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文化建设论文
关于学校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感悟
序:本人分别在公办学校从事了四年和民办学校从事了八年的教学管理和教育工作,汲取了其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以及一些关于教育教学管理的论文、书籍,通过对我梁才学校建设文化的学习获得以下感悟,望能与各位同行获得共鸣!谢谢!
当前学校走内修发展道路是实践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走内修发展之路,把握概念是前提,文化建设是根本,发展教师是关键,精细化管理是策略,校园基础建设和“三支队伍”两项基础工程。
一、注重质量、精细化管理、打造品牌(特色)、不断创新,是内修发展的显著特征 内修发展是发展结构模式的一种类型,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关于学校的内涵发展,我校提出“十讲”和“十个转变”,归纳起来就是科学发展,其核心要素是教师、课程、课堂和学生。内修发展体现一个学校的软实力,而不是硬件的建设。走内修发展道路主要通过内部的深入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学校走内修发展道路,第一要务是发展教师,根本措施是提高科研实力,根本内容是学校文化建设,根本途径是提高管理水平,硬件支持不可或缺。
二、关注教师、学生的发展和学校文化品位的提升是学校内修发展的应有之义
学校内修发展的着眼点首先应定位在教师的发展。教师是学校办学中的第一要素,是学校最大的硬件工程。整个师资队伍的水平,对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能够传达给社会以明确的信息,引起社会积极的评价,给学校带来良好的社会信誉。名牌教师在校内外都会产生一种“晕轮效应”,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大计。”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教育和民族的振兴是如此的重要,那么教师的发展对于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的作用就更值得重视了。
当前学校教育中影响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式。在课程设置方面,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制约,过分偏重学科类课程,忽视活动类课程,偏重必修课程和分科课程,忽视选修课和综合课程,从而导致教学内容偏难和过分关注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标准化”、“规范化”的制约,过分要求所有学生达到同等标准,从而导致过高的统一要求,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这些问题只有通过积极稳妥的课程改革才能解决。
三、以“学部管理为主,学校统筹管理为辅”为指导谋划学校的内修发展
学校是一个系统工程,人财物事,信息时空,要素结构,规模效益,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运筹决策,才能推动学校的发展。要运用系统的“整体原理”,一切从整体出发,优化要素,完善结构,追求“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最佳效益。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应在以下方面持之以恒地推进学校的内修发展。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让思想引领学校的内修发展。
学校的内修发展首先取决于正确的办学思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那样:“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学校确立起“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个性彰显,国际视野”的办学理念;“文化树人,制度律人,目标引人,奖惩催人”的管理理念;“学前小学规范奠基,初中高中质量扬名”的发展方略。我们就可以提升学校的品位,促进学校的发展。
(二)实施系统科学管理,构建科学管理系统工程,让管理保证学校的内修发展。
学校管理是学校办学思想得以实现和一切办学举措得以落实的保证,学校质量、办学层次、教育品位的高低,都可以在管理上找到结论。要实现学校的内修发展,就必须不断完善学校的管理。在学校管理中,要坚持以系统论作为学校管理的方法论,推行“两化三全四线”,追求工作过程的最优化。不断优化系统要素的配置,完善系统结构,加强系统调控,实行民主治校。在管理思想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等诸多方面,形成系统科学的管理特色。以“十讲十个转变”为抓手: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核心思想为指导,逐步完善管理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根据毕节市发展的新形势,针对生源结构发生的变化,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并努力将管理思想转化为操作流程,实现管理理念的科学化。
——创新管理体制,降低管理重心,优化管理效益,激发办学活力。实施分管校长领导、年级部主任负责的年级部管理责任制,进一步细化年级部主任的职责,实现行政管理的扁平化。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考评机制,积极推行用人制度改革,充分发挥目督办的职能作用,坚持校务公开制、收费公示制,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办学形象,保证学校事业稳步健康的发展,实现制度管理的规范化。
——加强民主监督,推进民主治校,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师生员工牢固树立“共谋发展,卓越报国”的思想意识,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实现民主管理的人本化。
——进一步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做到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管理领域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实现过程管理的精细化。
(三)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实施“以师德铸师魂,以聘任树团队,以研培促提高,以団帮构和谐。”让教师成就学校的内修发展,同时成就教师自身的发展。初中新课程改革为学校和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师即研究者”应当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角色定位,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评价体系的重构这些问题,离开了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都是难以收到效果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有好多学校仍然对教育科研持排斥的态度,很多教师视科研为额外负担,或把科研看得很神秘并敬而远之。我们有责任启发诱导,铺路搭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们应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学历补偿教育基本完成的基础上,从政策上支持鼓励教师不断进修,不断提高学历层次,丰富教师涵养。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习成为教师自觉的行为。
实施“学术沙龙,名师工作室,命题研究,师徒绑带,教坛新秀评选”等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尽快成熟,促使中年教师逐步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教师。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请名师到学校讲学,派老师到外地听课交流,参加教研、科研活动,与名师接触,感受大师风采,寻找成长的灵感。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爱岗敬业、乐于学习、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结构合理的教师群体是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
(四)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发展线,没有教育的高质量,也就失去了学校存在的根基。我们必须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在努力拓展学生的发展领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发面做出不懈的探索。我的构想是:
1、争取让学生掌握三个必备的学习工具:(1)学会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2)学会运用网络搜集信息,(3)学会运用图书馆查阅资料。
2、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要让学生知道,凭一纸文凭或两个证书就可以终身无忧,坐享其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要想生存下去,必须坚持终身学习。
3、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让他们终身与书籍为友,朝夕与书籍相伴,让知识的涓涓细流滋润学生的心田。
4、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让他们对自然界的奇妙充满好奇,时常有进入实验室研究一番的冲动,有解开某种谜团的强烈的渴望。
5、让学生走进操场,走到阳光下,走向大自然,享受阳光体育运动带来的健康、愉悦、激情和活力。
6、创造条件开设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开阔学生视野,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
(五)着力打造校园文化,优化学校育人环境,让校园文化润泽学校的内修发展。
校园文化不仅是育人的隐性课程,而且是校园之内全方位的精神文明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抑制人的不良行为,也能够熏陶、培育人的优秀品行。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够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文明幽雅的物质环境,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争创一流的文化传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全员参与的民主管理,严谨求实的校风学风,应当成为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科学内涵。把校园环境作为“第二支教师队伍”来建设。校园景点设置力求内涵丰富,寓意深刻,让一草一木都能说话,一砖一瓦皆可育人,从而发挥独特的教育功能。
整体构建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坚持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三位一体,建设好校园物质文化;坚持学习与反思、创新与实践相统一,搞活学校观念文化;坚持知识与能力、智慧与道德相结合,丰富校园活动文化;坚持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相结合,规范学校制度文化。打造校园精神,弘扬校园精神。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血脉,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拼搏进取、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精神,不仅是某一所学校的传统,也是很多历史悠久的学校共同的文化积淀。凭着这种精神,学校的办学目标得以不断提升,一流的标准也会不断提高,由此而形成的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成为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凭着这种精神,老师们就会走上一条永不满足、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治学从教之路;凭着这种精神,学子们会满怀理想与憧憬、希望与追求,不断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构建简单、和谐、融洽、便于沟通、利于合作的人际关系,营造融校园、学园、乐园、家园为一园的和谐的人际环境,形成宽松、友善、互助的人际氛围,使广大师生产生在学校工作、学习的自豪感和团体归属感,从而增强全校师生的凝聚力。
办学的实践使我们深切感到,先进的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的先决条件,科学管理的系统工程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内在要求,不断深入的教学改革是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深层次的教育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加速器”。学校的内修发展就是要使办学的各要素协调有序,从而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最后,让我祝愿我们的梁才学校成为乌蒙高原上的一朵奇葩——灿烂而辉煌!
——————韩志敏
二O一三年十二月一日
第二篇:关于学校文化建设论文
校园文化建设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邱榕基曾经说过: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极为重要的;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还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生存与竞争的本领,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创造一种优良的适合学生要求的文化氛围,作为思想教育的手段与补充,是可行的。
一、校园文化建设,对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极为重要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把娱乐学生的身心、陶冶其性情、潜移其品性、培养其情操、塑造其灵魂,作为指导思想,在种种校园文化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逐步孕育一种民族的爱国主义的文化氛围,一种崇尚英雄献身为国的氛围,一种勤俭为民艰苦创业人民利益至上的氛围,使校园内充溢高尚的文化学术气氛,并以之去抗御社会上的不正之风。
二、校园文化建设,能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掌握更多的生存与竞争的本领,更能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扩大视野,个人特长得以发展,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大学校园的文化建设,还能促进身心健康,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极为丰富的大学校园的文化活动是高层次的,是极为复杂的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比如对人生、真理与价值的思考,对现实生活的思考,都表现出大学生哲学思想的倾向。其认识的深浅,决定人的精神层次的高低。塑造人的灵魂。以塑造健康的灵魂为目标,才有健康的校园文化乃至健康的社会文化。
现在,社会物欲横流,利己主义泛滥。爱国的民族献身精神,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敬业精神等等,已被争名逐利者践踏弃之如泥了。要建立和谐社会,法律是起抑制警戒作用的,但教育的作用更不可轻估。我们不能急功近利,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否则,这与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相去何远!要搞好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按“三个面向”去工作,使校园文化建设向高层次发展,获得更好的成绩。
第三篇:太平中心学校廉政文化建设论文
夯实学校廉政文化建设创建和谐校园
张酹
学校是培养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文化的传承、祖国的建设与繁荣昌盛离不开“德才兼备”的人才。有才无德,必将产生不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致使个人利益高于一切,将会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损失,甚至会带来灾难。因而,学校要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把校园廉政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首要工作来付诸实施。
作为廉政文化,它是一种无形的、潜在的力量,为反腐倡廉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进行中,廉政文化建设深深地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核心领域。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提出,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促进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再次重申了“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要确保权力正常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行使。”党中央在十七大提出这一观点,进一步彰显了党和国家反腐倡廉的决心。作为传播先进文化、担负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学校,更应理直气壮地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现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加强学校廉政文化建设,作交流探讨。
一、高度认识学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青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设祖国离不开他们,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在学校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使少年儿童从小树立坚定的廉洁信念,使学校成为一片乐土和净土,净化师生美好的心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将来步入社会各行各业,就会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至于个人利益至上。心中常思为人民谋利,廉洁奉公,从根本上消除腐败私欲,对弘扬社会主义廉政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大力宣传,掀起廉政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在学校中大力宣传廉政文化,使师生对廉政在思想上产生牢固的思想意识,让学校廉正文化建设有良好的环境和扎实的基础,形成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使学校把“勤政、服务、奉公、廉洁”作为座右铭,使学校领导干部更加勤政廉洁,使广大教师真正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廉洁的良好形象,从而使学校更充满活力、生机。
就学生接受教育的实际而言,不仅局限于学校,还来自家庭、社会。这些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故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广泛开展廉政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主动宣传廉政知识,把廉政文化与家庭、社会等结合,利用教育的双向性,达到学生与家长、教师、社会相关人员的互动,进一步扩大廉政文化建设的社会效应,将廉政文化与整个社会的敬廉崇洁活动融于一体,充分让学生置身与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的廉政文化氛围。
三、民主管理,行政教师作表率
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各项管理民主化是搞好学校廉政文化最重要的关键因素。做好民主管理工作,无疑给校园廉政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制度是管和约束的体现,在惩治腐败和预防腐败中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而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学校要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在容易滋生腐败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制订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廉政规章制度,严格管理。进一步推行和实施公开制度,以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要干部人事任免和大额资金使用为主要内容,运用不同形式,从决策到执行等各个环节全程实行民主监督。
就我们在工作实际中,对教师管理、人事制度、经费使用、职称方案等至关重要的内容,采取和坚持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民主化。每一项制度、方案首先由教师进行集体讨论,汇集广大教职员工的智慧,本着以人为本、促进工作和谐发展的原则,充分让教师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让教师参与民主管理中,形成民主集中的管理。对重大事项采取民主讨论,大家决定,发扬了民主管理的优良作风。就学校而言,保障机制经费的使用和职称评定是广大教师最为敏感的环节,为使学校廉政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我们首先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民主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和方案。严格按照制度、方案执行,实行公平、公开,公正、透明,经费的使用向全体教职员工定期公布,清楚明白、规范;对职称评定,评审方案不临时更改,各参评教师可依据方案,自行量分,评定
中不讲私情,不违规违纪,不搞暗箱操作,评审过程和结果公开公布,参评教师心悦诚服。从而树立了廉政的良好形象。
在制度上,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把廉政文化渗透到德育工作中,成立专门机构分管学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把党员纳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的提升,教师的评优晋级,学生评优、升学的重要依据。紧紧依靠制度建设深化校园廉政文化。达到用制度规范领导、党员、教师、学生的各种行为。使之逐步符合廉洁的标准和要求。最终达到在领导中形成“廉洁从政”,在教职工中形成“廉洁从教、公平教育”,在学生中形成“崇廉、敬廉、养廉”,促了进学校廉政文化建设。
四、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廉政文化建设
1、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开展学校廉政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把廉政文化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在课堂上进行廉政文化的灌输,廉洁意识的培养。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收集整理一批传统文化中的“廉论”、“廉文”、“廉戏”、“廉画”等;提炼、挖掘民间的有关廉洁自律、克己奉公、勤政务实等优秀廉洁思想;在教育、制度、监督各个环节中增加廉洁文化的含量,与学生共同研讨反腐倡廉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要加强学科渗透,教师要挖掘各学科教育中蕴含的丰富的廉洁、诚信、勤俭等教育资源,以多方面融入廉政教育的内容。
2、定期开展廉政文化活动。学校每学期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周或活动月活动,活动以“廉洁”为主题,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将廉政文化融入学生的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之中,引导学生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意识。如唱廉洁歌曲、讲廉洁故事、举行廉洁主题团队会、以廉洁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以廉洁为主题的绘画、漫画比赛、办反腐倡廉黑板报、写敬廉崇洁作文、背一组反腐倡廉的格言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强化廉政文化在领导、教师、学生中的影响。
3、形式多样创建氛围。学校要利用报告会、讲座、团队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通过学校远程设备、广播、校刊、校报、宣传栏、黑板报、标语等形式将廉政电教片、廉政文件、廉政法规、校务公开等进行大力宣传,如在校园显眼处张贴廉政警句、格言,悬挂大幅廉政标语等。积极营造廉政文化建设的氛围,使廉政文化深入每一位在校师生员工心中。
4、理论学习与反腐警示相结合。为使学校廉政文化不断深化提高,学校除利用每周的政治学习,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华人民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等党和国家廉政建设法规和中纪委七次全会精神,提高教职员工的理论水平。同时要结合实际,请相关法律、司法部门,通过案件实例向师生进行警示教育。以强化师生思想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为宗旨,最终达到提高师生认识,增强拒腐反腐的能力。从而提高廉政文化的工效。
五、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与实施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在开展学校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将廉政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教有机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崇尚真善美,憎恨假恶丑,不断养成健康的荣辱情感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勤学、善钻、甘于奉献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以“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为目标,用廉洁典型和传统美德教育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使廉政文化建设与实施素质教育有机结合。
总之,学校廉政文化建设,关系着我们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是否拥有正确、积极、健康的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关系着我们民族的前途和兴衰。我们作为培养青年一代的教师,肩负着历史的重任,一定要从自身做起,提高依法执教和依法治校的自觉性,创建良好的校园廉政文化氛围,牢固树立“服务于人民、奉献于社会”的思想意识,作学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表率和领头人,培养造就大批有较高道德水准和文化素质的优秀人才,为祖国的建设和未来建立坚实的廉洁堡垒。
第四篇:学校文化建设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
新课程改革实施的焦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取决于教师的教学风格,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是学风问题,还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的环境,即校风。学校不仅仅要求每一门课程,而是要求整个学校生活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渗透、弥漫着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因此,我们要立足实际,努力营造宽松与高洁、明丽与清新的校园文化氛围,禁绝强制的纪律和苛严的规训,使学校变得有吸引力,成为师生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场所,我们要使师生在跨入校园之前,内心已朝思暮想而且不可遏制地渴求,置身校园之中,内心会涌动几多难以割舍而徘徊瞻顾的依恋。如何进步优化育人环境,强化我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呢?
21世纪学校文化具有下面的特点:
1、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兴趣,积极理性的研究态度,发扬本民族文化的责任心,要具有扎根本土又向世界开放的文化心态和创造现代文化的能力;
2、文化交流开放与快捷,尊重文化的多元化及其精神生命的丰富性;
3、文化活动形式丰富多样;
4、文化追求具有高层次、高品位,是先进文化的代表;
5、有力地影响并引导社区文化尤其是乡村文化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进;
6、文化形态的密集程度不断提高,到处充满文化气息,有选择性地开展文化活动,接受校外文化;
7、有机地渗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形为、价值取向等,但要严格控制文化动作的市场形为,防止商业化趋势。
根据以上的现实特点,我从以下方面谈一谈校园文化建设。
一、.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学校的治学理念、精神面貌和办学特色,是以学校物质条件为基础的载体文化和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文化的统一。所以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二、校园文化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 校园文化建设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创建静态物质环境与动态精神文化相结合的校园文化。
俗话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校要有意识地利用校园的潜隐机制,挖掘教育内容,如致力于校园的绿化、净化、香化建设,为师生建设“四季有花香,处处绿满园,时时有欢笑”的富有生命成长气息的整洁校园;设有班级公约,学习园地,作品角,读书角,光荣榜,智慧树及校训,名人塑像,学校标志等文化教育项目,体现出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营造充满“生命对话”的人文氛围,让每面墙壁,每一块草坪都会说话,布置光线充足,空气畅通赏心悦目的教室,全面提高师生在校生活的文化环境质量。通过各种展现师生精神风貌和规范学生言行习惯的校园活动,形成和培养严紧、务实、求真的校风;乐观、积极、向上班风、独立、勤奋、自主学风。学校文化环境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反映社会主流文化,又要以引导和适应某年龄段学生的鲜活的文化形式出现,它生动活泼富有动感,是满足学生健康的精神生活的最有效的因素,良好的校风、班风能使处于集体生活中的师生个体,感受到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学校应加强民主管理力度,领导和教师,教师和学生应平等交往,加强舆论宣传教育引导,拓宽教师参与学校,学生参与班级的民主管理渠道,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积极的班风、校风,拉近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彼此间的心灵距离,激发竞争意识和探索欲望,培养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充分发展师生的个性,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培养师生的文化品位和鉴别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在复杂的环境中主动、健康地成长。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
原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学生不仅是校园美的欣赏者,也应该是校园美的创造者。校园环境建设。设要提高文化品味,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的文化风格。要把校园环境建设与创建特色学校、文明学校和园林式学校等结合起来,通过3-5年的努力,抓出成效。
1、校园的净化:大力加强学校的卫生保洁工作,全面治理校园内存在的“脏、乱、差”现象,办公室、教室、实验室等教育场所,寝室、食堂、厕所等生活设施都要干净,还要保持墙壁、阅报栏和各种宣传窗的整洁、有序。师生都有很强的环保意识,无乱扔纸屑、杂物现象,使校园始终保持干净整洁、文明和谐,成为师生工作、学习、休憩的理想场所。要定期、不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检查评比,提升校园环境建设水平。
2、校园的绿化: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花坛为辅,适当设置景点,做到点面结合、布局合理、搭配协调,营造花草葱荣、绿树成荫、清爽优美、赏心悦目的校园环境。达到“一校一景,校在林中”的绿化效果,努力使校园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
3、校园的美化:学校的各种标牌设置都要美观、精致,走廊、过道和室内,要饰以与环境相协调的体现公民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目标、人文精神培养、终身发展需要等内容要求的名人画像、名人名言、名家字画,或师生的书画、美工作品等,挖掘、保护校园内或校园附件的自然、人文历史景观,使学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艺术熏陶和思想感染。
4、校园的语言文字:要大力推广普通话,使之成为校园语言。校园内使用文字要规范,如校风、校训、标语、警句等。保护操场、爱护绿化等各种提示牌,要使用诗一般的语言,在提醒学生的同时,陶冶学生情操,避免使用“禁止”、“不准”一类的生硬词句。
5、校园环境的知识化:要充分挖掘学校的各种资源,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加强多方面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有楼房的学校每一个楼层、有平房的学校每一面墙壁,可设一个主题,形式可以是文字,还可以是图画,也可以图文并茂。主题可以选择道德规范、文明礼仪、爱国爱民、清正廉明、清节自守、勤劳勇敢、质朴俭约、勤奋好学、尊师重道、理想信念、陶冶情操等。通过板报、橱窗的科普宣传,实验楼里生物标本的展览,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旁挂的精致小牌、教室里学生自办的学习园地、举办知识竞赛等方式,使学生在受到艺术美的熏陶的同时,学到丰富的知识。
除了陶冶情操的美丽环境,一所学校还必须有依法施教、依法学习、依法生活、依法行政的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所谓“不依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使制度“文化”化,将处于表层面的物质文化与深层面的精神文化之间的层面相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因此为了培养和锻炼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再现和表现校园文化精神,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学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
1、组织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学生社团或兴趣小组。如成立文学社、书画社、合唱团、舞蹈队、球类队,举办文艺表演、召开校园音乐会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演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
2、精心组织各种学生集会。学生集会包括校会、国旗下讲话、班会、团(队)会以及节日庆典等,要根据不同集会的不同特点和要求,精心、规范地组织,使每一次集会都能够使学生激动不已,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受到启发和教育。
3、积极开展读书活动。要办好学校图书馆(室),在增加藏书量的同时,更要重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放图书室,尽量设置阅读课。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利用讲座、演讲、征文、校园读书周(月)等形式,推动学生读书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4、多渠道开展教育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有条件的学校要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等媒体作用,同时要重视社会
5、实践活动和德育基地的作用,从而保证学校教育活动的全方位开展,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环境与校园活动相结合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更好的教学育人,服务育人对教学工作也应渗透校园文化的建设要求。
1、大力加强校风建设。要认真总结提炼本校优良传统,紧密结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的开展,通过各种形式的载体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校风表现出来,如通过创作校歌,编辑校报校刊和制作校风宣传牌等形式,让师生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和激励。同时,还可通过建立校史陈列室、荣誉室,举办校史展览、校庆活动等,增强师生对校史、校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2、努力营造优良的教风。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各单位要帮助教师确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逐步形成以“爱生”和“敬业”为核心的师德规范。教师要对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未来高度负责,严谨治教,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赢得学生的普遍尊敬。学校一方面要使教师投身于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之中,促进教师之间更多的合作;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岗位培训,征订教育刊物,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学习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努力学好本领。严格要求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举止文明、尊重师长、勤奋刻苦、博学善思的优良学风。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促进学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健康的学校文化的形成,既充实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又给予学生健康的熏陶,增强了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凝聚力,增强了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辨析力和自控力,使他们能在复杂的社会中健康地成长。但是校园文化是一个不断建设、反思、提高的整体工程,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所以对于这项周期长、见效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实践和思考的问题还很多,只要我们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大胆探索、不断实践、及时整改,时刻拥有“以文化经营学校,让环境成为隐性课堂”的理念和做法,我们坚信:!办学条件更加优越!办学质量更进一步!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如有不当之处,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本溪市明山区高台子学校
2015年9月14日
第五篇:学校文化建设材料
八、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重心是什么?
1、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重心是基于教育爱、责任与希望的交流与对话;
2、对学校行为文化中狭隘的功利主义、悲观主义以及冷漠情感的批评;
3、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几个支柱:学校仪式、学校语言与学校服饰。
九、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重心是什么?
1、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重心是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
2、对学校环境文化建设中豪华化、商业化、非人性化、非教育化的批评;
3、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几个支柱: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实验室文化、图书馆文化、运动场文化、建筑文化等。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石中英 教授
1、什么是“文化”、“学校文化”及“学校文化建设”?
2、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3、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哪些?
4、学校观念文化建设的重心是什么?
5、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重心是什么?
6、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重心是什么?
7、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重心是什么?
8、学校历史文化建设的重心是什么?
9、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0、学校文化建设的文化背景是什么?
11、学校文化建设的使命是什么?
1、泰勒:“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 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 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种种能力、习性在内的一 种复合的整
体。”
2、威廉斯:文化意味着“人类追求完美的进程 或境况”、“文物及记录”或“一种特别的生 活方式”。
3、梁启超:“文化者,人类心能所能开释出来 之有价值的共业也。”
4、胡适:“文化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的方 式。”文化是在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历史中形成并 通过人们的各种活动表现和传承的价值 观念、行为方式、知识体系、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的有机体。文化的核心是价值 观念。文化具有相对性、整体性、历史 性和教育性。 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 以学校价值观念为核心的学校生活一整 套的观念体系、制度安排、行为方式、语言符号、风俗习惯(包括学校仪式)以及环境建设的有机体。学校文化不同 于(狭义的)校园文化,但包涵了校园 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改革与发展工作的 重要组成部分,指自主地、理性地对已 有学校文化的总结概括、分析反思,在 此基础上根据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新目标 引入新的文化要素对已有学校文化进行 改造和重组,以弘扬学校优秀文化传统,创建学校的新文化。
1、学校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学校变革提出的新任 务;
2、学校文化建设是凸现学校特色提升学校竞争 力的基本途径;
3、学校文化建设是对“教书育人”、“管理育 人”、“服务育人”以及“环境育人”理论与 实践的新概括;
4、学校文化建设是全面实现学校社会功能的重 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1、分类一:学校的观念文化建设、制度 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含仪式文化)建 设、环境文化建设、历史文化建设。
2、分类二:观念文化建设、制度与管理 文化建设、课程与教学文化建设、环境 与服务文化建设。
1、学
校观念文化建设的重心是树立正确的、具有时代特 色的学校价值观;
2、对几种学校价值观的分析与批判(“学校即家庭”、“学校即社会”、“学校即升学或职业预备的场所”、“学校即人才工厂”等);
3、学校文化建设的四种价值维度:对于个人的价值(良 好个性)、对于社会的价值(社会责任感)、对于国 家的价值(国家认同)与对于人类的价值(人类意识 与人类良知)。要完整地、辩证地和动态地认识学校 价值。
4、学校观念文化建设的支柱:学校理念(学校价值观的 讨论)。
1、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重心是建设“以 人为本”的民主的、法制的、学习型的 现代学校制度;
2、对学校威权主义、官僚主义和技术主 义的批判;
3、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几个支柱:党政 联席会议、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学生 组织与学代会制度、家长委员会。
1、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重心是基于教育 爱、责任与希望的交流与对话;
2、对学校行为文化中狭隘的功利主义、悲观主义以及冷漠情感的批评;
3、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几个支柱:学校 仪式、学校语言与学校服饰。
1、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重心是充分发挥 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让每一面墙都会 说话;
2、对学校环境文化建设中豪华化、商业 化、非人性化、非教育化的批评;
3、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几个支柱:教室 文化、办公室文化、实验室文化、图书 馆文化、运动场文化、建筑文化等。
1、学校历史文化建设的重心是对全体师 生开展校史教育,培养他们“以校为荣”的学校认同;
2、对学校历史文化建设中重升学率、重名人、重校长的批评;
3、学校历史文化建设的几个支柱:档案 馆(室)、校友回校、校庆纪念日、学 校网站等。
1、民族性与时代性
相结合的原则
2、继承传统与不断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3、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
4、体现共性与追求个性相结合的原则;
5、学校文化建设与各项工作相结合的原 则。
1、遭遇文化帝国主义的入侵;
2、面临文化分裂主义的挑战;
3、民族文化虚无主义依然很严重;
4、民族民间文化多样性亟待保护;
5、大众文化中的各种不良倾向。
1、传播“文化多样性”概念;
2、提高教师与学生的文化敏感性;
3、培养教师和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 力;
4、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民间文化;
5、增强教师与学生的文化批判能力,抵制文化 帝国主义和不良文化的消极影响;
6、树立师生员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