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区别

时间:2019-05-13 17:36: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区别》,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区别》。

第一篇: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区别

摘自网络

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区别

一、“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共同点:

1、是来源相同: “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都是由英文“Inquiry Learning”翻译而来的,是人们在总结发现式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这一学习方式的出现,在学校教学领域引起了一场“学习的革命”。各种形式的探究性学习,如“专题式学习(Project Learning)”“任务式学习(Task-based Learning)”等,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学校学习的重要方式。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上海开始了第一期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出现了研(探)究型课程的初始状态。

2、都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活动性,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3、都是解决问题的学习,以“问题”为载体,以探究问题为目的,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显性、隐性知识。

4、都具有开放性,突破了传统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上社会。

5、注重探究的过程,体现尊重个性发展和适应合作学习的需要,强调结果但更强调过程,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注重探究的过程。

二、“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区别:

1、教师作用的差别: “探究性学习”虽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活动性,但学生的活动仍然都是在教师精心安排实施,教师对学习内容的指定。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过程。“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研究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以平等参与者身份介入的,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指导不指令,参谋不代谋”。

2、对课题的选定、对学习过程的控制、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方式不同:在“探究性学习”课题的是教师选定,结果是预知的,教师对学习过程是可操纵的,对学习成绩的评定具有绝对的权威。而在“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学生自主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由于“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教师对学习过程、结果无法事先预料,也就谈不上对过程操纵了。对学习成绩的评定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主。

3、“研究性学习”重在过程,“探究式学习”既重视过程也重视结果: “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的过程,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不以成败论英雄;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将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

用,通过这样一种基本形式和手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探究式学习”既重视过程也重视结果。

4、“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之一,“研究性学习”可以视作“活动课程”的延续和发展。研究性学习不同于学科知识传授,不能只是坐而论道,要实践,要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感受实践过程、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创新。研究性的知识来源是多方面、多渠道的,即除了学习教科书中的间接知识以外,学习者还要广泛地获取未经加工的第一手资料——直接知识。获取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学会实际动手操作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与一般的知识学习的基本区别。总体说来,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均是中小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并不是要取代已有的学习方式、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必要补充。接受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各种学习方式之间应该彼此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不可偏废。

第二篇: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有区别吗

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有区别吗?

1、教师作用的差别

2、对课题的选定、对学习过程的控制、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方式不同

3、“研究性学习”重在过程,“探究式学习”既重视过程也重视结果

4、“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之一,“研究性学习”可以视作“活动课程”的延续和发展。总体说来,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均是中小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并不是要取代已有的学习方式、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必要补充。接受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各种学习方式之间应该彼此取长补短。

两者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注重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自我获得过程,自我理解过程。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在已有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问题的来龙去脉,追根溯源;而探究性学习注重的结论的寻求,重点强调在找寻结论外的新发现,发现新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根本。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均是中小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并不是要取代已有的学习方式、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必要补充。接受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各种学习方式之间应该彼此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不可偏废。

教师作用的差别: “探究性学习”虽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活动性,但学生的活动仍然都是在教师精心安排实施,教师对学习内容的指定。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过程。“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研究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以平等参与者身份介入的,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指导不指令,参谋不代谋”都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活动性,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第三篇:研究性学习成果_或_探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一)

课题:关于中学生上网调查

一、摘要:本小组6名成员通过探究实践,阐述了网络的产生及发展,调查了各

年级初中生对网络的看法,及网络对各年级初中生的影响。最后,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总结归纳,并通过分析结果得出网络对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利与弊,针对这些利与弊,我们向广大中学生提出了良好的建议。

二、关键词:网络发展,网络用途,心理健康,学习生活。

三、前言:

(1)问题的提出::经调查发现,周围同学普遍拥有电脑,并能够上网。但同学

们对网络的认识及应用不尽相同,为了明确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究竟有何作用,并使同学正确认识网络,我们决定以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为课题展开研究。

(2)探究方法及成员分工

①方法:a,向附近三所学校的学生共100名分发问卷,并收回反馈。

b,通过网络,书籍等方式搜查相关资料。

②成员分工:

③步骤:

9月1日:讨论研究内容,确定主题

9月2日—9月3日:拟订实施方案,人员分工

9月4日—9月11日:开展研究调查

9月12日:小组成员讨论调查结果,归案总结

9月13日:撰写研究成果。

四、正文

(一)网络及网络的诞生与发展

1、什么是网络:

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台自治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按照共同的网络协议,共享硬

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系统

2、网络的诞生:

最早的网络,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

划局(ARPA)建立的。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许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组交换技术都来自

ARPAnet。ARPAnet不仅进行了租用线互

联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而且做了无线、卫星网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其结果导致

了TCP/IP问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体系结构和协议。1980年前后,ARPAnet上的所有计算机开始了TCP/IP协议的转换工作,并

以ARPAnet为主干网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ARPAnet的全部计算机完成了向TCP/IP的转换,并在 UNIX(BSD4.1)上实现了TCP/IP。ARPAnet在技术上最大的贡献就是TCP/IP协议的开发和应用。2个著名的科学教育网CSNET和BITNET先后建立。1984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规划建立了13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及国家教育科技网。随后替代了ARPANET的骨干地位。1988年Internet开始对外开放。1991年6月,在连通Internet的计算机中,商业用户首次超过了学术界用户,这是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Internet成长速度一发不可收拾。

3、网络的发展:

第一代:远程终端连接

20世纪60年代早期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主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键盘和显示器)分布在各处并与主机相连,用户通过本地的终端使用远程的主机。只提供终端和主机之间的通信,子网之间无法通信。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阶段(局域网)

20世纪60年代中期

多个主机互联,实现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包括:通信子网、用户资源子网。终端用户可以访问本地主机和通信子网上所有主机的软硬件资源。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广域网、Internet)

1981年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订:开放体系互联基本参考模型

(OSI/RM),实现不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之间实现互连。TCP/IP协议的诞生。

第四代:信息高速公路(高速,多业务,大数据量)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信息高速公路

ATM技术、ISDN、千兆以太网

交互性:网上电视点播、电视会议、可视电话、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络图书馆等高速、可视化。

(二)调查问卷内容及结果

1、调查方式:通过发放给周围三所中学的100名来自不同年级的学生,并收回反馈信息,运用统计学知识进行总结。

2、调查问卷内容:

中学生如何看待网络调查问卷

年级:学校:

①你上网的地点是?

A 家中 B 网吧 C 其他

②你认为网络是用来?

A查找资料 B收发邮件 C用来娱乐 D网上聊天

③你一天上网?

A1小时以下 B 1-2小时 C 2-3小时 D 3小时以上

④你认为网络对学习?

A有帮助 B不影响 C影响成绩

⑤网络对于你的身体健康有影响吗?

A无影响 B视力下降 C睡眠不足 D头昏眼花

⑥网络对你的性格有影响吗?

A 无影响 B情绪低落 C烦躁 D孤独

⑦ 家长对你上网的态度如何?

A 认可 B 无所谓 C 不认可

3、调查结果:

小组成员回收问卷,并通过统计得出以下结果

在100名同学中,①52%的同学上网地点在“家中”,32%的同学上网地点是“网吧”,16%同学在其他地点如“学校机房”、“图书室”等。

②34%的同学认为网络是用来“查找资料”,19%的同学用来“收发邮件”,30%的同学用来“娱乐”,17%的同学运用“网络聊天”。

③67%的学生每天上网“一小时以下”,24%的学生每天上网“1-2小时”,5%的同学每天上网“2-3小时”,%4的同学每天上网“3小时以上”。

④43%的同学认为网络对学习“有帮助”,21%的同学认为“不影响”,36%的同学认为“影响成绩”。

⑤32%同学认为上网“不影响健康”50%的同学认为“视力下降”,12%的同学认为上网导致“睡眠不足”,6%的同学因上网导致“头昏眼花”。

⑥45%的同学认为上网对性格“无影响”,18%的同学由于上网导致“情绪低落 ”,21%的同学认为上网使人“烦躁”,16%的同学因上网感到了“孤独”。

⑦45%的家长“认可”孩子上网,13%的家长认为孩子上不上网“无所谓”,42%的家长“不认可”孩子上网。

(三)调查结果分析

小组成员统计出调查结果后,对于调查结果大

家持有不同的看法,通过讨论,大家根据每个调查

问题的回馈情况得出了以下分析。

1、周围的中学生家中普遍拥有电脑,所以大多

数中学生上网地点是“家中”,但是仍有部分学生

出入“网吧”等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场所上网,这

些场所有些常常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还可能有危

险发生。

2、关于中学生上网的用途,越来越多的同学运

用电脑来获取信息和搜集资料,也有很多同学视网络为展示自己的平台,或交友园地。还有一部分同学运用网络来释放压力,比如听音乐,看电影等。但仍有一部分同学沉溺于网络游戏,这样上网会残害身心。

3、多数同学的上网时间控制在每天2小时以内,这令我们拥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保证体力充沛。

4、几乎一半的同学认为网络不会影响学习。因为很多同学通过将网络视为学习工具,非但没有成绩下降,反而取得了进步。但对于过度上网的同学们,大多数人认为这样影响成绩。

5、电脑对人身体有一定的辐射,所以如果上网时间过长,会导致身体的不适,长时间盯着屏幕更会导致视力下降。更有同学因为长时间上网而没有时间休息,这样不仅对身体不利,也对学习不利。

6、多数同学认为上网不影响性格,但有部分同学因为上网而出现了烦躁、失落等心理反应。还有一些同学因为上网,而忽略了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从而自闭,感到孤独。

7、家长对于孩子上网的态度是一半一半,认可的家长认为通过上网,孩子见识了更多,学习了更多,只要有节制地上网,网络不乏是一个完美的学习工具。而反对的家长认为,孩子一上网就不想离开,这样会影响学习。

(四)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小组成员在对结果做出了详细分析之后,发现中学生的上网情况不尽相同,多数小组成员认为上网对于中学生是具有帮助的,但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危险。通过进一步的讨论,大家总结出几条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1、利处

①网络为中学生提供了更多受教育的空间。据调查发现,许多中学生能通过网络搜寻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并有43%的同学认为上网对学习有帮助。网络使中学生的受教育环境不仅仅限制在课堂上,并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于自己类型的教育。

②因特网网络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资源共享。调查表明,34%的学生都能通过因特网随意获得自己的需要的信息,可以“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不但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也给学习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③中学生也可以通过使用网络培养自己的个性。网络给中学生带来了更多的资源。每个中学生都可以全面了解自己的爱好。很多中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兴趣,网络可以帮助他们更加透彻的了解信息技术,并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

④网络可以增强中学生的交流能力。网络的匿名性等特性决定了中学生可以在网络上与更多的同龄人交流自己的看法,而得到更小的侵犯与伤害。19%的同学运用电脑来收发邮件,14%的同学能够网上聊天,这对于现在多数是独生子女的中学生来说,无益是拓宽了交际面。

⑤适量的游戏,可以帮助中学生放松心情,摆除压力。一些电脑游戏还能锻炼中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2、弊处

①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容易使中学生滥用网络,容易弱化中学生的道德意识。②中学生上网情况的不同,32%的同学上网地点是“网吧”,一些在网吧上网的同学容易遭到人身危险。过度上网也对身体有所损害。50%的同学认为“视力下降”,12%的同学认为上网导致“睡眠不足”,6%的同学因上网导致“头昏眼花”

③网络的虚拟性容易使学生缺乏与现实的交流,16%的同学因上网感到了“孤独”。

④调查中也发现18%的同学由于上网导致“情绪低落 ”,21%的同学认为上网使人“烦躁”。网络的诱惑性造成中学生“网络上瘾”、“网络孤独”等症状。

⑤中学生自制能力较差,上网容易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关于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小组成员认为,只要正确上网,不滥用网络,上网的利大于弊。

五、结论及建议

关于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已经结束。通过调查,小组成员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是能够正确认识并使用网络的。但有部分学生仍因使用不当而使身心受到伤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学校引起重视.调查中发现:许多学校对校园网建设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促进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但大多数校园网功能、校园网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信息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甚至不少教育工作者对网络知识、网络应用还知之甚少,远不及自己的学生。这样去引导被教育者,结果可想而知。调查中一些学生呼吁: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迎接挑战,努力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提高计算机水平。

2、家长学会方法,减少或者避免网络文化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通过调查了解:中学生在上网时可能遇到这些潜在威胁:

(1)不适宜的内容。很多中学生在网上经常接触一些非法行为的内容。调查表明,有很多同学因此导致了性格的变化与成绩的下降。

(2)技术问题。中学生可能因为无意中打开了神秘邮件的附件或者从不安全的网站上下载内容而将病毒、蠕虫、僵尸、特洛伊木马或其他恶意程序代码引入计算机。

那么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作为父母,可以采取很多方便的措施,在孩子上网时得到保护。

(1)指定互联网规则。明确地了解什么样的网站是适合访问或可接受的,使用互联网有 么样的规则。

(2)制定家庭政策。列出一系列家庭里任何成员在浏览网络时应该或不该做的事情.(3)将计算机安臵在所有家庭成员都可以使用的地方,而不是放在孩子的房间里。

(4)监督孩子接收和发出的电子邮件。

(5)安装一套互联网安全产品,对孩子浏览的网站加以限制。

通过采取上述简单的步骤,家长和孩子就互联网指南作开诚布公地交流,这样家长就不必焦虑不安,而孩子也可以享受安全而有教育意义的网上体验,从而最大限度减少或者避免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

六、收获与反思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解决了什么是网络,网络的诞生与发展,中学生如何看待网络,网络对中学生有何影响,及学校和家长应如何帮助学生正确上网等一系列问题。使我们大家对网络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使我们在探究当中,学得了许多知识,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并没有明确各年级同学的调查人数;调查方式较单一;调查内容略显不足的问题,将来定会注意。

第四篇: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之浅见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一种重要方法,具有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本着“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和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宗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我校的语言教研组对“探究学习”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深入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研成果。下面谈一谈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善于引导,强化探究的意识

现代教育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宽广渊博的专业知识,纯熟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专业情感,更要求教师能在平凡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究,不断地创新。教师应从长期的应试教育思想中解放出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站在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角度,认真钻研教材,善于引导,积极挖掘教材中每一篇课文所蕴含的创新因素和智力价值,有目的的强化学生探究,创新意识。

在学习《燕子》这一课时,我们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学会用两双眼睛读书,一双眼睛看字面上的内容,让学生划出小燕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文字,另一双眼睛搜寻文字后面的内容,让学生思考小燕子为什么春天才来?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拿起“望远镜”,思考一下小燕子时常飞在麦田上,对庄稼有啥益处?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引导学生随时叩问自己学习《燕子》这一课所得到的知识和自己已有的经验有什么联系?这样有利于及时内化新知并将其纳入自己认知结构。通过这样的训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强化了探究的意识。

二、巧妙设疑,激发探究的兴趣

疑是一切发现和探究的基础,学生质疑是他们创造灵感的催化剂。新课改革中,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真正把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放到重要地位。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设疑不但能对文章内容的感悟起到帮助,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思考,乐于探究和讨论问题的动机和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应该从两方面入手。

1、设置的问题具有阶梯性。手指头有长短之分,一个班的学生成绩及认知能力也因人而异,参差不齐。因此,设置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特点,做到难易适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让学生乐于探究和讨论。如小学语文专家于永正老师在教学《惊弓之鸟》这课时,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一张弓,让学生指出哪是“弦”接着又画了一支箭,这样有了弓,箭就能射鸟了。可是古时候有个叫更赢的人只拉弓不射箭,就能够把大雁射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名家设计这一系列的问题具有鲜明的阶梯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轻而易举地把学生引入新课,感知了课文大意,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2、设置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在语文教学中,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开放性、启发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如教学古词《忆江南》时,我特意设置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春天对大家来说都很熟悉。一提到春天,我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春暖花开,万木吐绿的景象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不同的方式赞美过春天,描绘过春天,大家能回忆一下学过的关于“春天”的诗句来吗?霎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等优美名句勾起了同学们对《忆江南》的相关问题深入思考,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了学生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建构模式,培养探究的能力

〈新课程〉积极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已渐渐走入课堂。在教学中我们应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以强化探究意识,激发探究兴趣为基础,积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我们主动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自读感悟,生发问题。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和文本“交流“,在此基础上说出课文的精彩之处,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对于有些课文在这一步骤前,可以加上”挑战式探索尝试“这一环节。如:下一课要学〈桂林山水〉,在此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描绘一下自己家乡的山和水,看看自己家乡的山水有什么特点,有没有文中的山水秀丽。经过尝试再去学习课文,自然就更容易体会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内涵。

2、分组品读,相互释疑。把自己的成果让别人分享,用有价值的“难题”挑战一下别人,通过给别人释疑来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才干,这是每一个学生怦然心动的,在分组活动中,局部“成果”巩固了,一些落差不大的难题也会迎刃而解的。

3、全班会战,再掀高潮。在教师的点拔下,各组代表提交成果和困惑,对于成果,教师要通过让“发现者”上台发布、领读、表演等多种有效方法,让全班学生受益。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探究。而对于那些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就应通过异组讨论、切磋或通过教师引导去深入探究。如在学习文言文《矛与盾》时,先让小组中感悟能力强的学生,即“发现者”到讲台上说出文言文的在大意,并用简单的道具表演一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全体学生领悟了课文大意。最后由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笑话?能举例说明一下吗?经常做这些拓展的练习,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第五篇:小组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总结

小组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总结

东港市碧海小学 小组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总结

校本教研要取得成效,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教师的自主参与。我校在校本教研中充分引导教师发挥研究主体的作用,让教师人人成为研究者。自2005年9月,我校开展了教师小课题研究,全校43位教师人人确立课题,人人开展实践研究。在实践中,教师们增强了研究意识、合作意识、反思意识。小课题研究,成为深化校本教研的有效形式。

一、小课题研究,教师研究的自主性增强。

多年以来,教育科研一直是阳春白雪,让人望而生畏。而在今天,“教师即研究者”,我们所倡导的“小课题研究”就是把教师作为研究的主导者,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中遇到的问题就是他们自发研究的“课题”。小课题研究改变了以往由上而下的大的课题研究的统领式,教师变被动状态下的研究为自主研究。

首先,在课题的确立上,教师有自主性。教师可以把自己教学中最感兴趣的、占有资料最多的、最有研究价值的内容作为研究的课题。我校43位教师,从教育教学的不同方面,共确立了43个课题,其中包括《小学生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小学生写数学日记的研究》、《小学生管乐视奏能力训练的研究》等。

教师自主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确定研究任务、研究目标、实验周期,以及每个阶段的具体研究方法。每位教师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同事作为研究伙伴,共同研究。

研究的过程教师是自主的,小课题研究是教师自行研究为主,在研究中,教师既是方案的设计者,也是具体实践的操作者。在研究中,教师可以不断调整、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成长。

小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研究的自觉性,每个人都成为研究的主体。

二、小课题研究,教师的实践意识增强。

小课题研究要求教师紧密结合教学工作开展研究,把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教师增强了实践意识。

在实践中,我们引导教师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课题实践。一是在日常学科 教学中实践。教师在备课中突出课题研究内容,教学设计溶入课题的指导,在课堂上指导实践。二是在固定的时间开展研究。学校规定每周二下午第二、三节课为全校性师生实践活动时间,教师自主设计实践课,进行教学指导。同时,晨会、班会、队会也是集中实践的时间,通过讲解、示范、展示、交流等形式,使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三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研究。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如:假日小队活动、环保调查活动、重阳节敬老活动、清明节扫墓活动等,对学生进行要求和指导。

通过以上方式的研究实践,教师们感受到“教学即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为每位教师设立“小课题研究档案”。它记录的是课题实验的具体实施过程、方法,收集的是阶段性的实验成果。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教师资料和学生资料。教师资料主要包括:课题申报表、课题研究方案、教师的指导材料、课题论文、反思等。学生资料主要包括:学生问卷调查、学生优秀作品等。

通过设立“小课题研究档案”,教师们研究中更注重实效性、连续性,增强了过程意识、成果意识。

三、小课题研究,教师的合作意识增强。

小课题研究以个人实践为主,同时更需要同伴间的学习交流。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内容都是具体教学情境中遇到的问题,很多都是共性问题,研究中教师互相交流,有利于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学校为教师创设了学习交流的平台。(1)组内交流。同年组(或同课题组)教师每周一次课题教研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话题交流和个人反思的方式,解决了研究中的难点问题,实现资源共享。(2)全校性交流。在小课题研究的不同阶段,学校组织教师做课题实践的“优秀方案展示”、“优秀师生资料展示”、“优秀成果展评”等,这些都拓宽了教师学习的空间。大家感受到合作研究的力量。(3)与专家对话。我们引导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学校微机室全天开放,教师可以随时登录、查询。学校聘请我市教研部门的专家为我们的小课题研究顾问,定期来校做指导。教师们与专家深入交流,解除了许多困惑,获得实践方法的指导。

现在,无论是课下碰面、午餐桌旁,还是办公室里争论、会上评说,教师们的话题都离不开自己的小课题内容。全校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教师人人感受到研究的 乐趣。

四、小课题研究,教师形成反思习惯。

小课题研究的实践性,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反思,在反思中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解决现实问题,促进学生发展。小课题研究使教师增强了反思意识,形成了反思习惯。

学校组织开展的教学研讨活动,促进了教师的反思。如:课例观摩、专题论坛、经验交流等,在话题的交锋中,在思维的碰撞中,教师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

同伴交流,促进反思,每位教师在日常更注重形成反思习惯。我校规定了“课题研究月汇报制度”,每个月教师都形成小结材料,在组内交流。每学期教师做研究的总结,这是对全学期研究的全面性反思。同时,每位教师有反思集、案例集,每学期至少写精品反思14次,精典案例2篇。在小课题研究中,教师学会了与同伴对照来反思;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来反思;以自我表现来反思;从家长的反馈中来反思……教师在反思中学习、成长。

小课题研究,使校园中形成了“带着问题学习,用新理论育人,将日常问题转变为课题研究”的教师校本研究氛围。教师的研究能力不断提升,先后有5位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开发了校本课程。全校形成了人人搞科研,人人争创优秀成果的喜人景象。学校被评为丹东地区教育科研示范校。

教师小课题研究,使教师善于交流、乐于合作、勤于实践,人人成为校本研究的主体,人人感受研究中的乐趣,小课题研究有效地推动了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加速了学校特色化发展的进程。

下载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区别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区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精选范文: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共2篇)探究性学习即研究性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课程。但课改与教学实践中,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性质及特点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或误区。......

    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探究性学习即研究性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课程。但课改与教学实践中,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性质及特点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或误区。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过程性......

    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探究性学习即研究性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课程。但课改与教学实践中,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性质及特点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或误区。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过程性......

    探究性学习心得体会

    探究性学习即研究性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课程。但课改与教学实践中,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性质及特点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或误区。探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过程性......

    探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探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一、社会背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形态正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不断加快的知识更新进......

    初中英语探究性学习

    关于探究性学习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看,我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探究性学习的问题。 新课程教育要求学生自主探究性的学习,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尝试让学生这样来做......

    研究性学习

    研性 学结 题 论 文1308 徐龑辰究习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观念也渐趋不同,这 种变化在高中生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现在中学生的消费市场......

    研究性学习(定稿)

    研究性学习 1. 研究性学习有什么特点?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等特点。 1) 强调学习方式的研究性:以问题或项目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学生的知识获得与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