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星希望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何爱玲2012011802会计12-2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我们小组一行10人来到了北京市星希望孤独症康复中心。北京市星希望孤独症康复中心创办于2011年1月,是一家民办非企业单位,挂靠于北京市昌平区残联。中心为孤独症、阿斯伯格症、多动症、社交缺陷、智力发育迟滞、语言发展迟缓等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早期干预与康复训练。出发前,我们在网络上搜索到一些与星希望创办人和该康复中心有关的信息:星希望创办人杜佳楣,是一位普通的大学老师,2004年女儿煊煊被筛查出孤独症,从此,杜佳楣带着女儿走上了漫长的孤独症康复之路。通过九年的艰苦努力,煊煊已在一所重点小学就读。杜佳楣也逐渐摸索出一套以动机为核心,以社会性和智力培养为基础的孤独症康复方法和技术。而星希望孤独症康复中心在此基础上开设了一系列康复课程:DTT回合式教学、RDI游戏课、语言课、感统课、舞蹈课、精细课、音乐课、PECS图片交换、TECHH结构化教学。在不打扰孩子们正常上课的情况下,我们经由工作人员陪同,参观了学校,并参与了孩子们的课程。经工作人员讲解,我们了解到孤独症孩子由于大脑发育异常,先天的动力机制不够,他们对于任何事物都从不关注,因此,很多书籍上都提到孤独症的孩子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其实不是没有学习的能力,而是缺乏动机因而缺乏主动性。当然也有一部分孤独症孩子有动机,但是他们的动机非常的初级,基本上停留在对食物,玩具等自己感兴趣的物品的动机,对于再高级一点动机的如他人的关注,称赞等基本上就没有。此外,孤独症的孩子95%在理解力上存在这问题。这种理解力的问题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等受损都有着相当的关系。
我们还注意到针对孤独症儿童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能力比较弱的情况,星希望是坚持小班制教学,每个班级的孩子不超过6个,能力弱的孩子的班级孩子甚至只有2-4个。
在活动即将结束时,我们为小朋友们举办了一个小型陶笛音乐会,演奏了小朋友喜欢的儿歌。这些孩子们对音乐都有着独特的关注,随着音乐舞蹈鼓掌,还有的孩子主动上前来尝试陶笛。而星希望的老师们都一直陪在孩子们的身边,鼓励小朋友们更多的参与其中,用爱心,耐心,恒心,慧心帮助这些孤独症等特殊儿童早日融入社会,帮助特殊儿童的家长健康快乐的生活!
实践活动的时间很短,一晃就过,但我们对星希望的关注不会减弱,对星星的孩子们的关注不会减弱,并会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更多的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来。
第二篇:希望安养庇护所暑期社会实践
8-61:49:51
结束在南京万家帮希望安养庇护所的暑期社会实践已经有将近半个月的时间了,回忆起月初留在南京的那十个日日夜夜,点点滴滴仍然历历在目。
对于南京万家帮希望安养庇护所,可以说,我再熟悉不过了。南京万家帮希望安养庇护所是我们院的长期志愿服务基地,从它去年十月创办以来,我们院就一直有志愿者,包括我,到那里进行志愿服务。这半年,我和一个大一的同学一起,负责文学院在这个基地的所有志愿服务工作,组织志愿者进行每周的服务,我自己上学期也去了近10次,可以说,我见证了这个民间助残组织的诞生和发展。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也是应万家帮负责人的要求,经老师的同意组织的,是我们平时服务的一种延续,本着对这个机构的感情和对志愿服务的执着,虽然我不是南京人,但我还是选择了留下来,在这里志愿服务,进行暑期社会实践。
由于对万家帮比较熟悉,又是这个基地的负责人,我参与到了前期的策划及联系工作中。工作很琐碎,很麻烦,但和队长两个人在一起,我们一起讨论,一起和院里老师确定一些事项,我感觉很充实,即使是在考试期间,但我仍然觉得,付出是值得的。在我们的小分队中,我是前期服务的通讯员。考虑到活动的整体性和长期性,与报社的联系工作由队长承担,我主要是承担起的在网上发通知、发新闻稿的任务。对于一个文学院的学生,这个工作可能真的不算什么,但我从中领会到的,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种传播爱心的责任。
虽然在万家帮进行志愿服务对于我来说已经轻车熟路,但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却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原因就在于服务对象的变化。以前我们面对的通常是一些和我们年龄相仿甚至是比我们还大一些的智障人群,虽然智力有问题,但最起码,我们可以交流,可以说话谈心,而这一次,庇护所里却来了一批新成员:从不说话的沈家欣、听话爱笑的徐子月、流口水的宋洋。他们都是一些患有自闭症或者是孤独症的孩子,都还只有十岁左右。他们几乎没有语言能力,我们无法和他们交流。命运和他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使他们一出生就成为了正常人眼中的“弱势群体”,他们不能就读于正常的小学,而是在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听万家帮的老师说,他们在学校里几乎不学习什么知识,主要是训练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惯。而在万家帮这个大家庭里,老师给他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康复训练、知识学习、游戏等等。
而我们志愿者所要做的,就是帮助那里的老师,陪着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做操、一起练字、一起做数学题……这个工作,听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当大家都投入进去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甚至是一种挑战。虽然我们也是师范生,但教育对象不同,我们没有特殊教育的知识,一些善意的举动有时却对这些孩子的康复训练没有好处。而且,虽然那些孩子不说话,但他们的奇怪举动有时让我们很无语。沈家欣平时不说话,只是在我们训练她,尝试让她开口时她才会用一种近乎原始的声音发出“啊”的声音。她喜欢蹭在我们志愿者的身上,还喜欢玩扑克牌,刚开始,我们志愿者会顺着她的意愿陪着她玩,而他们的老师说这是自闭症患者的典型症状,需要我们引导他们,逐渐淡化这些需求。宋洋几乎没有吞咽的功能,口水会不由自主地流出来,而且他还特别好动,所以和他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总是很辛苦,常常要跟在他的后面跑,每隔几分钟还要给他擦一次口水。半天下来,我们常常是满身口水地回学校。子月很听话,常常和我们一起画画、写字、做数学题,她也能发出一些声音,老师们说经过训练,她将来一定能够说话,和她在一起玩,我们也很快乐。
7月4日,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驻南京万家帮希望安养庇护所社会实践基地正式挂牌成立的日子,也是我们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启动仪式,院领导和锁金街道的领导都出席了我们的仪式。看着自己服务了近一年的万家帮庇护所正式与学院签署了协议,将双方的合作推向深入,同时也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我们的心中非常的激动,我相信,只要时间和条件允许,我会在这里继续服务下去。
七月的南京充分发挥了它“火炉”的威力,持续的高温让我们所有的志愿者热得喘不过气来。我们想过放弃,但想起那群孩子,所有人还是义无返顾地选择了留下。前期志愿服务的人员是由我安排的,考虑到天气的炎热,从7月7号开始,我们将每次的志愿服务时间由半天延长至一天,以避开中午最毒辣的阳光。我们所有的志愿者没有向恶劣的天气屈服,坚持到了最后一刻。正是“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志愿服务精神,督促我们做下去、坚持下去,我们相信,我们小小的付出,是送给他们和他们家人最好的礼物,我们有什么理由退缩呢?
十天的时间相当短暂,那几个孩子也许就是我们人生中的过客,也许我们再也没有机会见到他们。但是,这一次的人生经历却是我一生的财富。我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很多很多……
第三篇:希望安养庇护所暑期社会实践
结束在南京万家帮希望安养庇护所的暑期社会实践已经有将近半个月的时间了,回忆起月初留在南京的那十个日日夜夜,点点滴滴仍然历历在目。
对于南京万家帮希望安养庇护所,可以说,我再熟悉不过了。南京万家帮希望安养庇护所是我们院的长期志愿服务基地,从它去年十月创办以来,我们院就一直有志愿者,包括我,到那里进行志愿服务。这半年,我和一个大一的同学一起,负责文学院在这个基地的所有志愿服务工作,组织志愿者进行每周的服务,我自己上学期也去了近10次,可以说,我见证了这个民间助残组织的诞生和发展。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也是应万家帮负责人的要求,经老师的同意组织的,是我们平时服务的一种延续,本着对这个机构的感情和对志愿服务的执着,虽然我不是南京人,但我还是选择了留下来,在这里志愿服务,进行暑期社会实践。
由于对万家帮比较熟悉,又是这个基地的负责人,我参与到了前期的策划及联系工作中。工作很琐碎,很麻烦,但和队长两个人在一起,我们一起讨论,一起和院里老师确定一些事项,我感觉很充实,即使是在考试期间,但我仍然觉得,付出是值得的。在我们的小分队中,我是前期服务的通讯员。考虑到活动的整体性和长期性,与报社的联系工作由队长承担,我主要是承担起的在网上发通知、发新闻稿的任务。对于一个文学院的学生,这个工作可能真的不算什么,但我从中领会到的,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种传播爱心的责任。
虽然在万家帮进行志愿服务对于我来说已经轻车熟路,但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却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原因就在于服务对象的变化。以前我们面对的通常是一些和我们年龄相仿甚至是比我们还大一些的智障人群,虽然智力有问题,但最起码,我们可以交流,可以说话谈心,而这一次,庇护所里却来了一批新成员:从不说话的沈家欣、听话爱笑的徐子月、流口水的宋洋。他们都是一些患有自闭症或者是孤独症的孩子,都还只有十岁左右。他们几乎没有语言能力,我们无法和他们交流。命运和他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使他们一出生就成为了正常人眼中的“弱势群体”,他们不能就读于正常的小学,而是在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听万家帮的老师说,他们在学校里几乎不学习什么知识,主要是训练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惯。而在万家帮这个大家庭里,老师给他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康复训练、知识学习、游戏等等。
而我们志愿者所要做的,就是帮助那里的老师,陪着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做操、一起练字、一起做数学题……这个工作,听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当大家都投入进去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甚至是一种挑战。虽然我们也是师范生,但教育对象不同,我们没有特殊教育的知识,一些善意的举动有时却对这些孩子的康复训练没有好处。而且,虽然那些孩子不说话,但他们的奇怪举动有时让我们很无语。沈家欣平时不说话,只是在我们训练她,尝试让她开口时她才会用一种近乎原始的声音发出“啊”的声音。她喜欢蹭在我们志愿者的身上,还喜欢玩扑克牌,刚开始,我们志愿者会顺着她的意愿陪着她玩,而他们的老师说这是自闭症患者的典型症状,需要我们引导他们,逐渐淡化这些需求。宋洋几乎没有吞咽的功能,口水会不由自主地流出来,而且他还特别好动,所以和他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总是很辛苦,常常要跟在他的后面跑,每隔几分钟还要给他擦一次口水。半天下来,我们常常是满身口水地回学校。子月很听话,常常和我们一起画画、写字、做数学题,她也能发出一些声音,老师们说经过训练,她将来一定能够说话,和她在一起玩,我们也很快乐。
7月4日,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驻南京万家帮希望安养庇护所社会实践基地正式挂牌成立的日子,也是我们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启动仪式,院领导和锁金街道的领导都出席了我们的仪式。看着自己服务了近一年的万家帮庇护所正式与学院签署了协议,将双方的合作推向深入,同时也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我们的心中非常的激动,我相信,只要时间和条件允许,我会在这里继续服务下去。
七月的南京充分发挥了它“火炉”的威力,持续的高温让我们所有的志愿者热得喘不过气来。我们想过放弃,但想起那群孩子,所有人还是义无返顾地选择了留下。前期志愿服务的人员是由我安排的,考虑到天气的炎热,从7月7号开始,我们将每次的志愿服务时间由半天延长至一天,以避开中午最毒辣的阳光。我们所有的志愿者没有向恶劣的天气屈服,坚持到了最后一刻。正是“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志愿服务精神,督促我们做下去、坚持下去,我们相信,我们小小的付出,是送给他们和他们家人最好的礼物,我们有什么理由退缩呢?
十天的时间相当短暂,那几个孩子也许就是我们人生中的过客,也许我们再也没有机会见到他们。但是,这一次的人生经历却是我一生的财富。我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很多很多……
希望安养庇护所暑期社会实践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四篇:“希望之家”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为爱而生
——工学院赴“希望之家”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诗人聂鲁达说:“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就像北方冬天的枝干一样,清晰,勇敢,坚强。”当我的脚步轻轻地踏出“希望之家”,身后的那一段真情开落出诗里无限缱绻的风光和饱满而殷实的现实理想。在北京,在大兴的青云镇,尽管带不走一丝云彩,却想带走全部的珍贵印象。
京都之南,青云之郊,“希望之家”成立于2000年10月,这是一个帮助残疾孤儿手术治疗和康复的家园。院长Karen Brenneman来自美国,义务为希望之家做一切事务性的工作。孩子们来自全国不同的福利院,身体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如唇鄂裂,足内翻,心脏病等等,但都是可以做手术矫正的,目前在接受治疗的孩子就有40多个。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已经有一百多个孩子做过手术,并有一百多个被收养出去。当时基于这样一个对“希望之家”的初步了解,结合工学院“关爱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主题社会服务活动,我们成立的一个以关爱弃婴儿童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团队。
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我们从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老师那儿咨询了办好爱心公益活动的经验,他的一番话让我受益匪浅。他总结说,一是我们要想做好公益活动,就要坚持到底,定时定点地举办活动,做出自己的品牌来。二是要注重结果转换,爱心可能体现在一颗糖果上,而一颗糖果可能带给我们一张笑脸,我们要实在在在地付出。
2011年七月十号这天阳光明媚,我们团队怀着紧张而跃动的心情,乘坐两个小时的地铁加上一个小时的公交终于来到青云镇,我们去当地的超市买了孩子们爱吃的东西,磨牙棒、牛奶、小面包之类的来表达心意。接着我们一行人来到了这一片安宁的天地——“希望之家”。
来到“希望之家”迎接我们的是一直与我们保持联系的朱老师,他是负责“希望之家”日常工作的主任。来到门口,我们发现“希望之家”、“新日公司”、“新天地学校”这样几个并排的大字。通过朱老师介绍新日公司是一个活跃的有机整体,它底下主要是新日工艺品厂和新日希望之家。新天地英语培训学校则向想提高英语听说交流水平的成人、青少年提供最专业最负责任的英语培训帮助。这两个公司都为“希望之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每年都会捐出巨款为残疾孤儿
筹集医疗资金。在这里来来往往看到很多外国朋友,后来我们知道,他们都是来到“希望之家”做义工的志愿者们,热情,充满爱心并且毫无索取。有的千里迢迢,有的甚至是全家人迁徙来到中国,来到需要他们的地方。
经过安静的甬道,终于我们快要见到孩子们了。在进去之前我们需要换鞋,并且用消毒液洗手。这些都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健康,不让病菌接近孩子。放眼望去,里面收拾的一层不染。在“希望之家”,一间卧室有3张床,每3个孩子固定有2个工作人员分班照顾,这样孩子们就感觉自己有固定的妈妈。我们看到了一张有孩子们贴图的海报,听朱老师介绍,这些孩子都是各地被遗弃的残疾儿童。我看这些孩子和我们并无异样,然而当我知道事情的真相,便感觉到生命的奇迹和爱的温暖。有一个叫党开男的孩子,这个男孩儿是希望之家的一个奇迹。听朱老师介绍说,2005年1月11日上午10点,开男从福利院来到北京,进入希望之家后他被立刻送入隔离室,当时情况十分危险,全身青紫,呼吸困难,口吐白沫,瞪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到希望之家还不到一个小时,他就被立刻送到儿童医院抢救。在监护室里经过24小时观察治疗,发现年仅4个月瘦得皮包骨头的小开男,不仅身患先天性心脏病,而且还有严重的营养不良、支气管肺炎、急性呼吸性衰竭、右侧腹股沟斜疝,卵园孔未闭等多种疾病。经过医生护士们的精心照料和治疗,体质有所好转,体重也增加了。那时很多志愿者在希望之家的论坛上为小开男祝福、祈祷,希望他挺住,祝福他早日康复。2005年1月25日小开男出院了,因为身体非常虚弱,所以成了希望之家最被关注的孩子。2005年4月21日,开男在儿童医院做了心脏病手术,手术很成功。回来后的开男小脸也开始红润而且也圆了,当喊他的名字,逗他时,他会咧开小嘴笑起来,他可爱的笑容看起来更健康、更可爱了。在我们去“希望之家”的时候,开男已经被领养走了。尽管朱老师他们很舍不得小开男,但是“希望之家”都是为了孩子能够正常健康地成长。还有一个叫长生的孩子的遭遇让我十分感动,如果他的命运是像是风雨飘摇的小舟,岌岌可危,那么爱便真的是他不离不弃的守护神。这个孩子一出生就有严重的心脏畸形,被父母遗弃后被送到北京“希望之家”。在他才几个月大就动了第一次心脏手术,小小的身体插满了管子,一次又一次处于衰竭的边缘,也许陌生人的爱是被剥夺健全与亲情后的另一种补偿,最终他的手术很成功,他的主治医生说这是医学史上从来没有过也无法解释的病例。之后长生一直在医
院和“希望之家”辗转,就在我们去的前一天又结束了一次手术,手术同样是成功的,并且发现,在快乐的成长环境下,他的心脏正趋于健康的状态生长,很快就能和正常孩子一样生活了。朱老师说着这些眼睛里泛起了微光,我知道他的欣喜和他的感动,他对这些悲惨经历的孩子动了真情,对生命的顽强肃然起敬,他也相信每个生命生而平等,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希望,更多的爱。
之后我们被带进一间儿童室内活动场地,这里的设施、玩具都是志愿者捐献出来的,一群小班孩子们在这里游戏。和这些三岁不到的小孩子见面后,我们来到了后院,这里的大孩子玩的正高兴。有的在沙池里堆城堡,有的在骑着四轮小车,有的在捉迷藏。“希望之家”的后院里还有一条狗,一只鸭,一头山羊,这显得的气氛很融洽,很祥和。看着他们,完全忘了他们是一群特殊的孩子。我和一个中文名字叫炎银的孩子玩了很久,他才五岁,很外向,一直稚气地和我们在聊天、玩耍。后来朱老师告诉我,他也是心脏病患者,而且胃部还有一种名字很怪我们都没听说过的病,和其他孩子一样活下来都是上天的眷顾。我一阵心酸,但是,在这样快乐气息的感染下,他们都是欢笑的天使,没有过去的阴影,我想孩子们的记忆都是快乐地学习,快乐地吃饭和快乐地玩耍吧。这就是朱老师所强调的生命平等了,平等地感受人生的喜乐,感受世界的温情。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有像“希望之家”这样的机构存在,有像朱老师这样的人愿意为慈善做出贡献,有人间大爱。这儿还有很多爱心妈妈,她们都是附近人家帮助“希望之家”照顾孩子的,到了时候就会接孩子回家。这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很有利的。这里的每个人都十分和善,孩子们在这里也接受到双语教学。虽然没有亲生父母的关怀,可是这里让他们重新拥有了生命。他们都是为爱而生的精灵,因为世间的爱获得活着的力量。
我们是当天下午五点半离开“希望之家”的,在那儿与孩子们相处三个小时,收获的欢声笑语是这个世界上最纯真无暇的回忆。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全力去守护,这就是“希望之家”想要告诉我们,告诉社会的吧。
生命就如同那春华秋实的一场约定,残疾孩子们或许一开始就受先天条件的限制,在春天里没有华丽的外表,甚至生存的希望也很渺茫。然而只要像朱老师说的那样,“当你相信生命是平等的,你就会给孩子们一个机会和希望,当你知
道生命是充满奇迹的,你就会倾其所有地去呵护。”爱就会放出无限的光芒,希望就会给生命带来无穷的张力。
当某一天,亲眼见到一棵落尽了叶,只剩满树的枝干,轻轻地剥落表皮,看得见脉络,却也见伤痕。我明白生命的初衷不是存在,而是存活。我想起沙漠里的胡杨树,那样种下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的精神信仰摇曳了我的心灵触角。虽然生命不过宇宙时空里的沧海一粟,然而只有活着才能完成与生俱来的使命,对生命负责就是人类对生命最崇高的敬意。与孩子分别了一个多月的日子里,我想念创造奇迹的他们,想念坚强以后无忧无虑的童真,想念同样贵为生命的种种。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爱玲懂得,我亦明白这一切的来之不易,懂得这冥冥之中我与他们的相遇。于是我想做出更多我能做到的:
一. 每个学期的寒暑假都定期去往“希望之家”当志愿者。给孩子们上课,陪孩子们玩耍或者为他们打扫卫生。
二. 积极与北京林业大学的阳光爱心社联系,向他们宣传“希望之家”,借
助社团的力量,让学校里和其他高校里的大学生们都知道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一点希望就可以创造一个生命的奇迹。
三. 日后走访食品公司、手工工艺公司,希望他们能为“希望之家”做出贡献。定时向“希望之家”捐赠食品和室内装修服务。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参与到对一个孩子每月一百元的帮助,为更多孩子们点燃生命之火。
当我再次轻轻地踏进“希望之家”,这里依然祥和一片,小孩子变成了大孩子,大孩子被好心人领养找到了自己的家。其实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爱就是那一方滋养着他们的永恒的故土,而我相信,终有一天自会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第五篇: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学生就业制度有了很大改变,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开始更大地迈向个人自主择业。这种改变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它给大学生更多的就业选择和途径,就业机遇也增加了。可另一方面,现在十分激烈的人才竞争、专业不对口现象、社会岗位趋于饱和等等都给大学生就业增加了挑战。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竞争
调查
调查问卷设置了15题,其中,有13题是选择题,1题多项选择,最后一题是让被调查者自由发挥,问卷题型是针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情况设置的.以下是结合一些相关资料对问卷作出的详细分析和相关的就业现象分析以及找到大学生就业问题所在:
1.通过问卷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虽然就业难。但还是有较多的大学生就业要比其他低学历的人群容易,通过问卷也发现不是有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是满意的,甚至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并不满意自己的专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大学生自身对各专业的了解程度低和家人干涉,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跟现在部分学校“跟风”扩招和人群盲目追求热门专业有关,大学通常是根据各专业的就业情况进行招生,就业率很高的热门专业容易引起大部分学校“跟风”扩招,这样长期下去就导致了一些专业人才培养过剩,而这些本来在报考时热门的专业因为专业饱和渐渐地在毕业时变成就业率越来越低的专业,而一些盲目追求热门专业的大学生在毕业时就会面临很大的就业难题。
2.专业不对口也是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其中一个因素,通过调查问卷发现有一部分大学生觉得专业不对口现象较普遍且对就业造成了困难,根据一些网上资料显示:专业不对口实际上也是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做出的无奈选择,他们大多都从事一些经济管理类、业务销售类等社会需求量大、门槛低、不需要太多专业型技术知识、重视社交能力协作能力人脉关系的工作,并且专业不对口造成很多大学生不断跳槽的现象,专业不对口让工作寿命非常短暂。
3.工资薪酬会很大地影响大学生选择工作,在问卷调查中选择3000以上的工资薪酬的比例最大,很多大学生都会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据调查:教育培养的技能性和创业性人才较少。大学教育中企业所需要的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课程、实验、操作、实习等较为缺乏,许多毕业的大学生到企业后,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无法适应岗位需要。而在大学中几乎不开创业课程,大学生毕业后,对于怎样开办一个企业,怎样研究和开拓市场,怎样进行核算,怎样经营和管理企业等等,一无所知。而且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就业观滞后,一味追求稳定,择业上偏向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对那些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嗤之以鼻,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工作,认为没发展没前途。这些滞后的就业观念对大学生就业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另外,有些大学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学而优则仕”非要去当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4、在问卷中,我们还发现相当一部分人在毕业后选择了考研,用考研的方式来逃避就业压力其实只能是权宜之计,因为最终我们还是要走向社会,面对就业问题,不过在就业环境差或经济不景气、自身觉得欠缺一些就业素质时,通过考研来提高自身就业素质也是可取的好办法。而在问卷中,毕业后就求职的人也不在少数,现在有不少大学生想要先就业后择业,这样就出现了低就业的现象,对于自主创业这个选择的人很少,我觉得现在大学生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这与我国的教育模式有很大关系,大多数学生只一味的学习在校期间学校所教的知识,他们认定了这些知识只针对自己的专业,所以就业时会出现专业不对口和低就业。而且现在的大学生可能IQ很高,但EQ却相反,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问卷中有部分人认为大学生缺乏承受压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不能吃苦耐劳也造成就业难,另外大学生学历比其他就业人群要高,会有大学生好高骛远,这些综合起来其实也就是大学生缺乏一部分就业素质。解决方案:
通过对大学生调查问卷和相关资料的分析,我们找到了大学生就业的一些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的的分析提出一些对策:
1.解决专业结构性失业。问题一中高校跟风,热门专业逐渐变“冷”,其实是就业供大于求造成专业结构性失业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调控各专业的供应量,专家建议,大学生就业的专业预警机制应该涵盖三个层面:国家层面、省级层面、高校层面。
2.先择业后就业。大学生刚踏入社会缺乏工作经验,从底层做起,可以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磨砺自己,有利于将来工作的提升。准备好吃苦。大学生应该做好吃苦的准备,任何一份工作都不是简单地,我们要培养自己的责任心。
3.增强综合素质。大学生应该自强自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必不可少,并且要勇于创新,在创新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