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园安全及相关法律的问题
校园安全及相关法律的问题
主讲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客座教授劳凯声
简介:
学校的安全问题已经是学校办学的一个相当大的问题,制约着我们的办学,制约着我们办学指导思想的贯彻,所以这是我们每一个校长和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我们如何来研究这个问题呢?我们要对这个问题的现状作出一个准确的判断。
提纲:
视频一
一、当前学校依法治校当中,发生的一些新的动向和新的问题(2′20″)
1.在学校中,校园安全的现状是怎样的(6′30″)
2.学校事故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18′16″)
二、学校事故的理论体系(22′50″)
1.学校事故难免理论(23′10″)
2.学校有限责任理论(26′30″)
3.办学风险社会化理论(29′40″)
三、学校事故发生的特点(32′00″)
1.学校建筑上的原因
2.学校制度上的原因(39′46″)
四、有关学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的若干观点(43′20″)
1.监护权转移说(44′50″)
视频二
2.委托监护说(2′45″)
3.侵权关系说(17′30″)
五、学校事故的定义(33′15″)
1.意外事故和过错事故(33′45″)
2.故意导致的事故和过失导致的事故(40′20″)
视频三
六、学校事故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7′50″)
1.一般适用过错责任原则(8′18″)
2.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原则(9′28″)
3.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11′05″)
4.加害人的主观过错程度,对其赔偿的范围有一定的影响(11′48″)
七、学校事故归责的原则(21′55″)
1.学校事故的归责能否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2.学校事故的归责能否适用公平责任原则(27′55″)
3.什么情况适用过错推定原则(39′00″)
4.学校事故在哪些情况下可以免责(43′20″)
八、关于学生人身伤害的保险机制(53′40″)
第二篇:护理安全法律及相关潜在法律问题
护理安全防范及相关潜在法律问题
护理安全:指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规章制度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是反应护理质量高低的标志,是保护患者受到优良服务的基础,对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治安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护理安全包括护士安全(生物、物理、化学、医疗废物的处理)和病人安全。
医疗(护理)事故 指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
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护理差错:凡在护理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或技术水平低而发生事故,对病人直接或间接造成影响,但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护理差错分为一般差错和严重差错:一般差错是指未对患者造成影响,或对患者有轻影响、但未造成不良后果者;严重差错是指护理人员的失职行为或技术过失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
护理缺陷: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是虽然有某一环节的错误,但被发现后得到及时纠正,并未发生在患者身上(如错抄医嘱,但未执行)的现象,称为护理缺点。护理缺点是构成护理差错的危险因素,而护理差错又是构成护理事故的危险因素。因此,对护理差错、护理缺陷的有效管理是防范、杜绝护理事故的重要手段。
事故源于细节,只有从细节着手,消除各种护理安全隐患,避免出现护理缺陷,才能杜绝护理事故的发生,下面浅谈一下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其预防措施。
一、发错药
1、同病室交叉发、错发 预防措施:
①严格三查七对,带好询问“你叫什么名字?”
②不得一次拿两人以上病人的药给病人,须将发药车推至病房,一对一发。
③双人核对后由一人发放。
2、药物剂量 预防措施: ①正确抄写服药卡
②核对药物时要认真,避免边核对边说笑。
③避免思维定势,个别病人所服剂量比普通多或少,不能按常规量发(如开搏通每片12.5mg,有些患者服6.25mg,不能按常规吃1粒。),④有些药物剂量发生改变时,医嘱班应及时通知大家,引起注意。
3、漏发(多为病人不在)预防措施:
①准备卡片,病人不在时登记。②如本班未发放,则严格向下一班交班。
4、药品失效 预防措施:
①发药前检查药物有效期。②检查片剂有无变色、变质。③查水剂有无混浊、沉淀、变色。
5、发药未及时服用及服用方法不正确 预防措施:
①向患者讲解服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及注意事项 ②护士发药时要正确指导患者并服药到口
二、静脉输液易出现的问题
1、液体配错:临床上易混淆的药物及液体(如糖水、盐水易混,氯化钾与氯化钠晚混,硫酸镁与浓氯化钠易混)。
防范措施:
①坚持查对制度,即治疗班摆药后,请另一人核对,治疗班配药前再次核对。
②配液要仔细核对药物和液体名称和剂量,避免凭印象操作。③输液及换液前再仔细核对。
2、漏输 防范措施:
①认真做好三查七对,晚夜班来的病人要及时备药。②治疗室液体摆放要井然有序,一目了然。③严格交接班制度。
3、输液反应 防范措施:
①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②配药前应检查药品,液体有无过期,液体有无混浊、沉淀,瓶身有无裂痕及瓶口有无松动。
③严格控制配液时间(现配现用)。④连续输液大于24h应更换输液管。⑤掌握药物配伍禁忌。
⑥如出现输液反应立即更换液体及输液管,并保留所用药物,以备送检。
4、输(换)错液 防范措施:
①认真掌握自己所管病人的治疗内容,做到心中有数。②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查对姓名时最好问“您叫什么名字?”。③输(换)液前主动向病人宣教。
④病人对液体提出疑问时应仔细核对,认真解答。
5、静脉空气栓塞 防范措施:
①输液前应认真检查输液管是否排气成功,管内有无气泡。②加强巡视,防止液体输空。
③输液时如液体输至茂菲氏滴管下方,一定要重新排气,防止只看上方,忽略下方。
④使用三通时应紧密连接。
⑤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更换管路时要注意防止空气进入。⑥病人活动时,勿将茂菲氏滴管过度倾斜或倒置。
三、使用三通管易出现的问题
1、三通脱落出血 防范措施:
①使用时应妥善固定,固定要牢靠(手术室三通管接口处易脱落现象)。②对儿童、老年人、烦燥及情绪不稳定者加强巡视。
2、三通开关调节错误及排气不充分 防范措施:
①使用时看清三通上的指示箭头,防止旋错方向。②输/换药或静推时三通开关及时打开。
③连接三通时排放液体要充分,使液体充满三通。④有气体时用注射器回抽。
⑤要先将三通连接于输液器上再进行穿刺。
四、执行医嘱中易出现的问题
1、转抄治疗卡错误 防范措施:
①转抄人员应认真仔细,字迹要工整。②转抄时如有疑问应及时询问。
③转抄后应由双人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执行。
2、执行口头医嘱 防范措施:
①护理人员应明确常规下不能执行口头医嘱。②督促医生及时下达书面医嘱。
③抢救病人口头医嘱应复述一遍,待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应及时查对并由医生补写医嘱。
3、未及时执行医嘱 防范措施:
①医嘱班及时通知执行者。②执行者按医嘱规定时间执行医嘱。③如病人不在或因其它原因不能执行时,应通知医生并与下一班交班。
五、吸氧中易出现的问题
1、气压伤 防范措施:
①调节好氧流量再将吸氧管插入患者鼻孔。
②改变流量时应先撤下鼻导管,待调节好之后再插入导管。
2、氧中毒及管道脱落 防范措施:
① 根据医嘱正确调节氧流量,高浓度吸氧时间不宜过长。②定期检查氧气流量表是否准确。③使用双腔吸氧管,便于固定。
④经常巡视吸氧者,发现脱落时及时插好、固定,及时观察湿化瓶内是否有液体。
⑤嘱清醒病人勿自行拿下吸氧管。六 留置尿管易出现的问题
1、尿道损伤
防范措施:
① 置尿管前要询问患者有无尿道损伤史,有无前列腺肥大。
②评估病人选择型号适宜的尿管。
③置尿管前尿管要充分润滑,下尿管时动作要轻柔,不能粗暴。
④尿管插入长度要足够,防止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时将尿道损伤。
⑤置管后,向患者做好宣教,防止因活动等造成脱管,引起尿道损伤。
2、泌尿系感染
防范措施:
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②每日更换尿袋,并遵医嘱给予膀胱冲洗。
③做检查或搬动病人时尿袋要低于膀胱位置,以免尿液返流造成逆行感染。
④置尿管后用胶布写好日期贴在尿管上,每二周更换尿管一次。
⑤观察尿液有无混浊及血尿等感染倾向,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⑥保持尿管清洁,会阴冲洗2/日。
3、尿管脱出(多见于老年女性)
防范措施:
①置尿管前要正确评估患者。
②对尿道松弛的病人气囊内生理盐水注入量不可过少。
③向病人做好宣教工作,避免过度牵拉尿管及尿袋。
第三篇:车位法律问题
据调查,在诸多的小区业主纠纷中,车位纠纷占相当大的比重,而问题的核心在于车位的产权属性。《物权法》规定“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应当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小区车位所有权归全体业主共有包括两个方面:
1.小区车位作为公共建设配套设施,其建造费用已包含在全体业主的购房款中,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小区车位所有权当属全体业主。
2.从土地使用权角度看,业主办理产权证时,产权证书上如果载明了业主分摊了土地面积,车位所依附的土地使用权归业主所有的,车位所有权应当属于全体业主。
住宅小区建有地下停车场的,其车位权属分三种情形:
1.停车场在小区房屋销售时未按公共建筑面积公摊,停车场建筑的所有权应归开发商所有,开发商有权对业主出售,开发商与业主签订的车位使用权转让合同合法有效。
2.如果开发商在销售小区房屋时已将地下停车场按公共建筑面积分摊给了全体小区业主,该停车场的产权应归全体业主所有,开发商无权与业主签订停车场车位使用权转让协议。如果小区业主需要购买该停车位使用权,只有全体业主有权处分该地下停车场车位的使用权,业主应同业主委员会或经业委员会授权委托的物业公司签订车位使用权转让协议。
3.地下停车场由人防工程改建的,尽管该面积未分摊给全体业主,开发商也无权出售。
我们通常提到“房屋产权证或产权证”,在现行房地产法律规定中,是指“房屋所有权证”。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房屋是指土地上的房屋等建筑物及构筑物。”由此可见,独立车库应属法律上的“房屋”,可以办理产权证。
地下停车场整体符合法律上有关“房屋”的规定,可以办理“房屋所有权证”。但停车位由于不具备“房屋”的属性,是否可以办理“房屋所有权证”或者办理“车位所有权证”,目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还没有统一规定。小区停车位能否自由买卖?目前,小区停车位流转遭遇法律空白,无法律规定停车位不准出售,但是车位出售又会加剧停车难,两者存在矛盾。
另一种观点认为,既然车位的所有权归业主所有,任何人无权出售,所谓的车位使用权有偿转让合同应该是租赁合同。
《合同法》规定,租赁合同是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租赁合同有两个特点:1.租赁合同是转移财产使用权的合同,一方将财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权让渡给另一方。2.租赁合同是有偿合同,受让一方为使用该财产向对方支付一定费用。
车位问题长期存在,而现行法律没有明确的解决办法,我以前就想总结这方面的问题归纳法律意见,收集资料等花了不少时间,希望大家仔细阅读,充分了解,也希望对将来可能的诉讼有所帮助。
一:法律规定
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终合法方式,法官断案是以法律为准绳,事实为基础;法律的规定将影响对事实的需求指向: 《物权法》
2007年10月1日施行
第五十二条 国防资产属于国家所有。
第七十条 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第七十三条 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绿地或者明示属于个人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第七十四条 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应当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
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
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属于业主共有。《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第四十一条 房地产转让时,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载明的权利、义务随之转移。《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1993年建设部颁布 2002年修订 2.0.6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02)
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2.0.7道路用地(R03)
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汽车地面停放场地。6.0.3.7 凡国家确定的一、二类人防重点城市均应按国家人防部门的有关规定配建防空地下室,并应遵循平战结合的原则,与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相结合,统筹安排。将居住区使用部分的面积,按其使用性质纳入配套公建; 6.0.5.2 配建停车场(库)应就近设臵,并宜采用地下或多层车库。11.0.2.5 居住区用地内道路用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按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同级道路及其以下各级道路计算用地面积,外围道路不计入;
(2)居住区(级)道路,按红线宽度计算;
(3)小区路、组团路,按路面宽度计算。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人行便道计入道路用地面积;(4)居民汽车停放场地,按实际占地面积计算;(5)宅间小路不计入道路用地面积。8.0.5.9(已经取消)
8.0.6 居住区内必须配套设臵居民汽车(含通勤车)停车场、停车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8.0.6.1 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10%;8.0.6.2 居民区内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不宜超过10%;
8.0.6.3 居民停车场、库的布臵应方便居民使用,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m;8.0.6.4 居民停车场、库的布臵应留有必要的发展余地。《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 1995年12月1日施行 第九条公用建筑面积计算原则
凡已作为独立使用空间销售或出租的地下室、车棚等,不应计入公用建筑面积部分。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也不计入公用建筑面积。《苏州市房屋面积计算规则》 2002年9月施行
(二)不分摊共有建筑面积
1、为多幢服务的警卫室、管理用房、设备用房以及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
2、已出售给产权人独立使用的地下室、车棚、车库等。
3、第一层架空,用于停放车辆或用作公共开放空间部分的建筑面积。
4、地下室内的公共车库、停车场、以及车位等。《物业管理条例》
1993年施行,2007年8月修正
第二十七条 业主依法享有的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处分。第五十五条 利用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经营的,应当在征得相关业主、业主大会、物业服务企业的同意后,按照规定办理有关手续。业主所得收益应当主要用于补充专项维修资金,也可以按照业主大会的决定使用。《人民防空法》 1997年1月1日施行
第四条 人民防空经费由国家和社会共同负担。
中央负担的人民防空经费,列入中央预算;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担的人民防空经费,列入地方各级预算。
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负担人民防空费用。
第五条国家对人民防空设施建设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优惠。
国家鼓励、支持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多种途径,投资进行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人民防空工程平时由投资者使用管理,收益归投资者所有。
这么多法律规定看下来,估计大家有点头晕,不要紧,先放一边,后面会慢慢援引分析。二:车位分类
1.规划规定的车位(以下简称“种类一”)。
简单说来,开发商开发商品房,需要向规划局、建设局以文字和图纸形式提交整个小区的规划布臵方案,通过后才能领取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建设部93年颁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就对车位有规定,当时规定汽车停车率不低于10%,该规定2002年修订时被取消,但取消不等于没有车位要求,地方各省在审核小区规划图对车位数量配臵还是会有要求,只是各地方要求不一样。这种规划要求的车位表述通常为:每户 X个车位。比如每户0.6个车位,就意味着十户住房有6个车位。
这种车位是行政机关强行要求的,没有达到要求不能开工。那这样的车位所有权(使用权)归谁呢?要看《物权法》 第七十三条 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绿地或者明示属于个人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第七十四条 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应当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
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
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属于业主共有。
“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包括哪些设施?法律没有明确,(最高法院针对物权法有司法解释的征求意见稿:建筑区划内除道路、绿地以外,已经登记为全体业主共有或者根据其功能应当为业主共同利用的公共健身场所、广场、园林等场所,应当认定为物权法第七十三条所称属于业主共有的“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建筑区划内已经登记为全体业主共有或者虽未登记但系为保障业主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行使而修建或者埋设的配套设施,包括围墙、大门、车棚、公共健身设施等,以及公共照明、安保、供电、供水、供热、供气、有线电视设施,应当认定为物权法第七十三条所称属于业主共有的“公用设施”。但该解释只是草案,不具备法律效力),但肯定不包括种类一,因为七十四条明确,“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当事人”一般就是开发商和买房人;如果种类一属于公共场所或公用设施,那就当属于业主的所有权(使用权),开发商是没有权利、业主也没有必要与开发商去“约定”的。
法律这样规定,就允许开发商将车位买卖或出租收益,在买方市场,开发商可能会赠与;而在房产走俏情况下,开发商当然选择出卖或出租。法律规定其实是说:种类一的车位属于开发商,至于如何交给业主使用,就让市场决定吧!2.“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以下简称“种类二”)法律规定种类二由业主共有。但这是否意味着除了种类一开发商所有之外就是种类二,由全体业主共有呢?不尽然,具体看其他种类。
开发商与业主信息不对称,业主一般不会了解哪些是规划规定的车位,那些又是业主共有的车位,开发商会将种类二也销售取利。业主们需要了解规划文件,才心里有数。另外一个现实生活中很突出的问题是:种类二的使用问题。比如香城一期,前一阵我去兜了一圈,发现道路上很多车,这些车辆据说每月都要交超过100元的物业管理费,我不知道费用由物业公司收取后如何分配,但如果全部由物业公司独享,那一期全体业主就吃亏了。
按照物权法规定,既然种类二由全体业主共有,那共有人当然有受益权,停车费全部由物业公司收取显然是不合理的。
当然如果小区全体业主都同意说种类二由部分有车的业主停车使用,全体业主放弃收费权利,物业公司收取的费用全部作为物业管理费,这是全体业主的权利,但做出这样的决定需要业主委员会通过。再者,种类二停车物业管理费苏州实行政府指导价,不会超过100元每月(苏州地方规定大概60)
现实中其实很多种类二的使用费都被物业公司收取,而全体业主分文未得的情形。据我了解,业主如果起诉,法院都是判决业主胜诉。3.开发商独立投资的车位(以下简称“种类三”)
这类比较少,但也有。开发商认为规划规定的车位不能满足全体业主的需求,自行在小区开发车位销售将有利可图,这也不是不允许。种类三既然是开发商独立开发,那当然可以独立销售。但前提是,开发成本(包括土地成本)不应计入房价。
4.人防(种类四)
人防是国防的组成部分,它不属于物权法规定的公共场所或公用设施。从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草案看,这个观点与最高法院的观点是一致的,而且我认为以后也不会变化。
建造人防是规划的要求之一,但在规划文件中它不作为停车用途,因此不属于种类一。
那是否属于种类二?回头再看《物权法》规定“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属于业主共有。”这个规定该如何理解?人防肯定不属于“道路”,“其他场地”又是指什么场地?“业主共有”的条件是否及于该“其他场地”?目前没有明令的规定或权威性的判例判定人防属于种类二。如果不属于种类二,那人防的所有或使用权归谁? 人防的主管行政单位是人防办,但人防办是行政机关,开发商将人防出租或转让的民事合同是否有效由法院决定,人防没有定纷止争的权力,因此其答复有参考价值,但不具决定效力。
北京有案例:开发商将人防使用权转让,受让人将之作为一群民工的居住区,业主起诉开发商,法院判决业主败诉。当然,这个个案对苏州不具法律效力。指导性的规定是<人防法>:“人民防空工程平时由投资者使用管理,收益归投资者所有。”
因此,通行的观点是:以人防的成本是否已经纳入房价为标准,来决定使用权人。但成本是个财务问题,业主怎么可能知道开发商的财务账册?开发商在销售商品房前需要到价格管理部门物价局报价审核,报价的申请表中会有具体的成本构成,当然,几乎所有成本都是抛高的,这样才能卖个好价钱。开发商如果清楚这个通行观点,可以回避,抛高其他成本,而不把人防纳入对物价局的报价体系。
上述通行观点仍然只是学理性的,不是审判实践必须遵守,因此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法律考量:谁投资,谁受益是人防法的规定,人防当然首先是开发商投资,那么就由开发商收益,但开发商如果已经将开发人防的成本纳入房价,受益权是否就当然由全体业主共享?如果我是法官,我会倾向于肯定观点,否则对全体业主不公平。但作为开发商也不是没有抗辩余地:既然谁投资谁受益,那人防是我开发,就有我受益,全体业主通过房价承担了人防开发成本,但并不意味着转移了投资关系,又有什么法律限制我投资人只能收益一次呢?
另外一个问题是,即便开发商有使用受益权,是否可以与土地使用权等同的年限转让?
很多人认为,人防要么出租使用权,要么转让所有权。不动产转让要有权属凭证,人防无疑没有所有权证,况且从《人防法》判断,人防为战事所需,不能转让,因此转让不成立,只能是出租,但合同法明令出租最长期限20年,超过二十年的无效。这个理论同样值得商榷。开发商的观点是:我转让的是使用权。我们知道,住宅商品房所附土地使用年限为70年,无论开发商还是业主,都只能对土地享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既然国家可以转让土地使用权,为何开发商不能? 关键:还是要看法院的指导性意见!
上面是对几类车位的分析。以下说一些其他问题: A:无论哪一类车位,物业管理公司都没有所有权,也没有使用权。只有对于车位使用的管理权。
B:如何理解《物权法》规定的“首先满足本小区业主的需要”?这个规定赋予本小区业主的优先权,同时也是对开发商处分车位权利的限制。目前一期业主已经凸现了停车难的问题,这个优先权如何行使对各方利益至观重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草案规定:“第四条 建设单位在没有确保每一户业主在办理房屋入住手续后四年内,能够按照规划文件中有关车位、车库配比的规定,通过购买或者承租等方式取得或者使用一个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或者车库的情况下,将其通过出售、赠与或者出租等方式处分给业主以外的人的,应当认定为违反物权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有关“应当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规定的情形。
第五条 建设单位违反物权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将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通过出售、赠与或者出租等方式处分给业主以外的人,业主请求确认该行为无效的,应予支持。
建设单位应当就其未违反物权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承担举证责任。” 目前该解释未生效,如果生效,业主可以提起合同无效的诉讼主张。C:车位是否计入公摊面积?
按照《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及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规则》和苏州市地方规定,车位不能计入公摊面积。
但现实中有开发商与房管局下面的测绘部门串通一气将车库计入公摊面积,后被业主识破,提起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最终开发商赔偿的案例。D:团结一致。
开发商也是商人,他们天生追求利益最大化。在法律规定模糊,行政监管乏力,信息不对称,违法成本低的情况下,昧着良心谋取利益的情形比比皆是。作为律师,我也做开发商的法律顾问工作,无论车位、房屋、公共环境等等,如果出现大面积的问题,因为关涉诸多,让一个人就是让全体,让一步就可能让更多步,开发商肯定不会轻易让步。作为三期业主如果开发商违法,我会坚决维权,否则都对不起律师这个行业。拖延时间,然后各个击破是开发商的惯用策略并且屡试不爽。从双方的地位看,业主对信息缺乏了解,且各有工作生活,做出一个统一的决定是非常困难的,开发商本身处于天然的地位优势,我接触的很多维权团体最后都不了了之。因此,维权的群体需要有组织的团结,把前期工作做充分,谋定而后动。
E:验房后才接受交付,签署文件。
交房前,开发商会让业主签署各种文件然后再交付钥匙,百分之95%以上的业主怀着迫切看房的心情都会照做,这样其实可能有损业主自身权利。房屋交付非常非常重要的法律手续,这影响诸多权利义务。到期交收房是合同约定权利,业主在看到房屋后认为满意,才能接受交付,签署各种文件,如果不满意,可以要求开发商整改或者索赔,交房时间要延后。很多开发商针对同一小区,分期约定交房时间也是处于分别处理更有利的目的。
因此,希望大家以后接受交房时首先要仔细验房,发现问题集中商量和开发商谈判比较有利。
F:不要忘了我们三期的车位。
从上面的分类分析可以看出,如果三期或者一期的业主在车位买卖过程中权益受损,那么车位的性质当属于种类二,或者种类四。我在去年和开发商经理通过电话,对于车位如果属于人防,那买卖可能存在的法律问题表示担忧,该经理当即表示:大家都是明白人,关键还要看成本是否纳入房价。可能这位经理是唱的空城计,但能对这个法律问题直指要害,至少说明他们是有准备的。如果车位属于种类二或种类四,转让就是非法的,那属于无权处分,合同无效,时间推移不会对我们业主有不利影响,我个人还是主张拿房后和房屋问题一起解决。
希望这个帖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不足或疑义,我会修正或答疑补充,让关于车位的这个帖子更加完善。
最后,希望想维权的、有维权计划的、有规划局、建设局、物价局等政府部门朋友的业主能与我联系,大家一起维护自身权益。
第四篇:以贷还贷及其法律问题
以贷还贷及其法律问题
近年来,各级法院受理的经济纠纷中,借款保证合同纠纷占了很在比例,大部分得到了较公正的审理,但是,一部分以贷还贷借款合同纠纷,由于金融、担保立法的不完善和滞后性及司法实践中认识的不尽一致,出现了相同案件判决不一致的反常现象。由于这类借款保证合同在信贷领域的大量存在,标的又相当惊人,审理结果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利益,为此,就这一问题,本人作一些法律分析。关于以贷还贷的含义及法律征。
“以贷还贷”是指借款人在末还清银行前一到期贷款的情况下,以与该银行签订借款合同,将该笔新贷款用于归还前一到期贷款的情形。其一般做法为,借款人的第一笔贷款到期,但明显无偿还能力,银行末将其列为逾期,而是在利息还清的前提下,找好担保人,与借款人重新签订一份新贷款合同。这杲,后笔贷款还了前一笔贷款,借款人形式还清了拖欠贷款,不用支付逾期利息,银行也少了一笔逾期贷款,皆大欢喜。“以贷还贷”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涉及两个合同、三个当事人。两笔借款合同的当事人是一致的,但是保证人有3种情形:
1、是旧的借款合同没有保证人,借款人不能偿还,要求借款人找一个保证人,新的借款合同得到保证人的保证;
2、是旧的借款合同原先有保证人,到期后,借款人不能偿还,保证人也不没有清偿能力,于是银行与借款人订立一份新的借款合同,并重新找了一个保证人;
3、是新旧两份借款合同中保证人是同一个人。
2、两份借款合同具有密切关联性。后一合同项下的贷款在当天进入借款人企业的存款帐号,该帐号的余额为零或小于贷款额,随即又打回银行,极个别情况下第二天打回。有些案件第二笔贷款就用特种支票内部转帐,根本不进入借款人的存款帐号,没有借款借据。
以贷还贷借款保证合同纠纷通常是这样的;借款人没有偿还能力,银行起诉,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而保证人常常提出抗辩;认为在这种情形下,保证人应当免除保证责任。保证人的抗辩理由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因主合同(新借款合同)无效而主张从合同(保证合同)无效;二是因借贷双方恶意串通,构成对保证人的欺诈,而主张不承担保证责任。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以贷还贷借款合同的效力。根据《民法通则》第50条、第56条、第58条以及《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对合同效力的认定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加以把握:
1、主体是否合格;
2、条款内容是否合法;
3、意思表示是否真实;
4、是否符合形式要求。我们结合《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等金融法规分析认为,最有可能导致法院审理认定以贷还贷借款合同无效的原因集中在“意思表示是否真实”这一点上。意思表示真实是合同有效的重要条件,也是我国民商法的重要原则。只要借贷双方在自愿、平等、诚实信用原则上对合同条款作出真实意思表示,均应认定有效。但合同的签订采取欺诈、胁迫手段或乘人之危或恶意串通的,应为无效。应当指出的是,借款合同多为格式合同,但填写上去的内容应是真实意思表示的产物,如借贷双方明知是以贷还货,应在合同的借款用途一栏如实填写为“借款还旧”、“以贷还贷”、“转贷”等。借款用途作为借款合同的必备条款,借款人必须严格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不得挪作他用。借款用途对贷款的安全归还有着重大影响。如虚构借款用途,在借款用途一栏中写为“购原材料”,“流动资金急需”,则意思表示不真实,是虚假合同。
其次,我们分析一下关于借贷双方恶意串通,欺诈保证人,构成“骗保”的问题。以贷还贷借款合同的订立事实对借贷双方而言,通常是心知肚明的。虚构借款用途的目的当然是针对保证人。如果在以贷还货的借款合同中,明确了借款用途是“转贷”,而且在保证人的保证合同或保证条款中也明确是对上述的“转货”提供保证,那么,保证人对“以贷还货”是知情的,且明示对此提供担保,当然不足以构成其抗辩理由。但是如果借货双方隐瞒借款合同的性质和用途并不知情,借款人与银行故意隐瞒借款人的资金和财务状况,妨碍了保证人对借款人的监督,加大了保证人的担保风险,甚至是将现实存在的债务转嫁给保证人,保证人的利益就受到损害。这有悖于商品交易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保证人以此作抗辩理由不足为奇。当然,我们也应看到,有些情形下保证人对此事是知情的,只是在要求其承担保证责任时,保证人就以上述欺诈理由为借口企图逃避责任。如何使审理更公正,确实是一个相当大的难题。
我们在认定保证人责任时,应该区别不同的情况:(1)前后两份借款合同的保证人系同一人时,即使没有依据证明保证人明知以货还货,根据《贷款通则》对借款人的条件第2点规定,保证人应对借款人的情况有审查义务,故一般应认定该保证人对以贷还货应当明知。借款行为发生在《担保法》实施前,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经济合同纠纷案件有关保证的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0条,保证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借款行为发生在《担保法》实施后,适用《担保法》第5条,保证人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2)前后两份借款合同的保证人不是同一人时,关键应分清保证人对以贷还货是否明知或应当明知,保证人如能证明自己不明知或不应当明知,可免除保证责任,否则,则应承担民事责任。以货还货借款保证合同在实践中的认定,笔者以为证据取得是一个最大的难题,商业银行应该抓住这一关口,结果就有可能朝着有益于银行利益的方向走去。因为民事经济诉讼,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保证人主张银行与借款人通谋骗取担保,或者银行采用欺诈手段使得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况下提供保证,就必须证明银行与企业之间存在串通合谋,或者银行有欺诈行为。而这些事实是很难证明的。首先,大量的原始凭证、原始材料掌握在银行手中,如果银行拒绝提供,保证人是难以取得的;其次,在这类案件中,银行虽然主要针对保证人,但往往对借款人也一并起诉,借款人对款项去向虽然心知肚明,且一般与保证人关系密切,但是,由于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以贷还货协议往往是私下约定,借款人一方面提不出强有力的证据说明双方恶意串通;
另一方面借款人也不一定愿意作证双方串通转嫁债务。我们也应看到,在处理这类案件当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是比较大的,如果法院应保证人的申请,依其职权深入到借贷双方处调查,银行工作人员虽无权拒绝,但在实际操作中,也以贷还贷借款保证合同中,借款用途对保证效力的影响主要是表现为,保证人以此来进行抗辩,认为是双方当事人合谋欺骗他提供保证,从而要求免除保证责任。借款用途是借款合同的必备条款,在借款保证合同中,没有规定借款用途的很少。借款用途一般是规定为“流动资金贷款”。如果借款保证合同、贷款借据规定的用途均为流动资金贷款,相对于保证人的抗辩而言,银行应利用“流动资金贷款”这个范围广泛非特定化的概念,通过模糊的概念并配合巧妙的帐面安排,尽量大努力使法官认定不属于借新还旧、以贷还贷。但是,实践中如果贷款借据用途只填写流动资金贷款,银行容易失去对借款人的控制和监督,产生资金风险,所以,虽然借款保证合同上规定是流动资金贷款,银行却通常通过贷款借据规定的具体用途,将借款保证合同规定的流动资金用途特定化,比如说在借据上注明用途是组织出口资源。一旦借款用途特定化,保证人就可以主张借款合同规定的贷款用途与实际不符,并依此作为抗辩理由,认为银行与借款人合谋欺诈,骗取保证人提供担保。这种情形的抗辩理由被法院采纳的可能性较大。
实践中以贷还贷的情形是大量存在于信贷领域里的,虽然纠纷的处理结果因个案而有区别,但总的来讲,给商业银行的资产带来较大风险,即使在事后多做一些工作,或者能起到规避的作用,但毕竟较欠稳妥。所以,笔者以为,商业银行减少逾期贷款数目决不能以盲目增加风险为代价,更加要警惕保证 人的“恶意”抗辩——明知以贷还贷,因不愿承担责任而找借口抗辩。所以,在办理以贷还贷业务时一定要十分慎重。银行应加强贷后对借款人的监督,对逾期贷款及时通过法律手段追诉,或者积极参与到借款人的破产程序之中,尽量使可能的损失的减少,而不是寄希望于“转嫁”风险给保证人,这样的做法是有悖于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目标的。
江苏常州常信律师事务所
储 静
二000年五月二十日
第五篇:安全校园
安全校园
校园安全向来是与我们全校师生息息相关的话题,近两年来各种校园意外频发。某校一学生失足从楼上跌下,城区几名学生因踩踏事件而失去宝贵的生命等等。一件件触目惊心的惨案在我们的身边上演,校园安全与我们全校师生密切相关,它关系着我们能否在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中静心学习,它关系着我们能否健康成长,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它关系到我们的老师能否在一个宁静的环境中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人才。
因此,校园安全是我们做好学校各种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校教育和首要任务之一。必须长抓不懈,落到实处,所以在此我提出一些建议,望学校采纳。
首先,要注意地下室的安全,那里最容易发生学生因为不合而聚众打架斗殴,不仅伤了和气,而且还伤害了同学们的生命健康,也会让学生们没有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又因为地下室隐蔽,平时不常有人去,所以很可能发生打架事件。因此我建议学校可以派人在平时巡查,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其次就是在放学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们不要拥挤,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伤害。最好可以让三个年级组分开放学。比如中午初一年级组十一点五十八放学,初二就十二点放学,初三则十二点过二分放学。彼此相差不多。而且避开了各个年级刚学的高峰期,安全且简单可行。
另外可以让校警协助老师们监督不穿校服的学生,并给予警告,以免有非在校人等进入学校,破坏校园和谐。或给全校师生的正常学习和工作带来不必要的打扰。
最后我想我们也要加强自身的身体素质培养,我们现在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弱,甚至会出现在跑步时晕倒,骨折等现象。所以我们可以在早上增加晨练这一活动。而且在体育课上也应该更加加强锻炼。
希望以上建议,可以令我们的校园更加和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