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灵信箱:学生心理问题问答
心灵信箱回信(2012年6月19日)
学生问:我特别疑惑,我们上学究竟有什么意义?就算我读医学院,父母生病了也不能拿一片药,倒一口水;就算读最好的酒店管理,也不能陪父母吃一顿饭,我想您可能会说,上学是为了以后赚钱给父母,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但我觉得如果连爱都没有了,要钱何用?即使让父母穿金戴银,恐怕也没有陪父母说说话让他们满足,社会发展如是,如果不努力、不奋斗就无法生活得好,可是这样的努力,真的会让我们过上心灵需要的生活吗?
答:首先,很感谢你对心理工作站的支持与信任,也希望我的解答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我很高兴看到这位同学在心底里对父母抱有感恩回馈的心,那么我们就可以从父母的角度上看这个问题,同学们的父母是希望你们长大以后一天天无所事事,只能做到的是陪父母说说话,有病的时候拿拿药;还是希望你们学有所成,功成名就,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能给他们以安慰呢?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你可以在回家的时候和父母沟通一下,就能够知道他们对你的期望。
其实在高中这个阶段,很多同学都会出现这样那样对人生、对社会,以至于对学习等等的各种各样的质疑,到底我们做这些事情有没有意义,有这种想法同时也说明了你们心理上的一个成长,是值得恭喜的!
我们通过小学、中学、大学的这些学习的过程,学到的不仅仅是课本的知识,还锻炼了思维、判断、交流等等各种各样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及学识正是我们以后生活工作所需要的。所以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的过程,或是可以看做搭建通向成功之桥,同时学习并不是为了他人,而是为了自己。如果有一天,当你想当一个金领、白领或是蓝领,但却因为能力和知识上的不足而无法实现这种美好的梦想的话,你难道不会后悔当时没有好好学习吗?或者,你明明有某一方面的天赋,却白白辜负了这么好的天赋,没有好好地努力学习,没有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你难道不会觉得自己很窝囊?不会觉得对不起自己吗?不要在错过之后再去珍惜。
学习是为了培养自己。通过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头脑、有眼光、有胸襟、有学识、有趣味的人。学习是为了发展自己。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展自己的过程。什么叫发展?原来不知道现在知道了,原来不明白现在明白了,原来不会做现在会做了,原来做不到现在做到了,这就叫发展。学习是为了解放自己。人生下来其实是不自由的、有眼光的,学习就是为了解放自己,让自己从一个有局限成为一个无限的人。从这个角度去看学习,学习就不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快乐;学习也不再那么狭隘而进入一个广阔的世界。
人的生活最后会变成什么样我们都难以提前知道,但是我们应该抱有使我们生活变得更好的态度,向我们希望的生活去努力发展,这样即使将来无论生活变成什么样,我们努力过了,我们不后悔!
再次感谢你相信心理工作站,也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收获。祝你在学习生活中自信、阳光!用自己的刻苦努力来实现梦想,回报爸爸妈妈的期望,好吗?
第二篇:教师心理如何看待学生心理问题
作为教师应如何看待学生心理问题
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面对激烈的竞争,不仅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驾驭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而且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势和环境。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成长高峰。其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在迅速发展,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但这一阶段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作为教师不仅是充当引导者、指导者的角色,还应了解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中学生不少心理问题是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也只有在教育过程中才能真正得以解决,换言之,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在教育过程中得以培养和提高。那么,教师作为学校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承担者,是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心理等素质全面发展的引路人和促进者,教师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特殊的地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未能引起教师足够重视。某些地方,心理健康教育几乎是空白。
在教育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心理投射,对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传授文化知识,而且要发挥铸造学生心理、塑造学生品德、启迪学生心智的作用。在学校中,中学生与教师直接接触最多,受教师影响最大,教师在课堂内外既教书又育人。教师渊博的知识,和蔼可亲的教态,炽热的感情,踏实谦逊的作风,无不给学生的心灵打下美好的烙印。同时,教师宽广的胸襟、高尚的人格、优良的品德也会深深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教师的言谈举止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广泛的影响,发挥巨大的作用。让教师通过学习,提高认识,真正懂得一个好教师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用自己真正的爱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生心理问题产生一般可归结为三个原因:
(1)在日常交际中对人际关系的焦虑。中学生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社交范围也在不断增大。但是很难得到成人正确指导其交往能力,难免会由于交往不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例如,有些学生缺乏自信,个性过于孤僻,内向;有的则任性,虚荣,嫉妒心强;有的害怕交往,害怕谈话。
(2)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扭曲。学生在平常,由于所处的家庭、社会、学校的影响,例如父母离异造成孩子抑郁或走极端;社会不良风气,复杂的人际关系让孩子心理矛盾、困惑、疑虑,教师不得法的教育和严厉、放任,使得孩子对抗情绪或畏缩心理形成。
(3)在学习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应试教育泛滥,只见分不见人。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学生尽信老师,老师迷信标准答案;学校以“分”定位,教师以“分”晋级,学生以“分”择校读书,真正的“分在增值,人在贬值”,学生往往得了高分,失去情感意志与追求,学生在高分、高心理压力下,丧失了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把学习视为畏途、恐学、厌学心理加剧。因此,教师要讲究科学方法,保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第一,正确引导:心痛尚须心药医。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中产生的种种问题,教师要对症下药,区别对待。对待这些心理问题,解决时不能一概而论,更不可粗暴急躁,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更不可讽刺打击,要朋友式地谈心,耐心启发、正确引导。要教育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必须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也就是有意识提高自身修养,宽容待人,并且善于审时度势,要热爱生活所赐予的一切,要学会关心自己,使自己活得坦坦荡荡,快快乐乐;还要善于变换角度思考问题,任何时候,任何情况,往最坏处去想,就会发现自己最幸运,遇到想不通行不通时,退后一步自然宽,还别忘了改变和克服情绪心态,否则,社会意志衰退,上进心全失,患上心理疾病。第二,善于等待:心理问题的解决有一个漫长过程,潜移默化,水到渠成,不能立杆见影,所以我们要善于等待,坚持不懈,滴水穿石。作为教育工作者,还要尽量做到:表扬、批评适度;减轻学生心理压力,要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别人。总而言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再全方位,多角度,才能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才能勇敢地直面人生,笑对人生,以平常之心对待生活中的一切,逐渐形成热情、开朗、乐观、宽容、自信等心理素质,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之目的。
第三篇:初三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专家见招拆招初三学生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初中三年级的孩子,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抉择,心里未免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问题,针对孩子们不同的表现,专家支招以供家长和学生参考。
1.孩子很认真,可成绩却不见提高,怎么办?
配合老师,加强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指导,教会孩子养成复习习惯、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2.现在努力还来得及吗?
来得及,很多孩子都有很大潜力。
3.初三孩子到底要不要督促?
要,但要讲究艺术。孩子的可塑性很强,你严他进步,你松他跟着松。
4.孩子至今不认真或想认真但控制不了自己,偏科严重,有没有好办法?
主要是习惯不好加上缺乏自信与学习兴趣。
注意:1)在此阶段,家长急不得也放不得;2)看中学习态度应甚于看中学习成绩;3)肯定、鼓励、指出不足、帮助寻找方法甚至解决问题,再进一步提出可以改进的地方,先从容易做到的入手,贵在坚持!4)学科方面:有能力的家长可以主动向老师“领任务”;对学习极差的,家长可配合老师,要求孩子完成基本作业;5)提供良好的晚自习环境;6)父母的榜样作用不可小看。
5.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好,家长能否放心?
家长要把目光放长远些,不要只盯着中考,应该指导孩子确定目标、勇于冒尖。
6.初三的孩子到底可不可以玩?
可以,劳逸结合,但不能玩物丧志、主次不分。
7.其它:
1)相信学校,相信老师。经常跟班主任或者科任老师聊聊。跟同学说说自己心中的苦恼,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2)初三年学习重要,但做人、做事的基本要求还是不能松。
3)家长要帮助学校转变孩子认为理化政不重要的错误观念。
4)敦促孩子养成整理学习资料的习惯。
以上,只是对最常见的一些现象的见解。如果是特例的话,还是到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那里去寻求帮助吧。
第四篇:心理趣味问答策划书
525心 理 趣 味 问 答 策 划 书 ●
一、活动目的:
通过这次竞赛来增加同学们的心理知识储备,提高其整体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同时有利于同学们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将其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应用于解决自身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活动时间:2013年5月21日下午
三、活动地点:图书馆与山顶操场的交界处
四、活动对象:河南城建学院全体学生
五、活动主办方:河南城建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
六、宣传方式:宣传小册、活动板报、心协报纸
七、活动内容:
1、前期准备:准备难、中、易等级的心理问题各50道,将问题写在纸条并塞入气球中;将气球吹好并系在绳子上(5月
20号前必须准备好);最后将有问题的气球按难度等
级分别悬挂在帐篷的三面。
2、活动规则:按难度等级易、中、难的顺序随机抽取题目,答对问
题方可进行下一轮的题目抽取。
三道问题全部正确,则可自行挑选准备好的小奖品;
反之,则赠送小礼品笑脸胸卡。
第五篇:心理问答总结
如何整理归纳一般资料?(9条)1.求助者的人口学资料。2.求助者生活状况。
3.婚姻家庭。工作记录。4.社会交往。6.娱乐活动。
7.自我描述。8.求助者个人内在世界的重要特点。
9、其它资料 如何整理个人成长史资料
1、婴幼儿期:围产期、出生时的情况,包括母亲身体状况、用药及是否顺产。
2、童年生活
3、少年期生活:是否有强烈的敌对情绪
4、青年期:主要面临就来、恋爱的问题
5、个人成长中的重大转化以及现在对它的评价。
如何整理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资料 1.精神状态:按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模式、人格特征方面依次填写。2.身体状态;睡眠、饮食、头痛、性功能失调等,躯体疾病、异常感觉。3.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1)工作学习效率:活动效率下降,因病无法工作、学习而考勤不全。(2)社会交往状况:社交能力受损,接触不良,同事、同学关系不和。(接触不良是人际关系不好)归类解释与验证临床资料应考虑因素
1.整理归纳首先考虑与处置方案密切关联的资料。2.个体情况:求助者生物、心理和自我意识情况。3.环境条件:求助者人际、工作、生活环境条件。4.他人评价:对求助者一般印象、治疗情况评价。最常用的摄入性会谈是背景资料采集法-采集求助者病史和个人资料的桑德伯格提纲。1.身份资料。
2.就诊的原因和对治疗服务的期望。3.现在及近期的状况。
4.对家庭的看法5.早年回忆。6.出生和成长7.健康及身体状况。8.教育及培训。9.作记录 10娱乐11.性欲的发展 12.婚姻及家庭资料
13.社会基础14.自我描述 15.生活的转折点和选择 16.对未来的看法
17.求助者附加的任何材料。
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因素
1、暗示
2、早期印象
3、求助者的处境和人格特点
摄入性会谈操作步骤
1、确定谈话的目标、内容与范围。
2、确定提问方式
3、倾听
4、控制谈话方向
5、对谈话内容归类
6、结束谈话:(结束谈话时必须申明和承诺的话)
摄入性会谈注意事项 1.态度保持中性:不可暗示诱导以免丢失客观信息2.提问避免失误:不能随便提问以转移求助者谈话3.除提问和引导语外,不能讲题外话。4.不牟用指责性、批判性语言阻止求助者的谈话内容5.在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结论 6.诚恳结束会谈:不能生硬话语结束以免引起误解。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
1、求助者可接受的
2、积极
3、有效 会谈的种类
1、摄入性会谈
2、鉴别性会谈
3、治疗性会谈
4、咨询性会谈
5、应急性或危机性会谈
摄入性会谈确定会谈内容和范围所依据的参照点 1.根据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职内容。2.根据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时观察到疑点。3.根据心理测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4.根据上级咨询师下达的会谈目标。5.确定会谈的内容与范围。
不恰当提问会带来哪些消极影响?
1、造成求助者依赖。
2、责任转移。
3、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4、产生不准确的信息。
5、求助者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
6、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摄入性会谈避免提问过多
1、避免“为什么„„”的问题。
2、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
3、避免多重问题
4、避免修饰性反问。
5、避免责备性问题。
6、避免解释性问题。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的意义: 第一、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开展心理咨询的前提条件。第二、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咨询达到理想效果的先决条件。第三、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
如何做到恰当地表达尊重?
1、尊重意味着无条件接纳
2、尊重意味着平等
3、尊重意味着礼貌
4、尊重意味着信任
5、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
6、尊重意味真诚。
表达真诚时需注意什么?
1、真诚不等于说实话
2、真诚应该实事求是
3、真诚不是自我发泄
4、表达真诚应适度
5、真诚还体现在非言语交流上
6、表达真诚应考虑时间因素
7、真诚体现在咨询师的坦诚上 如何做到共情?
1、咨询师应从求助者而不是自己的角度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2、咨询师的共情不是要求必须与求助者相似的感受,而是设身处地地理解
3、表达共情应因人而异
4、表达共情要把握时机,共情应适度
5、表达共情要于把握角色
6、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7、表达共情要考虑求助者的特点与文化特征
8、咨询师应验证自己是否与求助者产生共情
热情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在初诊接待阶段打好热情的基础,2、通过倾听和非言语行为,表达热情。
3、咨询时耐心,认真,不厌其烦。是热情的最好表达。
4、咨询结束时,使求助者感受到温暖。如何做到积极关注?
1、积极关注就是辩证客观的看待求助者
2、积极关注就是帮助求助者辩证客观辩证的看待自己
3、避免盲目乐观
4、反对过分消极
5、立足实事求是。
初诊接待注意事项
1、避免紧张情绪
2、语言表达,语速要适中,吐字要清楚,避免使用方言
3、反复说明心理咨询中保密原则
4、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
5、心理咨询时,在仪态方面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不吸烟、不做多余的“下意识”动作,交谈中不能东张西望,应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或发问。
请说出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
1、以事实依据为前提。
2、避免个人发泄。
3、避免无情攻击。
4、要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
5、可用尝试性面质。
请写出阳性强化法的工作程序
1、明确目标行为
2、监控目标行为
3、设计干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
4、实施强化
5、追踪评估
请写出阳性强化法的原理
阳性强化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及动物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是行为结果被强化的结果。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可以对其行为进行阳性刺激,即奖励,通过奖励强化该行为,从而促进该行为的产生和出现的频率,行为得以产生或改变。请写出阳性强化法的注意事项
1、目标行为单一具体。
2、阳性强化应该适时、适当。
3、随时间进程,强化物可以由物质刺激变为精神奖励,待目标行为固化为习惯后,最终可以撤销强化物。合理情绪疗法帮助个体达到哪几个目标
1、自我关怀
2、自我指导
3、宽容。
4、接受不确定性
5、变通性。
6、参与
7、敢于尝试
8、自我接受 倾听时容易出现的错误
1、急于下结论。
2、轻视求助者的问题。
3、干扰、转移求助者的话题。
4、作道德或正确性的评判。
5、不适当地运用咨询技巧。制定咨询目标应把握什么原则?
1、双方共同商定
2、正确判定求助者的期望与咨询目标之间的关系
3、向求助者说明不能将其快乐、满足等期望作为咨询目标
4、向求助者说明,咨询中发现更深层问题时,需要重新调整和确定新的咨询目标
5、向求助者说明有效咨询目标的七个要素,并予以落实
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三阶段)
1、心理诊断阶段,明确求助者的ABC:寻找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2、领悟阶段:实现三点领悟:(1)是信念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2)求助者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3)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各种症状。
3、修通阶段:
(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产婆术式的辩论技术、黄金法则、反黄金法则)
(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3)家庭作业
(4)其他方法(自我管理程序、停留于此、放松训练、系统脱敏)
4、再教育阶段:重建心理与行为模式。
如果使用合理情绪疗法,请说出原理是什么? 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性不正确的解释必评价。(如没时间答一句)
1、合理情绪疗法原理: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A.Eills)创造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其核心理论是ABC理论。A是诱发事件,B信念,C是情绪反应、行为结果。
2、ABC的关系:A不是C的直接原因;B是不合理的、不现实的信念导致情绪困扰和神经症;治疗核心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来改变、控制情绪及行为结果。咨询目标7要素(特征)
1、属于心理学范畴
2、积极的
3、具体或量化的4、可行的5、可以评估
6、双方可接受的7、多层次统一的(近期与远期、特殊与一般、局部与整体)
内容表达与内容反应的区别
内容表达是咨询师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内容反应是咨询师反映求助者的叙述。虽然内容反应中也含有咨询师所施加的影响,但比起内容表达来,则要显得隐蔽、间接、薄弱得多。
怎样和该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1.首先向该求助者介绍咨询目标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2.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按照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接受的及多层次统一的等项内容逐一商定。3.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4.当求助者与咨询师的意见不一致时,以求助者的意见为主。
5.咨询师应对咨询目标进行整合。6.最终制定的咨询目标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
7.咨询目标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阻抗的表现形式和原因
阻抗是求助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对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其意义在于增强自我防御。表现形式:(1)讲话程度上的阻抗,包括沉默、赘言等。(2)讲话内容上的阻抗,包括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假提问题。(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包括健忘、顺从、控制话题、最终暴露等。(4)咨询关系上的阻抗。原因:(1)源于成长过程痛苦,新行为的开始和旧行为的结束。(2)源于功能性的行为失调,弥补了某些心理需求,掩盖了深一层的心理矛盾。(3)源于对抗心理咨询师的动机。
如何应对阻抗?
1、解除戒备心理。
2、正确地进行诊断和分析。
3、以诚恳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力。使用心理测验的程序及注意事项 程序:
1、向求助者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同意。
2、依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
3、测量结果如果与临床观察、会谈法的结论相左,不可轻信任何一方。必须重新进行会谈,而后再进行测评。
注意事项:
1、不得乱用心理测验。
2、不得使用“地毯式轰炸”方式实施心理测验。
选用何种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 选择MMPI,探询其病理人格特征,并为作精神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选择SDS(SAS),评估抑郁(焦虑)方面的状态和程度
选择SCL-90,了解其心理生理行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严重程度 选择EPQ(16PF),了解人格方面的病因
选择LES 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了解问题产生的社会原因
选择韦氏智力测验,了解是否存在智力障碍 Hs疑病倾向
D忧郁、淡漠、悲观、思想与行动迟缓
Pd依赖、天真、外露、幼稚及自我陶醉,缺乏自知力
Hy脱离一般社会道德规范,蔑视社会习俗,常有复仇攻击观念 Mf具备另一性别特点
Pa多疑、孤独、烦恼及过分敏感;T分超70则可能存在偏执妄想
Pt紧张、焦虑、反复思考、强迫思维、恐怖、内疚感。
Sc不恰当的情感反应、少语、特殊姿势、怪异行为、行为退缩、情感脆弱
Ma联想过多过快、活动过多、观念飘忽、夸大而情绪高昂、情感多变 Si内向、胆小、退缩、不善交际、屈服、过分自我控制、紧张、固执、自罪
Q逃避现实。若前399题中原始分超过22,则提示临床量表不可信 L追求过分完美的回答。原始分超过10分,不可信
F被试不认真、理解错误,或伪装疾病;若测验有效,高分则表示精神病程度高。
K对测验态度的一种衡量,目的有二:
1、测受测者的态度是不是隐瞒;
2、修正临床量表得分,给几个量表加上一定比例的K分。
★请写出阳性强化法的工作程序。
1、明确目标行为
2、监控目标行为
3、设计干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
4、实施强化
5、追踪评估
咨询时与求助者商定的咨询方案主要包括什么内容? 答:包括以下内容:
1、咨询目标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3、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
4、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5、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6、咨询的费用
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要注意些什么? 答: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2.提问中避免失误。
3.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转移该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就医,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由于工作失误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后悔、自责、紧张、焦虑。
3.不良情绪持续满1个月不能自行化解。
4.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5.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引发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举例: 答:诊断:严重心理问题。诊断依据:
1、按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排除精神病。
2、症状表现:
主要心理症状是:内心痛苦、情绪低落、心烦、后悔、委屈、气愤、兴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主要躯体症状是:食欲下降、入睡困难、头昏脑胀。
3、症状由婚姻问题引起,属于强烈现实刺激。
4、精神负担重,存在内心痛苦,但由于现实性冲突所引起。
5、病程:症状持续时间长,半年左右。
6、严重程度:求助者的症状影响了社会功能,有泛化、回避出现。
7、症状不是由躯体疾病所致。与该求助者进行谈话时,对会谈内容的选择应把握什么原则? 答: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3.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4.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
5.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6.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在选择谈话内容时有
一大禁忌,即不可把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作为谈话和讨论的内容。7.会谈法的有效性,会谈法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咨询师是否能正确把握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在对该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时,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
答:1.该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进行谈话。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谈话目标。
5.谈话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