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心理学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试题库
(2009年7月)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14页
2、教师角色25页
3、教学风格28页
4、自我效能感
5、教学效能感31页
6、动机与学习动机87—89页
7、学习迁移103页
8、问题解决172--1809、自我意识225页
10、心理健康教育261页
11、教师期望效应29—30页
12、教学监控能力37页
13、教师胜任力43页
14、教学反思34页
15、学习74页
16、创造力188页
17、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 207—209页
18、人际交往234页
二、简答题
1.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14—15页
2.简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角色的作用?27页
3.简述学习的作用。75页
4.简述大学生学习特点。84页
5.简述学习动机的功能。89页
6.简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180页
7.简述创造力的影响因素。194页
8.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有哪些?196页
9.简述凯尔曼的品德形成理论。218页
10.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209页
11.简述自我意识发展。227页
12.简述自我意识的功能。228页
13.试述人际交往的功能。236页
14.试述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239页
15.简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252页
16、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255页
17、试述心理健康的标准。262页
18、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278页
三、论述题
1、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试述如何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意识完善?
2、创造性的实质是什么?大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那些?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
4、结合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试述如何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
5、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谈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6、根据你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认识,谈谈如何进行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7、通过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谈谈学习它的现实意义。
8、结合自己的体会,论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适方法。
四、辨析题(附答题要点)
1227—233页 189页113页93---99页84页 不考 21页 282页
1、高校里有些老教师以前从没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同样上得很好,有的还当了教授,可见学不学这门课没多大关系。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有些老教师确实从未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实践,不断进行总结和摸索,终于成长为优秀教师。而如果学了这门课,就会大大缩短自我摸索的过程,较快地取得教学经验,增强教学能力,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学习相应的理论,将有助于解决怎样教与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简而言之,学习这门课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有助于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有助于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2、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答:这种说法不全面。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包括学与教两方面。
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教师只要努力扮演好教学者的角色就已足够。
答:不正确。由于教学活动的多样性,以及教师这一职业行为的艰巨性、复杂性、专业性,教师应成为一个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的角色丛。除了教学者的角色外,还应包括朋友、管理员角色;心理辅导人员角色;榜样模范公民角色;学生灵魂塑造者角色;教育科学研究者角色等。
4、学习是动物和人所共有的心理现象,严格说来,动物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并不存在本质区别。答:错误,动物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之间存在本质区别。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通过思维活动产生和实现的;它是一个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它以语言为中介;是自觉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过程。而以上特点动物的学习都不具备。
5、要引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最有效的还是靠高额奖学金、评优、推荐直升研究生等外部刺激。答:这种说法较片面。题中所列的均属于外部动机,它们对大学生的学习确实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可能只对少数较为优秀的学生有较大作用,多数普通学生难以实现这些目标。而且外部动机往往不能持久,遇到挫折就可能气馁。所以教学中不能忽视内部动机的重要性,如大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对学科的热爱等,这些动机更为持久,也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扰。
6、既然学习需要动机的作用,那么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就会越好。
答;这种说法不恰当。学习活动必须有动机推动,一般而言,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如果过高反而会适得其反,降低学习效果。根据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应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而不是动机水平越高越好。
7、“学会了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这话有道理吗?
答:有道理。人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相互影响的现象,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学习迁移,即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骑自行车与骑摩托车之间存在相同因素,因此在掌握了骑自行车的技术后,再学习骑摩托车就发生了迁移,学习就变得容易了。
8、从学习迁移的角度看,“温故知新”属于顺向迁移。
答:正确。“温故知新”是指通过复习以往所学知识以促进新知识的学习。根据学习迁移的观点,这是一种顺向迁移,即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9、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的作用。
答:不全面。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如果是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解决类似问题,定势具有积极作用,可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但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定势就可能是一种束缚,使得思维受到旧框架的限制而缺乏变通性和灵活性。
10、我国学生与欧美学生相比,在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方面明显不足,这与缺乏创造的环境有很大关系。
答:正确。与欧美等国相比,我国学校教育对学生管理得过紧、束缚得过严、包办代替得过多。主要表现在:必修课太多、课时安排过满、理论知识繁难偏旧、考试内容死板、考试形式单一等多方面。因此,当务之急是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适宜他们创造力发挥的环境。
11、学生考试作弊表明其品德存在问题。
答:这种说法较武断。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表现为稳定的道德行为,只有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都表现出来一贯的作弊行为,才能认为该学生确实存在品德问题。而学生偶尔一次的考试作弊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并不一定就是品德问题,不能因此就将其一棍子打死,必须联系以往行为表现深入分析。
12、大学生的道德认识经历了从道德评价到道德信念、道德概念再到道德观念的过程。
答:错误。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它经历了从道德观念到道德概念、道德信念再到道德评价的过程。道德观念是道德认识的感性阶段,道德概念、道德信念是道德认识的理性阶段,道德评价则是道德认识的具体化过程。
13、自我意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外貌、体形、性格特点的认识。
答:这种说法不全面。自我意识从形式上看包含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部分。题中所说的主要为自我认识方面,它除了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的认识外,还包括对社会自我(如人际关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个体产生一定的自我体验,如自尊或自卑,自豪或内疚。而自我调控则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与心理活动的自我作用过程,其中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是最主要方面。
14、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统一是指个体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和谐的统一。
答:正确。这种情况称为“自我肯定型”,即坚持正确的理想自我,努力改善现实自我,使之不断与发展的理想自我保持动态一致。
15、有人喜欢在人际交往中夸赞对方,这属于阿谀奉承,不值得提倡。
答:这种说法是片面的。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学会人际交往的艺术,学会赞美对方便是其中之一。人的本性都是喜欢受人夸奖的,通过适当的赞美能营造良好的氛围和和谐的环境,还能使人心情愉快、增强信心。而且根据交互的原则,还能引来别人对自己的赞美与欣赏,这对个体的人际交往、心理健康都有好处。当然如果是一味的脱离实际的称赞,则又另当别论。
16、个体的心理功能状态或是健康的,或是存在心理疾病的,二者必居其一。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是心理功能状态这一序列的两极,它们是一种相对关系,并非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而且有相当多的人介于健康与不健康的状态之中。
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统一考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计20分)
1、大学班集体
2、自我意识
3、学习迁移
4、心理过程
5、教材直观
二、简述题(每小题5分,计25分)
1、简述心理系统
2、简述大学生学习特点
3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
4、简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5、简述增强记忆的方法
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正误判断,并简单说明。每小题5分,计25分)
1、提高高校教育质量需要心理学。
2、非正式群体的作用都是消极的。
3、学好书本知识是大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
4、自我反思是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点之一。
5、一个人的创造性是由智力水平所决定的。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计30分)
1、“马加爵从一个大学生,蜕变为一个罪犯”。试结合‘马加爵’问题,探讨一下大学生心理
健康。
2、作为教师,如何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统一考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B卷)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计20分)
1、非正式群体
2、学习动机
3、心理健康
4、教学监控能力
5、品德
四、简述题(每小题5分,计25分)
1、简述教育机智的方式
2、简述教材直观
3、简述大学生学习动机特点
4、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5、简述个体心理系统
五、辩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正误判断,并简单说明。每小题5分,计25分)
1、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2、获取高分是大学生主要的学习动机。
3、学习迁移与智力水平无关。
4、信息丢失与学习后的时间是一种均衡关系。
5、人多力量大。
六、论述题(每小题15分,计30分)
1、试述创造性及其培养。
2、作为学生班级辅导员,如何做好管理工作?
第二篇:认知心理学试题库
认知心理学试题库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态度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A.自下而上加工
B.局部加工
C.整体加工
D.自上而下加工
答案:D
2()注意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鸡尾酒会效应”。
A.衰减模型
B.过滤器模型
C.反应选择模型
D.知觉选择模型
答案:B
3“Brown-Peterson 方法”是研究()的方法。A.注意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答案:C
4“爬„电杆„修„电灯„电„工,供电局”,这样的句子更可能是
A.Broca失语病人产生的 B.Wernicke失语病人产生的 C.注意性失读病人产生的 D.深层诵读困难病人产生的 答案:A
5“气氛效应”是指()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
A.前提
B.结论
C.心理模型
D.问题表征
答案:A Gholson等人研究发现,二年级小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常采用的策略是 A.假设检验
B.刺激偏好
C.维量检验
D.位置交替
答案:C Levine所设计的“空白实验法”是研究的()方法。
A.注意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 答案:D Neisser于()年出版了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1879
B.1956
C.1967
D.1970 答案:C Posner和Raichle(1994)发现,当人们被动地听词时,大脑最活跃的区域是
A.枕皮层
B.额皮层
C.顶皮层
D.颞皮层
答案:D R字符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表明,当两个被比较对象之间的旋转角度为()时,其反应时最短。
A.60 B.90 C.180
D.360 答案:D Sperling在发现感觉记忆存在的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方法是 A.部分报告法
B.全部报告法
C.双向分离法
D.锐敏度实验法
答案:A 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任务),其中一种作业包含了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过程,这种研究范式叫做
A.减法反应时实验
B.开窗实验
C.加法反应时实验
D.扫描实验
答案:A 按照特征整合理论,特征登记
A.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不需要注意
B.不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需要注意
C.与特征整合均需要注意
D.与特征整合均不需要注意
答案:B 布鲁纳(Bruner)等人关于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发现,被试在形成概念时,多数人采用总体假设,应用()策略居多。A.保守性聚焦
B.同时性扫描
C.博奕性聚焦
D.继时性扫描
答案:A
15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为()组块。A.3 B.4-5 C.7±2 D.9-20 答案:C
16当读者知觉一个单词时,视觉系统先确认构成单词的字母的各个特征,如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等,然后将这些特征加以结合来确认字母,再将字母结合起来而形成单词,这样一种知觉的加工方式叫做
A.自下而上加工
B.局部加工
C.整体加工
D.自上而下加工
答案:A 根据(),感觉各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
A.衰减模型
B.过滤器模型
C.反应选择模型
D.知觉选择模型 答案:C
18根据(),只有一个感觉通道的信息可以进入高级分析水平。
A.衰减模型
B.过滤器模型
C.反应选择模型
D.知觉选择模型
答案:B
19根据ELINOR模型,长时记忆中贮存着()等信息。
A.样例集和特征集
B.概念、事件和背景
C.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 D.上下文事实联想、地点-时间联想、主语-谓语联想和关系-宾语联想 答案:B 根据HAM模型,长时记忆中贮存着()等信息。
A.概念、事件和背景
B.样例集和特征集
C.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 D.上下文事实联想、地点-时间联想、主语-谓语联想和关系-宾语联想 答案:D
21根据Selfridge的观点,模式识别过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都由一些“鬼”来执行某个特定的任务,其中,负责识别一个模式(如字母)的是
A.特征鬼
B.映像鬼
C.决策鬼
D.认知鬼
答案:D
22根据Selfridge的观点,模式识别过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都由一些“鬼”来执行某个特定的任务,其中第四层为
A.特征鬼
B.认知鬼
C.决策鬼
D.图像鬼
答案:C
23关于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双重模型由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A.Atkinson和Juola B.Sternberg
C.Hamilton
D.WiC.kelgren
答案:A
24记忆的产生效应支持
A.多重存储模型
B.加工水平途径 C.TuLving(1972)的情节和语义记忆模型D.平行
分布加工途径
答案:B
25减法反应时实验是由心理学家()最先设计出来的研究范式。
A.唐德斯(Donders)
B.斯滕伯格(Sternberg)
C.波斯纳(Posner)
D.汉密尔顿(Hamilton)答案:A 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别,并应用算子来缩小这种差别,以逐步接近和达到目标状态。这种启发式策略叫做
A.逆向工作
B.简化计划
C.手段-目的分析
D.算法
答案:C 属于程序性记忆的是
A.头脑中储存的关于猫能捉老鼠的知识
B.记得后天晚上开会 C.关于如何使用传真机的知识
D.记得两天前在商场看见过一位老同学
通常,有效提示会促进加工,然而,外周提示之后延迟300ms或更长时间,那一位置的目答案:C 属于前瞻性记忆的是
A.头脑中存储的关于猫能捉老鼠的知识
B.记得后天晚上开会
C.关于如何使用传真机的知识
D.记得两天前在商场看见过一位老同学
答案:B 双重记忆模型中的双重记忆是指
A.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B.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
C.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D.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
答案:C 双作业任务可以用来研究
A.工作记忆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
答案:A
虽然处于非注意状态但与当前的预期相一致的信息,容易突破Broadbent最初假设的过滤器,这支持了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作用理论
C.晚期选择理论
D.特征整合理
答案:B
所谓()是指先前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作用。
A.气氛效应
B.启动效应
C.典型性效应
D.首因效应
答案:B
特征比较模型的证据主要来自
A.事件相关电位(ERP)测量技术
B.跨通道启动技术C.双耳分听技术
D.句子核证技术 答案:D
标觉察,不仅没有受到促进,反而变慢,这种效应称作
A.心里不应期
B.负启动 C.负启动反转
D.返回抑制
答案:D
图像记忆具有除()以外的三个特点。
A.信息存储的时间为几百毫秒
B.信息的编码方式为语义编码 C.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D.保持感觉信息原有的直接编码方式 答案:B
下列方法中,()是用来研究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
A.双作业操作
B.空白实验
C.部分报告法
D.扫描实验
答案:C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用来直接检验概念形成中所采用的假设
A.人工语法实验
B.空白实验
C.人工概念实验
D.扫描实验
答案:B
下述方法中,()适合研究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
A.眼动记录法
B.反应时记录法
C.开窗实验
D.出声思考法
答案:D
下述模型中,()是计算模型。
A.TLC.模型
B.ELINOR模型
C.激活扩散模型
D.集理论模型
答案:D
下述模型中,()是计算模型。
A.特征比较模型
B.ELINOR模型
C.激活扩散模型
D.TLC模型
答案:A
下述模型中,()是心理学家Clark提出的
A.空间表象模型
B.操作模型
C.语言模型
D.表象-语言混合模型3
答案:C
下述模型中,()是心理学家Hunter提出的。
A.空间表象模型
B.操作模型
C.语言模型
D.表象-语言混合模型
答案:B
43下述研究方法中,()能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
A.开窗实验
B.计算机模拟实验
C.减法反应时实验
D.加法反应时实验
答案:A
44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表明,无论是字符、数码还是其他图形,当两个被比较对象之间的旋转角度为()时,其反应时最短。
A.90
B.120
C.180
D.320
答案:D
45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识别一个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字母这种现象叫做
A.字母优势效应
B.字词优势效应
C.构型优势效应
D.客体优势效应
答案:B
46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识别一个完整的图形要优于识别图形的一个部分,这种现象叫做 A.字词优势效应
B.客体优势效应
C.构型优势效应
D.字母优势效应
答案:C
心理学家吉布生(Gibson)提出的知觉理论是
A.假设考验说
B.认知理论
C.直接理论
D.特征分析理论 答案:C
一般认为,中介抑制加工的主要脑区是 A.顶叶
B.额叶
C.颞叶
D.枕叶
答案:B
在Collins和Loftus的激活扩散模型中,结点(方框)代表(),连线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
A.联想
B.命题
C.原型
D.概念
答案:D
在Quillian和Collins的层次网络模型中,结点代表___,连线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A.命题
B.联想
C.概念
D.原型
答案:C
在Rips的“多维量表程序”中,空间中两点的距离反映着两个概念之间的心理距离,一个范畴的空间中诸点距离的集合则称为相应的()空间。
A.问题
B.气氛
C.语义
D.启动
答案:C
在层次网络模型中,结点代表(),连线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A.命题
B.联想
C.概念
D.原型 答案:C
在对数字“7”进行反正判断的实验中,反应时最长的顺时针倾斜角度为" A.60 B.120 C.180 D.270
答案:C
在解释歧义词意义通达时,多重通达模型与整合模型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考虑到相对频率的作用
B.语境起作用的时间点
C.注意选择所发生的阶段
D.非句法信息在句法分析早期是否起作用
答案:B
在绝大多数发表的语义记忆损伤个案中,选择性地受损通常是 A.有生命物体的识别
B.人造物体的识别 C.具体词的理解
D.抽象词的理解 答案:A
在认知心理学中,把头脑中存储着的代表一组物体的关键特征的表征称之为
A.模板
B.原型
C.样例
D.维量
答案:B
左半球顶叶受损的视觉忽视病人,在划线测验中
A.只划左边的一半
B.只划右边的一半
C.只划上边的一半
D.只划下边的一半 答案:A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Kahneman认为决定注意的关键因素是所谓资源的分配方案(分配策略),分配策略受()等因素的控制。
A.对能量需求的评价
B.当前意愿
C.当前唤醒的能量
D.短时记忆的容量
答案:A;B;C Kahneman认为决定注意的关键因素是所谓资源的分配方案(分配策略),分配策略受()等因素的控制。
A.对能量需求的评价
B.当前唤醒的心理能量 C.长期倾向
D.当前意愿
E.短时记忆的容量 答案:A;B;C;D
3当我们说知识和期望能够帮助我们识别客体时,我们所强凋的主要是
A.自上而下加工
B.自下而上加工
C.概念驱动加工
D.数据驱动加工
答案:A;C 根据ELINOR模型,长时记忆中贮存着()等信息。
A.概念
B.最佳实例
C.事件
D.样例集和特征集
E.情景
答案:A;C;E 根据特征表说,概念是由()等因素构成的。
A.范畴成员代表性的程度
B.概念的定义性特征
C.概念的特异性特征
D.整合定义性特征的规则
E.最佳实例 答案:B;D 根据心理学家Newell和Simon等人的观点,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具有输入、输出、()等功能。
A.建立符号结构
B.过滤
C.贮存
D.复制
E.条件性迁移
答案:A;C;D;E 根据原型说,概念的表征是由()等因素构成的。
A.范畴成员代表性的程度
B.概念的定义性特征
C.概念的特异性特征
D.整合定义性特征的规则
E.最佳实例 答案:A;E 根据知觉的认知理论,下述观点正确的有
A.知觉过程是一系列连续阶段的信息加工过程
B.知觉是获得感觉信息意义的过程
C.知觉既具有直接性质,也具有间接性质
D.知觉是直接从环境中直接提取有效信息的过程
E.知觉是现实刺激和已贮存的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答案:A;B;C;E 关于Stroop效应,正确的说法是
A.一般来说,老年人在早晨的Stroop效应要比晚上的大 B.同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有较大的Stroop干扰效应
C.神经心理学和临床医生经常用Stroop任务来评估病人顶叶的机能 D.Stroop干扰量已经被用作评估抑制系统效能的一种指标
答案:B;D
10关于选择性注意,正确的说法是
A.声音之间物理的声学差异和位置的物理分离均有助于信息选择。其中,最有效的线索是位置的物理分离
B.按照Broadbent的过滤器理论,过滤器遵循全或无的操作原则
C.按照Broadbent的过滤器理论,过滤器仅仅在输入的物理特征水平上操作 D.Broadbent的过滤器理论属于晚期选择模型
答案:A;B 尽管问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所有问题的解决都具有()等基本特征。
A.目的指向性
B.认知操作
C.选择算子
D.操作序列
E.问题空间
答案:A;B;D
12可以安全的用于人类研究的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有
A.PET扫描技术
B.fMRI技术
C.ERP技术
D.单细胞记录技术
答案:A;B;C 能为直接通达假设提供证据的有
A.同规则词相比,人们对不规则词阅读的潜伏期更短 B.规则词与不规则词阅读的潜伏期没有差异 C.对同音异义词的分析
D.临床上对深层诵读困难的观察 答案:B;C;D 认知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等基本方法。
A.减法反应时实验
B.出声思考法
C.开窗实验
D.计算机模拟
E.加法反应时实验
答案:A;B;C;D;E 认知心理学对整个心理学的影响表现在()等方面。
A.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
B.使心理过程的研究领域扩大
C.重视个别差异和个案研究
D.重视生理机制的研究 E.从心理物理函数研究走向内部心理机制研究 答案: A;B;C;E 认知心理学家将()联合起来,称为AVL单元。
A.视觉代码
B.听觉代码
C.语义代码
D.言语代码
E.口语代码
答案:B;D;E 属于内隐记忆测验的有
A.线索回忆
B.再认
C.词汇判断
D.知觉辨认 答案:C;D 属于日常记忆研究关心对象的课题是
A.短时记忆中材料的编码方式
B.目击者证词的可信度
C.前瞻性记忆
D.自传记忆答案:B;C;D 属于上位范畴的物体有 A.椅子 B.家具 C.动物 D.猫 答案:B;C 图像记忆具有()的特点。
A.信息存储的时间为几百毫秒 B.信息的编码方式为语义编码 C.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D.保持感觉信息的原有的直接编码方式 E.其容量至少为9个项目或更多 答案:A;C;D;E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有
A.Broca区靠近大脑额叶,Wernicke区位于皮层后部
B.Broca失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表达受到损伤
C.Wernicked失语病人语量较多,但不能表达意义
D.Wernicke区也某种程度地参与语言产生过程
答案:A;B;C;D
22下述模型中,()能解释范畴大小效应。
A.特征比较模型
B.激活扩散模型
C.集理论模型 D.直通模型
E.层次网络模型 答案:A;B;C;E 下述模型中,()是命题模型。
A.集理论模型 B.HAM模型
C.激活扩散模型
D.ELINOR模型
E.特征比较模型
答案:B;D 心理词典中存储着词汇的A.正字法信息
B.语音信息
C.语义信息
D.句法信息
答案:A;B;C;D 语义记忆可以储存
A.过去发生的事件B.将来发生的事件C.关于“大象”的知识
D.关于“pint”如何拼写的知识
答案:C;D 在选择性注意任务中,当任务较难时,人倾向于使用
A.平行加工 B.系列加工 C.自动加工 D.控制加工
答案:B;D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___复述是指对刺激加工的不断深入,将要复述的材料加以组织,并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可以产生持久的记忆。答案:精细 ___记忆是运用语言所必需的记忆,它是一个心理词库,是一个人所掌握的有关字词或其他语言符号、其意义和指代物、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有关规则、公式和操纵这些符号、概念和关系的算法的有组织知识。答案:语义 ___加工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的加工。答案:控制性“三段论”推理的“气氛效应”是指___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
答案:前提的性质 Anderson认为,问题解决具目的指向性、操作序列和___三个基本特征。答案:认知操作
Atkinson和Shiffin认为短时记忆具有两个功能:一是作为感觉登记和长时记忆之间的缓冲器;二是作为信息进入长时贮存的___。
答案:加工器Atkinson和Shiffrin认为短时记忆具有两个功能:一是作为感觉登记和长时记忆之间的___;二是作为信息进入长时贮存的加工器。
答案:缓冲器Johnson-Laid认为,三段论推理的第一步是构成一个将两个前提中的信息结合起来的___。答
案:心理模型 Johnson-Laid认为,三段论推理的第一步是构成一个将两个前提中的信息结合起来的心理模型。这种心理模型相当于前提中所述事件的___。
答案:知觉;表象 Kosslyn认为从深层的本义表征生出表象,涉及4种过程:即___过程、发现过程、放置过程和表象过程。
答案:图示Kosslyn认为从深层的本义表征生出表象,涉及4种过程:即图示过程,___过程、放置过程和表象过程。
答案:发现 Paivio的双重编码理论从信息编码的角度将长时记忆分为两个系统,即___和言语系统。答案:表象系统 13 Posner和Cohen(1984)提出,视觉注意包括___、___、___三个成分。
答案:应用算子
答案:把视觉注意施加到一个目标上;把注意从一个目标上解除;把注意转移到新的目标上14 26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问题解决过程分为问题表征、选择算子、应用算子和___四个阶段。Selfridge(1959)提出的“鬼城”(Pandemonium)模型以___为基础。
答案:特征分析 Shepard认为,表象的实质就在于它是一种___表征,表象与外界客体有着同构关系。答案:类比 Shepard认为,表象的实质就在于它是一种类比表征,表象与外界客体有着___关系。答案:同构 Wason通过四卡问题的研究发现,在命题检验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人们表现出强烈的___倾向。答案:证真 按照区别性特征模型,当一些字母共用很多关键特征时,人们判断这些字母是否相同要花更___的时间。
答案:长 编码刺激的空间关系和特性的皮层视觉系统分别称作___系统和___系统。
答案:后期注意;前期注意 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听觉编码、___编码和语义编码三种方式。
答案:视觉
21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听觉编码、视觉编码和___编码三种方式。
答案:语义 根据Newell和Simon等人的观点,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具有输入、输出、贮存、复制、___和条件性迁移六种功能。
答案:建立符号结构 根据Shiffrin和 Atkinson的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信息从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是通过___而实现的。
答案:复述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问题解决过程分为___、选择算子、应用算子和评价当前状态四个阶段。
答案:问题表征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问题解决过程分为问题表征、选择算子、___和评价当前状态四个阶段。
答案:评价当前状态 根据特征比较模型,一个概念的各种语义特征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___特征,另一类是___特征。
答案:定义性;特点 根据心理学家Newell和Simon等人的观点,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具有输入、输出、贮存、复制、建立符号结构和___六种功能。
答案:条件性迁移 将条件与结果加以对照,即将输入与输出联系起来进行推理,以发现某一心理现象的内部机制。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
答案:抽象分析法 经典心理旋转实验说明表象以___形式存储,这样,表象是___的近亲。
答案:模拟码;知觉
经过大量练习的任务倾向于主要要求___加工,而练习不够的任务主要要求___加工。答案:自动;控制
模板说是一个简单的模型。它的基本思想就是___,而且这种匹配要求两者有最大程度的重叠。这种形式的匹配被称为模板式匹配。
答案:刺激与模板匹配
33纽维厄(Newell)、西蒙(Simon)等人认为,无论是有生命的人,还是无生命的计算机,其信息
加工系统都是___系统
答案:操纵符号
确认某种模式是什么,并把它与其他模式区别开来的过程叫做___。
答案:模式识别
人们对作出“苹果是水果”的判断要快于“葡萄釉是水果”的判断,该种现象在认知心理学中叫做___效应。
答案:典型性
人们在进行判断或推理时,总是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愈有代表性,被判断为比较少代表性的愈常出现。该种启发式策略叫做___启发法。答案:代表性 37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揭示___。
答案: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
认知心理学家们在大量的研究中发现,识别一个图形中的线段要优于识别结构不严的图形中的同一线段或单独的线段,这种现象叫做___效应。
答案:客体优势
认知心理学将知觉看作是感觉信息的___即获得感觉信息的意义的过程。
答案:组织和解释
40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动物的视觉系统中有一些神经细胞只对具有一定特征的刺激作出反应,这种专门化的神经细胞叫做___
答案:特征觉察器
双通路假设认为,词的意义既可以通过___通路直接达到,也可以通过___通路间接达到。答案:视觉;语音
42所谓信息加工观点就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这种类比是一种___水平的类比,而不是结构水平的类比。
答案:行为
43提取条件与编码条件相匹配时回忆成绩更好意味着,当提取任务强凋表面信息时___加工比___加工记忆效果更好。
答案:感觉;意义
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的全部认知状态叫做___。答案:问题空间
现代认知心理学是指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以___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
答案:信息加工
心理扫描的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____。
答案:距离效应和大小效应
新手在对问题进行表征时,强调问题的___特征,而专家在对问题进行表征时,强调问题的___特征。
答案:表面;结构
一种记忆理论认为,记忆代码是对加工这个代码的认知过程的记录,每种加工方式都产生一个认知代码,一般说来,语义加工越多,加工深度就越深,代码越深,记忆越持久。这种理论叫做___
答案:加工水平理论
有研究者提出,深加工之所以能导致更好的记忆,是因为两个因素。其中,一个是___,一个是____。
答案:深入分析;精细的联想和表象的参与
语义代码是一种与意义有关的___,不带有任何感觉通道的特性。通过抑制实验表明,在短时记忆中两种被加工的材料越接近,互相干扰越大。
答案:抽象的代码
在Rips的“多维量表程序”中,空间中两点的距离反映着两个概念之间的心理距离或语义距离,一个范畴的空间中诸点距离的集合则称为相应的___空间。
答案:语义;认知
在认知心理学的具体研究中,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有___等方法。
答案:实验;观察;计算机模拟
在特征整合理论中,___是相对低层次的加工。
答案:分散注意
54自下而上加工是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___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___,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答案:较小的知觉单元;较大的知觉单元
最先提出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概念的是___。
答案:美国学者詹姆士
四、判断题 局部加工对于一个刺激客体,先知觉其整体,然后再知觉各部分的加工方式。整体加工是先知觉其整体,然后再知觉各部分的加工方式。2 模板(Template)与外部的模式不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
答案:2 局部加工对于一个刺激客体,先知觉其各部分整体,然后再知觉整体的加工方式。
10有关词汇歧义消解,多重通达的观点认为句子语境不能立即阻止歧义词不合适意义的通达。
五、名词解释 1A.V.L单元
大多数心理学家常把听觉的(anditory)、口语的(verbal)、言语的(linguistic)代码联合起来,称之为AVL单元。
答案:1
答案:2 模板与外部模式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当一个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刺激信息得到编码,并与已贮存的各种模板进行比较,然后作出决定,看哪一个模板与刺激有最佳的匹配,就把这个刺激确认为与那个模板相同。这样模式就得到识别了。
3对于追随耳的信息,被试能够很好的复述,而对于非追随耳的信息,被试的回忆效果很好。答案:2 双耳同时分听实验,支持过滤器模型和支持知觉选择模型。从整体上说,对于追随耳的信息,被试能够很好的复述,而对于非追随耳的特定信息也是可以回忆的。
4两种记忆说认为,记忆不是单一(长时记忆)的,存在着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两种记忆,它们彼此独立而又互相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记忆系统。
答案:1 短时记忆是一个容量有限的缓冲器和加工器,信息在这里可以通过复述的策略进入长时记忆,不可能产生遗忘。
答案:2 短时记忆是一个容量有限的缓冲器和加工器,信息在这里可以通过复述的策略进入长时记忆,复述是短时记忆的重要保持机制。信息得到复述后可以保持较长时间,否则很快消失。集理论模型可以解释范畴大小效应,但不能解释熟悉效应和典型性效应。
答案:1 集理论模型可以说明范畴大小效应,但不能解释熟悉效应和典型效应。集理论模型还提出了非预存的思想,概念间的联系要通过比较或计算才能得到。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Selfridge提出生成转换法则,对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答案:2 转换生成语法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由形式语法学家乔姆斯基提出。8 Shepard认为,表象的实质就在于它是一种类比表征,表象与外界客体有着同构的关系。答案:1 表象的实质是一种类比表征。但表象并不是直接地从结构上来表征外部客体,它与外部客体在结构上并没有一对一的关系。心理旋转研究是当前表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9 Johnson-Laid认为,三段论推理的第一步是构成一个将两个前提中的信息结合起来的统一命题。
答案:1 Stroop效应
当人们对某一特定事物做出反应时,由于不能阻断对刺激情境中无关特征的影响,而难以注意,难以对特定的刺激进行反应。编码
从一种刺激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刺激形式,或者从一种符号系统转变为另一种符
号系统。抽象分析法
认知心理学在其具体的研究中,采用实验、观察(包括自我观察)和计算
机模拟等方法。不管哪一种方法,认知心理学都强调将条件与结果加以对照,即将输入和输出联系起来进行推理,以发现某一心理现象的内部机制。这称为抽象分析法。代表性启发法
指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出现的概率,愈有代表性的,被判断为比较少代表性的愈常出现。范畴大小效应
范畴大小效应是指,当一个项目所属范畴的成员数目少时,被试判
断更快。按照特征比较模型,小范畴定义特征的数目更多,因此,特征比较需要花的时间应该更长(不是更短),这显然同范畴大小效应的实验发现相矛盾。范畴特异性损伤
同无生命物体相比,病人在产生和理解有生命物体的名称时,表现
出更大的困难。(或者)相对于无生命物体来说,病人的有生命物体方面的知识操作更为严重。这种现象称作范畴特异性损伤。负启动
当N次试验中的干扰项成为N+1次试验中的靶子时,被试对它的反应变慢,这种现象称之为负启动。精致性复述
是将要复述的材料加以组织,将它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在更深的层次上
进行加工。这种复述又称为整合性复述,可以使信息转入长时记忆。
可得性启发法
指的是人们倾向于根据一个客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的可得性程
度来评估其相对频率,容易知觉到的或回想起的被判定为更常出现。控制性加工
SChneider和Shiffrin提出的两种加工过程理论中的一种注意加工形式。
这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它是受人有意识地控制的,故称作控制性加工。两种记忆说
记忆不是一个单一的东西,存在着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不同的记忆,它们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记忆系统,两种记忆说的典型代表是Waugh和Norman最早提出的两种记忆系统模型。模式识别 模式是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照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是说模式是刺激的组合。当人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时,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分开来,这就是模式识别。人的模式识别常表现为把所知觉的模式纳入记忆中的相应的范畴,对它加以命名,即给刺激一个名称。内隐记忆
其根本特征是被试并非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记忆,它只在对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能自然地表现出来,这种任务的操作不依赖于被试者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恢复。启动效应 是指先前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有利作用。启发法 是指凭借经验的解题方法,也可称为经验规则。它不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但却常常有效地解决。比较常见的启发法有手段-目的分析、逆向工作和计划等。气氛效应 Woodworth和Sells提出的一种推理理论。他们认为前提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具体来说就是:两个肯定前提使人得出肯定结论,两个否定前提使人得出否定结论,一个肯定前提和一个否定前提使人得出否定结论。两个全称前提使人得出全称结论,两个特称前提使人得出特称结论,一个全称前提和一个特称前提使人得出特称结论。
情景记忆
按照贮存的信息类型,将长时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情景记忆是对个人在一定时间发生的事件的记忆。认知地图 是人们编码和简化空间环境安排方式的一种心理装置,是人对空间环境的一种内部表征。认知地图能够表征空间环境中的距离、形状和方向。
实验性分离现象
在同一自变量影响下,两种测验产生相反结果的情形。手段-目的分析
其核心指要发现问题的当前状态和目标状态的差别,并应用算子来缩小这种差别,这样做还要先消除应用算子与当前状态的差别,如此进行下去,以逐步接近和达到目标状态。双作业任务
一种常见的注意研究的范式,要求受试者同时进行两项作业,而研究者的兴趣通常在于两项作业之间的相互干扰的程度。问题空间 是指对于一个问题解决者来说,所出现的所有可能的解决办法。通常一个问题还可能有其它的解决办法。然而,如果问题解决者没有意识到这些解决办法,那么,这些解决办法将不被包括在问题空间里。问题空间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24心理词典
可以看成是一种知识库,这种知识库被用来储存词汇的正字法、语音、语
义和句法等信息。所谓的正字法是使拼写合乎标准的方法。
25心理旋转
心理旋转就是人在头脑中将某个图形的映象做平面或立体转动的心理运作过程。70年代初Shepard及其同事开展了“心理旋转”的研究,并由此将心理旋转看称一种
类比过程。直接通达假设
有关视觉词汇识别三个不同的假设之一。直接通达假设认为,读者能够直接从视觉词获得词的意义。当你看到一个词时,视觉模式足以让你从语义记忆中找到有关这个词意义的信息。状态依存性记忆
信息的提取需要借助于特殊的提取线索。学习时的内在心理状态也
会被编入长时记忆,作提取线索,叫状态依存性记忆。字词优势效应
这个效应是Reicher首先在实验中确定的,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如work中的k),比识别一个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字母(如字母串orwk中的k)的正确率要高。29 自动化加工
Schneider和Shiffrin提出了两种加工过程理论。其中自动加工是不受人控制的加工,无需应用注意,没有一定的容量限制,而且一旦形成就很难就很难予以改变。30 自上而下加工
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
知觉对象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的阶段或水平,从调整特征觉察器直到引导对细节的注意等。又称概念驱动加工。
组块
是指将若干较小的单位(如字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如字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该概念由美国哈佛大学的米勒1956年首先提出。米勒认为,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是以信息论中所得比特为单位的,而是以组块为单位的。
六、简答题 简述表象的计算理论。
答案要点:Kosslyn在心理扫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表象的计算理论。这个理论尝试具
体地说明表性过程是怎样进行的。依照这个理论,表象有两个主要因素:(1)表层表征,即出现在视觉短时记忆中的类似图画的表征;(2)深层表征,这是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用于生成表层表征。表象依赖于表层表征。这种表层表征出现于视觉短时记忆中,其容量是有限的,而且极易衰退。表层表征保留了客体的位置、方位、大小等空间特征。对于构成表象基础的深层表征分成两类:(1)本义表征,这种表征提供的信息是关于某一客体是什么样子的。(2)命题表征,这种表征是由抽象的命题表构成的,它们是解释客体的。据此,Kosslyn认为,从深层的本义表征生出表象,要涉及图示、发现、放置、表象四个过程。简述概念结构的特征表说。
答案要点:特征表说认为概念或概念的表征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1)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即一类个体具有的共同的有关属性;(2)诸定义性特征之间的关系,即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这两个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特征表。Bourne等用C=R(X,Y„)来表示这种概念结构,其中C.为概念;X,Y„为一类个体具有的共同的定义性特征:R为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它们确定诸定义性特征的关系。从特征表说来看,概念规则在概念结构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要完整地表征一个概念,即构成一个特征表,就应当定义性特征和概念规则有机地结合起来,缺少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行。
3简述概念结构的原型说。
答案要点:原型说的主要代表Rosch认为,概念主要是以原型即它的最佳实例表征出来的,我们主要是从能最好说明一个概念的实例来理解该概念。人对一个概念的理解不仅包含着原型,而且也包含维量。Rosch称这个维量为范畴成员代表性的程度,它表明同类个体的容许的变异性。概念就是由这两个因素构成的:(1)原型(2)范畴成员的代表性的程度。这两个因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原型起着核心的作用。概念的原型是概念的这样一种实例,与同一概念的其他成员相比,它与更多的成员有共同的特征。RosC.h 认为这种概念结构可以解释全部自然概念,包括我们日常应用的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简述概念形成的假设考验说。
答案要点:Bruner,Goodnow和Austin首先提出的关于概念形成的学说。他们认为:人在概念形成过程中,需要利用现在获得的和已存储的信息来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即设想所要掌握的概念可能是什么。假设可看作认知的单元它是人解决概念形成问题的行为的内部表征。这些可能的假设组成一个假设库。
照假设检验说看来,人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形成和考验假设并不是在任意的或没有规则的,在这个过程中,人作出有关决定的序列可被看作包含一定目的的策略。这种目的包括:A.从每一个决定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信息;B.使任务的压力保持在可处理的限度以内;C.调节在规定的时间或活动的范围内未能掌握概念的风险以及作出一个决定所带来的风险。Bruner等人还认为,不管人是否意识到他的这些目的,任何一个策略都可以从这些目的角度来加以评价,而每
个决定的相应后果就反映出这种策略的目的。具体的策略有:同时性扫描、继时性扫描、保守性聚焦和博弈性聚焦。这些策略的运用构成假设考验说的核心。由此看来,概念形成过程是一种富有策略性的假设考验的过程,这个过程因而带有明显的智慧色彩,表现出人的主动性,这是假设考验说的最突出特点,也是它胜过其他理论的关键之处。简述集理论模型。
答案要点:该模型由Meyer提出。是关于语义记忆的特征模型的一种。在该模型中,基本的语义单元为概念,每个概念都有一集信息或要素来表征。这些信息集可分为样例集和属性集或特征集。样例集是指一个概念的一些样例。属性集或特征集是指一个概念的属性或特征,这些特征称为语义特征。这样来看,语义记忆就是由无数的这种信息集所构成的。然而,这些信息集或概念之间没有现成的联系。当要从语义记忆中提取信息来对句子作出判断时,就可以分别搜索属性集,再对两个属性集进行比较,根据其重叠程度来作出决定两个集的共同属性越多,重叠程度就越高。重叠程度高时,就可以做出肯定判断,反之则作出否定判断。简述记忆信息加工三级模型。
答案要点:Atkinson和Shiffrin提出的记忆系统的模型。他们认为记忆有三种存储:感觉登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在这个模型中,外部信息最先输入感觉登记,它按照感觉通道可以分为视觉的、听觉的等等,即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等。感觉登记有丰富的信息,但很快可以消失。其中有些信息进入短时存储。进入短时存储的信息可具有不同于原来感觉的形式,即要进行变换或编码,编码单元为AVL单元(听觉的、口语的、言语的),并且信息也能较快的消失,虽然速度比感觉登记要慢。在没有复述的条件下,信息在短时存储中可保持15-30s。短时存储是一个加工系统,它有两个功能:作为感觉登记和长时记忆之间的缓冲器、作为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加工器。信息通过各个槽道,借助复述进入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库,信息有听觉的、口语的、言语的和视觉的编码形式。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相对地来说是永久性的,但它们可以因消退、干扰或者强度减少而不能被提取出来。长时记忆中信息提取出来,就转入短时记忆了。该模型还认为:信息从一个存储转到另一个存储,多半是受人控制的。人对感觉登记中短暂存储的信息进行扫描,得到选择的那些信息经过识别而进入到短时存储。此外,有些信息还可以直接从感觉登记进入长时存储,不经过短时存储的中介。信息从短时存储进入到长时存储的所依赖的复述也同样体现出人的控制。总之,对记忆的信息流程的控制是该模型的一个突出特点。
简述加工水平说。
将A和B加以整合,决定基本信息过程的系列。关于程序:对基本信息过程系列的规则的说明,是信息加工系统的行为的机制。
3、信息加工系统的功能:信息的输入、输出、储存、复制以及建立符号结构和条件性迁移。简述知觉的直接理论。答案要点:Craik和Lockhart从信息加工的操作来看记忆系统,最早提出来提出了加工水平说。加工水平说认为,记忆痕迹时信息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的函数,那些受到深入分析、参与精细的联想和表象的信息产生较强的记忆痕迹,并可持续较长的时间;而那些只受到表浅分析的信息则只产生较弱的记忆痕迹,并持续较短的时间。Craik等人曾经用一系列的实验来支持他们的理论。这些实验的典型形式是所谓的不随意学习,即让被试完成一定的任务,不要求他们进行识记,待任务完成后,出乎意料的对他们进行再认或回忆的测验。答案要点:刺激物说主张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否认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其著名代表Gibson认为: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实验的关键在于所安排的任务需要体现不同水平的加工。一些实验的结果支持了加工水平说。简述衰减模型。
答案要点:Treisman对过滤器模型提出的改进模型。她认为过滤器并不是按照“全或无”的方式来工作的,不是只允许一个通道(追随耳)的信息通过,而是既允许追随耳的信息通过,也允许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只是非追随耳的信息受到衰减,强度减弱了,但一些信息仍可得到高级加工。非追随耳的信息要想受到高级分析,就必须达到一定的阈限。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鸡尾酒会效应”。照Treisman看来,主义的选自不仅依赖刺激的特点,还依赖高级分析水平的状态。简述推理的心理模型理论。
答案要点:Johnson-Laird提出的阐述推理内部过程的理论。依照这个理论,三段论推理的第一步是构成一个将两个前提中的信息结合起来的心理模型。这种心理模型相当于前提中所述事件的知觉或表象。在这些前提基础之上构建起来的心理模型通常提示某个结论。然后通过搜索与该结论不相容的其他替代的心理模型来评价该结论的真实性。如果搜索不到,即没有足以破坏该结论的对前提的其他解释,那么这个结论就是真实的。所有上述推理的过程均依赖于工作记忆的加工资源,并且受制于工作记忆的有限容量。因此,构建心理模型是一个费时的工作。并且有些前提的形式不允许对其信息立即作出整合,因而构建心理模型需要进行一系列有赖于工作记忆的加工。总之,在心理模型理论中,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心理模型是三段论推理的关键。简述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
答案要点:
1、信息加工就是符号进行操纵。
2、信息加工系统的一般结构:(1)加工的对象:符号结构;(2)加工的构成: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加工器;(3)关于加工器的功能:A、一组信息处理过程;B、短时记忆:保持基本信息过程所输入或者输出的符号结构;C、解说器:
生与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根本不需要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之上形成假设并进行考验。
12简述中枢能量理论。
答案要点:中枢能量理论把注意看作人能用于执行任务的数量有限的能量或资源,用于这种能量或资源的分配来解释注意。Kahneman提出的能量分配模型较好地体现中枢能量理论,他认为人可得到的资源和唤醒是连在一起的,其数量也可因情绪、药物等因素的作用而发生变化。决定注意的关键是所谓的资源分配方案,它本身又受到几个因素的制约:唤醒因素的可能的能量、当时的意愿、个人的长期倾向和对完成任务所需能量的评价。在这几个因素的作用下,所实现的分配方案体现出注意选择。中枢能量理论能很好的解释同时进行两个作业所产生的各种复杂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对立。
13可得性启发法(availability heuristic)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答案要点:可得性(availability)启发法指人们倾向于根据一个客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的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相对频率,容易知觉到的或回想起的被判定为经常出现。这是一种典型的根据认知难易程度来选择和加工信息。人们通过不费力地回想出的信息进行概率推断,结果导致赋予那些易见的、容易记起的信息以过大的比重,而对大量的其它必须考虑的信息“视而不见”。哪些生物学证据支持特征分析说?
答案要点:特征分析说就是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将这些抽取的特征合并,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特征比较,一旦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了。(1)Pritchard利用技术使客体在眼睛运动条件下,在视网膜上成像的位置不变,得到客体的固定网像,结果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客体的知觉并不是立即消失,而是一部分一部分的逐渐消失,消失的是完整的特征,暂留的也是一定模式。(2)David Hubel和Torsten Wiesel把微电极插入麻醉动物
皮层的一系列神经元中。每个神经元都只对特定方向的光栅反应特别强烈,存在特征觉察器。什么样的证据支持负启动可以在范畴水平发生?
词干。
而排除测验要求被试用先前没有呈现过的词来补全词干。有意识记忆和无意识记忆起相反的作用。
答案要点:扩散抑制现象是有力的证据:Tipper向被试呈现两个上下放置的普通物体的线条画,其中一个为分心信息,以绿色呈现,另一个为目标,以红色呈现。如果探测显示中的目标与启动显示中的分心信息相匹配,那么,与相继呈现无关图片相比,被试对探测目标的反应时要长。然而,更加有趣的是,当探测显示的目标与启动显示中被忽视的分心信息虽然不是同一个刺激,但在语义上有联系,比如相继呈现绿色的狗图片和红色的猫图片时,与相继呈现无关图片相比,被试对探测目标的反应时也要长。因此,负启动完全可以在范畴或语义水平上发生。为什么同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相比,基本范畴具有特殊地位?
答案要点:相关范畴包括上位范畴、基本范畴、下位范畴。基本范畴是指即不是太一般也不是太专门的一种范畴。它具有特殊的地位:(1)人们用基本范畴名称来标明物体的身份;(2)基本范畴成员具有普遍属性;(3)基本范畴名称产生启动效应。有关句法歧义消解,研究者提出了哪些理论?各自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在过去的20年里,句子理解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基本的实验发现上:
一、当识别句子中的每一个词时,读者或听者增量式地建立词串的句子水平的表征。目前,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即句子的结构暂时有歧义,人们也能立即作出一个特定的分析。
二、人们能够很快地使用详细的词汇信息获得合适的分析。
(1)花园中径理论框架:在花园中径理论框架中,研究者曾经提出了两个主要的句法分析原则,一个是最小附加原则,其含义是,句子加工过程中,句法分析器并不假定任何潜在的不必要的节点,按照这一原则,当遇到歧义结构时,第一遍的句法分析过程中,句法分析器将建构最简单的可能的结构。另一个是迟关闭原则,其含义是,只要语法上允许,读者总是倾向于把每个新的语言材料附加到当前刚刚假定的从句或短语上,该原则能够保证新的成分即时地附加到先前的材料上,因而使得超出读者工作记忆限度的可能性降到最低。(2)花园路径模型:它假定句法分析包含两个阶段,最初,只是纯粹的句法分析原则起作用,然后,语义的和词汇的信息才起作用,它们被用来证实或拒绝最初阶段的输出。在词干补全任务中,包含测验和排除测验的指导语有什么区别?
答案要点:包含测试要求被试用回忆出来的词补全词干,如果无法回忆,就用头脑中所想到的第一个补。显然,在这种测验中,有意识记忆和无意识记忆都促使被试用先前呈现过的词补全 最小附加原则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花园路径理论框架中,两个主要的句法分析原分别为最小附加原则和迟关闭原则。最小附加原则是指,句子加工过程中,句法分析器并不假定任何潜在的不必要的节点。按照这一原则,当遇到歧义结构时,第一遍的句法分析过程中,句法分析器将建构最简单的可能的结构。
七、论述题
1试评述概念结构的特征表说和原型说。
答案要点:(1)特征表说的基本观点是:主张从一类个体具有的共同的重要特征来说明概念。它认为概念或概念的表征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A.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即一类个体具有的共同的有关属性;B.诸定义性特征之间的关系,即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这两个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特征表。Bourne等用下述方程来表示这种概念结构:C = R(X,Y,„)其中,C为概念,X,Y,„为一类个体具有的共同的定义性特征;R为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这些规则又称作概念规则,它们确定诸定义性特征的关系。
特征表说的观点简单明了。它的优点是可以很好解释人工概念的研究,并且与当前的一些语义记忆模型相一致。但是,特征表说的弱点也是明显的。目前它只涉及一些逻辑概念和取自命题演算的概念规则,还难以解释各种类型的自然概念或现实概念。特征表说寄希望于深入研究规则学习的规律,进而发现更适合于解释现实概念的更有效的概念规则系统。
(2)原型说的主要代表RosCh认为,概念主要是以原型,即它的最佳实例表征出来的,我们主要是从能最好地说明一个概念的实例来理解该概念的。人对一个概念的理解不仅包含着原型,而且也包含维量。Rosch认为概念就是由这两个因素构成的:A.原型或最佳实例;B.范畴成员代表性的程度。这两个因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原型起着核心作用。照Rosch来看,这种概念结构可以解释全部自然概念,包括我们日常应用的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
特征表说和原型说之间的差别是明显的。特征表说着重概念的诸定义性特征,带有分析性色彩,原型说强调最佳实例或原型,带有整体性或综合性色彩。前者认为特征是由语义表达的,后者设想原型是以一般表象来编码的。特征表说与逻辑对概念的解释及下定义的方法有直接联系,原型说则可以追溯到古典哲学认识论对概念的理解。但是,二者仍然有共通之处,彼
此是可以沟通的。特征表说并不排除概念的诸特征在实例中的整合,原型说所强调的的原型则是具有更多的同类个体共同的属性的实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特征表说比较符合一般对概念实质的理解,因而易于被接受。原型说将概念与感性形象相联系,这有合理的成分,但表象的概括程度是有限的,抽象概念与表象没有直接联系,难以解释所有的概念。试评述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异同。
答案要点: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的主要差别在于对注意机制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有不同看法。依照知觉选择模型,起注意作用的过滤器位于觉察和识别之间,它意味着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进入高级分析而被识别。这个模型也称为早期选择模型。依照反应选择模型,注意的机制位于识别和反应之间,它意味着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识别,但只有一部分可引起反应。这个模型也称为晚期选择模型。这两个对立的模型各有其论据,自60年代以至现在,始终引起激烈的争论,同时也推动了实验研究的开展。
现在对于这两个模型,心理学还没有充分的根据来肯定一个并否定另一个。但是,较多的心理学家倾向于知觉选择模型,原因之一是反应选择模型显得太不经济了:所有的输入都得到包括高级加工在内的全部加工,然后大多数经过分析的信息几乎立即被忘记了。不过这还不是最有力的论据,像这种看起来不经济的过程也不是不可能的,类似的现象在认知心理学的其他研究领域中也是存在的,比如Sternberg提出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
其实,这两个模型也似乎不像有关双方所想的那样尖锐地对立。反应选择实际上是一种记忆堵塞现象,它也是与认知系统加工能力有限联系着的。而且,这两个模型也都认为,几个通道的信息也可以同时受到注意,即都承认注意的分配。这就是一些实验结果既可以从知觉选择模型又可以从反应选择模型得到解释的重要原因。现在可以设想,注意既可以是知觉选择,也可以是反应选择,而在不同的条件下,可有不同的选择。当然,这两类模型在性质上的差别不应被忽视,而应该进一步加以研究。
从目前的实验研究来看,有两点似应加以改进:1.在迄今进行的实验研究中,主张知觉选择的人大多利用附加追随耳的双耳分听技术,他们所研究的是集中性注意;而主张反应选择的人大多应用非追随程序的双耳分听程序,他们所研究的是分配性注意。这两种实验的差别会反映在实验结果上,并影响理论分析。对进一步开展实验研究来说,改变这种对某一个方法的侧重并应用多种方法无疑是有益的。2.以前的研究几乎都是在听觉感觉道内进行的,很少涉及其他感觉道。因此,利用其他感觉道特别是同时利用不同感觉道进行实验,将会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有利于揭示主义的实质和机制。试评述知觉的直接理论和间接理论。
答案要点:知觉的直接理论以知觉的刺激物说为代表,主张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否认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其中的著名代表Gibson则提出了“直接知觉”的观点。Gibson认为观察者可直接从环境中的丰富信息抽取出与深度、大小及动作等有关的知觉。他强调观察者与环境两者是不可分的;知觉是观察者与环境之间主动、互动、持续与动态的过程。按照他的观点,距离就是我们直接知觉到的。著名的Gibson结构密度级差实验的结果支持上述看法。
知觉的间接理论认为人在知觉时,接受感觉输入,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关于当前刺激是什么的假设。知觉是一种在这些假设、期望等的引导和规划下进行的。依照Bruner和Gregory的知觉的假设考验说,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人通过接受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受或搜寻信息,在考验假设,直至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刺激作出正确的解释。通常情况下,人们在知觉时意识不到假设的参与,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如在弱的照明下看东西,有时可以体验到这种假设考验。
知觉间接理论注重观察者的内在处理过程,知觉直接理论则注重外在环境的信息内容。但是知觉的直接理论过分轻视了视觉的分析处理表征的过程,以致于无法完备的解释人类视觉的复杂性。而知觉的间接理论缺少对于各种知觉现象的生理基础的探讨。
4试评述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
答案要点:层次网络模型是Collins和Quillian提出来的,它是认知心理学中的第一个语义记忆模型。在这个模型中,语义记忆的基本单元是概念,每一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这些特征实际上也是概念,不过它们说明另一些概念的。有关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起来,构成一个有层次的网络系统。层次网络模型对概念的特征相应地实行分级贮存。在每一级概念的水平上,只贮存该级概念独有的特征,而同一级的各概念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则贮存于上一级概念的水平上,由于概念按上下级关系组成网络,因此每个概念和特征都在网络中处于特定的位置,一个概念的意义或内涵要由该概念与其他概念和特征的关系来决定。Collins和Quillian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来验证该模型,实验结果支持语义记忆具有层次网络结构的看法。
层次网络模型的核心是概念是按逻辑得上下级关系而组成的网络。这使它具有简洁的特色,但是也有一些缺点。首先,层次网络模型涉及的概念间联系的种类是极少的,概念之间既有垂直联系也有横向联系。在层次网络模型中,主要连线为“是一种”、“有”、“会”等性质的关系,没有涉及其他种类的关系。其次,层次网络模型节约了贮存空间但是增加了提取信息所需的时间。此外层次网络模型不能解释典型性效应。
激活扩散模型是Collins和Loftus提出的,也是一个网络模型。在该模型中用语义联系或语义相似性将概念组织起来。模型中的结点表示一个概念,概念之间的连线表示它们的联系,连线的长短表示联系的紧密程度,连线愈短,表明联系愈紧密,两个概念有愈多的共同特征。在激活扩散模型中,一个概念的意义也是由与它相联系的其他概念,特别是联系紧密的概念来确定的,但概念特征不一定要分级贮存。该模型假定,当一个概念被加工,在该概念结点就产生激活,然后激活沿该结点的各个连线,同时向四周扩散,先扩散到与之直接相连的结点,再扩散到其他结点。启动效应是对该模型的支持。
激活扩散模型是对层次网络模型的修正,它用语义模型取代了层次结构,因此比层次网络模型显得更加全面和灵活。激活扩散模型更适合于人,可容纳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哪几个试验能够证明注意选择发生在相对靠后的阶段?
答案要点:
1、注意选择的模型发展。注意的心理机制是现代认知心理学最早的实验课题之一,其研究目的主要在于探明注意的选择机制,实验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双耳分听技术。从布鲁德本特(Broadbent)最早提出早期选择模型以来,认知心理学家又先后提出了中期选择模型、晚期反应选择模型和资源限制理论等不同观点。
2、注意选择反应选择模型。De utsch和Deutsch(1963)提出了反应选择模型,之后,Norman(1968,1976)支持这个模型并加以一定的修订。基本假定:由感觉通道输入的所有信息都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知觉加工,并加以识别。而注意选择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即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其选择标准是刺激对于人的重要性。注意的晚期的反应选择模型与早期(知觉)选择模型的差别:瓶颈的位置不同。位置由作业性质决定,早期(知觉)选择模型是再认前选择,反应选择模型是语义分析。
3、支持反应选择的实验。为探讨瓶颈在哪一位置,平行加工停止,系列加工开始,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
实验一:Hardwick(1969)设计了一个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靶子词实验。在实验中,向被试的双耳同时呈现一些刺激,其中包括一些靶子词。这些靶子词呈现在右耳或左耳的数量相同,但呈现的顺序是随机的。要求被试不管右耳还是左耳听到靶子词,都要作出分别的反应。实验结果:右耳和左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达到59%~68%。双耳的反应率很接近。支持反应选择模型 实验二:Shiffrin等(1974)进行了类似的实验。
他们让被试在白噪音的背景上,识别一个特定的辅音。实验条件分为两种:一用双耳听,不确定辅音出现在哪个耳朵;二只用单耳听,确定辅音出现在哪个耳朵。得到的结果表明,在上述两种条件下,对特定的辅音的识别率没有显著差异。支持注意选择的反应选择模型。实验三:刘易斯(Lewis,1970)的分听实验。让被试注意追随耳听到的单词而忽视非追随耳
中的任何信息。非追随耳呈现的信息而是单词,不过这些单词与追随耳的单词有时没有语义上的联系,有时却又是同义词。实验要求被试在执行分听任务是,对追随耳的单词作出声音反应,并测量从追随耳单词出现开始到被试对其作出反应之前的反应时。结果发现:非追随耳呈现是是追随耳单词的同义词时,被试对追随耳单词的反应时会延长,而非追随耳呈现无关单词时则观察不到这种效应。
6试举例说明非对称性搜索的实验证据及其理论意义。
答案要点:Neisser(1963)首先发现并研究了视觉搜索的非对称现象。所谓非对称性搜索是指在若干个甲类项目(干扰项)中搜索一个乙类项目(靶子),与同样的若干个乙类项目(干扰项)中搜索一个甲类项目(靶子)。结果两者的搜索速度有显著差异,即出现非对称现象。特雷德曼和索瑟(Treisman & Souther,1985)的非对称性视觉搜索实验:在实验中呈现两种图形,要求被试完成两种不同的搜索:A、或者从若干个圆形中搜索带小尾巴的圆;B、从若干个带小尾巴的圆中搜索圆。结果表明:A搜索要比B搜索快得多。而且,A搜索条件下分心刺激的数目不显著影响被试的反应时,而B搜索条件下分心刺激的数目越多,反应时越长。解释:A搜索是自动加工的,产生的是相对简单的特征地图,被试只能拿看到圆上的小尾巴就能做成肯定的反应;B搜索应该是控制加工的,产生的是位置地图,被试必须将圆和竖线这两个特征结合起来,将目标刺激和分心刺激逐一比较,才能做成正确的反应。
非对称性搜索的实验的理论意义:
1、支持了特征整合理论。Treisman(1977,1980)在注意研究的背景中提出了特征整合论。特征整合论的核心是将客体知觉过程分成早期的前注意阶段和特征整合阶段。理论的出发点是知觉的特征分析。知觉在前注意阶段是对特征进行自动的平行加工,无需注意,而在整合阶段,通过集中注意将诸特征整合为客体,其加工方式是系列的。对特征和客体的加工是在知觉过程的不同阶段实现的。她将特征看作是某个维度的一个特定值,而客体则是一些特征的结合。
2、提供了特征觉察器存在的依据。在视神经研究中,研究者把有效的视觉搜索作为某种基本视觉特征觉察器存在的依据。搜索具有前注意基本特征的靶子比搜索缺失那种特征的靶子要容易,因此,视觉搜索不对称现象在辨别作为基本特征的刺激维度时具有重要作用。视觉搜索的非对称还表明:干扰项的特点对某些靶子的搜索速率有影响。这提示搜索的实质不是简单的寻找靶子,而是在加工靶子与干扰项的关系。
第三篇: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一、选择
1.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A] 2.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D] 3.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2.1)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 A] 4.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A.2-3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B ] 5.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 [ C] 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 D] 7.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A.地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 D] 8.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D ] 9.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 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 [C ] 10.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C ] 11.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4.1)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 C] 12.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 A] 13.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A ] 14.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C] 15.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A] 16.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对活动的影响 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 A] 17.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 A] 18.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
A.态度学习迁移 B.情感迁移 C.知识与技能迁移 D.气质迁移[ D] 19.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 A] 20.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6.1)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 D] 21.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A.程序性知识 B.实用的知识 C.直观的知识 D.可应用的知识[ A] 2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 A] 23.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
A.长时记忆 B.内隐记忆 C.操作记忆 D.形式记忆 [ A] 24.短时记忆的容量
A.较大 B.没有限制 C.非常之小 D.为7土2个组块 [ D] 25.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
A.时快时慢 B.快者愈快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 [ C] 26.最早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A.艾宾浩斯 B.巴甫洛夫 C.冯特 D.弗洛伊德[ A] 27.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B.复习越早越好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D.当天复习[ A] 28.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A.公式学习B.命题学习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
30.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7.1)A.操作技能 B.技巧C.操作能力 D.能力 [A ] 31.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C.智力 D.思维程序 [A ] 32.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8.1)A.复杂方案 B.学习计划 C.可行方案 D.思维程序 [A] 33.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 [B] 34.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 A.智力技能 B.学习自觉性 C.元认知策略 D.自我意识 [C ] 35.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A.新的理解 B.不同的见解 C.认知策略 D.类比或表象等 [D] 36.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A.意识和能力构成 B.规则和技能构成 C.认知策略构成 D.经验和方法构成 [B] 37.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9.1)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A] 38.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 [D] 39.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 [C] 40.一个人的对人对已、对事、对物的态度是(10.1)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D] 41.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 [D] 42.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新观点 B.认知结构 C.策略系统 D.价值体系 [D] 43.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D] 44.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自觉性 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A] 45.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A.知识经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 [B] 46.态度的情感成份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A.态度的核心成分 B.动力性成份 C.非智力成分 D.内化了的成份 [A] 47.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 A.行为方式 B.意向或意图 C.行为习惯 D.语言或行为 [B] 48.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11.1)A.社会适应 B.社会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状态 [A] 49.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浑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A.积极的社会功能 B.应有的责任能力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道德精神面貌 [A] 50.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
A.怪异观念 B.强迫行为 C.强迫洗手 D.强迫恐惧 [B] 51.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极端焦虑 [D] 52.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A.严重惧怕 B.原因不明地惧怕 C.非理性惧怕 D.持久性地惧怕 [C] 53.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手淫、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
A.不容易矫正 B.容易矫正 C.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D.也属于心理障碍 [C] 54.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12.1)A.思维品质 B.学习内容 C.学习结果 D.知识技能 [C] 55.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 A.若干等级 B.五个等级 C.三个等级 D.四个等级 [B] 56.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 A.信息加工 B.智力活动 C 信息输入 D.心理变化 [D] 57.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
A.各种智力活动 B.各种子目标C.各种课堂行为 D.教学阶段 [B] 58.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 A.信息加工 B.学习活动 C.复杂记忆 D.理解 [D] 59.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D.合作学习策略 [A] 60.在情境教学中,教学环境是一种人为设计的问题情境,它与现实问题情境 A.有所不同 B.相类似 C.有一定联系 D.没有必然联系 [B] 61.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A.教师的主导教学 B.独立完成作业 C.家庭作业 D.个别课堂练习[A] 62.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C] 63.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A.有影响 B.没有影响 C.几乎没有影响 D.有实质性影响 [A] 64.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A.教学程序 B.教学过程 C.教学事项 D.教学方法 [C] 65.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明了学习的结果和方法,以免 A.迷失方向 B.错用方法 C.措手不及 D.产生焦虑 [A] 66.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13.1)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B] 67.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教学有
A.一定的帮助 B.较弱的影响 C.间接的影响 D.直接的影响 [D] 68.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
A.可用因素 B.微弱因素 C.重要因素 D.利弊兼有的因素 [C] 69.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 A.目的和内容 B.共同语言 C.深厚友谊 D.约束力量 [A] 70.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
A.最终结果 B.中间环节 C.目标 D.最高阶段 [D] 71.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 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 B.小集团意义 C.依赖兴趣的作用 D.没有政治意义 [A] 72.群体规范会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 A.极大的影响 B.不大的影响 C.积极的影响 D.消极的影响 [A] 73.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 A.集体观念 B.从众 C.服从大局 D.集体凝聚 [B] 74.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
A.是权威意见 B.将有助于他 C.旁观者的意见 D.是客观的意见 [A] 75.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 A.连锁性感染 B.互相监督 C.互相帮助 D.遵守纪律 [A] 76.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
A.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B.和口头的规范 C.潜意识遵循的规范 D.不成文的被动规范 [A] 77.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 A.方向和范围 B.方向 C.范围 D.纪律约束 [A] 78.人际吸引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和
A.态度一致 B.行动一致 C.观点趋同 D.相互理解与扶持[B] 79.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
A.行动对抗 B.不团结、不信任 C.拉帮结伙 D.互相为难 [A] 80.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
A.主要因素 B.辅助因素
C.外部互动因素 D.环境因素 [A] 81.课堂气氛往往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
A.教学风格 B.组织教学方法 C.气氛区 D.教学氛围 [C] 82.人际交往过程必须以一定的符号系统为交往工具才有可能实现,其主要交往工具是语言符号系统和 A.暗示影响系统 B.非语言符号系统 C.文字符号系统 D.情感感染 [B] 83.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 A.感情关系 B.心理距离 C.友谊关系 D.互助关系[B] 84.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于交往双方 A.修养和处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 C.交往方式与方法 D.需要满足的程度[D] 85.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 A.人际关系 B.对立统一关系 C.心理互动过程 D.人与人的矛盾 [A] 86.合作是实现课堂管理促进功能的 A.必要条件 B.辅助条件 C.重要表现 D.主要过程 [A] 87.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 A.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B.养成竞争意识 C.导致教师管理公正 D.促进团结协作 [A] 88.竞争有可能会使一部分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容易忽视活动的 A.积极价值 B.创造性功能
C.内在价值和创造性 D.真正目的 [C] 89.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 A.监控与管理 B.准则与控制 C.限制性影响 D.限制与规范 [B] 90.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 A.课堂情境 B.课堂结构 C.课堂形势 D.课堂教学 [B] 91.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 A.课堂约定 B.课堂行为准则 C.课堂纪律 D.课堂行为[B] 92.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 D.人际关系的影响 [D] 93.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 A.教室的布置 B.教师的行为表现
C.学生的学习方式 D.学生座位的分配 [D] 94.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和 A.教学过程的规划 B.教学内容设计 C.教学方法的实施 D.教学方法的选择 [A] 95.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采用适当的惩罚 A.也是不行的 B.也是违法的 C.也是不必要的 D.是必要的 [D] 96.编制课程表时,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 A.随机安排 B.分类安排 C.集中安排 D.交错安排[D] 97.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 A.兴趣形成 B.自发复习C.过度学习D.疲劳和厌烦 [D] 98.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
A.心理异常 B.不适应表现 C.不良表现 D.问题行为 [D] 99.班级里学习成绩差生和后进生有问题行为,优秀学生 A.也全都有问题行为 B.没有问题行为 C.只有问题行为萌芽 D.也有问题行为[D] 100.有的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行为学生的行为称作 A.冲动型问题行为 B.扰乱性的问题行为 C.多动型问题行为 D.自律障碍行为 [B] 101.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14.1)A.作出分析 B.作出判断 C.进行评估 D.作出决策 [D] 102.测量首先要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 A.一种量值 B.一种题型 C.某种题型 D.多种题型 [A] 103.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 A.基本过程 B.全部过程 C.主要过程 D.系统程序 [D] 104.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 A.严格规则 B.系统规则 C.标准规则 D.系统程序[D] 105.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 A.教师随堂评价 B.教师自编测验 C.随常考试 D.课堂提问测验 [B] 106.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 A.成就水平的测验 B.能力形成的测验 C.结构的测验 D.智力发展的测验 [A] 107.一般人们认为标准化考试与学校课程之间关系 A.比较密切 B.缺乏学业效度 C.很不协调 D.基本协调[C] 108.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 A.教育目的服务的 B.教师和学生服务的 C.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D.当前工作服务的[C]
第四篇:2018中央电大《心理学》备考试题库[范文模版]
C.粘液质 D.抑郁质 果好是因为少了:()A.前摄抑制 B.倒(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再 18.某10岁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2岁,其比率智摄抑制 C.自然消退 D.前摄抑制和倒摄抑认 D.回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小题)。商(IQ)为:()A.125 B.120 制 47.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障碍或干1.心理学把感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称为:C.110 D.100 33.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A.性扰,致使个人抱负不能实现,需要无法满足时的情绪()A.认知过程 19.下列何种事例不属于学习现象:()A.入格
B.气质
C.需要 状态,就是:()A.挫折 B.宣泄 C.适应
2.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为:(B.反射 乡随俗 B.熟能生巧 C.察言观色 D.价值观 D.升华 3.从众与服从相比:()C.从众更出于自愿 D.喜极而泣 34.当进行数学运算的时候,主要是用的脑的哪48.机能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冯特 4.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在:20.差别阈限与原刺激量的比是个常数,这个定个部位:()A.左半脑 B.右半脑 B.詹姆斯 C.华生 D.魏太默()C.1879年 律叫:(A.费希纳定律 B.韦伯定律 C.小脑 D.胼胝体 49.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5.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C.格拉斯曼定律 D.韦伯-费希纳定律 35.学生能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这种现象属()A.无意后注意 B.有意后注意 紊乱,从而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这一时期被21.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好的问题对被试进行面对于:(A.注意范围 B.注意稳定性 C.无意注意 D.有意注意 中央电大《心理学》备考试题库
称为:()B.危机期 6.看到水稻长得不错,断定今年一定有个好收成。这属于:()A.感知觉 B.记忆 C.想象 D.思维 7.下列不属于心理学派别的是:()A.机能主义 B.联想主义 C.行为主义 D.人本主义 8.当地震、火灾发生时,人会做出适应性的生理心理改变,这种情绪状态称为:()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挫折 9.以语词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第一信号系统 D.第二信号系统 10.人在知觉过程中,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意义,这反映了知觉的什么特性?()A.理解性 B.选择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11.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得不到强化,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是:()A.习得 B.延迟 C.分化 D.消退 12.成语“望梅止渴”描述的是何种条件反射:(A.经典性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观察学习D.认知学习13.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量工具的编制者是:()A.卡特尔 B.比奈 C.推孟 D.韦克斯勒 14.“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这种冲突情境属于:()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5.足球比赛时,若己方的球队失利,有时球迷们一哄而上作出扔东西、闹事等不理智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A.去个性化现象 B.群体极化效应 C.社会促进作用 D. 模仿作用 16.心理学中的“视觉悬崖”实验说明婴儿具有:()A.方位知觉 B.深度知觉 C.时间知觉 D.爬行知觉 17.具有反应快、有开拓精神,好冲动等特征的人属于:()A.胆汁质 B.多血质
面的提问,随时记录被试的回答和反应,这种研究方C.注意转移 D.注意分配 法是:(A.观察法 B.测验法 C.实验法 36.当我们按顺序识记一系列历史年代时,发现D.访谈法 首尾部位的数字容易记住,而中间部分的数字不易记22.林黛玉式的“见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情住。这种现象是:()绪状态属于:()A.心境 B.激A.近因效应 B.首因情 C.应激 D.挫折 效应 C.系列位置效应 D.期23.影响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血望效应 型
B.体型
C.体液 37.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认为,遗忘的进D.社会生活条件 程是:()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24.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的知识技能的掌握C.保持同一速率 D.越来越快 产生的影响作用称为:(A.功能固着 38.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A.每天B.迁移 C.强化 D. 模仿 跑步 B.视力下降 C.装修房屋 25.用猫打开迷箱的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的心理学D.不怕见生人了 家是:(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39.短时记忆的容量为几个单位(或组块)? 斯金纳 D.班杜拉()A.9±2
B.7±2 26.学习汉语拼音后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影响,这C.5±2 D.3±2 属于学习中的什么现象?(A.定势 40.下列不属于社会性行为的是:()A.分B.功能固着 C.迁移 D.酝酿效应 享 B.打人 C.捐献 27. 通过下列哪种过程,人们可以对各种感觉D.绘画 信息按事物的一定关系和联系,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映41.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像?(A.记忆 B.感觉 C.知觉 D.学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A.选习择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28.用大猩猩解决问题的实验解释顿悟学习的心D.理解性 理学派是:(A.行为主义学派 B.人本主42.记忆按内容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形象记忆、义学派 C.认知学派 D.格式塔心理学派 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A.运动记忆 29.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B.工作记忆 C.长时记忆 D.情感记忆 状态,这一现象被称为:()A.定势 43.看到一片稻田,心中想着把它变成高尔夫球B.功能固着 C.迁移 D.酝酿效应 场后的样子,这种心理过程属于:()A.感觉 30.有这样一个实验,让幼儿识记两类图片,第B.知觉 C.想象 D.思维 一类图片上画着幼儿熟悉的物体图形,如:小旗、西 瓜等;第二类则画着一些叫不出名称的不规则图形,44.我们在听课做笔记时,写字处于何种意识状结果是:()态:(A.可控制的 B.自动化的 C.白A.第一类图片的正确再现率高于第二类图片 日梦状态 D.不自觉的 B.不清楚 C.第二类图片的正确再现率高于第一45.人们进入百货公司,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类图片 D.无法测量 样,这是何种知觉特性的表现?()A.选择3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不包含下面的哪一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项:(A.生理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爱D.恒常性 与归属的需要 D.自我和谐的需要 46.标准化考试中常用问答题方式测验学生对知32.按照记忆的干扰理论,晚上睡觉前记忆的效识理解和记忆的巩固程度,这是利用记忆中的:-1
平。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较高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在比较困难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完成。
8.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知觉的基本特性有: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1)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当知觉事物时,优先把对象从背景中挑选出来的特性。
(2)知觉的整体性是指知觉具有把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某种关系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对其产生完整的知觉的特性。
(3)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对象时,总是用以往的知识经验对所获得的感觉信息提出假设、推断并作出最佳的解释,然后用词把它们标示出来的特性。
(4)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特性。
9.遗传对人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
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
遗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10.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主要有哪些? 问题解决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心理因素主要有:
问题情境的影响,也就是个人所面临的刺激模式与已有的知识结构之间的差异;动机的影响,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问题解决;心理定势的影响;情绪的影响;
策略的影响,不同的策略会影响问题解决的成功与否。
11.一个心理学家在购物中心对过路的人进行调查。他用扔硬币的方法选择调查对象,如果正面朝上,他就调查这个人;如果反面朝上,就放弃这个人。这个心理学家获得的是随机样本吗?
心理学家用扔硬币的方法不能从商场中选出一个合理的好样本。
原因在于:
(1)去这个商场的人大多可能来自同一地区;(2)去这个商场的人可能都属于收入较高的阶层;
(3)或者是其他一些非代表性人群。因此,这位心理学家所选的样本很可能存在着严重偏差。
12.举例说明心理学研究中通常涉及的三类变量。(1)心理学研究中通常涉及的三类变量分别是指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3分)。
(2)自变量也叫独立变量,是由主试有意操纵和改变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如不同的照明条件(2分)
(3)因变量也叫依从变量,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如记忆的效果、反应时的长短(3分)
(4)额外变量是在研究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如在听觉反应时实验中的预备时间等。(2分)
13.简述成功智力理论。
成功智力理论是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一种智力理论。
成功智力是一种用以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它与传统IQ测验中所测量和体现的学业智力有本质的区别。
成功智力包括三个成分,分别是:(1)分析性智力,强调比较、判断、评估等分析的能力;(2)创造性智力,强调发现、想象、假设等创造的能力;(3)实践性智力,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成功智力是一个有机整体,三个方面协调、平衡时最为有效。
14.简述简述性格与气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性格与气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表现在: 性格受后天社会环境影响较大,可塑性较强,而气质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可塑性较弱;性格有好坏之分,而气质无好坏之分。
其联系表现在:
性格可以掩蔽和改造气质;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15.简述三元智力理论。
三元智力理论是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在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智力理论,它包括三个亚理论。分别是:
智力成分亚理论。它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分别是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智力情境亚理论。它认为智力是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心理活动。
智力经验亚理论。它认为智力与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
16.对遗忘的原因,有哪三种看法?
遗忘是指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对遗忘的原因,有三种看法:
(1)衰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2)干扰说,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可以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现象来说明。
(3)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能够解除,记忆就能恢复。
四、论述题
(3)实践活动的影响。各种能力都是在实践活
1.心理学的四种主要研究方法分别是什么? 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同的实践类型、广度、深(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度,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能力。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4)主观能动性的影响。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人理现象的规律的方法。观察法有利于收集第一手资的主观努力,离不开人的自觉能动性。
料,了解现象的真实状况;但也存在难以对结果进行5.在水平相当的对抗比赛中,一方由于想赢的检验和证实等缺点。
愿望过分强烈反而遭到失败。请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2)心理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
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这种方法简(1)这种现象可以用心理学中的动机和工作效便可行,能用于大规模研究,但需要注意其信度和效率的关系(即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来解释。
度等指标。
(2)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3)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行观察的方法。实验法可以对结果重复验证,有助于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发现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但实验情境带有极大的人(3)动机强度过强,反而会对完成任务产生一为性质。
定的阻碍作用。过分想赢、急于求成,会产生焦虑和(4)个案法: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紧张,干扰记忆和思维活动,使活动效率降低。
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4)不同难度的任务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这种方法研究较为深入,但所得结果不适合大规模推平。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较高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广。
务的完成;在比较困难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2.结合实际论述怎样根据遗忘规律及其影响因利于任务完成。
素增强记忆效果。
6.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1)遗忘规律——先快后慢,先多后少(2分); 容、方式与途径。
(2)影响遗忘的因素有:学习材料性质、学习(1)内容
程度、学习材料的系列位置、学习者的态度等(4分)
①生活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2分)(3)增强记忆效果的条件:明确识记目的任务;②学习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2分)加深理解;正确组织复习;过度学习;利用联想;树③升学和择业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2立信心
分)
3.性格的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方式与途径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①全面渗透;(2分)了的行为方式。它受以下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②开设课程;(2分)(1)遗传。遗传对性格的形成有一些影响,但③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1分)不起重要作用。
④建立家、校沟通渠道。(2分)
(2)家庭环境。家庭对性格形成的影响,主要7.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表现在父母的养育态度、家庭气氛、出生顺序和家庭质? 的社会经济地位等方面。
良好意志品质的特点有:自觉性、果断性、自制(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儿童的性格有重要性、坚韧性。
作用,表现在掌握知识、集体影响、师生关系的影响、自觉性是指个人对行动的目的和动机有清楚而以及劳动的作用等方面。
深刻的认识,并受到正确的信念和世界观调节支配,(4)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对性格也有一定的影能坚持原则,使行动达到既定目的。
响。
果断性品质是意志机敏的表现,是善于辨明真4.试述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伪、抓住时机、应付复杂情境、迅速而合理地处理矛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或实现某种活动所必须盾的能力。的心理条件,它是个性心理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自制力是指一个自己控制和协调自己的思想情的形成和发展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感和举止行动的能力。
(1)遗传的作用。遗传对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坚韧性指以坚韧的毅力、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在身体素质方面,它可以为个体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地把决定贯彻始终的品质。
供一个可能性。
培养良好意志品质,应该:
(2)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在(1)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 能力形成和发展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环境表现(2)严格管理教育;养成自觉守纪的习惯; 为胎期环境、早期经验、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方面。(3)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
(4)针对个别差异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5)启发学生觉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8.试述气质的意义与作用。
(1)气质无好坏之分,但扬长避短对工作学习效率有重要影响;
(2)气质对人的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3)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
(4)不同或相同气质类型的人在协调关系时,可产生互补吸引或同质吸引作用;
(5)气质在教育、思想、管理工作中有重要意义:
①善于区分和正确对待人的气质类型的特点; ②针对学生与职工气质类型特点,进行个别施教与因人而异的管理;
③引导学生与职工善于认识并控制自己的气质特点。
第五篇:2018中央电大《心理学》备考试题库
中央电大《心理学》备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小题)。
1.心理学把感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称为:()
A.认知过程 B.能力 C.情感过程 D.心理特征
2.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为:()
A.投射 B.反射 C.映射 D.折射
3.从众与服从相比:()
A.二者都是自愿的 B.二者都不是自愿 C.从众更出于自愿 D.服从更出于自愿
4.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在:()A.1859年 B.1869年 C.1879年 D.1889年
5.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从而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这一时期被称为:()
A.关键期 B.危机期 C.好动期 D.危险期
6.看到水稻长得不错,断定今年一定有个好收成。这属于:()A.感知觉 B.记忆 C.想象 D.思维
7.下列不属于心理学派别的是:()A.机能主义 B.联想主义 C.行为主义 D.人本主义
8.当地震、火灾发生时,人会做出适应性的生理心理改变,这种情绪状态称为:()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挫折
9.以语词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第一信号系统 D.第二信号系统
10.人在知觉过程中,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意义,这反映了知觉的什么特性?()
A.理解性 B.选择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11.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得不到强化,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是:()A.习得 B.延迟 C.分化 D.消退
24.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的影响作用称为:()A.功能固着 B.迁移 C.强化 D. 模仿
25.用猫打开迷箱的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斯金纳 D.班杜拉
26.学习汉语拼音后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影响,这属于学习中的什么现象?()A.定势 B.功能固着 C.迁移 D.酝酿效应
27. 通过下列哪种过程,人们可以对各种感觉信息按事物的一定关系和联系,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映像?()
A.记忆 B.感觉 C.知觉 D.学习
28.用大猩猩解决问题的实验解释顿悟学习的心理学派是:()A.行为主义学派 B.人本主义学派 C.认知学派 D.格式塔心理学派
29.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这一现象被称为:()A.定势 B.功能固着 C.迁移 D.酝酿效应
30.有这样一个实验,让幼儿识记两类图片,第一类图片上画着幼儿熟悉的物体图形,如:小旗、西瓜等;第二类则画着一些叫不出名称的不规则图形,结果是:()
A.第一类图片的正确再现率高于第二类图片 B.不清楚 C.第二类图片的正确再现率高于第一类图片 D.无法测量
3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不包含下面的哪一项:()A.生理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 D.自我和谐的需要
32.按照记忆的干扰理论,晚上睡觉前记忆的效果好是因为少了:()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自然消退 D.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33.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A.性格 B.气质 C.需要 D.价值观
34.当进行数学运算的时候,主要是用的脑的哪个部位:()A.左半脑 B.右半脑 C.小脑 D.胼胝体
47.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抱负不能实现,需要无法满足时的情绪状态,就是:()
A.挫折 B.宣泄 C.适应 D.升华
48.机能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冯特 B.詹姆斯 C.华生 D.魏太默
49.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
A.无意后注意 B.有意后注意 C.无意注意 D.有意注意
50.韦纳的归因理论把成败归因于三个纬度,下列哪一个不属于此理论:()A.因素来源 B.理性和偏差 C.稳定性 D.可控性
5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属于:()
A.投射测验 B.自陈量表 C.情境测验 D.自我概念测验
52.瓦特从蒸汽把水壶盖推得上下移动而进入蒸汽机的发明制作,这属于:()A.迁移 B.原型启发 C.科学幻想 D.再造幻想
5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称为:()A.意志 B.能力 C.素质 D.性格
54.主题统觉测验属于:()
A.投射测验 B.自陈量表 C.情境测验 D.自我概念测验
55.同样是勤奋学习,表现为按部就班、多花时间、扎实努力地学习,这种人的气质属于哪种类型:()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56.按照艾里克森(E.H.Erikson)的观点,青少年期发展的关键问题是:()A.依恋 B.伙伴交往 C.角色学习D.自我同一性
57.有时,人们看到夜空中的月亮在云中穿行,这是:()A.似动现象 B.自主运动 C.诱动现象 D.PHI现象
58.我们常遇到的“舌尖现象”,可以用心理学中何种观点来解释?()A.长时记忆的登录错误 B.长时记忆的提取失败
8.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9.遗传对人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 10.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主要有哪些?
11.一个心理学家在购物中心对过路的人进行调查。他用扔硬币的方法选择调查对象,如果正面朝上,他就调查这个人;如果反面朝上,就放弃这个人。这个心理学家获得的是随机样本吗?
12.举例说明心理学研究中通常涉及的三类变量。13.简述成功智力理论。
14.简述性格与气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5.简述三元智力理论。
16.对遗忘的原因,有哪三种看法?
四、论述题(每小题12分或13分,共8小题)。1.心理学的四种主要研究方法分别是什么?
2.结合实际论述怎样根据遗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增强记忆效果。3.性格的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4.试述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5.在水平相当的对抗比赛中,一方由于想赢的愿望过分强烈反而遭到失败。请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
6.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式与途径。7.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8.试述气质的意义与作用。
中央电大《心理学》备考试题库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份,共60小题)。
1、A
2、B
3、C
4、C
5、B
6、D
7、B
8、C
9、D
10、A
11、D
12、A
13、B
14、A
15、A 16B
17、A
18、B
19、D 20、B
21、D
22、A
23、D
24、B
25、B
26、C
27、C
28、D
29、A 30、A
31、D
32、B
33、C
34、A
35、D
36、C
37、A
38、D
39、B 40、D
41、C
42、A
43、C
44、B
45、A
46、D
47、A
48、B
49、D 50、B
51、B
52、B
53、B
54、A
55、C
56、D
57、C
58、B
59、C 60、D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小题)。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等,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双盲控制:在有些心理学研究中,主试者和被试者都不知道自变量是怎样被控制的,这就是双盲控制,它有利于排除实验者的期望或偏好作用。
并未改变;
(2)大小恒常性:从不同距离看同一物体,尽管其在视网膜上成像大小是有变化的,但我们知觉到的物体大小并未改变;
(3)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在照明条件改变时,物体的相对明度或视亮度保持不变;(4)颜色恒常性:在不同色光照明下,物体的表面颜色保持不变。2.简述心理与行为的关系。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是外在的,可以观察到的,而心理是内隐的,不容易观察到的。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3.简述问题解决的一般思维过程。
(1)解决问题思维过程一般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四个阶段组成。(2分)(2)发现问题就是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2分)
(3)分析问题就是明确问题中条件与要求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问题,人们可以明确问题的关键,决定解决问题的方向。(2分)
(4)提出假设是具有创造性的阶段,需要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织,以适应问题的解决。(2分)
(5)验证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所提出的假设是否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2分)4.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1)仪表因素。包括长相、仪态、风度、穿着等。在人际交往的初期起重要作用。
(2)空间距离因素。人与人在地理位臵、空间距离上越接近,则相互接触和交往的机会越多,双方越容易形成密切的关系。
(3)交往频率因素。交往次数越多,越容易具有共同的经验、共同的话题和共同的感受,因而越可能建立密切的关系。
(4)相似性因素。包括年龄、学历、兴趣、性格、气质、态度、信仰等。交往双方相似性因素越多,越容易有共同话题,产生亲密感,减少疏离感。
(5)互补性因素。当交往双方的特点或需要正好互补时,也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6)能力因素。研究表明,有小缺点的才能超群者最受人喜爱,人们最喜欢与之交往。
(7)个性品质因素。这是影响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因素。优良的个性品质具有较强的人际吸引力。(以上内容每点2分,只需答对其中5个要点即可给满分。)5.简述气质的四种类型。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有四种典型的气质类型,分别是:
(1)胆汁质:其表现是热情、直率、精力旺盛、勇敢积极,但情绪容易激动,脾气暴躁,具有很高的兴奋性和较弱的抑制力;
(2)多血质:其表现是活跃好动、表情外露、善于交际、适应性强,但做事缺乏持久性,注意力容
他就调查这个人;如果反面朝上,就放弃这个人。这个心理学家获得的是随机样本吗?
心理学家用扔硬币的方法不能从商场中选出一个合理的好样本。原因在于:
(1)去这个商场的人大多可能来自同一地区;(2)去这个商场的人可能都属于收入较高的阶层;(3)或者是其他一些非代表性人群。
因此,这位心理学家所选的样本很可能存在着严重偏差。12.举例说明心理学研究中通常涉及的三类变量。
(1)心理学研究中通常涉及的三类变量分别是指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3分)。
(2)自变量也叫独立变量,是由主试有意操纵和改变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如不同的照明条件(2分)
(3)因变量也叫依从变量,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如记忆的效果、反应时的长短(3分)
(4)额外变量是在研究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如在听觉反应时实验中的预备时间等。(2分)13.简述成功智力理论。
成功智力理论是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一种智力理论。
成功智力是一种用以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它与传统IQ测验中所测量和体现的学业智力有本质的区别。
成功智力包括三个成分,分别是:(1)分析性智力,强调比较、判断、评估等分析的能力;(2)创造性智力,强调发现、想象、假设等创造的能力;(3)实践性智力,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成功智力是一个有机整体,三个方面协调、平衡时最为有效。14.简述简述性格与气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性格与气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表现在:
性格受后天社会环境影响较大,可塑性较强,而气质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可塑性较弱;性格有好坏之分,而气质无好坏之分。
其联系表现在:
性格可以掩蔽和改造气质;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15.简述三元智力理论。
三元智力理论是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在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智力理论,它包括三个亚理论。分别是:
智力成分亚理论。它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分别是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智力情境亚理论。它认为智力是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心理活动。智力经验亚理论。它认为智力与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16.对遗忘的原因,有哪三种看法?
遗忘是指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对遗忘的原因,有三种看法:(1)衰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2)干扰说,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可以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现象来说明。
1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
(1)这种现象可以用心理学中的动机和工作效率的关系(即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来解释。(2)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3)动机强度过强,反而会对完成任务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过分想赢、急于求成,会产生焦虑和紧张,干扰记忆和思维活动,使活动效率降低。
(4)不同难度的任务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较高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在比较困难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完成。
6.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式与途径。(1)内容
①生活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2分)②学习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2分)③升学和择业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2分)(2)方式与途径 ①全面渗透;(2分)②开设课程;(2分)
③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1分)④建立家、校沟通渠道。(2分)
7.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良好意志品质的特点有: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
自觉性是指个人对行动的目的和动机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并受到正确的信念和世界观调节支配,能坚持原则,使行动达到既定目的。
果断性品质是意志机敏的表现,是善于辨明真伪、抓住时机、应付复杂情境、迅速而合理地处理矛盾的能力。
自制力是指一个自己控制和协调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举止行动的能力。坚韧性指以坚韧的毅力、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地把决定贯彻始终的品质。培养良好意志品质,应该:
(1)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2)严格管理教育;养成自觉守纪的习惯;(3)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4)针对个别差异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5)启发学生觉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8.试述气质的意义与作用。
(1)气质无好坏之分,但扬长避短对工作学习效率有重要影响;(2)气质对人的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3)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
(4)不同或相同气质类型的人在协调关系时,可产生互补吸引或同质吸引作用;(5)气质在教育、思想、管理工作中有重要意义: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