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学好计算机应用
怎样学好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培养和检验计算机专业学习者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性课程。
本课程重在培养应考者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的掌握,是深入学习其他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的入门课程,通过对本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使应考者能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从而为学习后续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今后从事计算机应用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并重的课程,因而在学习方法上也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学好、考好这门课程,最要紧的是要认真阅读自学教材和大纲。这里,关键是“认真”二字。认真不认真、学习效果大不一样。读书不认真,心不在焉等于白白浪费时间。所谓“认真”,就是全神贯注,一丝不苟。
其次,牢牢掌握基本概念。概念是反映事件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一系列基本概念,而每个概念又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外延,定义就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给某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精练、简明的语言,把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揭示出来。
第三,系统学习、全面复习。和其他学科一样,本书有自己的体系,各个章节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要全面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而决不能靠猜题、押题等侥辛心理。尤其是现在,自学考试也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考试一般都采用题库储存试题,输入电脑,由计算机出题、阅卷,所以考试的内容势必覆盖面广、题型多、题量大、题型稳定,如考生不是全面、系统地复习教材和大纲,就很难适应这种新型的考试方法。
第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本课程的学习,自学应考者应当尽可能把计算机这一工具应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并把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纳入学习过程中来分析研究,以求解决。这将有助于增强感性认识,更深入地领会教材内容,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本课程涉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国家教育部实施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一级水平相当,各章节的问题互相衔接,逐层深入,又有一定的独立性。自学应考者应当首先全面系统地学习各章,记忆应当识记的基本概念、名词,深入理解基本理论,弄懂基本方法的内涵;其次要认识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注意区分相近的概念和类似的问题,并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再次,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重点,有目的地深入学习重点章节。
第六,把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计算机上机操作实习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学员应当尽可能多地上机操作,因为上机实习既是学习理论知识的捷径,又是课程的要求和目的。
第二篇:怎样学好应用电子专业
怎样学好应用电子专业
浏览次数:84 发布日期:2010-11-29 9:26:14
电子技术最早是从无线电通信方面的应用发展起来的。后来又用到了无线电广播、雷达、导航、遥测、遥控等方面。因为是利用无线电波的传播信息来达到目的,所以人们又习惯地称它为无线电技术。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子技术也逐步地发展起来,广泛应用到除上述以外的医疗卫生、商业、文化教育 „„ 各个方面。什么是电子技术呢?简单地说电子技术就是应用电子元器件或电子设备来达到某种特定目的或完成某项特定任务的技术。电子技术研究的对象是电子器件和由器件构成的各种基本功能电路,以及由某些基本功能电路所组成的有各种用途的装置或系统。电子技术是本世纪以来发展最为迅速、最有成就的一门科学技术。它已经渗透到各种科学技术领域,各种科学技术部门都积极采用电子技术来取得本部门更大的进步与发展。由于电子技术已经深入各部门生产、科研、经济管理等方面,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因此电子技术的发展将为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普及、推广应用电子技术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广大读者尤其是初学者都迫切要求学习电子技术。那么从何学起呢?怎样学习呢?这里谈几点意见,供你们参考。学习电子技术在初级阶段的学习方法上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1 .掌握基本的知识:
初学者可以从阅读一些普及书刊开始,粗略地了解一些常用的名词术语和最基本的概念。这种初步“扫盲”是十分必要的,是入门所必需的。例如学习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直流电、交流电等等的概念以及掌握一些基本定律,如欧姆定律等。这些概念比较抽象,在学习时要注意尽量联系实际来学习。例如,学习电压时可以试着利用万用表来测量一下电池的电压。有条件时还可以通过仪器看一看电流或电压的波形是什么样的;听一听电信号转变成声音信号的效果。这些借助于实际的测量和观察,可以使这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既便于理解,印象也深刻了。掌握了这些基本概念,就为进一步学习电子元件和器件的知识以及电路的知识打下初步基础。.认识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和学会看电路图:
初学者可以从认识常用的元、器件开始,如电阻、电容、线圈、二极管、三极管,还有耳机、扬声器等等。要了解它们的名称、字母、符号、构造、外形、规格、计量单位等。进一步还要了解它们的性能,学会怎样鉴别它们的好坏,以及怎样使用的方法。在这些元、器件里,晶体管是电路的核心
也是学习的重点,一定要下功夫把它弄懂。在学习元器件时,可以用简单的仪表进行一些测量,检查一下它们的好坏。
学看电路图时要重视先学习方框图,它就象一篇文章的提纲。依靠方框图的帮助就
比较容易掌握整个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要熟记各种典型电路,为进一步学习电子技术创造条件。
3.由简到繁动手制作:
为了巩固基本概念,加深对元器件的认识和了解电路的作用,应当选择一些简单易做、容易收效的作品进行制作,例如简单的收音机、简单玩具、简易电子门铃、简易测量仪表等。然后进一步试做一些较为复杂的作品,四管机、超外差收音机,或电源装置等。
制作一件作品要经过认识元件、看电路、布线、焊接、安装、调试等过程。初学者要在焊接、调试上下功夫。调试前要基本弄懂电路原理、明确调试的步骤、方法和要求,才能取得较好效果。一件优秀作品往往就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成果。
4.善于总结:
有些初学者不懂电路原理,只会照电路图安装焊接,往往也能制作,但是作品的质量就很难保证,遇到故障也不知怎么办?这样的学习是不牢固的,提高也比较慢。如果通过制作能对电路原理加深理解,并善于总结制作成败的经验,提高就比较快。要学会分析各个电路元件起什么作用,掌握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怎样走,电路的静态电流,电压的关系如何,以及信号波形的变化等等。例如通过调偏流要总结一下偏流调大、调小对电路工作有什么影响,就有助于理解晶体管的放大性能以及工作状态变化等问题。这样对修理和排除故障也就比较容易了。
有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后,就可以进一步系统地学习基础理论了。
如果说学习初级阶段侧重于学习定性的理论知识和最基本的装制技巧,那么进一步学习就要提高要求。在理论上要对基本单元电路有定量的分析,能理解计算公式的物理意义和适用条件,并会灵活运用。要熟悉单元电路的设计方法,能掌握电路的参数、特性的变化。此外,还要进一步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学会使用一些常用的电子仪器;学会测量和排除电路故障等。电子技术的发展速度已经不是用日新月异来衡量,而是每时每刻都在飞速的发展。学习也是无止境的。亲爱的读者,让我们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勤奋地学习电子技术,以丰硕的成果贡献给祖国!
学习电子技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个人认为应该分三步来走:
1.第一步,培养兴趣。受家庭影响,我从小就对电子技术产生了浓厚兴
趣,整天把一些电池、导线、小灯泡连来连去,为搞清楚收音机里为何能发出人说话唱歌的声音,拆坏了家里唯一的半导体,不过父母并没有责骂我,而是鼓励我看看能否想法修复它,使得我对之痴迷不已,逐步走上技术道路。也许有人认为自己岁数较大,对能不能学好电子技术有所顾虑,其实大可不必,古时苏洵七十多岁才开始学诗,不是也成了唐宋八大文学家之一吗?只要有兴趣,学好学不好,不在岁数
大小。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对收音机、录音机、电话机、充电器、报警器、音乐门铃、无线遥控以及彩电、VCD、MP3、数码相机等电子电器怀有强烈好奇心,想弄清其工作原理,这就是良好开端,有了良好开端也就成功了一半。
2.第二步,增强自信。产生了兴趣,并不一定就能坚持下去。修理某一电子产品,打开后盖,看到密密麻麻的电阻、电容、晶体管、集成块,会感到无从下手,看看电路图东扯西连如同天书,自然打消了一半积极性,若再不知所措地捣鼓半天,一无所获,甚至造成故障扩大化,或者不幸遭到电击,都会让你的兴趣丧失殆尽,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失去学好电子技术的自信心。这时最好的办法是不要急于修理,而是去向行家请教,按人家指点操作,即便不明白其中道理,只要成功了也会兴奋不已。平时更要找一些简易电路比如闪烁发光灯、小功率的音频放大器、声光控制器等,动手焊接制作一番,虽然艰辛繁琐但苦中有乐,尤其是一旦大功告成,既可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又能不断增强自信,坚持不懈地学下去。
3.第三步,多思勤练。电子技术博大精深,电子产品五花八门,要想真正弄懂弄通,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也不能因此而放弃,由于各种电路之间并不是孤立的,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想快速掌握这门技术,就得多思考、勤动手,在制作成功简易电路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借助电烙铁、万用表等维修测量工具,多修一些日常家电,多制作一些功能复杂电路,尽可能扩大接触面,维修时多思考,多向行家里手请教,不断积累经验,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第三篇:怎样学好高中政治
一,政治课怎么学——钻进去,走出来,好学善思
1.钻进去。是指我们要深入挖掘课本,理解、掌握、识记每一个细小的知识点,尤其强化重点,在第一轮复习中主要侧重的是这一方面。这一步必须做好,必须扎实,只有切实钻进教材,理解教材并识记教材,才能既为做选择题打好基础,也能为将来构筑政治知识大厦填充合格的砖瓦。
2.走出来。指知识分类、知识体系的构筑。在平时生活中,我们既要埋头干活,也要抬头看路。政治学习也一样,既要记得死去活来,还要掩卷而思。合上课本,回想每一本书每一单元每一节每一框所包含知识点。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在做主观题时,能够有所想,能够快速答,能够全面准确的答主要的理论观点。比如,“用政府的有关知识回答……”,如果你准确明了有关政府的理论观点,再仔细琢磨材料,用什么答什么,基本可做到万无一失。估计每个老师都给我们构筑了全套的知识体系,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听听看看,而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自己能够亲自构筑出来,把老师的变为自己的,这样,我们就真正走出来了,书也就读薄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只有钻进去,再跳出来,才能既体验了庐山点点滴滴的真情实景,又能从整体上把一点一滴零碎的风景融汇成整个庐山的全貌。政治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二、怎么审题——大范围,小范围,抓题眼
政治主观题,一般是先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我们在看问题即审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首先,弄清答题范围。大范围,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四本书;小范围,哪本书的哪个知识块甚至哪个知识点。范围弄错了,一分都得不到,所以这一步非常关键。为此,我们在平时学习中,一定要能够走出来,熟悉教材,构筑好知识体系。比如,“用方法论有关知识回答……”大多学生大范围弄错,经济政治文化,乱答一气;再比如,“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一些学生却不知是哲学第三单元,即使知道是第三单元,但没掌握这单元的知识体系,结果作答抓不住要害,白费笔墨。
2.其次是抓题眼,即问题中有效的字、词、句,这是我们有效阅读材料,捕捉材料信息,搜集知识库,准确快速作答的关键。比如,“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你对国家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所采取措施的认识……"。在作答中,个别学生抓错了题眼,大谈对”国家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的认识,却丝毫没谈对”改革所采取措施“的认识,结果答案只可能是碰对了可怜的两三分,甚或一分也没有。再比如,”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当前,我国政府为什么要搞好城镇化建设……“这道题的题眼:”政府“、”为什么“、”搞好城镇化建设“。所以答题时,除了答政府为什么要干什么,还得稍微考虑城镇化建设的政治方面的意义,但好多学生题眼没有抓全,只注重了政府为什么干什么,却忽视了城镇化建设的意义,错失几分。所以,在审题时,题眼一定要抓全抓准。
科学审题,它会让你的政治学习事半功倍。
三、怎么有效阅读试题中一个又一个的材料——详读泛读,详略得当,为文综节省一分一秒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的答题得分至关重要。曾经一个学生问我:老师,我做选择题可以,差不多每次错的不超过两个,但主观题却得不了分。我一了解这个学生,和猜测的基本一致,这学生怠于记忆,但善思,思维阅读能力十分了得。所以选择题做得很好,但主观题做不到理论统帅材料分析。当然,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从小学到现在一点一点逐步积累的能力。尽管如此,我们也得有临时抱佛脚的智慧和信心。
1.先看问题,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阅读材料。看问题即审题,上文已经提到了,就不再赘述。
2.详读与泛读。一般情况下,看了问题,就基本知道该怎么阅读材料了。有时,材料只是导出问题的引子,这类材料要快速泛读;有时,问题只和材料的中心思想有关,这类材料的阅读,先走进去通读,再走出来掩卷而思,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主要意思,然后切题作答;大多时候,问题的答案要在材料里体会,这时要步步为营,逐字逐句仔细琢磨,层层意思认真体会,同时把琢磨体会到的和所识记的政治理论相结合,逐条分析解答。
总之,最有效的阅读,就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材料中,全面准确搜集对回答问题有用的信息。
四、怎样答好主观题——理论统帅材料,由主到次、详略得当、内外互补
在阅读材料审好题的基础上,正确作答是先前所有工作的归宿,作答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理论统帅材料分析解答。在审题时,是材料引导归纳理论,答题时则要理论统帅材料,即理论+材料分析。常有学生这样评价政史地的答题:地理试题,是什么就是什么;历史答题,可以天马行空切题切理恣意发挥;但政治答题,切题切理随意了很多,却得分可怜,甚或零分。我说,你的随意答题虽然在理,却是常人之举,不懂政治但懂道理的人,也会如你一样答得在理。我们学政治的独特之处,是用所学政治理论统帅你所分析的道理,即理论+材料分析。所以,学好政治,识记理解政治理论是前提。
2.由主到次。在审题阅读材料时,捕捉到的最明显的信息所呈现的理论,是应该首先作答在卷纸上的,这样由主到次以此类推,最后可答不可答的知识点,如果时间允许,就最好答上。
3.多角度分点答题。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是,要么对于一个意思,多点狠劲阐述,答得再多,阅卷老师只给一个知识点的分;要么是多个意思却归结为一点来作答,结果容易被阅卷老师漏批少得分。正确的答法,应该是从多个角度分点来回答,做到各点所表达的意思都不一样。另外还要看分下菜,分数多,尽量多角度多点回答。4.详略得当。这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最棘手的问题。该详该略,需要针对出题环境具体分析。不过一般来说,在一道综合题型里,涉及的各个小知识点要略答;而就某一个知识点所设计的问题,这个知识点需要详答。比如:
1、用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需要详答。
2、用矛盾有关知识分析……或者更大范围: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分析……矛盾主次方面则可能是众多答案要点的其中一点,这时一般只切题略答。
5.注意材料内外互补。一类问题是,除了主要从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思索答案外,有时还得稍微兼顾材料以外可以回答问题的理论。另一类是,直接看问题就明了了答案内容,尽管如此,还需要看材料,凭借材料的有效信息再补充答案。这样材料内外互补,得出的答案就比较全面了。
五、怎样做选择题 ——读懂、排除、比较
对于选择题的作答,我这里不想多啰嗦了,老生常谈的那些方法:排除法,比较法,比较时优先考虑直接和本质的选项……但我需要提醒的是,作答时一定要有信心,信心是战胜困难的法宝。要有信心的去读懂材料,去看每一个选项,相信自己经过认真思考,一定能够透过迷雾,选择正确的选项。若没有信心,看题时浮躁,选择时 随心所欲,难保准确性。都一个脑袋,别人能思考做出来,咱一定也行。
六、政治学习与时政的关系——政治为时政(现实)服务,时政引导政治学习
去年某位校长曾在会上说,政治考试就是考十八大和两会。我当时笑过之后,再想想,确实有一定道理。政治学习要为现实服务,脱离了十八大和两会这个现实,政治考试还有意义吗?所以,我们有必要挖掘这些时政里所蕴含的政治学理论,起码要理解个别重要的国家政策。比如金融领域的市场利率化、人民币资本可兑换……再比如政治生活领域政府审批制度的改革、由反腐到依法治国的政治体制的改革……这些,如果学生不能理解这些政策内容,是不容易找到相应的政治学理论依据的。
第四篇:怎样学好语文
2010-1-2 | 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一、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1、学习语文,应成为一种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内容丰富,知识广博,引人入胜。可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不少学校编制的语文题偏、难、怪,讲授的语文知识过多过深,这样使不少学生畏缩不前,失去了兴趣。其实,我国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精美的语言之一”,作为母语的学习,每个学生都应也能获得成功。“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对语文,没有兴趣,可以培养兴趣;有兴趣的,则应发展兴趣。兴趣可以是自行产生的,也可以是后天培养的。通过自己的努力,走进语文的天地,探寻语文的宝藏,你会发现快乐多多,收获多多,会产生良好的兴趣的。
2、学习语文,也应成为一种责任
现在有识之士担忧语文学习被弱化,著名作家王蒙前不久提出要打一场“汉语保卫战”。确实,在社会生活中,英语学习与考核被提到过重要地位。我们不排斥学英语,但我们更要学好自己的母语??汉语。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要掌握和提高现代语文的运用能力。
3、学习语文,应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好习惯一旦养成,将终生受用。结合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中学生应具有读、写、听、说、行的五大习惯。
二、中学生应具有的学习语文的五大习惯。、读的习惯。
(1)泛读的习惯。
泛读,就是广泛阅读的习惯,有人戏为“随手翻翻”。
随手翻翻,所翻的书宜杂。这样有助于开拓视野。说实在,有时在不经意中,你喜欢上了某一本书,喜欢上某一类刊物。因此,产生了兴趣,产生了追求。《读者》杂志深受读者的欢迎。每一期的扉页上都有“读者的话”,天南海北的读者在谈到自己喜爱的《读者》时,常提到是在“随便翻翻”中喜欢上的,这的确是经验之谈。
(2)精读的习惯。
精读,是指认认真真地读一本书。应该说,每一本书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赵普“半部《论语》”就“治”了“天下”。人生中,真正值得精读的书是不少的。精读,要多读几遍,烂熟于心。一篇文章读一遍,已读出大概,但还有不少遗漏之处。如果多读几遍,就能咀嚼出更多的东西。精读,对精华部分,要字斟句酌。对一篇文章,对一本书的精华部分,一定要细读、反复读。文章的开头、结尾及中间,都有关键句,一定要字斟句酌。不但要读出字面意思,还要读出深刻含义。不仅要读懂本段的意思,还要联系全文,进而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对比,深入领会。
(3)背书的习惯。
中学时代,是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如果能在此期间背诵上百篇优秀的古文、现代文,就为自己打下了扎实的文学功底。
背古文,背诗词,可以不求甚解,但字音要读准。
背现代文,要抓重点语句,但不宜过长。
背书自己要有要求,比如每日2首诗词。背时要与默写相结合,能默就能背。背诵要充分利用假日,这样日积月累,一定能出口成章,出口成诵。
(4)读报的习惯。
作为当代中学生,要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这是因为报纸上不乏新思想、新观点,可以向我们传授时代的信息,启迪我们的思路,报纸上也有许多优秀作品,对我们提高写作能力很有帮助。
(5)查找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工具。工具书,不仅在中学阶段有用,而且在今后的大学,甚至走上工作岗位都有用。
中学生应备的工具书有:
①《现代汉语词典》,②《古代汉语词典》,③《中国成语大辞典》,④《唐诗鉴赏辞典》⑤《宋诗鉴赏辞典》,⑥《唐宋词鉴赏辞典》,⑦《古文鉴赏辞典》 使用工具书前,要先读懂“凡例”、“说明”及“序”。
2、写的习惯。
(1)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既是理解、消化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又是对课堂教学的反馈。必须认真对待。
①先复习再做作业。
做作业时应先复习。梳理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然后做作业。
②独立完成作业。
做作业要独立完成。不能一有问题就与同学“讨论”,甚至抄袭别人的作业。当然,经过自己思考还没有弄懂的题目,可在下课后向同学或老师请教。③认真完成作业。
完成作业应A.规范。按作业要求先抄题目,再答题。B.书写清楚。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C.认真订正作业的错误。错误是常见的,要认真订正。同时,错误也可能是习惯性的,一定要认真订正。对此,许多同学编有“纠错集”,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2)做笔记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生活中,我们读到好的文章,或一段精彩的描写,甚至一句隽永的名言,都应该随时记下来。
(3)写随笔的习惯
“随笔”,顾名思义,一是随时写,二是写随感。它以形式灵活得到学生的喜欢。要写好随笔,我主张:
①备个好本子。买个价廉物美的硬面笔记本。
②起个好名称。给自己的随笔本起个集名。集名力求新颖,富有文学色彩或个性。
③留下目录与序的空页。留下目录页,以便日后编目录,留下序言页,今后可请家人、同学、教师、作家或其他人作序,也可自己作序。
④保证每周至少写一篇。如果每周写一篇,可以作这样的安排,即一次自由选题,一次结合写作的教学作选择、补充,强化性训练。两周为一轮回。⑤每学期使用一本。
(4)投稿的习惯。
作为语文爱好者,应积极投稿。要投稿成功,应①认真阅读报刊,了解报刊的办刊特色及稿件需求。②认真修改自己的文章,使文章有亮点,有特色。
3、听的习惯。
(1)善于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① 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与别人交谈时,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话,不能心不在焉,顾左右而言他。在听别人发言时,应多思考,特别思考这一话题我自己如何表述,发言者给了我哪些启发。
② 捕捉关键词语,抓住谈话要点。
与别人交谈时,要捕捉关键词语,听懂别人的发言,如听到可能有岐义的词语时,要联系前后表达,弄懂确切的意思。如有必要,可与之沟通,明确对方的意思。
(2)听音乐、听广播的习惯。
现在学生喜欢听音乐。确实,音乐的韵律、意境,与散文、诗歌有许多共通之处。特别是好的歌词,显得聪慧、灵动。从音乐中,从歌词中汲取营养是可取的。听音乐以经典音乐为首选。
广播是我们通向社会、通向世界的重要桥梁。由于中学生看电视、读报刊的时间难以保证,应充分利用饭后、睡前的点滴时间,听听当天新闻、听听配乐散文。这既是休息,又是学习。而且广播中播出的文章,大都是经过编导人员精心修改的“好文章”,再加上播音员纯正的普通话和表达,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提高我们听说和写作能力。
4、说的习惯。
(1)上课积极发言的习惯。
上课自己不能是“看客”,而应成为“说客”。我们应积极投入。
发言时可拟个提纲,也可打好腹稿。陈述自己意见要大方、得体。如果同学对自己的发言有异议,一定要注意尊重同学,友好地与之交流。
(2)主动与别人交流的习惯
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交流越来越直接,“面对面地交谈”,“说”成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之一。
要会说,要养成主动与别人交流的习惯。
主动交流时,要会引出话题,善于抓住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交流。同时要注意向对方学习,要学习运用身体的姿势、眼神、手势等“第二语言”。
5、行的习惯。
行是有别于读写听说的综合的语文学习习惯,专作一项介绍。
(1)泡书店、图书馆的习惯。
每周或每月到书城、新华书店翻阅新书。
泡书店也使泛读成为可能。当然看到心爱的书要买下,每月买1??2本书,形成自己的“小书架”。
“泡”校内或区、市图书馆。
图书馆藏书量多,如果说书城、新华书店的特点是新书多,那么图书馆的特点则是经典书籍多,报纸、期刊多。
(2)网上“行走”的习惯。
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网络正成为人们增长知识、开拓视野、了解世界的窗口。对中学生来说,要养成用电脑阅读、检索的习惯。
由于网络是虚拟世界,中学生要有选择、辨别的能力,到有益、健康的网站,坚决屏蔽不健康的网站。
而由于网络具有强大的检索功能,我们要学会运用,养成检索的习惯,但由于多种原因,有时有些数据还不够可靠,要学会比较、鉴别。
(3)旅游的习惯。
古人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现代社会旅游资源丰富,走出去看一看,瞧一瞧,会觉得心旷神怡,会感到外面的世界真精彩。而在旅游的途中,收集景点的资料,听取导游的介绍,撰写旅游的心得,会使你的语文能力得到综合提高。旅游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时间可能,可以先从市内的景点浏览,然后向附近地区、附近省市,甚至向国外出发。旅行的途中,对人文景点要多多关注
你好!
学生都说学语文难,因为数理化或者英语好好学习都能拿满分,可是语文却从未出现过满分。语文老师说语文难教,说是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这些观点都对也都不对。语文是没有出现过满分,但语文的及格率却是各门学科中最高的;语文的范围是很宽泛,但语文也不是没有边际的。这就看你怎样看待语文了。如果你把它看作是生活的必须,它也必定帮你提高生活质量,甚至是考试成绩。如果你只把它当作考试工具,那么它用起来确实很难。所以要想语文学习起来不难,首先在于转变观念,把语文当作生活的必须。
学习语文要做到三重视。
一、重视积累。一说到积累不少同学都想死记硬背,其实如果从小养成背诵的习惯,记忆并不是太难的事。因为我们要增长知识,说要学会阅读,要想学会阅读首先要积累足够的字词。所以语文积累首先是字词的积累。把每一课学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都记住。其次是语言积累。前人的语言精华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只有多背诵名家名篇,我们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才能提高。第三是表达技巧的积累,包括文章的结构方法表现方法修辞方法都有积累的必须。第四是思想感情的积累,我们的前人有许多思想情感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感受和体会。
二、重视阅读。阅读不能带有功利性,不能说是为考试去阅读,应该为求知阅读,为陶冶情操而阅读,为丰富思想感情而阅读。阅读应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需要,如果把阅读当作一种负担,那是不可能有什么效果的。
三、重视表达。积累阅读和表达应该是同步进行的。积累了就要在生活中会用。不用那些知识就是死知识。在口语中运用,在局面语文中运用,这一点,我觉得写日记是最好的练笔方式。
当以上几个方面都成了习惯,语文就会学好了。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把每课的生字掌握住,在生活中,自
觉把遇到的生字词掌握住;遇到好的诗文自觉把它背会;经常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学习前人的好的思想,感受前人美好的情感。有了想法和感受努力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并且努力表达得更充分、更有艺术性。一旦养成了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不仅语文成绩肯定会上去,你的思想会更深邃,感情会更成熟,视野会更开阔,气质会更高雅,思维会更缜密,心胸会更宽阔,也会更有智慧。所以说,学习语文不仅是考试的需要,更是生活的需要。与其说如何学好语文是靠方法,不如说是靠习惯。
学好语文五要素
怎样才能学好语文?不妨在以下几个万面下一番功夫。
第一,开课堂上要聚精会神听老师讲课,把老师讲的每一个问题都要弄明白。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记在个本上,下课后再去问老师。
第二,每天课余时间,都要认真去复习当天学的功课,办法是熟读课文、有些还要背熟。
第三,每大坚持写日记。小学生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写日记,每天都写,练习多了、作文自然就会好起来。坚持每天写日记可以学习写文章的本领,运用课内外学到的新词汇,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
第四,除了课文知识外,在课余时间要多读书,多看报,要着童话、看历史人物故事,课外多读书,对学好语文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第五,要学好语文,还得从多方面努力。比如,看电视的时候,聊天的时候只要用心都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和词汇。不少成语可以从爸爸和朋友们谈话中学来的。
第五篇:怎样学好初中语文
怎样学好初中语文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是人类语言的基础,所以学好语文是至关重要的。
要想学好语文最重要的是培养兴趣。同学门都认为语文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灵活性差,知识太死。其实不然,语文的特点主要有三:一是开放性。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生活的任何内容都离不开语文,只要有意识地学习,在生活的任何场合都可以学到语文。因而语文具有最便于自学的突出特点。二是情感性。“文章不是无情物。”不仅文章,就连我们民族的文字也个个充满着感情色彩。教师带着感情教,才有可能教好;学生带着感情学,才有可能学好。离开了感情因素去单纯地学知识,是导致学生对语文厌学的重要愿意之一。三是灵活性。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呈现线形或链条形排列,而是螺旋式上升。因而语文学习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是很严格的,是相对而言的。学习语文不能搞自我封闭,机械死板的学。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掌握语文这门学科呢?
一、学好课本知识。
课本知识是语文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它。有不少学生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再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其实,这还不够。学习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你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课本要反复阅读,直到把问题看的透彻了、明白了。为了巩固知识,你最好在课下做一些练习,知识才会掌握的更牢固。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注意课外积累。
知识就像海洋,课本里的知识只是海面上的一个浪花,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所以适当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进入了紧张的学习阶段,我们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因此,阅读时要有选择。我们应广泛浏览各种书籍和报纸杂志,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并有条理的做下笔记。要关心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动态,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断进步。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积累更多知识,更能丰富我们的生活。
三、加强写作训练。
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诵。如果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都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
希望你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从现在开始,长期坚持,以日积月累之功,收水到渠成之效。
近来,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学界、学术界)有识之士,对现行的语文教学提出了大量尖锐的而又不乏中肯的批评,概括起来,不外乎是: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特苦;不该学的大行其道,该学的没有真正学到手;耗费了学生的青春,影响了学生的健康,甚至不同程度地扭曲下一代人的心灵。通过批评与反思,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捡起我们的前人留下的一句教学格言: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
目前书市上供应的,学生书包里装着的,教师办公桌上堆着的,新闻媒体上做广告的,还有专做这一生意的上万农民到各校上门推销的所谓语文学习辅导书刊、练习册、模拟试卷等等,虽大多冠有名家、名师、名校的头衔(有的假冒其名,有的确实是此类有头有脸的人
所编著),但此类泛滥成灾的货色绝大多数可归之为“鱼”,且不一定是好吃的真有营养的“鱼”,甚至有不少是用泡沫塑料仿造的“鱼”;真正有价值的可归之为“渔”一类的语文参考类辅导类读物却难觅踪迹。尤其必须正视是,我们眼下所使用的通用语文教材,也很难列入“渔”的范畴,至少没有将“授之以渔”的宗旨贯穿其中。
我们不妨先对什么是语文学习的“渔”,它到底该由哪些东西构成,作些探讨。
笔者以为,语文教学中,教师所要授给学生的“渔”,应是学生今日学好语文,有利于将来各方面发展并终生受用的最基本的功夫,大致有以下内容。
一、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是注释和校正汉字读音的简便而又科学的工具,比起古代的反切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二、文字书写。
文字书写应规范、清晰并力求美观。标点符号应视作文字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应达到这一要求。
三、朗读与背诵。
朗读语言材料应做到正确、清晰、富有情感色彩。背诵的对象应是优秀的经典文本,而不应是眼下所盛行的教师课堂讲解笔录和习题答案之类毫无背诵价值的东西。
四、查阅工具书。
中小学生主要应学会熟练使用四本语文工具书:《新华字典》(小学低年级)、《成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小学高年级)、《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初中)。这些词典应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配备并学会使用。高中阶段再教授一点查阅专业性的大型工具书及文献资料的方法(但不可能人人配备,可让学生自己到学校图书馆查阅)。一旦学生会用以后,教师就绝不能再越俎代庖。而目前的情况是,往往先由教师查好后再抄给学生,这样的做法非彻底改变不可。
五、作笔记。
语文笔记大致可分书头笔记、阅读摘记和日记三类。其中,作书头笔记是最简便、最实用又是最不可缺的功夫。阅读摘记可由“读书纲目”笔记本与卡片两者结合,前者用以记录所读书籍/文章中较有价值者的题目、出处和内容提要,后者用以摘录精采的片断、佳句、格言等。日记写录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观察与思考等。
六、收集、整理和积累资料。
目前来说,这点几乎是个空白,教师大多不讲,学生根本不会,必须从头做起。
七、课外阅读。
课内阅读仅是个例子,课外阅读才是目的和根本。阅读应是大阅读,除书刊以外,还应包括影视广播的观看/收听。
八、关注、参与、体验和感悟人生。
近代的学者倡导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既是人生的信条,也是学好语文能有所成就的必不可少的途径。语文课上,可结合文学作品的教学和作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细心体验和感悟人生。如此,学生作文将获得无尽的“源头活水”。
九、思考、分析与质疑。
不管是来自于哪一方面,都必须逐步养成独立思考、辩证分析和大胆质疑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为以后运用和创新打下扎实的能力基础。
十、语言表达。
语文表达分为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两者同样重要。对于书面表达,目前一般只强调准确、连贯和得体。我以为还应加上简明、真实。契诃夫说过:简明是天才的姊妹。而真实,更是一个大前提。当前学生作文中充满了虚假的东西,而虚假的表达,即使再准确、连贯和
得体,又有何用?
综观当前的语文教学,上述十条中,除第一条学生的拼音能力和说普通话水平相对较好以外,其余九条,可以说远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扎实的训练,更不用说形成习惯,有的则完全是空白(不仅是中学生,有的到了大学毕业,甚至是中文系的大学毕业生,也还留有这方面的某些空白)。我们的语文教学,如能从以上十个方面切实努力(严格要求,科学训练,并使之养成习惯)的话,“耗时多、负担重、效率低”、“中国人学本国语言,学了十多年还不能过关”的“咄咄怪事”将不难彻底地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