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大发展预备党员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我成为预备党员已经半年了,这半年里。我一直在思索我应该怎么样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为企业作出更多更大更好的贡献。这是我这几天静下来的想法:
学习18大会议精神是我第一次认真系统地学习党和国家的文件。在学习过程中,我确确实实感受到,这个社会,我们的国家,还有好多需要我们关心和帮助的群体。当然,我们在前进的道路更需要舵手为我们指明方向,确定目标。我想,这就是18大的会议精神总结报告的深刻意义所在。
党的18大报告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阐述,把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报告确定了我国文化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为推动先进文化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繁荣、向上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越来越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百姓越来越需要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说到繁荣,不由得使我联想到“贞观之治”这个名词。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他吸取隋朝灭亡的原因,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他强调以民为本,爱惜民力,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常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唐太宗李世民贤明的执政下,唐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这一派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就算现在也是我们所期盼的。
学习也许是最好的方法,学习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学习能解放我们的思想,学习能创新我们的方法。我想,只有树立学习不停的恒心,才是工作能不断前进的重要法宝。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在进步,我们的国家就会前进一大步,所以,我们都不应该拒绝进步,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进步!
最后,祝愿我们的国家永远繁荣昌盛,更加灿烂辉煌!
此致
敬礼
汇报人:xiexiebang
日期
第二篇:11月预备党员的思想汇报: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精选)
11月预备党员的思想汇报:社会主义文
化大发展
尊敬的党组织:
在当今世界,随着知识经济与科技革命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文化和科技在整个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的认识不断提高和深化,知识、文化、价值观念等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以文化实力为核心的软实力影响着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发挥。谁掌握了先进的知识和文化,谁就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优势。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共产党人,紧紧把握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这一提法,从凝聚力、激励力和综合国力方面,揭示了文化建设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江泽民关于文化是综合国力重要标志的论断,是邓小平文化建设战略地位思想的发展,是对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再认识。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发展大局,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是新一届领导集体对文化发展战略指导思想的最突出的贡献。XX年9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的地位、方向、动力、思路、格局和目的的认识,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做法、规定和体制机制性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
新的文化发展观是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发展观,是与和谐社会建设要求相统一的发展观,是关于文化地位和作用,文化发展方向,文化发展动力,文化发展思路,文化发展格局和文化发展目的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具体地说,就是要求我们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对文化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充分认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方向的认识,始终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动力的认识,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建立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体制机制,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思路的认识,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做到两手抓、两加强;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格局的认识,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切实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和安全;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目的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创造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新的文化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发展的新认识,是我们加强文化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指导原则,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从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从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不断加深,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地位、方向、动力、思路、格局和目的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些文化发展战略思想为我们构建新时期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理论成果,对于我们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
作用,文化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环境,战略方针,战略保障,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等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作为社会的一员,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预备党员,我们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来支持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文化的大发展,这样才不辱我们的时代使命,才能证明我们对党和国家的忠诚,才能在党组织的关怀和帮助下不断取得我们学习和事业上的一个又一个进步!
汇报人:戴天明
XX年11
第三篇:09年预备党员思想汇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尊敬的党组织:
我成为预备党员已经半年了,这半年里。我一直在思索我应该怎么样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为企业作出更多更大更好的贡献。这是我这几天静下来的想法
学习17大会议精神是我第一次认真系统地学习党和国家的文件。在学习过程中,我确确实实感受到,这个社会,我们的国家,还有好多需要我们关心和帮助的群体。当然,我们在前进的道路更需要舵手为我们指明方向,确定目标。我想,这就是17大的会议精神总结报告的深刻意义所在。
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阐述,把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报告确定了我国文化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为推动先进文化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繁荣、向上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越来越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百姓越来越需要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说到繁荣,不由得使我联想到“贞观之治”这个名词。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他吸取隋朝灭亡的原因,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他强调以民为本,爱惜民力,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常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唐太宗李世民贤明的执政下,唐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这一派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就算现在也是我们所期盼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大发展、大繁荣、新高潮这九个字的目标,我认为,说到底也是要让繁荣的文化离我们老百姓 的生活越来越近吧。
学习也许是最好的方法,学习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学习能解放我们的思想,学习能创新我们的方法。我想,只有树立学习不停的恒心,才是工作能不断前进的重要法宝。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在进步,我们的国家就会前进一大步,所以,我们都不应该拒绝进步,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进步!
最后,祝愿我们的国家永远繁荣昌盛,更加灿烂辉煌!
此致
敬礼!
汇报人:
2009年2
第四篇:文化大发展学习心得
学习《推动社会主义文化 大发展大繁荣专题解读》心得体会
周 明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对于文化的发展来说也是如此,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是推动其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原因和根本动力。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指出:“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我国经济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对精神文化产品在质和量两个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科学发展作为我们时代的主题,要求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要求能够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局面的出现。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必然是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共同进步的社会,一个现代化的强国必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同发展的国家。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文化既是支撑、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且文化产业直接就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翼,文化建设还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而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文化不仅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要素,而且对于推动综合国力其他要素的发展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和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文化与经济和政治日益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促进文化繁荣,大力发展作为“软实力”的文化,已经成为全面增强综合国力、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球文化多元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载体,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中,文化多元化是民族精神保持独立、世界文化生态保持平衡的重要基础。各民族文化只有自觉、自信、自强,不断繁荣发展,才能以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态度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才能避免被西方文化霸权同化的命运,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色,拓展文化权益,维护文化安全,推动世界文化多元化进程。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自觉”的核心也就是要求遵循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略对待和实施文化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经过6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体现规律性的鲜明特点。
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特征和规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人为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把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传播作为核心内容。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要求文化工作者要辨清哪些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哪些文化是落后文化。只有意识清醒,我们才能在文化事业或文化产业发展中不困惑、不迷惘,自觉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以先进的文化产品实现“以文化人”。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要强化其引领作用,以之增强人民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历史认同和价值观认同,从而使我们的民族更有凝聚力,核心价值体系更有吸引力,经济物质发展更有人文方向感。
始终把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统一起来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鲜明特点之一。重视物质力量建设的同时,也重视文化力量的建设,这是我们党自革命战争年代以来就葆有的一个优良传统。物质力量的发展为文化力量建设奠定经济基础,并决定着文化力量的性质;同时,文化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力量可以辅助、促进物质力量的发挥,并且能够支撑、引领物质力量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同时,反复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对文化力量建设对物质力量建设保障和引领功能的肯定和重视。
坚持正确方向和坚持科学精神相统一,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也是其基本特点和规律。在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方面,始终坚持批判和吸收相结合,坚持继承和发展相结合,坚持开放性和自主性相结合,使传统文化现代化,使外来文化中国化,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又一特点和规律。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遵循这些经过实践检验的规律性方针和原则。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发展的新趋势要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注重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不能以经济效益损害社会效益,更不能以商品属性排斥意识形态属性,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两种属性”和“两个效益”的关系。这是新的实践探索得出的新的文化建设的规律。不断地探索规律、发现规律、遵循规律,按照规律去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由之路。
第五篇: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资料
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不仅需要政府加大投入,还需要政府转变职能,由主要“办文化”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党的十六大以来,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近年来,各级财政对农村地区、西部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家拨付专项资金,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等重大文化惠民项目。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恰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中指出的“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
吴玉韶:促进老龄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来源:作者:时间:2011-10-13点击:249 次【字号大中小】【背景色】【打印】【关闭】
10月9日上午,中信银行信福年华卡全国发行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
吴玉韶指出,中信银行积极参与全国敬老宣传活动,在全国银行系统率先为老年人量身定做了信福年华卡,这是在“敬老月”期间为全国老年人送上的一份特殊礼物,是中信银行拓宽客户群体、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益、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这对于创新为老服务方式、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让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都具有积极意义。
吴玉韶在讲话中简要介绍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老龄产业发展情况。他指出,“十二五”时期是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也是老龄产业发展的“黄金期”。
吴玉韶说,老龄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一是国家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为老龄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二是国家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大对老龄产业的扶持和投入力度,这将直接推动老龄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老年群体对老龄产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和结构变化,预示着老龄产业的巨大发展空间,特别是新一代老年群体经济实力较强,消费理念较新,服务和保健需求较高。
吴玉韶指出,当前老龄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产品和服务规模较小,结构失衡,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二是大部分老龄产品和服务技术含量低、服务质量较差。三是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缺乏行业标准、行业规范、行业自律和行业管理,骗老坑老害老事件时有发生,损害老年人权益。
吴玉韶强调,促进老龄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期望。发展老龄产业,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和老年群体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互补,形成合力,要正确认识和着力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关于老年群体,要解决收与支的问题。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引导消费。二是关于市场,要解决增与减的问题。增加对老年群体真实消费需求的调查和研究,在老龄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和后期服务等方面加大投入和提高质量。减就是要减少技术难度、过度包装和操作程序,方便老年人使用。三是关于政府,要解决进与退的问题。进就是政府要加大扶持老龄产业发展力度,退就是政府要减少直接参与市场性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