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集体的智慧《第五项修炼》读后感
集体的智慧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
在新年到来之际,我读完了《第五项修炼》这本书。我被书中的五项修炼所折服。在书中,我了解到:“自我超越”是不断反照个人对周边影响的一面镜子;“改善心智模式”专注于以开放的方式,体认我们认知方面的缺失;“建立共同愿景”培养成员对团体的长期承诺;“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力量,使团体力量超乎个人力量加总的技术;“系统思考”极其务实,可以使我们了解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它的精髓是用整体的观点观察周围的事物。建立学习型组织就是融合五项修炼的最高境界。
建立学习型组织是我在读完此书后的认识到的一条新的学习方法,但建立学习型组织并不是那么容易,我认为建立它必须遵循几个基础:
其一,必须了解学习型组织的特征并加以利用。
(1)学习型组织基础——团结、协调及和谐。
组织学习普遍存在“学习智障”,个体自我保护心理必然造成团体成员间相互猜忌,这种所谓的“办公室政治”导致高智商个体,组织群体反而效率低下。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2)学习型组织核心——在组织内部建立完善的“自学习机制”。
组织成员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学习成为工作新的形式。
(3)学习型组织精神——学习、思考和创新。
此处学习是团体学习、全员学习,思考是系统、非线性的思考,创新是观念、制度、方法及管理等多方面的更新。
(4)学习型组织的关键特征——系统思考。
只有站在系统的角度认识系统,认识系统的环境,才能避免陷入系统动力的旋涡里去。
(5)组织学习的基础——团队学习。
团队是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许多组织不乏就是组织现状、前景的热烈辩论,但团队学习依靠的是深度汇谈,而不是辩论。深度汇谈是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摊出心中的假设,而进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深度汇谈的目的是一起思考,得出比个人思考更正确、更好的结论;而辩论是每个人都试图用自己的观点说服别人同意的过程。
其二,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遵循自主的,自愿的学习态度。
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我们自己切实有这种迫切的需求,才会有效果.如果是上级的指令,是上级的要求,这是一种被动的, 应对式的工作观;同时必须不是赶时髦,不是追风,否则只会是形式主义.因此主动与迫切,这两点事关创建的成败.只有发自内心的,是出于对事业的爱,才会有成效.创建学习型组织,就是在为事业打造未来
其三,要善于不断学习。
这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所谓“善于不断学习”,主要有四点含义:
(1)是强调“终身学习”。即组织中的成员均应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形成组织良好的学习气氛,促使其成员在工作中不断学习。
(2)是强调“全员学习”。即企业组织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全心投入学习,尤其是经营管理决策层,他们是决定企业发展方向和命运的重要阶层,因而更需要学习。
(3)是强调“全过程学习”。即学习必须贯彻于组织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学习型组织不应该是先学习然后进行准备、计划、推行,不要把学习和工作分割开,应强调边学习边准备、边学习边计划、边学习边推行。
(4)是强调“团队学习”。即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更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组织智力)的开发。在学习型组织中,团队是最基本的学习单位,团队本身应理解为彼此需要他人配合的一群人。组织的所有目标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团队的努力来达到的。
而我们应该怎么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型组织,我认为:
一、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应根据以下几个步骤逐步展开:
1.首先要检验你所在的组织是怎样一个组织
2.认清建立学习型组织的障碍
3.构建一个适宜组织学习的组织架构
4.在组织内营造学习和组织学习的氛围
5.学习和整合五项修炼
6.运用学习方法,学习各方面知识
二、解决组织的学习智障
在实际学习.工作与生活中,学习型组织往往很难予以建立起来,这主要是因为在我们的学习思维中,存在着很多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智障。这些智障不仅妨碍了我们创建学习型组织,而且也是我们进行有效地组织学习的一大桎梏。
1.局限思考。长久以来,我们被灌输固守本职的观念,这种观念如此牢固,以至于我们总是将自身与工作混淆在一起。多数人认为自己对于整体只有很小或毫无影响力,他们往往在自己的岗位上埋首苦干,而只把自己的责任局限于本职范
围之内。当组织中的人只专注于自身职务上时,他们便不会对因所有职务互动而产生的结果有责任感,就算对结果表示失望,也不会觉察出为何如此,它与自己的本职又有什么关系等等。
2.归罪于外,不追究自身的原因。归罪于外其实是局限思考的副产品,是以片断的方式来看外在世界的结果。如果只专注在自己的职务上,我们便看不见自身行动的影响到底怎样延伸到职务范围之外。当有些行动的影响回过头来伤害到自己,我们还会误认为这些新问题是由外部引起的,而且我们不仅限于指责组织内的同仁,甚至还会指责组织以外的因素。
“内”和“外”总是相对的,当我们扩大“系统”的范围时,原先的“外”就变成了“内”,所以,当我们将问题归罪于外时,我们已将“系统”切割,而永远无法认清那些存在于“内”与“外”互动关系中的许多问题及其解决之道。
3.缺乏整体思考的主动积极性。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养成了以片片段段、专注于事件的习惯来处理周围的问题,而且对每一个事件,都认为有明显的原因。然而,在我们现代的企业或社会中,生存的主要威胁并非出自突发的事件,而是由缓慢、渐进、无法察觉的过程所形成。例如环境的恶化、产品品质的下降、顾客群的减少等等,都是缓慢形成的。
如果人们的思考充斥着短期事件,那么创造性的学习在一个组织之中便难以持续;如果我们专注于个别事件,最多就只能在事件发生之前加以预测,作出最佳的反应,而仍然无法学会如何创造。
4.专注于个别事件、短期事件。如果你把一只青蛙放进沸水中,它会立刻试着跳出。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进温水中,不去惊吓它,它将呆着不动。现在,如果你慢慢加温,当温度从华氏70度升到80度,青蛙仍显得若无其事,甚至自得
其乐。可悲的是,当温度慢慢上升时,青蛙将变得愈来愈虚弱,最后无法动弹。虽然没有什么限制它脱离困境,但青蛙仍留在那里直到被煮熟。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青蛙内部感应生存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环境中激烈的变化,而对缓慢、渐进的变化,则没有作用。
5.经验学习的错觉。直接的经验是我们最强有力的学习方法,自幼我们就透过经验来吃、爬、走和勾通。对于组织来说,能够从过去或者别人的经验中学习,当然是最好的,但对于许多对未来有很大重要影响的决定,我们却无从学习。例如,提拔新人担任领导职务,对于组织策略的重建,以及组织学习氛围的形成,都有多年的影响;再如新生产设施与流程的投资,影响产品产出的时间更长。对于这些决策,如果硬着要套用经验,那么就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三、学习和整合五项修炼
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必须克服各种学习智障,并通过对个人和组织的修炼予以达到。一般来说,学习型组织必须以五项修炼作为基本的学习修炼方法。
“自我超越”修炼是以不断厘清和加深我们真心向往的事情为起点,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这项修炼是组织中整体价值观的形成、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的认同、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的基础。
改善心智模式,对个人来说,对提高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平具有重大影响,而对于组织来说,其心智模式作为整体的心智模式,这项修炼可以大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
建立共同愿景对于组织价值观的形成,特别是对于组织凝聚力的强化具有重大影响。同时,这一修炼显然是组织目标形成和组织成员目标认同的必要前提。团体学习主在表现为一种有组织的学习方式,作为一项修炼,其重要作用在于
使得组织成员之间达成“完善的协调和一体的感觉”,它可以强化组织的各种能力,包括思考能力、行动能力应变能力。
系统思考是一种心灵的转变:从将自己看作与世界分开,转变为与世界连结;从将问题看作是由“外面”某些人或事所引起的,转变为看到自己行动如何造成问题。它是学习型组织最重要的部分,它使我们以一种新的方式,重新认识我们自己所处的世界。
五项修炼之间存在着一种错综复杂的相互联系和互为前提的系统特性,因此,组织修炼要能够有效地推进,必须对五项修炼进行整合。各个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任何一项修炼作为起点,但各项修炼必须形成一个整体,五项修炼缺一不可。
学习不仅是学知识,更是学习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习应着眼于未来情景,着眼于组织学习,着眼于团体精神。
学习的过程就是心灵互动的过程。
学习是要活出生命的意义,是每个人全面的终身的成长。
学习应变的单位不仅是个人,团体更应学习应变。
学习不是短暂的,而是终身的。
通过阅读,让我看到了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藏着的巨大力量来源——它们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却是最不明显的。当掌握这些力量,个人的生命空间会变得很大,才能成为一个全神贯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才能成为出色团体中的一分子,并在这个团体中,一群人以极不寻常的方式在一起工作,彼此信任,相互补长短,为共同的大目标全力以赴,并创造出惊人的成果。
第二篇:第五项修炼读后感
摒弃“流行” 系统思考
——新型管理者的五项修炼
不同身份、不同行业,不同国家的人提出的管理理念与思路是否是可通行的?五花八门的管理书籍所表达的概念是否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以上因素足以把“不好学”的我挡在学习管理理论的门外。自认为是“实践派”的我始终不认为书上的描述真能给读者多少启发,因为实际中的问题往往更加的多样与复杂。然而,在序言中,这样一段描述引起了我的注意:
流行管理体系的八个基本要素:
依赖测量考评的管理——关注短期业绩考核指标;排斥无形指标 以服从未基调的文化——靠取悦老板来出人头地;靠恐惧气氛管理 围绕结果的管理——管理层制定目标;人们被迫承担完成管理层目标的责任(也不管在现有体系和程序内这是否可能)
“正确答案”对比“错误答案”——重视解决技术问题;忽视发散性(系统问题)
同质化——多样性被视为问题,需要解决掉;用肤浅的协议来抑制冲突 可预测性和可操控性——管理就是控制;“管理的神圣三一”是计划、组织和控制
过度竞争与互不信任——人与人的竞争是实现所要求的业绩的必要条件;没有人们的相互竞争就没有创新
之所以占用这么大的篇幅来描述一个与本书观念背道而驰的、所谓的“流行管理体系”,是因为不仅仅从中依稀看到些许公司目前管理方向的影子,更为直观的感受是:这不就是现在大多数有“管理体系”这一概念的公司、企业所遵循的么?换句话说,这不正是当下主流的管理思路么?
当然,即使再完善的管理都会有他的漏洞与弊病,让管理者最头疼的问题便是:管理方法上、思路上看上去合理、没问题,甚至短期内就看到的效果,可为什么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或是发展与变化仍然达不到预期的要求?书中所阐述的成为学习型组织的所需要的五项修炼,也许能解释并解决这些问题。整体的缺失——肢解分离和碎片化;局部的创新不能得到广泛传播
首先,关于“学习型组织”这一概念。
“那里,人们为了创造自己真心渴望的成绩而持续拓展能力;那里,各种开阔的新思想得到培育;那里,集体的热望得到释放;那里的人们不断学习如何共同学习”,书中描述的这一组织是积极的、自发的、充满激情的、不断进步、自我完善的。也许就现实而言过于理想,但不得不承认,只有这样一个组织才能真正解决管理中的种种动荡纷扰。管理中的组织无外乎体现为管理的团队,那么如何打造这样的团队? “五项修炼”无疑指明了方向。
其次,关于“五项修炼”。
本书的主旨,我个人对于五项修炼的理解分别是:
1、系统思考:观全局、找到关联,让给类系统模式清晰可见,并帮助我们有效做出改变;
2、自我超越:促使我们不断澄清和加深个人愿景,持续集中能量、增强毅力并客观观察现实;
3、心智模式:决定了我们如何理解世界?理解现实情况?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不得不提的是,心智模式的抵触将最直接地阻碍我们的学习、变化与发展;
4、共同愿景:在于不断分享所追求的未来图景,是关于领导力的理念;
5、团队学习:开启“深度汇谈”,共同思考以取得团队的进步。
而在了解、认识了以上五项修炼后,我认为他们之间存在这样的承接顺序: 系统思考是基础,是贯穿修炼始终的,也是管理所必需的。只有以系统思考的思路为本,才能有后续可持续和串联的其他四项修炼,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共同愿景是指引,在系统思考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愿景才是可实现的,有迹可寻的。一个团队、组织的成立与发展,共同愿景是必须的,也是首当其冲的,无疑是所有成员努力奋斗的方向,是企业发展的信念。
心智模式表明了一种态度,我们有了思想基础,有了前进方向,这便需要我们有开放的、端正的态度去审视事物、看待问题。学习省视自己,在有效表达自己思想的同时,也开放自己的思想,以接受他人的影响。这是开展有效的团队学习的前提。
团队学习是一种方式,也许我们拥有了系统思考的能力,达成了共同愿景,开启了正确的心智模式,但为什么还是会陷入高智商成员造就低智商团队的悖论?团队才是管理的单位,团队强大才能带来管理的成功,而做到真正的团队学习才能实现团队的进步与管理的提升。
自我超越是一中结果,这里的“自我”不仅仅是个人,也代表一个团队、一个组织,在经历了前四项修炼的反复洗礼后,最终是为了实现个人的提升、团队的进步,从而实现管理的目的。同时,它也作为一种信念与态度伴随5项修炼始终。
再次,关于“第五项修炼”。
到这里,已不难理解为什么书名叫做《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作为看问题的起点是最基础的,我们做出的每一个判断、每一项决策是否可靠?正确?决策后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只有拥有了系统思考的能力才能得以解决;同时不难发现,这也是最困难、最难达到的,因为事物的整体情况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而全局是庞大的概念,细节的波动即使重要也往往容易被我们忽略。而要做到系统思考的种种难度,恰恰也充分证明了它的必要性,以及它对于管理提升、组织进步的重要意义。
最后,关于我们。
我很庆幸公司对稽核部的设定使得我有机会比其他岗位接触到更多的信息、更全面的了解公司。同时我也深知这种了解的局限性,是片面的“全面”。真正的做到系统思考对于我们来说是极富挑战的,但它不失为一种正确的方向与理念。也许我们做不到从一个多么庞大而负责的系统的角度去看问题,但我们可以做到跳出“岗位”、“职位”,从公司的角度出发,以公司发展的目标为目标,付出我们的努力、尽到我们的责任。
刘娴
稽核部
2013-5-31
第三篇:第五项修炼 读后感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
《第五项修炼》是彼得·圣吉在其老师富瑞斯特创立的系统动力学和混沌理论基础上总结、提升出来的阐述管理学的新思维方式的著作。他将古老的东方智慧与西方先进的管理技术结合起来,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他强调用系统的观点来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并且将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提到重要地位,将继续学习作为企业发展的终身目标,这与中国传统的一些伦理理念是相吻合的。
在《第五项修炼》中,五项修炼被划分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自我超越”是不断反照个人对周边影响的一面镜子;“改善心智模式”专注于以开放的方式,体认我们认知方面的缺失;“建立共同愿景”培养成员对团体的长期承诺;“团体学习”是发展团体力量,使团体力量超乎个人力量加总的技术;“系统思考”极其务实,可以使我们了解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它的精髓是用整体的观点观察周围的事物。融合五项修炼的最高境界就是建立学习型组织模型,其中的系统思考是核心,是动力,是扫除学习型智障的主力军。
读了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后,对“学习型组织”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是自主的,是自愿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我们自己切实有这种迫切的需求,才会有效果.如果是上级的指令,是上级的要求,这是一种被动的,应对式的工作观;同时必须不是赶时髦,不是追风,否则只会是形式主义.因此主动与迫切,这两点事关创建的成败.只有发自内心的,是出于对事业的爱,才会有成效.创建学习型组织,就是在为事业打造未来。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没有模版,没有模式,没有地图。
创建的实践中,才认识到原来我的认识有误区。其实世界上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过去我们搞什么东西都习惯有什么“模式”,强调一套方法和方式,拿过来就能用.现在看,这本身就不符合学习型组织理论.每个组织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创建的切入点也会不一样,我们强调的是差异化,是个性.达到的标准是不断变化的,这需要你自己不断设定,惟有此,才会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
三,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系统工程。
或许我们不知道学习型组织是什么,但我们一定要弄清学习型组织不是什么.学习型组织不是一项活动,我们必须明白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可持续的,是永无止境的.这就符合学校的“第二曲线理论”.这样我们才会使组织内部的变化超前于外部的变化,才会保证组织内部有足够的活力,保持着核心的竞争优势,达到永续经营,基业长青.既然我们找到了创建学习型组织这条路,我们就不怕路远.四,扩展组织创造未来的能量,保证拥有组织需要的持续增长的学习力,这需要全体成员全身心的投入.既然我们对过去的理论基础研究少,那么,现在市场的要求,需要我们来补上这一课.以改造我们的学习,改造我们的管理,提升我们的业绩。
在这本书中我还喜欢一个水煮青蛙的小故事:如果你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会立刻跳出。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在温水中,不去惊吓它,它将呆着不动。现在如果你慢慢加热,当温度从华氏70度上升到华氏80度,青蛙仍显得若无其事。甚至自得其乐。可悲的是当温度慢慢上升时,青蛙将变得愈来愈虚弱,最后无法动弹。虽然没有什么限制它脱离困境,青蛙仍留在那里直到被煮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青蛙内部感应生存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环境中激烈的变化,而不是针对缓慢渐进的变化。
大部分动态性复杂都是处于缓慢渐变的过程,极不易察觉。即使察觉了,已经为时已晚。在生活中,想想看,水质是突然变坏的?交通是突然拥塞的?健康是突然变差的?孩子是突然变坏的?……
所以我们要学习看出缓慢渐进的过程,放慢自己认知变化的步调,并特别注意那些细微以及不寻常的变化,避免被煮青蛙的命运。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就是当阅读到第五章时,有个例子:在学校中,老师对学生的看法,会影响那位学生的行为。珍妮个性害羞,她在新学校第一学期的成绩特别差(因为她的父母感情不睦)。珍妮的老师于是认为她懒散。下一个学期,老师给予珍妮的关切更少,她的成绩于是更不好,因而个性更退缩。随着时间的过去,珍妮陷入一个恶化退缩的旋涡之中,被老师冠上不认真学习的标签后,她更加封闭。于是,被老师视为才能高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关切;而被视为才能低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却因增强的反馈而更糟。最后演变成“差者愈差、优者愈优”。我认为老师应该公平对待学生,不应该片面的去评价对待某个学生。
通过阅读,让我们看到了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藏着的巨大力量来源——它们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却是最不明显的。当掌握这些力量,个人的生命空间会变得很大,才能成为一个全神贯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才能成为出色团体中的一分子,并在这个团体中,一群人以极不寻常的方式在一起工作,彼此信任,相互补长短,为共同的大目标全力以赴,并创造出惊人的成果。
第四篇:读后感第五项修炼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
读完彼得·圣 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后,感触很深,受益匪浅,就好像向湖心重重地投入一粒石子,心中激起层层涟漪。着重阅读本书中“自我超越”这个部分,认为与书中要求相比存在不少差距,为此有感而发,谈谈感悟,记录我在学习中的点滴收获。
我觉得自己很平庸,我常会不经意的给自己设置不少的樊篱,假想许多的不可能,对自己没自信,从而放弃努力和尝试,所以人生变得平淡无奇。但是事实证明:不敢想的事情绝对做得到。希望拥有绚丽多彩的人生,首先要做精神的强者。面对压力和困境,保持一颗坚强而冷静的心,敢于超越,永不言败。
我认为本书写得好,可能是因为很多象我这样的人能在里面找到自己以及自己团队的影子或是找到现在面临的困难。里面的内容全部上升到哲学的层面去探讨,这些东西直接和我们的内心真我在对话,他触碰到了我们真正害怕改变的东西。
“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学习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精熟“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不断创造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组织整体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植基于个别成员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
冷链系统现在相对来说是一个效益比较好的行业。这却是一把双刃剑。有的人可能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去向上发展,也有人会躺在优越的条件下过着安逸的日子。但是,这个世界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冷链系统也是一样,通过读书活动在全局职工中树立危机意识,激发职工的上进心,使我们的职工不要像温水中的青蛙,当水已经很热了,想逃却来不及。公司每年都组织读书活动,并且全公司大力推行多种活动来促进读书活动,这为我们提供了各种锻炼和发展的平台;开展读书活动、组织外出学习等等都在为我们的成长投资、搭桥。
从管理理念的角度来看,公司的这一系列做法都是非常正确的,具有远见卓识的,体现“人文关怀”的管理策略。
那么作为个人,我们应该如何在集体中、在工作中更有效地超越自我呢?
我觉得首先,我们可以做一次深入地、全面地自我剖析。因为唯有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才能正确地、有效地提高自我,超越自我。这不光需要我们敢于承认自己的弱点和缺陷,更要借助他人之眼来对“自我鉴定”提供更多来自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的认识和评价。这一点,其实很难做到。
其次,我们应当积极、主动地接受和配合公司的“培养措施”。因为即使再英明的领导人,制定出再科学的培养方案,如果只是强制实施,收效也只是事倍功半。也只有我们积极、主动地接受、配合、投入其中,我们才能收获“超越自我 ”甜蜜果实。所以,“任务就是机会”、“压力也是福利”确实是真的。
最后,贵在坚持。以“水滴石穿”的精神坚持学习,必有“厚积薄发”的飞越。希望有一天,我们能骄傲自信地说:我是冷链的员工!
“自我超越”激人奋发,在今后的日常生活、工作中,我将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认真实践个人与公司共赢的策略,从点滴做起,踏踏实实,对工作保持忠诚,将热情和勤奋融入每天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各方能力,全面造就自己,真正实现“自我超越”。同时在团队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敢于挑战极限,不断创新,帮助他人,和其他人一起,共同创造知识的成果。从真正的团队学习中体会工作生活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自我超越,终身超越”。
第五篇:第五项修炼读后感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txt每天早上起床都要看一遍“福布斯”富翁排行榜,如果上面没有我的名字,我就去上班。谈钱不伤感情,谈感情最他妈伤钱。我诅咒你一辈子买方便面没有调料包。第五项修炼》读后感这学期,我阅读了彼得?圣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写下了我的体会。希望我写的东西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管理学,更多的人去阅读管理方面的书。彼得?圣吉所创立的是学习型团队,他希望建立的组织模式能够更适合人们的工作。在一个团队中,很多有共同理想的人组成一个大的学习型群体,使人们在团体中都能以自己的理想为目标,不断的前进。同时在团队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敢于挑战极限,不断创新,帮助他人,和其他人一起,共同创造知识的成果。从真正的团队学习中体会工作生活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彼得?圣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有五项主要的内容:分别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理想、团队学习、全局思考。1.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就是不断理清并不断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的观察现实。能够运用自我超越的人,可以不断实现他们心里的愿望,我觉得自我超越就是一种精神力量。当人们希望达到某些愿望的时候,首先要有“我想达到”的愿望,这种愿望越强烈,愿望能够实现的机会就越大。对于能够自我超越的人,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就好像雕刻家一样,全心投入,不断的创新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学习。也正是因为自我超越的愿望强烈,才能保证他们的学习动力强劲。2.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象、印象。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在团队中,改善心智模式十分重要,它是保证团队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接受别人的想法。总之,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3.建立共同理想。如果团队拥有共同的理想,那么,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为了这个共同的理想而努力。而这种共同的理想就是团队中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可以无限放大的,是一个超越个人上升到团队高度的概念。就好像我们国家的乒乓球事业,由于乒乓球属于国球,上至老人,下至孩童,都很喜欢这项运动,从中我们就能发现很多优秀的选手。同时,国家也大力支持这项运动,人人都希望把这项运动办好,这种凝聚力超越了个人的想法,成为了全民族的共同理想,所以中国的乒乓事业才能屹立于世界的巅峰。4.团队学习。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试验:在一个团队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集体的智商却只有六十,这是为什么呢?团队学习的修练即在处理这种困境。团队学习的修练从“深度探讨”开始,深度探讨是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在思考了所有问题之后,毫无保留的说出心中的思考而进入真正共同思考的能力。换言之,即在群体中让想法自由交流,以发现远比个人思考更深入的见解。同时,在深入讨论当中,每个人都能获得超过自己思想数倍的思想。思想是可以传递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这就是试验的真正含义。5.全局思考。群体与人类其它活动都是一种系统,也都受到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彼此相互影响并要经年累月才完全展现出来。我们是群体中的组成部分,要时时刻刻想着群体的愿望。身在团体中,想要看清所有的事情是很困难的,有的时候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保护群体的利益。而我们就应该从全局宏观的角度思考群体的价值取向,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达到个人价值与全局价值的平衡。当然,每个团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彼得圣吉×博士的观点是要我们去发展学习型的团队合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理论,并把这项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这学期,我阅读了彼得?圣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写下了我的体会。希望我写的东西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管理学,更多的人去阅读管理方面的书。彼得?圣吉所创立的是学习型团队,他希望建立的组织模式能够更适合人们的工作。在一个团队中,很多有共同理想的人组成一个大的学习型群体,使人们在团体中都能以自己的理想为目标,不断的前进。同时在团队中
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敢于挑战极限,不断创新,帮助他人,和其他人一起,共同创造知识的成果。从真正的团队学习中体会工作生活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彼得?圣吉博士的《第五项修炼》有五项主要的内容:分别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理想、团队学习、全局思考。1.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就是不断理清并不断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的观察现实。能够运用自我超越的人,可以不断实现他们心里的愿望,我觉得自我超越就是一种精神力量。当人们希望达到某些愿望的时候,首先要有“我想达到”的愿望,这种愿望越强烈,愿望能够实现的机会就越大。对于能够自我超越的人,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就好像雕刻家一样,全心投入,不断的创新和超越,是一种真正的学习。也正是因为自我超越的愿望强烈,才能保证他们的学习动力强劲。2.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象、印象。
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在团队中,改善心智模式十分重要,它是保证团队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放心灵,接受别人的想法。总之,在团体中,每个人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团队的成功合作,就需要我们打开自己的心扉的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快的打开成功之门。3.建立共同理想。如果团队拥有共同的理想,那么,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为了这个共同的理想而努力。而这种共同的理想就是团队中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可以无限放大的,是一个超越个人上升到团队高度的概念。就好像我们国家的乒乓球事业,由于乒乓球属于国球,上至老人,下至孩童,都很喜欢这项运动,从中我们就能发现很多优秀的选手。同时,国家也大力支持这项运动,人人都希望把这项运动办好,这种凝聚力超越了个人的想法,成为了全民族的共同理想,所以中国的乒乓事业才能屹立于世界的巅峰。4.团队学习。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试验:在一个团队中,大家都认真参与,每个人智商都在一百二十以上,而集体的智商却只有六十,这是为什么呢?团队学习的修练即在处理这种困境。团队学习的修练从“深度探讨”开始,深度探讨是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在思考了所有问题之后,毫无保留的说出心中的思考而进入真正共同思考的能力。换言之,即在群体中让想法自由交流,以发现远比个人思考更深入的见解。同时,在深入讨论当中,每个人都能获得超过自己思想数倍的思想。思想是可以传递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这就是试验的真正含义。5.全局思考。群体与人类其它活动都是一种系统,也都受到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动所牵连,彼此相互影响并要经年累月才完全展现出来。我们是群体中的组成部分,要时时刻刻想着群体的愿望。身在团体中,想要看清所有的事情是很困难的,有的时候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保护群体的利益。而我们就应该从全局宏观的角度思考群体的价值取向,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达到个人价值与全局价值的平衡。当然,每个团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彼得圣吉×博士的观点是要我们去发展学习型的团队合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中学到自己需要的理论,并把这项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