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进中南海的村支书
走进中南海的村支书
——记河北省藁城市南孟村党支部书记冯志华
初见冯志华,除了看到他脸上仍然挂着刚刚见到总理的那种兴奋外,另一个印象是,他可不是一个“土”书记,而是属于那种知识型的村干部。2月7日,作为全国亿万农民的唯一代表,冯志华参加了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主持的座谈会,而且还博得了总理的鼓掌与喝彩。一回到村里,冯志华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紧锣密鼓地谋划着南孟村下一步的新农村建设。冯志华,藁城市南孟村党支部书记,一位48岁当了16年村书记的“能人”,村民们说,冯志华不论处理村里事还是带领大伙致富,都是一百一,没得挑。从1990年,冯志华连年被评为藁城市优秀党支部书记,务实杯先进个人,“双强”党支部书记,他所在的党支部被评选为红旗农村党支部,他本人还被评选和推选为石家庄市级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石家庄市第七次党代会代表、第11届人大代表。
硬气的干部有威信
“我用抓工业的理念来管理村务,什么事都要讲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更重要的是村干部首先要硬气。”冯志华1974年高中毕业后,先后在河北收割机厂、藁城鞋厂当过车间主任、生产科长、代厂长,并在那时拿到了建筑业助理工程师,企业的管理经验对他担任支部书记大有裨益。1989年,冯志华回村被推选为党支部书记。南孟村处于藁城与无极交界,历史条件形成 1的集贸古镇人际关系错综交叉,吃喝风比较严重。“换人不如换思想”,他上任后原班人马一个没动,而是逐步建起了村班子成员正规的考勤请销假制度、财务审批制度,增设分线统计、会计复核互查制度。1998年,有的村民反映,有时办事不知什么时候、到哪里能找到村干部。冯志华立即召集村“两委”班子成员研究,当即定下了逢过集例会制度,并明确了每位村干部的责任划分,村民有事逢例会可直接到村委会,平时有事随时找分管村干部。老百姓有了说事的地方,心里自然就塌实多了。自此每天填写工作台帐,实行工资与工作完成情况、出勤情况挂钩,成了南孟村干部坚持这么多年的“习惯”。2002年,冯志华又把年轻有为、敢说敢干、有经济头脑、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年轻党员推荐为党小组长,让这些村里的“能人”发挥带头作用,拉着村民一起富。
“公生廉、廉生威、树形象、得民心、村稳定、百业兴”这是冯志华经常对村两委一班人说的话,既简练又实用,而且他第一个带头实践。“村民没有远近之分,都是乡亲,村里的几千双眼睛都盯着你呢,处事不公正,对谁都说不过去。”无论是计划生育、粮食征购提留、电费、公益集资等工作都是冯志华第一个说、第一个定、第一个做,村内大小事务广泛征求村民意见,让村民自己作主决定自己的事,并定期公开,接受监督。冯志华还不忘时时给自己“充电”。在他的家里可以看到关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政策法规的各类书籍,平时不出门时,冯志华就把自己关在家里看书,不仅了解了不少市场信息,而且也
实在长了见识,难怪他的发言得到了总理的称赞。在担当村支部书记期间,他还完成了石家庄市委党校农业经济管理大专班的学业,取得了大专文凭。硬气的干部有威信,此举一出,群众拍手称快。
让老百姓的钱袋鼓起来
“这个人有点子,能带着我们挣钱,肯为村民办事,从无怨言。”村民们以少有的概括力道出了心里话。在带领老百姓致富的路上,冯志华于“双强”党支部书记的称号可谓名副其实。要想村民富裕,只有增加农民的工资收入,降低生产生活成本。冯志华就紧紧抓住这条路子,实施着他的富民计划。南孟村借助藁城市粮食生产大市的优势,全村优质麦播种面积达到了100%。但要想使南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让老百姓的钱袋鼓得更快些,仅靠种地不行。冯志华根据外出参观学习的经验,跟村班子集体讨论找出了突出本地特点、突出上项目,以工业推动商业、养殖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新路子。主意一定,冯志华就带领着这班人甩开膀子大干起来。
南孟自古是商贸古镇,冯志华从集市拓展着手,设置了服装、布匹等专业市场,鼓励一些有经商头脑的村民投入做生意的行列,全村70%的村民都做生意搞买卖。1991年率先在市工商局申办了“河北省藁城市农工贸实业公司”,村里从事种植、批发蔬菜,废旧物资回收、贩运的村民一下子多了起来,他们也成了村里先富起来的一批人。紧接着,冯志华又抓住南孟村当地的养猪传统,成立了仔猪交易贩运组织,广泛宣传科学养
猪技术,对养殖户照明架线、场地占用优先照顾,促使村里的养殖业迅速发展。冯志华看到蓬勃发展的养殖业已经形成,但只是初级产品,老百姓拿到手里的利润仍很有限,就第一个在村里搞起了生猪屠宰深加工,让老百姓从养猪身上多捞钱,自己也成了致富路上的排头兵。现在,他的屠宰场固定资产已达到100多万元,成了村里的“大款”。目前,村里建成万头养猪场1个,2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就有13家,9家省级定点屠宰场,日均销往北京、天津700多头生猪。一业兴带来百业旺。与养殖业相连的饲料、运输、屠宰、贩运、服务都跟着火起来,全村60%的劳动力都从事着这些行业,仅此一项,农民年人均增收1600元。
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是冯志华的另一个大手笔。他根据上级政策制定了本村工业小区的优惠引资措施,更重要的是凭着他那股实在劲让投资者心服。每个项目进区,冯志华都要盯在工地上,有事情马上处理,全程跟踪。几年时间,河北浩诺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恒瑞管件有限公司、兴化铁厂等支柱企业相继在南孟工业小区安家落户,就是这三家企业,2005年实现利税700多万元。不仅给村里带来了不少收入,而且还解决了大批闲散劳动力,让1000多名世代以种地为生的农民轻轻松松的当上了上班族,挣起了工资。“我们就愿意来这里投资办厂,别的不说,就凭老冯的为人,村干部的热情我们也愿意来。”河北浩诺公司投资后,去年还为南孟村招来了一个投资1000多万元的大项目,以商招商,投资者就是迷上了南孟这块风水宝地。
同时,冯志华还用他特有的经营头脑,建起了南孟预制件厂、水产养殖场、亚华玛钢厂,97年又兴建了华龙液化气股份有限公司,使村办集体股份企业增加到20多个摊点,村集体年收入达到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396元。
让乡下人过上城市生活
“心系村民,少说空话,多办实事”是冯志华经常告诫自己的一句话,当一个村官容易,但当一个老百姓“贴心人”的村官可是不容易。“村民富了,村集体也有了一定的实力,我就想把村里的环境整治一下,要不然跟村民的生活水平不配套,文明生态村建设正好是一个机会。”冯志华看到全市各村都在轰轰烈烈地开展生态村建设,自然也不甘落后。以前村内也是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村民怨言最大。他利用“羊曲线”从南孟村穿过的有利时机,大刀阔斧地改变街道脏乱差现状。修路需要拆迁58户,冯志华跟村干部一起走东家、串西家,起早贪黑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各家各户也积极配合,修好的水泥路让村民切实尝到了甜头,其他几条街道的清理工作也相继顺利展开,路通了,街净了,心顺了,群众的满意让冯志华感到了更多的欣慰。
前几年,该村小学年久失修,学生上学受到影响,村集体经济紧张,没有能力重修。冯志华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东借西凑,集资、预交集体企业承包费、向上级求援,能想的法子都让冯志华想遍了,村民也被党支部为民办事的诚心感动了,纷纷捐款捐物达13万余元,最终筹来140万元,建起了3栋漂亮的教学楼;此后还相继建起了幼儿园、敬老院,投资30多万元增上了变压器,投资18万元进行了线路改造。要想富,先修路。冯志华抓住村民关注的焦点、难点,几年时间投资180万元,新修了7条水泥路,安装了高标准路灯,让庄稼人晚上出行彻底告别了黑暗,成了藁城市实现道路水泥化、沿公路门市楼区化、路灯城市化最早的村庄之一。他又将村内的排水管道进行了铺设、规整,主要街道栽种了冬青、花草,让村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美,质量越来越高。
“我向总理表了态,南孟村要率先建成新农村。我们在村中心规划了2个小广场,让乡亲们闲暇之余锻炼锻炼身体,搞搞文化娱乐,人们身体好、精神好,才能全力发家致富。我们还准备规划一个住宅小区,实行楼区物业化管理,让村民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那样的新农村才像个样子,总理如果看到了才会满意。”冯志华正以更大的气魄谋划着未来。
第二篇:群众来信如何寄进中南海
群众来信如何寄进中南海
2013年07月19日09:35 来源:解放日报
今年“五四”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回信。在过去几年,习近平不止一次通过回信的方式与普通群众和基层干部互动,收到回信的有农民工子弟、地震灾区的小学生,还有身患疾病的乡镇党委书记„„
群众来信是怎么送到国家领导人手里的?中南海里的信,又是怎么寄出来的呢?
与中国政治最核心地带中南海仅一墙之隔,一个灰白色调装饰的邮局安静地伫立在府右街乙27号。
府右街上,行人们的视线很容易被中南海门口的警卫岗楼和站岗式武警所吸引,极少有人注意这家距离中南海西门不足百米的邮局。充满古旧味的办公室,营业厅墙上悬挂着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标准照,宫廷样式的照明灯让这家邮局与中国邮政遍布全国的营业网点风格迥异。
从简单的送信送报到储蓄汇款,从只为中央领导服务到面向社会大众开放,如今的中南海邮政局看上去已经和其他普通邮局没有太多差别了。但是众多寄往中南海的信件都汇集到这里,作为沟通普通百姓与中央领导的一个驿站,中南海邮局仍然在书写着传奇。
“中央收发室”走下神坛
“中央领导的信函只能通过这里投递。”中南海邮政支局党支部书记王磊强调他所服务邮局的特殊性:“中南海支局仍然是为中南海提供投递服务的唯一单位。”除此之外,邮局也为中南海内工作人员提供一系列个性化的服务,比如中南海内部警卫员每年换岗离开时,这家邮局被指派协助打包、运输行李。
据王磊介绍,自1997年面向公众开放后,中南海邮政局一半的业务量都来自社会公众服务。
开放的过程并不容易。
上世纪60年代,出于安全考虑,中南海内的一些机构和住户开始往外迁。小卖部、银行,甚至国务院的一些部门都逐步迁出红墙。邮局迁出的问题,被提上了讨论议程。时任中南海邮局负责人的李振才感觉到,随着中南海机关变少,邮局的业务将会大量减少,似乎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于是,他主动提了一个方案:如果组织需要,邮政局也搬出中南海。
谈到离开红墙,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流露出眷恋的神色。他在中南海工作生活的那11年,是他人生中最开心、最自豪的时期。
上世纪60年代末,中南海邮局搬出红墙,不再归北京市邮政局直管,而由北京市邮政局西区邮局接管。作为老员工,尚元清对迁址没有特别的感觉——“邮局依然不挂牌,不对外营业,不和附近居民打交道,职员们吃饭、洗澡、参加文体活动,都在中南海里面进行„„服务业务也照旧专为中央服务。上级指示:只是办公地点变,其他的关系都不变。”
中南海邮局只服务中央党政机关的状态止于1997年。那年,北京西区邮局决定,将这家特殊邮局的服务对象从中南海里扩展到普通公众。经过全面装修后,邮局所在的四合院恢复了古色古香的样貌,“中南海邮政支局”的铭牌总算被挂了出来。在府右街关门闭户近30年的中南海邮局突然一跃出现在公众视线之中。
“邮政局门口的这块铭牌很有意义。”王磊说,这是中南海邮局第一次明确地告诉外界,自己姓甚名谁,“首长和群众都是我们的顾客”。为此,邮局工作人员的人数一下多了一倍。邮递员上岗前要经严格政审
“三四点起床、摸黑赶去20公里外的人民日报社取报纸,然后再到冶河邮电局交接邮件,十点钟前后返回邮局。”中南海邮局的元老级交通员付江海回忆,他的“公车”——一辆自行车,每天都堆满了报纸和信件。单是《人民日报》就有200份,未经折叠就被分为四卷卷起,整个报卷有半米多长。老乡见到他常打趣:“嗬,比小驴子驮的还多呢。”
讲中南海邮局的历史,要追溯到1948年,那时专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和首长们服务的邮政局叫“山河邮局”。一般而言,邮戳都是地名,但当时晋察冀边区历史上并没有叫“山河”的地方。之所以用这个名字,其实是为了保密,山河邮局分别取的是平山的“山”,和流经平山县的滹沱河的“河”。
1950年,党中央机关进京,这家邮政局一路跟随着毛泽东等领导人来到香山临时驻地,而后搬入了中南海,成了中国最神秘的邮政局。
李振才在那儿工作了11年,他记得邮政局入驻中南海后被设置在西营业处,距离西花厅不足百米。“在这个邮局工作的员工都是邮政系统的业务骨干,每位邮递员上岗前都必须经历严格政审和保密培训。”
邮局自1959年2月开始在中南海营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属于中南海的内设局。从各地寄给党中央、政府和国家领导人的信件、邮包和报纸杂志最终都会被发送到这里,盖上“中南海”的落地邮戳,才能被投递到各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领导的家庭邮箱。
邮局的老人们回忆,在红墙内办公时见到中央领导是常有的事。老员工尚元清记得,当时周恩来住的西花厅就在邮局办公室附近,他和邓颖超时常来邮局和李振才等人聊天。
当然,中南海邮政局也有自己的“家规”。尚元清回忆,第一“规”是,在中南海里骑自行车投递时,看见首长必须下车,在路上看见首长散步或开会回来,不要主动和首长讲话。“看见毛主席要避让”。
李振才说:“当时普通邮局每天递送3次,邮递员都必须身着邮政系统定制的统一制服。但中南海里的邮局,按照首长们的工作作息,每日早晨八点、下午三点投递两次,邮递员不用穿制服,大家都喜欢穿与中南海工作人员风格一致的军大衣上班。”
让李振才自豪的还有,投递员拥有中南海最高级别的通行证,哪里都能去,通行范围比很多领导人都要大。
中南海里的邮件谁来转
如果你贴上80分邮票,写上“中南海”里领导人的名字,信首先会到达中南海邮局。在中南海邮局后边那所小四合院里,几株石榴树、海棠树生机勃勃,工作人员则时常围着一大摞码放整齐的邮件忙活。这些都是中南海里的邮件。行政和警卫人员有时会自己到前台交寄一些零星的信件。大宗邮件都是由邮政专车定期到中南海里去拉,并于当天全部发出。对于一些小批量的重要邮件,会通过专门的渠道和最高规格的服务,来确保万无一失。
中南海邮政支局支部书记王磊解释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邮政局首先会按照来信者身份是机构还是个人粗略对邮件进行分拣。机构公函一般直接投递给相应对口单位,而个人来信则根据收信人身份区分送至国务院和中央办公厅的两个信访室登记处理。”这两个信访室于2000年升级为国家信访局。
在国家信访局办公大楼的四楼,有间“信件分拣室”,十几平方米的屋内,放着几麻袋已经消过毒的信件。分拣员从麻袋中拿起一摞信件,在桌子上顺几下,放到拆信机上,拆封后再放到各省的信件格子里,几位年轻的分拣员一干就是一上午。这些经过初次分拣的信件再汇集到另一间办公室,按照涉法涉诉、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劳动社保、组织人事等几个方面,再次进行分类调度。分好后,其他业务处就可以将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信件取走,按照相关规定认真及时处理。
最终,一些信件可能到达相关领导的秘书处,再递给中央领导。据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主管的《秘书工作》杂志记载,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主任的田家英会筛选出重要的群众来信,供毛泽东批阅,其余由他代为回复。但即便是毛泽东自己手写的回信,田家英也会重新誊抄一遍再发出,把原稿留下。“人民包裹”包罗万象
作为庙堂与江湖的连接点,中南海邮局的工作对写信者而言意义重大。尚元清说起一封1959年6月的人民来信。当时,这封署名为“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北安路小学四年级二班王刚”的信件同众多群众来信一起被投送到了中南海信访处。
几十年后,已是著名演员、主持人的王刚说出了这封来信故事的后半部分。当年作为小学调皮捣蛋的坏典型,王刚被周围的同学孤立了。为了排解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感,他决定给毛主席写信,并随信附上了两张自己画的水彩画。
十几天后,王刚突然被叫到校长办公室。他拿到了一个信封——里面有毛主席亲笔签名的标准照和回信。
回忆这段奇特的经历,王刚说:“忽然,我在人们眼中的印象一下子变了,各种赞扬声不绝于耳,然后我成了一个好班长、一个两道杠的少先队中队长„„这封信改变了我的一生。”
一封写着“中共中央大胡子首长收”的来信也让李振才印象深刻。虽然周恩来总理在民间被称为“大胡子”,但分拣时,这封信是否应该交给国务院工作人员仍使他非常纠结。
“本着最大程度传达民意的想法,我递送了这封‘怪信’。”李振才说,几天后,有人告诉他,那封“大胡子”来信帮助周恩来找回了长征途中失散几十年的老友。
上世纪60年代,很多群众喜欢写信向党中央报喜。“分拣来信时,发现大家都喜欢用红色信封,一看就是报喜信,那时每次分拣来信都是满眼红彤彤的一片。”
除了寄给领导人或国家机关反映问题、报喜的信函外,很多群众还会向中南海邮寄各种包裹。李振才工作的11年间见过各式各样的“人民包裹”,从芒果、猕猴桃等时令水果,到群众自己制作或者精心挑选的衣物、书籍,包罗万象。
这些信件、邮包,经过粗略分拣后,机构公函会投递到相应对口单位,个人信件则送到信访局。“只要有收件人写明寄给领导人,我们也都会投递给信访部门。”(综合自:《中国青年报》、《看天下》、北大官网)
《人民日报》、
第三篇:村支书职责
村支书工作职责:
1、负责全村工作,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村党员大会的决议。
2、讨论决定本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需由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决定的事情,由村党支部指导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作出决定。
3、领导制定本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保证规划实施。
4、领导和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
5、领导村民委员会、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群众组织,保证这些组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权。
6、管理集体资产,协调利益关系,组织生活服务和集体资源开发,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
7、搞好党支部的自身建设,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负责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8、负责村、组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9、领导本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工作。
党务工作(包括党员发展,村干部管理,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育,村民主管理,党费收缴等)
第四篇:村支书选举
村支书选举
一介平民
父亲今年已79岁高龄,随我居住在县城,前日,突然接到村支书的电话,要求父亲当天回村参加村支书的选举,并要我给父亲安顿好投他一票,否则,他将会落选,算是帮他一把。本来,父亲移居县城多年,村里承包的土地也早已退回了村了,加之农民已没有任何负担,可以说父亲和村里已是利不利害不害了,谁作支书对他及对我家是没有任何关系了。但他那样一说,我也没办法拉下面子不给他帮这个忙,我就给父亲说了,父亲听了后说:“解书记这几年当书记,没挣下钱,反倒把他害了,整天喝酒喝的醉醺醺的,又经常赌博,欠下一大堆的债,他继续党支书则没人向他要账,他不党支书了,要账的就会上门”,我说那就选它吧,否则我以后在他跟前也会不好意思的,父亲说行,本来,解支书叫我父叫个出租车回去,费用由他负担,我觉得我自己也有车,就拉了父亲回了村子。村子与我记忆中的变化了不少,空闲了好多旧窑洞,新修了好多窑洞和平房,都是砖铺的院子,白瓷砖的墙面和地面,比过去高档多了,但也有点乱糟糟的感觉,没有记忆中的村落整齐和有生气。村支部是一个宽敞的院子,院子里安放了好多的健身器材,宛若城市里公园。
选举完了我去接父亲,父亲和我的好多亲戚在一起,并在我的车上满满的挤了一车,说是去吃饭,新当选的支书请客,他们论说了一路的刚刚结束的选举会议,堂哥说,我谁也没惹,他们两个我各给投了一票,三爷说,解华也就这一次了,下次是不选他了,看他那个委望,父亲说,这回将他选上,他利用书记这个有利位置挣得还账去,我还给他说要改正毛病了,他说一定改,再不改不行了,把他选上去,就看他自己的了。我顺便问了一下,几个候选人,每个党员让投几票,父亲说,一张票上有四个候选人,最多让填三个人的名字。堂哥又说话了,攀尚继这次为了当支书可花了不少钱,早就听说他在上级单位说好了能党支书,可能花了不少的钱,这次和解书记这差了一票,父亲和大妈说,我没给攀尚继投票,我有顺便问了一句:是村支部组织的会议吗?回答是乡政府管片的副镇长组织的会议。
从这件事情我觉得很能说明几个实质性的问题,第一,实行了差额选举,四选一;第二,乡政府的领导不能直接干预村支书的人选,而是党员投票决定,体现了大多数村民的意愿;第三,这个村民意愿不是完全符合党的政治口号和原则的,虽然他不是村民理想的支书,但村民的意愿就是叫他当了支书后,利用那个优越的位置挣钱还债,职位与利好的关系,天人共知,只是图利程度而已,绝对的不粘国家一分额外好处的干部,是不会有的,我们必须重视这个现实,而不能靠其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去保证;第四,投票必然要受到人为的干扰,没有干扰是不可能,拉票贿选是任何时候都杜绝不了的,人情使然;第五那是个党内民主,不是全民民主,党内民主其实最能体现全民的意志,如果是全民民主,不一定就能体现全民意志,人与人是不同的,贤愚不同,对待问题的看法和做法就不同,党员是人民群众中较优秀的人士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让优秀分子组成的集体,去代表全体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最实际的民主方式,选举是有竞争,但比起国外那种竞选,其花费,耗费的精力,几乎是零,国外两党或多党,全民选举,选举时的耗费,选举背后的交易我想是瞩目精心的故我不赞成国外那种制度,健全和加强党内民主和监督,才是真正是实现全民民主,权力受到制约的监督的最好模式。
基于上述五点,我认为,我国应当尽快健全党内民主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在党内借鉴国外的监督制约模式,未尝不可,立法应处于处于常态化,随时规范调整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随时废改原来法律里不适应的条文,不应以一句“法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拒改或推迟改哪些不适应的东西,不可否认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这种状态,任何事物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那只能会成为僵化和教条,我相信太阳迟早会有从西边出来的那一天,你不信吗?二是政策出台的审批机制,制约决策的随意性,我们的政策出台太随意,你没感觉到吗?三是建立循环监督制约机制,比如公检法执法,检察院有效的监督了公安机关,对法院就不是十分有效了,而检察院的行为就没有监督了,谁能监督上他呢?它也行使着国家权力,但没人监督它,人大监督是名副其实的一句空话,和平年代应当建立件件有监督,事事有制约的监督制约机制,使每一件事情都能最大程度的合法律,合民意,建立法律基础上的和谐社会,而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稀泥抹光墙式的和谐社会,那样只能越来越来不和谐,越来越不稳定,任何超越法律范围的处理都是积累不和谐的因素。
这些就是我透过村支书的选举想说的观点,健全党内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主,加快监督制约机制建设,立足法律之上构建和谐社会。
第五篇:**村支书工作总结
**乡村支书工作总结
我叫**,汉族,现年37岁,高中文化程度,中共党员,现任**乡周庄村党支部书记。我分别于2016年4月下旬在武安参加全市优秀村书记培训、2016年7月上旬在保定参加全省万人示范培训班,对于开阔视野、提升素质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两次培训通过领导、专家授课,开展互动交流、案例剖析等多种学习方式,又有实地考察参观的机会。通过这些天的学习考察,使我找出了差距、增长了知识,进一步坚定了在推进群众工作的信心。
一、主要收获。
提升了理论素养。通过学习培训,我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不仅要干好具体事务,同时也要加大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剖析案例,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加深了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了理论素养,夯实了理论基础。
加强了党性修养。培训班学习期间,我始终用党员的标准严格约束自己,自觉遵守学习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学习。同时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牢记党的宗旨,珍惜为人民服务的机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更新了发展理念。实地观看了全国优质核桃种植基地定州市小奇连村、全省柿子深加工基地易县北水峪村,让我深刻感受到村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纵观经济强村,大都有一个持久、稳定、强力的领导班子,党员干部不仅发挥带头致富作用,而且还有无私奉献做好群众工作的精神。
二、今后工作中的新举措。
1、坚持理论学习,理解,领会上级政策。理论指引方向,政策是解决问题的钥匙,我们要注意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上学习党的各项政策,要坚持向先进人物、先进地区学习。我实地参观的先进示范村的村干部都是我学习的榜样,要真正做到为不为名、不为利,为的是为人民群众谋福利。我要立足当下的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干出一番事业。
2、要理清发展思路。支部书记作为带头人,要注意考察项目,引资、引智,发展壮大本村经济。村集体要办拳头项目,引导农民上民营项目,使村民营经济壮大,群众早日致富。
3、一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我自己首先要做到。支部书记时刻都应该是楷模,打铁还须自身硬、己不正者难以正人,在坚持原则方面、在廉洁勤政方面、在遵纪守法方面都应该率先垂范。村党务、政务、财务都要公开、增加透明度,突出民主管理、科学决策,做一个人民群众信得过的支部书记。
三、现在的工作成效
短暂的农村实地考察,让我感受强烈冲击和震撼,深感差距大、压力大,我们最大的差距就在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上的差距。新农村建设不光是发展经济,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全局上做好新时期的农村工作。
1、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
经济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有力地证明,要使一个区域的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必须有一个好支部、好班子、一个好的带头人,我培训回来后把村组班子建设做为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从抓党员队伍入手,坚持党员联系户,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每月定期召开一次党员大会,及时向党员报告支部的动态、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增加透明度的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党员参加支部各项工作的积极性。
2、倾心尽力,圆满完成上级交付的各项工作
从农村书屋建设,到随后的优秀党务公开、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再到村民代表的选出,村两室翻建,接着是安全乡村创建、环境卫生整治、抗洪抢险等工作,一直到土地整治工作,我都是认真对待,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3、注重实效、开展惠民工程,助力精准扶贫工作
我村今年的工作重心在于脱贫摘帽工作,我村已申请街巷硬化项目资金50万元,预计在10月底将所有街巷全部实施硬化。莲藕种植的前期宣传和推广工作已经结束,现我村已有103亩耕地筹备种植莲藕,初步计划在11月底前完成藕池的打挖工作,明年开春进行莲藕的种植工作。已申请光伏发电项目资金30万,改造路灯40盏。这些惠民项目将惠及我村所有贫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