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3 17:4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美术课标学习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美术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篇:小学美术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美术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每一次的培训,总能从中收获很多,通过培训,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同行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教学经验机会,彼此间都得到了经验的传授。同时从培训中领会到此次美术课程改革的精神,为自己今后的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強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強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学习以及综合学科的探索,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这便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辅助者,以学习者的平等的心态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协同合作,师生互动,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在美术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美术教学还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总之,无论怎样改变,我们对专业认真求实的态度不会改变。针对新课程,我们要认真解读,用我们的努力与执着去描绘我们描述课堂。

第二篇:小学美术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美术新课标培训体会

朝阳小学:龙奕林

为期三天的美术新课标培训,虽然短暂但信息量很大,让我顿悟良多!杨明老师对新旧课标的对比和对新课标的剖析;西师附中张宏老师对欣赏与评述精辟的见解,以及西师附小于宏老师独具创新的12条微博教学法,至今也历历在目,铭记于心!

课后我一直在思考:在新课标出台后,在新课改的形势下,美术作为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美术新课标要我们在课堂中教给孩子什么?现在各个阶段的孩子又真正需要什么样的美术课堂?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又能教给孩子些什么?

美术新课标中明确将小学美术教学分为四个板块: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各个板块作了具体的分工和要求,如造型与表现中对1-2年级学习领域要求学生辨别12种颜色以上,而设计与应用学习领域则要求1-2年级学生尝试应用2种或者2种以上的工具、媒材进行简单的组合和装饰,这些新课标都明确的进行了量化要求,1-6年级哪个阶段要求学生学习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标准都一一罗列出来,这是新课标赋予我们的美术教学任务。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优越了,知识面也较广,在实际教学中,他们所知道的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很多课本中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已知的,如果我们在讲授这些知识的时候还固步自封,照本宣科一点一滴的讲一遍的话,就吸引不到孩子的注意力,提不起学习美术的兴趣。那美术课堂的效果,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就是一纸空

文。

对于美术这样的科任学科,课堂纪律是令老师最头疼的问题,在课堂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想听讲,随意讲话。造成这一现象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孩子好动的因素,但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思考自己的责任呢?但常常我们更多的都是找孩子的问题:纪律太差,学生调皮,话多……没有去想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很少做自我反省:反省我们讲授的形式和内容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我们的语言是否缺乏生动有趣的表现力?他们对于这些知识是否已经知道?………如果我们不进行反思,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这门学科缺乏兴趣,甚至厌烦的程度。这将会影响孩子一生对美探究的欲望和表现,阻碍孩子美术素养的提高。

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又能教给学生什么呢?当我们在备一节课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多问那么一句:这个知识点,我们教与不教会有什么不同,这样方法教与换种方法教会有什么不同的效果?但我们也往往忽视了这个问题。有一次,在我上二年级对折剪纸教学的时候,我按照目标要求将这一步骤作为此课的重点和难点。当我在课堂上为之实践的时候结果却令我膛目结舌。当我讲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孩子们都大声的告诉我:老师,我会!我随即便改变了这节课的重难点。但这件事却让我明白:以往的经验并不能正确的指导我现在的教学。我所要教授的知识是学生已知的吗?教——是要交给学生未知的知识!

那究竟孩子需要什么呢?我们要常常问自己这个问题,了解他们的真正需要。本期由于我接任了南校五年级的美术教学任务,我就在班上作了一个小调查:你喜欢什么样的美术课堂?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很多学生是这样回答的:我想要老师经常关注我,帮助我进步;我想要幽默的老师;我想要一名能教给我们知识又能和我们玩的老师;……虽然简单,但我们可以从中读出这样的信息:孩子们希望我们能和他们亲近,希望我们不仅是老师,而且可以成为朋友。学会俯下身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需要。给予他们想要的感兴趣的美术课堂。明确孩子的需要,我们就要了解不同阶段孩子的心理,去研究他们,在全面了解美术课标对不同年龄段学生不同要求的同时,能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症下药。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多么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经过这次培训,我意识到了课堂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与复杂性,我将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课前的准备和对学生的研究中去,我要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我喜欢我的美术课堂。

第三篇:小学美术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美术课标学习体会 杜家庄小学

王志华

每一次的课标学习,总能从中收获很多,通过学习,给我们提供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教学经验机会,彼此间都得到了经验的传授。同时领会到此次美术课程改革的精神,为自己今后的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強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学习以及综合学科的探索,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这便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辅助者,以学习者的平等的心态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协同合作,师生互动,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在美术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美术教学还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总之,无论怎样改变,我们对专业认真求实的态度不会改变。针对新课程,我们要认真解读,用我们的努力与执着去描绘我们描述课堂。

第四篇:小学美术课标解读

小学美术课标解读

垫江县高安小学校: 杨晓艳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为完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体系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次课改是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加入WTO的形势下进行的,是我国基础教育为推进素质教育而实施的一次极其深刻的变革。这次课程改革不仅仅是调整了课程结构,更新了课程内容,更重要的是课程培养目标也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进行了调整。

一、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中心的转变

【一】、美术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一)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突破:

1、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

2、在改革以学科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方面有所突破;

3、在目标层次和课程多样化方面有所突破;

4、在评价方法上有所突破;

为此,在美术学科中,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感兴趣的,学生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再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他们愉快地学习、合作地学习、探究性地学习、综合地学习。改变只注重知识传授和训练学生绘画能力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见图表一)

美术新课程标准与现行大纲之比较

(二)新课程标准具有导向性、选择性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学习和研究美术课程标准。理想的美术课程应该尽量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美术“在所有的学科当中是最难以量化的。一味地去量化是没有实在意义的。”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

美术课程标准没有采取列出具体的知识点(大纲列出具体的知识点)的方式,而是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供指向这些标准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这些教学活动方式建议也是选择性的。例如1-2年级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是:

▲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上述内容标准非常概括,体现大的导向性,为了指向上述标准,有如下的教学活动建议供教师选择: 教学活动建议:

· 走出教室,观赏校园和所在地区的景色。· 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的美术作品。

· 了解、欣赏我国民间美术作品,感受造型和色彩的特点。

· 通过观摩录像、画册,对中外优秀的卡通艺术形象进行欣赏和讨论。· 欣赏描绘不同季节的中外美术作品。

· 到阅览室翻阅画册、学生读物或观看学生美术作品,找出最喜爱的一件作品,并说明理由。

· 欣赏民间玩具的造型与色彩,展示自己收集的民间玩具。

· 欣赏木偶戏和皮影戏的人物造型,通过录像或实地观看木偶或皮影戏的表演片段。

· 欣赏中外画家描绘儿童生活的美术作品。· 欣赏大自然美丽的山川、动植物图片。

既然标明是“建议”,就不具备强制性,编写教材或教师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选择。这样,“课标”就具有了弹性,给予课本的编写(特别是校本课程)和教师的教学更大地发挥空间。

新课标与教学大纲相比较,“大纲”刚性太强,基本上是以开列知识点的方式构筑教学内容体系,而且知识点的规定比较具体、严格、具有较强的限制性。现列出1-2年级的“教学内容”作为比较。(见图表二)

(三)以美术学习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强调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课程改革是要改变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想和方法,将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来划分学习领域。(见图表三)

美术学习方式依其特点,大致可分为创作与欣赏两类。由于学习美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了便于学习,课标中的创作活动又具体划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自由表现,要求学生大胆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强调创意的形成,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因此,以外化性行为为主,是创作活动中划分的两个学习领域的相同点。主要区别则是造型·表现注重自由性,设计·应用注重功能性。“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注重通过欣赏作品的感受、领悟、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也是课程改革突破的一个难点。为此,美术新课程标准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其目的是通过综合性的美术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教学中,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学生生活、现实社会之间的连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方案,进行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但是,综合·探究学习领域要与综合“艺术”课程的学习相区别,注意保持美术自身的主要特色。

(四)强调课标实施的可行性

1、为了帮助教师领会美术新课程的理念和精神,课标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案例(各学习领域案例),以便教师能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2、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a.降低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和要求,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课标中(1-2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活动建议第一条。

b.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习动力,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化。如课标中(5-6年级“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活动建议第一、三、五条。美术新课标与大纲相比较:大纲在“教学要求”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中涉及了一些指导性意见,但没有课标具体,更没有提供具体的案例,以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举一反三。

【二】、美术新课程性质决定学科中心的转变

美术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既然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那美术教学工作的中心应该是“育人”。将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所以,在教学活动中:

(一)由重“教”向重“学”转变

传统美术教学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怎么画学生就怎么画,教师叫画什么学生就画什么,这是以教定学。弊端有三:

其一,学生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丧失,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

其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教师上“假课”、“花课”。其三,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学论教,要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艺术文化漫无边际。学生要想在学校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教材所涉及的知识面是不大可能的。

(二)由重“学习结果”向重“学习过程”转变

所谓重学习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的画画得怎么样,忽略学生的情感态度的表现以及学画的过程和方法。而让学生去模仿教材中的范画,或按照教师主观意志去作画。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放在获取知识的方法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探究——实践的学习过程去发现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创作规律。从而获得一定的美感经验,还要学生在学习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习能力同时也得到发展。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是学习活动中的合作者和促进者。根本的任务:是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轻松、愉快而宽容的教学氛围。

总之,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二、转变学习方式,探索美术教学改革

美术课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采用新的学习方式,去探索美术教学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一】树立新的理念

“树立新的理念”并非一句空头口号,它必须付诸行动,具体一点说,就是要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

传统学习方式就是接受式,这种学习方式所学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这种学习方式延用了多年,肯定有其存在和使用的价值,但这种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上,容易造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现代学习方式称为发现式,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理论,它强调自主、探索、发现,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自主性不断生长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学习方式并不是学习方法或教学法,学习方式是更为上位的东西,前后两者类似战略和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有较大的可选择性。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还涉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习的发展更具有战略意义。

在过去的美术课教学中,很长一段时间所采用的多是接受式的学习方法,无论是教材的编写,教师的教法都受着这种单一学习模式的牵制,素描知识、色彩知识、工艺知识和绘画步骤都是以一种定论形式呈现的,虽然教师在教学中也采用了不少多变的教学方法,但“传授和接受”的阴影,始终笼罩在学生的头上。

【二】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

(一)新的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主动性。

那么,要转变学习方式,首先应对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有所了解,新的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主动性。主动性是对应学生接受学习的被动性而言的,被动式学习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要我学”,这是一种基于外部因素的诱引和强制,因此,就学生而言,缺乏兴趣和主动性;而主动性则是“我要学”,它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它的优点在于学生对学习有了直接兴趣,不把它视为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产生的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主动性的学习还体现在学习的责任上,学习是谁的事,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就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如果学生意识不到这一点,不能把学习和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以及发展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谈不上主动性。

有这样一节小学美术课,《用瓜果蔬菜制人和小动物》。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先凭自己的喜爱和能力制作一个小动物,材料不限。大多数学生在课前都完成了这一课外的作业。上课时,教师首先选了几件学生制作得有特色的小动物给予表扬,并普遍给其他完成作业的同学予鼓励,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成就感”,接着播放了一段录像,并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对各种动物的外形、动态、色彩、基本结构及生活习性,都作了较为充分的认识,随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了自己用蔬菜、水果制作的小动物,并把这些小动物分发下去,要求学生将它们拆散,同时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观察、研究:一是这些动物的每一个部件是采用那些手段做成的?二是小动物是如何组装完成的?这两个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观察、探究兴趣。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学生就有了三个发现:一是采用了洋葱、胡萝卜、白萝卜、捧瓜、茄子、苹果„„等瓜果蔬菜为制作材料;二是使用了切、挖、削、割、刻和接的制作手法;三是用了牙签、火柴棍、大头针等衔接材料。有了主动的学习探究过程,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按捺不住的跃跃欲试的表现欲望。教师的这堂课讲得少,既没有去讲制作步骤、方法,也没有进行示范,但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兴趣昂然,制作出的小动物的种类及生动有趣的效果,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更可喜的是,这堂课还产生了相当好的持续效果,后来学生在课后还制作了不少作品,这位老师还为学生组织了一个小型展览。

(二)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另一个特征

这也是一个核心特征。如果说主动学习被视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学习就体现了“我能学”。北京师范大学编写的《新课程理念与创新》一书中摘引了一段小学生中流传的儿歌,它充分表现了学生“我能学”的自信心:

《我能

行》

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 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 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 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 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 互相支持行,合作大家行; 今天看不行,争取明天行; 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

认真思考和观察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儿童独立性的欲望是很早就萌芽的,儿童在1-2岁时,就产生了一种自己的独立行为,如:大人给他洗澡,他却要自己边玩水,边洗澡;大人要扶着他走路,他硬要自己走,而且根本不怕跌跤;大人给他喂饭,他即使有时往鼻子里送,也还是喜欢自己来。当然,值得强调的是基础教育阶段,对于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立学习,还应该有一种动态发展观点,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也即从依赖到独立转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教师的作用逐步转化为学生的独立能力,两方面的着力大小在不断转化,最后是学生基本或完全独立。

如果不在动态中去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只是用单一的接受模式培养学生,即使学生成为教师心目中的“一件件精美工艺品”,其结果都是千人一面,即同一模式。几十年前,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画过一幅题为《教育》的漫画;漫画上一位辛辛苦苦的工艺匠人,正“精心”地用一个模子不停地制作一个个完全一样的鸡的工艺品,这幅漫画对旧的教育作了一个绝妙的讽刺。

(三)现代学习方式的第三个特征是独特性

姑且把它称之为个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都有其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其个性的体现,适合个性的学习方式,才是真正有效的。就拿学习中的“记忆”来说,有些学生在记忆时是琅琅有声地诵读;而另一些学生则是默默地背诵,有些学生却喜欢两人在一起一问一答,有些则干脆写一遍。这些都是个性学习的表现。

有一节优质课,课题是《瓶花剪贴》,教学要求是让学生用彩色纸剪贴一幅插在瓶子里的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许多环节,都给学生以自我展示其独特个性的机会,如:自己设计花瓶的形状,自己选择喜欢的花和颜色,也不着意去强调构图。在作业时,教师巡视发现一位后排的同学动作很快,较短的时间内已将作业完成,但瓶花却都集中在纸面的下半部分,上面是显得很空,因此,教师让同学们停下来,动动脑筋,帮助这位同学提出修改方案。发言的同学很积极;有的说可以在画面的上半部补贴花;有些说干脆是把上面部分的白纸裁掉;还有一位同学说最好另外贴一张。教师和同学虽然热心,却忘记了这位同学学习的“自主性”。后来这位同学没有采纳任何人的意见,自己在瓶花上面空白的部分,补贴了两只彩蝶。其实这就是这位同学在自主的情况下的创新。他既解决了构图的问题,还由室内空间延伸到了室外空间,使作业显得更加生动。可惜这幅作业直到下课也没有被教师发现。

(四)体验性也是现代学习方式的一个特征

本次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即有活动、操作、实践、调查、经历和探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但应该动脑子想,而且还要眼睛看,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用手画、做,体现出身体的参与,达到亲身体验,心灵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我曾经看过一节美术录像课,是由贵阳市南明实验小学的赵宏教师执教的,课题是五年级的《神奇的溶洞世界》,由于学生积极参与,较好地让学生进入体验性的学习,因此获得了全国二等奖。学生与教师课前动手搜集溶洞照片,在课堂上自己布置一个小型的溶洞图片展览,并分组参观,教师还通过放录像,将学生带入了亚洲第一溶洞贵州的“织金洞”,接着教师启发学生用语言描述在洞中看到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帽的形状和色彩,进而播放音乐,让学生在耳听的同时,闭目想象自己心目中的“溶洞天堂”,在短短的四十分钟,让学生经历了眼看、耳听、口述、心想、手做的亲身体验过程,虽然教师花在技法和构图上的指导时间很少,却产生了很好的作业效果。

学生合作作业(分组或全班)后的成果分享,也是心灵体验的一种好的形式。一位美国小学低年级的教师,上一节《画肖像》的美术课,他没有要求学生带任何绘画工具,教师自己带了一大张白纸和一盒彩笔。教师在课堂上的第一句话是问同学们“想不想给班上的一位小朋友画一张像”,大家齐声回答:“愿意!”教师随即又问:“班上那一个同学的样子最突出,最有特点?”同学们互相张望了半天,最后眼神全都集中在一位前排的小同学身上。这位同学卷卷的头发,脸呈三角形,红朴朴的面颊,中间有些雀斑。教师接着说:“XX小朋友,大家都很喜欢你,你能为大家做模特,让大家画一张像吗?”这位小朋友开始有些腼腆,后来慢慢地走了出来。教师先将纸铺在地上,叫这位小朋友在纸上躺下,请一位小朋友顺着这位小朋友身体的周围,画出轮廊,然后,教师将这张有简单外形轮廊的纸贴在墙上,同学们一下子哄笑起来。教师接着说:“每个小朋友都请认真观察一下我们的模特,看看他有哪些特点?我们可以每人上去画几笔,看谁画得好?”这时,有的学生摸摸模特的卷发,有的指指他脸上的雀斑,先先后后地开始在纸面上描绘,不一会儿,这张有外轮廊的像开始“一塌糊涂”了,有曲线、有直线、有红色、有绿色„„,当这张集体合作的肖像完成时,确实是“一塌糊涂”,但奇怪的是非常像这位小同学的样子,老师非常高兴,表扬了大家,每一个小朋友都乐呵呵的,分享着合作的成果,幼小的心灵得到了一种感悟。

(五)现代教学中还有一个特征,那就是问题性

问题性学习方式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探究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它的模式是:提出问题→形成假设→拟定计划→验证假设→总结提问。这种模式可以引导学生手脑并用,运用创造思维去获得亲身体验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探究的态度和习惯,逐步形成探究学习的技巧。这种学习模式理论上是借鉴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吸收入了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和布鲁姆的“发现法”它强调的是教师只替学生设置探究的情境,而不是给学生现成的知识,学生是“探究者”教师只是“引导者”和“顾问”。美术教学中,教材提供的有现成的知识,但也有大量必须探索的问题。新的美术课程标准的四个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术;综合、探索,都包含了问题性:造型应该如何去表现?设计中的创意怎样才能有新意?欣赏中学生对作品的自我认识,综合中的“探索”本身也就是问题的探究。

一位美国的小学美术教师在上《欣赏梵高的作品》一课时没有介绍梵高的生平,他的代表作和风格,因为这些基本上已是定论的知识。教师在堂上提出了几个可以探究的问题:画中的笔触一条一条的象什么?这些笔触中各种方向的规律变化使你产生怎样的感觉?你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试着描绘一组静物或风景。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因此讨论热烈,试画效果也不错。至于前面谈到有关梵高的定论知识,教师要求学生在计算机网上去查阅一下就行了。

学习方式本身也包含有“教与学”的关系,虽然这里谈到的多偏重在学生方面,但也涉及到教师的得法引导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战略性、方向性的东西是最重要的,而战术,即教法则比较灵活,教师运用的空间是很广的。

三、构建新型的美术学科评价观念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评价就是要量化,评价就是要看成果。其实,评价就是人们对某一事物作出价值判断。你上街去买东西,如果这种商品价格不贵,质量又好,你会觉得这商品价廉物美。评价美术作品时,不单看作品物体画得象不象,构图好不好,而是多方面的看待美术作品中学生是如何构思、如何创造的。教育评价的本质其实是对教育的过程、行为及结果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教育效果需要整体综合评价,象我们现在组织的青年歌手大赛这些活动,都设立了综合素质的评分,这表明越来越注重歌手的综合素质,注重人才综合能力的素养。看美国教师的评价制度,它既包括对教师教学情况及绩效的评价,又包括对课外教学辅导工作和个人言行举止、态度的评价。在英国,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种手段,它十分重视自我评价与评价会谈这些形式的结合,强调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当前我国正进行新课程的改革,课程评价也积极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评价理论、方法、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一】传统评价与现行评价的对比

传统的评价有它的利弊之处,首先它是以学生为单一的对象,只是在对学生学习后,用考试方法得出成绩,然后,进行评价,以至于把其它综合素质也混合一体进行评价,某位学生考试成绩优秀,感觉上他是一个好学生,那么他在其它方面也“应该都行”,这是评价中的感性偏差,可称为“感性评价”,较容易走进这个误区。

其次,在评价活动中,评价以专家说的为主,盲目追求“专家门诊”,一位教学专家和几名教学人员到一所学校听美术课,课后,学校领导请这位专家和其他教学人员谈谈对这节课的评价,专家先说了12个字:“教学目的达到,过程安排合理”,紧接着一位教学人员补充了6个字:“提问合理得当”,这时又有一名教学人员又补充了6个字:“学生作品丰富”,象这样一些随大流的评价方式,我们还是少采纳为好,学生回答问题都要有自己的观点,那专家、评价人员更应拿出独特的见解,对教师、学生进行良好的良性发展的指导。

传统教学评价也有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引用的地方,比如说: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具体说,就是在一组评估对象内部进行相比较,全国各地区经济、文化有它的不同情况。每年的高考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每个省的取分线根据自己考生的情况而定,北京、上海等地区的取分线较高,贵州省的取分线较低,这就是相对而言,对全国的学生进行相对评价,我们的专家、教研员到较偏远的村小学去评课,那评价的尺度就要根据当地条件来确认,不能以发达地区学校的标准来要求。绝对评价是根据情况,制定统一的标尺,还是以每年的高考为例,为了对学生有一个衡量尺度,了解学生发展情况,基本上统一了全国的考试试题,试题就是对学生的一个绝对评价、传统评价还有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等等,但主要目的都是为了选拔。

素质教育下的评价改革倡导的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这是当今教育教学评价理念、方法、手段的一个重要转变。就象我们看世界杯足球赛一样,不仅进球要精彩,比赛的过程也一定要有观赏性。现今评价特点是重视学生综合发展,在教育教学的同时要培养学生怎样学会做人,学会认识,以及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评价中特别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与优点,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来进行评价,素质教育的评价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我们还要把评价多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以便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美术课堂教学评价观念的转变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份,美术课是专业性较强的课,它要求教师的基本功扎实,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使美术课堂变得充满活力与生机的调动能力,当前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由原来的“注重成果”转变成“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课堂中是否师生共同参与协作学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与同伴的合作行为表现,学生的讨论过程等等。原来的美术教学课堂由导入——观察——板书——教师示范——作业——展示等几个基本环节组成,最后看作品是否精致美观,而现在的美术课堂教学可谓是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从室内到室外,采取“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方式,有一堂手工课,他的新旧教法的对比,课题为“纸造型——房子”,课改前,教师用提问方式导入,然后板书、示范,最后学生的作品大部份都是相同的造型,在形的变化创意上有所欠缺。课改后,教师再次上了这个课题,这位教师开始就用电教设施导入课题,让学生欣赏建筑,再让学生讨论制作的方法,教师在这个时候就用提问法等形式引导学生怎样运用更多的制作方法和设计的构思,作业时,教师让学生分组完成制作,学生最后把制作好的房子组成一个个小区。这堂课不仅让学生学会怎样设计和运用多种方法制作房子,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了主动学习,团结协作的精神,也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从关注“教”到关注“学”这样的过程,而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更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了些什么等等,教师在教学中担任了什么角色,随堂机智、应变能力等等。

评价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角色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首先,我们来看教师的评价,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最基本要提高教师素质。在美术课堂中,要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让学生的作品更能表现自己的个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和学生处于同等地位。对美术教师的评价观念要有实质性转变,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和研讨,成为对美术教师评价的重要标准,美术课教师评价方法也应多元化,例如:开展教师自评,在完成课堂教学后,自己先进行对本次教学有何得失的反思。还可以进行校长、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对本次教学的评价。这也是新课程教师评价的重要内容,这样对促进教师发展,反思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评价方法不要固定用哪一种,只要适合于教师的发展都行。

其次,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评价也是教学整体的重要组成部份,在教学中的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评价,会有不同的目的和意想不到的效果,某校的一位美术教师在上四年级的“T恤衫纹样设计”这节课时,在学生作业时,发现一位学生先用手工方法经过折、剪等过程制作出一件T恤,然后,再在这件T恤衫上设计美丽的图案,这位老师及时把他的做法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并用鼓励的评价语言对学生进行激励,当时就激起了全班同学的创新欲望。所以,不要小看教师这一点鼓励性评价。学生的活动、讨论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主体发挥的作用,教师也要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评价,引导他们相互参与进行自我、他人的评价,让学生从评价中找出不足之处,改变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比如,在上六年级“立体构成”这节美术课中,学生分成几个组先进行讨论设计和制作方法,然后在全班进行研讨,有一组在讲完设计方法后,其它组就给这个组指出了一些不足之处。相互之间进行评价。最后,这次作业也完成得较好,外形各异的立体造型展示在大家面前,有了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也有了较好的成果展示。在对学生的的作品评价中,我们教师对作品的分析方式,思维方式也应有所转变,我们关注的是学生的个性思维,而不是仿照能力,学生的作品应该有他的天真烂漫的瑕想。作品的构图与色彩不一定要多么标准与丰富,让人看了老是把思维停留在构图与色彩上。简单而有创意的作品就是美,只要让人看了能把你带入一个瑕想的空间,能反映出个性特点,那么,这位学生的作品应该是比较好的。

总之,我们一定要立足于新型的评价方式与教学方法中,让评价这根指挥棒点出更多优秀的教师,指出更好的作品,发展更多优秀的学生。

四、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如何有效地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小学美术教育改变原先的单调的由老师讲授和演示的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呢?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

【一】、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这次美术课程改革中强调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共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讲《美好的童年》这课时,可以让学生先来讲讲自己童年的趣事,再拿出记录童年趣事的照片与朋友分享。然后,老师也给学生讲了自己在童年里记忆最深刻的一件趣事,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和自己一样,产生一种亲近的感觉。在这样的气氛下再让学生画画,学生会感到有很多内容可画。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有机的整体。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借助幻灯、录音、录像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音乐、影视、图片等艺术资料,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丰富、映证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

如讲《泥塑彩鸟》一课时,这位老师走进课堂一言不发,先在投影仪上出示一片森林的图片,接着在录音机里播放鸟叫的声音。起初学生都莫名其妙。过了一会,学生不由自主随着动听的鸟声讨论开来。然后,他指着黑板上的森林说:“原来在这片森林里生活着好多鸟类,可由于当地的人们乱捕乱杀,都把鸟儿吓跑了,现在他们知道错了想请同学们帮着把鸟儿请回来,哪你打算请那些鸟回来?。”意境的创设使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各抒已见。在这种良好的情境中,这位老师因势利导地引入了新课。实践证明,创设一定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达到“曲径通幽”之效。

【三】、巧妙设疑,激发兴趣。

古语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设置疑问,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美术课中,巧妙设置疑问,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也才能使学生形成探索的目标,从而推动教学目的与任务的实现。

比如这位老师在教《怎么画鸡》一课时提出让学生“考老师”,请学生随意说出一种形状,只要老师添上几笔,就能画出一只可爱的鸡来。学生被这句“考老师”的言语所激励,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都想以自己的绝招来难倒老师。于是学生就纷纷举手说各种形状,但都被我一一添上了鸡的眼、嘴、冠、尾、翅、腿、爪,使这些图形巧妙地变成了“方形的鸡”、“圆形的鸡”、“窄长的鸡”等等。学生感到非常有趣。通过学生和老师的共同活动,加强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课堂的教学气氛宽松和谐,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人人投入,并学会了抓住鸡的形象特征来作画的方法。

【四】、教具演示,激发兴趣。

教具的运用,虽然是教学过程中起辅助作用,但设计巧妙,用得恰当,可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对称式纹样设计》时,老师先出示了一张对折了的剪纸,在未打开前,用幻灯投影出来,让学生猜:打开来的时候可能是什么?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投影上,气氛一下活跃起来,纷纷举手猜测,很快就有同学猜对。学生对此产生了兴趣。接着,利用这一张剪纸,让学生总结对称的规律,学生因为在猜测时注意到图案的形状,所以很快就把对称的规律总结出来。这种教具的运用,就起到强化学生参与教学的作用。同时也给课堂增添了一种情趣,活跃了气氛,使课堂常规教学在愉快的游戏娱乐之中得到实施。

【五】、运用竞赛,激发兴趣。

儿童的好奇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根据这一特点。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比如上《古诗配画》时,采用了分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四个组为四队,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由各队的其中一位同学到黑板上默出一首古诗,看哪一队写出的古诗数量最多。这样一来,大家情绪高昂,都想争第一,于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对古诗的兴趣越来越浓。通过竞赛,学生即复习了很多学过的古诗,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为接下去的古诗配画教学做好了铺垫。

【六】、组织讨论,激发兴趣。

围绕某一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争辩,让他们各抒已见,互相启发补充,使问题获得完美的解决,提高他们的学问积极性,使他们对这一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萌芽了解决此问题的欲望。

讲《桌子、椅子设计》时,首先让学生来说说对现在使用的课桌椅有什么不满意的,然后提出改进意见,最后要求学生自由合成4人一组,设计一套课桌椅,并象产品说明书一样附以说明。先让各组讨论所做课桌椅款式及功能。学生一下子讨论开去了,课堂气氛一下热闹起来,学生之间各抒已见,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然后组内讨论得出结果。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更浓了,积极性也提高了,同时也给了学生有互相交流的机会。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七】、采用游戏,激发兴趣。

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做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在美术教学中,把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中,使学生愉快的气氛中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

比如在讲《泥塑小动物》时,老师准备了各种动物的玩具放在一个盒子里。首先向全班宣布:“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好吗?”学生一听到做游戏,干劲就上来了。接着他请了5位同学到讲台来,先把眼睛用布朦上,然后每人发一个玩具让他们摸摸,要他们比赛猜一猜自己拿的玩具是什么动物,有什么特点。这时课堂一下活跃起来。很快,学生就摸出了是什么动物,特点也讲得很完整。这样一来,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解决了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中分析动物特征的这部分教学内容。

第五篇:美术课标复习题

美术课标复习题

一、填空:

1、2011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课程性质具体定性为(“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更加突出了美术学科的特点。

2、2011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确定美术课程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创新精神)。

3、美术课标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4、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5、《美术课程标准》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6、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共分为(4个)学段。

7、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的第四个学段是(7―9)年级。

8、美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表述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9、(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顿域。

10、将(人文性)确定为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选择: 单选

1、新课程标准是的制定部门是(C)

A 国务院B 省级人民政府C教育部D北京师范大学

2、新课程标准把美术学科定性为什么学科?(A)

A文化性B选修科目C 由地方规定 D学校自行规定

3、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开课要求是(A)

A 必修科目B 选修科目C 由地方规定 D 学校自行确定

4、美术学科最能培养学生审美体验的方面是(C)

A 感觉 B 知觉 C 视觉 D 情感

5、美术课程教学评价的主要目标是(A)

A 促进学生发展 B 促进教师发展 C 选拔人才 D 修满学分

6、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什么的主要途径?(C)

A 艺术教育 B 技能教育 C 美育 D 人文教育

7、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是(D)

A 目标 B 升学 C 就业 D 兴趣

8、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习共分为几个领域(B)

A 3个B 4个C 5个D不分

9、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学科共分几个学段?(B)

A 3个B 4个C 5个D不分

10、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美术共分几个学段?(A)

A 3个B 4个C 5个D不分 多选

1、美术课程评价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BCD)

A.导向性B.可接受性C.发展性 D.全面性

2、美术课程教学评价要淡化的功能是(CD)。

A.促进学生发展B.促进教师发展C.选拔性D.甄别性

3、我国基础教育在过去一段时间过于偏重(AC)

A.基础知识B.情感态度C.基本技能D.学生发展

4、我国基础教育在过去一段时间过于偏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忽略了(A BCD)

A.情感B.态度C.价值观D.能力

5、美术课程改革是要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更多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ABD)

A.均衡性B.综合性C.可塑性D.选择性

6、新课程改革是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课程的管理者有(ABC)

A.国家B.地方C.学校D.教师

8、美术课程的学习领域有(ABD)

A.造型?表现B.设计?应用C.电脑美术D.综合?探索

9、新课程改革之前我国美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BC)

A.过于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B.课程的综合性不足C.课程的多样性不足D.加强技能训练

10、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AC)

A.提高学生的能力B.加强学科知识C.加强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D.加强技能训练

三、简答题:

1、本次课标主要修订了哪些部分?

(1)突出美术学科特点;

(2)采用理性与平和的表达方式

(3)明确应知应会的知识技能

(4)注意思想和表达的辩证性

(5)重新选择、组织“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和递进关系

(6)厘清“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递进关系

(7)增强了课程资源建议的硬度

(8)对文本作精致化处理。

2、美术课程有哪些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关注文化与生活

(四)注重创新精神

3、新课标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具体指什么?

答:美术课程标准认为: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4、学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美术学习后,应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包括哪几方面?

答:应该具备的基本的艺术态度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有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作出积极的(或独特的)反应;第二能自觉而大胆地运用美术的媒材和方法

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第三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5、简要回答四个学习领域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的区别与联系?

答: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外化性行为特征是它们的相同点,都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媒材与工具,运用不同的方法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而区别在于前者更注重自由性,后者更注重功能性

6、通过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什么目标?

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进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7、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意识,应注意哪几点?

答: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意识,应注意这么几点:

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美术教师要努力通过各方面的学习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其次,不要将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要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来再次,要高度重视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并将作品放入一种人文背景中加以理解努力从作品中发掘人文内涵

四、论述题:

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美术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回答要点,并在相应的要点中举一至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一)依据美术课程标撞进行评价

在评价中努力体现标准的理念和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和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发展。同时,通过评价获得准确的信息反馈,帮助美术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二)注重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

不仅依据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而且通过考查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评价可阻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或在学习结束后进行,并以适当的方式向学生反馈评价的结果,以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三)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美术作业

鼓励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以及座谈等方式对学生的美术作业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可阻是分数、等毁或评语,也可以是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可以从创作构思、表现方式及技能等方面进行,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要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并找到发展的方向。

(四)鼓励运用美术学习档案袋、展示和课堂讨论等质性评价方法

美术学习档案袋是一种用来记录学生整个美术成长过程的资料夹。学生在档案袋中汇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资料,包括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创作过程的说明、自我反思(如对自己的学习历程与作品特征的描述、评价、改进的设想)、他人(如教师、同学、家长)的评价等。

适时举办以评价为目的的展示和课堂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与教师共同完成对美术学习的评价。

2、什么是视觉传达设计?简述视觉传达的主要功能和构成要素及领域

答:视觉传达设计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

视觉传达设计是为现代商业服务的艺术,它起着沟通企业商品消费者桥梁的作用视觉传达设计主要以文字图形色彩为基本要素的艺术创作,在精神文化领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着人们的感情和观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举例:)

视觉传达设计的构成要素主要有:(1)文字(2)色彩(3)图形

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1)字体设计(2)标志设计(3)插图设计(4)编排设计(5)广告设计(6)包装设计(7)展示设计

3、多元文化与国际理解渗透在美术教育中,对美术教育至少会产生几个方面的影响?

答: 多元文化与国际理解渗透在美术教育中,对美术教育至少会产生这么几个方面的影响:

(1)使美术教育工作者对艺术的理解更趋全面合理,从而正确地实施美术教育

我们知道,人类的所有知识中,艺术是最具民族文化色彩的,这与科学精神和科学原理的普遍性特征差异甚大人们对艺术的态度,往往是从自己的文化角度出发的因此,这可能导致对艺术内涵理解的狭隘性,犯以偏概全的错误,使他们认为自己所肯定的艺术是惟一正确或正统的艺术,而极端地排斥其他文化系统的艺术这样无疑会使得美术的范围变得狭隘,同时也使得对美术本质的理解发生偏差以这种错误或狭隘的美术观念来进行美术教育,将会误人子弟,导致错误或狭隘的美术观念得以流传(具体举例说明:)

(2)加强对艺术的宽容心民主观,有助于建立起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多元的和平社会

在我们的社会关系中,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对对方的文化和习俗的尊重和理解不尊重对方的文化和习俗,就很难有和平的社会环境但在美术中,独尊一种风格的现象仍然存在如美术史中长期存在的欧洲中心主义,就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体现欧洲中心主义体现的是欧洲文化的一种居高临下的傲慢态度,伤害了其他民族和国家人民的自尊和感情在现代社会,这恰恰是违背多元文化和国际理解的原则的,违背了当今社会人类相处的基本原则,因而在实质上也违背了和平的原则只有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稳定的民族和国际关系因此,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对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扩展了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丰富学生的美术体验

单一的文化观念,所导致的对单一美术的认同,必然使得美术课程内容的选择范围非常的狭小这种狭小的内容范围,与学生渴求心灵的丰富性的愿望是不相适应的只有在多元文化的观念基础之上建立起的多元美术观念,才能使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变得更加充实,而且所提供的视觉样式更加丰富这些不同的视觉样式,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让他们找到自己所喜欢的视觉方式通过这些丰富的视觉样式,学生可以体验到更加多样的文化情趣,满足自己的认知和情感上的需要,从而充实自己的心灵(具体举例:)

下载小学美术课标学习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美术课标学习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术课标读后感

    面对新时代的美术教育,我们该怎么做? ——读美术课标有感 梁媛媛 面对新时代的美术教育,我们该怎么做? ——读美术课标有感 梁媛媛 21世纪是高科技的世纪,是科技、经济文化、......

    学习小学语文课标心得体会(大全)

    学习小学语文课标心得体会 本学期学校又一次组织我们学习新课程标准,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教学目标是课堂的指向标,需要我们在教学前精准定......

    学习小学数学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标 转变教学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体会 2014年 10月份,很荣幸有机会到西南大学参加国培计划(2014)云南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高端研修培训。这期间......

    学习小学语文课标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今年假期中,我认真学习了新课标教学,在学习中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通过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标》,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

    2013年小学新美术课标解读发言稿

    小学新美术课标解读 民航路小学齐弘 小学美术新课标带来很多新的理念,它改变了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

    美术课心得体会

    美术课心得体会 鄂州市燕矶镇马山小学---钟敏 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

    学习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2011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2011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给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

    学习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2011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学习《2011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给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教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