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主要体现在人本主义的教育观里

时间:2019-05-13 16:5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因材施教主要体现在人本主义的教育观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因材施教主要体现在人本主义的教育观里》。

第一篇:因材施教主要体现在人本主义的教育观里

因材施教主要体现在人本主义的教育观里,即充分发挥个人潜质,做到意义学习

所谓意义学习就是个人全方位的学习发展,而不仅仅局限在课本教学。比如,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智能,心理情绪能力(情商),如何促进学生集体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形成,如何使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

集体意识和独立意识是发挥个人优势的基础,处理不好可能要么不合群,出现独行侠,要么会失去个人特点,去个人化。

首先要把学习的内容范围扩大,并从个人发展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充分开发学生的自主独立性,和对学习的积极性。

因材施教应该是全面的,老师必须明白这一点,即学生都是不同的,只有看到学生的优缺点和集体的关系,才可做到因材施教

合理安排学习内容、灵活奖罚措施、学习目标应该做到一定程度上的量体裁衣,尽量做到让大多数人获得个人信心,重在调和学生间的关系融洽性,知识和能力并行发展,学习上最大限度地实现集体配合和个人建议的独立(也就是说能够进行小组式教学,一般很难)。只有个人全面的发展,才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弥补学生劣势。

第二篇:因材施教要体现在

因材施教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中

(1)把握学生心理动态,情感化教学

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更是教育成功的基石。从2010年以来,“90后”开始大批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其中高职生的特点是自我意识强、行为比较懒散、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比较差、有叛逆心理等,本着“成才先成人”的教育理念,任课教师和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应该经常沟通交流,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日常学习的情况和心理动态,这样,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课后答疑辅导都可以通过谈话或引导,将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到最佳。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要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对于头脑灵活但学习习惯差的多鞭策多关心,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成绩一般且性格内向的要经常谈话给予鼓励,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可度;对于基础薄弱且学习困难的要多关注多帮助,灵活利用学生之间存在能力差距的现状,形成“一对一”互助小组,团结了同学关系,锻炼了优异生的水平,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2)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开放式教学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因材施教注重“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应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尽量压缩教师演绎“独角戏”的时间,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特别是实践操作环节,领悟发挥永远比模仿重复印象深刻。在建构主义理论中,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另外,充分发挥网络教学资料共享机制的优势,提高课后学习的效率,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和谐师生关系。

(3)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层次化教学

著名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专家谭浩强教授曾指出:“不同专业中的计算机教学,无论就目的、内容、教学体系、教材、教学方法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计算机的应用是分层次的,同样,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也是分层次的。” [4] 也就是说各专业对计算机技能训练的要求有所区别(如表1所描述),因材施教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篇:刘思勇之《人本主义教育观》

人本主义教育观

刘思勇

关键词:人本主义教育。“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

(摘自朱永新《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

这首诗启示我们:教育的本质目的在于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正

常和谐的发展,培养会生存、会生活、有教养的人。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我们姑且称之为“人本主义教育观”。

在我国目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之际,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

过半数的仍奉行应试教育,部分学校时而素质教育时而应试教育,部

分学校则没有什么理念,部分学校甚至奉行一些错误的办学理念,只

有少部分学校坚持了素质教育理念。那么,素质教育是什么呢?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说法,我们的广大教育工作

者也没有几个清楚。大部分教师和绝大部分家长不知道该怎样用素质

教育的理论系统的培养和教育学生,绝大多数学生不清楚该如何发展

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倡导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相当必要。在此,我们应大力倡导“人本主义教育观”。那么,为了实现教育的本质目的,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以人为本的教育呢?

我认为,为了实现教育的本质目的,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健康。毛泽东同志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应该是一个正常人的基本需要。健康教育应该是整个教育的基础部分。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教育要教育学生熟悉自己身体结构和功能;学会合理营养;学会保养自己(包括保护自己的身体、生命安全),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学会并坚持体育锻炼(发展一项至多项体育爱好),以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素质。心理健康教育要教育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和情感:懂得什么是健康心理和情感,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和情感。

二、智力。智力的开发是人本主义教育的主体。它包括知识的学习和开启智慧的能力的培养。知识的学习包括关于人、自然、社会、文化的基本知识的学习。这些知识应该是人发展和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开启智慧的能力主要有这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观察力;理解能力:理解声音(语音,本土的和通用的)、动作、符号(文字、图形、颜色、数字、其它通用符号)、物象(抽象事物,包括国际理解);记忆力;表达能力:用声音(语音:本土的和通用的)、动作、符号(文字、图形、颜色、数字、其它通用符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联想和想象能力;规划、实验、实践和创新能力;搜集、处理信

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组织能力。

三、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教育是人本主义教育的核心,因为它是人类灵魂的关键。思想品德教育包括基本的思想观点、意识和品德三个方面。

基本的思想观点包括:正确认识和对待人(包括自己)、事、物(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辨证发展的方法论);有健全的价值观——(包括:人与自然的价值观,人与他人(社会)的价值观,人与自我的价值观,人与文化的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审美观。

基本意识包括:人文精神;责任心;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进取和创新意识;实现目标的意志。

品德主要包括这些: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有爱心(爱国、爱民)、善心,尊重人,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勤劳勇敢,爱惜劳动成果,自信自立自强,有明确的理想。

四、做人。做人,做会生存、会生活、有教养的人,不仅是生

命体能动性的展现,学生健康、智力、思想品德综合素质的外化;更是学生潜能的发挥,个性的展示和完善。

做人,包括做自然人、社会人和职业人。做自然人首先要学会生存,还要学会自我保护和自我服务,学会生活。做社会人,要具有健康负责的生活态度;要学会与人相处,共同生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关注所处社会形势(包括世界、国家、家庭),与时俱进。做职业人,选择合适的职业,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可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培养),做好本质工作,遵守职业道德,维护职业形象。

总之,以上四个方面的教育,在实现教育的本质目的,实现人本主义教育的理想中,既有各自的任务,又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我们以“人”来打个比方,“健康”就好比人的双腿,是基础;“智力”就好比人的躯干,是主体;“思想品德”就好比人的大脑,是核心和关键;“做人”就好比人的生存发展和外在表现。四者结合,组成一个完整的人。因此,为了实现教育的本质目的,为了人的一切的教育理想,我主张从以上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这就是我倡导的“人本主义教育观”。我真心希望,这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能对素质教育理论的完善,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并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对教师和家长培养和教育学生,对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资料:《走进新课程》、《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

2010.10.8

第四篇:人本主义教育观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人本主义教育观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桂平市一中陈艺中

摘要: 当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实践的层面上拉开了序幕,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如何通过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达到尊重学习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这次课程改革的关键。本文从人本主义教育观与思想政治教学相结合谈谈关于课堂改革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人本主义教育观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以人为本 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变教育观念,尊重人的个性需求,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把学习的主体放在第一位。但是纵观我国当代教育发展过程,却存在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就是长期以来对“教育是为了培养人”这一功能目标关注不够,尤其是当前高考竞争日益激烈和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教育过程中学习者主体地位总是被忽略,看不到教育的对象是人,严重扭曲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因而导致了许多严重背离了教育规律的行为产生,也偏离了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因此,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推动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人本主义教育观的核心是尊重人、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情感教育,因此将人本主义教育观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集合,对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也符合当前政治学科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关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

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其代表人物罗杰斯作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他把自己长期从事心理治疗中积累的经验和研究结果,推广到学习和教学方面,他十分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必须相信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必须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个性特征、人际交往能力和审美能力等同时得到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要给学生更多地表现自己才能和才干的机会和领域,给发展学生的业余爱好提供更多的场所和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和提问,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耐心教育,而这些在正是吻合了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体现了人本主义的应用价值。

二、人本主义教育观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正在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因此,中学政治教师应该站在时代的前沿,顺应时代发展,以实际行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本主义的有机融合,以此寻求最佳的结合点。因此我们应该做到:

第一,转变教育观念,做到“以生为本”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是以教师的教为本,教师主要着眼于如何教会学生应付考试,而不是将教学重点放在辅助学生学习以及开发学生巨大的学习潜能和智能,教师所关注的只是学习结果,而不关心学生借助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获得这种结果,而学生只能围绕教师的教转,学生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丧失了学习情趣和创造精神。新课程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一定的知识、情感和意愿,有自己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有各种兴趣和需求,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命体。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要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系统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而且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从教师的精心设计的“教”,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学”。因此,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生动活泼、自由愉快地去学习,惟有如此,方能真正做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转变传统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人本主义教观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由学习原则。即是指教师在安排学习活动时,让学生自由选择,决定他们的方向,去探索发现结果;教师只是从旁协助。只有自动自发的学习活动,才会使学生全心投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寻求答案,只有这样才会启发学生心智,提升求知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要注意充

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政治教学如果不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必然被时代淘汰。思想政治课本身理论性较强,教师要灵活运用归纳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方式,引起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利用如工厂、农村、银行、农贸市场等社会资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讲到商品服务市场、银行等知识点时,可以带领学生到实地去感知、体验并实践,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将理论同实践结合,使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易懂,这样才能体现政治课的时效性、真实性、形式活的特点,拓宽学生的事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

第三,要建立平等、和谐、情感融洽的师生关系。

人本主义教育观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情感,学会与教师及班集体成员的交往,实现自己的潜能,达到最佳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知识,而是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环境,在较少威胁的教育情景下才会产生有效学习,主动、自发、全心投入的学习才会产生良好效果。

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以教师灌输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枯燥无味,学生学得被动且无兴趣,师生关系缺乏人情味。特别在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往往将学生看作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完成认识性任务是课堂教学的惟一目的,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

色,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听众”,它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公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使教学本身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忽视了思想政治课“育人为本”的教学目标,达不到育人的目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课堂上的运用,就是要求教师重视教育教学的对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调动其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好学、会学,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情感。进而达到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合作能力、行为习惯、交往能力等,进而引导受教育者自我教育,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教学的育人本质。因此改变师生关系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用的一个焦点。我们的政治教师应当以真诚坦率的态度、毫无掩饰的表现面对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意见,深入研究学生的内心反应,运用心理换位的方法,从学生的角度来理解学习过程。使教师成为学生心灵停靠的港湾,以充满爱心的诱导和帮助,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事实上师生关系的民主、和谐、平等、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目的,使学生得到真、善、美的教育。

参考书目:

1.《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年07期。

3.《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8年11期。

4、《教育现代化与素质教育》,顾明远。

下载因材施教主要体现在人本主义的教育观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因材施教主要体现在人本主义的教育观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