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海子镇中心小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1
小海子镇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儿童差异性与教育的统一要求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见一些学习上表现出困难、有各种各样行为问题的学生。究竟应怎样做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满足那些面临学业失败学生的需求,是我们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指导思想,应高度重视语文学困生学习问题。
(2)从语文教学现状看,普遍存在忽视语文学困生学习的现象。在某些教师眼中语文学困生是一群不可教的低智群体,往往对他们视而不见,任其自由发展,结果造成优生一天天好起来,语文学困生一天天“烂”下去的不良现象,造成一个班级语文水平两极分化问题。
(3)“语文学困生”研究现状及本校实际的需要。
“学困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教育教学措施得力,他们是可以转化并不断进步的。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目前,全国上下关注留守儿童教育,我们把目光集中在农村,其实城镇中也存在着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很容易被忽视。我校是属于县城小学,1650名学生中有300多名流动人口子女,由于特殊的环境,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学困生。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当代教育者必须更加关心“学困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成长,我们有义务关注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呵护学困生心灵,使学困生能愉快地学习课程,学好课程,并由学困生转化为合格生甚至优秀生。如果忽视“学困生”的教育与研究,学困生势必越来越多,学困生的大量存在,成为制约学校教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研究其开发转化的途径,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我们针对在实施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相结合,提出“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申请,旨在新课程背景下研究解决学困生问题的途径,寻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育质量提升的途径;对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都有积极意义。
2、概念的界定
语文学困生:我们结合各方面的定义,把语文学科的学困生定义为:第一,语文学困生儿童的智力是正常的,即其智商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在语文学习中有一定困难;第二,语文学困生在某些特殊能力或学习技能(如解决问题、听、说、语言、注意、记忆、写作等等)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第三,上述困难的存在并不是由于生理或身体上的原发性缺陷(如盲、聋、哑、身体残疾或视力问题等)所造成的;第四,这些儿童要达到一般学习水平(合格水平)或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水平需要额外的督促和辅导,有的甚至需要特殊的教育与帮助。
策略:指根据转化学困生工作中,研究采取一系列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比较系统的方式方法,有效地转变家长、教师的育人观,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课堂教学有利于学困生的发展。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全教会精神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等。新世纪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也就是说教育要面向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学生。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的教学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其他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论,着眼学生发展等,都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哲学观点:“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积极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收益。这一点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新观念是相统一的。
3.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
4、心理学观点: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这种要求可以来自个体的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语文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三、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形成对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学习的新认识。本课题研究坚持以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学习理论为依据,以扎实的教学实践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探讨语文学习中学困生的类型与成因,寻求科学有效的教育转化学困生策略,形成比较系统的学困生工作经验,从而促进我校的素质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促进教育公平。
四、研究对象及内容
研究对象
明光市工人子弟小学参与课题研究的班级(涉及高、中、低三个学段)中的学困生 研究内容
1.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成因研究。
2.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学习策略研究。(教学观念的转变、师生关系的建构、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等方面)
3.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案例分析。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课题组成员统一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学习理论,为从事课题研究提供正确可靠的理论依据;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有关语文学困生研究的已有成果、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为课题研究的经验借鉴。
(2)个案研究法。在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对象,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生建立个案登记表,首先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后对其施加影响并跟踪观察,从观察记录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较科学的事实结论。
(3)调查比较法。切实调查学生在实验的初始状态及实验各阶段的情况和变化趋势,认真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看学生的变化是朝着实验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还是事与愿违,并及时调控。
(4)经验总结法。根据专题研究计划,对各阶段或全过程研究进行分析概括,揭示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最终形成比较科学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语文学困生工作经验与理论。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酝酿准备阶段(2009年6-10月)
1、学习了解有关学困生的理论知识,收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制定课题组管理制度。
2、搜集研究资料,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等,讨论制定课题实验方案,进行课题立项申报工作。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09年11月——2011年5月)
1.建立博客:建立课题组博客(http://blog.sina.com.cn/xuekunsheng),将博客作为一种学习与研修的平台,鼓励教师运用经验总结法将自己有关课题研究的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论文、经验总结等文章(图片)上传到博客中,形成教育资源的共享。让课题组博客成为课题组成员的家,成为课题组成员深刻反思、真实记录、推动成长、相互促进的平台。
2.确定个案:采用调查比较法,在调查研究、前测的基础上,在语文学科选择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学困生,建立个体档案,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困生,进行调查、跟踪,从个性到共性揭示一般规律。
3.研究成因及对策:及时记录实验情况(特别是学困生个案跟踪情况)、结果、感想、体会,分析处理,注意追踪分析,探求共性特征,分析各类学生学习障碍的形成原因。有目的有计划的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实验,以摸索、形成、积累克服学习障碍的有益经验。
4.运用经验总结法,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经验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总结出带普遍性、具有可行性,既有时代特点,又有较强操作性的做法。撰写一批有指导意义、辐射性较强的经验论文,进行实验工作阶段小结。
5.通过实践进一步检查、研究反馈,去粗取精,抽取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和研究成果,请专家论证、提升、完善研究成果。完成《研究报告》,展示我校教师参与学困生研究的各项科研成果。
第三阶段:完善成果阶段(2011年6月)
1、参与研究教师的论文集。
2、课题研究报告。
3、学困生研究个案集。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负责人:李艳郁贤松
负责查阅资料,论证立项,活动的组织、协调、实施,搜集、积累、保存、整理资料,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经验,做好结题工作。
课题组成员:
杨晓芳赵雷许雪莲金红丽余天敏江燕王婷婷
滕丽丽何力邵华琴钟兰慧徐慧张慧闫敏
各成员主要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制定个人研究计划,积极参与课题活动,按时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及时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定期汇报。
八、经费保障
由于该项研究与学校的日常教学密不可分,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学常规工作的一部分,学校在研究经费上将无条件支持,在办公经费中合理开支,不会因为经费的原因影响研究的进度与效果。
第二篇:小海子镇中心小学
小海子镇中心小学
(2011—2012)学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杨海鹏
随着新课标新理念的实行,在教学过程中“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被社会所淘汰,要想出色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教学方法不得不改。以往在教学时都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辅。在讲课时,老师进行枯燥无味地讲说学生洗耳恭听,课下认真做好复习,对于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即可。而今的教学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在这样下去了,要改变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学愿学好学,其实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在教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在讲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时候,我采取了让学生自己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的,这样不但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给学生提供三组不同的数据(一组是两条相等的线段和一条不等的线段;一组是三条不等的线段但两条边的和小于第三条边;另一组也是三条不等的线段但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根据数据画出三角形。学生在动手画动脑思考的过程中,知道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课上多进行演示实验,并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我将课前纸做好的平行四边形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先观察它是什么图形有什么特点,再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利用手中的量角器直尺三角板等学具动手来验证一下自己的说法是否正确,然后进行交流。学生通过眼睛看动手操作,很快就说出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给其下了定义,这就是学生的主观性所起的作用。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高时,我采取的是师生一起动手折动笔画的方法,做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高,找到了底,与此同时总结出了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而后,学生用剪刀将长方形纸剪成平行四边形,再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长方形。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也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时,我拿出课前准备的能动 的平行四边形教具让学生到前面来拉动,让其他学生在观察中知道平行四边形还具有不稳定性的特征。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其成功的所在之处就是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有种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快乐的快感。
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尽可能的运用教具来进行教学,这样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中有多媒体课件,如果使用它们进行教学的话学生的注意力会很集中,兴趣也很容易培养,但每个班级每堂课都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不切实际的。其实,在教学工作中即便是利用几张纸制作的最简单的教具也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梯形》的这节课时,我出示了课前用长方形纸剪成的不同的梯形,学生在认真观察动手操作中很快就把它们分类并说出了梯形的特征,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交流得出梯形的高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的联系,并动手画出了梯形的高,又用剪刀将长方形纸剪成梯形,用梯形拼出长方形。在这节课中学生的表现让我感觉很满意,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就是简简单单的几张纸片,这几张纸做的教具就调动起了他们的学习激情。
还有,在数学教学时要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多说多练,提高他们的表现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在《多边形的内角和》这节课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了一下三角形的内角和,然后拿出一个多边形让学生观察并动脑筋想想怎么才能知道它的内角和呢?在学生独立思考后有好多学生都举手表示自己知道用什么方法了,于是我就让会的同学到前面来给大家讲解一下自己的思考过程也就是采用的什么方法,并在图中表示出来让其他同学更明白,学生在说和画的过程中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新课标提出后,要想在数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就必须在教学上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时时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反思,找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在不断改进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小海子镇中心小学
2012.7.10
第三篇:小海子镇中心小学六个教学环节实施方案
小海子镇中心小学
教学过程落实“六个环节”的实施方案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教导主任:董
云
【摘 要】:逐步形成了“创境激情,导入新课;学生自学,探求新知;自学测评,交流汇报;以学定教,合作探究;巩固深练,知识拓展;作业点评,知识交流”的六步教学法,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的主导地位。
【关键词】:课堂 自主 六环节 教学法
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对现代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呼唤以继承为基础、以人的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我们认为,“自主解决问题”应成为学生的主导性学习方式,并提出“双自主六环节教学法”课题进行研究。
一、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我们将目标教学的思想、杜郎口学生学习的方式、洋思经验的教学策略进行整合,以“引导学生积极思索、诱导学生善于发问、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切入点,提出了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生态型课堂的口号,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实验以来成效显著,逐步形成了“创境激情,导入新课;学生自学,探求新知;自学测评,交流汇报;以学定教,合作探究;巩固深练,知识拓展;作业点评,知识交流”的六步教学法,在放开课堂、解放学生、让学生充分自主的基础上,我们没有偏废教师的功能,始终把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并重的位置上,所以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双自主六环节教学法”。
二、“双自主六环节教学法”的含义。
“双自主”是指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重。
在强化教师“主导”地位方面,学校有以下要求:
(一)、是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努力积淀深厚的学科知识和比较丰富的文化素养,否则很难实现和闪烁着思维火花的学生的有效对话,很难解决学生眼花缭乱的问题。
(二)、是引导教师努力历练自己高屋建瓴地引导、点拨、纠偏、评价的能力,提高教育机智的水平。主导作用在新形势下不能削弱,相反要加强,无非是摒弃传统课堂教学的控制取向,由教师全面教转变到学生全面学,由教师全面讲转变到点拨、引导、解惑上来,由教师全面讲解知识转变到推动学生个体思维发展上来。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指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开放课堂,解放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尝试,去合作,去交流,去发现,真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表现意识、创新意识、反思意识等。
三、“六环节”是指教学过程的六个步骤。
第一步:创境激情,导入新课。众所周知,课前设计一段精彩有趣的“开场白”,能够很快地吸引学生,能够在瞬间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进入老师预想的“角色”和“境界”。采用一些充满情趣的方法进行了导入,定能让整个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故事引入法、实物参照法、联系旧知法、简介背景法等等。
例如:教学《钟表的认识》首先课件出示谜语: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猜看,好朋友是谁?(钟表)接着介绍生活中的钟表。在一个美丽乡村的清晨,谁打破了黎明的宁静?(公鸡)“公鸡打鸣是叫人们干什么?”“每天早晨是谁叫你们起床?”那钟表可是你们的好朋友哦。小朋友慢慢在长大了,为了不给爸爸妈妈增添麻烦,我们可以自己学会看钟表,早上按时起床,上学才不会迟到。(出示课题)咱们仔细看看钟长什么样吧!教师出示自己收集的钟表(课件图片)。这样就很自然地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营造了氛围。
第二步:学生自学,探求新知。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学习目标或预习提纲自学课本,自“悟”学习内容,凝神思索发现问题,探求新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步:自学测评,交流汇报。是根据学生自学进行检测、提问,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第四步:以学定教,合作探究。教师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按照知识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确定展示方案,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解决。教师要紧跟学生思维,在学生最需要帮助时教师要展现主导作用进行引导、强调、条理明晰。在这一过程中的起始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培养学生“多讲”和“会听”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多讲”,就是帮助学生树立的良好习惯,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引导学生“会听”,就是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耐心倾听别人的心声的习惯。
第五步:巩固深练,知识拓展。根据展示过程中学生发现的问题,老师及时调整思路,有针对性的选择题目,让学生去练习、巩固,引导学生自己去评价,可老师出题口答、书面答,也可小组内互测,也可小组间互测,形式多样。
第六步:作业点评,知识交流。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情况归纳总结,整理、系统知识,激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善于思考、大胆发现。
三、“双自主六步教学法”带来的可喜变化
1.促进了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教学教研及理论水平显著提高
参与实验的教师,通过对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深入学习,研究与实践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育观念得以更新,教学方法得以优化,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
2.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通过课题实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形成了自主,在活动中学会了参与,在参与中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自行经历了探究获取知识的全过程,感悟并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方法。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
实践证明,该模式实现了由单一化向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转变,较好地创设了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形成了学生自主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态势,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第四篇:小海子镇中心小学专家讲座
小海子镇中心小学(2011—2012)学第一学期
组织班主任集中学习国培计划2010(专家)讲座记录
学习地点:多媒体教室
参加人:学校领导及各班班主任
学校主持人:董云
讲座主持人: 迟希新(北京市教育学院)
主持人:
班主任:
班主任:
迟希新:
胡颖:
主讲人:(班主任)胡颖(北京市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班主任)梁秀丽(北京市第十四中学)讲座内容:(模块五)优秀生也需要心理辅导 案例分析:想转学的优秀生 讲座过程摘记: 【对话班主任】迟希新(北京市教育学院)胡颖(北京市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梁秀丽(北京市第十四中学)优秀生的教育问题是我们班主任工作当中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优秀生也是在班级里面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怎样做好优秀生的工作是我们版主们的工作当中直接面对一个具体问题。胡老师,案例中班主任老师对优秀生小涛的教育过程做得特别仔细的。您觉得他的做法中可取的地方在哪里?我觉得这个话题提的就很好。优秀生也需要心理辅导吗?当然需要!虽然他们在各方面可能都表现得很优秀,但内心深处也还是会有脆弱的地方,需要我们班主任去关注。这位老师关注到小涛要转学的细微心理变化,敏锐地发现了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循循善诱地鼓励他向美术老师提出他自己的想法,最终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能够继续欣然地在这个学校上课。我觉得这位老师做的非常细致,对优秀生的心理变化把握得非常好。我曾经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这个孩子一直在班里表现很好。作为小队长,他应该提前到学校,组织同学做值日,收作业。但一段时间以来,他经常迟到。当时,我不分青红皂白就责怪了他。他当即就主动要求不当小队长了。这让我很意外,因为平时他一直是很要强的。课下,我单独找他好好聊了意聊,才知道是我错怪他了。他虽然家住得近,但是父亲是个警察,最近一段时间正在执
行一个非常特殊的任务,没法对他进行接送。一个人自己上下学对于一个低年
级的孩子来讲确实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觉得确实做优秀生的工作不能简单
粗暴。案例中的这位老师就做得很好。
但是,我也有一点自己的想法。很多优秀生的心理是比较脆弱。案例中的这位优秀生,因为老师不给他单独批话了,就一直心理不愉快,还动了转学的念头。可以说他的承受能力确实比较低。那么对优秀生的心理关注,是不是应
该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培养他的耐挫能力上呢?
迟希新:好。那么胡老师,您觉得在这个案例当中老师的一些具体做法中有没有可胡颖:
迟希新:
梁秀丽:
迟希新:
梁秀丽:
以做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这个孩子的问题最终被证明是由于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脆弱,在人际沟通中没有胆量主动与学科老师沟通。但当这个学生提出要转学时,班主任老师要全面地考虑这件事可能的成因。应该先和学科老师进行沟通,确定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孩子解决问题的主动性还是比较差的。在老师层面上先进行沟通,把问题解决的方案先商讨好,再结合他的性格特点给予帮助。我觉得这样可能就会使问题处理得更加顺畅一些。谢谢胡老师。梁老师,刚才我们在案例里面看到,小涛这个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比较差的。根据您的经验,优秀生是不是都有这样一种共性的问题? 是的。那么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班主任老师需要做些哪些工作呢?其实,耐挫能力比较差只是他们的特点之一;特点之二是比较自负,容易过高 的估计自己;特点之三是交往能力比较差。另外有些学生嫉妒心理比较突出,有些学生容易产生焦虑心理。对于这些优秀生,我觉得首先应该进行做人教育。我平时比较注重“先讲做人,后做学问”。比如,教学生谦和、礼貌,懂得感恩、保持虚心等等。其次,对优生的教育还有包括纠正他们的自负心理。我刚送走的那些学生里有几个男生学习成绩比较好,体育成绩也好,交往能力也比较强。于是,他们就觉得自己不可一世了。为了纠正他们过高的自我定位,我首先注意观察他们。然后针对他们身上确实存在的不足进行指导。指导时要讲究一些策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们要给足优生面子,更多表扬他。在背后则要很严肃地批评。最后,对于优生在生活中与同学、与老师交往能力比较差的问题,这一方
面是因为他们自视颇高,不愿意跟同学、老师交往,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将精
力更多地用在学习上了。我曾经有一个学生,在高三冲刺阶段在与好朋友的交
往上出现了问题,最后躲到家里不来上学了。我就跟他沟通,和他一起分析他的优势,以及他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哪些地方做的不是特别合适。对如何修复
他们的关系做出具体的指导,并一再鼓励他。最后他终于克服了心理障碍,仅
和好朋友重归于好,而且考入了理想的大学。
迟希新:谢谢梁老师。案例里的老师总得还是用正面的方法在做这个事情,但有的老师说对于优秀生要给他一些错觉体验,要给他一些打击。你们认同这种方法
吗?
胡颖:对优生和对差生应该一样对待,该打击的时候必须给他打击,但是打击的主持人:
专家:
迟希新:
蓝维:
迟希新:
蓝维:分量和场合还是要考虑的。首先,优秀学生遇到的鲜花和掌声比较多,班主任老师要更全面地看待这个优生。发现他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给一些警示或者信号。我们可以有意在全班面前表扬一些差生的优点,以此来暗示优生你仍然存在着怎样的不足。其次,优生会在某些方面特别依赖老师来解决一些问题。此时,老师要特别注意,我们的职责是教会孩子成长,不是包办代替他成长。所以,我们有时甚至可以人为制造一些障碍。我觉得这样可能对孩子更有好处。【对话专家】迟希新(北京市教育学院)蓝维(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高洪源(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陶礼光(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刚才两位班主任老师谈他们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那么接下来我们想再听听专家的观点。蓝老师,一般我们把学生分为优秀生、中间生、和差生。您怎么去看待这三段的划分,班主任老师应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哪一段学生身上?这个问题,我觉得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解释。教育的重点放在了谁身上,关键在于你要完成什么样的一个教育的目的。从班级基本管理这个角度上讲,传统的管理的方法是抓两头带中间。因为好学生和不良行为的学生对班级造成的影响比较大,而中间学生从众性会比较强。所以这种方法可能更有利于班级的纪律管理和日常运作。但是如果你的目的是提高成绩,那恐怕要对优秀生和中间生多一些关注。因为他们对于班级成绩的整体提高会起比较大的作用。如果你主要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那每一个学生的都是重要的,也就是说不应当去区分优秀生、中间生和差生。蓝老师,现在有很多班主任认为对优秀生过多关注,就会像家庭教育中的溺爱一样,你认同这种观点吗?其实在我看来关注和溺爱还是有些区别的。因为关注其实更多的是教师对
学生的一种心理倾向。而家庭的溺爱,更多地是指父母亲替孩子做事情。所以
不能简单地把关注和溺爱等同起来。
迟希新: 谢谢蓝老师。陶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您对这个案例有什么样的解读呢?陶礼光: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希望得到指点,而专业课老师在这段时间内也确实没迟希新:
陶礼光:
迟希新:
高洪源:
迟希新:
高洪源:有专门指导他。心理学上认为,当教育教学中,老师所提供的机会、内容、方法等不能满足全班学生的个体需要时,有些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师源性的心理困扰。小涛就是产生了这样的心理困扰。班主任老师察觉到了小涛的心理变化,鼓励他去跟任课老师做沟通。而小涛同学恰恰在沟通上比较退缩,其主要原因是他对沟通的结果患得患失。因此,班主任针对性地采用激将法,帮助他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顺利实现与任课老师的沟通,方法是很得当的。但如果说,小涛的个性不是这样的,或者他在沟通上的障碍主要表现缺乏与人沟通的方法,比如不知道如何选择谈话的时机、如何切入话题等,那么班主任采取激将法就未必合适了,而应该进行沟通方法上的指导。陶老师,有的老师认为优秀生他们获得了太多关注和关爱,有的时候就应该给他们一点打击。您怎么看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具体的情况要具体分析。其实,这件事的关键在于班主任要全面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优缺点。让每一个学生在感受到老师对其优点的肯定的同时,也有机会体会到自己的不足,并能在这方面得到老师的指导。当教师在给一些“打击”,让学生体验自己的不足时,一定要掌握分寸,逐步递进。否则容易引发学生焦虑、自卑等一些列心理问题。谢谢陶老师。高老师,优秀生在这个班级里算不算一个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这是一个专业的概念。它是指这些人有一个共同活动的空间,或者 是有一个共同活动的领域,互动有一定的频率,产生一定关系,形成了某种共同的行为规则,但是这些人的活动又不能纳入正式群体之中。优秀生在班级里中是一个群体,但各个集体之间情况不一样,所以不能笼统地说优秀生在每个班级中都是非正式群体,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那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应该怎样去引导优秀学生做自我管理呢?这个案例提示我们要特别关注优秀生在社会认知方面的心理发展。现在我们常
说的优秀生往往是在学习上特别优秀,当然其他技能方面也可能有一些特长,但并不等于他们就没有缺点和短处。然而,优秀生往往由于关怀效应而看不到
自己的缺点和问题。所以,在对这部分学生的管理中,我们要千方百计创造各
种各样的机会,引导他们来认识自己的不足。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别人
身上的长处。并从别人的长处联想到自己的一些不足。这样他就能更多地对自
己的发展进行管理。
迟希新:谢谢高老师。最后,我还想让三位专家用最简短的话语,来总结一下你们
对这个案例的意见和建议。
蓝维:这个案例最重要的是提出了优秀生的心理问题。优秀生中有很多人将来成为我们国家的栋梁之材,所以给予他们适度的、正确的关注是不可缺少的。高洪源:引导优秀生在具体和与他人集体互动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陶礼光: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体验。
第五篇:李营中心小学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李营小学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切实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将我校教育科研向更深层次推进,引导学校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把科研与教研、管理等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我校教育教学及服务管理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战略转变。经学校研究,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重建教师职业生活方式,建立教育、教学、研究、学习一体化的新型职业生活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改进教育的科研范式,倡导行动科研、行动研究和校本研究。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从教育教学及服务管理工作中的小事情、小现象、小问题入手,通过讨论立为“小课题”,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并通过小课题研究工作,探索总结教研、教育教学、管理等互相促进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小课题研究,切实解决教育教学及服务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2.通过小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总体思路
教师个人单独申报进行小课题研究。形成以课题研究引领教育教学管理研究的校本研训机制,引导教师立足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实际,观察发现
教育教学现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解决问题,形成教学策略,实现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实现学校教育的发展。
四、实施流程
1.积极学习,发动宣传。由教科室组织发动教师学习、领会个人课题研究办法及个人课题申报。
2.选题。填写《小课题研究方案》。教师根据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认真分析筛选,确定研究课题。
3.申报立项。参加“小课题研究”的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向学校教科室提交《李营小学小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等。学校教科室组织人员对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在一周内公布立项的小课题。不合格的,须重新选题、申报,直至完成立项。
4.实施研究。课题负责人按照课题方案,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工作,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建立小课题研究档案袋。将日常教学工作与小课题研究有机结合,实实在在开展研究,解决提出的问题。教科室将不定期对研究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并在学期末开展课题中期成果鉴定汇报会。
5.结题。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研究时间结束后,开展小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鉴定汇报会,教科室将安排相关人员对研究情况进行评审。课题成果一般包括研究报告和相关附件材料(附件包括支持研究课题的论文、案例等以及研究的过程性材料)。结题程序为:(1)课题研究人及时整理研究过程性资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2)将研究报告、过程性资料
及成果资料交学校教科室;(3)学校教科室组织有关人员听取研究者的汇报,对课题进行评审,向研究者反馈评审意见。
6.成果评定与推荐。学校对结题的小课题研究成果按70%的比例进行评奖,按照2:5:3的比例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学校颁发证书,未能按时结题的不能参与评奖。对优秀的研究成果进行全校推广,并择优推荐参加区优秀小课题研究成果评选。
五、课题管理
1.营造小课题研究氛围。学校积极倡导和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并提供理论上和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具体指导。进一步强化“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实、快”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方针,引导教师选择一些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克服传统课题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现象。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小课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小课题研究的指导和评审等工作。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李营小学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小课题研究建立电子档案。制定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评定、表彰奖励等制度,把小课题研究纳入教师教育教学量化评估,确保小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开展。
3.培训小课题研究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介绍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等,指导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激发教师研究小课题的兴趣,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培养一批思想前瞻、能力突出、成果丰硕的研究型教师。
4.深化小课题研究。把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或服务管理作为实施小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究各学科教学及管理的基本策略。学校组织开展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研教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六、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
组长:常矫
副组长:白兴根李涛刘继国
成员:薛胜利柏菊英吴鹏李芳 李锋
工作小组:
组长:柏菊英
成员:薛胜利吴鹏李锋李芳
七、课题开展进程安排
第一阶段(2013.09—2013.10)
全员通识培训,组织小课题选题申报,上交小课题申报表,组织人员对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在一周内公布立项的小课题。
第二阶段(2013.11—2014.09)
实施研究(注意随时收集整理研究过程性材料)。
学期末开展课题中期成果鉴定汇报会。
第三阶段(2014..09—2014.10)
组织结题工作,开展课题成果鉴定、评奖推选。
李营中心小学教科室
2013年9月
备注:
1、凡积极参与小课题研究的老师将优先确定为省、市、区各级教科研课
题中的实验教师;
2、小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为一年,即
2013年10月——201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