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焰课堂教学观摩体会(昭阳三小 杨应宇)

时间:2019-05-13 17:5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云焰课堂教学观摩体会(昭阳三小 杨应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云焰课堂教学观摩体会(昭阳三小 杨应宇)》。

第一篇:马云焰课堂教学观摩体会(昭阳三小 杨应宇)

马云焰课堂教学观摩体会

昭阳区第三小学杨应宇

十一月二十二日,昭通市“名师工作室”小学语文二组的教师有幸聆听了马云焰老师的《大自然的文字》一课。虽然只是一节课,但却留给我很深很长的思索。我也从马云焰老师的课堂上看到了课改的又一次美丽转身,看到语文“洗尽铅华见本色”的自然美,生态美。观摩会后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所以想粗浅地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落到实处的“小组合作”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原来的满堂灌和一本书一支笔的被动接受学习模式改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模式。在马云焰老师的课堂中,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过程中,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同组成员之间交流非常频繁,非常和谐,而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拓展了自己的活动思维空间,而且每一个同学都有平等的发言机会,使每一个同学都得到了锻炼。教师以平等的身份融入其中,做好宏观调控,并且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反馈、落实;整堂课马老师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组织者的角色,学生们在充分展现自己的风采,可以说“将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让老师真正得以解放。在教师这个职业当今面临“一高两低”(职业风险高,社会地位低,工作待遇低)的境遇时,这样的课堂是值得所有教师学习的,也是所有教师所向往的。

二、语文要简单,平实,扎实

聆听了马云焰的课,正可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马老师在这节课向我们展现的不仅是最新的教育理念,还有学习语文时对基础知识(字词、句子、段落等)的扎实学习。看似简单,可这些简单之处既教给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方法,又训练了学生能力,同时也保证了教学质量,为学生终生学习语文打下了较扎实的基础。使他的语文教学走向平实与质朴,扎实、简单和高效。真正语文教学回归“本位”。

总之,学习的时间虽短暂,收益却很多。但打铁还得自身硬,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练就过硬的基本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和语文素养,才能适应语文教学新的发展需要!

第二篇:华应龙课堂教学观摩体会

走近名师,为学日益

听《认识圆》心得体会 沙溪镇第三小学 袁 爽

11月24日,我有幸现场听了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的《认识圆》这堂课。无论是这堂课还是华老师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钱钟书曾戏虐的说过,如果鸡蛋好吃何必想要看看下蛋的鸡呢?我是好奇之人,到底是什么样的鸡才下如此好吃的鸡蛋呢?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生命个体都是唯一的,因此每个视角也是独特的。我对此次的听课有一点心得与君共勉。俗话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华老师的课给我的启发,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数学的文化、美育功能

新课标中提到:义务阶段的数学,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数学还应该具有文化、美育的功能。华老师的课中渗透数学的文化、美育功能俯首皆是。教学设计可谓是图文并茂,从圆的定义:圆,一周同长;圆的特点:大方无隅;画圆工具:无规矩不成方圆等等,到同时代的人物场景或人物图片。一方面让数学课生动有趣,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圆不是今天才发现的,感受我国数学的发展和先人的智慧。谁说数学里只有思维、逻辑,华老师不正向我们展示了数学的文化、美育功能吗?其实学理偏爱文,古今中外皆有。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同时他还是伟大的艺术家、文学家。其实知识是相融相通,各种学科或是知识都好比淙淙的小溪,无论流经哪里都会汇入大海融合在一起。

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是人文奥运,为什么我们的数学不能是人文数学?在数学中渗透人文知识,不是要学生记住这些知识,而是发扬数学文化功能,渗透数学美育功能。我们怎样在教学中体现数学的文化、美育功能呢?个人认为先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在教学中实现以上功能。现在我才真正认识到何为特级,不愧为特级教师,处处张显与众不同。他教数学,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辈望其项背的。古今中外关乎数学关乎教育的名言信手拈来就是。我想他一定读了许多的书,才会有如此丰富的思想,才会有如许多的思考。一直觉得自己还是读了点书,心中有一点笔墨的,今天才发现是如此的肤浅,相形之下,我真是自惭形秽啊。华老师为什么能腾出时间读书?都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读书也不是一天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日积月累。尤其是我们这样的学校,学生的文化素养普遍偏低,教师要保持源源不断的活水供给学生就要多读书读好书。

第二,关注细节,关注生活

在教学中我也发现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不愿听?原因可能有好多种,但对于教师来说,学生显示对出知识内容不感兴趣是他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提到,知识在他们那里常常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好像就是为了“储备”,而不能“进入周转”,知识没有加以运用。知识——这就意味着能够运用。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知识的积极性、生命力,——这是它们得以不断发展、深化的决定性条件。而只是不断发展、深化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只有在知识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这样的规律性: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的学习就越容易。但一些知识好像脱离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了他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对学生来说变成了一件讨厌的、令人苦恼的事,最好能够尽快地摆脱它。我很赞同以上的观点。课标中也提到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汪中求在他的书中写到细节决定一切。华老师的课正是从生活出发并关注细节。让我难忘两个细节是寻宝游戏和篮球赛。新课的导入用了一个寻宝游戏,并贯穿整个圆认识活动的始终。“宝物在据小明左脚三米的地方”引发学生思考宝物可能在哪里?进而自然的由学生提出宝物所在的位置构成了一个圆。这种游戏启发学生思考,学生跃跃欲试都想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胃口就被吊起来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另一个就是接连两次出现的篮球比赛的录相,04年雅典奥运会八分之一小组赛和NBA的一个比赛场景。赛事是学生熟悉,第一个赛事的出现是前奏,为了调节学生的心绪到课堂中来,第二个赛事是为了让学生看到圆就在身边,同时启发为什么篮球中圈是圆形?除了以上两个还有许许多多我们常见的却视而不见的生活中的圆。

第三,面对突发问题或困难时的应对心理

每个人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突发问题,这时候你会怎么想,怎么办呢?我们先来看看华老师是如何处理的。课还未开始,华老师就遇到一个问题:上的是“圆的认识”学生却没有带圆规。我像是等着看好戏似的,看你怎么处理。起初,华老师的反应与一般人无异:焦虑、着急,甚至想过换课。过了5、6秒,他恢复了常态会到课上了,并且没有在想这件事。后来在互动交流中,我们得知此类情况发生不止一次两次了,更有甚者上四年级的内容,上课的学生却是二年级的。每次遇到这种情况,他都会想到《阿甘正传》中阿甘妈妈的话,要想往前走就要甩掉过去。正是这种甩掉过去的心理支持他正确面对出现的每一个问题。无论在生活中或教学中我们也可能遇到此类的问题,我们大多是慌乱,慌乱,甚至影响一天的心情,我们何不放下负担甩掉包袱呢,思考阿甘妈妈说的话呢。可能我们不能立即做到这一点,但做与不做,做好与不好并不是同一个问题,只要我们每天迈出一小步,再回首,我们已经走了一大步了。

以上是我个人的对这节课的一点心得,其实此次太仓之行的感触远不止这些,更为精彩的还有《课堂因出错而精彩》,我想《课堂因出错而精彩》应该在教学中更为实用。我想单独意会直至达到共鸣。

2012年12月6日下午,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报“送教下乡”大型公益活动,亲耳倾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的讲学。华老师是小学数学界的泰斗,在全国有着极高的影响力。能够这样近距离感受华老师的风采,内心激动可想而知。

华老师的新作《圆的认识》,在寻宝行动中拉开了探究圆的序幕,“宝物在哪里”这个巧妙的问题,不仅让学生回答了探讨的问题,而且凸显了圆心定位置,半径定大小的重要知识点。

短短的四十分钟,华老师不仅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在无形中向学生们传授着开启思维的“金钥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何这么做”、“一定这样吗”。这五把启发思维的金钥匙贯穿全课,让学生们经历了数学研究的全过程,体会到了考虑问题要严谨、全面,培养了学生科学研究的态度。

华老师的《圆的认识》这堂课,从谈话认识老师到插曲借橡皮到寻找“宝物在哪里”,从画圆展示圆与不圆的作品到篮球场上解释圆到重提“宝物在哪里”回归情景突破圆,真是水到渠成,浑圆天成。

除了这些独到的设计之外,让人回味无穷的东西还有很多。一声“孩子”显露出华老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一般看待,而一声“小伙子”让男孩子感到无尚的光荣,课堂上时时可以听到师生朗朗的笑声、自发的掌声。师生沉浸在学习的幸福中,这里没有了学生对“师道与讲台”的敬畏,有的是老师拾起童心的绵绵磁力。这里学生不再认为数学是枯燥的代名词,数学是诗、是歌、是画,让人流连忘返,学生们都不愿意下课了„„

在整个课堂中出现了,大方无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成若缺铸成远圆,圆一中同长也,而且这个古语重复出现了好几次。这些古语可能时常会被大家提及,但是能这样恰到好处的用到课堂上,实属罕见。“圆有圆的规矩,方有方的规矩;做人有做人的规矩,探究问题有探究问题的规矩,”这句话我深深的记住了,这句充满哲理的话,让我们在体味圆的特征的同时又不得不思索其中蕴涵的哲理,华老师的魅力无处不在散发。

随后华老师给我们做了“融错,让课堂更精彩”的报告,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去认识孩子的错误——“从差错中学习是最好的学习,学生课堂上犯的错误很多时候是最好的教学资源”。这让我意识到要善待孩子们出现的每一个差错,这些差错将会是他们走向成功的起点,是一双隐形的翅膀,会带领他们高飞远行。

容错

错是错

融错

错不是错

荣错

错还是错

华老师站在哲学的高度诠释了这三句话。容错要有博大的胸怀,如佛家的境界。如何才能练就这番心境,这就需要我们多读书,读名家的书,读富有哲理性的书。融错需要技能,需要转化的技巧,需要

在平时工作中多实践,多反思,多总结。荣错是最高境界,让学生因错误而荣耀,因错误而发展,因错误而有所成就。

人总是背向过去,脚踏现在,面朝未来。教师不仅应该知道学生过去的差错,而且应当医治学生现在的差错、预防学生未来的差错。为此,我们就应该像医生那样通过望闻问切,准确判断病因,然后对症下药。

差错的价值有时并不在于差错本身,而在于师生从中获得新的启迪。对教师来说,学生的“差错”是机遇,是挑战,更是教育智慧的折射。我们说“课堂因差错而精彩”,并不是说有了“错”很精彩,而是指用了“错”更精彩,精彩在教师艺术地处理了随机生成的差错,巧妙地彰显了差错的宝贵价值,用真正富有生命价值的气息浸润发展着的学生生命。

第三篇:杨绿云《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与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与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心得体会

金平二小杨绿云

2013年11月23日—24日,我与施恩、白菊仙、曹春玲等六位教师在石屏县高级中学参加了《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与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这次活动安排了浙江省湖州市湖师附小盛新凤老师的示范课《跨越百年的美丽》以及讲座《从和美的视角看新课标》;江苏丹阳实验小学张学伟的示范课《景阳冈》与讲座《回归教师主体,实现文本突围》;浙江省崇文实验学校副校长虞大明的示范课《麦哨》、讲座《漫谈新课堂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热点问题》;江苏省海安城南实验小学副校长许习白的示范课《寻隐者不遇》及讲座《确立基于课标核心理念的语文教学追求》。

通过观摩四节示范课,聆听相关讲座,我收获不少,感悟颇多:

1.注重课前热身,均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为揭题做铺垫,拉近师生距离,过渡自然连贯。

如盛新凤老师由引导学生观察她的长相、衣着、神态入手,让学生介绍居里夫人后,以‚想不想去看看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这一过渡句,使学生充满期待的走进了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2.四位名师博览全书,知识全面,精于教学研究,教学功底扎实,依据自身的修养和对文本的独特理解,设计了能极大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高效课堂教学,每节课气氛都是那么融洽、和美,不断给听课教师带来惊喜。

盛新凤老师执教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从和美的视角解析新课标,引导学生抓住居里夫人获得巨大的成功后脸上神情的‚疲倦‛和‚淡泊‛两个词,提出‚为什么‘疲惫’?为什么‘淡泊’两个问题,通读全文,理解全文,在理解中,聚焦人物形象描写,聚焦议论的文字,遵循‚理解---积累---迁移---运用‛的理念,使学生真正感悟到居里夫人献身科学、淡泊名利的美,她的美是跨越百年、千年的美!

在她的教学设计中有一个她非常满意的环节----‚实验室里的居里夫人‛,盛老师让学生读句子后,能用很少的字来概括这些句子的意思,而且教学生 ‚能用四个字就不用五个字‛这样的概括句意的方法,然后把概括出来的几个字写到课文右侧相应的方框里。这个方法我也非常感兴趣,而且便于操作,值得我们学习。

虞大明的示范课《麦哨》,是一篇略读课文,让我最感兴趣的是地方有两处,一是检查学生预习课文,只要学生完成了一个问题,就自己在课文左上角奖励一颗五角星,这样做,让学生特别满足,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吹麦哨的部分,使学生感悟标点符号的惟妙惟肖。

许习白的示范课《寻隐者不遇》,让我学到的是,古诗就应该这样教啊。他先让许多学生一遍一遍的读诗,读到大家似乎理解诗意了,然后叫学生拿出本子,把自己理解的诗意写下来,接着大家分享,在大家都认为这首诗很简单,很好理解时,许习白老师才开始引导学生探究诗歌的内涵、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他的这种教学方法与盛新凤老师的‚深文浅教‛‚高文低教‛难道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吗?难道不可以说是‚浅文深教‛吗?

总之,短短两天的学习,我的感触很多很多,学到的也很多很多,一时半会是写不完、道不尽的。作为一名老教师,我深知,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学习,让我们教学的源头永远充满活水吧!

下载马云焰课堂教学观摩体会(昭阳三小 杨应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云焰课堂教学观摩体会(昭阳三小 杨应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