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团结社区开展民族宗教政策及法规教育活动汇报材料(送审稿)1
XXX开展民族宗教政策及法规教育活动
汇 报 材 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XXX党支部、居委会及全体干部职工感谢各位领导来XXX检查指导工作!
为了切实提高各族干部群众对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工作的能力,不断推进XXX长治久安,根据乌镇学组发【2010】01号文件,关于印发《XXX2010年“学习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和“创先争优”活动,下面,我就社区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教育月”活动主要工作落实情况向各位领导做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XXX辖区面积为0.8平方公里,东起阿克托海乡,西至老党校,与南关社区接壤,南至南山山脉,北以热斯太街为界。辖区内共有1865户5702人;社区现有党支部1个,党员39名;社区配置工作人员36名(其中正式干部4名,聘用干部3名,“4050” 工作人员22名,县总工会及人事局下派干部4名,村官2名,挂职锻炼干部1名);XXX辖区有25个行政企事业单位,3所小学,5座清真寺,清真寺宗教人士9人。
二、“学习教育月”活动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1
为扎实开展好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教育月”活动,XXX党支部高度重视,统筹安排部署社区日常工作和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教育月”活动,做到工作与学习教育两不误。主要做法是:
(一)成立组织机构,及早统一思想
在镇党委召开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教育月”活动动员大会后,社区党支部立即成立了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教育月”活动领导小组,召开党员及宗教人士会议,首先在党员和宗教人士内部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确定重点,制定“学习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工作措施,对工作重点、人员职责、宣传教育措施等情况进行了明确,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我们分层次组织社区党员、干部职工、宗教人士、居民代表等200余人召开动员大会,传达全县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教育月”活动会议精神,动员社区广大党员干部及群众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教育月”活动的重大意义,积极投身到学教活动中,为后续学教活动开好了头,带好了路。
(二)精心组织,科学安排。
这次“学习教育月”活动的主要对象是城镇居民和学生,重点是40岁以下群体,突出青年、重点人口、流动人员、近年来被查处的宗教教职人员、地下学经人员、不放心人员和“7.5”事件后分流回来的人员,涉及层次多,受教育面大,工作要求高。要
达到预期目的,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必须精心谋划,统筹安排。在时间上,我们科学安排,保证教育质量。在力量调配上,抽调精兵强将,确保工作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在政策把握上,以正面教育为主,深入揭批宗教极端思想的本质,宣传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在各族群众中树立各民族“一家亲”的思想,营造人人反对宗教极端思想、远离宗教极端思想的社会氛围;在工作方法上,实事求是、因人施教,分类实施。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自学与辅导相结合,灌输性学习与启发性学习相结合,必读与通读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高学习教育的效果。在工作方法上灵活多样,把相关政策法规知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寓教于乐,让群众愿意学、学得进、听得懂。全面提高参学率,确保不漏一人。
(三)结合实际,确保效果。
注重把学习教育月活动与学习科学发展观相结合,与重点区域治理相结合,与当前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相结合,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与非法反动宣传品和奇装异服治理治理等当前各项工作相结合,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把那些关于反对宗教极端的最基本、群众最需要掌握的应知应会的内容灌输给群众,分清什么是合法宗教活动,什么是非法宗教活动,什么是宗教极端思想的反动本质和其危害性,能够认清“三股势力”的本质,自觉
主动地抵制非法宗教活动和反动宣传品,依法从事宗教活动,自觉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四)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在认真开展面对面主体学习形式的同时,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形式营造氛围。
一是开展集中学习教育,将学习对象分社区党员、干部职工、宗教人士、居民、重点人员、流动人员、不放心人员等几个层次开展宣传教育。
二是利用节假日、巴扎天出动宣传员进行宣传,发放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应知应会问答题传单,组织宣讲团深入群众中进行宣讲。
三是制作远离非法宗教活动,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内容的标语或宣传栏牌14个。
四是利用文艺演出等形式进行宣传。社区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学习教育月”活动,及时宣传报道“学习教育月”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积极宣传干部和群众中的先进典型,为学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开展民族服饰及文艺表演共4场次。
五是开展学习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竞赛活动。为进一步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法律法规,强化社会各界的法律意识、大局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民族团结观念,XXX于2010
年12月29日联合开展《XXX学习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竞赛》活动,此次活动进一步普及民族宗教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40岁以下群体,突出青年、重点人口、流动人员、近年来被查处的宗教教职人员、地下学经人员、不放心人员和“7.5”事件后分流回来的人员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遵守、执行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以上是我社区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教育月”活动工作的简要汇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离上级党委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建立长效机制,今后继续高度重视,常抓不懈,不断完善,为“学习教育月”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民族宗教政策学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为普及民族宗教知识和政策法规,推动民族宗教知识和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工作深入机关,切实增强各族干部明辨是非的能力,现结合我部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进一步提高干部的政策法规水平和能力,切实增强干部的遵纪守法意识、民族团结意识和良好的道德意识,增强识别和抵御违法活动的能力,树立讲科学、树新风的道德情操,努力构建平安、和谐和健康发展的育人环境。
二、组织机构
成立中共恩施市委统战部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知识学习领导小组:
组长:向兴坤统战部副部长、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李雪明统战部副部长、党支部纪检委员
三、主要内容
结合开展 “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年”活动,利用一个月时间,集中开展以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宗教法律法规和民族宗教基本知识为主的四项基本教育。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族宗教知识和政策法规教育。
主要内容为:
1、政策法规方面:《宪法》中关于保护少数民族权益的条款和关于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
基本政策;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和风俗习惯的政策;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对正常的宗教活动提出的要求,对非法宗教活动的界定等。
2、民族宗教知识: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构成,各占总人口的比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及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需注意的事项;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的起源来历,五大教重要的节日;宗教活动必须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举行;迷信活动的主要形式,宗教与迷信的区别等。
四、方法途径
(一)理论培训。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学习计划并组织实施。学习计划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
(二)业务竞赛。在培训学习的基础上,党支部将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民族宗教理论知识竞赛活动。并对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干部职工给予一定奖励。
五、活动要求
1、目标要明确。通过组织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学习教育月”活动,使我委各族干部了解掌握相关民族宗教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民族宗教意识。
2、措施要细化。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民族宗教方面的知识和政策法规进行学习。认真查找影响民族团结、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和在维护民族团结和在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中的薄
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学习教育。同时,要将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规知识教育与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学习教育为抓手,不断推动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3、工作要落实。结合实际,全面部署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学习教育月”活动,对照要求及时制定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落实,全面做好相关的宣传报道工作,及时上报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在“学习教育月”活动开展期间及时上报动态信息至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
第三篇:温室镇第二 学习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的汇报[定稿]
库木代尔瓦扎社区2011年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
律法规教育月活动开展情况的汇报
根据县民宗统战局的要求,温宿镇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教育月活动正式拉开帷幕,现将温宿镇开展教育月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温宿镇基本情况。
温宿镇总面积1405平方米,辖区有6个社区,28个居民小组,3个村,12个村小组,104机关单位,13个中小学,总户数11378户,总人数38544人。
二、温宿镇宗教基本情况。
我镇有25个宗教活动场所,其中有24个清真寺,1个基督教场所。现正常进行宗教活动场所21个,停止宗教活动场所4个,其中有危害而停止的宗教活动清真寺3个,基督教活动场所因无正规的主教,临时停止进行宗教活动。
我镇进行宗教活动的清真寺里,做乃玛孜礼拜的清真寺11处,其他一般的清真寺10处,两个节日做礼拜的清真寺15处,宗教人士24名。其中,在县统战部领取生活费的有19名,不领生活费的5名。
三、加强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学习教育组织领导。
温宿县党委,政府于2009年11月27日召开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并作了布署,根据安排镇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27人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张永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艾尼瓦
尔.达吾提担任,成员由各社区,(村)书记、主任组成。同时,组织了民族宗教政策宣讲团,对学习第二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教育活动在基层顺利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各社区(村)相继成立了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教育活动领导班子,形成了上下统一、有组织有纪律的基层负责工作机制。
根据第二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教育月活动精神,温宿镇党委、政府及时安排部署,广泛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参加此次教育活动,此次活动涉及全体机关干部、各社区(村)书记、主任、维稳工作队、各机关站(所)、学校等辖区各单位,全镇82名干部参加制定了温宿镇第二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并下发到社区(村)委会。各社区(村)及时召开动员大会,为此次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教育月活动的深入开展、全面开展奠定了基础。
四、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学习教育月活动深入开展情况。
第二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学习教育月活动按照实施方案扎实深入的在基层广泛开展之中,为了使各民族群众受到深刻的教育,取得预期的成效,使学习教育率进一步提高,开展了各种形成的宣传活动。全镇范围悬挂了10面横幅,制做了10块黑板报,张贴了350条标语,15幅永久性标语,各社区(村)每天组成一个宣讲组对群众进行广泛宣传。除此以外,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方式,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活动与演出文艺节目和举办知识竞赛等活动相结合,从而充分调动了群
众参加宣传活动的热情,并方便了群众的理解和接受。同时,层层召开党员、干部、宗教人士、团员、奇装异服妇女、妇女代表等人员参加了座谈会,并在学习现场进行表态发言,会后书写心得体会,进一步提高了各界群众对这项活动的认识和深远意义。在深入开展第二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学习教育月活动过程中,组织各族群众进行以“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为主题的签名和宣誓活动,将“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的思想渗入到群众的脑海中,并且通过召集各社区(村)的群众,每周组织两次学习,在全镇广泛开展了第二次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学习教育活动。
通过此次学习,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素质、文明行为、政治敏锐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鉴别力和思想觉悟得到升华,为我镇今后的社会稳定、民族团结、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共温宿镇委员会
温宿镇人民政府2009年12月10日
第四篇:愉群翁回族乡开展民族宗教政策及法律法规教育活动汇报范文
愉群翁回族乡开展民族宗教政策及法律法规教育活动
汇报
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活动,我乡开展民族宗教政策及法律法规教育活动主要工作落实情况向领导汇报。
一、基本情况
愉群翁回族乡位于伊宁县城东南,是伊宁县人口最大的民族乡,民族构成成分较多,大部分村组都是长期杂居。全乡共有15个行政村,2个自然村,全乡总人口5.6万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乡,包括维吾尔族、回族、东乡族、汉族、哈萨克族等15个民族。各民族所占比例为:维吾尔族占总人口的39﹪、回族占35﹪、东乡族占13﹪、汉族占8﹪、哈族占4﹪、其它占1﹪,各少数民族中绝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
乡域总面积155.2平方公里,东西长19.2公里,南北宽7公里,耕地总面积11.4万亩,人均占有耕地2.1亩。
全乡共有小学13所,中学2所,教学点2个,中心幼儿园1所,村级双语幼儿园4所,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所14个,在校学生8528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7815人。
二、学习教育月活动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为扎实开展学习“教育月活动”乡党委高度重视、统筹安排部署日常工作和民族宗教政策学习“教育月活动”,主要做
法是:
成立领导结构、及早统一思想。
乡党委召开民族宗教理论政策学习“教育月活动”动员大会后,乡党委立即成立了民族宗教政策学习“教育月活动”的领导小组,召开乡村干部和宗教人士的会议,首先党员干部和宗教人士内部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确定重点、制定学习“教育月活动”的方案、工作措施,对工作重点、人员职责、宣传教育月措施等情况进行了明确,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我们分层次组织党政领导班子、干部职工、宗教人士、村队干部等200余人召开动员大会,传达全县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教育月”活动会议精神,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及群众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教育月”活动的重大意义,积极投身到学教活动中,为后续学教活动开好了头,带好了路。
(二)精心组织,科学安排。
这次“学习教育月”活动的主要对象是乡村居民和学生,重点是40岁以下群体,突出青年、重点人口、流动人员、涉及层次多,受教育面大,工作要求高。要达到预期目的,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必须精心谋划,统筹安排。在时间上,我们科学安排,保证教育质量。在力量调配上,抽调精兵强
将,确保工作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在政策把握上,以正面教育为主,深入揭批宗教极端思想的本质,宣传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在各族群众中树立各民族“一家亲”的思想,营造人人反对宗教极端思想、远离宗教极端思想的社会氛围;在工作方法上,实事求是、因人施教,分类实施。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自学与辅导相结合,灌输性学习与启发性学习相结合,必读与通读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高学习教育的效果。在工作方法上灵活多样,把相关政策法规知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寓教于乐,让群众愿意学、学得进、听得懂。全面提高参学率,确保不漏一人。
(三)结合实际,确保效果。
注重把学习教育月活动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活动相结合,与重点区域治理相结合,与当前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相结合,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与非法反动宣传品和奇装异服治理治理等当前各项工作相结合,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把那些关于反对宗教极端的最基本、群众最需要掌握的应知应会的内容灌输给群众,分清什么是合法宗教活动,什么是非法宗教活动,什么是宗教极端思想的反动本质和其危害性,能够认清“三股势力”的本质,自觉主动地抵制非法宗教活动和反动宣传品,依法从事宗教活动,自觉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四)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在认真开展面对面主体学习形式的同时,采取多种多
样的宣传形式营造氛围。
一是开展集中学习教育,将学习对象分社区党员、干
部职工、宗教人士、村民、重点人员、流动人员、不放心人员等几个层次开展宣传教育。
二是利用巴扎天出动宣传员进行黑板报,发放党的民
族宗教政策应知应会问答题传单进行宣传。
三是利用广播等形式进行宣传。乡党委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学习教育月”活动,及时宣传报道“学习教育月”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积极宣传干部和群众中的先进典型,为学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以上是我乡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教育月”活动工作的简要汇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离上级党委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建立长效机制,今后继续高度重视,常抓不懈,不断完善,为“学习教育月”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阿坝州民族宗教政策学习教育活动资料 宗教政策方面
宗教政策方面资料合集
目录
《宗教事务条例》 1 藏传佛教**转世管理办法 7 藏传佛教寺庙管理办法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6号
《宗教事务条例》已经2004年7月7日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第三条 国家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维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活动。
第四条 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在友好、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在对外经济、文化等合作、交流活动中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条件。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行政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负责有关的行政管理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听取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意见,协调宗教事务管理工作。第二章 宗教团体
第六条 宗教团体的成立、变更和注销,应当依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登记。宗教团体章程应当符合《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宗教团体按照章程开展活动,受法律保护。
第七条 宗教团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编印宗教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出版公开发行的宗教出版物,按照国家出版管理的规定办理。
涉及宗教内容的出版物,应当符合《出版管理条例》的规定,并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一)破坏信教公民与不信教公民和睦相处的;
大型宗教活动应当按照批准通知书载明的要求依宗教仪轨进行,不得违反本条例第三条、第四条的有关规定。主办的宗教团体、寺观教堂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大型宗教活动举办地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实施必要的管理,保证大型宗教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第二十三条 宗教活动场所应当防范本场所内发生重大事故或者发生违犯宗教禁忌等伤害信教公民宗教感情、破坏民族团结、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
发生前款所列事故或者事件时,宗教活动场所应当立即报告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
第二十四条 宗教团体、寺观教堂拟在宗教活动场所外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应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团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提出意见,拟同意的,报国务院宗教事务部门审批。
国务院宗教事务部门应当自收到在宗教活动场所外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报告之日起6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
宗教团体、寺观教堂以外的组织以及个人不得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
第二十五条 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宗教活动场所内改建或者新建建筑物、设立商业服务网点、举办陈列展览、拍摄电影电视片,应当事先征得该宗教活动场所和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
第二十六条 以宗教活动场所为主要游览内容的风景名胜区,其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协调、处理宗教活动场所与园林、文物、旅游等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
以宗教活动场所为主要游览内容的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建设,应当与宗教活动场所的风格、环境相协调。第四章 宗教教职人员
第二十七条 宗教教职人员经宗教团体认定,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可以从事宗教教务活动。
藏传佛教**传承继位,在佛教团体的指导下,依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办理,报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天主教的主教由天主教的全国性宗教团体报国务院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二十八条 宗教教职人员担任或者离任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经本宗教的宗教团体同意后,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二十九条 宗教教职人员主持宗教活动、举行宗教仪式、从事宗教典籍整理、进行宗教文化研究等活动,受法律保护。
第五章 宗教财产
第三十条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合法使用的土地,合法所有或者使用的房屋、构筑物、设施,以及其他合法财产、收益,受法律保护。
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破坏社会秩序情况的,依照有关集会游行示威的法律、行政法规进行现场处置和处罚;主办的宗教团体、寺观教堂负有责任的,由登记管理机关撤销其登记。擅自举行大型宗教活动的,由宗教事务部门责令停止活动;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其中,大型宗教活动是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擅自举办的,登记管理机关还可以责令该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第四十一条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宗教事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较重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该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由登记管理机关撤销该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登记;有非法财物的,予以没收:
(一)未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或者备案手续的;
(二)宗教活动场所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未建立有关管理制度或者管理制度不符合要求的;
(三)宗教活动场所内发生重大事故、重大事件未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违反本条例第四条规定,违背宗教的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的;
(五)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接受境内外捐赠的;
(六)拒不接受登记管理机关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的。
第四十二条 涉及宗教内容的出版物有本条例第七条第二款禁止内容的,对相关责任单位及人员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擅自设立宗教活动场所的,宗教活动场所已被撤销登记仍然进行宗教活动的,或者擅自设立宗教院校的,由宗教事务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有违法房屋、构筑物的,由建设主管部门依法处理;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非宗教团体、非宗教活动场所组织、举行宗教活动,接受宗教性捐献的,由宗教事务部门责令停止活动;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擅自组织信教公民到国外朝觐的,由宗教事务部门责令停止活动;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的,由宗教事务部门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拆除;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第四十五条 宗教教职人员在宗教教务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除依法追究有关的法律责任外,由宗教事务部门建议有关的宗教团体取消其宗教教职人员身份。假冒宗教教职人员进行宗教活动的,由宗教事务部门责令停止活动;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对宗教事务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九条 **转世灵童认定后,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批准。在佛教界有较大影响的,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有重大影响的,报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有特别重大影响的,报国务院批准。经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转世**,报国家宗教事务局备案。
第十条 转世**继位时,由批准机关代表宣读批文,由相应的佛教协会颁发**证书。**证书的式样由中国佛教协会统一制作,报国家宗教事务局备案。
第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擅自办理**转世事宜的,由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依照《宗教事务条例》的规定,对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予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 转世**继位后,其僧籍所在寺庙管理组织须制定培养计划,推荐经师人选,经所在地佛教协会审核,逐级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审批。
第十三条 涉及**转世事宜的省、自治区可以依照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报国家宗教事务局备案。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
藏传佛教寺庙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规范藏传佛教寺庙管理,根据《宗教事务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 依照《宗教事务条例》和《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审批和登记办法》设立的藏传佛教活动场所(本办法称寺庙)。
第三条 寺庙、藏传佛教教职人员(以下简称教职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四条 寺庙、教职人员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五条 寺庙不得恢复已被废除的宗教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制度,不得恢复寺庙之间的隶属关系。
第六条 藏传佛教与其他宗教之间、藏传佛教内部不同教派寺庙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第七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藏传佛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活动。寺庙事务不受境外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干涉和支配。
第八条 寺庙应当通过协商成立民主管理组织。管理组织的成员一般由本寺庙的教职人员组成,也可以吸收所在地信教公民代表和当地村委会(居委会)
组织应当将住寺教职人员登记造册,分别于每年的1月底和7月底前报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寺庙接受住寺教职人员,须经该寺庙管理组织成员会议通过后,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寺庙住寺教职人员的户籍实行集体管理。
第十九条 住寺教职人员须符合《藏传佛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办法》的有关规定。寺庙不得强迫未成年人住寺。
第二十条 **一般应当住寺,并服从所在寺庙管理组织的管理。
第二十一条 寺庙中的赤巴、堪布、经师、翁则、格贵等传统僧职人员,由寺庙管理组织成员会议提出人选,经所在地佛教协会同意后,报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寺庙教职人员异地从事教务活动,须经本寺庙管理组织和所在地佛教协会同意,并征得目的地佛教协会和寺庙管理组织同意后,由本人所在地佛教协会和目的地佛教协会分别报当地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其中,跨县(市、区、旗)从事教务活动的,分别报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后,由本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跨设区的市(地、州、盟)从事教务活动的,分别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后,由本人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报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从事教务活动的,分别报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三条 寺庙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举行超过该寺庙容纳规模的大型宗教活动,或者在该寺庙外举行大型宗教活动,按照《宗教事务条例》等有关规定办理。寺庙跨设区的市(地、州、盟)、县(市、区、旗)举行大型宗教活动,其管理办法由有关省、自治区制定。
第二十四条 寺庙举办学经班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举办学经班的传统和明确的办学宗旨;
(二)有固定的学经场所和其他基础设施;
(三)有具备资格的经师;
(四)有完备的学经管理制度及合法的经费来源。
第二十五条 寺庙需要举办学经班的,由寺庙管理组织提出意见,经所在地佛教协会审核同意后,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逐级报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 学经班经师必须持有经师资格证,并由寺庙管理组织聘任。
经师资格认定和聘任办法由中国佛教协会制定,报国家宗教事务局备案。
第二十七条 寺庙学经班招收的学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年龄一般应当在18周岁以上;
(二)爱国爱教,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
(三)受过沙弥、沙弥尼以上戒。
0
第三十五条 寺庙应当接受人民政府宗教、公安、文物、建设、卫生等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六条 寺庙所在地乡镇(街道)、村(社区)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寺庙评议委员会,对寺庙管理组织的工作进行评议。
第三十七条 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工作人员在宗教事务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侵犯寺庙、教职人员合法权益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寺庙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该寺庙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一)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有关成立寺庙管理组织规定的;
(二)寺庙管理组织未履行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的职责的;
(三)寺庙管理组织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未实行民主管理的;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有关寺庙定员的规定的;
(五)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接受住寺教职人员的;
(六)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至第二十八条规定举办学经班的;
(七)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四条规定的。
第三十九条 寺庙教职人员违反《宗教事务条例》和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九条规定的,依照《宗教事务条例》第四十五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寺庙教职人员被佛教协会取消教职人员身份的,所在寺庙应当将其除名。
第四十条 佛教协会未履行本办法规定的职责的,由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责令该佛教协会撤换相关负责人。
第四十一条 寺庙、教职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有相关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二条 有关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可以依照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