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学困生研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国内外就开始进行研究,对学习困困难学生的转化(或者说对学困生的辅导)这种形式非常普遍。上世纪70年代 出现大量文章评论各种 儿童互相辅导的计划,像美国的 利皮特辅导计划。课题组对国内外关于学困的研究进行了分类整理: 有学者从能力和动力两个维度分类。将学困生划分为四个主要类型是,即暂时性困难,能力型困难,动力型困难和整体性困难。其中后三个类型属于稳定性学习困难;有学者从学困生外显特征分类,认为学困生主要有 四种表现;缺乏学习动机、情感上存在障碍、意志力薄弱和自我消极;许多学校重视转化学困生的研究、有的提出培养兴趣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有的认为“爱”是转化学困生的核心。也有的认为从课堂学习指导出发,强调课堂对转化学困生的重要意义。。这些理论和研究成果对我们转化学困生的深入研究,具有更要的借鉴意义
近年来,学困生已成为我校教育中日益凸显的问题。为了解决 这个问题,响应学校“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承诺,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培养他们健康的学习心理,使其心理活动和学习活动同步进行,走出学习困境,我们提出“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和转化策略研究”课题,力图通过分析具体原因、对症下药、恢复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潜、有力的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有益的探讨。
从
欧
第二篇: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出发,以学生的主动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为主来安排教育内容及其京城的一种课程形态。德育活动课是学校活动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它有着学科课程无法实现的功能,与德育学科教育也有很大的互补性,从德育实践的角度更应当加强德育活动课程的建设。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思考探究、体验感悟能够有效地解决围绕在学生身边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因此,无论从育人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着想,应该有计划、有目的、系统规范的开展德育活动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焕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使学生真正做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这正是现代德育的观点。在进行了认真的大量相关文献的收集和研读发现,目前国外道德教育注重主体性道德素质的培养,强调学生个体的观念和行为,注重个性化教育,在道德实践中,认为学生的道德发展、道德学习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主体活动息息相关的过程。在道德教育方法上是开放的、多样的,生活体验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外对学生道德教育的培养方式方法给我们的德育研究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我国1992年国家教委首次将活动课纳入学校课程,1993年开始了实施,但把活动课程与德育工作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研究和探索,不多见。我省早在1995年,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始了《黑龙江省中小学活动性德育课程实验研究》,编辑出版了《德育活动课概论》和《黑龙江省中小学德育活动丛书》,“丛书”围绕“明理、知事、激情、导行”等环节,宏编而撤成。教材贯穿小学、纯种、高中三大学段,包括12个年级24个学期。课本共24册。如此恢弘的活动性德育课程教材工程,国内实属罕见。在“十一五”期间,省教育学院综合研培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研室发起的“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整体构建黑龙江省中小学德育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的实践研究,现已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我省“中小学活动性德育课程实验研究”的延续和深化。2000年,我们青冈县开始在小学生中进行《实事实做、实话实说、实情实写”(已下简称“三实”实验)综合实践活动实验研究》,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成果。《黑龙江教育》2000年12期全文刊登了教育局长王东阳撰写的《开展“三实”活动,办出青冈特色》和实验教师韩诗哲撰写的《扎实开展“三实”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素质》二项研究成果,2001年至2003年,青冈电视台、绥化日报、黑龙江省少儿电视台、黑龙江日报要闻版,分别从不同侧面、不同主题搬到了该项试验成果,2013年《黑龙江教育》7·8期刊登了芦河中心小学《努力实践、积极开创“三实”活动新局面》的经验。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有利依据。
德育教育重在体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要“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又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未成年人在学习道德知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应重视体验。俗话说得好,听过的容易忘记,看过的印象不深,唯有体验过的才永生不忘。所以,德育体验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体验式德育实践活动课符合新课改的精神,研究“活动课设计”,强调体验的生产与情感的丰富,重视学生的德育实践活动,重视德育生活化,重视探究性学习,它是教师按照预定的德育目标和内容,科学、有效地创设一种达到“身临其境”或“心临其境”的体验氛围,使学生能在这种环境氛围的影响下,主动、自主地通过“体验”和“内省”来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有效地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的转化。
传统德育课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现象相当普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长期以来对德育课的学习兴趣低下,“学而不信,知而不行”,这就直接影响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效果。教育学专家发现:使用传统式的学习方法,学员在课堂中仅吸收10%—30%的内容,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遗忘。改革现行课堂教学方式,研究和探索更有效德育教学方式是当务之急。“通过活动形式,学生亲身体验的互动式学习”是采用最科学的“多重感官学习法”,使学生通过活动亲身体验获得自己的经验,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思考和提升。
一、“活动体验式”教学与结构
体验是指个体亲历某种情境或事件,在对情境或事件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获得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的发展的活动。所谓活动体验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活动,学生作为主体主动积极地亲历具有教育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体验,积累积极正面的体验,使学生心智得到改善与建设的一种教学方式。
活动体验式教学具有亲历性、感受性、知觉性和反思性的特点。在进行活动体验式教学时使学生置身于活动中,通过亲身实践或经历活动、情境,用感官和心灵直接去感受和把握,才能获得。学生总是以亲历、想象、移情将自己溶入、沉浸于认识对象之中,用整个身心去拥抱,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去反思。这是一种直观性、灵感性、猜测性和整体性的思维。因此活动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解决教师对中职生理论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强、理论说教无效的教学困扰。
关于体验式道德教育,我们的同行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不少深入的探究,例如:“体验式德育模式的研究”、“体验式教育策略的研究”、“情景体验教育法研究”、“情感体验教育的研究”等等。我们的课题是在借鉴他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创新与探索。首先,我们将利用学校的地理优势,充分挖掘丰富的体验式德育教育资源,即围垦教育资源。其次,这些教育资源开发集中体现的是一种围垦精神,通过体验之后,拥有的是这种精神。最后,由这种精神主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发生明显转变。问题提出(研究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坚持德育为先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个战略主题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而深远。从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来看,德育教育的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需求;德育教育的过程脱离学生的主体发展;德育教育的形式脱离学生的现状实情;德育教育的结果与学生的行为严重脱离;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主题班会和主题德育活动也有着零乱,随意,即时、低效、无序等问题。实践证明,现有德育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已难以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急需建立一种具有学校特色、符合学生道德成长需求,富有针对性、实效性、开放性和序列性的德育特色课程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以最新教育理论为指导,借鉴相关研究成果,钻研支撑性文献,有针对性制订研究方案。
2、行动研究法。
在课题研究中,注重对德育对象的常态研究,采用活动观摩、活动设计、课程开发等形式获取真实有价值的研究信息和资料。
3、经验总结法。
依据实践所提供的事实,通过各阶段校本德育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及时了解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成败,及时总结经验克服不足,随时撰写经验文章。研究的步骤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筹划阶段 2012年3月—2012年7月
(1)组建课题组,设计、申报课题实施方案。
(2)制定学校本课题研究计划。
(3)进行德育课题研究方面的师资培训、开题。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 2012年9月—2013年12月
(1)对各种校本德育资源进行归类分析,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教育因素。
(2)开展主题教育,探索、总结,编撰校本德育教材,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3)组织开展相关理论的学习,进一步转变广大教师尤其是课题组成员的校本课观念,切实提高他们的理论研究水平。
第三阶段:提高总结阶段 2014年1月—2014年7月
(1)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2)收集德育论文、德育案例、音像资料等,整理课题研究成果。
预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本课题研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本着普遍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分三个阶段进行,预计三年完成。
第一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2月)课题准备阶段:
1、制订方案和组织筹备,申请立项,准备实验研究工作,主持人负责。
2、主持人指导,组长具体负责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德育工作和主题班会相关知识的定向培训。
3、课题组长负责确定实验班,课体组全员参与对实验班进行摸底调查,完成实验初期基础资料。
第二阶段(2012年3月—2014年7月)课题实验研究阶段:开展实验班工作,根据初期基础资料,设计系统性的主题班会,并按计划开展,每节课课题组全员参加,听评结合,强化总结提升作用,形成统一意见后,可被其他实验教师引用,组长负责评议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第三阶段(2014年8月—2014年12月)课题汇总结题阶段:整理个案分析及研究论文,准备结集。完善资料,形成成果,申请结题。
将研究成果形成具本土特色科学、系统、实效,可操作性强的校本教材。实验教师对个人的研究成果形成研究论文,并结集。
六、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改变以往的学科研究为主题班会研究,坚持以人为本,在研究过程中遵循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关注学生心理需求,根据学生理解接受程度,确定设计方案,促进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这更利于学生对主题班会深度的挖掘,强化教育功效。
主题班会是既成熟又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教育形式,对主题班会的探究也无止境。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政治理论、教育理论和科学知识,扩大视野,提升素质,才能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断有所创新,并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德育实践活动课的特点
自主性、生活性、体验性、开放性、生成性是德育实践活动课的主要特征:,它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它最大的特点是不以系统的德育知识的灌输为基础,避免空洞的说教形式,而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学生的直接体验为形式。以实践为主体的德育实践活动课能激发学生自主参加的欲望,使学生主动愉快地投入,对活动中的道德要求产生一种认可,于是吸引力就转化成为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动力。
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基本模式是:以创设情景为导入,诱发感悟;以分享交流为手段,提高认知;以导行为目的,促人格健全发展。这种教育模式与学生道德学习方式基本吻合,通过活动体验统领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在学生自我体验和领悟、自主判断和选择以及道德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给予恰当的引导,德育内容正是通过这一有效方式深深的植根于学生心灵之中。
何谓体验式德育?目前教育界尚没有明确的定论,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有探究的价值和意义。笔者认为,所谓体验,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以生活实践为基础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体验式德育就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它强调学生要回归生活,亲自参与,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内化,提高思想认识,促进道德行为的成长。
在德育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听到的记不住,看到的容易忘,只有亲身体验的才刻骨铭心。麦克菲尔曾说过:“个体体验是一个中介,通过这个中介,道德才能被体察和领悟。” 人对道德价值的学习以情感体验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所以情感是不能命令的。它需要借助教师的引发、启动、传感,靠主体的自主感受和体验,才能促使学生真情实感的萌生和发展。如果在教育中不重视体验,在认知过程中不染上相应的情绪色彩、道德知识、道德观点,对学生来说就会变得枯燥,情感得不到激化,认识得不到深化,心弦无法拨动。
德育活动课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传统德育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表现在德育的目标和内容的设置编排上,在途径和方法的确定选择上,既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也不关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的过程成了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观众和听众的角色。而德育活动课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挖掘和引发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从学生兴趣出发,从学生的情感需要、意志、理想出发,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进行独立思考和选择的道德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借助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努力探索,在活动中不断强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促进自身品德的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体现了德育工作的人本化特征。20世纪60年代,科尔伯格利用道德两难问题为学生提供积极参与和决策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道德问题的讨论,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作为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并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了道德的层次。其基本价值就是向我们论证了主体的参与和自主活动是道德发展的前提。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道德的发展。换言之,活动是德育的生命。没有了活动,便没有了德育。
德育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德育实践能力的培养。“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道德的实践本质决定了道德教育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德育在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上往往缺乏统一的整合模式。“对现实问题也很难培养出有道德选择、判断、创造能力的主体性道德人格”。德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则主要是运用道德认知,道德观念和基本行为规范,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解决多种复杂具体的现实的道德问题的能力。
德育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德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道德的实践本质决定了道德教育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德育在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上往往缺乏统一的整合模式。“对现实问题也很难培养出有道德选择、判断、创造能力的主体性道德人格”。德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则主要是运用道德认知,道德观念和基本行为规范,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解决多种复杂具体的现实的道德问题的能力。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积极开展有益的教育活动,是成功实施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德育实践活动课
德育实践活动课是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及学生道德学习特点,在传统主题班队会基础上按照新课程理念提出的,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非指定领域。它是有主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学习活动的一种课程形式。它以教学过程为基本过程,紧紧围绕一个教育主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课型。它不以传授系统的道德知识为主要任务,而是强调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丰富或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探求在具体情景下的最佳行为方式。它是主题班团队会的拓展,是中学思想政治课和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有益补充,是把学生德育活动纳入课堂教学的一种全新模式。德育实践活动课的特点
德育实践活动课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它最大的特点是不以系统的德育知识的灌输为基础,避免空洞的说教形式,而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学生的直接体验为形式。以实践为主体的德育实践活动课能激发学生自主参加的欲望,使学生主动愉快地投入,对活动中的道德要求产生一种认可,于是吸引力就转化成为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动力。
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基本模式是:以分享交流为手段,提高认知;以创设情景为方法,诱发感悟;以导行为目的,促人格健全发展。
这种教育模式与学生道德学习方式基本吻合,通过活动体验统领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在学生自我体验和领悟、自主判断和选择以及道德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给予恰当的引导,德育内容正是通过这一有效方式深深的植根于学生心灵之中。
德育主题教育是依据社会需要和学生成长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在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及认知的基础上,引导教师设计丰富多彩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力求做到目标多元整合,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使每一次活动都成为一个完整的、和谐的、富有弹性的、具有人性化氛围的教育空间,它既破除了传统德育的灌输,又解决了目前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种种弊病,通过主题活动教育方式,把呆板的灌输变为学生的有趣参与。
德育实践活动课开展实效性差的原因
现阶段,德育实践活动课这种教育形式并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教育功能,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很多的教育专家和学者也认识到了这一问题。那究其原因,应该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目前德育工作所面临的还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现状。好多校长拿德育撑门面,但骨子里却认为没有什么用。在学生的道德发展和学业成绩的天枰上还是倾向于学业成绩。
二是对德育实践活动课功能的认识还有欠缺、还需深入,没有认识到德育实践活动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最佳途径。德育实践活动课的时间被挤占是常见现象。
三是对德育实践活动课的认识还停留在原有班会课的层面上。班主任教师没有掌握组织好德育实践活动课的专业技能。好多老师一种倾向完全放手推给学生做,正确的价值导向把握不好,起不到真正的自我教育的目的。另一种是没有摆脱原有形式上说教为主的模式,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实效性很差。
所以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就要求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在对德育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上多下些功夫去研究,也要做到与时俱进。
如何进行德育实践活动课的设计
德育实践活动课从主题的确立到情境的创设,一定要有冲击力,能够震撼学生的灵魂。德育实践活动课从整体的结构上来看最基本的清晰的大环节就应该是提出问题(或者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层次结构上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德育的内在规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深刻,力争做到螺旋上升、循序渐进、有章要循、有据可依。
德育实践活动课,顾名思义,我们都能想象出是从实践出发,学生参与整个活动而课只是所有活动的最终端呈现。
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因此,活动课程也称动机论。活动课程的思想可以溯源到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杜威和克伯屈发扬了这一思想,杜威的课程为“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德育教育重在体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要“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又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未成年人在学习道德知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应重视体验。
德育体验有利于克服“说教式教育”的弊端,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德育工作都是以说理为主,我们往往把学生当作“美德袋”、“德育容器”进行灌输。这实质上就是重“灌输”,轻“感悟”;重“接受”,轻“体验”的“说教式教育”。它以教师为主角进行单一的说教和训导,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无法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俗话说得好,听过的容易忘记,看过的印象不深,唯有体验过的才永生不忘。所以,德育体验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德育体验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国家课程标准既包纳了学生必须把握的知识与技能,还强调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知识与学生的活动、体验交织在一起。德育课中的体验式教育改革了传统的说教方法,强调体验的生产与情感的丰富,重视学生的德育实践活动,重视德育生活化,重视探究性学习,它是教师按照预定的德育目标和内容,科学、有效地创设一种达到“身临其境”或“心临其境”的体验氛围,使学生能在这种环境氛围的影响下,主动、自主地通过“体验”和“内省”来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有效地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的转化。
德育活动课是把学生德育活动纳入课堂教学的一种全新模式。该课程的提出是对传统的道德灌输教育模式的批判;是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遵循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及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学校德育探索有效的实施途径和方法,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必由之路。目前,开发德育活动课程、更好地实施德育活动在各学校已是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在德育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认为层次性与序列性的吻合是德育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开发的德育活动类课程往往都是根据组织者的经验,教师的意志或学生中情况即时安排的,其内容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零散性。一些学校甚至把高层次的目标当作低层次的起点,德育活动的随意性,层次性与序列性错位等时有发生,这些情况值得我们反思和引为鉴戒。就本校而言,过去“一锅煮”、“一刀切”、“清一色”式的德育管理也长期存在。虽然每学期都开展了一系列的德育活动,但大多不能适应中学生身心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年龄差异和成长需求。德育活动的设计缺乏整体性、层次性和针对性,往往七年级的礼仪教育内容和九年级的完全一样,初中生的感恩教育和小学生的感恩教育没有区别。然而成功的德育活动不仅仅是为活动而活动,更重要的是要区分学生道德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层次,即层次性;要研究每一层次内怎样做到德育内容的循序渐进和系统规范,即序列性。两者互为依托,才能形成学校德育的合理梯度。
第三篇: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范文)
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Internet(国际互连网)的出现更是在这场信息化浪潮中推波助澜,人们在感叹世界日益变小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要想在竞争愈演愈烈的各行各业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高效的管理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至关重要。源自Internet的Intranet(企业内部网)技术主要面向企业,为企业的各项管理、业务提供服务,它的出现解决了过去企业建设计算机信息系统中长期存在的建设周期长、使用周期短、重复投资多、系统维护复杂、子系统间互连困难等诸多问题。因此自1996年Intranet推出以来,使用Intranet模式建立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已得到全球广泛的认可和应用,据权威调查显示,全球大多数知名企业已建立了自己的Intranet,并且其中的多数跨国企业通过Internet将它们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或办事处)的Intranet进行了互连,从而实现全球范围的协作、管理、经营等运行和发展战略。
加速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政方针,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工业化、后工业化到信息化的转变,信息社会与国际经济的大融合要求我们必须抓住历史的机遇,加速我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与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时指出:“振兴我国经济,电子信息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倍增器,是实现能够发挥作用最大、渗透性最强的新技术,要进一步把大力推广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提高到战略高度,充分发挥电子信息技术对经济的倍增器的作用。”全国各行业、各部门信息化的建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
当前,我国餐饮行业发展态势明显,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管理科学化为代表的现代餐饮企业,逐步替代传统餐饮业的手工随意性生产、单店作坊式、人为经验管理型,快步向产业化、现代化迈进;大众化消费越来越成为餐饮消费市场的主体;饮食文化已经成为餐饮品牌培育和餐饮企业竞争的核心,现代科学技术、科学的经营管理、现代营养理念在餐饮行业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
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对信用社日常业务的信息管理,可以更加准确、实时、可靠,而且可以快速的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于信用社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效率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在近30年有了革命性的发展。硬件计算能力大幅度提高同时价格大幅度下降。软件开发方法论、开发语言、开发工具发展也很迅速。东方美食广场消费管理系统应用的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条件已经具备。在这种条件下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信用社的业务处理效率,辅助提高管理水平已经是信用社信息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早期的消费管理系统都是靠人工采用纸质的资料来管理的,信息量很大,而且数据存储的时间不够长,如果资料库发生意外,大量资料的毁坏将对信用社来说是致命的。这些资料的管理不仅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占用更大的空间,出错率也比较高,总之效率低,不易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利用计算机来管理大量的信息资料,大大提高了对于信息的管理效率。从信息系统的发展我们就可以看出,原来的人工管理阶段都慢慢地转变为计算机管理,这样做可以更快,更多,更安全,保存时间更长地处理日常的业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信用社的业务更加繁忙,如果还用人工纸质的方法来管理日常的事务,一定会速度很慢,还要投入更大的人力,花费更多的时间。
目前国内外关于消费管理很多,这种系统的偏重点和采用的技术都不一样,但相同的就是都是与数据库相关的操作,利用数据库技术对大量的资料进行管理,摒弃了传统的人工管理阶段,只不过这些东西根据需求的不同在实现方面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国外很多设计中采用了先进的餐饮管理方法,融合了现代餐饮行业的特点。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优化的管理流程和现代化的管理工具——计算机网络系统,规范了餐饮行业管理标准,降低了服务成本(节约人力财力资源)、提高服务质量以及工作效率。本餐饮管理系统可以帮助餐饮企业对企业运行中大量的、动态的、错综复杂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萃取和处理,及时反馈给管理层。尽可能地降低使用者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本系统具有超强的适用性、灵活性、通用性及安全性,已在各种需求下的餐饮行业(酒楼、火锅、茶楼以及咖啡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好评。采用本餐饮管理系统,将使您的企业紧跟科技信息时代的步伐,在行业中的发展步步高升、一帆风顺!
当前,我国餐饮行业发展态势明显,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管理科学化为代表的现代餐饮企业,逐步替代传统餐饮业的单店作坊式、人为经验管理型,快步向产业化、现代化迈进;饮食文化已经成为餐饮品牌培育和餐饮企业竞争的核心,现代科学技术、科学的经营管理、现代营养理念在餐饮行业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
早期的消费管理系统都是靠人工采用纸质的资料来管理的,信息量很大,而且数据存储的时间不够长,如果资料库发生意外,大量资料的毁坏将对信用社来说是致命的。这些资料的管理不仅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占用更大的空间,出错率也比较高,总之效率低,不易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利用计算机来管理大量的信息资料,大大提高了对于信息的管理效率。
目前国内外关于消费管理很多,这种系统的偏重点和采用的技术都不一样,但相同的就是都是与数据库相关的操作,利用数据库技术对大量的资料进行管理,摒弃了传统的人工管理阶段,只不过这些东西根据需求的不同在实现方面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本餐饮管理系统可以帮助餐饮企业对企业运行中大量的、动态的、错综复杂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和处理,及时反馈给管理层。尽可能地降低使用者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本系统具有超强的适用性、灵活性、通用性及安全性,已在各种需求下的餐饮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好评。采用本餐饮管理系统,将使您的企业紧跟科技信息时代的步伐,在行业中的发展步步高升、一帆风顺!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日益普及,餐饮这样的传统行业也越来越多的采用信息技术来管理业务,市场上餐饮管理软件正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阶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其中餐饮业的发展尤为突出。近两年来已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餐饮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仍普遍采用手工管理方式,整体科技含量低。随着餐饮企业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增长,手工管理模式无论是在工作效率、人员成本还是提供决策信息方面都已难以适应现代化经营管理的要求,因此制约了整个餐饮业的规模化发展和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餐饮软件是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也有部分餐饮软件考虑到版权的问题,采用LINUX操作系统;又比如,系统数据库,有ACCESS、SYBASE、MYSQL、SQLSERVER等,对于餐饮系统来说,采用什么数据库与餐厅的规模比较相关,较小的餐厅可以采用比较简单的数据库如ACCESS,这样使用维护都可以做的比较简单,而规模大的餐厅就应该用SQLSERVER这样的数据库,可以保障数据比较安全、系统比较稳定,但同时也要求有专门的系统管理员来维护。还有,数据的录入通常有三种方式,一是基于普通电脑,二是基于触摸屏,三是采用无线点菜系统,而无线技术又有基于红外技术和基于无线网络的技术。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餐饮系统越来越多的采用触摸屏,而无线技术正在逐步成熟起来。
在国内,餐饮软件的发展也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如北京天良软件,它是一家以软件开发、销售为主营方向的技术开发型企业。天良软件立足于餐饮及酒店客房管理市场,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及服务,企业下设市场拓展部、产品研发部、公关策划部、客户服务部等主要职能部门。
在国外发展比较成熟的软件有龙腾触摸屏点菜系统,“龙腾餐饮管理系统”软件采用了独特的组网技术,以Window为操作平台,全32位应用软件系统,功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网络系统是以Windows搭成的对等网络,简单实用、稳定可靠,保证企业非常迅速地把信息传递到各个点。这个系统适用于快餐企业、西餐、火锅有勾划式菜单的餐饮企业,中高档中餐可以配合其他点菜设备一起使用这个系统。
网上订餐主要提供饮食信息、商铺信息和优惠信息的浏览和产品的订购、订单确认及付款、产品配送等。顾客可以通过订餐系统实现店铺浏览、饮食资讯浏览、网上预定和付款、送餐服务、消费折扣等;商家可以实现店铺展示,顾客需求信息搜集,发放广告等;网站管理员可以对相关信息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和打印等。
本研究课题重点主要包括了五大模块:商品管理,订单管理,会员管理,网站管理和用户管理。这五个模块相互独立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其中用户管理模块具有对商品管理模块和会员管理模块的管理权限。
商品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商品更新、商品添加、商品修改、商品删除等功能。对商品进行分类,更新商品的排序,还可以录入一些新的商品,还有一块是促销的商品。对商品进行及时的管理与操作,这样能够让广大消费者能够及时的了解到各种商品的最新信息。
订单管理模块主要实现的是对订单进行查询管理,在订单管理中可以查看会员预定的商品,预定日期,以及付款的状况,找到联系方式,及时把会员所需的商品送到目的地,保证及时性,让会员能及时享用我们所提供的商品。
会员管理模块是消费者用户可以实现会员对商品的选择以及在规定期限内的商品退换与重新选择商品,同时,商家用户可以实现各种留言的上传与查看等操作,可以实现与用户的交流。可以查看会员信息,录入新的会员信息,对会员的信息进行管理。
网站管理模块对整个网站中的信息进行管理,可以查看会员留在留言栏中的信息,设置网站中的参数等。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实现用户添加、用户修改、用户删除等功能。
第四篇: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学者都是承认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的前提下,以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道路和方向,而且在不断研究和分析后,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从总体上来看,对农村经济和农村经济问题的研究虽然各有侧重,但主要着眼点还是比较集中。傅晨(2001)指出,“由于资源禀赋不一样,各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差异很大。在我国,农业发展必须走一条能够增加农产品的产出,同时又能够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村地区市场农业的基本经营方式,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顾焕章(1998)指出,“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他认为,“从改革的实践来看,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于改变我国农业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还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市场化特征,并不意味着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听之任之,无所作为。相反,农业产业化经营也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作为宏管理主体,对农业产业化应加强政策指导,并制定可行的政策,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国外: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的问题,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托达罗创立了人口流动模型,这个模型解释了在城市失业率上升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还不断流入城市的这种矛盾现象。托达罗的建议是增加农村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发展农村工业。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1.1.2模型分析
刘易斯模型的劳动力转移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劳动力无限供给的阶段,即城市的劳动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如图中WS所示。
最初的资本为K1,雇佣的劳动为OL1时,资本家的利润所得为D1WF。因为假设利润全部用作新资本投资,资本量由K1增加到K2,继而增加到K3,劳动的边际生产率曲线即劳动需求曲线也相应地由D1(K1)外移到D2(K2)和D3(K3),这三条曲线和劳动供给曲线WS分别相交于L1、L2、L3,OL3>OL2>OL1,说明劳动就业随着工业部门扩张而增加了,增加的数量及劳动力转移量分别为L1L2和L2L3。因为劳动供给曲线WS是水平的,L1L2和L2L3是可能存在的最大的劳动转移量。直到农村的剩余劳动转移完之后,农业的边际生产率就会提高,从而农村劳动者的收入也会相应增加。这时工业部门再想得到更多的劳动力,就必须得提高工资水平,这样劳动供给曲线开始往右上倾斜,如图中虚线SS′所示。这时就到了劳动力转移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劳动和资本一样都属于稀缺要素。
1.2、刘易斯模型是否适用于中国实际?
刘易斯模型假设发展中国家存在现代工业部门和传统农业部门,即二元经济结构,这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是相符的。我国的工业化模式是一种政府高度介入的模式,农业起初为了贡献工业而成为一个被剥夺的产业,随后又成为被拯救的产业,始终处于经济的“瓶颈”部门。因此形成了工业发展超前、农业发展滞后的二元经济,并且伴随着产生了具有刚性的二元经济结构。
刘易斯模型还假定农村的边际生产率很低,接近于零,且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提供无限的劳动供给,这一点与我国的现实情况也基本相符。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劳动力非常丰富。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就业不足的现象十分严重,很多农民只是在两个农忙季节才真正参与农业劳动生产,加一块儿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农闲季节就成了“失业者”,因此我国农村实际上存在大量的隐蔽失业者,即剩余劳动力。
并且在农村一家的农活根本不需要一家所有的劳动力参与就能完成得很好,这说明劳动边际生产率很低,接近于零。刘易斯曾表示,他说的劳动边际生产率为零不是指一个人时的边际生产率,而是指一个人的边际生产率。当农业部门撤出一部分劳动力后,剩下的劳动力会通过增加劳动时间来保持总产出不变。这和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是一致的。再者,我国农村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很低,城乡收入差距可高达几十倍,因此在这样的城市工资水平上,如果没有人为干涉,会有无数劳动力愿意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就业。即农村对城市的劳动供给是无限的。
刘易斯还有一个假设和我国现实情况是极为相似的,即资本的稀缺性。我国属于具有劳动力禀赋的国家,但是我国的资本却是非常稀缺的。然而资本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早期阶段,我国把大量的资本投在了城市的工业部门上,对于农业的资本投资是很少的,甚至于牺牲农业发展工业。这和刘易斯的传统农业部门没有资本投入的假设是基本一致的。
由此可见,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是比较适用于当前的中国国情的,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当然,任何一个理论都有其缺陷,刘易斯模型虽然受到许多发展经济学家的赞扬,但是同时也受到了种种的批评。而且各国的实践也早已告诉我们,不同国家基本国情、发展阶段、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差异决定了要利用某个特定的理论和模型对所有国家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作出具有普适性的解释并找出具有普适性的对策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一点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我们在利用刘易斯理论指导中国的改革时,应该有所考虑,制定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政策。
1.3、刘易斯模型的政策指导意义
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应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劳动力无限供给的阶段,城市工业部门扩大生产,农业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工业部门转移,农村人口不断进入城市,从而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在传统农业部门中,伴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不断流出,劳动边际生产率将逐渐与工业工资水平接近,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业部门逐渐进步,从而传统农业部门得到了改造,二元经济结构的痕迹慢慢消失。至此达到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劳动和资本一样成为稀缺要素。这说明一个国家要想从劳动力丰富的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经济发展到具有发达的现代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经济,政府必须鼓励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至少不能阻碍这种转移。
刘易斯模式把工业化和城市化密切结合在一起。该模式所说的农业部门等同于农村部门,工业部门等同于城市部门,即把劳动力的职业转换与人口的地域迁移看做是同步进行的。这样有助于避免城市化滞后和过度城市化问题。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相比较其他产业而言过于重视工业化发展,所以现在我国工业化的目标已经达到,但是城市化却严重滞后。刘易斯模式对于我国这种现状的改变是具有参考意义的。
刘易斯模式另外一个积极的政策含义是重视资本的作用。刘易斯认为资本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把资本积累看成是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的唯一动力。并且刘易斯注意到了技术知识增进对经济增长的积极意义,在他的分析中,“生产资本的增长与技术知识的增长被看成是单一现象”。因此,可以通过扩大投资,增加资本积累,从而拉动就业的增长,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解决具有深刻的参考意义。
第五篇:国内外研究现状(本站推荐)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实现阔叶材横切面图像中轴向薄壁组织的提取为目的,在总结、分析国内外先进研究成果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视觉技术,最终探究出轴向薄壁组织的提取算法。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
(1)深入的了解木材显微构造、木材细胞图像以及轴向薄壁组织的特点,为轴向薄壁的提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分析了数字图像处理的常见的几种算法,但是传统的算法不适合轴向薄壁的提取。考虑到木材微观图像中细胞的特点以及数学形态学在木材解剖学上应用比较广泛等因素,本文提出了基于形态学的轴向薄壁组织和导管提取的算法。为了更好的提取轴向薄壁组织和导管的形态,本文对图像预处理操作、结构元素的选取都做了一定的研究。
(3)经过形态学处理图像后,轴向薄壁组织和导管形态就会成功地提取出来。本文研究了两者的特点,提出基于封闭区域面积直方图的算法来分离出轴向薄壁组织的形态。对标记封闭区域、计算封闭区域的面积以及确定面积区域都做了相关的研究工作。
(4)经过上述两种算法的结合,就成功地从阔叶材图像中分离出轴向薄壁组织。本文对算法的每一步都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验数据来分析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