”,咸丰的“德齐帱载”,光绪的“斯文在兹”;右侧为 :乾隆的“与天地参”,道光的“圣协时中”,同治的“圣神天纵”,宣统的“中和位育”。除了匾额,殿内还悬挂两副乾隆皇帝御书的楹联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齐家、治国、平天下,信斯言也,布在方策 ;率性、修道、致中和,得其门者,譬之宫墙。”1912 年清帝退位,民国建立。黎元洪任北洋政府大总统时为消除清朝统治的影响,下令将大成殿内康熙至宣统九位清代皇帝御书的匾额全部摘下。民国六年(1917 年)黎元洪效仿旧制亲笔题写“道洽大同”匾额,悬挂在大成殿内孔子牌位上方正对大门处,也就是“万世师表”匾额悬挂的位置。
“万世师表”匾芯横长约 450 厘米,纵宽约160 厘米,四周边框宽约 40 厘米。木质,磁青底,正中为“万世师表”四个大金字,每字一米见方,右侧为“康熙甲子孟冬敬书”一竖排小金字,并钤有“广运之宝”满汉文玺印.明代多次对大殿进行修缮,后来添加了崇圣祠,由此孔庙便构成了三进院落,让我们走进崇圣门,去看看崇圣祠吧, 孔庙的第三进院落最具特色,由崇圣门、崇圣殿和东西配殿组成独立完整的院落,与前二进院落分割明显而又过渡自然,反映出古人在建筑部局上的巧妙构思。这组建筑称为崇圣祠,是祭祀孔子五代先祖的家庙。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 1530 年),清乾隆二年(公元 1737 年)重修,并将灰瓦顶改为绿琉璃瓦顶。崇圣殿又称五代祠,面阔五间,进深七檩,殿前建有宽大的月台,月台三面建有垂带踏步各十级。殿内供奉孔子五代先人的牌位及配享的颜回、孔伋、曾参、孟轲四位先哲之父的牌位。东西配殿坐落在砖石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五檩,单檐悬山顶,内奉程颐、程颢兄弟、张载、蔡沈、周敦颐、朱熹 6 位先儒之父.孔庙
欢迎词
我们现在来到了棂星门,这是孔庙的第一道大门。棂星即灵星,古代祭天先要祭棂星,孔庙设棂星意为尊孔如同尊天。此门建于明永乐十三年,原为木质结构,清乾隆十九年衍圣公孔昭焕重修孔庙时,换成石柱铁梁。
我们现在来到了奎文阁,原名藏书楼,始建于宋代,重檐五间,金明昌六年改为三檐,赐名“奎文阁”。明弘治十七年改为七间,清乾隆皇帝题写阁匾。奎文阁内现为孔子圣迹图陈列。孔子圣迹图现存三套,一是明代圣迹图绘画,二是明代雕刻圣迹图木板,三是明万历年间的圣迹图石刻。这里陈列的系明木板圣迹图印本。圣迹图全套120幅,描绘了孔子一生主要活动。十三碑亭
过奎文阁便是十三碑亭院,院内有十三座碑亭,保存了唐、宋、金、元、明、清及民国时期所设立碑刻57块。十三碑亭内碑文的内容均为历代帝王、大臣们修庙、祭庙、告庙之类的记录。从书法上看,真草隶篆、座座不同,其中有蒙古文、满文与汉文对照石碑,通过十三碑亭可窥见出历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变化。在孔庙内1372块碑刻中,按其重量来说,最重的一块碑应数清康熙二十五年所立的康熙御制碑,这幢碑碑身重35吨,连赑屃水盘共65吨重。此碑的石料采自于北京的西山,当时从北京将碑刻好,然后沿京杭大运河从通州运往济宁,中间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然后又从济宁运往曲阜,济宁到曲阜90华里,征用了民工600人,耕牛443头,趁冬季寒冷,地上泼水结冰,碑从冰上滑行,这样90华里路运了整整十五个昼夜,耗费库银600余两。
我们现在来到了大成门。此门用黄瓦、彩绘斗拱,前后各用四根石柱擎檐,前后中央四根深雕云龙蟠柱,其余四根为浅雕花纹,前后台阶中有浮雕龙陛,均为明
代中期雕刻。此处并五门,将孔庙分成三路,东为承圣门,院内为奉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西为启圣门,内奉祀孔子父母。中路三门并立,东西各有掖门,东为金声门,西为玉振门,中路为祭祀孔子夫妇及历代先贤先儒的地方。大成门里东侧有一石栏,栏内有一棵桧树,相传为孔子亲手所植。先师手植桧历来受到重视,“此桧日茂则孔氏日兴”,将它和孔氏子孙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树东立有一碑《先师手植桧》,此碑立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字体酣畅,浑厚有力,是明代杨光训手书。
我们现在来到了杏坛,宋代以前孔庙内并没有杏坛,后来为纪念孔子讲学,在原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即筑一个土台,周围植杏树,名曰“杏坛”。杏坛内现有石碑两幢,背东面西一碑为金承安三年文人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面南一碑为清高宗乾隆手书的《杏坛赞》。亭周围有方正石栏,亭前水波花纹石雕香炉,传系金代遗物。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里宋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宋崇宁三年据《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意,诏名文宣王殿曰“大成”。赞颂孔子思想空前绝后,完美不缺,集古圣贤之大成。大成殿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现在看到的大成殿是清雍正时期火后重建的。大成殿阔九间,深五间,主殿高24.8米、阔45.69米、深24.85米,四周有回廊,顶端檐吻足有一人之高,前檐下为十根浮透雕水磨大石柱,柱高5.98米,直径0.81米,每柱二龙对翔,盘绕升腾,中刻宝珠,四绕云焰,下饰莲花石座。大成殿两侧回廊和后面回廊下的18根石柱为八棱八面柱,上有浅雕云龙戏珠,每一面为九龙戏珠,每根柱上就有72条龙。
大成殿内除17座塑像外,还有10方巨匾,正中是康熙皇帝手书的“万世师表”,光绪皇帝的“斯文在兹”,两侧是咸丰和道光的,南面是乾隆皇帝的“时中立极”等,门外正中“生民未有”是雍正皇帝的手书
欢送词篇三:山东曲阜孔庙导游词
山东曲阜孔庙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来宾:
你们好,非常欢迎各位来历史文化名城曲阜参观游览,曲阜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献整理家、世之圣人孔子的家乡,亚圣孟子的故里,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诞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国,鲁国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这里生息劳作,有5000多年的历史。曲阜地上地下文物众多,文化灿烂,有国家级文物古迹4处,省级11处,市级100余处。1982年曲阜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4年曲阜“三孔”被联合国正式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我们要游览的,便是“三孔”中的孔庙。
孔庙,又称至圣庙,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贤人的地方。孔庙同北京的故宫、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并称中国的三大古建筑群。专家对孔庙讲了四名话:建筑时间最久远、最宏大、保存最完整、东方建筑特色最突出。从孔庙可看出两个问题:一是孔子对中国乃至东方文化的巨大贡献;二是中国在历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庙始建于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房屋三间,里面陈列着孔子使用过的“衣、冠、琴、车、书”,“因以为庙,岁时奉祀”,意思是每年都按时祭祀。历代皇帝对孔庙都有扩建,计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数百次达到现在的规模。孔庙仿皇宫建筑之制,分三路布局,九过院落,共有房屋466间,门亭54座,东西相对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有碑碣近千块,占地327.5亩,南北长约1公里。现在看到的孔庙是明弘治年间的规模。解放后国家多次拨款维修保护,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联合国保护的文物单位,孔庙建筑时间之久远,规模之宏大,保存之完整实属世之罕见。
棂星门。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制改铁石的。棂星门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原为木质结构,清代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衍圣公孔昭焕重修孔庙时,换成石柱铁梁。“棂星门”系乾隆御笔。相传天上星系
“有二十八宿”,其中,有个掌管文化的星叫“棂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孔子与天上管文化的星联系起来,说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过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说法。
大成殿。这是孔庙的主殿,它和北京的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并称东方三大建筑,又称东方三大殿。该殿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据《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意,诏名文宣王殿曰“大成”。赞颂孔子思想空前绝后,完美不缺,集古圣贤之大成。殿高24.8米,阔45.7米,深24.89米。四周环有28根用整个石头雕成的龙柱,工艺精湛,造诣很深。尤其殿前廊10株深浮雕的滚龙柱实为世之罕见,10棵柱子20 条龙,上下对翔,升腾盘绕戏一颗珠子,神态各异,无一雷同,越看越有动意,跃然石上栩栩如生。这是徽州工匠的杰作。其余18根柱是八棱的浅浮雕龙柱,一个棱面刻九条龙,每根柱子八个棱,八九 72条龙共计雕刻1296条龙,这是罕见的石刻艺术瑰宝。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塑像,两侧为四配,东西是复圣颜回、述圣孔及,西面是宗圣曾参和亚圣孟子。再外是12哲。每年9月26日、9月28日,我们都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国际孔子文化节和孔子诞辰纪念仪式,表演大型祭孔乐舞和“箫韶乐舞”,举行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欢迎各位到时光临。
第五篇:孔庙导游词
孔庙导游词范文(精选4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导游,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在游览时为口头表达而写的讲解词。导游词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孔庙导游词范文(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孔庙导游词1各地的游客们:
大家好!
欢迎您来到曲阜。首先,请允许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姓贺,是来自快乐旅行团的一名导游,以后大家叫我小贺就行啦!不用客气!
言归正传,这次我们的目的地是曲阜的孔府。我在车上先和大家说一下注意事项,我们的集合、自由游览时光已经公布了,请大家不要迟到,不要因为自我而影响其他人,另外,请大家认清我们快乐旅游团的标志,看!我们的标志是一面旗子上方有一只鸟儿。请大家认清标志,不要走丢。多谢大家的合作!
大家看!这就是有名的孔府!孔府,又称衍圣公府,位于孔庙的东侧,他有一个有名的称号,叫“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的历代子孙居住的地方,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孔子死后,他的子孙后代一向居住在他旁边的孔庙中。到北宋末期,孔氏后裔住宅扩大到数十间,到金代,孔子后裔一向是孔庙东边,随着孔子后世官位的升迁和爵位的提高,孔府建筑不断扩大,至宋、明、清到达此刻规模。此刻孔府占地约7。4公顷,有古建筑480间,分前后九进院落,中、东、西三路布局。府内存有著名的孔府档案和超多文物。
看!这气魄雄伟的门就是孔府的大门,坐北朝南。左右两侧,两米多高的圆雕雌雄石狮大门正中上方的高悬着蓝底金字的“圣府”匾额,相传为明相严嵩手书。那两个柱子上悬挂的对联写着: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这副对联相传是清人纪均的手书。形象地说明了孔府在封建社会中的显赫地位。“富”字上少了一点,“章”字中多了一笔,意思是说衍圣公官职位列一品,田地万亩千顷,自然富贵没了顶;孔子及其学说“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圣人之家的“礼乐法度”,也就能天地并存,日月同光。
看!这就是第二道大门,俗称二门。门建于明代,门楣高悬明代诗人、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手书“圣人之门”竖匾正门左右各有腋门一座,耳房一间。在封建社会,平时只走腋门,正门不开,以示庄严。
三堂也叫退厅,是衍圣公接见四品以上官员的地方,也是他们处理家族内部纠纷和处罚府内仆役的场所。为了持续与外界的联系,在内宅门专设两种传事的差役,一种叫差弁,一种叫内传事都有十几人,轮番在门旁耳房内值班,随时向外和向内传话。门的西侧还有一个露出墙外特制的水槽——石流,府内规定挑水夫不得进入内宅,只把水倒入槽内隔墙流入内宅。
此刻我们来到了前上房。这是孔府主人接待至亲和近支族人的客厅,也是他们举行家宴和婚丧仪式的主要场所。院内东西两侧各有一株茂盛的十里香树,每当春夏相交时节,洁白的花朵散发出阵阵清香,房前有一大月台,四角放着四个带鼻的石鼓,是当年府内戏班唱戏时扎棚的脚石。清末孔府养着几十人的戏班子,主人一声令下,立刻开锣唱戏。前上房内,明间敞亮,正中高悬“宏开慈宇”的大匾,中堂之上,挂有一幅慈禧亲笔写的“寿”字。
东侧间,陈列着乾隆皇帝送给孔府的荆根床、椅。桌上放有同治皇帝的圣旨原件。还有色彩鲜艳、花纹古朴的明代“景泰蓝”。梢间中间桌上摆设着一大套满汉餐具,共同404件。器皿上分别雕有鹿、鸭、鱼等,可按其形盛菜,一餐上菜多达190道。长期以来,孔府构成了一种精细独特的菜肴———孔府菜。各种菜制做讲究,取名典雅,如绣球鱼翅、珍珠海参、神仙鸭子、诗礼银杏、玉笔虾仁等名菜,色、香、味、形俱佳。西里间,为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签阅文件的地方,桌上放有文房四宝,书架上还陈列着儒家经书和孔氏家谱。前上房院的东西两侧各有五间配房,是孔府收藏日用礼器的内库房和管帐室。大家能够去看看
看,苍松挺拔,鱼池东西对列,恬静雅致,大有步移景迁之感,这就是前堂楼。室内陈设布置仍持续着当年的原貌。中间设一铜制暖炉,为当时取暖的用具。东间的“多宝阁”内,摆设着凤冠、人参、珊瑚、灵芝、玉雕、牙雕等。里套间为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夫人陶氏的卧室,再里间是孔令贻两个女儿的卧室。七十七代孙、衍圣公孔德成14岁时写的“圣人之心如珠在渊,常人之心如瓢在水”的条幅,原封不动地挂在壁上。
那里是后堂楼,后堂楼是二层前出廊的7间楼房,东西两侧有二层前出廊的配楼各3间。后堂楼是孔子七十七代孙、衍圣公孔德成的住宅。
那里是孔府的后花园,孔府花园在孔府内宅后院,又名铁山园。其实铁山园内并无铁山,只在花园西北隅有几块形似山峰的铁矿石。此石系孔庆容在清嘉庆年间重修花园时移入的,称天降神三环路助他修园,他自我从此也以“铁山园主人”自称。
孔庙导游词2大家好!我很荣幸今天带大家来参观孔府。首先提几个小小的要求:不能乱涂乱画,乱扔垃圾,大声喧哗,还要紧紧跟着我的导游旗,以免走失。希望大家带回去的是美好的回忆,留下的只是淡淡的足迹。
孔府是我国文化遗产之一,是为了纪念孔子而修建的,又名衍圣公府,是历代衍圣公的官署和孔子后裔直系子孙的住宅。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他是春秋后期鲁国人,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比较出名的.有七十二贤人。孔子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对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源远流长,非常深远。
孔府内共有楼、房、厅、堂四百六十多间,占地240亩。分中、东、西三路:东路为家庙,有报本堂、桃庙、一贯堂、慕思堂、三堂、九如堂、御书楼及酒坊等;西路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等;中路为孔府主体,分前后两大部分,前为官衙,设六厅三堂,后为内宅,有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后五间及后花园等。
现在我们准备进门,大家看到这里有一道门槛。这道门槛还有一种习俗:男人过门槛要先迈左脚,再迈右脚。而女人却恰恰相反,要先迈右脚,再迈左脚。
大家向前看,这不是一座大石碑吗?上面刻着许多密密麻麻的小字,大家仔细看中间,中间是怎么回事?告诉你们吧,那是战争时期被打断后,后来又被人们修补好了,所以那里的字看不清。这里还有很多石碑,请大家跟着我一起来参观游览一下。
大家注意了,现在举行的是祭孔典礼,共分为明故城开城仪式、孔庙开庙仪式、现代公祭和传统祭祀四个部分。祭孔的最重要议程是三献礼,主祭人要先整衣冠、洗手后才能到孔子香案前上香鞠躬,鞠躬作揖时男的要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女的要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所谓三献,分初献、亚献和终献:初献帛爵,帛是黄色的丝绸,爵指仿古的酒杯,由正献官将帛爵供奉到香案后,主祭人宣读并供奉祭文,而后全体参祭人员对孔子像五鞠躬,齐诵《孔子赞》。亚献和终献都是献香献酒,分别由亚献官和终献官将香和酒供奉在香案上,程序和初献相当。
看过庄严肃穆的祭孔典礼,请大家跟着我继续参观孔府内的各个建筑。孔府自宋宝元年间开建,明嘉靖年间又进行了重修,但是一直以来都保持了宋代初建时的建筑风格。
今天在孔府的旅程到此结束,大家是不是收获丰富,意犹未尽呢?现在请跟随我上旅游车,准备下一站的旅程。
孔庙导游词3尊敬的各位来宾:
你们好,非常欢迎各位来历史文化名城曲阜参观游览,曲阜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献整理家、世之圣人孔子的家乡,亚圣孟子的故里,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诞生地,炎帝的首都,商殷故国,鲁国首都。三皇五帝有四位在这里生息劳作,有5000多年的历史。曲阜地上地下文物众多,文化灿烂,有国家级文物古迹4处,省级11处,市级100余处。1982年曲阜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4年曲阜“三孔”被联合国正式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我们要游览的,便是“三孔”中的孔庙。
孔庙,又称至圣庙,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贤人的地方。孔庙同北京的故宫、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并称中国的三大古建筑群。专家对孔庙讲了四名话:建筑时间最久远、最宏大、保存最完整、东方建筑特色最突出。从孔庙可看出两个问题:一是孔子对中国乃至东方文化的巨大贡献;二是中国在历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庙始建于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房屋三间,里面陈列着孔子使用过的“衣、冠、琴、车、书”,“因以为庙,岁时奉祀”,意思是每年都按时祭祀。历代皇帝对孔庙都有扩建,计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数百次达到现在的规模。孔庙仿皇宫建筑之制,分三路布局,九过院落,共有房屋466间,门亭54座,东西相对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有碑碣近千块,占地327.5亩,南北长约1公里。现在看到的孔庙是明弘治年间的规模。解放后国家多次拨款维修保护,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联合国保护的文物单位,孔庙建筑时间之久远,规模之宏大,保存之完整实属世之罕见。
走过神道,我们来到了孔庙的第一道门——万仞宫墙。这道门也是曲阜明城正南门,上悬“万仞宫墙”四个大字,系清乾隆皇帝的御笔。它来源于孔子得意弟子子贡。鲁国大会诸侯时,有人提出子贡的学问博大精深,可与孔子相提并论,子贡在场,马上站起来说,我可不敢与俺老师孔子比,人的学问好比一堵墙,我这道墙只有一仞之高,俺老师的墙有数仞之多。就是说,我的学问等于一肩膀头子高,一目了然没什么深奥的;孔子的学问有我数倍之多,经过详细的研究,全面的探讨,才能了解他的全部,别人是看不到里面的东西的,只有找到门,走进去,才能看到这墙内雄伟的建筑,可找到门的人太少了!”胡缵宗认为数仞宫墙仍不能表达他对孔子的赞扬,于是将其改为“万仞宫墙”。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到曲阜来,为了显示他对孔子的敬仰,把胡缵宗书写的石额换下,自己亲笔书写了同样四个字镶于城门。现在看到的“万仞宫墙”石额,即乾隆皇帝的御笔题写。孔庙的第一座石坊叫“金声玉振坊”,建于明代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为表达孔子学问精湛而完美,如同奏乐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完整无缺。古乐是以敲钟开始,钟起“始条理也”,是击磬告终,“玉振”为磬落的声音,称“终条理也”,赞扬孔子的学问是集先贤先圣之大成,所以称“金声而玉振也”,“金声”钟的声音,始,“玉振”磬的声音,终。这也是办事要“有始有终”成语的来源。“金声玉振”是明代大书法家胡缵宗题定的。
棂星门。明代所建,公元1754年重修,由木制改铁石的。棂星门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原为木质结构,清代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衍圣公孔昭焕重修孔庙时,换成石柱铁梁。“棂星门”系乾隆御笔。相传天上星系
“有二十八宿”,其中,有个掌管文化的星叫“棂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孔子与天上管文化的星联系起来,说文化方面他是最高的,如过去祭天,要先祭“文曲星”,有尊孔如尊天的说法。
大成殿。这是孔庙的主殿,它和北京的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并称东方三大建筑,又称东方三大殿。该殿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据《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意,诏名文宣王殿曰“大成”。赞颂孔子思想空前绝后,完美不缺,集古圣贤之大成。殿高24.8米,阔45.7米,深24.89米。四周环有28根用整个石头雕成的龙柱,工艺精湛,造诣很深。尤其殿前廊10株深浮雕的滚龙柱实为世之罕见,10棵柱子20条龙,上下对翔,升腾盘绕戏一颗珠子,神态各异,无一雷同,越看越有动意,跃然石上栩栩如生。这是徽州工匠的杰作。其余18根柱是八棱的浅浮雕龙柱,一个棱面刻九条龙,每根柱子八个棱,八九72条龙共计雕刻1296条龙,这是罕见的石刻艺术瑰宝。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塑像,两侧为四配,东西是复圣颜回、述圣孔及,西面是宗圣曾参和亚圣孟子。再外是12哲。每年9月26日、9月28日,我们都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国际孔子文化节和孔子诞辰纪念仪式,表演大型祭孔乐舞和“箫韶乐舞”,举行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欢迎各位到时光临。
各位朋友,孔庙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博物馆,是历史知识的学堂,在这里,我们将会直接感受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数千年历史中神圣而稳固的地位,从而去思考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是怎样凝聚,怎样发展的,在这里,你不得不为曲阜骄傲,你不得不为孔子骄傲,你不得不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骄傲。
谢谢大家!
孔庙导游词4尊敬的游客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各位来到孔子的家乡曲阜参观游览,同时也感谢您选择我作为您此次游览的向导。我是曲阜XX旅行社的导游员张某,大家可以叫我小张或者张导。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下面就让我怀着结识新朋友的欣喜心情,为大家提供导游服务。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据记载,孔子生而首上圩顶,似尼丘山之形,故因名丘,字仲尼。
孔子在一生艰辛探索的社会实践中,深入了解和认识了当时社会,逐步创立了儒家思想的基本体系,成为当时著名的政治理论家、教育家、思想家。他创立的儒学思想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生前所居之堂改做“寿堂”,房屋三间,里面陈列着孔子使用过的“衣、冠、琴、车、书”,“因以为庙,岁时奉祀”,即每年按时祭祀。尽管当时孔子已是相当知名的学术大师,但儒家还只是一个学派,孔子的地位不高,所以最初的孔庙也仅仅是孔子的故居。汉代以后,孔子及儒学地位逐渐提高。
据记载,从公元220年到解放前,孔庙先后重修扩建七十多次:历经两千余年的历代重修扩充,便得曲阜孔庙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共占地约14万平方米,殿堂阁庑466间,门坊54座,碑亭17座。规模之大,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全国三大古建筑群。
孔庙的总体布局是由孔子当年的故居长期发展而来的,至今已有二千四百余年的历史。孔庙建筑发展追求的建筑效果是通过建筑群整体所造成的环境去烘托孔子的丰功伟绩和儒学圣教的高深博大来完成的。因此,孔庙建筑的艺术表现力首先是它的总体布局及建筑序列的完整性;其次是它的个体建筑的处理及每道院落的格局,每个殿、堂、楼、门、亭都充分显示出了各自的重要作用;第三是个体建筑的细微方面,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家们在设计和施工方面的无与伦比的建筑艺术成就。
在整体建筑方面,孔庙采用古代传统的宫庭式建筑形式。但它经过历史上的多次重修扩建,每当重修扩建的时候,它必然要受到前代孔庙建筑形制、规模等因素限制,然而,孔庙的建筑群体最终成功地利用了先代遗产,既体现了历史遗产的延续,又保持了它的总体的完整性。
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制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首先,孔庙是孔子故宅扩建而成的,它保存了许多有关孔子的古迹,如故宅井、诗礼堂、鲁壁、金丝堂以及为纪念孔子讲学建造的杏坛等;其次是王者宗庙因素,如门戟之制,前殿后寝之制等;第三是宫庭因素,如天子五门之制,王城角楼之制,东、西华门等;第四是宗族家庙因素,如启圣殿、崇圣祠、家庙等;第五是祭祀因素,在孔庙被祭祀者除孔子、四配、十二哲外,还有先贤先儒、祖先等总数达二百余人,这样为容纳大批的从祀者神位,就须得设立廊庑,由此便形成了廊庑院落。
除以上几个因素外,还突出地表现了孔子的圣人地位及孔孟之道的神圣性,如泮池、璧水、牌坊等,并以书楼象征孔子在学术方面的伟大成就。孔庙成功地运用了传统的庭院组合与环境烘托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达到了渲染孔子在学术上、教育上的卓越贡献和在古代社会中崇高地位的目的,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中别具一格的建筑形制。
孔庙内现有古树一千二百余棵,与宏伟的建筑群相互辉映,特别是夏季,上千只鹭鸟居住在古木之上,形成了孔庙又一独特的景观,鹭鸟已被曲阜市定为市鸟。
万仞宫墙
“万仞宫墙”原名仰圣门,是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门。明武宗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孔庙为刘六、刘七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所毁,正德皇帝下令建城卫庙、于是以孔庙、孔府为中心修筑了明曲阜城墙,明世宗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竣工。在与孔庙正南门相对处设立城正南门。因正南门为孔庙而设,所以应视正南门与孔庙为一体。明代学者胡缵宗为表达对孔子的尊敬和赞扬,亲书“万仞宫墙”石额镶于门上,其意出自《论语》子贡语。鲁大夫叔孙武叔曾经对大夫们说:“子贡的学问很深,比孔子还要强些。”子贡听说后就给叔孙武叔说:“人的学问好比宫墙,我的这道墙不足肩头高,别人很容易看到里面有多少东西,我老师这道墙有好几仞高(仞:丈量单位,一仞约等于八尺),别人是看不到里面的东西的,只有找到门,走进去,才能看到这墙内雄伟的建筑,可找到门的人太少了!”胡缵宗认为数仞宫墙仍不能表达他对孔子的赞扬,于是将其改为“万仞宫墙”。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到曲阜来,为了显示他对孔子的敬仰,把胡缵宗书写的石额换下,自己亲笔书写了同样四个字镶于城门。现在看到的“万仞宫墙”石额,即乾隆皇帝的御笔题写。
金声玉振坊
金声玉振坊建于明代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金声玉振”四字为明代学者胡缵宗手迹,坊上有平面浅雕云龙戏珠,柱顶各设圆雕“辟邪”一只,俗称“朝天吼”,坊后有一座单孔石桥,上设龙陛,名曰“泮水桥”,桥下泮水原上游接古泮池,下游流经明城正南门西水门入护城河。此桥建于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
“金声玉振”四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意思是说孔子集圣贤之大成,始终而一。“金声”原意是指我国古代乐器“钟”发出的声音,“玉振”原意是指我国古代乐器“磬”发出的声音,在古代奏乐时以击“钟”为始,击“磬”为终,金声玉振的原意为一首完善的乐曲。孟子将孔子思想比喻为一首完美无缺的乐曲,在这里借用孟子语意,是说孔子思想完美无缺,集古圣贤之大成,以达到绝顶的意思。
棂星门
棂星门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原为木质结构,清代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衍圣公孔昭焕重修孔庙时,换成石柱铁梁。四根石柱顶端为四大天将,中间平梁上是火焰宝珠,以象征此门由天将守卫而成为参天立地的天门。
棂星,即天田星,最早见于史料的有汉高祖命祀灵星,凡祭天先祭灵星,古人认为灵星“主得士之庆”,专门管官的星。宋仁宗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筑郊台外垣置灵星门,即在祭天之台的外墙置灵星门,形如窗棂,故曰“棂”。孔庙设棂星门,意为祀孔如祀天,此见于宋《景定建康志》、《金陵新志》所记。另外,孔庙有碑记:置棂星门“取其疏通之意,以纳天下士”,无论任何地方,只要设有棂星门,那么它的门扇一定是由棂子结构而成,因此有疏通之意,孔庙取此意,以招引天下的文人学士都来学于此。
棂星门外东西两侧,各有一幢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在封建社会,所有来曲阜祭孔的官员,无论职位高低,来到孔庙前见到此碑,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孔子的尊崇之意。此碑始立于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现仅存东面一幢。
太和元气坊
太和元气坊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全为石质结构。“太和元气”四字为当时山东巡抚曾铣手书。
“太和”指天地、日月、阴阳会合之气,“元气”原意为形成世界的原始物质,后来,一些唯物主义者将“金、木、水、火、土”这五行称为“原气”,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五行构成。在这里,“元气”为天地、日月、阴阳会合之气,是生长万物的根本。“太和元气”也就是说孔子思想体现了整个人类思想最精华、最高贵的一面,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般,能使人类思想到达一种至高无上的境地。
太和元气坊后为“至圣庙”坊,原名为“宣圣庙”坊,始建年代未查到记载,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的庙图上已有“宣圣庙”坊。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改“宣圣庙”为“至圣庙”。此坊为汉白玉石质。“至”即至高无上的意思。
太和元气坊位处孔庙第一进院落。此院东西各有一座木坊,东为“德侔天地”,西为“道冠古今”。此二坊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重修,三间四柱,上面是牌楼,六重四拱,坊下各饰有八只石雕怪兽,中间四只为“天禄”,两旁四只为“辟邪”,异常古拙。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意思是说孔子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如天地一样大,孔子思想是空前绝后,无论古今还是将来,都是至高无上的。
圣时门
圣时门原为孔庙正门,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扩建,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清世宗赐名为“圣时门”。此门建于高台之上,前后御道上各有浮雕云龙戏珠石陛,系明代雕刻。“圣时门”三字为清高宗乾隆手书。
“圣时”二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孟子将中国古代的四位圣人做了比较后指出:“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认为伯夷反对武王灭纣,不食周粟而死,为圣之清者;伊尹,帮助汤灭夏桀,汤死后辅佐外丙,仲壬死后立汤孙太甲即位,因太甲破坏汤法,被伊尹放逐,三年后太甲悔过,又被伊尹接回复位,孟子称伊尹为圣之任者;柳下惠是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他曾三次被贬黜而仍留任,人问他为什么不离开,他回答说:“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后来,齐攻鲁,他派人到齐劝说退兵,没用一兵一卒,就退了齐军,所以孟子说他是圣之和者。通过比较,孟子认为孔子是圣之时者,终始而一的圣人,是最适合时代的圣人,无论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朝代,孔子思想都应成为正统思想。
璧水桥
进来圣时门,豁然洞开,很大的方形庭院内,古木参天,芳草如茵,东西对称各有一腰门,对面三架拱桥掩跨璧水,半掩着弘道大门,加之石制盆景上缀,使人心旷神怡,无不动情,顿觉进入了“神”的境界。崇圣者仰之弥高,观览者先睹为快。与此情此景相连接,东边腰门曰“快睹”,西边腰门曰“仰高”。“快睹”寓先睹为快之意,“仰高”则出自《论语·子罕》。“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意说孔子之道高深不可测,抬头向上看,越看越高,学习孔子的思想学说,一旦入进门来,才感到里面的东西学无止境。此二门建于明代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过去只有皇帝祭祀才可走正门,一般人只能从仰高门进庙。
前面一水横穿,三桥纵跨,环水有雕刻石栏,因水“壅绕如璧”取名“璧水”。北京天安门前有金水,这里设“璧水”意为孔子庙宇与皇宫等同,三桥因而得名璧水桥。始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增添石栏,河身砌有河底,原河上为小墙,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将小墙改为石栏杆。
弘道门
弘道门始建于明代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原门三间,当时是孔庙的正门。明弘治年间重修孔庙时,改建为五间。清代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雍正皇帝钦定为“弘道门”,后由乾隆皇帝题写“弘道”二字竖匾立于门额。
弘道门下现有石碑两幢,东碑是元代刻成的“曲阜县历代沿革志”,记载了曲阜在元代以前的历史沿革概况,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西碑是元代“处士王先生墓志铭”,颇有书法价值。二碑原立于曲阜城东旧县村,后年移入孔庙。
大中门
大中门是宋代孔庙的正门,始建于宋代,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重修。“大中门”三字匾额系清高宗乾隆手书。
大中门两侧各有绿瓦拐角楼一座,各三间,平面作曲尺形,建在方形高台之上,这两个角楼与孔庙后面东西两角楼形成的矩形轮廓,即是元代孔庙的轮廓。孔庙内的主要建筑物都在此轮廓之内。角楼建于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孔庙设角楼是仿照宫庭皇城角楼之制而建成的,意使孔庙像皇宫一样威严。
同文门
同文门始建于宋代,原为三间,明代成化年间扩为五间。清康熙年间名曰“参同门”,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改为同文门。此门是一独门,左右无墙。以前中国传统的宫殿式建筑,在主体建筑之前常有小型建筑作为屏障,以表示庄严,同文门就担当着奎文阁的屏障作用。“同文门”三字为清高宗乾隆手书。
奎文阁
奎文阁原名藏书楼,始建于宋代,重檐五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改为三檐,赐名“奎文阁”。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改为七间,清高宗乾隆皇帝题写阁匾。
奎文阁东西阔30.1米,南北深17.62米,高23.35米,三重飞檐,四层斗拱,檐下八根八棱石柱,内部结构为层叠式木架,阁两层,中间夹暗层,原上屋藏御赐经书,暗层藏印板,下层藏御香帛。
“奎”,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传说为西方白虎之首,共有16颗星,“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孝经》上讲“奎主文章”,后人进一步将奎星说成是“文官之首”。所以,金章宗为赞颂孔子是天下文官主,将原藏书楼命名为“奎文阁”。
奎文阁自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扩建以来,经历了几百年风风雨雨和上百次地震,在西面碑亭内有块碑记载了清代康熙年间一次大地震,“人间房屋倾者九,存者一”,即说百分之九十的房屋倒塌,而奎文阁安然无恙。到本世纪八十年代初,奎文阁因历年久远,加之多年失修,有些木质糟朽,阁上方扭斜,于是由国家文物局主持,组织古建筑专家联合拟出修复方案,拨款120余万元,比原定工期提前一年将奎文阁重新整修。整修完的奎文阁,完全保持了原有的规格和风貌。
奎文阁廊下东、西各有一幢石碑,东为《奎文阁赋》,由明代著名诗人李东阳撰文,著名书法家乔宗书写。西为《奎文阁重置书籍记》,记载了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刘六、刘七率农民起义军攻占曲阜、占领孔庙,“秣马于庭,污书于池”,将奎文阁藏书“焚毁殆尽”以后,皇帝“又命礼部颁御书以赐”的情况。清代奎文阁中的藏书又有增添,清晚期将藏书移入孔府保存。
奎文阁内现为孔子圣迹图陈列。孔子圣迹图现存三套,一是明代圣迹图绘画,二是明代雕刻圣迹图木板,三是明万历年间的圣迹图石刻。这里陈列的系明木板圣迹图印本。圣迹图全套120幅,描绘了孔子一生主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