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600字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16:2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百年孤独》600字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百年孤独》600字读后感》。

第一篇:《百年孤独》600字读后感

孤独是个顽疾,当死亡成为我们路之终点的时候,孤独也就随之而来,这世间有多少吵闹,就会有多少孤独。无疑,孤独本身就是一道枯涩而不可理解的背影,但马尔克斯的笔却是含笑的。他没有徒劳地去化解苦难,而是裹了一层糖衣在外面,那几欲和神话接壤的想象力,让每个冰冷的字都长了一双翅膀,也曾让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一种飞的冲动。

《百年孤独》一书中,奥雷里亚诺第二是个欢快的胖子,他精力旺盛,经营彩票生意,喜欢请很多朋友一起喝酒,一边拉着手风琴,一边马不停蹄地醉。然而,他却依然反复地说着,人生短暂。热闹终归会沉寂,孤独如影相随,每个人都深受折磨,但临床表现却不同。奥雷里亚诺上校的晚年,终日把自己关在梅尔基亚德斯的作坊里制作小金鱼,每打造出一尾,便将其投入冶炼的火焰中烧毁,如此反复,在那羞涩而凉薄的时光里等待死亡降临。阿玛兰妲则坐在糖浆般的阳光里,日复一日地编织寿衣,白天织,夜里拆。丽贝卡从童年开始就在兜里装满泥土,偷偷咀嚼,像蚯蚓一样恋着那更接近死亡的芳香,而父母的头骨却总在每个梦魇之中嘎嘎作响。还有思维像滑扣螺丝一般的老布恩迪亚,终日被绑在棕榈树上,风吹雨淋,他瞪大双眼,究竟在想什么?

从来没人喜欢去享受孤独,为何我还渴望更多的人来喜欢此书?借用一下摇晃着存在主义旗帜的那些人理论,先将自己逼到绝望的天涯,再回过头来建立希望的天国,唯有这样,才更懂得珍惜生命。我们不需要悲剧,但应该有悲剧精神。即便是浮光掠影活一次,在这斑斓且喧嚣的世间,也该沉下来,挨着土地行走。

在时光里,所有活着的生命,都在踩着节奏行走,并非只有第五交响曲,才流淌命运的旋律,即便踽踽独行的人,也并非只有一进一出的呼吸与每分钟50-80的心跳。生命尚存,播撒不止,也许,下一秒就会春暖花开。

第二篇:百年孤独读后感

百年孤独读后感

《百年孤独》作为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巨著,以前所未有的叙述手法和瑰丽的想象,隐喻了上百年来拉丁美洲沧桑而又苦难深重的历史。这样一部鸿篇巨著,我的理解未免浅薄。于是仅以其中蕴含的历史和神话做简要赏析。

一.《圣经》

在《圣经》当中,人类的始祖因触犯禁忌而被驱逐出乐园,在寻找家园与赎罪的过程中,人类始终摆脱不了罪恶的宿命(原罪),而上帝最终以洪水灭亡了人类。而在《百年孤独》中,布恩迪亚家族的始祖因杀死友人而被鬼魂纠缠,在始终无法摆脱的罪恶感中,他们另寻居所,屈居马孔多,然而他们却始终摆脱不了孤独直至毁灭的命运。小说开始即以家族人回忆多年前,直至小说结局被破译的预示家族命运的羊皮稿,一切即为循环往复,如同无解的莫比乌斯,无法摆脱。而小说中的悲剧意味,又有着与《俄狄浦斯王》的悲剧宿命雷同之处。由乱伦导致的悲剧以及命运的不可抗争性似一层浓浓的阴霾笼罩全书。

二.阿拉伯神话

美人雷梅黛丝乘着飞毯飞升,我们也能在阿拉伯神话中找到其出处。传说中能带领人去往任何想之处的飞毯,最终带领雷梅黛丝摆脱了永处孤独的俗世,拥有摄人心魄美貌的雷梅黛丝对一睹其风采的男人来说却是不幸,这也注定她不属于这个俗世,与人情世故隔绝。她的美貌之于她的纯洁天真成了一种罪过。她缺乏自理能力,却拥有最高的智慧,刺穿这个世界的洞察力。对男人狂热与绝望的不可理解,对繁琐衣食住行的不可理解,她在孤独的荒漠日臻成熟,直至飞升,摆脱这个令她怜悯的世界。

三.不祥的黄色

一下就是三年,似乎要毁灭天地的大雨,雨后冒出了黄色小花。小黄花满天飞舞,看似美丽,却伴随着老布恩迪亚的死亡,美丽到极致便是灾难,一如黄花即将把城镇淹没。俊俏的外乡人送给美人雷梅黛丝一束黄色玫瑰,然后因得不到爱而死于绝望。因被极致的美丽蒙蔽了双眼而失足跌死的小伙子,流出了甜腻的琥珀色血液。汽笛声轰鸣而来,香蕉公司火车带来了灾难,黄色火车头是它开辟道路的利剑,然后是3000工人的集体罢工与被射杀,而无人相信这件事曾经发生。乌里肖巴比伦,永远伴随着黄色蝴蝶出现的男人,他和梅梅的爱情如此炙热美好,却因家人的反对而身中子弹,只能背负着偷鸡贼的污名躺在家中等死。这是拉丁美洲的古老传说,黄色即为不详,这种不祥的预兆始终贯穿全书,使这个世界更加如梦似幻,震撼人心。

《百年孤独》传承卡夫卡,在此基础上开创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叙述方式。卡夫卡的世界无因果,而在马尔克斯的世界我们虽找不到真正的因,却奇迹般的构成了一个循环。这个世界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无数地方夸张的令人感到可笑,细细想来却真实的令人惊心。这惊心不仅在于事实本身的惊心,还在于我们竟毫无察觉的惊心,而马尔克斯却用放大镜让我们看了个清清楚楚。而书中的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在为本书增添一丝文化底蕴的同时,使内容更显得天马行空,虚实交错,也使书中人物更具宿命之感。这使马尔克斯创造了一个完整的有如《圣经》般的世界,也使读者在探索作者背后真意的同时,更加如痴如醉回味无穷。

第三篇:《百年孤独》读后感

读《百年孤独》小感

坦白说这是我近几年来花最多时间去读的一本书,近两个月的时间--回肠荡气、满腹沉重、欲罢不能。知道自己才疏学浅,为这样的小说写笔记不免有些班门弄斧的嫌疑,但是不写实在是对不住我两个月读了这样一本好书,好在笔记只是自己的笔记而已。喜欢这本书的,看过了就过了,没有读过且不敢兴趣的,暂且就此止步就是。

首先我是习惯了从序开始读一本书的,如果我没有记错这是我读到过的没有序的第二本,没有序意味着作者没有引导,全凭没人认自己的理解去理解小说,心里有些忐忑,但是冲着这个名字,冲着这部小说的噱头还是决定一读。

很多评论家说这是一部巨著,是拉丁美洲百年历程的一部缩影。巨著?当仁不让,缩影?我不太了解拉美的历史,除了某些发展史可以类比,更多的不带那么悲怆吧?前50页--几乎实在翻来覆去的折腾中读下来的,布恩迪亚家族那类似得不能再类似得名字折腾得我晕头转向,50页几乎花去我整整一天的时间,很多时候看半页就得回味一下这个人是谁,更多时候只得翻看前面才能分辨。然而那紧凑得让人窒息的故事情节又容不得有你在情绪上有半点怠慢。

读到三分之一带点魔幻味道的情节虽然是吊足了我的胃口,但是我又开始迟疑这个“百年孤独”,百年可以想见、孤独在什么地方?在这吵吵嚷嚷颇是不平凡的一家谁的身上体现?读到奥雷里亚诺开始策动战争,我心想大抵接下来的故事情节会和《Gone with the wind》相类似,靠着战争背景完成这部名著。但是越读到后面我越对自己世俗的看待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态度感到鄙夷。对我而言这本书的思想境界远远不是《Gone with the wind》能够企及的,喜欢《Gone with the wind》的勿喷口水、我也很喜欢白瑞德,但个人欣赏口味不同我也只是从自己的喜好出发。况且玛格丽特·米切尔也没有因此就问鼎诺贝尔,如果不是早亡可能她下一部会比这部好吧!(注:英语很差,之所以用《Gone with the wind》是觉得《飘》景观翻译得很惊艳了,但还是不能具备这个名字的意境美)。言归正传,对于加西亚马尔克斯 1 而言战争只是他要叙述的历史中的惊鸿一瞥,故事还是在时间的长河里不由个人意志转移的紧张继续。

读到一半。特别是当小说初初伏笔渐闲,整个故事的脉络和主旨才开始初见端倪,庇拉尔特尔内拉这个这个见证6代布恩迪亚家族历史的老人、已经洞悉这个家族发展脉络的局外人知情,神采熠熠的告诉第六代奥雷里亚诺看清了这个家族的发展脉络微笑着对他说“无论她现在在哪里,她都在等着你”证实这个家族的历史不过是一系列无可改变的重复。你会发现这一切是如此的荒诞不经而又丝毫不能挣脱彼此的命数。

另外有一点和大家共勉,初读这本书,总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越写笔记这种感受越加明显,直到写完这篇读书笔记才重新回来加上这一小段,这种熟悉来自于大家最熟悉的小说《红楼梦》,曹雪芹要是活在当代也是能得诺贝尔的吧?二者都是描写家族历史的,不一样的是《红楼梦》构筑了一个无比巨大的社会关系网,而《百年孤独》没有这个社会关系网,孤独于这个社会生存,这正是百年孤独的孤独来由,如果《红楼梦》是从社会轴向来解析这个家族的兴衰成败,那么《百年孤独》就是从时间轴来解读这个家族每一代人,每一个人类似得命运。同样,二者都有一种贯穿始终的预示《红楼梦》是贾宝玉的红楼一梦,《百年孤独》是墨尔基阿德斯的羊皮卷。伟大的各有各的伟大,不幸的作品大多相似吧。

一部《百年孤独》是一本人类心灵孤独的苦难史。人类从清澈透明的原始状态,在可见的最表层得到进化(文化)和发展,但是,在心灵的深处,人们永远处于苦难状态。这正如马贡多的历史一样,无论他们从多么原始的透明或者多么神秘的鸿荒,经过无数的战乱争纷,步履沉重地推动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但是,马贡多的面纱依然神秘,布雷地亚家族也依然孤独。

再从它的结构来看,这是一个建立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重复循环的象征框架中的现代神话。时间的轮回重复,这个家族每一代成员名字的类似,命运的类似都使小说隐含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循环怪圈,能够脱离这个怪圈的人要么和这个家无关,要么早死、要么在众目睽睽之下升天,最显著的就是雷梅黛丝,两代雷梅黛丝对于这个家族来说都是游离于家族之外的局外人,他们注定不属于这个家族家族.布恩迪亚家族循环往复悲怆命运也不会将领于她们之上。而其他的家族成员无非是孤独的坚守着这一生,这个家族中第一代何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后半生在小屋里制作小金鱼,这个过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被重复着。第6代奥雷良诺上校晚年不停地缝制裹尸布,第4代奥雷良诺第二反复地修理门窗,雷梅苔丝每天都花许多时间洗澡,等等,这些人的行为都与制作小金鱼相似,每人都处在过去、现在与将来的重复之中,各自的行为又互成对照,互成循环,构成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循环怪圈。小说中的人物姓名与秉性也是循环往复的。布恩迪亚家族中的男性,始终是阿卡迪亚与奥雷良诺的重复或相加,秉性也依次延续,其中隐含的也是时间上的轮回重复。小说中家族里活得最长久的乌苏拉,阅尽了布恩迪亚家族的盛衰演变,特别是在她失明之后依旧能够如看得见一般,无非是因为,在她眼里,一切都无非是过去的重复,她惊呼时间在打圈圈,因而她以后永远沉湎于对过去的回忆之中。她的这种始终如一的对过去的追怀,也是一种时间的重复与轮回。即便是从家族之前第一个乱伦产物“猪尾巴”的人到最后一个乱伦产物“猪尾巴”被蚂蚁吃掉的女婴也不过是循环到了起点。

深层次的原因我解释不好,可是我在百度上搜到的一篇是这样叙述的“如果说历史是一个大循环圈的话,那么,某一时期的现实社会则是依附于大循环圈中的小圈。似乎是冥冥之中的神秘力量决定的,布恩迪亚家族的结局,一开始就在吉卜赛人墨尔基阿德斯的羊皮密码中预示了,因此,无论这个家族中的成员如何苦苦挣扎,终究逃脱不了衰亡的命运。一百年的兴盛衰败史,更是一百年的时间打圈圈的历史。这冥冥之中的神秘力量是什么呢?从作品的具体描述中可以看到,那就是文明程度的低下,政治上的麻木不仁,经济上的贫困落后,思想观念上的保守陈腐。远离科学与文明,自然是使马贡多人百年依旧的内在驱动力。远离科学与文明,自然是使马贡多人百年依旧的内在驱动力。马贡多社会政治的昏聩,是使马贡多陷于轮回重复的第二重内驱力。经济上的贫困是使马贡多停滞不前的第三重内驱力。面对种种落后与愚昧的现实,马贡多人不是面向过去,追怀昔时的宁静与淡泊,就是关在小屋里,重复循环着一件事,他们没有能力、也没有自觉的行动走向未来。这种保守封闭的思想观念是是使马贡多陷于重复轮回的第四重内驱力。”

这篇评论写的很好,不似我只是浅显停留于表面,他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的哥伦比亚以及整个拉美的社会发展,正像马贡多的历史进程一样是停滞的和孤独的,是一种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循环往复。拉丁美洲是世界上开发最晚的地区之一,哥伦比亚近百年来始终处于封闭、落后、贫困和保守的“孤独”境地。所以,《百年孤独》中的大大小小的循环怪圈,象征了哥伦比亚甚至整个拉美的社会现实。漫长的战争,无休止的党派之争,残酷的资本主义入侵,封建统治下的专制愚昧,构成了二十多个国家的百年沧桑。荒谬的时间循环观念,正是拉美落后的民族精神的体现:逃避现实,眷恋过去,抱残守缺,民族压迫越重,恋旧情绪愈浓。这种落后的民族精神与心理的恶性循环,正是拉美社会进步缓慢的内在原因。所以,《百年孤独》这个魔幻的世界蕴含了深刻的真实性与现实性,这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既有神奇性又有现实性的基本特征。”我无法有这样精辟且客观深入的总结,我姑且就把这段粘贴下来作为这篇巨著之若以为巨著的对自己的教科书吧。

孤独是人性中最瑰丽的色彩,星索是夜空中永恒的诗;《百年孤独》的成功之处在于,他艺术而有力地展现了贯穿于整个人类心灵史的深刻而瑰丽的孤独感。

当天空静下来的时候,星索才是空中一篇美丽的诗,有时间多去旅旅游,去外面走走,顺便谈谈感情,好让自己忙起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摆脱所谓的孤独带来的伤害,一个人胡思乱想是没有多少意义的,面向尘世也好,面向个人的编织华丽的草棚也好,只不过我们都是想办法让自己和身边的人过得更好些,如果你不能让身边的大多数事物喜欢你,那你的独特的人格也是没有意义的,我本着朴素的心,想着怎么描绘朴素的事物,还是很开心,但是我就是很希望有人能写本类似《百年孤独》的美丽的书

在我看来,布雷地亚家族在用孤独来对抗时间,他们每一代的生活,姓名,性格都惊人的相似。时间对他们来说仿佛不存在,或者说,时间都在转圈圈。可是,时间并不是我们想忽视它就不存在,相反,它无所不在。所以,4 布雷地亚家族失败了,这个家族将永不出现了。

但是时间并不可怕,因为我们拥有孤独,我们让孤独流淌在时间中。

小说所展示的,是一个建立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重复循环的象征框架中的现代神话。时间的轮回重复,使小说隐含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循环怪圈,所有的人与事都镶嵌于这些怪圈中,小说也就成了一个魔幻的世界。

然而,小说的一切悲惨结局皆源于马孔多居民的落后、愚昧。他们不是面向过去,追怀昔日的宁静与淡薄,就是关在小屋里,沉湎于毫无意义的“制小金鱼”、“织裹尸布”“修破门窗”“洗澡”等等。因此,他们只能等待着“猪尾巴”的重现。

所以,人呢,应不断的去“文明”自己!

在人类走向深渊的那一天,我们最后的子孙在最后一刻会明白:

一切会随风而逝,无影无踪,而我们只是“没有意义”的代名词

也许有人看不懂这本书,因为这不仅需要文学素养,还需要对拉丁美洲历史得了解。看似荒诞的一个家族其实正折射出了拉丁美洲的历史。这一个家族的孤独与苦难也正是拉丁美洲人民的病苦与血泪。当你真正了解那一段历史,你会发现《百年孤独》是一本透过哈哈镜的折射的南美洲史诗,他所揭出的不是单纯的生活,而是表层下面一些更深刻的东西,不被理解的人,无法联合的力量。这种孤僻贯穿了这本书。正如书中最后所说,“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出现第二次了。”这正是作者对自己的出生地的希望或应说是绝望。

这也是一部极具现实批判意义的小说。作者把时间写的很混乱,让读者从一个个的片段里找寻故事的连接点。书的一开头就连用两个很多年,把读 5 者拉到沉重的历史面前。让人看书的心情变得沉重。我不知道作者描写布恩地亚家族的时候有没有一丝同情。我看这一切的时候只替他们感到可悲。他们七代人没有一个人懂得爱,最后好不容易有了一个爱的结晶,却是整个家族毁灭的开始。作者在书中作了很多这样的描写。这些带有真实性的夸张,读来不免让人陷入深思。也就觉得作品充满了无限的凄凉。

“多年以后„„当„„准会„„”这就是马尔克斯向我们展示的时间魔法。

他的小说,满足了我们永不餍足的想象需求;只有在他的小说里,我们才能体验到什么是现实、什么是幻想,什么高于现实也高于幻想。有时想象,如果生活真的如他所描写的一般,人类会不会活得更真实、更单纯、更可爱?

第四篇:《百年孤独》读后感

《百年孤独》读后感

在拉美文学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许多不同的流派:智利诗人聂鲁达对人性的思考,委内瑞拉文学家卡斯帕斯对自然和谐美德赞叹,都曾深深地感染过人们。而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则以其对现实世界魔幻般的思索和诉说,开创了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文学流派,而作者也因之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在刚刚开始阅读《百年孤独》时,我们会发现作品中有两处奇怪的地方,其一是书中诉说的故事大都荒诞不经;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复出现和相同怪事的重复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会有持续了四年多的雨,一个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会因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间``````但这一切都发生在了这个家族的身边。更令人奇怪的是,书中这个绵亘了百余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奥就是叫做奥雷良诺,而家族中各种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创始人阿卡迪奥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的身上反复的发生着。联系到作者的创作年代和生活环境,我们不难发现这象征了什么。

拉丁美洲,这片广袤的土地,蕴含着无穷的神秘,创造过辉煌的古代文明,但拉美的近代史却充满了耻辱与压迫,血腥和悲剧。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这片神秘的土地经历了百年的风云变幻。在作者进行创作的七十年代,几乎整个拉美都处在军人独裁政权的统治下。作者凭借其深刻的政治见解和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拉丁美洲百余年的历史,并不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而只是一个不断重复的怪圈。这也就是为什么书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情总是在不断重复的原因。

作者在《百年孤独》中用梦幻般的语言叙述了创业的艰辛,文明的出现,繁衍与生存,爱情与背叛,光荣与梦想,资本主义的产生,内战的爆发,垄断资本主义的进入,民主与共和之争等足以影响拉美的大事,却让他们集中发生在一个小小的名叫马贡多的乡村中。把布恩迪亚家的每个成员都深深的牵扯了进去。在故事的结尾时。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阅读了记载这个百年世家的命运的羊皮卷后说:“这里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经看到过,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这个总结性的人物之口,表达了自己对拉丁美洲百年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余年的历史是重复的,拉美的发展和历史进程都停滞不前。

老布恩迪亚,即家族的创始人,和他的妻子乌苏拉,带领他们的亲眷和朋友历尽艰辛来到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那个时候这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尚未命名,而这片新天地的主人,也从未想过要确立统治者来管理这里,他们过的是一种类似于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经历了创业的艰辛也体验到了收获的欢乐,他们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文明并为他取了名字:马贡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布恩迪亚渐渐的丧失了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的勇气。不只是由于自己预感到了什么还是只是单纯的无意义行为,老布恩迪亚开始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做起了金属金鱼,但是他每做到二十条就熔掉他们重做。这象征着他所开创的马贡多,乃至整个拉美的近代史,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循环的怪圈中。

阿卡迪奥和奥雷良诺是家族的第二代,可是这两个人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道路。阿卡迪奥幼年时即与马戏团出海,十余年不归;而奥雷良诺则走上了军人的道路,并掀起了几乎影响全国的内战。而内战的起因则是由于政府将强行管理马贡多这个“世外桃源”。这象征着在文明的初创后,即开始了对压迫的反抗。奥雷良诺,即书中的布恩迪亚上校,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人,他带领部下经过无数次战斗,终于使政府坐在了谈判桌的对面。可是他所争取的和平很快即葬送在下一代手中。当他发现这一切时已经锤垂老矣。他打算再次战斗来捍卫人们的自由却发现自己已经力不从心。终于他也陷入了循环烧制金鱼的怪圈中。

家族一代代的承传着。美一代的成员都经历了历史长河中波涛汹涌的时刻,又渐渐的老去,第三代的阿卡迪奥曾见证了垄断资本的兴起和剥削的凶残。而之后的奥雷良诺则见证了自给自足的农业在这片处女地上最后而短暂的繁荣。原始的繁荣很快就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侵入和自给自足的消亡。当家族的男子死去时,这个百年世家很快陷入了衰败,直到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在羊皮书卷中发现这一切只不过是家族不可避免的宿命,是永远也走不出的循环,才恍然大悟。而这个百年世家也终于在这个世界中完全消失并再也不会出现。

家族中的另一个贯穿始终的人即是乌苏拉,她从未看过羊皮书卷,却远比所有人都先知先觉。早在羊皮书破译之前,她就曾经在内心中对自己说“这些事情在他们发生之前我就曾经见过,也早就知道”。这个智慧的人象征了什么?是普通的人有着永恒的智慧,抑或是历史循环的真谛?只有作者知道。

《百年孤独》是一部有趣的作品,她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故事的发展更是令人费解。担当你读完他,掩卷长思,你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重复。对拉美的孤独百年的思考。并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我想,这也是这部作品如此引人入胜的原因吧!

第五篇:《百年孤独》读后感

《百年孤独》读后感

这是一部拉丁美洲的血泪史,也是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它描绘了布恩迪亚家族的发展,也讲述了加勒比海岸马贡多小镇的兴衰,但从字里行间中又可以感受到拉丁美洲发展的风雨。

书中的发生的事令人感到荒诞不经。被老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X死的普鲁邓希奥.阿基拉尔灵魂回到人间被乌尔苏拉看见,以及一场下了四年的雨,甚至在书中失眠症都成了传染病。这些事都与布恩迪亚家族——一个男子不是叫何塞.阿尔卡蒂奥就是奥雷里亚诺的家族,有着一定关系。而且这些奇怪的事在第一代到最后一代(第七代)反复发生着,仿佛一个循环的怪圈,在这种循环中可以体会到布恩迪亚家族的孤独。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在想,作者难道只是写一个家族,一个小镇吗?肯定不是,作者真正描写的是拉丁美洲这片古老的土地。近代史中,这片土地充满屈辱和血腥。而在书中,作者用魔幻的文字来描绘了文明的诞生,军队的独裁,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入侵等等,这些发生在拉丁美洲的大事都在马贡多这个小镇中发生,它的兴衰在作者笔下仿佛就是整个拉丁美洲的兴衰。

不得不说这本书和《红楼梦》很类似,都是以小见大,以一个家族的兴衰来展现一个时代。而且人物都有着孤独的气质,宝玉享尽荣华的孤独,黛玉清高寡合的孤独,宝钗圆滑世故的孤独,王熙凤两面三刀的孤独。不同的人,不同的国情,所写的作品却都有着孤独的灵魂。也许每个人都有着孤独的灵魂。

马尓克斯笔下的孤独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家族的孤独,他所写的是哥伦比亚的孤独,是拉丁美洲的孤独。有人会觉得书中人物的孤独太过于可怕了,可是,仔细想想,这应该是作者把人性中的孤独放大化了,这所展现的应该是一个民族的孤独,抑或是拉丁美洲在那个特定时期的孤独,这种孤独无疑是可怕的。在书中,马贡多小镇是在风暴中毁灭,马贡多如果象征着拉丁美洲,那么,这个“风暴”应该就是孤独了。马贡多人民在这种孤独中放弃了探索的精神,就像老布恩迪亚一样整日制作小金鱼,做完20个后就熔掉重做。其他人也像他一样做着不同的事,都陷入的孤独的怪圈中,怪圈不停地旋转,人也不断地循环,最后卷起一场风暴,毁灭了自己。如果一个民族都陷入了这种怪圈,应该也会被毁灭吧。

人的灵魂中是有孤独这种东西的,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孤独它有时能使我们更能够认清自己,让自己冷静下来思考,可以更好的面对困难。但,当我们陷进去无法自拔时,那么整个人或许就像马贡多小镇那样被孤独所毁灭吧。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给自己的灵魂来一场孤独之旅,但,在这场旅行中别不知道回头。

下载《百年孤独》600字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百年孤独》600字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百年孤独读后感[合集]

    导语:恰如《百年孤独》这个题目给人的感觉一样,开篇这段话,马尔克斯将时间和空间拉长延展,给读者以脱离现实时间的魔幻般的感受。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百年孤独读后感范文三篇,希望......

    百年孤独读后感(通用)范文合集

    百年孤独读后感(通用14篇)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百年孤独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百年孤独读后感--

    《百年孤独》读后感这个假期我读了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部魔幻现实主义著作《百年孤独》,之所以会读,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只是因为看《变形记》的前言写道加西亚看......

    百年孤独读后感(合集)

    百年孤独读后感 读《百年孤独》的时候,我十九岁。年纪不算小,,但还是有点幼稚,,因为李伟老师我接触了这本书,也因为这本书而感受多多。。希望大家都能看下这本书。以下就是我的感......

    百年孤独读后感

    陆陆续续,磕磕绊绊读完了这本被称为南美的圣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百年孤独,百年孤独读后感。由布恩亚迪家族7代人折射了当时哥伦比亚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文章采用了带有魔......

    《百年孤独》读后感

    读《百年孤独》有感 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班级:2010032姓名:徐辉胜 倘若阅读一定要被绘上功利主义的色彩,那么读到一定时候,我们不禁会问,通过阅读究竟能得到什么?世界上数以亿计的......

    百年孤独 读后感

    《百年孤独》读后感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这本书......

    百年孤独.读后感

    《百年孤独》读后感 《百年孤独》陆陆续续地用了一个多月时间终于看完了,这是一部意识流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作者马尔克斯用这样一种独特的写法,描写了南美一个叫布恩蒂亚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