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报告
——逆反心理的调查
09语文教育 邓石谏 33号
调查目的:
受当前经济飞速发展及打工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生的心理,特别是学习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孩子们的学习动机复杂了,学习兴趣反不如从前浓厚,厌学、学习焦虑、孤僻等心理疾病不断增
加。农村小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一支大军,是祖国美好未来的支柱,搞好农村小学生地学习心理问题至关重要。为了明确学习心理问题的表现和成因,以致制定解决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有效对策,特别对学
生学习心理问题中的逆反心理进行全面的调查。
调查对象:
七洞小学五年级38名学生、六年级27名学生。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个案研究、家庭访问等等。
调查内容:
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问卷调查的设计如下:1、2、3、你的性别:男()女()你是否喜欢回到学校? 是()否()你觉得父母对你管教严厉吗?尤其是学习方面。()
A、根本不管;B、偶尔管管;C、非常严格
4、那么,你希望你的父母管你的学习吗?()
A、不喜欢被管; B、随便他们; C、希望管管。
5、你回到学校学习是为了什么?()
A、没有任何意义和目的,不上学没地方可去; B、能学会一些字,不至于成为文盲; C、学习能使自己获得解决生活问题的本领和技能; D、长大后能找到好工作、能赚大钱。
6、如果对学习不感兴趣,你自身的原因是什么?()
A、看到老师就紧张; B、跟同学关系不好,心思用不到学习上; C、学习基础差,学起来很困难,有时候干脆不想听。
7、那么,一下哪些情况会使你提起对学习的兴趣?()
A、教师使用好的教具和好的教学方法; B、老师上课的时候特别精彩; C、多做练习、作业,老师多点辅导。
调查结果:
针对学生逆反心理问题,通过问卷、观察、谈话、家访等方法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分析表明,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因素有诸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环境与教育问题、家庭环境与教育问题的影响及学生自身个性特征三方面。
调查分析:
一、学校环境与教育方面的分析:
问卷调查显示:有35%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长大后找到好工作赚
大钱。人都具有惰性,小学生具有较大的惰性就更不足为奇。因此,抱着赚大钱这个遥远而肤浅的目的学习,一旦碰到困难,或看到生活中一些低学历的人照样赚大钱,就很容易在惰性的作用之下放弃对学习的努力。相比之下,选择“学习能使自己获得解决生活问题的本领和技能”的学生,忧患意识与学习责任心就要强得多。并且他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意识到:没有知识就难以生存。使自己正确认识自然、社会、人生。因此,他们在学习中克服惰性的意志就强,学习的积极性就高很多。遗憾的是这部分的学生只有60%。
由此可见,学生散漫与被动、责任心不强,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之一是:没有科学地认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第六题的问答情况表明:如果对学习不感兴趣,有近38%的学生选择的原因是“看到老师就紧张”,近30%的学生选择了“跟同学关系不好,心思用不到学习上”,近42%的学生选择因为学习基础差而不想学习,而这一部分的学生大多又跟老师同学的关系处于紧张的状态。
由此可见,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之二是:人际关系不够和谐。第七题的问答情况表明:约60%的学生认为教师使用好的教具与教学方法,把课上得精彩些,能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这表明学生对上课不感兴趣原因在于老师上课方面,学生大多数都有学习的内在要求与愿望,渴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可是,因为是农村,所以,教学用具、设备非常欠缺。
由此可见,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之三是:教学教具和设备陈
旧、落后,方法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二、家庭环境与教育方面的分析:
通过家访、家长问卷调查可知,造成这种心理的因素有:
1:家教不当,阻碍或限制了孩子合理的自主行为,孩子希望有表现
机会,就只有寻求反抗。
2:少儿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易于冲动,思维带有片面性与刻板
性。而有的父母用训斥、大骂的方法来压制孩子的非正当要求,或以粗暴的行为来对待孩子的缺点,使其产生此心理。
3:教育方式不一致。有时候忽略孩子的破坏行为,没有让孩子承担
责任;有时候又过分严厉,对其进行体罚。这种不一致的教养方式会使孩子无所适从,不知对与错,导致孩子心理不平衡,因而产生逆反心理。
4:父母对孩子过分宽容骄纵。父母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吃、穿、玩的要求,没有一定的生活规律和行为准则,是孩子产生任性的温床。5:孩子不听话,父母要求和愿望难以实现,有的父母感到无奈,于是对孩子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导致任性的性格。
三、学生自身个性方面的分析:
通过问卷,观察与谈话等可知:凡是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的学生都是性格倔强,刚硬的,或者是多血质,好出风头的;又或者是粘液质,行为迟缓、懒散的,或者性格内敛,不善与人交流的学生。
第二篇:关于农村单亲家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调查报告—刁小四
关于农村佤族单亲家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调查报告
糯良乡翁不老小学 刁小四
在我们的教育对象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单亲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是指家庭中只有父亲(或母亲)的孩子,多数主要由他们的爷爷奶奶抚养照顾。由于其家庭构成的特殊性,会给孩子成长造成种种负面影响,尤其在孩子的心理成长方面,容易阻碍孩子的情感和性格发展。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心理问题已经越来越多的走近了公众的视线。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单亲家庭生活的孩子往往附带着各种各样的来自家庭、社会、学习方面的额外的压力,这也是单亲家庭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目前,在校就读的学生中,这个特殊的群体占有一定的比例。在他们当中有不少还是比较优秀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家庭的破裂,使他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变,心灵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从小就饱受家庭动荡所带来的磨难,形成了心理上的残缺。很多单亲家庭学生无法面对现实,无法走出阴影,从而导致各种不良心理的产生,造成心理偏差。为了真正掌握当前农村佤族单亲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真实现状,我对糯良乡翁不老小学的小学生进行了调研,通过问卷、座谈、走访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和了解,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整理,形成本调查报告。
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学龄儿童,尤其是高年级学生,正处于稳固的行为方式逐渐形成的过程之中,他们人格结构中的某些基本方面也开始逐步得到塑造和确立。因此,能否在本阶段获得良好的心理发展,不仅关系到他们当前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也关系到他们以后整个的一生。目前,我国单亲家庭的数量正呈上升趋势,生活在这一类家庭中的儿童的心理发展问题,无疑更加有理由得到社会、家庭和学校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单亲家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以及分析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很有意义的,更具有其独特价值,可以为将来自己的教育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为此,我在翁不老小学里做了份问卷调查。并在调查后对问卷结果做了相关分析和总结。
一、调查基本情况及其分析
我这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针对翁不老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学生。我对学生填写的信息保密,不泄露学生所填写的任何信息。调查问卷内容如下:
第 1 题 你的家庭是单亲家庭吗?(单选)
A是 B不是 C正面临危机 D其他 第2 题 你是跟爸爸住还是妈妈住? A爸爸 B妈妈
第 3 题 你通常由谁照顾?
A.父亲或母亲 B.亲戚 C.朋友
第 4 题 你跟亲人关系好吗?
A.很好 B.还不错 C.很差 第5题 你认为单亲家庭对您成长有影响吗?
A.有一定影响 B.影响很大 C.几乎没有 第 6 题 你亲人是怎样补偿这方面的缺乏?(多选)
A.给你满足多点物质上的需求 B.多点陪你 C.没有 D.其他 第 9 题 你认为这样的家庭对你造成心理上压力吗? A.有 B.没有 C.说不清(为什么)第 10 题 你认为你的性格属于?
A开朗大方 B情绪不稳定 C敏感 D抑郁孤独不善言谈 E逆反暴躁
第11题 如果你晚上一个人在家,你会害怕吗? A.会 B.不会
第12题 你经常做噩梦吗?
A.经常 B.偶尔 C.不常做 D.不做 第13题
第14题 您觉得社会方面对你们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A 关心 B 一般 C 歧视 D 其他
第15题 您知道社会对你们进行过各种援助支持吗?(如心理疏导、精神支持、经济援助、法律援助)
A 有 B 没有 C其它
第16题 在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当家长不在家时,你最常做的事情是什么?
第17题 您最想对您的监护人说什么? 经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单亲家庭子女对社会不关心,不负责任,产生报复行为达50.5%。大量的调查、访谈、资料分析表明:单亲家庭对子女身心发展产生了非常的消极影响。单亲,在一定程度上对子女教育形成缺陷,但这是不是造成单亲家庭子女健康成长的根本因素呢?单身爸爸或妈妈,怎样来为孩子弥补心灵上的创伤呢?社会该怎样看待单亲家庭呢?大量事实和研究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会因为缺乏父爱或母爱而变得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自卑、情绪低沉、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纠正,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意志、情感和品格的发展。所以,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成为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出,单亲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性格孤僻,冷漠
由于父母离异,孩子由一方抚养,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欢笑,特别是重新
组建家庭之后,某些孩子的孤独感、不融洽感会进一步加剧。单亲家庭孩子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又常常是由家庭不完整带来的自卑心理所致,单亲孩子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感到较少得到关心甚至是“多余人”。因此,他们在学校里与人交往不热情,对很多事都漠不关心,他们给人的印象往往就是性格内向,寡言少语,有的甚至心态闭锁。在校表现为:不爱和同学接触,不善言谈,出现矛盾不能和老师沟通,或心理抑郁,或行为粗暴。
(二)自尊感重、倔强、产生逆反心理
单亲家庭的孩子都不希望其他的人知道自己的父母离异,认为是件丑事,所以当人们提到这个话题时,他们就会感到别人是在针对他,使他很没面子。并且,单亲家庭的小学生特别固执,别人给他们的建议不管是好是坏都不予以接受,还表现出你叫他这样做可他偏那样做的心态。逆反心理表现为“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的情绪。这往往是一种由于家长本身有令人不能原谅的错误而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不信任、厌恶和消极的对抗情绪。尤其是第三者插足而造成家庭离异的。有这种心理的孩子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甚至对老师和同学有着莫名的抵触情绪,很不合群。如:该校五年级学生卫某把家庭的怨恨发泄到学校。父母离异后由父亲带领,父亲忙于劳动对孩子不闻不问,导致孩子生活无作息时间,放学在校外东游西逛。还经常偷教师和同学的钱和学习用品。教师批评他,他就在校外破坏绿化花草,欺负小同学,以此发泄内心的不满。
(三)缺乏信心,自卑,胆怯
自卑感往往是与强烈的自尊心相伴的。在“你愿意别人跟你开玩笑吗”这一提问中,回答“愿意”的单亲家庭学生比常规家庭学生少很多;而回答“不愿意”的单亲家庭学生又比常规家庭学生多。单亲家庭儿童在受到别人欺负时的反应,也比常规家庭儿童更趋激烈。
(四)容易嫉妒他人
有嫉妒心理的单亲家庭学生的比例,也较常规家庭儿童为高。因为家庭的不完整,他们嫉妒同学谈自己的父母,谈自己温暖的家。嫉妒使他们产生了一种羞于启齿而又十分强烈的憎恨心态。他们不相信周围的人,排斥周围的人,没有爱的情感,与周围人缺乏情感交流,常常把他人的善意批评或好言相劝,看成是恶意的举动,他们轻则置若罔闻,重则寻机报复,经常挑起一些带有恶作剧色彩的事端,有的甚至以对他人的戏弄或殴打为乐。
另外,从调查结果中显示出单亲家庭学生的情绪和意志上体现了一些和常规家庭学生不同的比较明显的特征,在问及“你夜里经常做恶梦吗”时,大部分的单亲家庭儿童回答“经常做”。这说明单亲家庭学生的紧张、焦虑和压抑情绪相对于常规家庭学生来说更为普遍。由于单亲家庭学生潜意识中有较多的不安成分,因此,当他们处于某种特定情境时,便有可能比常规家庭的学生更多地表现出胆小或无名的恐惧。再如,我们在问卷中设定了一个“如果你晚上一个人在家”的情境,回答“害怕”的单亲家庭儿童的比例,显然高于常规家庭学生。在渲泄压抑和苦闷情绪的方式上,单亲家庭学生比常规家庭学生更多地选择自我诉说。同样问卷中还有这样一个提问:“在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当家长不在家时,你最常做的事情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单亲家庭学生在闲暇独处时,也比常规家庭学生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无聊情绪,也更多地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来打发时光。在意志特征方面,由于单亲家庭儿童在平时受到的挫折相对多一些,因而,他们的忍耐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一般比常规家庭儿童相对较强。
二、单亲家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心理学家分析,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沉,心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
那么,怎样才能使单亲家庭的孩子形成积极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人格呢?我有以下几个建议:
(一)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
从入学起,就应当着手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进行深入地了解和跟踪,并详加记载。对他们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上的关照,行为上的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掌握单亲家庭孩子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家庭的教育方法如何,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就必须先当好孩子、家长的“知音”,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如此。在教育工作中,我力求做到细心地观察、仔细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了解这些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注意掌握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融洽点、疏忽点,以便架起老师、学生与家长三方面之间沟通的桥梁,达到相互了解,相互信赖的目的。
(二)使单亲家庭孩子融入班集体生活,消除忧郁心情
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老师,其一,要在课堂上多提问,鼓励他们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同学、老师都很重视他们,尽量淡化他们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差别,避免他们感到窘迫、难堪和不安。其二,教师自身观念要开放,心态要豁达,尊重单亲家庭孩子的人格和生活方式,不能有歧视、嘲笑、戏弄单亲孩子的做法。其三,要善于发现单亲家庭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重视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引导他们多为集体做好事,帮助他们在班集体中树立起威信和良好形象,使同学们接受他们并乐意亲近他们。其四,要及时从家长那儿获取信息。教师除细心观察外,还应及时与家长沟通,深入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三)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 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深入了解,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蛮做,便会大碍于孩子的发展。特别是特殊家庭的孩子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
要了解他们喜爱什么,讨厌什么。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使他们朝气蓬勃地融入到集体中来,乐观地面对并克服困难。比如,在班级中开展主题教育,通过组织“手拉手,一帮一”、“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都是一家人”等主题班会,让双亲家庭孩子与单亲家庭孩子团结互助、平等相处,一起欢笑,没有讽刺,没有歧视,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个性和正常的人际关系。同时,避免当面谈论敏感话题,关注其动态,防止结交坏朋友,走上邪路。
(四)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和快乐、关心和鼓励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理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对于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更需要教师注入无私的爱来抚慰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创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创设一种真诚的氛围,使孩子重新享受失而复得的温暖与快乐。
学校是教书育人之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是学校的主要职责。单亲家庭的孩子尽管遭遇了很多家庭的不幸,比一般的孩子缺少爱护和幸福感。但是,爱是可以弥补的,只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本着“爱心、热心、诚心、耐心”和科学的态度,为他们付出更多的爱,就能医治他们内心的创伤,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相信他们也同样会生活得快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应该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因势利导,综合运用各类育人方法,使他们燃起心中的明灯。
第三篇:农村学生学习心理问题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了解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了解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了解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大水泊镇初中进行,共发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高中中专 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10%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2、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准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1、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祖国的明天。为了他们的将来也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一定要重视对他们的教育,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为祖国更好的发展,更加繁荣昌盛而努力。
第四篇:农村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分析
农村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分析(教育论文)东港一小 王娜
概要:自从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开展以来,农村小学的心理教育尤其紧迫。由于农村地区教育环境的欠缺以及家长守旧的教育观念,孩子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矫正,使学生产生了厌学、自卑等情绪,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
关键字:心理问题 原因 心理健康
通过近期对小课题开展的调查和资料搜集工作,我对农村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有了更多的认识,意识到到开展小学心理教育十分必要。虽然从事心理教育专业的教师十分紧缺,但是很有必要在平时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渗透心理指导内容。由于紧紧把握住学生的心理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的进步。
经过调查发现主要的心理问题如下:
A焦虑心理。这是由于极度紧张引起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反应。心理学研究证明:轻微、短暂的焦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潜力。但是焦虑时间持久,对周围环境的刺激比较敏感,人睡难,容易被惊醒,常常感到莫名其妙的恐惧、紧张和烦躁,就是心理问题了。这在学生表现尤为突出,凡遇到考试,有的同学就会焦虑不安,睡眠不好,紧张、心慌甚至恐惧。这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把家长的期望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二是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
B抑郁。沉默寡言,孤独焦虑,对各种活动都不热心,对人对事冷淡,对自己悲观失望,失去信心。C狭隘。受到委曲时,常为一些细小的意见和得失而烦恼,耿耿于怀,不能自解。这类人感情脆弱,情绪不稳,意志薄弱,极易受外界暗示,引起心理的内部冲突。
D厌学心理,主要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有的学生强迫自己学习,但效率很低;有的同学不愿意学习,感到学习非常乏味。
E自卑心理。这类学生或因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在班集体中长期处于落后位置,或者自身存在某些明显缺点,经常遭到家长或同学指贵、埋怨;或由于生理上的某些缺陷,受到歧视、伤害等。从而导致心理上的自卑,精神上的抑郁。具体表现为凡事缺乏自信,在准备去做某件事情前,往往会设想出许多可能造成失败的困难和障碍,并被这些困难和障碍所吓倒,从而感到十分优虑和惧怕失败。他们往往害怕在公开场合做事,唯恐别人笑话自己、伤害自己,常伴随有沮丧、悲观、失望、不安等消极情绪,甚至自暴自弃。
F消极依赖。这类学生一般都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心理承受能力差,求知欲、意志力不强,自我期望值低。具体表现为依赖性强,不能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习惯于求助他人,一旦离开教师和别人的帮助,便会产生无所适从的消极情绪或行为倾向。
在农村小学中消极、抑郁、自卑心理较多。这与学生家长较多进城务工没有时间关心孩子、孩子成长环境闭塞以及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而且这样的自卑和消极心理一旦形成习惯很难进行纠正,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1、家庭原因。
(1)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从一些问题学生的家庭背景来看,父母的失职是造成孩子发展不正常的重要原因。许多家长忙于生计,或双双外出而未能尽到管理教育孩子之职责,或虽在家但疏于管理教育孩子,使他们养成了自由散漫、任性等坏习惯。
(2)家长的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有的父母对自己的言行不检点,造成负面影响,带坏了孩子。不少家庭不懂得小学生心理发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帮助、关心、教育孩子。有的父母性格暴躁,教育孩子没有耐心;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低下或者见识面狭窄,教育方法难于奏效,致使学校教育的成果付之东流。
2、学校原因。
(1)对于小学生来说,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太大。有的学校“应试教育”主宰、统揽一切,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满负荷的课余安排,频繁的考核、竞赛,以及同学间的“不健康竞争”等,势必对小学生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网”。
(2)教师教育方式不当。有的教师一味抓所谓“教育质量”,忽视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学生的个性不能张扬,能力、特长无“用武之地”,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少数教师歧视、羞辱差生,对待有缺点错误的学生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常常为学生一个小小的失误而大动肝火,甚至去体罚和变相体罚,使学生神情恍惚、精神紧张,给学生心灵造成了严重伤害,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胆小、恐惧等心理障碍。
3、社会原因。
主要是不良社会风气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现在的社会风气不尽人意,歪风邪气尚有一定市场。影视、网络的普及,给部分儿童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文艺出版界鱼龙混杂,相当一部分内容是“拳头+枕头”,学生接触多了会起到负面作用,玷污孩子纯洁的心灵。另一方面,不良的社会环境,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庸俗的思想,贪污腐败、不公平竞争等丑恶现象,直接影响到学生人生观的正确形成和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要矫正学生的不良品行,就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不断的优化教育环境,更新教育手段,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且持之以恒。我们不仅要用心倾听,宽容、体贴学生身上的缺点,而且要善于从中发现其闪光点,及时鼓励,使学生重新感到自身的价值,产生积极改变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行为心理学》(2008),冯绍群主编,广东旅游出版社。
2、《普通心理学》,孟昭兰,北京大学出版社。
3、《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张涛,湖北将于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矫治途径》,陈朝栋、苏涛,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第五篇:小学生心理调查报告
小学生心理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当代青少年负担着21世纪中华民族快速发展与全面振兴的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他们的素质尤其是身心素质状况越来越引起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然而,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他们出现行为障碍和人格缺陷。如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意志薄弱、情绪脆弱、自我中心、依赖心理严重、学习动力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弱等问题,更有一部份学生存在任性,自卑、厌学、焦虑等问题,甚至发生出走、自杀等极端行为。因此,不论家庭、社会还是学校都应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了调查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小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障碍及烦恼,我对求是小学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步骤:
1、确定选题,制定调查计划
2、通过书面资料和网络资料,设计封闭式调查问卷。
3、确定调查对象,对其发放问卷。
4、上交问卷,筛选、核查、统计数据。
5、对其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三、调查方法:
本次问卷调查选取了求是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共200名。用百分率统计了学生的问卷。
四、调查项目及内容
问卷共分六大部分,一是家庭状况;二是学生情绪方面;三是人际方面;四是消费方面;五是学习态度方面;六是学生心理状况方面,五、调查结果
1、家庭状况方面:
独生子女总数是130名,占65%。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占90%,认为家庭非常幸福的有163名,占81.5%,比较幸福21名,占10.5%,不幸福和比较不幸福占8%。
2、情绪方面
“当前你的心情如何”一问中,答非常快乐76名,占38%,答比较快乐47名,占23.5%,一般的有50名,占25%,非常烦恼的有10名,占5%,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的有17名,占8.5%。
“对自身的烦恼是否很多”一问中,答几乎没有和根本没有的占51%,一般的占33%,比较多的占11%,非常多的占5%。
主要烦恼在学习方面的占30%;性格问题上的占15%;同学关系上的占12%,身体健康问题上的占10%,家庭问题的占8.5%;经济上问题上的占2.6%。
愿意去学校和图书室的学生各占34%和46%,其余20%的学生想去网吧、电影院、游
戏厅、市场等。
3、人际关系方面
①父母关系:
理想中的父母应是理解并给予温暖的父母的学生,占52%;其次是和蔼慈祥的父母和有耐心并能引导子女的父母各占26%和25%;要求父母有权力和地位占3%,为子女牺牲一切的父母占11%。
与父母对程度非常好的占51%;比较好和一般好的各占21%和19%;几乎不交流和根本不交流的占4.5%。
与父母产生矛盾时解决的方法,通过对话解决的学生占65%;其次是不服气但还是接受的占19.3%。
②对学校的态度和师生关系上:
对学校生活非常满意的占59%,比较满意和一般满意的占38%,不满意的占2%。对与老师沟通程度感到非常好的占36.4%;其次是一般的占32%,比较好的占25%,几乎没有对话和根本不对话的学生占6.1%。
与老师产生矛盾时的处理方式是通过对话来解决的占63.6%;其次是不服气但还是接受的占17%;第三用间接方法(第三者或信件)的占7%;第四是反抗,不想上学或逃学的占3.3%。
③与同学关系上:
能够交心的朋友有1——2名的占48.4%;其次是有几名的占38%,第三是没有的占13%。
交友的最大障碍是性格上的差异的占17.4%;其次是学习成绩上的差异的占7%;再就是缺少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和技巧的占6%。
与同学产生矛盾时处理方式是通过对话来解决的,占64%;其次是不服气但还是接受的占17%;第三是用间接方法解决的占7%
4、在消费方面
每天的零花钱1元的占32.5%;其次是2元的占26.6%;1元以下的占10%;2元以上的占12%;零花钱大部分用在买零食的占63%;其次用在交通费上占25%;第三用在其他消费的占22%。
五、存在问题及原因
从调查中看出,现在小学生心理状况虽然正常的居多,但有问题者所占的比例也不少。
1、学习问题产生困扰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30%的学生主要烦恼在学习方面。主要原因有学生来自家长、教师、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在以往的时间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的领导、教师觉得学校教育主要是尽可能多培养“应试人才”,提高升学率。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极为关注,视其为关系到一个学生将来是否有前途的首要问题。所以,教师在课
内只抓智育,而课后家长又让学生参加多种补习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了。主要表现在考试紧张、厌学、偏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产生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又过高,加上社会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心理负担过重,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没有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2、人际关系问题比较严重
在与父母关系上,学生所希望的理想的父母,是理解自己的行为,并给予关爱、温暖的占52,在与父母产生分歧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不理解我的行为。所以父母与子女之间很难很好地沟通。主要原因是家长不理解孩子,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溺爱过度,干涉过多和家长素质偏低造成的。
在师生关系上,主要表现缺乏理解和沟通。据调查显示有50%的学生所喜欢的老师是理解学生的老师,被排在第一位。与老师交流来解决烦恼的学生只有9%,排在最后一位。
在同学关系上,处理不当。调查发现,学生交友的最大障碍是性格上的差异占17.4%,排在第一位。大多数学生想交友但不知道怎样交,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和技巧。表现出性格孤僻,不合群、和同伴相互排斥的问题。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过多被宠爱,使他们养成任性、自私,自我为中心的个性,不会主动与人合作。在小学接触的同伴比幼儿时多了,如果还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必然难于与同学、伙伴合作,或只与两个较熟悉的同学来往,不敢也不愿意结交新伙伴。也有的学生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往往不能认识自己。多疑、敏感,常被同伴群体忽视,另一部分学生由于反抗性强,好斗,不受其他同学欢迎,被同伴拒绝在外。还有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嫉妒心理极强,好斗,自己得不到又不想让别人得到的狭隘思想,这些都有碍于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使学生感到精神紧张、心情郁闷、不安和烦躁,甚至少数学生感到极度孤独,并有可能导致攻击性行为。据调查显示,有1.1%学生对任何事情都不敢兴趣。
3、小学生的自理能力较差
据调查,我市小学生独生子女占75%。发现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自理能力较差,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较弱,依赖性较强,脱离家庭、亲人的照顾将寸步难行。产生原因是由于家长和教师只注重智力培养,而忽视能力的培养。父母娇养、过分保护、照料,从而导致学生一切都由家长包办代替,产生依赖性,缺乏独立性,缺少自我服务、自我锻炼意识。这样会给孩子以后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带来许多障碍。
暴力和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产生心理压力
据调查反映,学生对学校周边环境不满意即暴力或有害环境不满意的占20%,排第一位。小学生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盲目模仿影视剧中情节,或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出现暴力行为,部分学生遭受暴力。另外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学校周边网吧等不健康的场所,诱惑小学生,使学生步入歧途,产生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