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教学期末
一、辨析题
1、判断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学生的学习
答:正确。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2、确定教学目标的最重要的依据是教材。
答:错误。教学目标的三大依据是学生、社会生活、知识。
3、课程标准是确定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
答:正确。教师确定学习目标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分解为各个层级的学习目标。一对一是指一条学习目标达成一条课程内容标准;一对多关系乃设计出多条学习目标,以达成某项内容标准。而多对一关系则是可实现多项内容标准的学习目标。
4、教材是基本的课程资源。
答:正确。教材的编写遵循了学生的发展特点,精选对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经验,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它是基本的课程资源。
7、发现学习值得提倡,越多越好
答:错.发现学习有其优点也有其局限性,并不是越多越好
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通过发现学习来掌握知识,效率很低。2.发现学习的使用范围有限,主要使用于理科教学。3.发现学习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发现需要、发现经验,并树立有效的假设,若不具备这些条件,发现就会变成一种盲目的碰运气式的发现,变成一种形式主义。4.一个人不可能只凭发现情趣学习,正像一个发明家不是一天到晚都发明创造一样。
8、课程资源就是教材、教学参考书。
答:错误。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狭义的课程资源则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
9消极强化就是惩罚。
答:错。消极强化是好的,是人们向往的,而惩罚是不好的,人们力求回避的。因此不能将消极强化等同于惩罚。
10、辅助教学行为就是不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行为。答:正确。辅助教学行为是为主要教学行为服务的,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完成那些以学生学习状况或教学情景问题为定向的任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而主要教学行为直接关注的是教学目标或教学内容。在表现形式上,主要教学行为往往是直接的,外显的,经过专门设计的;而辅助教学行为常是间接的,有时是内隐的,偶发性较强。
11.、评价是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答:正确。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教学是否有效,要根据评价的结果才能判定;教学能否有效地改善并更为有效,同样需要依赖于评价结果的运用。
12.评价目标即学习目标
答:正确。1.评价目标与学习目标有相应的内容主题;2.评价目标与学习目标有同样的认知要求;3.评价方法与学习目标是相匹配的;4.学习目标融合于评价与学习活动整合中。
13.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
答:对。评价就是要为教学和学习的改善提供决策基础,是教师的教学决策和学生的学习决策的基础。评价有多重目的,而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习。
16.衡量一节课的标准是看教师教得怎么样。
答:错误。衡量一节课的标准并不只看教师教的怎么样。教师教的怎么样只是一方面。还要保证课堂活动能够顺利的进行。并且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教师教的行为就是为 1
了学生想学,会学,学好所做的努力和尝试。衡量一节课好坏还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学生达到要求的学习目标。只有学生会学,学好,这才是好的一节课。
17.提问是有效教学的支柱。
答:对。提问具有检测知识掌握情况、引导教学进程、指导学生学习、促进思考的作用。
20.课堂管理就是控制并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答:错误。课堂管理不是把学生的行为控制起来,而是教师用来创造有益于学习的课堂环境所作出的决策和所采取的行为。课堂管理对教师来说主要是在学生出现任何问题行为,尤其是那些影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问题行为时能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并且能够未雨绸缪,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
21.课堂管理的目标是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答:错误。课堂管理的首要功能是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争取更多学生的主动参与,帮助学生自我管理。
22.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干扰他人学习的行为。
答:错误。课堂问题行为概念:违反公认的课堂行为规范的行为和明显的心理问题行为。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环境,或虽不影响他人,但影响自己的学习。既包括消极的课堂行为,也包括中性的课堂行为。
23.学习目标是教学准备的起点。
答:正确。(P书110页)
学习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固定着教与学的方向。
24.教学目标体现在学生应知和能做上。
答:正确。(P书116和118页)根据三维目标的特点,学生学习最直接的目标就是应知与应会。“应知”比较适合用纸笔测试来评价,“应会”比较适合表现性任务来评价。表现性任务不仅评价学生“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能做什么”。
25.学习目标支配教学的全过程
答:对。学习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
二、问答题
1.有效的反馈应当具备哪些特征?P书252页
(1)反馈必须是清晰地。(2)反馈必须是及时的。
(3)反馈必须是持续的。(4)反馈必须鼓励学生的自我评价。
2.谈谈你对教与学的关系的理解。
教与学是性质不同但又紧密联系的两种活动
1.教与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主体不同;目标不同;活动形态不同;活动过程和活动方法不同;活动的时空范围不同。
2.学是教的依据,教依据于学:学的规律;学的主体;学习风格;学生的认知结构。
3.教影响学,既有正向作用,也有制约作用。
4.教与学在时空上是部分重合的。
3.为什么说学是教的依据? P书本77页最后一段
教不是凭空的,而是依据学来进行的。教是人的有自觉的活动。教的直接目的之一在于促进学生发展,而学生发展从根本上讲要通过自己的学习才能实现,教必须通过学才能实现其目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使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是在教师和他人的协助下,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建构自己的意义的过程。教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建构,是以学为依据的。
4.你认为知识与智力存在何种关系?这种关系对教学有何启示?
在教学中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这两个方面的关系时,我认为应该做到以掌握知识为主,并努力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
1.掌握知识应成为教学在智育方面的主要目标。
2.发展智力则不能成为教学在智育方面的主要目标。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不是彼此孤立对立的,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5.教学中如何安排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首先,从总体说,学校教学应以接受学习为主,发现学习为辅。
其次,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应随教育层次的变化相应地有所变化。再次,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应随不同的教学科目以及学习阶段而相应地有所变化。
最后,教师都必须根据具体的条件决定采用哪一种方式。
总之,并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绝对好,也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绝对差,只能说这种学习方式适合这一种场合,而不适合那一种场合。
6.你心目中的有效教学应当有哪些特征?
(一)创建促进学习的环境
(二)研究并理解学生
(三)明晰目标与组织内容
(四)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
(五)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六)持续的教学反思与创新
7.阐述教学的规定性定义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及其依据
(1)教与学在理性思维上是可分的,应该分
(2)教学经常等于教,可以通用
(3)教由行为及其背后的理念决策构成,其中教的行为是教学理论的中心问题
(4)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的主导作用
(5)教学即探究,教师即研究者
依据:约定成俗的用法与讨论便利的需要,并且是在理性思维层面上的,他不是对教学实践活动的规定。
11.什么是课程标准?简述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教材编制、教学、评价和课程管理的价值 答: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编写教材、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依据。
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就是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的内容载体。一般来说,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学习此科目必须达到的标准的统一的最低要求。课程标准规定了各科目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评价的内容和基本标准,它无疑是教学、教材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12.教学目标陈述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答:1.以教师为主体2.用教育目的替代教学目标3.有内容无行为
4.有行为无内容5.目标过于琐碎
13.简述教学设计的反向程序
答:目标驱动的教学设计:从目标出发,最终是从课程标准出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具体程序为:课程标准中目标分析及细化(目标设定)—如何评价学生目标达成的情况(评价设计)—采取怎样的教学形式能帮助学生达成目标(教学设计)
16.课程纲要的编制有何价值?
答: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某门课程的目标与内容;
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课程实施的所有条件;
有利于学生明确某门课程的目标与内容框架 ;
有利于学校开展课程审议与管理。
17.提问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答:1.提出清楚的问题;2.提出后续问题;3.注意有等待时间;4.扩大提问范围;5.创造支持冒险的气氛;6.允许学生提出问题;7.一定情况下复述问题;8.关注全体学生;9.问题要激发学生思考;10.问题要适合学生;11.提问要先易后难;12.及时反馈;13教师的态度
18.讲述的运用策略及注意事项
运用策略:(1)语音准确,词语恰当,语流连贯,语速适中
(2)依据讲述内容选择适宜的组织形式
(3)运用“规则-例证-规则”程式
(4)有意识地运用连接词
(5)适时运用肢体语言
注意事项:(1)言语表达的外在形式:(语音、语流、语速)语音要标准,语流要顺畅,语
速要适中不宜太快。
(2)用词是否恰当
(3)讲述内容的组织性与逻辑性
19.讨论的组织策略
(1)讨论的准备策略:在讨论前,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确定并清晰地表达有待讨论的主题。
(2)讨论的实施策略:教师首先抛出要讨论的主题,并向学生说明他们在讨论中应承担的角色以及相关的讨论规则。
(3)讨论的结束策略: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对讨论过程与结果作全面总结。
20.学习动机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如何培养和激发?
(一)影响学习动力的内部因素
1.学习需要2.学习目标3.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能力的推测和判断)4.兴趣与选择性5.意志力与体力6.成功感
7.结果归因(对学习结果进行归因分析,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二)影响学习动力的外部因素
1.学习任务与材料(防止过难过易、有新颖性、同经验兴趣联系、呈现方式与学习方式)
2.强化和奖惩3.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利于学习4.学习的环境
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
协调师生关系
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强化,及时反馈
适当的课业负担
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
设置问题情境
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
22.针对某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说话这一问题行为,建立一个合理的干预层次。
(1)情境帮助:非惩罚性的暂停;强化恰当行为,上课不说话的学生可以得到表扬;提供线
索,有时教师会要求全班学生做同一件事,减少学生讲话
言语行为 :提到学生的姓名或请他回答问题;提醒学生纪律;运用幽默;
强化同伴;运用积极的语句;给学生提供机会
(3)中等反应:改变座位安排;联系家长;留校察看(2)温和反应:非言语行为 :有意漠视该行为;暗示干预;接近控制;接触控制
23.简述常用的课堂强化技术
答:(1)语言强化(2)非语言强化(3)替代强化(4)延迟强化
(5)局部强化(6)符号强化(代币制方法)
24.简述有监管功能的教学的特征
(1)明察秋毫:教师对学生行为保持时刻警觉的各种活动,然学生感觉到他们在任何时候做什么事教师都能知道。
(2)同时处理:教师能在同一时间兼顾到多种课堂活动。
(3)保持课程进行的动能和过程流畅:动能提供课程强度和方向,流畅指教师自身要注意保持教学进程的连贯性。
(4)维持团体注意:吸引和保持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为自己的行为和学习负责的过程。
25.良好的课堂规则有哪些特征?
答:良好的课堂规则的特征有:具有约束力、一致性、连续性、公正性、可变通。
27.处理课堂问题行为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应遵循:
(一)提出清晰而明确的要求,使干预过程尽可能简短;
(二)建立合理的干预层次;
(三)对行为不对人;
(四)保持公正和一致;
(五)坚持到底。
29.简述处理轻度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
(1)忽略小而且转瞬即逝的问题行为
(2)使用非语言线索和细小的停顿(3)表扬与问题行为相反的正确行为
(4)表扬其他同学(5)言语提醒(6)反复提醒(7)执行结果
31.新型的评价文化有哪些前提假设?
1、教育评价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必须适合于高质量的学习并用以促进这种学习。
2、教育评价不是一种精确的科学,因为评价所涉及的领域和结构是多维度的、复杂的。
3、教育评价依赖于清晰的标准。
4、教育评价应引出学生的最佳表现。
5、在教育评价中决定分数的不是正确答案的数据,而是任务完成的整体质量。
6、教师对自己学生的评价是教育评价中的核心成分,教师的课堂评价比大规模测验更重要。
7、要保证评价的教育性,元评价即“对评价的评价”非常必要,教师的评价素养应该是教师专业素养中的重要内容。
32.如何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应教会学生设置学习目标的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应达到什么标准以及如何达到这些标准。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也可以为学生编制自学辅助提纲。
34.简述ABCD教学目标陈述法
答:Audience行为主体: 是学习者不是教师
Behavior 行;为动词: 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具体行为;
Condition行为条件:指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主要有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等;
Degree 行为程度: 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35.为什么说教学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情感过程?
(1)教学时一个认知的过程,表现在:教学过程受各种认知因素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着各种认知活动。
影响教学的认知因素有:1.认知结构2.认知发展准备3.认知风格
(2)教学同时也是一个情感过程,表现在:教学过程受各种情感因素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进行着各种情感活动;教学过程产生各种各种情感的结果。
影响教学过程的情感因素:1.学生个体自身的情感因素2.教师的情感因素
3.教材中的情感因素4.教学环境中的情感因素
(3)认知与情感是密不可分的,他们构成一个整体。认知与情感相互作用
第二篇: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期末总结)
用心去体会生活的点点滴滴
———简论有效教学
还记得,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带着一颗浮躁狂热的心,离开了我熟悉的大学校园,离开了我敬爱的老师,离开了我“出生入死”的朋友,离开了那个我最爱的那个人。满世界的去寻找我的梦,寻找我的未来,寻找我的世界。谁曾知道,时间总是悄然从我身旁走过,在我来不及留下他的时候。一转眼,一年已经过去了,我还是那个我,还是那个走在追梦路上的我。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尽管不是过的轰轰烈烈,个人觉得还是很有意义的。能和学生们在一起学习,是一件让人觉得很幸福和开心的事情。下面是我在这一年中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些关于有效教学简单心得。
有效教学于备课
从工作到现在,已是一个学期,在这个学期的学习生活中,对于教育教学的特点与方法,或多或少的会有自己的一些简单的看法。对于有效教学,也有一些浅薄的见解,谈不上有任何经验,只能说有一些简单的感受。对于我这门非高考的课程,我的简单理解是,只要学生能掌握生活中所使用的基本操作技巧,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架构,了解最基础的工作原理,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的计算机办公软件或者媒体作品,能够通过学业水平考试,就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简单的说就是,不一定要全部理解理论,但是要能够操作,在能够操作的基础上,不一定要知道计算机的内在原理,对于高中生而言,计算机的的很多理论还是比较抽象的。至于以后,如果他们有机会学习相关的专业,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会得到补充,就算不学习相关专业,他们在生活中也完全能应付日常的计算机使用。
对于一节课来说,是否有效,教师还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程度、教师备课的深度和广度、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的程度都都会决定一堂课是否有效。在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个人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能力、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从上面的理论可以看出,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一堂课是否有效的必要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个生成过程需要在生成之前有一定的预设,预设要尽可能的准确反映这个生成过程。而有效的教学对于教学预设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很多。它要求我们的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个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从事教学活动的我们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目的和意图。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从备课到上课
备课是我们作为教师都必须掌握的一个技能,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从教材的内容形式出发,还要学会把握教材的中心思想,学会把握学生的心理和能力现状,学会把握现有的教学设施,把握各个方面的因素。这个环节尽管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在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我们认真仔细的去对待。
首先,要把我和我们手中的教材,为课程的“预设”打好坚实的基础。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信息技术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信息技术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其次,注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 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信息技术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最后,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在这半年中,我从事的是高一信息技术的教学,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的基础差异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基础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习。而高一年级的信息技术课,操作是贯穿全过程的。如果操作能力差,要想加大练习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有时候,还只能放慢上课速度来照顾全体。所以,我觉得在高一年级,抓好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我操作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信息技术这个学科,不参加高考的学科。在这么一个县城,说实话,看到的现状有些让人失望,不管是学校的重视程度还是其他教师甚至是其他信息技术教师的态度,都透露着丝丝的悲凉。也许作为一个新教师的我们,心中会有很多关于这门学科的想法和理念,可是很多情况下都是不能得到支撑和实施的。尽管如此,我们依旧努力着,可能是因为我们都还年轻,对未来总是充满希望。闲下来的时候会和各地的同学交流,发现很多地方的现状都很相似,才知道,在这条路上走着的人不仅仅是我自己。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调整着心态,我们每天都在补充我们的知识和技能,我们一直坚信:也许我们的未来不是最好的,但是我们会一直在努力,只要我们舍得奋斗,明天一定会好一些,不管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我们自己,还是对于我们这门学科。
努力吧,还在犹豫的人们,还在徘徊的人们,加入我们一起,为了我们和我们学科的明天。
第三篇:有效复习,迎接期末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有效复习,迎接期末》。转眼间学期就要结束,我们也将迎来这学期的期末考试。
在这个关键时刻,大家是否该认真问一下自己:在这段时间内,我的学习效果如何?上课认真听讲了吗?课后科学地复习所学的知识了吗?给自己制定合理的奋斗目标了吗?你应该明确:从现在开始,应该做的,是总结之前的学习,制订合理的计划,复习迎考!不过考试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注意方法。
第一、要珍惜时间。在这期末复习最紧张的时刻,需要提醒同学们一点的是:学习是以时间做保证的,同学们要在各任课老师的指导下,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进行复习。我们要抓住分分秒秒,少讲空话多做实事,提高学习的效率。
第二、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就是告诉我们要重视复习,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肯定是肯吃苦,肯钻研,认真复习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人。所以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认真整理、归类,并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在复习中狠抓基础,查漏补缺,做到复习到位,消化到位。
第三、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考试是紧张的,是对知识的检测,又是对意志的磨炼。许多人考不好是因为粗心大意,把会做的题随手做错了,我们要吸取教训。做到基础题不失分,争取战胜难题,并注意把握时间。如果我们这段时间努力了,就有理由相信我们的付出总有回报。每个同学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就这次考试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心理定位,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过高则会造成过分紧张,过低则会太放松自己,这都不利于考试的发挥。
同学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希望同学们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复习中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复习效率。最后祝每一位同学都能取得优异成绩。
第四篇:浅谈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实践与理论
论文题目:浅谈有效教学
院
系:政治经济学院2013级思想政治教育
专业2班
姓
名:王
奎 学
号:41301098 完成时间:2014年12月5日
浅谈有效教学
内容摘要:教育是一项长久且复杂的事业,而有效教育则是教育中的一种类型。但是作为免费师范生的我们,应该问一下自己,何为有效教育?为什么要进行有效教育?我们在未来的教师岗位上,又该如何进行有效教育呢?
关键词:人格发展、教育目的、唤醒、理论与实践 正文:
教育是一个国家复兴之根本。由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便可看出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有效教学是相对于广义的教育来说,一种特有的教学,是一个教师所追求的教学模式。
一、要想进行有效教学,首先我们应该形成自己对于有效教学内涵的理解。
何为有效教学呢?个人有个人不同的看法,在我看来,满足了一下四个方面的教学便是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最明显的表现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明显的提高。虽然学习成绩无法全面的代表着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毫无疑问它是最直接的表现方式。一个有效教师通过有效教学,必然会使得学生在学习方面更加的轻松简单,而学习成绩的提高也自然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二)、从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来看,有效教学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机能。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接受者,是一个有着自身独立思维的个体,旧时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是极为不可取的。一个有效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刺激着学生发挥着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发的对学习进行探讨,将书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内部的认识,而非仅仅了解到某些浅显的知识点。
(三)、有效教学还应当是一个对学生人格培养的过程。学生应当能够通过教学,逐渐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格。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将人分为德才兼备的“圣人”,无才无德的“愚人”,有德无才的“君子”和有才无德的“小人”,并告诫“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感慨道“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教育应当是为国家复兴提供人才,但若是培养出来的都是有才无德的小人,最终乱国乱民,反倒不若愚人兢兢业业为国奉献。因此,一个有效的教学,一定要在注重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四)、有效教学应该是以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为目的的教学过程。教育服务于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目的自然是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如果一个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全是手无缚鸡之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哪怕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优异,我都不认为这种教学是有效的。有效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个体特性为基础,针对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类型,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而非一味的理论课本知识传授。
二、作为一名未来将要踏入教学事业的师范生,我们不仅要了解何为有效教学,更应该认识到为什么要进行有效教学。
对于教育的目的与作用,夸美纽斯提出了系统的理论。他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永生做准备;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现实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学问、德行和虔信”的人。同时,在《大教育学》中,他还肯定了教育在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自古以来,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来说,都是一种双赢的行为:个人由此获得了生存所需的知识技能,并有机会不断提高自我素质的发展;社会则由此可以得到源源不断地人才补充,推动社会各个方面的不断发展。而有效教学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育的效率,更好的发挥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双赢性的作用。因此,不得不承认,在社会急速发展的今天,有效教学不断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人才,同时也提供了更多先进的思想。
三、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媒介的教师,又该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呢? 在我个人看来,我觉得主要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展开有效教学。
(一)、教师应该注重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在不断的学习、工作的过程中,自觉弥补自身不足,努力达到一个有效教师应该具备的硬性要求和软性要求。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进程。因此,一名有效教师对于一个有效教学过程顺利进行是必不可少的。
(二)、一个有效教学过程是需要家庭教育等其他方面教育的配合的。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虽然在我看来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是不可取的,但是陶行知的观点也可以看出生活等方面的教育的重要性。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渠道,目前除了学校,其余的最主要的方式便是家庭教育。将学校教学与家庭教学相配合,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到学生的特性,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提供必要信息,还可以创造一个更加宽广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一个有效的教学过程应该是理论实践并重的过程。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应该是理论丰富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的。在学生有效的学习过程中,理论是基础,为实践提供指导,而实践则反作用于理论,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当然,在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进行的实践也会加强教学的有效性。如一节关于如何制造氧气的化学课中,教师在讲解中配合使用化学器材为学生演示氧气的制作过程,其教学效果要比单纯的进行理论知识讲解有效的多。
(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夸美纽斯的“量力性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不同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接受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接受能力的程度,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进行知识的讲解。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判断失误,会严重影响到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如教师反复讲解学生早已熟知的知识点,只会让学生感到厌烦,不会专心听讲;而教师若高估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接受程度,对学生讲解远超过其现有水平的知识,学生不仅无法理解,还会因此产生挫败感,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由于学生是作为单独的个体所存在的,因此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教师若想进行有效教学,必须要根据不同学生特性,进行因材施教,以学生特性为基础,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如今社会发展多元化,对人才类型的要求也自然增多。如同馒头出锅一般的教学成果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有效教学的成果,应当是如同各式各样的包子一般,满足更多不同的需要。因此,因材施教的必要性也越来越明显了。
教育的目的是服务社会,而教师作为教育环节中极其重要的媒介,应该在不断挑战、改进的过程中,自觉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做到有效教学,为社会提供必需人才。
第五篇:浅谈有效教学
浅谈有效教学
陕西靖边县第二中学 马启军
通过几天的国培,对有效教学有点儿浅显的认识,简述如下: 有效教学以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以教师的充分准备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为核心内容,最终取得课堂教学最大效益的教学方式。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渗透与落实需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传统的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
1.有效的教学准备
教师备好一节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也是整节课取得成功的关键。有效教学准备是有效教学实施的必须环节,它要求教师不仅有全新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式,完美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还要领会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熟练应用课程资源,积极而有效的组织课堂,合理安排学生活动,使师生在一种平等交流的平台上共同进步。
2.有效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节课的核心,课前准备在充分,过程中不能有效发挥也是一种缺陷。因此教学过程越有效,就越是一节好课。怎样的教学过程是有效的呢?
2.1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把学生带到一种新鲜而有趣的课堂氛围中,这种气氛可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储备知识设计现实性、趣味性、挑战性的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中快乐的学习。
2.2有效的课堂提问
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一问一答的课堂提问方式,新理念下教师应改善这一单调的提问方式,依据学生现状,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提出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开放性、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敢说。问题可来源于生活的哥各个层面,可是老师问学生,也可是学生问老师,总之,使问题具有实效性,有效的服务与课堂教学,这样还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塑造学生的个性。
2.3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应用,不但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多样,也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集图、文、什、声、色于一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一种新型的教学平台,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应用时一定要有所把握,且不可弄巧成拙。
3.有效的学习方式
转变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任务之一。现代学习方式以弘扬人的个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学习方式有很多,下面介绍几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3.1探究性学习
探究就是创设可能和选择可能的思维过程。面对一个新问题,让学生靠推断、猜想、直觉去设想各种可能,再从各种可能中选择一个最可能的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筛选可能,通过自己的方式证实自己所选的可能的可能性和正确性,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从而获得经验,有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3.2合作性学习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尽力发挥团体的协同效应,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已经成为新课改下学习方式的又一重要内涵。合作性学习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它既包含师生之间的合作,又包含生生之间的合作。合作中不仅获得知识,还陶冶情操、坚定意志,可以做到教学相长。另外,合作可让学生学会去承担相应的责任,也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对形成群体特有的课堂文化起到积极作用。
3.3体验性学习
体验性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体验是指身体性活动和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会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在学习中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和思考,这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鉴于此,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组织学生参与、体验,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
4.创新教育是有效教学的有益补充
创新教育是新理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体现如下
4.1关爱学生
爱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爱。教学以爱为动力和基础,这是“以人为本,教书育人”思想的体现,把冷峻的说教变成亲切的嘱咐,把严肃的鼓励变成真挚的叮咛。老师的言行举止要做到尊重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4.2注重创新
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是创新的前提,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求异思维是孕育一切创新的源头,由此,教师应摒弃“教师中心”、“师道权威”的陈腐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观,尊重学生人格,调动学生探求和创新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攀登信念,超越意识,求异思维,创新品格全面发展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旋律,只有锁定这一旋律,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
4.3加强挫折教育
任何使人产生痛苦或不快并得不到排除的因素称为挫折。现代中学生遇到挫折的情形会越来越多,然而他们却表现的极其脆弱,老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挫折的情境,加强学生的挫折教育,增强他们的耐挫力。
5.课后反思是有效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
认真做好每节课的课后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任何一节课都有闪亮的地方,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因此,教师课后应做记录,记成功的做法(如巧妙的导入,留有悬念的结束语等);记课堂败笔(如重难点处理不当,演示实验的失败,时间分配不合理等),记教学机智,在特定的课堂情境中,教师往往会产生一些灵感,如不及时记录便会消纵即逝;记备课资料,防资料与自己“捉迷藏”,这样可为以后教学提供方便。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家会用毕生的精力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教师在付出艰辛的同时,也应该关注教学的效益,只有尽力去实现有效教学,才能打造出一个全新的教育时代,开辟出一片崭新的教学天地,最终收获桃李满天下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