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央行称择机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定稿]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央行称择机推出存款保险制度
作者:
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2013年第07期
6月7日,央行发布的《2013年金融稳定报告》提到,当前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已经形成共识,可以择机出台并组织实施。有消息称,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将由央行设立保险基金,每个银行账户的保险上限或初定为50万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黄志龙表示,实施存款保险制度,银行业必须向存款公司缴纳一定的保费,会增加银行的运营成本,但相对而言内部风控成本将会有所降低,对于储户来说是利好的消息。
第二篇: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风险分析
存款保险制度推出之后村镇银行如何防范风险?
利率市场化的首要前提是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为此村镇银行得做好前期工作。稳定存款,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推进,不排除有人蓄意挤兑中小银行,以逃避贷款。这种对于中小银行的潜在挤兑风险应当引起村镇银行的注意。
建议村镇银行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重视该行的资金流向,特别是大批量的存单的支取现象。如果在加上一定的谣言,就很容易造成挤兑风险。
建议村镇银行压缩担保类贷款的占比。因担保类贷款多数采用担保公司放大担保,其潜在的风险是该类贷款在利率市场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蓄意挤兑银行的人群。这是最主要的风险。对于贷款客户中凡是多处贷款中有高利率贷款的,建议逐步退出该类客户。防止出现接过别银行收贷的最后一棒。
建议村镇银行减少变相贷给房地产企业的贷款,首先是按揭贷款,因为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的趋势可能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而按揭贷款为浮动利率,该类贷款利率超过一定高度,贷款人有可能违约(刚性需求的公务员除外)。利率市场化的预期情况下,存款人追求高息的愿望比较强烈及寻求资金稳定的,很很容易造成存款搬家,当存款搬家的速度过快时,就会产生极大的挤兑风险。
从人才、市场、风险等方面
因为存款保险制度推出以后,村镇银行应加大对员工分析当前政策的能力,以应对客户在存款安全性的各方面考虑的问题。鼓励员工学习业务知识,应对不断变化的形式需要。利率市场化后,会减少对基层业务人员和行政人员的需求,加大客户经理队伍的建设,服务设施更加先进和智能,比如社区支行。
在银监局规定村镇银行经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银行有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以后,银行利差缩短,银行利润整体受到影响,员工在工资薪酬方面的影响最为直接。处于该阶段的员工需要养家糊口,因此会导致很多优秀的人才流失。
同时村镇银行未来发展模糊等因素,难以吸引优秀行业分析客户经理
人员的发展。加强客户经理队伍对于气候经济学、心理学等知识的储备。
村镇银行定位于农村,因此需要培养在土地估价、农产品市场分析的方面的人才。
农村土地流转趋势很快,有很多大一部分失地农民转移到城市里,农
村市场的影响应加大专业合作社、承包经营土地较大企业或个人合作,从源头采集客户第一手资料,吸收稳定包地款和分红等等。
加大在同业和购买国债来规避风险等。引导客户购买国债。加大对现有核心系统的改造等。
第三篇:2014最新时政热点:存款保险制度今年有望推出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存款保险制度今年有望推出。这是央行层面首次给出了存款保险制度出台的时间表。
在两会期间,“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已经被纳入2014年的重点工作。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关于完善我国金融法律体系的提案》中也提到,应加快建立功能完善、权责统一、运作有效的存款保险制度,促进形成市场化的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理机制。
在今年2月初,央行曾表示,目前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有市场人士猜测,目前存款保险制度的相关条例起草已经完成,或将择机出台。而申银万国则预计,存款保险制度细则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公布,并征求公众意见,但正式执行最快要到2015年。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为金融机构未来的市场化及银行退出机制的完善做准备。也就是说,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未来商业银行如果经营不善,也有可能面临倒闭。但银行倒闭势必会造成储户的损失,甚至是金融市场的巨大动荡,而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则将成为银行倒闭后的保障。
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郭田勇表示,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提。但这项制度并非万能,也可能更促使银行敢于冒险。而在面对小银行倒闭的时候,存款保险制度就能够解决大部分问题,但大银行面临倒闭风险时则需要更多的处置机制才能够不让倒闭风潮蔓延。
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一直被看做是未来银行倒闭时对百姓存款的保护屏障。就像是银行等存款性金融机构给自己上了个“人身意外险”一样,按照一定存款比例向有资质的保险机构投保,当银行等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时,能够保证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以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
第四篇: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
一.内涵: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2015年3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金融改革重要的一步棋,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紧锣密鼓的准备,2014年末时已经把存款保险条例公开征求了意见。2015年5月1日出台。二.作用:
(一)、积极:
世界:
1.存款保险制度可有效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持正常的金融秩序。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频频发生金融**。金融危机或风暴会严重影响发生国经济的正常运转和社会安定,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发生国为解决这些金融问题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国际经验表明,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可行选择之一。由于存款保险机构负有对有问题银行承担保证支付的责任,它必然会对投保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一定的监督、管理,从中发现隐患所在,及时提出建议和警告,以确保各银行都会稳健经营,这实际上增加了一道金融安全网。同时由于存款保险机构可通过对有问题银行提供担保、补贴或融资支持等方式对其进行挽救,或促使其被实力较强的银行兼并,减少社会震荡,会对公众心理产生积极作用,有效防止银行挤兑风潮的发生和蔓延,从而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2.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总体上增强银行信用,提高社会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
银行作为信用中介,基本特征是高风险性和不稳定性,即银行大部分资金是以负债的形式吸收的机构和个人存款,自有资金只占全部资本的小部分,在经营管理不善或其他因素作用下导致不能按时清偿债务时,就易引起银行信用危机。如果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当实行该制度的银行不能支付存款人的存款时,投保银行可按照保险合同条款从存款保险机构那里获取赔偿或取得资金援助,或被接收、兼并,存款人的存款损失就会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有效保护了存款人的利益。存款保险制度虽然是一种事后补救措施,但它的作用在事前也有体现。当公众知道银行已实行了该制度,即使银行真的出现问题时也会得到相应的赔偿,这从心理上给了他们以安全感,从而可有效降低那种极富传染性的恐慌感,进而减少了对银行体系的挤兑。3.存款保险制度能促进银行业适度竞争,为公众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
大银行由于其规模和实力往往在吸收存款方面处于优势,而中小银行则处于劣势地位,这就容易形成大银行垄断经营的局面。而垄断是不利于消费者利益的,社会公众获得的利益就会小于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利益。存款保险制度是保护中小银行,促进公平竞争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可使存款者形成一种共识,将存款无论存入大银行还是小银行,该制度对其保护程度都是相同的,因此提供服务的优劣,将成为客户选择存款银行的主要因素。中国
中国金融业的现状是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尚未完全转变,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风险抵御能力较差,在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善、金融监管手段和方法落伍的背景下,实行强制性存款保险实际上也是对银行业发展的一种强制性保护。1.在中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革新传统观念,提高公众风险意识。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下,中国的银行储蓄存款不仅没有风险,而且收益可观,一直是人们投资的首选渠道。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破产不仅在理论上已被公众接受,而且在实践中已实施,因此作为经营货币这一特殊商品的商业银行所潜在的风险也应为公众所接受。
2.在中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还有利于加强中央银行的监管力度,减轻中央银行的负担。
存款保险的目的要求了存款保险机构要对日常的银行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定期对银行的财务状况进行检查,审查其上报的统计报表和账目。当银行管理不善或经营非法、风险较大的业务时,存款保险机构可以提出警告,勒令整改,帮助银行渡过难关,或促成其它银行的并购,从而实现中央银行的监管意图。
(二)、消极 世界
1.存款保险制度其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它可能诱发道德风险。
一方面,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使得存款者风险意识下降,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实现后可能不顾银行经营风险,将钱存到愿意支付最高存款利息的银行;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风险约束机制也会弱化,在经营活动中就可能为追求高额利润而过度投机。
2.存款保险制度刺激银行承受更多的风险,鼓励银行的冒险行为。
特别是当一家银行出现危机而又没被关闭时,知道一旦遇到麻烦存款保险机构会挽救它们,所有者便用存款保险机构的钱孤注一掷,因为这时全部的风险由承保人承担。这样那些资金实力弱、风险程度高的金融机构会得到实际的好处,而经营稳健的银行会在竞争中受到损害,从而给整个金融体系注入了不稳定因素并增大了银行体系的经营风险。这与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本来目的背道而驰。3.存款保险制度还产生了逆向选择的问题。
在存在存款保险制度的情形下,由于风险锁定存款保险,存款人更敢于冒险选择能提供非正常高回报的高风险银行,从而损害经济资源和市场约束的效率。在自愿参加保险和存款保险费率统一的情形下,经营好的银行将会退出存款保险体系,经营不好的银行也要缴纳更高的保险费用,从而威胁到存款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银行体系性风险也将扩大。
4.存款保险制度本身也有成本。
对银行而言,缴纳保险费用将会增加其运营成本,减少利润。对存款人而言,银行会将存款保险的费用间接转移到储户身上。对存款保险机构来说,其也存在自身的运营成本,也有自己的利益,有可能将自身利益置于存款人和纳税人的利益之上,这样处理问题是就会产生利益倾向,从而出现问题。
中国 中国四大国有银行有政府为其做后盾,无偿享受政府提供的保险,为了节省运行成本会不愿加入存款保险体系。如果不把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纳入这一体系,那么由于保险基金数额小、范围狭窄,就很难保证银行资金发生大量损失的时候对储户进行赔付,从而导致存款保险制度不能正常运转。
第五篇: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理论是把存款保险分为隐性(implicit)存款保险和显性(explicit)存款保险两种。
1、隐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则多见于发展中国家或者国有银行占主导的银行体系中,指国家没有对存款保险做出制度安排,但在银行倒闭时,政府会采取某种形式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因而形成了公众对存款保护的预期。
2、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对存款保险的要素机构设置以及有问题机构的处置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优势在于:
1)明确银行倒闭时存款人的赔付额度,稳定存款人的信心。
2)建立专业化机构,以明确的方式迅速、有效地处置有问题银行,节约处置成本。
3)事先进行基金积累,以用于赔付存款人和处置银行。
4)增强银行体系的市场约束,明确银行倒闭时各方责任.中国目前是属于隐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历史上,中国人民银行多次对中国的金融系统注入资金,补充资本金,进而保护银行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最大的一次注资是在中国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制中.当时,中国的整个银行系统面临巨大的系统性风险,国际机构普遍认为中国的一行系统技术上已经破产,并且他们认为中国银行体系的坏账率高达百分之五十.后来央行发布报告是四大国有银行的坏账率为25%.央行累计为四大国有银行冲销坏账,扩充资本金提供了高达1.4万亿的再贷款和再贴现.试想一下,假设一个银行有5元资本金,有20倍的杠杆,则有100元的资产,存贷比为75%,假设存贷利率分别为3%,6%.则利差收入为75*6%-100*3%=1.5元,中间业务收入1.5元.则收入为3元.当不良贷款率为4%是,银行处于盈亏平衡点(3-75*4%=0).彼时,中国的不良贷款率为25%(央行公布!).央行每次的再贷款和再贴现将会增加其资产负债表,央行负债的增加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货币的发行,过多的货币发行无疑会加剧通胀,损害居民的实际购买力,损害居民的切身利益.财政部为向四大国有银行注资发行的数千亿的特别国债,其最终也要纳税人来承担,还是损害了居民的利益.央行用外汇储备向四大银行注资,其本身更不具有法理.如果银行没有自己的风险防范措施,没有自己的风险隔离墙,自己坏账增加,最后想政府求助,最终还是要纳税人埋单.中国建立自己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很有必要.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提高社会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如果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当实行该制度的银行资金周转不灵或破产倒闭而不能支付存款人的存款时,按照保险合同条款,投保银行可从存款保险机构那里获取赔偿或取得资金援助,或被接收,兼并,存款人的存款损失就会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有效保护了存款人的利益.可有效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维持正常的金融秩序。、促进银行业适度竞争,为公众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存款保险机构可通过对有问题银行提供担保,补贴或融资支持等方式对其进行挽救,或促使其被实力较强的银行兼并,减少社会震荡,有助于社会的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