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着理论,教育改革才会有着真切的大发展

时间:2019-05-13 18:4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践着理论,教育改革才会有着真切的大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践着理论,教育改革才会有着真切的大发展》。

第一篇:实践着理论,教育改革才会有着真切的大发展

发实践着理论,教育改革才会有着真切的大发展

——“优质教育平民化”的常州武进区湖塘桥中心小学

在江苏的学习,分理论学习与跟岗学习,共计十天。我们于九月十四日到达南京,第二天便开始了为期三天的理论学习。静坐于江苏教育学院的教室,我们聚精会神地听着吴永军,孙景华,杨启亮等国内一线教育专家的讲课。近距离聆听教育界大师对当今教育的剖析,尤其是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反思,让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换了一种视角,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来重新审视自己教育教学。专家们的理论,让我们对何谓先进的教育理念,不再抽象空洞,为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指出方向,让我们不再迷茫。

我们跟岗学习的地点是一座年轻的名校——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中心小学。这座名校从十多年前的只有600多名学生的一所普通农村小学发展成为一家拥有七个校区9000多名学生教育集团,其根本在于“优质教育平民化”的办学理念。

在我们跟岗期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所学校独特文化品位,美丽大气,感受到浓郁的书香,开放的书海,诗化的校园,这是一座自由、幸福、多元的别开生面的学校。

一、优质教育平民化,首先体现在校园之美。

湖塘桥中心小学校园很美,这是一座花园式的学校,假山,喷泉,亭台,走廊,具江南园林的特色。三幢教学楼成田字型由楼宇间的长廊连为一体,每间教室,都装有两台空调,一部教学平台。一幢独立的五层艺术楼,一幢六层的学生宿舍楼,再加上能容纳千人的食堂,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优美,功能齐全,令人向往。

然而,在这座美丽的校园中,最吸引我们注意的却不是这些,而是充满着

人文气息的校园装饰与布置。

在学校的每条走廊的墙壁上,张贴着众多学生的作品,各种荣誉证书,学生获奖相片。学生的作品各种各样,有毛笔字书法,有硬笔书法,有美术作品,有手工作品等。一条条走廊,让我们认识了到这所学校的学生,是那么的多才多艺,感受到学校领导层创设文化校园的理念。

在每间教室里,最引人注目的有两样:一是墙报,二是书柜。每个班的墙报都各具特色,有张贴着学生的相片,有班集体活动相片,有学生的书画作品,也有学生的课堂作业展示,比如,优秀作文本,抄写本。还有一些课外的,如,作了批注的课外书等。书柜是紧贴着教室后墙,长约6米,高1米多,上面整齐地摆放着各种课外书,及五六盆植物。书柜下方的则是一个个方形空间,摆着各种东西,有一些学生的作业,书本,还有学生的水杯,常用药品等。一间间教室,让我们感觉到温馨,也感受到教育者的独具匠心。

让我们意外的是,每层教学楼中间楼梯出口处,都设有一个学书吧。书吧面积约15平方米,设置如同一个吧台,书吧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种课外书,这些书都是学校图书馆里的书。这是一个开放式的书吧,无人看守,学生不需登记,可以随取随阅。书会不会丢失?这是我们每个跟岗者的疑问。学校校长吴群英在后来与我们座谈的时候聊到这个话题。她笑说,窃书不为偷。她说,曾有一个外地转学过来的学生,在晚上过来拿了几本书回家看,被发现后,学校只是让学生将归还,正面给予教育,说,想看书是件好事,让学生想看书的话,要在学校看则已。

“用书香熏染生命”,在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这所学校努力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用心呵护学生爱读书的心灵,引导着学生的成长。

走在校园,一条条校园小道,都有一个个路标,星海路,海粟路,曦之路

等,映着路边的绿树青竹,仿佛倘佯的人文交织着的海洋,让人久久沉浸其中。

二、优质教育平民化,最关键的是体现在制度之美。

湖塘桥中心小学的教育管理与众不同。学校是以培养人、教育人为最终目标的,其组织形式随时代变化而变化,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湖小的同达部、同心部、同协部、同创部这四个部门将学校管形式重新构建,淡化行政,着重在教学管理上做文章。名校不在于校园的硬件建设,而是是在于教师的实力。

湖塘桥中心小学追求着文化的管理。用文化激励人、塑造人、感染人,构建“以学代管”的管理模式,建立专家引领机制,搭建团队互助平台,使教师踏上专业成长的“快车道”。

到达湖小的第一天,湖小的总负责人奚亚英校长给我们作了简要的报告,向我们介绍了湖小的发展历史与校园文化。从她的介绍中,我感受到了短短十多年的时间,湖小的发展壮大其实了也是教师队伍的再发展与壮大。奚亚英颇为自豪地给我们介绍了学校的教师与领导层,无论学校教师处于何种岗位,都会有随时有再培训,再发展机会。

跟岗期间,我们有幸地参加了学校举行教师快车道“动车组”开班典礼。学校中一大批想发展、在发展、能发展的优秀教师优先进入学校发展的快车道,加入“动车组”,优先发展、优先学习、优先提高。学校邀请省内外著名特级教师和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专家担任导师,引领成员科学发展,更好成长。

学校尽全力地去培养每一位教师,有脱产学习的,有寒、暑假到院校培训的,有出国学习的„„教师的素质与能力不断提高。

岗位聘任制,教师星级制,让教师的自我发展的意识得到激发。在学校搭

建的平台中,教师个人通过努力可以自我价值。而在学校各个部门的竞争与集体教学活动中,注重教师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各个年级组也经常进行“同课异构”的活动,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

湖小的教师气质温婉,之所以说温婉,是因这所学校的教师90%为女教师。她们教态亲切,言语精炼,娓娓动听,理论强,教学水平高,几乎每个教师都承担一项课课题研究。短短跟岗的几天中,给我们上公开课,开讲座的的十多节课时中,湖小的教师让我们充分领略了这所学校的老师们的认真与专业,以及他们同有的在课堂上的那种“以学生为本”的培养学生教育教学态度。

《识字8》的教学让我见识了几个小细节。教师教学中的导入语与衔接语非常生动自然。对每个学生的回答,教师都会给予肯定性的评价。课中对新学的生字进行指导与练习。教师使用多媒体的比重比较高。原本我认为这些都只是个别情况,然而,在所有的听课中,我都见识到这些。

教师的精心备课,才会让课上得精彩,才会让学生有兴趣认真去听讲。教师的专业与认真,才会促进学生的发展。

优质教育,对于教师而言,就是用心教育教学,关注每一节课,关注每一个学生。

优质教育对于学校领导层来说,就是为每一个教师提供发展的平台,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得到发展。

三、优质教育平民化,体现在特色的“走班制教学法”。

“走班制教学法”,是湖塘桥中心小学艺术课程的独特教学法。艺术课程,是学校安排的类似兴趣小组的校本课程。学校成立了管乐、弦乐、打击乐、民乐、美术、书法、舞蹈等个辅导中心,学校共有90个选修班。每周三上午第三、第四两节课的时间,全校学生走到各自选择好的班级里,在那,都有特聘教师给学生和带班的教师讲课。

学校广纳名师,采取外“娶”内“嫁”的方式,长期向社会招聘有名望的民间艺人为学校的艺术顾问,负责辅导艺术选修生,并积极与南京歌舞剧团、刘海粟美术学校、武进区文化馆等艺术单位进行联姻,“娶”来多位名师每周三定期到学校为学生和老师上课、辅导。与此同时,还一方面积极选派老师“嫁”至有关艺术院校学习进修,另一方面,将老师“嫁”至特聘教师的班级中,既协助特聘教师做好组织、管理和辅导工作,又以学生的身份学习知识,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快速成长。

学生兴趣各异,不能强求一致。为了让学生各得其所,学校打破学生的班级和年龄界限,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科目,从而把“走班制教学法”引入学校。于是,艺术课程的开设有了保障。

我们跟岗的老师们一一走访问了每一间教室,每一个教学点。除了常见的书法、朗读等,我们还见到了跆拳道、陶艺、扬琴、琵琶等。特别是在陶艺班的教室里,我们认识了一位民间陶艺艺人,50多岁,他指导着各个不同年级的学生们制做着学生们喜欢的各种卡通动物、人物。据了解,这位陶艺艺人是本地人,以前靠手艺为生,常年在大街小巷卖着自己制作的陶艺品,在常州有一定的名气。学校将他聘请过来时,他的要求很简单,只要学校买他的陶艺品就行了,并不需要工资。通过沟通,学校给予了一定的报酬,而他的作品也与学生作品陈列在陶艺教室里。

学校不断举办书画展、音乐节等,让这些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在学校的许多地方,我们都看到了学校参加的各种活动的图片。校长奚亚英说,如果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看不到显性的成绩,他们的热情就会消退。虽然每年有

很多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奖,但相对于学生基数来说,比率还是很小的,我就以此不断地刺激他们,让他们保持住学习的热情。

有一年“六一”前,学校租用了刘海粟美术馆,为学生搞了一个书画展,展出了学生五百多幅作品,同时还让学校的百人管弦乐团在美术馆门前演出,让城市里人看看农村学生的风采。当时很多人无法想象这是一所农村小学培养出来的学生。”

优质教育,对于学生来讲,在于学校给学校所有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程,让学生素质与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走班制教学法”,在湖小的已经常常地扎下了根,正在发展壮大。

在常州武进区湖塘桥中心小学,这所短短十多年就发展起来的一座年轻的名校,我们的跟岗学习时间虽然短,但学校的魅力已经让我们沉醉。“优质教育平民化”,多么崇高的教育教学理念,湖塘桥中心小学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努力实践着。我相信,这所学校的明天会更好,我也相信,这次跟岗学习也将为我带来深远的影响,改变着我,促进着我。

第二篇:教师教育改革的理论,模式与实践

教师教育改革的理论、模式与实践

武海顺

(山西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山西临汾041004)

摘 要:实现教师教育的专业化、职前职后的一体化是国际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教师教育改革既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教育市场开放态势下市场竞争和高等师范院校间合实力竞技以及基础教育和学生就业双刃剑作用下的必然结果。从各师范大学的改革实践来看,教师教育的养模式正趋于多样化。通过教师教育改革,可以实现教师教育与学科教育的相对独立,使教师教育与学科教专业化;实现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使教师教育体系更加完整;实现教师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教师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效力;实现教育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的有机统一,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实高等教育质量与基础教育质量的共同提高,使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形成联动关系;实现与国际教师教育高等校合作,使教师教育办学形式国际化。

关键词:教师教育;专业化;国际化;教师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

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5957(2007)04-0046-03

在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今天,高等教育市场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高等师范教育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蕴藏着极大的发展机遇。在一番“综合性”与“师范性”的激烈论争之后,高等师范院校已经就发展定位问题在较大范围内取得了共识,这就是走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特色的多科性师范大学之路。那么,如何巩固和强化高等师范院校原有的优势,充分体现出鲜 1 明的教师教育特色呢?全国各地的师范大学对此都在进行着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并不约而同地开始了积极的教师教育改革。

一、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当今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教师教育的发展,各国对教师教育的探索和改革也从未停止过。国际上对教师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最先提出了教师专业化的口号,推动教师教育成为真正的专业。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各国都在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把教师教育改革同义务教育的改革紧密联系起来,使师资培养和中小学教育形成共生,突出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比重。

综合国际教师教育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可以较为清晰地了解到,当前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特点:一是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二是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三是重视提高教师教学综合能力;四是重视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总之,国际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就是要实现教师教育的专业化、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以及人才培养的开放性。

几十年来,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一直采用专业课程与教育课程混编养成教师的范式,此种范式满足了过去百年来我国对数量巨大的教师的需求,功不可没,但它终究是一种“短平快”的范式,不仅制约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而且也制约了高师院校学科的发展。当前,高等师范院校正在进行的教师教育改革,既是高等师范院校积极应对时代发展与学校发展的主动选择,也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背景下的必然趋势。

(一)进行教师教育改革,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创新型的教育 2 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创新型的师资造就创新型的教育。因此,师资水平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师资力量中,处在高端的是高校师资,更广泛、更基础的是基础教育师资。后者培养的人才质量,又影响和决定着前者的人才培养质量。而师范大学正担负着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为主的师资培养的重任,在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过程中负有重要责任。师范大学师资的培养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关系到教育改革的兴衰与成败,进而关系到全民族的基本素质,关系到小康社会的建设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而目前师范大学师资培养的现有模式却难以适应现实国情的任务要求,不改不行。

(二)进行教师教育改革,是教师教育市场开放态势下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我国的师资培养体制,较以往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深刻变革,由师范院校独家承担师资培养任务的垄断地位已经不复存在。国家向全社会开放教师教育市场,许多实力强劲的综合性大学纷纷涉足师资培养领域,并已经和正在利用其雄厚的学科力量和扎实的专业背景对师范大学的传统领域形成强有力的冲击。而师范大学在综合化进程中,国家的投入远低于综合性大学,又因为学科发展的先天不足而不得不选择渐进的发展方案。这样就更显出巩固和强化教师教育这一传统优势领域竞争力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而师范大学目前的办学模式显然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不改不行。

(三)进行教师教育改革,是高等师范院校间综合实力竞技的必然结果。

高师教育当前所面临的境况不仅是与举办教师教育的综合大学的竞争日趋激烈,高等师范院校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实力竞技。在高师院校综合化的发展潮流中,各高校都不遗余力地加强 3 了学科建设,除了依托原有的学科资源进行整合提高外,还依据学校办学的历史积淀培育实力较强的特色学科,呈现出多元繁荣的发展特征。无论是优质生源的吸纳,还是就业市场的开拓方面都存在着平面和立体的多重交叉,竞争激烈。再加上近年来中等师范教育和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升格热潮,更加剧了高等师范院校间的竞争压力,教师教育市场有被分层定位和小众细化的趋向。而目前高师院校人才培养规格单一雷同趋于简单化的培养格局,显然和高师院校的发展潮流不相适应,不改不行。

(四)进行教师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和学生就业双刃剑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我国的师范教育总体来讲,仍在沿用建国初期确立的职前培养模式,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到培养模式,所培养的师资都难以满足基础教育一线的现实需要。职前教育与基础教育脱节,学生实践能力低下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职后教育不能满足基础教育师资的实际需求,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问题已经非常突出;培养的学生在职场中没有表现出师范大学毕业生较其他毕业生的优良素质,造成就业竞争力下降。所有这些都说明,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现状已经造成了整体培养质量下滑,并严重地危及到了高师院校的职能发挥,不改不行。

二、教师教育改革的几种主要模式

学科的综合化与教师养成的教育学院化,是高师院校发展的大趋势。各高等师范院校根据跨越式发展的需要,纷纷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推行了各具特色的教师教育改革。以教师教育改革的形式要件为参照,我们可以将其归类为以下几种模式:一是赋予传统职前培养模式以新的职后培训职能,就是以学校原有的教育学院或教育科学学院为依托,将其职能进行扩展,注入教师教育的实质性内容而形成的改革方案。二是成立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 4 一体化新机构,就是全面整合校内校外的教师教育资源,将其统合成立新教师教育学院或新教育学院。三是保持传统职前培养模式不变,成立新的职后培训协调机构。四是成立新的教师教育管理部门。五是教师教育专业与行政管理的一体化模式。六是以学科教学论课程为主线组建教师教育学院。七是以教师职前培养为主的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

以上述外在构架的改革为基础,各师范大学还纷纷在教师教育改革的价值内涵上进行了延伸、拓展和探索。在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建构、课程内容改革、实践教学的强化与基础教育的密切协作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改革。从各师范大学的改革实践来看,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正趋于多样化。

推进教师教育改革,我们要在山西师范大学推行教师教育“双一体化”模式,即实行教学与管理一体化和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这是在总结了目前我国几种主要的教师教育改革模式基础上,考虑山西基础教育的特点与新要求,结合我们学校现状作出的理性选择。

(一)“双一体化”模式的主要职能,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职前教师教育素养培养职能。整体设计各专业教师教育课程,并负责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工作;承担本科相关专业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模块的教学任务;承担本科相关专业师范生的职前教学技能训练任务;承担本科相关专业师范生的实习指导工作。二是农村支教职能。负责“两山”(太行山和吕梁山)农村顶岗支教学生的培训和具体指导工作。三是职后教师培训职能。承担各中小学校需求 的教师培训和教师发展指导任务;承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教师培训计划任务;承担“两山”顶岗支教置换下来的农村中小 5 学校教师的培训任务。四是教育硕士培养职能。承担“4+0.5”、“4+1”和“4+2”教师教育专业化和在职教育硕士、农村教育硕 士、教育硕士的培养任务。五是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职能。承担山西省高师培训中心委托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和我校教师岗前培训任务。六是教育类本科专业培养职能。承担教育类教育学、心理学、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教育管理等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任务。

(二)“双一体化”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为“四性”:即“前瞻性、继承性、适用性、开放性”。所谓前瞻性,就是符合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以现代教师教育发展的新理念为指导,渗透人的成长与发展、有效教学、人文与文化、专业知识和意向等学科融合的趋势,突出学生与教师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体现教师教育专业化、一体化和开放性的基本特征,今后较长时间内都能发挥它的指导性,做到在未的教师教育改革中结构的稳定性。所谓继承性,是能巩固学校现有师范教育的优势,要与现有办模式有所衔接,充分吸纳过去教学改革所积累起的基础学科、任教学科和教育学科彼此融合的有经验,继续发展教师教育和学科教育的联系,做到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所谓适用性,就是要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教育发展的现状,具可操作性,能应用起来,易于普及,成为受学校在学生、中小学、地方政府等各方面欢迎的模式,直服务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基础教育质量,能够为山“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培养合格的建人才。所谓开放性,就是要向社会开放,将实质性教师职后继续教育纳入到高等师范教育中来;向教师教育开放,将校内校外非师范教育学生的职培养纳入高等师范教育中来;向基础教育一线的秀教师开放,将这部分资源纳入高等师范院校的师教育师资队伍中来;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将农村基础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训工作和学生的支实习结合起来;向教学科研成果开放,把高等师范校的教师 6 教育做成教学科研成果向基础教育一线育教学成果转化的中试基地;向国际开放,融入国教师专业化建设中去,与国际教师教育的培养模运作方式接轨。

第三篇:基础教育改革30年,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读书笔记

基础教育改革30年: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

柳海民,娜仁高娃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总第235期)

(一)“三个面向”与教育观念的历史转变

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中国教育发展树起了一面伟大的旗帜。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立足时代背景对教育发展的需要,强调了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指明了教育要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培养造就符合时代需要的“现代人”;

“教育要面向世界”,是在空间维度上强调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既要立足于国情,也要放眼世界,大胆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先进成果,积极借鉴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益经验,为我所用,进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

“教育要面向未来”,是在时间维度上强调教育要面向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需要,要求教育工作者用系统工程的思想考虑当前,着眼长远,具有前瞻性,使教育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前面。它解决了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以什么思想为指导、走什么路、朝什么目标前进的根本问题。

(二)整体改革与教育质量的综合提升

“整体改革”的理论基础是系统论的整体优化思想,即通过对构成系统的各个局部要素的全面优化,以达到系统整体优化的目的。

(三)素质教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均衡发展与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

教育“均衡发展”是指教育的平衡发展,即教育发展在数量特征与质的规定性上,都体现平衡的特点。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包括受教育机会的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条件的均衡、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均衡。

(五)依法治教与基础教育的法制化

依法治教的基本要求是:加强教育立法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加强法制教育工作,做到有法须知;加强依法行政工作,做到有法必依。

二、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诉求

(一)转变基础教育发展方式,妥善处理外延与内涵之间的权重关系

现实矛盾:能上学的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数量和规模的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质量和结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

(二)从关注数量、规模的外延发展转向结构调整、质量提高的内涵发展。

(三)加强原创教育理论研究,理性应对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之间的抉择关系。

(四)改革的决策要扎根现实,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制衡关系

基础教育改革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互动。改革是对现实的改进和对理想的追求,理想是改革的动力,现实是改革的根基。

三、基础教育改革的世纪走向

(一)战略调整:走向优质化

主要方法:

1.明确基础教育发展定位:促进教育公平与追求教育绩效并进;优质发展与均衡发展并进;阶段性改革发展与终身学习体系构建并进。

2.为发展优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3.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智力支持。

4.实行“六个统筹”发展策略。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统筹校际教育均衡发展,统筹教育内涵均衡发展,统筹教育投入均衡发展和统筹师资均衡发展。

5.创新基础教育实践。

(二)价值取向:走向人本化

以人为本是教育之道的精髓。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就是人类社会的任何活动都要以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为目的。强调教育要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关注人的生命存在,必须尊重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三)视阈扩展:走向国际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对待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

(四)策略转移:走向统合化

统合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

下载实践着理论,教育改革才会有着真切的大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践着理论,教育改革才会有着真切的大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