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景德镇铭师学习能力训练机构学员就学习技术保密约定书
景德镇铭师学习能力训练机构学员就学习技术保密约定书
为了保护好本机构知识产权和陈旭东老师、张同鉴老师、曲智男老师的劳动成果,我机构与每一位参加培训的学员做如下学习技术保密约定:此约定附加在学习能力训练协议后:
1、铭师学习能力训练机构学员不得将本机构传授的学习技术传播出去,同学之间、亲戚朋友之间不得讨论铭师学习能力训练机构的学习技术,不得将自己的学习流程向(除机构学习能力指导老师家长外)别人展示。
2、学员不得将机构的学习资料转借他人使用
3、学员不得将学习流程的《暂存本》《高效学习管理手册》自己制作的学科思维导图随处丢弃。需要以绝密文档形式保存完整,训练结束时需交机构检查以示严格按照学习流程技术进行日常学习。
4、培训课堂上不准录音、录像,发现有窃听设备的予以收缴暂存至培训课结束。
5、我机构没有授权其他任何人传授学习流程和超速学习技术,学员不得向其他机构和闲杂人员描述机构培训流程。
此保密协定望学员充分尊重知识产权,保护机构的劳动成果。如果泄密一经查实,就属乙方违约行为我机构立即终止培训协议,不负任何责任和义务。
保证不泄密人签字:
2011年月日
第二篇:景德镇铭师学习能力训练机构学员决心书
景德镇铭师学习能力训练机构学员决心书
我在接受铭师学习能力训练这一刻起,就下定决心严格按照铭师学习能力训练机构传授的学习技术进行学习,将学习技术运用于学习的每一时刻,严格执行学习流程,认真做好《暂存本》,认真绘制学科知识导图,按照英语超速学习十步法、数学超速学习十步法、作业检查三步法进行学习,将学习流程技术应用到每一天的学习过程当中去。使之成为我的学习习惯。
我下定决心改正以前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不良的学习行为,将注意力聚焦到提升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成绩上来。只做有益身心的事情。
我决心不再做影响学习方面的事情(如看电视、玩游戏、漫画书、小说等从此远离)此决心书可以达到保证效力!
此决心书从此刻起立即生效
下定决心人签字:
2011年月日
第三篇:烛之武退秦师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http://www.xiexiebang.com
快乐学习,尽在中学生在线
《烛之武退秦师》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一、学习要点
(一)简介《左传》及课文背景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通史。相传作者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由于文献不足,迄今尚无定论)。《左传》按照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春秋”取春秋代序为一年之意,因此鲁国编年史书名“春秋”,后世因以“春秋”为编年史之通称。又指“春秋”时代,鲁隐公元年(前722)——鲁哀公十四年(前481)。“传”指注释或解释性文字),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的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事件,是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是优秀的散文著作,文学价值很高。
《左传》善于刻画人物,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如郑庄公的阴险虚伪、老谋深算。它也善于谋篇布局,富有故事性,戏剧性,如重耳出亡及返国经过的描写。它善于写细节,也善于写大场面,更善于写战争。写战争把描写的重点放在战争的性质和起因、战争的策划和战后的影响上,对战场交锋则略写,以突出历史借鉴之意义。它善于记外交辞令,写得有理有节、机智横生。它善于叙事,语言简洁。
《左传》无论对后代的史学或文学都有极大的影响。在史学上,司马迁继承并发展了《左传》的优良传统,写成了文史兼优的《史记》;司马光以《左传》为法,写出了著名的《资治通鉴》。在文学上,后世很多散文家把《左传》视为文章楷模,小说戏剧家从《左传》吸收营养,吸取创作素材。
课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记叙了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的战争,而郑国大夫烛之武的一番“行人辞令”使秦国退师而救郑国之事。
附春秋各诸侯国形势图:
第1页(共6页)
中学生在线
北京光和兰科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QQ:100127805 客服热线:010-64722791
http://www.xiexiebang.com
快乐学习,尽在中学生在线
(二)课文内容简讲
1.难字正音。
2.学生诵读。
要做到:
①认知字义。
②贯通句意。
③理解大意。
3.学生翻译重点句子,教师点明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4.把握文章脉络,设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设拟问题及回答要点如下:
①佚之狐为什么向郑伯推荐烛之武必能退秦师?
答:烛之武才智过人,能言善辩。国危之时,他可能流露出其能退秦师救郑之意。
②烛之武为什么说了推辞的话?怎么看这推辞的话?
答:对郑文公未能及时重用自己不满,仅是发发牢骚而已,并非不想救国,且有试探郑伯是否诚恳之意。
第2页(共6页)
中学生在线
北京光和兰科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QQ:100127805 客服热线:010-64722791
http://www.xiexiebang.com
快乐学习,尽在中学生在线
③郑伯的话可看出是怎样一个人?
答:敢于认错,能自责,坦诚,是开明之君主。
④烛之武怎样说服秦穆公撤军?
答:一番话中心是:灭亡郑国对秦不利,存郑有利于秦。
其依据有三点:
A.越国以鄙远,是难事。
B.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是傻事。
C.晋国不讲信用之往事:无厌,将阙秦而利晋。
⑤晋文公为什么不同意袭击秦军?
A.秦穆公对他有恩,不能“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B.进攻秦军会失去与国,不明智。
C.混乱相攻,不威武——不光彩。
⑥晋文公是怎样一个人?
A.雄才大略。
B.沉稳多谋。
⑦文章在写作上有哪些你认为精彩的地方?
A.精彩的叙事,简洁的文字
全文是“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叙事结论,突出了事件的历史意义(详写政治外交,略写军事)。
B.精彩的行人辞令。
行人本讲究辞令,但也看出作者的语言功力,将行人言辞描述得言简意赅,文采富赡,足以打动人心从而衬托出行人机智多才的形象。
二、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6题。
(汉)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宗正,管理皇族事务的官)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周)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胡,即匈奴)。上自劳(劳,慰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彀gòu,拉开弓)弓弩,持满(持满,拉满弓)。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第3页(共6页)
中学生在线
北京光和兰科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QQ:100127805 客服热线:010-64722791
http://www.xiexiebang.com
快乐学习,尽在中学生在线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节,符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壁,营垒)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按辔,控制马缰慢行)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介,铠甲;胄,头盔)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式,通“轼”;轼车,手抚车前横木,表示敬意)。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史记》)
1.解释文中红色的词语
①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②军士吏被甲
()
③已而之细柳军
()
④天子且至
()
⑤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
⑥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
2.比较两组句子中红色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
A.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乃”字不同。
B.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乃”字也不同。
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乃”字相同。
D.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乃”字也相同。
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3.①天子先驱至
②成礼而去
A.①天子先驱车来到
②完成礼仪就离开了
B.①天子先头卫队来到
②完成礼仪就离开了
第4页(共6页)
中学生在线
北京光和兰科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QQ:100127805 客服热线:010-64722791
http://www.xiexiebang.com
快乐学习,尽在中学生在线
C.①天子先头卫队来到
②成为礼节就离开了
D.①天子先驱车来到
②成为礼节就离开了
4.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A.将军约定,军队中不能驱马快跑。
B.将军的盟约,军队中不能驱马快跑。
C.将军的盟约,军营中不能驱马快跑。
D.将军约定,军营中不能驱马快跑。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周亚夫治军严谨的一组是
①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③上至,又不得入。
④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⑤皇帝敬劳将军。
⑥称善者久之。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6.下列叙述,与文意不合的一项是
A.汉文帝派刘礼、徐厉、周亚夫分别驻兵,为了防备匈奴入侵。
B.汉文帝慰劳军队,车马直入刘礼、徐厉军营,而不能进入周亚夫军营。
C.周亚夫下令开营门,天子车马才进入军营而慢行,文帝派人向周亚夫道歉致敬。
D.群臣出细柳军营都很惊讶,汉文帝通过对比赞叹周亚夫是不可侵犯的真正将军。
参考答案、简析及译文
1.①军:驻军。
②被:通“披”。
③之:往。
④且:将要。
⑤揖:行礼。
⑥固:本来。
2.C(第一个“以”,是表目的连词,译成“来”;第二个“以”,是介词,“用”。两个“乃”都是副词“于是”。)
3.B(“先驱”是“先行卫队”,“成”是“完成”。)
4.D(“约”是“约定”,“军”指“军营”。)
第5页(共6页)
中学生在线
北京光和兰科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QQ:100127805 客服热线:010-64722791
http://www.xiexiebang.com
快乐学习,尽在中学生在线
5.B(①⑤句不能说明周亚夫治军严谨,所以有①⑤的项不能选。)6.C(没有向周亚夫“道歉”之义。)
[译文]
汉文帝继位之后第六年,匈奴大举侵入边境。朝廷于是让宗正刘礼做将军,驻军霸上;让祝兹侯徐厉做将军,驻军棘门;让河内太守周亚夫做将军,驻军细柳:这样来防备匈奴。皇帝亲自慰劳军队。来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皇帝车马径直驰进军营,将以下军官骑马送迎。接着往细柳军营,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拿着锋利的刀,拉开弓弩,拉得满满的。天子的先头卫队到了,不能进入军营。先头卫队说:“天子将要到了。”军营门的军官说:“将军命令说:‘军队中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过了不久,皇帝到了,又不能进入。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想要进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才传话打开营门。营门的军官对跟随的车马上的人说:“将军约定,军营中不能驱马快跑。”于是天子就控制马缰绳慢行。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穿戴铠甲头盔的军人不行跪拜之礼,请求用军礼拜见。”天子被感动了,脸上变得很严肃的样子手抚车前横木。皇帝派人告诉说:“皇帝尊敬地慰劳将军。”完成礼仪就离开了。出了军营门以后,大臣们都很惊讶。汉文帝说:“哎呀!这是真正的将军啊!先前霸上、棘门军营,像儿戏罢了,那些将军本来可以袭击而俘获呀。至于周亚夫,能够侵犯他吗?”汉文帝称赞了很久。
第6页(共6页)
中学生在线
北京光和兰科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QQ:100127805 客服热线:010-64722791
第四篇:《谏伐匈奴书》《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说》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谏伐匈奴书》《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说》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一、学习要点
(一)作者简介
主父偃(?~公元前126),两汉齐国临淄人,是汉武帝时的大臣。他出身贫寒,早年学习纵横家、辩士之说,到中年时,听说汉武帝重视儒术,改学《周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因此在齐受到儒生的排挤,于是北游燕、赵、中山等诸侯国,但都未受到礼遇,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元光元年(前134),主父偃抵长安。拜见卫青,卫青向武帝美言多次,但无结果,后直接上书汉武帝刘彻,当天就被召见,与徐乐、严安同时拜为郎中。因主父偃上书《推恩令》,尊立卫子夫为皇后,揭发燕王刘定国的不法行为,很讨汉武帝的欢心,不久后又迁为谒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升迁四次,得到武帝的破格任用。
温斯顿·丘吉尔(1874年~1965年),政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与斯大林、罗斯福并称为“三巨头”,是矗立于世界史册上的一代伟人。他著作等身,一生中写出了26部共45卷(本)专著,几乎每部著作出版后都在英国和世界上引起轰动,获得如潮好评,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发行,以致《星期日泰晤士报》曾断言:“20世纪很少有人比丘吉尔拿的稿费还多。”他在一生中多次经历的议员竞选中,在议会的辩论中,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时刻,发表了许多富于技巧而且打动人心的演讲,给人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二)课文分析
1.《谏伐匈奴书》
秦汉时期,匈奴对中原地区的威胁一直不断,双方时战时和,主父偃在《谏伐匈奴书》中是不主张对匈奴作战的,他引经据典,态度恳切,表明了自己的主张。
文章开篇,主父偃先从君臣的本分谈起,既为汉武帝戴上了一个“明主”的光环,也表明了此次进谏是忠臣之举,暗示汉武帝要容忍他所提出的不合心意的主张,为自己后面的进谏作了铺垫。接着,作者又引用了《司马法》中的论断表明自己的观点,反“好战”和毋“忘战”都是立国之策,而这里要强调的是前者,因此引用此句之后,作者对行文稍加调整,指出昔日的圣王练兵只是为了不忘战,而真正发动战争时却又慎之又慎,这样,“好战必亡”的观点就得到了有力的支撑和凸现。
下面,为了说明问题,作者又列举了先朝以及当朝的故事作为论据,指明讨伐匈奴的各种弊端。他首先抓住了当时汉朝官方恐惧劳民伤财的普遍心理,随后又着重描述了蒙恬率兵攻打匈奴之后不堪的状况,即虽然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人民的伤亡和物资的消耗皆十分可观,令人痛心。“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死者相望,盖天下始叛也。”这样的后果是谁都不愿看到的。而之后作者对高帝征伐匈奴失利的教训总结更是震动了汉武帝,让他引以为戒。
最后,说罢先朝及当代的得失教训,作者作了总结,围绕的重点还是在于攻打匈奴得不偿失和长期用兵日久生变这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既是对匈奴作战的困难所在,又是汉武帝最为担心的。作者从此入手,把握住了汉武帝的心理,鉴察古今,明确了自己上书谏言的本意,气势宏大又恪守君臣之礼,进退有度。
这篇文章主张明确,论证充分,行文张弛得法,条理分明,既是一篇臣子给皇帝的政策谏疏,又是一篇十分典型的论说文。
2.《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说》
二战开始以后,纳粹德国疯狂地在欧洲实行侵略和扩张,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不顾战前同苏联签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英国战时首相丘吉尔代表英国政府做出了援助社会主义苏联、共同抵抗纳粹侵略的决定,在6月22日晚上,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讲。
丘吉尔知道这一决定的历史意义,更明白它的紧迫性,所以为了使这一超越意识形态的决定充分获得认可并即刻付诸实施,丘吉尔精心安排了演说的结构,对怎样阐明这一决策无可辩驳的正确性,怎样使各方面人士认同这一决策,作了周密的考虑。
该文章的内容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1-6段):这一部分对希特勒突然入侵苏联表示强烈谴责,并为后面宣布重要决策作铺垫。开篇即让听众感受到严峻紧迫的形势;第2、3两段表明了英政府对眼前突发事件的鲜明态度,突出了英政府对希特勒的坚定立场,自然而然引出下文谈个人对苏立场的话题;第4段,丘吉尔郑重表明,在对苏问题上本人将从意识形态立场转换到人类良知的立场;第5、6段,丘吉尔说服英国有关人士在对苏问题上与他采取统一立场,至此,各方面听众都与演说者有了足够的沟通,一项新的重大决策即将昭告世界。
第二部分(7-10段):阐明英政府这一重大决策。第7段首先表明丘吉尔的个人态度,他表示坚信这一决定会得到举国上下一致拥护;第8、9段,作者表明了对纳粹之战决不妥协的决心,阐明在这场战争中划分敌友的标准;第10段,宣布“援俄”决策,水到渠成,第三部分(1l-14段):这部分讲决策的实施,强调战争的性质,指出新的决策将使希特勒“各个击破”的伎俩彻底破产。这一部分是对新决策的补充阐述,主要提到了实施、全民投入、粉碎希特勒蓄谋等问题。
第四部分(15-16段):这是演说的收尾部分,呼应第10段,对“援俄”决策再次阐发和强调,强调这一决策的世界意义,强调必须竭尽全力,团结一心,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二、能力训练检测。
1.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蹒跚
同胞
技俩
审时度势
B.辅佐
恪守
鞭挞
垂手可得
C.玷污
粮饷
告诫
危言耸听
D.通谍
翌日
纳谏
欲壑难填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从之如搏景
B.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
C.然后天下亡干戈之事
D.暴兵露师十年有余
3.下列加红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不上观虞夏殷周之统(经验)
B.从之如搏景(追)
C.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深切的)
D.且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杀人的器具)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今晚,我要借此机会向大家发表演说,因为我们已经来到了战争的关键时刻。
今天凌晨4时,希特勒已进攻并入侵俄国。既没有宣战,也没有最后通牒,但德国炸弹却突然在俄国城市上空像雨点般地落下,德国军队大举侵犯俄国边界。一小时后,德国大使拜见俄国外交部长,称两国已处于战争状态。但正是这位大使,昨夜却喋喋不休地向俄国人保证,德国是朋友,而且几乎是盟友。
希特勒是个十恶不赦、杀人如麻、欲壑难填的魔鬼,而纳粹制度除了贪得无厌和种族统治外,别无主旨和原则。它横暴凶悍,野蛮侵略,为人类一切形式的卑劣行径所不及。
它的残酷行为和凶暴侵略所造成的恶果超过了各式各样的人类罪行。在过去二十五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之下,都已黯然失色了。过去的一切,连同它的罪恶,它的愚蠢和悲剧,都一闪而逝了。我看见俄国士兵站在祖国的大门口,守卫着他们的祖先自远古以来劳作的土地。我看见他们守卫着自己的家园,他们的母亲和妻子在祈祷——啊,是的,有时人人都要祈祷,祝愿亲人平安,祝愿他们的赡养者、战斗者和保护者回归。
我看见俄国上万的村庄,那里穿衣吃饭都依靠土地,生活虽然十分艰辛,那儿依然有着人类的基本乐趣,少女在欢笑,儿童在玩耍。我看见纳粹的战争机器向他们碾压过去,穷凶极恶地展开了屠杀。我看见全副戎装,佩剑、马刀和鞋钉叮当作响的普鲁士军官,以及刚刚威吓、压制过十多个国家的、奸诈无比的特工高手。我还看见大批愚笨迟钝、受过训练、唯命是从、凶残暴戾的德国士兵,像一大群爬行的蝗虫正在蹒跚行进。我看见德国轰炸机和战斗机在天空盘旋,它们虽然因英国人的多次鞭挞而心有余悸,却在为找到一个自以为唾手可得的猎物而得意忘形。在这番嚣张气焰的背后,在这场突然袭击的背后,我看到了那一小撮策划、组织并向人类发动这场恐怖战争的恶棍。
于是,我的思绪回到了若干年前。那时,俄国军队是我们抗击同一不共戴天的敌人的盟军,他们坚韧不拔,英勇善战,帮助我们赢得了胜利,但后来,他们却完全同这一切隔绝开了——虽然这并非我们的过错。
4.第1段中的“我们已经来到了战争的关键时刻”,有什么作用?
5.第4段中,丘吉尔说“在过去二十五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这句话能否删去,为什么?
6.第5段中,作者用了一系列的“我看见……”,你阅读这部分文字时,有什么样的感受?
附参考答案
1.C
2.B
3.D
4.这句话很有分量,置于开篇,突出了这一事件在这个战争进程中不同寻常的意义,也令听众感受到了形势的严峻和紧迫。
5.不能删去。表明演讲者一种磊落的态度,能够赢得人们的尊重,也令听众更加容易信服。
6.略。
心灵的火焰 高一(3)时光远
从我记事开始,我就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究竟为什么在我的姥姥家总是能感受到一种渗入心肺的温暖?是因为那冬日里热乎乎的暖气,是因为夏日里流连忘返的暖阳,还是因为姥姥姥爷两颗紧紧依靠的心。
我相信,是心灵的火焰让天地都变得温暖。
掐指一算,姥姥姥爷已经携手走过了五十多个春秋。但是,我却觉得他们之间就像是初恋。每当姥姥在厨房做饭时,姥爷总会去看,他在旁边微笑着,看着姥姥,默默地支持她。当两人给我们大家端菜时,如果不小心两人的盘子轻轻的碰了一下,我就一定会看到两人相视一笑,然后没有任何的语言交流,也一定是姥姥先放下盘子。有时候,我真是十分的羡慕他们,虽然他们不会牵着手,坐在石椅子上看夕阳的余晖,不会躺在碧绿的草地上看蔚蓝的天空,不会一起走在沙滩上展望未来,但是我能感觉到他们的心是那么的相互亲近、相互依恋。我想,姥爷的心就像一团跳动的海蓝色的火焰,姥姥的心就像一缕安静的深红色的火焰,两颗心就像两株不同的火焰慢慢的靠近,互相绕转着,渐渐的融合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即使有时候会有迸溅出来的火花,但当火焰融合时产生的热度弥散开来,一缕缕温馨就在这小小的屋舍中漫开,那时我们每个晚辈的心里都被注入了爱的火苗。
然而就在“夕阳无限好”时,两团本已融合的火焰突然间被抽走了一方,姥爷突然病逝了。就在我们惊恐不定悲伤万分时,我看到了巨大的变故正在发生。火焰的光芒迅速暗淡了下去。与此同时,我觉得那深红色的火光仿佛也被吸走了魂魄,渐渐的变浅变淡变弱。这屋里原本温润的空气不断的在失去温度,冰冷的气氛正悄悄的爬上。悲凉、难过、遗憾、伤心一同向我涌来,我觉得自己心目中那美好的爱的火苗正被上帝带走……
我总是试图去安慰姥姥,我看到她沟壑一般的皱纹更深了,银白的鬓角失去了光泽,我多想用自己心里那一点余温,为姥姥注入新的活力。但姥姥总是在哭泣,无声地哭泣,只有混浊眼泪,只有哀伤叹息。我想那忧愁的泪水一定一点点、一点点地把曾经充满热情充满乐观的心灵之火浇灭了。
“姥姥,看到那颗星星了吗?对,就是那颗最明亮的,那是姥爷……”“姥姥,你感受到了吗?我感受到了,我觉得姥爷就在我们身边……”“姥姥,你知道吗?您和姥爷之间的爱是没有空间时间的限制的,我想那是永恒的……”我终于看到了,看到了姥姥凹陷的眼眶中涌出了泪水,这次是欣慰的、高兴的、充满憧憬的泪水。
我感受到了家中气氛的变化,那温暖的气息又重新萦绕在我们的身边。我也感到了姥姥的开心和乐观,就像以前一样的微笑,一样的热情。我想我感到了姥爷的呼吸,他就像一缕淡淡的蓝色的火苗,飘忽不定却无时无刻不在姥姥的身边徘徊。姥姥一定更加清楚。
我明白,姥姥忘却了两人已经阴阳相隔。但也正是她的忘却,让两颗本不可能靠在一起的心灵犹如火焰交融般永远、永远合在了一起。
心灵的火焰,在我们心中静静的燃烧,偶尔放出的热度,让人掉下眼泪。
[评语] 笔者饱含深情地描绘了燃在老人心中的火焰,这火焰温暖了老人自己,温暖了她的家人,也温暖着读者的心。构思精巧,行文流畅,将题旨“心灵的火焰”很好的融入了全文的写作中。(指导教师: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