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3 18:5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明德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明德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第一篇:明德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繁峙县南街明德小学

提升教育质量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结题报告

2010年9月,我校参加了山西省“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实验项目——校园文化建设实验,历时两年,此课题实施现即将结束。两年来,在省、县教科室的指导下,学校课题领导小组与全校师生同心协力,积极投入到课题实施之中,立足学校发展,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构建和谐校园,推动了学校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一、课题实施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山西省“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实验项目整体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各明德校:以“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项目为龙头,规范学校管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提升校长的管理能力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明德小学教学质量,从而带动农村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实验”是该项目两个实验的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的目的、意义

努力构建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既充满生机活力、又有深厚底蕴和鲜明特色的和谐的校园文化,使“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这一理念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追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

1、学生积极向上,教职工团体意识增强,敬业精神增强,使全体师生形成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形成一套能够适应学校教职工需要的科学的激励机制,这个机制能够有机地实现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的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结合,奖励激励与情感激励的结合。

3、校园以规划、景观、环境等种种物质形态展现的和谐文化,构成一个完美的和谐整体。

三、本课题实施的主要内容与思路

此课题实施的主要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使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共同设

计、参与、规划,充分发挥师生的能动性,体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感受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强大魅力,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内容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和积累的外在的、以物化形式存在的一种文化,它是和谐校园文化的前提和条件,是和谐校园文化水平的外在标志。根据学校实际,以校园规划发展为契机,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1、抓住学校划转,开展校训、校歌、校徽征集,挖掘师生的创造力,凝聚全体师生,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2、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树立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精心打造“人文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使校园以规划、景观、环境等种种形态展现的和谐文化,构成一个完美的和谐整体。

(二)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包括办学理念、校风、校训、师德建设等内容。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统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校风、校训是师生员工经过长期努力而积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与追求,是学校文化的精髓与灵魂。

四、课题实施实施过程

在课题实施的初级阶段,我们首先查阅、搜集了国内外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此课题实施现状。通过开展问卷调查、访谈等不同形式,了解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需求,了解师生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根据发展需要,设计具体实施方案,按照学校课题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实施策略,以使课题实施达到最佳效果。

1、开展新校规,校训、校歌、校徽的征集活动,引导大家参与到新的校风校貌建设中来。

2、以学习为突破口,创建学习型组织,构建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以学习为突破口,从“实现自我超越、建立共同愿景”,积极营造有利于组织学习、催人奋进的文化氛围;营造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享生命体验的教育氛围;营造能激发重塑自我、超越自我的环境氛围。

通过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努力构建教师的精神文化,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广泛的阅读,深入的实践,系统的思考,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改变了教师的心智,提升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境界更高了,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更强了,学校关系更和谐了。

3、加强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体现在班集建设之中。

新的校园环境,燃起了人们新的希望。在班集建设,教师们紧紧抓住着大好时机,开展了新班风的创建活动。具有文化特色文明示范班、行为规范示范班等,不断涌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之风在校园里蓬蓬勃勃发展起来。

4、将校园文化建设落实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将艺术教育融于学校各项工作是我校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活动促发展,每年我校的“六一”儿童节学生参与率达90%以上,庆新年联欢等都进行文艺汇演、书法比赛等艺术活动。

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艺术活动和竞赛中取得了累累硕果。在全县党庆等演讲比赛中,我校的演讲队获得了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在学校浓厚的艺术教育氛围中,孩子们尽展才华、尽情发挥,放飞自己的梦想。学生学习艺术,不仅接受了艺术熏陶,有了艺术追求,而且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爱,懂得了发愤的人生意义。

六、课题实施成果

随着“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的实施”课题的深入推进,学校呈现出蓬蓬勃勃的新气象。课题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果:

(一)新规章制度的完善和分层设标、分层评价方案的确立,充分发挥了老师们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将学校的制度建设与教师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融合在一起,体现了以人为本,共建和谐的理念,将学校的管理变成教师的自我管理。制度文化建设初步漳显出民主、自我的管理效果,为和谐校园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二)学校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即形成诚实守信、团结和睦、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良好校园风尚,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内化为师生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三)新的班风、校风逐步形成,全体师生精神饱满,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师撰写的论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实施》;《抓住契机进行德育教育》等论文分别荣获市一等奖;有15篇论文分别荣获区级以上二、三等奖;

七、收获与思索:

在课题实施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师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共享构建和谐校园的强大魅力,促进了师生的和谐发展,铸就了扎实的校风,增强了学校内功,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推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赞誉。

通过课题实施,我们深刻体会到,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动力,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品味的具体体现,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渗透力和震撼力。它可以调节和激励师生的思想行为,陶冶其情操,净化其心灵,能培养和激发师生员工的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能促进师生员工的自我完善、自我管理和自我超越;促进师生综合素质的自我提高。最为重要的是能使每一位师生员工由单位个体意识转变成为集体单位意识,建立共同愿景,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可以说,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诸多要素中,人是最核心的要素,忽视人这一要素,校园文化建设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每一所学校校园文化都是这个学校历史的结晶,我们在历史传承中不断的创新,在日益丰富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完善我们美丽的人生。

八、不足与实施方向

1、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实施还不够深入,不够系统。离精心打造的“人文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需要踏下心来,组织老师深入研讨,在教育教学中更好体现教学美的价值与创造,体现校园文化的内涵与精髓,构建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物化的显现校园文化标志还有待进一步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积累于学校发展的滴滴点点,体现于师生员工的一言一行。今后,我们仍需以课题为引领,不断探索,努力创建学校的特色品牌,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

第二篇:明德小学阅读能力提升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繁峙县南街明德小学

《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实验项目结题报告

2010年9月,我校参加了山西省“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实验项目,历时两年,此课题实施现即将结束。两年来,在省、县教科室的指导下,学校课题领导小组与全校师生同心协力,积极投入到课题实施之中。阅读能力是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手段之一,从小学阶段教师就应该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因此,我校按照实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进行了中年级阅读能力培养的实验。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可是综观我们当今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的“三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把学生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框定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把主动有趣的阅读活动变成枯燥乏味的机械重复训练;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变成教师“填鸭式”的灌输,这已严重滞后于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尽快改革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已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

二、课题实施的主要内容与思路

本课题旨在最大限度地扩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既立足于教材,引导学生在各种课文的学习中求得学习的方法,同时在课文教学的基础上有机扩展,引导学生到更广阔的生活环境中去学习语文。

1、教师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发展个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自能读书的能力,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

3、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式。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4、学生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搜集信息。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5、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三、研究的人员及对象 1.实验研究人员:语文教师 2.研究对象:全体学生

四、采用的策略及获得的效果

(一)、学校在政策上实施倾斜,在人员、物品上全方位地予以支持。

我校被省厅定为“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实验项目学校后,校领导高度重视,马上成立课题领导小组,配备专用教室及专用教学设备,确定实验教师,同时学校在政策上实施倾斜,在人员、物品上全方位地予以支持。在实验过程中,凡实验老师所须的人力、物力、资金方面,学校从来是有求必应,积极给予全力支持。

(二)实验教师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课内课外阅读的欲望。宽松、愉悦、民主的学习气氛是学生课内课外阅读的基本保证。实验过程中我校实验老师在完成课程知识点的教授工作的同时,对课程中的课文进行了大胆的挖掘和延伸,为课题的突破口进行了大胆尝试。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民主、和谐、开放、创新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勇当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他们张扬个性的舞台,让愉快的学习氛围拓展他们创新的思维,让合作、开放式的研讨气氛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和想象空间,使学生的学习是真正意义上的贴近生活读课文,走进生活学课文,体验生活说课文,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做到愿学——乐学——想学——会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利用班级图书角,在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朗读比赛、办读书剪贴报、手抄报,开展读书会、讲故事比赛、读歌朗诵会等,既巩固阅读成果,又让学生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三)积极取得家长配合,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设计课外阅读调查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并就调查表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阅读篇目推荐。要求学生读整本的书。课题研究年级段的老师们积极与家长联系,要求家长认真督促孩子做好课外阅读,并认真写好读书笔记。

(四)组织老师进行阅读指导培训为了让每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时能够有的放矢,组织了老师在四、五、六年级段进行了阅读指导培训,然后再由各班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五)取长补短,交流经验同年级组的老师们经常在一起切磋、探讨,毫不保守地交流自己平时工作中的一些可行的做法以及积累的经验。

五、存在问题与反思

在实践中,发现了许多的问题有待改进,比如由于平时工作忙忙碌碌,老师给予学生阅读的引导和指导做得不够。由于学生的家庭情况存在差异,因而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也疏于指导和督促,等等。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事,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要实现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标准的总目标,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把握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学生创设有利的情景剧场,不断帮助他们积累知识,加强阅读技能的训练。我们必须加强课内阅读教学,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和服务工作。不断思考探索更有益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生的阅读经历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不断发展个性,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

第三篇:武台镇明德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武台镇明德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核心提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办学特色的重要平台,也是德育建设中急待提高的重要方面。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为创建一流的特...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教育理念,办学特色的重要平台,也是德育建设中急待提高的重要方面。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为创建一流的特色学校,提高学校文化品位,构建健康和谐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充实校园生活内涵,提升教师人文素质,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经郭河镇明德小学校领导组研究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实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为统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培养人文精神和提高综合素质为宗旨,构建文明、健康、平安、和谐的校园文化体系,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的成长乐园,以打造“活力郭小、实力郭小、魅力郭小”为发展目标,全面推动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总体目标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炼体现时代特征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通过全员参与,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学校的行为文化;通过创设良好的自然环境,形成学校的特有的物质文化;通过修订、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形成学校的制度文化;通过我校地处农村这一独特环境创建乡土文化。

三、实施原则

1、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整体素质。

2、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体现时代精神,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在功能中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特色性原则: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通过新事物来领悟传统文化,用融合的手段来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校园文化建设应有鲜明的特色。

4、继承与发展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做到硬化、净化、美化、文化,各个场所布置个性鲜明,主题鲜明,符合特点,能使用规范字,体现浓厚的学校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四、领导机构

组长:赵桂峰

副组长:郑现新蒋兴波

成员:校领导组其他成员各班班主任

五、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实施

(一)物质文化建设

室外文化:

1、加强校园整体规划和建设,特别是做好绿化、美化工作,使校园的“山水”、花草、树木、道路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用优美的校园景观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

2、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上墙。校训要符合学校的办学特色。校训要刻在校门或教学大楼显眼的地方。

3、确定我校校园文化的主题是“农业文化”,因而在校园内修设一条弯曲的长廊,长廊里摆设自古至今的各种农具或模型,并附有文字说明,供学生观看、了解。

4、校园内的空地上设计建造农业科技景观。

5、计划将教学楼后面的空地装饰成“中国地图”,并标出主要省份或地区的农业特产。

6、计划在校外开辟一个小型种植园,承包给工友种植,师生有计划地去农场体验耕作的辛苦,品尝收获的喜悦。

7、增设校园内相关地点(如厕所等)提示牌,处处提示、警醒。在校园内的树上、名贵花草旁挂牌,并介绍相关知识。

8、抓好学校的走廊文化建设。根据国学教育的特点,可以悬挂《三字经》、《百家姓》和古诗词等国学经典;可以悬挂《名人画像》;可以把师生们的书法、绘画作品、兴趣小组学生的手工制作精品,分别装帧分类,悬挂在各个楼层走廊墙壁上,学生每天行走其间,观赏自己的书画作品,开阔眼界,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9、校园干净、整洁、地面不见垃圾、无卫生死角;教室窗明桌净,布置典雅,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室内文化:

1、教室

(1)教室门前统一悬挂班牌,表明班级的名称等信息。

(2)教室前方贴国旗、国旗两侧贴“班训”,黑板左侧是“四表”,黑板右侧是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室左右墙可以是各班布置装饰的班级文化阵地;教室后方设置班级小书屋。

(3)班级的墙面设计与布局,提倡师生一齐动脑动手,以自己的劳动成果美化教室。可以设几个款面:“学习园地”(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荣誉时刻”(展示班级、学生获奖情况)“星星乐园”(班级学生在各方面的评比表格)

2、教师会议室:按现有教师做好教职工一览表上墙。

3、教师办公室:四表上墙,并悬挂相关办公室制度(如:《教师职责》、《班主任职责》)。根据各课组办公室的特点设置相关标语。

4、图书室:在教师墙面上方增加一条标语,标语体现书香校园的理念。各种管理规程上墙,图书摆放有序、借阅有记录。增加防水、防火、防潮设备。

(二)精神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建设:

1、成立学校少先队广播站,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校园广播站可以招收一批有播音和写作特长的同学参与,在课外活动时间播放一些优美的文章甚至是一些悦耳的音乐,给师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营造和谐、优美的校园氛围,提高学生学校生活的质量。少先队广播站周一至周五每天有固定播音时间,每天有固定栏目,播音栏目为:励志故事、英雄故事、名人故事、校园新闻、学生佳作等。所要播出的稿件在播出之前要经少先队辅导员检查签字才能播出。校园广播早晨、中午上课前,傍晚放学后三个时段播放一首教育部推荐的爱国、爱家乡的歌曲,每周换一次。

2、抓好国旗下讲话。国旗下讲话时要体现对学生的爱国主义、德育的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每周国旗下选一名教师代表或学生代表发言,开学初就计划好。每次讲话定人员,定主题。

3、规范“两操一课”,教师与学生一同做,给学生做表率、示范。眼保健操老师要放下书本,督促学生认真做。

4、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氛围。班班成立“图书角”,学校设有阅览室,走廊陈列开放式书架,试行“书中寻‘蜜’、‘甜’在心里”的借阅管理办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

5、开展学生礼仪教育。

(1)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学校可以开展各种竞赛,如:文明教室评比、礼仪演讲赛、良好习惯评比等,加强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成为一个知事明礼的学生。

(2)使用文明礼貌语言。一方面学校全体教师要加强引导,及时纠正学生说脏话等不良习惯。另一方面学校在使用校园宣传标语时要使用一些能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标语。如在我们的花坛中可以出示“别碰我,我会痛的!”、“我也有生命,我正在生长” 等标语提醒学生,把以往“禁止损坏花草树木”死板式的行为规范改为温馨、感人充满人情味的宣传标语。在垃圾箱边上写上“学校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朋友,请把垃圾交给我”等。富有人情味、能够为学生所欢迎和接受的标语,让学生在得到教育的同时感受到真、善、美。

(3)学生每天佩戴红领巾、校徽,并能坚持排路队回家。

6、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

(1)思想性的。如在国庆节举行一场爱国演讲比赛;每学期开展一次美文诵读比赛等。

(2)知识性的。如在每学期期末开展古诗背诵比赛;数学计算比赛;作文比赛等。

(3)娱乐性的。如在冬季开展各种体育比赛;在初夏开展校级运动会:在“六一”儿童节开展美术、书法比赛、文艺汇演等,在元旦开展第二课堂汇报演出等。

(4)实践性的。如在“学习雷锋活动月”开展帮组孤寡老人,慰问敬老院老人等活动;在植树节开展植树活动等。

教师文化建设

(1)开展教师礼仪教育,塑造儒雅形象。

教师接受礼仪教育,掌握在待人接物、仪容仪表、餐桌礼仪、会议礼仪等方面的社交礼仪。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更加注重自身礼仪,要用自己儒雅的形象、规范的言行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充分展示涵养教师的精神风貌。

(2)推进有效教学,构建课堂文化。

组织全体教师深入研究国家课程标准的文化内涵,不仅重视传授知识,而且重视价值观、思想感情的熏陶,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文化,关注每位学生的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使学生在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发展过程。

(3)开发校本培训,构建教师文化。

采取听取名师,名家观摩课,讲座、“经验交流(班主任)、案例分析、课堂研讨、示范课、公开课、推门课”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鼓励教师多读书,促进教师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

(3)开展校本研究,建立特色教研文化。

提供机会让老师走出去学习,利用专业引领这一形式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加强落实学校教研员和学校教研组的指导力度,加强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合作;要求教师做好教学反思,让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提升教学综合能力。

(四)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是维持学校正常秩序的保障体系。它包含各种行为、规章、制度、规定,如《小学生守则》、《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考核办法》、《学生奖惩规定》等,制度建设保证了校园生活的各个领域活动能有序地进行。

1、健全各种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如:岗位职责、管理办法、评价办法)。

2、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制度。在教学设施,饮水饮食,用电,开展体育活动和其他集体活动等方面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保证师生安全。

3、建立健全满足师生成功感、成就感的学校激励机制;

4、建立健全教代会制度;

5、建立学校公共卫生制度。

校园制度建设应坚持群众参与,学校与师生互动,充分发扬民主,体现群众性的要求。有关学校整体管理和教师管理的制度可提交教代会表决通过。一个制度的形成集中了每个参与者的思想认识、自我提高的过程,经历了是非分辩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制度制定的过程和执行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建设的过程,对强化育人功能和提高师生执行规章的自觉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六、实施步骤:

1、2013年3月。宣传发动、分析校情、制定规划;挖掘、整合校园文化资源;

2、2013年4-12月全面组织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侧重于环境文化建设、师生行为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的强化。

3、2014年1月-2014年12月。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侧重于乡土文化建设,着力创建特色校园,全面实施“农业文化”,打造品牌;同时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更好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学风。

4、2014年5月-2015年12月。总结提高,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常规。把学校建设成为校园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厚、内部管理民主高效、教学质量一流、师生行为规范且勤劳上进、文化底蕴丰厚、人民满意的学校。接受评估团”的验收。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实践和思考的问题还很多,只要我们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大胆探索、不断实践、及时整改,时刻拥有“以文化经营学校,让环境成为隐性课堂”的理念和做法,就能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色。

第四篇:小学数学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

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以数学学科课一样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核心。它以学生发展为基点,考虑到数学学科知识基础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数学活动,手脑并用,获得直接经验,扩大视野,增长才干,培养 对数学的兴趣和特长,培养 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程基本上是学科本位主义课程,以致于给人一种错觉,认为唯有数学学科课程才是最科学的趋向,不少教师对数学活动课感到茫然,存在着认识上的“盲区”,实践中感到棘手的问题很多。为此,我们选择了“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实施”这一课题,试图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上好数学活动课,提高学生素质。

课题组把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内容划分五个方面:⑴生活中的数学;⑵生产中的数学;⑶科学技术中的数学;⑷与各学科相关的数学;⑸智力活动中的数学。

课题组在确定小学数学活动课内容时,除了围绕目标考虑知识性、科学性、教育性和可接受性以外,还着重注意以下三个“性”:

1、趣味性。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求知欲强,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使活动题材新、奇、趣,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在活动过程中做到“五个化”:⑴活动形式游戏化;⑵列举范例生活化;⑶化解疑难故事化;⑷数的演算奇妙化;⑸介绍人物传奇化。例如,根据街头现象设计的“转转糖游戏”和“一元钱摸球中大奖”为题材的数学活动课,就是取材于生活,以模拟的转糖,摸球开始,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去揭密,明白了这些都是骗局,使学生不仅学习和运用了数学知识,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思考性。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数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让学生通过活动,明白一个道理,悟出一种思想,掌握一种方法,以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五年级“测量的学问”一节数学活动课上,教师启发学生如何利用普通的度量工具,去比较准确、简单地量出一张纸的厚度,一个呼啦圈的周长和一捆乱铁丝的长度等。通过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学生总结出“聚少为多,化曲为直,变长度为重量”的方法。一下课,同学们高兴地说:“我们一下子聪明了许多!”

3、实践性。在学科课程的知识教学中,小学生往往感到数学知识抽象,学起来很枯燥。数学活动课则测重于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积极性。这种活动应尽可能反映现实的需要,使其成为日常生活中具体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的一种尝试或模拟。例如,在数学活动课上,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组织“小交警”活动,不仅在繁华地段协助交通,同时还进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流量统计,回校制成统计图,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和综合能力得到发挥,同时对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初步形成了开展数学活动的基本方法,掌握了设置活动课程的第一手资料,为学校全面推行活动课程和进行规范化管理提供了经验。

通过研究,课题组总结了开展数学活动的基本做法,可以归纳为两个点: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作为对活动内容的“支撑点”;“围绕三个字”活动的组织和展开时要突出一个“动”字,贯穿于一个“趣”字,体现一个“能”字。做到学生寓学于玩,玩中求知;以趣激学,趣中探知,使枯燥知识趣味化,书本知识实践化,从而加深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数学活动课程教学流程的探索,为学科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打开了思路。

通过几年的实践,已基本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课程的教学“流程”。这一在教师主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符合终身学习理论,是在培养适应未来知识经济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4、使教师的教育观念逐步更新,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教学效果亦有明显的提高。

小学数学活动课程存在着许多问题,如:

1、缺乏完整、科学的教学内容序列;

2、缺乏对活动课程的有效评价等。

第五篇:小学音乐结题报告

篇一:如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结题报告 《如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课题结题报告 1.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课 审美情趣 关键词界定:

关键词之一: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内容它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它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对音乐的审美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之二:审美情趣是由“审美情感”和“审美趣味”两者融合在一起的。审美情趣是人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定势,它以喜爱和不喜爱的情感评价形式,决定对事物的取舍。“趣味”这个词,在中国和西方,都是从味觉的意义上发展起来的。在中国美术史上很早就出现了用味觉来类比审美感受的说法。在西方,作为美学概念的“趣味”一直具有审美鉴赏力的含义。朱光潜曾指出:从罗马时代开始,西方一直把审美能力称作趣味。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审美情趣可以说是包括了审美情感、审美能力等,它体现了审美个体的偏爱、倾向性、选择性和审美鉴赏、审美判断,具有个体差异性、差异的范围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特点。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最终是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课题名称解读:

“如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就是在小学音乐课上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等审美教育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2.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欣赏应该达到三个层面:美感阶段、至善阶段、至纯阶段。欣赏应内化为学生情感,教学生学做人,而现状不能满足欣赏教学的需要。据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小学欣赏教学表现于聆听参与、节奏参与、体态律动与舞蹈设计、乐器演奏参与等欣赏活动中,而这些活动又不是人人能够驾驭,做得到位的。还没有深化,没有达到真正帮助学生内化到情感层面,伴随着新课改的东风,欣赏课也应当以更新的姿态面向学生,以全新的理念来支撑我们的教育教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聆听欣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做到既有形式又有内容,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为主题服务,最后达到内化学生心灵。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现代的音乐教育倡导“人性的回复”,在音乐欣赏教学当中,通过音乐的感染,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感受美,创造美,以美来丰富生活。小学生正处在学龄初期,这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大、可塑性最长的时期。我们应该抓住时机,通过音、画、舞结合的综合欣赏课,在教学过程中,边听边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进行想象、讨论发言、表演,使他们好动的心理得到满足。同时发挥个人所长,能说则说、能画则画、能舞则舞充分表现自己,课堂教学既生动活泼又深入踏实,学生真正成了欣赏课的主人,这对提高欣赏课的质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有着重要意义。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以审美教育思想为指导:

审美教育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准确的审美观点。(2)以新《大纲》和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践为依据。

(3)以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论、教育心理学、音乐学等。4.课题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0年5月---2010年6月)

针对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进行调查、学习相关理论,根据学生实际,制定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0年6月---2010年10月)

按实验目标实施方案,分析实验过程,及时反馈信息,积累资料。

(三)研究总结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2月 整理资料,分析研讨,完成课题研究论文。5.研究方法:

(1)实践法:抓住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律动、游戏创编等)继而对这些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完善。

(2)调查法:针对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调查学生对实验课的反应,调查学生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课。

(3)个案研究法:选定几个具有共同点的学生进行观察、谈话调查、研究归因,探索如何上好音乐课的有效对策。

(4)文献法:收集各种教学参考书,搜集关于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进行研讨总结,然后运用于实验课教学中,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5)总结法:研究过程中撰写阶段性研究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6.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开展本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上的收获

1.学生音乐素质得到提高。学会关注中音乐的情感因素,包括情绪,学生选择听真情实感的音乐和愉悦身心的音乐,关注社会,关注生活。2.课堂焕发生命力。以前上课都是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很被动现在课堂非常“热闹”,学生善于并喜欢与老师交流,勇于提出问题。

3.教学质量获得提高。在音乐课开展之后,各班的教学效率都有明显的提高。主要体现在花在组织教学的时间少了,音乐活动开展的多了,喜欢参与音乐活动的学生了。4.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融洽。学会利用音乐进行情绪调节,促进情感的和谐发展。通过音乐活动,在道德感、理智感、美感上都有一定的发展。(2)师资建设上的收获。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身成长,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创造力,使“教书匠”逐渐转变为“学者型”、“反思型”的教师。(3)促进课程发展。

改变教学与生活化分离的状况,使教学、科研、生活融为一体。--教学既是一种特殊的生活,也是一种微科研;大多数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开发新教材,根据教材设计互融问题,编写教案。

7.课题研究的经验与体会

(1)我们应该努力把音乐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活联系起来,通过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对类似生活情景的联想,去接受音乐、理解音乐。学生通过音乐和日常生活的连接,丰富自己的艺术体验和感受,提高艺术感知能力,学会用艺术的眼光感受生活,用艺术化的方式表现生活、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2)我们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索,增强音乐的实践意识,运用所学音乐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孩子们从内心深处去喜欢音乐,进一步引发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音乐文化素质与审美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3)现代学校音乐教育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学内容要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更多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去设计教学,增加与现代社会生活密切的通俗音乐、影视音乐、电脑音乐等内容,让学生学会探索出处理现实音乐生活的诸多实际问题。

(4)重视情感教育的策略:情感对学习活动具有定向、启动、调节和维持的作 用,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现代教学理论指出,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输出--输入的认识过程,而且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过程。情感是动力因素,它对创造性思维发生推动、促进或阻碍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宽松、愉快、合作、竞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善于体验,勇于表现。

(5)拓宽学习音乐的渠道,改变狭隘、封闭的课堂式学习为开阔、开放式的音乐学习,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社会。比如去剧场看戏,去看爷爷奶奶的秧歌、腰鼓队表演,去欣赏多彩的音乐会等。

(6)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审美实践活动,以增强他们的美感体验。篇二:小学音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以导促学,同伴合作,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冯琳琳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在什么背景下我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内涵是什么?

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和音乐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促进身心发展。但在小学校音乐课的安排中,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音乐课大都在上午后两节和下午的的两节课。这一个时段,对学生来说,旺盛的精力有所消退,正是学习的低效阶段。上课时,他们普遍会感到疲倦、困乏,思想不够集中。这时上音乐课,如果不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兴趣调动起来,上课将会大打折扣。因此,音乐课开始的导入就显得非常重要,随便应付的话会造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后果。

在日常的教学之余,常常会听到身边的音乐老师们有这样的抱怨,比如说:“为什么音乐课上学生什么都不愿意听呢?”,“为什么学生不愿意在音乐练习上多努力一些呢?”,甚至还有的同仁会抱怨说:“每一次上音乐课,我都要很大一部分时间去维持纪律,课实在多没办法上好。”等等。那么,能不能使这样的状况有所改变呢?首先,需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做起。而我想,音乐课开始的成功导入就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音乐的导入两层含义:一是思维方面的导入,二是知识方面的导入。导入的成效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取决于导得“巧”、导得“活”和导得“实”。“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设计导入环节。(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研究的理论、实践、政策依据。

“音乐可以很好的陶冶人的情操,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是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但是要使小学生在音乐课上更好地掌握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素养,我们在小学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首先就要努力挖掘学生的特点,找准切入点,精心设计,从课堂的导入就开始牢牢的吸引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导入”是音乐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个精彩的导入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求知的火花,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少教学实践证明,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重要意义,如果教学的导入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课堂导入方法设计得是否新颖别致,是否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求知欲,在于教师自身素质和倒入语言的艺术性。选用何类导入方式比较合适、恰当,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新授内容去认真研究,精心构思、设计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主要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1、对我校音乐课堂导入情况调查总结,找出导致音乐课堂导入形式单

一、枯燥无味的原因,做好研究与解决这个问题的计划和方法。使音乐课堂导入问题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能充分的利用导入环节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活跃起来。

2、搜集、阅读相关文献,完成开题报告和研究提纲。第二阶段:

阅读有关教学案例、分析相关文献、研读相关的特殊教育、理论专著; 继续搜集研究资料并加以梳理和分析,完成案例分析,论文写作。第三阶段:

1、确定音乐课堂导入的研究目标。

依据音乐课现有的导入现状,结合音乐课教学目标规定,制定研究目标。

2、搜集、阅读相关文献,寻求有效地导入方法。

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段学生,教师在导入过程中应该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

3、不断进行教学实践

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年级段的学生,设计课堂导入形式,并不断地进行探索总结。

4、不断总结、撰写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

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整理研究资料,写结题报告。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通过课题研究和实践,使音乐课堂导入问题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能充分的利用导入环节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活跃起来。

对不同年龄不同学段的学生,教师在导入过程中都能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

撰写研究和实践成果。课题研究的方法:

从我校学生的情况,在研究中所选择的科研方法主要有:

1、找出在教学中常存在的的问题。

2、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依据课题方案开展行动。

3、探索调动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导入形式。

4、分析和研究,总结经验,形成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验证有效方法。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音乐课导入的方法很多,但选用何类导入方式比较合适、恰当,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新授内容(包括学生),去认真研究,尝试同课多构,并具有技巧性的精心构思、设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及时的通过教学案例、研讨课、参加区级送教下乡展示课、参加区级教师技能大赛、教学心得、教学论文等方面来收集资料,提高课堂研究成效。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教学的导入是根据教学活动的内容而设计的。在教学实践中,课堂的导入还需把握得更准确。比如在许许多多的教学导入方法中,对于一些对音乐课缺乏兴趣的同学,或者是注意力很难集中的同学,还有一些不乐于参与音乐表现的同学等等,对于这些教学对象,就要找准契点,利用自身优势,设计他们所具有兴趣的教学导入,特别给予关注和鼓励,让其树立信心,使之走进多姿多彩的音乐殿堂。篇三:《小学音乐教学中器乐进课堂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音乐教学中器乐进课堂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松溪县河东中心小学游年生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器乐教学是音乐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器乐进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表达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课仅仅学唱歌曲、欣赏乐曲远远满足不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乐器进入课堂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之中,器乐教学应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课堂乐器应易学易奏,便于集体教学使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是学校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开发了葫芦丝校本课程,把这个比较实用的乐器带进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二、课题的设计 1.课题研究的界定

2.课题研究的目标(1)配合唱歌、欣赏、音乐知识等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转变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培养学生对葫芦丝吹奏的兴趣,提高学生吹奏的技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的学习态度。

(3)通过器乐教学, 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丰富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

(4)让学生在快乐当中学习、感受音乐,在兴趣、爱好当中掌握音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5)学会葫芦丝的基本演奏技能,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以此来增加学生学好葫芦丝的信心和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相互尊重、顾全整体、遵守纪律等优良的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6)在教学实践中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水平、教育修养及科研能力同步发展。3.课题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对象:本课题以我校中、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资料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行动法。4.课题的研究步骤及内容

器乐教学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根据其性质和任务,制定了以下内容:(1)第一阶段为2013年10月~11月,为课题实施阶段。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掌握葫芦丝基础知识,音乐基础的降c大调的音阶练习,在学生能吹音阶后,就可以让他们吹一些速度较慢、音值较长、音程较小的曲子,例如《小夜曲》、《友谊地久天长》等。

(2)第二阶段为2013年12月~2014年5月,为课题研究阶段。本阶段除了对独奏和齐奏乐曲方面进行巩固强化训练外,还要注重课堂常规训练,加强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训练,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3)第三阶段为2014年5月~2014年11月,为课题深化总结阶段。

总结阶段结合研究过程,撰写相关论文,是我们对课题研究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撰写论文可以促进我们进行理论思维,提升对课题的认识,进而调整我们的思路,从而圆满达成课程研究的总目标。

三、课题实施方法与过程

1.营造氛围,激发学习乐器的情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充分发挥葫芦丝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课葫芦丝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葫芦丝的独特价值。利用音乐课时间播放葫芦丝的经典名曲,让学生感受到葫芦丝的音乐美;在音乐课堂上介绍葫芦丝的构件和演奏特色,让学生充分认识乐器,引起学生对葫芦丝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求学的欲望,就会认真学练并积极参加音乐的实践活动。2.选择好的教材,优化教程。

葫芦丝教学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我首先制定了葫芦丝教学目标。每次备课时,我都要反复琢磨,用简洁、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学生容易掌握。从葫芦丝使用教程中选出一部分适合低、中、高年级葫芦丝演奏的练习曲。3.循序渐进,练习扎实基本功。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学练葫芦丝的吹奏,首先要训练学生的基本功,扎实基础,如呼吸方法、指法、气息的运用等。但又不能急于事功,必须循序渐进,逐步加深提高。气是所有管乐演奏的内动力,学生最终演奏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气,而练气是学生学习中最难的。所以,刚开始学习时,我要求他们只使用部分肺活量练习,不先练习过长的音,以免学生既要考虑手指的动作,又要考虑到呼吸的方式,而导致动作失调。在学生掌握基本指法之后,再引导他们用模仿和想象来自然形成正确的呼吸方式。在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之后再讲解横膈膜的运动等原理。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自我感悟,不断提高呼吸的技术。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为演奏葫芦丝练气奠定良好的基础。

指法是器乐演奏的重要要素。低年级学生指力差,易疲劳,一般练习4—5分钟就让他们停下来,听听乐曲,活动活动手指、手腕,避免手指受损。同时,每堂辅导课前让学生先做做手指操,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用最轻松的方式持住葫芦丝,使手指的灵活度、灵敏度能够充分发挥。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要求他们在长音上多练习,在速度上提出快速、慢速、由慢渐快、由快渐慢等各种序列练习要求,让他们渐进有序地感受不同音的美感。4.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器乐教学要达到一定的目的,收到较好的效果,那就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要想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葫芦丝的演奏技能,非容易之事。只把葫芦丝单纯地当作一种学具,仅凭学生的兴趣去做,那是不会有较好的效果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时候,每个环节都要有严格的规范,让学生在合奏时:“准备不拖拉,眼睛看指挥,耳朵听声音,口中无杂音”。特别是教师在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演奏规范化。经过长期训练,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了规范,使他们懂得,做任何事都必须按一定的规则去办,只要大家都遵守做事的准则,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合奏的练习过程中也可以教育他们懂得如何协调自己和他人,使得整体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这样,即可对学生进行了行为规范,也让他们得以团结协助的思想教育。

5.发扬团结互助精神,增加学生自信心

班级里我耐心指导,尽量不让一位学生掉队。在教学中我运用了一个方法,学习邓小平同志说的“让一部分人先富,先富带动大家共同富裕”。我是先让兴趣班的学生先有一定的基础,然后到班级上课的时候让他们做小老师,帮助老师把每一个学生教会。这样有些在班级里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可他这方面不错,这会儿他感觉到我也不比别人差,我还可以做小老师,结果这些学生教得非常认真,还很高兴,自信心大大提高,非常喜欢来上葫芦丝课,而且听班主任说上其它课也认真起来

下载明德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明德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以数学学科课一样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核心。它以学生发展为基点,考虑到数学......

    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语文味”回归课堂教学研究》 结题报告 高耀飞 一、项目研究背景 1.教育发展背景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已被抬到了空前的高度。《语文......

    结题报告

    小学生中年级读写结合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叶圣陶老先生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习作的技巧”的论述,给了我们启发。阅读与写......

    结题报告

    邢台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和谐班级文化的实践研究” 撰写人:李清云 一、 课题的提出 1、 课题提出的背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

    结题报告

    《新课程理念下互动式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研究报告 重庆市忠县三汇中学 生物教研组 课题批准号:ZXJK-2012-40 课题类别:一般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负责人: 潘体华(忠县三汇中......

    结题报告

    《关于有效指导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

    结题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创新创业计划结题(论文) 创新创业计划结题(论文) 抽油机效率及失载问题的研究 学生姓名:陈名 杨柳 葛玖浩 毛建平张晨星 指导教师:崔学政 (机电工程学院,项目编......

    结题报告

    高中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既为广大学生开拓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也使个别学生产生道德观念模糊,道德自律能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