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学研究生学术素养及学术规范情况调查
医学研究生学术素养及学术规范情况调查
黎莉1何沐蓉2*谭晓雪2王婉君2邢方敏1李小燕3 *
(南方医科大学:1 教育研究与督导评估中心;2 研究生学院;3 人文与管理学院,广东 广
州 221004)
摘要:通过研究生学术素养及学术规范调查,了解和掌握研究生学术道德意识状况、学术规范知晓情况、对学术道德和规范的主体认知与评价等,为有针对性地提出引导和调控研究生学术道德缺失的教育对策,有效制约研究生学术腐败,强化学风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学风;学术素养;学术规范
Investigation of Academic Literacy and Academic Standard for Medical Graduate Students
LiLiHeMurongTanXiaoxueWangWanjunXingFangminLiXiaoyan
(Education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Center;School of Graduates;School of Humanities & Management.Southern Medical Education, Guangzhou 221004)
Abstract: Through investigating the academic literacy and academic standard for graduat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ing academic moral awareness, academic awareness, subject cognition and evaluation of academic morality and norms, providing reference to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pertinently to guide and control the graduate academic ethics education, effectively restrict postgraduate academic corruption,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tyle of study.Keywords: graduate education;style of study;academic literacy;academic standard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学风是制约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和学术道德是学风的基本体现。本研究通过研究生学术素养及学术规范调查,了解和掌握研究生学术道德意识状况、学术规范知晓情况、对学术道德和规范的主体认知与评价等,找出影响研究生优良学风养成以及学术道德缺失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提出引导和调控研究生学术道德缺失的教育对策,有效制约研究生学术腐败,强化学风建设提供参考。资料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选取某高等医学院校在读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博士、硕士两个研究生群体开展调查。采取统一发放问卷,集中作答,当场一次性收回的调查方法。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62份,有效率为95%。其中,博士生203名,占26.7 %;硕士生559名;占73.3 %;男生345名,占45.3%;女生417名,占54.7 %;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45岁,平均年龄25.4岁。专业主要以医学及医学相关学科为主。
1.2 调查内容
通过广泛查阅文献资料,自行设计、编制调查问卷,就研究生学术道德意识状况、学术规范知晓情况、对学术道德和规范的主体认知与主观评价情况等4个方面展开调查。调查数据采用Epidate3.1软件录入,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2.1 学术道德意识状况
从对目前医学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风的总体评价上看,近一半人认为“一般”(48.1%),33.6%的人认为好或较好,18.3%的人认为不好或非常不好。学历层次上有显著性差异,博士持较积极态度,硕士相对持较消极态度,但两者总体评价均集中在“一般”或“较好”。性别层级没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对学术道德和学风的总体评价
选项 n(%)
项目
非常好比较好
学历
一般
不太好
非常不好
22.353 ﹤0.01 X值
P 值
博士(n=203)14(6.9)81(39.9)77(37.9)27(13.3)4(2.0)硕士(n=557)24(4.3)136(24.4)289(51.9)88(15.8)20(3.6)性别
9(3.0)5(1.4)
8.993
0.061
男生(n=302)16(5.3)86(28.5)135(44.7)56(18.5)女生(n=366)13(3.6)101(27.6)198(54.1)49(13.4)总体(n=761)
38(5.0)218(28.6)366(48.1)115(15.1)24(3.2)
对学术道德的主体认知情况调查,有近80%的研究生认为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道德非常重要,必须遵守,近20%的人认为比较重要,但有时可以变通,还有7个人(1%)选择了不太重要,不遵守无所谓;对³袭、篡改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一半的研究生认为不能容忍,但有相当多数人认为可以理解,但自己不会做(占36%),还有100多人(占13%)认为偶尔为之未尝不可(见表2)。对学术道德的主体认知和态度在学历层次和性别上都没有显著性差异。
表2研究生学术道德主体认知情况
项目
对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道德的看法
非常重要,必须遵守 比较重要,但有时可以变通 不太重要,不遵守无所谓
604(79.3)151(19.8)7(0.9)
762(100)
对³袭、篡改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的看法
可以理解,但自己不会做
当前社会风气低下,偶尔为之未尝不可 不能容忍
273(35.9)101(13.2)388(50.9)758(100)
合计 n(%)
2.2 学术规范知晓情况
研究生对自己所从事领域学术规范的了解和熟悉程度,大多数表示比较了解,但某些细节不太了解,这部分人占68%,非常了解的只有7%,还有25%的人表示不太了解。博士生熟悉程度高于硕士生,男生熟悉程度略高于女生。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学术规范知晓情况
选项 n(%)
组别
非常了解
学历 博士(n=203)硕士(n=556)
性别 男生(n=302)女生(n=365)总体(n=762)
34(16.7)19(3.4)27(8.9)13(3.6)54(7.0)
152(74.9)367(66.0)
211(69.9)25(68.8)521(68.4)
比较了解
17(8.4)170(30.6)
64(21.2)10(27.7)187(24.6)
10.806
不太了解
69.309
﹤0.01 ﹤0.01
ⅹ
p
2.3 对学术道德和规范的主观评价
研究生对自己学术规范意识的总体评价,一半人认为比较强(50.1%),还有一半认为一般或不太强(49.9%)。博士比硕士自我评价更高,认为比较强的博士占65%,硕士占44.6%(x2=24.889,P﹤0.01);对自己学术道德的评价,一半以上(57%)的人认为比较好,认为很好和一般的各占20%左右,呈橄榄型。同样,博士生评价比硕士生较高,博士认为很好和较
好的占84%,硕士占76%(x2=19.726,P﹤0.01);被调查者本人认为从来没有发生学术失范或学术不端情况的占68%,偶尔有之的占(30.8%),时常发生的占(1.2%)。博士生对发生学术失范或不端行为的自我评价高于硕士,前者认为从来没有或偶尔发生的各占73.8%和26.2%,后者各占66.1%和32.3%。在“时常发生学术失范或不端行为”的选项上,博士生为零,硕士生有9人,占1.6%(x2=6.348,P﹤0.05)。对学术道德和规范的主观评价方面,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见表4)。
表4 对学术道德和规范的自我评价 n(%)
项目
学术规范意识比较强一般不太强 学术道德评价很好较好一般不算太好
学术失范或学术不端从来没有偶尔有之时常发生
515(68.0)234(30.8)9(1.2)
159(20.9)434(57.3)163(21.5)2(0.3)
149(73.8)54(26.2)0(0.0)
380(50.1)总体(n=758)
132(65.0)博士(n=203)
247(44.6)280(50.5)27(4.9)
63(31.0)108(53.2)31(15.3)1(0.50)
366(66.1)179(32.3)9(1.6)
96(17.3)
19.726
6.348
﹤0.05
硕士(n=554)
ⅹ值 24.889
﹤0.0
1P 值 ﹤0.01
344(45.4)64(31.5)34(4.5)
7(3.4)
325(58.7)132(23.8)1(0.2)分析讨论
3.1 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倡导优良学风养成调查表明,研究生对医学领域学术道德和学风状况的总体评价不高,认为比较好的只占三分之一,近半数人认为“一般”。这与某些研究资料不太相符,比如,屈晓婷等人的《北京部分高校研究生学风调查》认为“研究生学风总体状况很好”[1]。这种现象可能预示着“健康所系,性命所托”的医学科学所具有的特殊性,要求更高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廖继尧在《大力弘扬医学科学精神》一文中指出,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医学研究人员应具备“三严”作风,即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医学科研的各项实验,应做到真实、全面和完整[2]。因此,必须大力提倡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的求真务实精神,提倡优良学风养成。前教育部长周济指出,学风是校风、社会风气的引导力量[3]。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是
健康学术生态的催化剂,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要求,也是高等学校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3.2 提高学术道德意识,强化学术规范
从学术道德主体认知调查情况看,虽然有近80%的研究生认为“必须遵守”学术道德,但还有近20%的人认为“可以变通”。可见当前有一部分人在意识层面就存在“可以变通”态度,从学术行为上就不能不令人担忧。对³袭、篡改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的看法调查验证,虽然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不会做,但仍有270多人认为可以理解(占36%),还有100多人(占13%)认为“偶尔为之”未尝不可。被调查者中承认自身发生过学术失范或学术不端情况“偶尔有之”的有200多人(占30%多),“时常发生”的有9人(占1.2%)。从这些为数不少的“可以变通”、“偶尔有之”、“偶尔为之未尝不可”的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中可以看到,提高研究生学术道德意识,强化学术规范是当前一项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学术生态”的失衡,已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学风,导致部分研究生学习浮躁、急功近利、缺乏诚信,表现在学术目的功利化和学术规范无序化[4]。强化学术道德意识,杜绝学术精神的异化,必须从根本上扭转个人价值取向的功利化趋势,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强化学术规范的专业训练和养成教育,同时要不断警示研究生在医学科学研究中来不得半点虚假和臆测,必须维护和尊重医学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3.3 根据差异化原则,实行区别教育
在调查中发现,博士生群体在学术道德意识、学术规范熟悉程度以及自身学术道德评价方面与硕士生群体有显著性差异,表现为学术素养优于硕士生。这一现象提示我们,也许因为硕士生在科研领域涉足时间较短,¾历严格的科研训练较少,还没有完全形成严谨成熟的科研态度和方法,在科学精神和作风养成上有所欠缺。因此,在科研管理、学术道德建设上,要针对实际情况,实行区别教育,根据差异化Ô则,分析不同层次研究生的共性及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有针对性地Ñ序渐进地推进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 屈晓婷,秦莹,北京部分高校研究生学风现状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8):33 [2]廖继尧.大力弘扬医学科学精神[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9):539.[3]都晓娟,何敏学.体育学科研究生科学道德教育的意义与措施[J].体育科学研究,2010,14(2):31-34.[4] 何沐蓉,黎莉,林朝辉.“学术生态”失衡对研究生学风的影响及对策思考[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10(8):23.*基金项目: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11JGXM-ZC03)作者简介:黎莉,女,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医学教育。*通讯作者:何沐蓉hme@fimmu.com
第二篇:天津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新版初稿)
天津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弘扬求是创新精神和严谨治学的优良学风,维护学术道德,规范学术行为,严明学术纪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国家法律,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21号令)、《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34号令)、《天津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工作实施细则》(天大校发„2010‟10号)、《天津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津大校发„2005‟4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规范具有天津大学学籍的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学位的研究生和已经取得天津大学学位人员在校期间的学术行为。
第三条 对研究生涉嫌学术失范行为的处理,应当坚持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的方针;应当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坚持教育与处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研究生申诉权的保障原则。
第二章
学术道德规范
第四条 指导教师应当对研究生进行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教育,对其学术论文(包括学位论文)研究和撰写过程予以指导,对学位论文是否由其独立完成进行审查。
第五条 研究生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以下学术道德规范:
1.研究生应当在学术论文(包括学位论文)研究和撰写过程中恪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
2.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应明确说明并详细列出有关文献的名称、作者、年份等细节,已经出版的文献还要列出出版机构、出版地和版次等内容。3.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包括学位论文)必须将参考文献全部列出,重要参考文献和未公开发表的文献应主动向导师汇报或交导师审阅。参考文献必须符合有关参考文献的引文规范。
4.研究生署名“天津大学”或导师姓名(不论第几作者)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原始稿件必须经过导师审核和书面同意,否则,在学位授予时不予认可。发表学术论文有其他作者的署名也必须征得署名者的同意。在标注各级基金项目资助时,必须经过导师或项目负责人书面授权。
5.研究生毕业以后发表的署名包含有导师姓名的学术论文原始稿件必须经过导师审核和书面同意,在标注天津大学承担的基金项目资助时,也必须经过项目负责人书面授权。
6研究生对于在天津大学期间做出的学术成果不允许以其他单位名义发表。
7.研究生在校期间所完成的实验成果和数据等资料,毕业时应上交所在(本)实验室或导师。
第六条 天津大学研究生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不应有下列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
1.购买、出售学位论文或者组织学位论文买卖。
2.由他人代写、为他人代写学位论文或者组织学位论文代写。3.侵占、抄袭、剽窃他人作品和学术成果(包括论文成果、技术报告和研究数据)。
4.篡改、伪造研究数据(包括试验数据、调查数据等);隐瞒不利数据从而用于伪造创新成果和新发现。
5.隐瞒、伪造、篡改原始实验记录,或实验记录严重短缺,与所发表论文不相一致。
6.将本课题组已有研究成果在自己的论文中不加标注而明示或暗示为自己完成的。
7.伪造学术论文、学术报告(包括请他人代写文章或代他人写文章、学术报告等)。
8.在未参与工作的研究成果中署名。
9.发表学术论文时未经别人同意使用别人署名,或未经项目负责人同意标注资助基金项目。10.故意藏匿、隐瞒在学期间利用天津大学的条件完成的科研成果和科学发现。
11.发表学术论文一稿多投。
12.虚开、伪造或篡改发表文章接受函或录用通知。
13.以不正当手段影响研究成果鉴定、奖学金评定、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和考试成绩等。
14.伪造导师或专家推荐信及其他评定(或审批)意见,伪造导师、领导或专家签名。
15.在论文致谢中表达对本论文工作无直接关系人员的感谢。16.盗用、贩卖或擅自传播本课题组技术专利、专有数据、保密资料等未公开的技术成果。
17.其他违背公认的学术道德准则的行为与表现。
第三章 对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处理
第七条 学位申请人员的学位论文出现购买、由他人代写、剽窃或者伪造数据等作假情形的,学校可以取消其学位申请资格;已经获得学位的,学校可以撤销其学位,并注销学位证书。从做出处理决定之日起至少3年内,学校不再接受其学位申请。
前款规定的学位申请人员为在读学生的,学校可以给予开出学籍处分;为在职人员的,学校除给予纪律处分外,还应当通报其所在单位。
第八条 为他人代写学位论文、出售学位论文或者组织学位论文买卖、代写的人员,属于在读学生的,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属于学校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处分或者解除聘任合同。
第九条 指导教师未履行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论文指导和审查把关等职责,其指导的学位论文存在作假情形的,学校可以给予警告、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可以减低岗位登记直至给予开除处分或者解除聘任合同。
第十条 学校将学位论文审查情况纳入对学院(学部)的考核内容。多次出现学位论文作假或者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影响恶劣的,学校应当对该学院(学部)予以通报批评,并可以给予该学院(学部)负责人相应的处分。
第四章 对其他涉嫌学术失范行为的处理
第十一条 违反学术规范的在校全日制研究生视情节和后果轻重,分别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的处分,并附加下列处理:
1.处分公布后的十二个月内不得评定优秀奖学金、不得评定各类荣誉称号、不得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2.已获优秀奖学金者,停止发给未发的奖学金。
3.按《天津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工作实施细则》相关规定,对情节严重者,将取消其申请学位资格。
4.开除学籍的研究生,其善后问题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处理,并按学校相关规定办理离校手续。
第十二条 违反学术道德规范,受到纪律处分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给予下列处理:
撤消所有通过该项违反学术道德行为而获得的各项资格,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学位申请资格。
第十三条 违反学术道德规范,情节严重的,受到纪律处分的已获得学位人员,校学位办递交校学位委员会讨论,由校学位委员会决定是否撤消其学位。
第十四条 违反学术道德特别严重而触犯法律者,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章 处理规程
第十五条 天津大学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以下简称:校学位办)负责受理研究生学术失范问题的举报、投诉,在发现研究生涉嫌学术失范行为后,即组织进行相应调查。
第十六条 校学位办通知学术失范行为所在的学院,学院应在5个工作日内组成不少于3人的调查小组(调查小组人数应为奇数,也可以是校外相关学术领域的专家)对学术失范行为的事实进行调查和认定。调查小组须在10个工作日内向学院提交调查报告和认定结论。学院依据调查结果,参照本规范第三章、第四章之规定提出书面处理意见,并将书面处理报告连同调查材料在5个工作日内交校学位办。校学位办进一步核实材料,如有必要可再组织专家复审。
第十七条 校学位办对相关材料进行审定后,报送校长办公会议,做出相应的处分决定;对已获学位人员给予撤消学位的处理,需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决定。
第十八条 处分、处理决定作出后,要及时送达失范人员本人。第十九条 处分、处理决定送达失范人员本人后,失范人员对处分、处理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在5个工作日内向学校提出申诉。在申诉期内未提出申诉的,学校不再受理其提出的申诉。
第二十条 学校对学术失范研究生作出的处分可采取适当的方式在学校适当范围内予以公布。学院在收到学术失范研究生的处分决定后要做好相应的教育工作,处分决定书必须记入失范研究生档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学位研究生以及已经取得学位人员的处理意见均应通知其工作单位并记入其档案。
第二十一条 在学校作出处理决定之前,一切程序和资料原则上均在保密范围之内,所有涉及人员不得泄露调查等情况。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规范由天津大学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负责解释。
本规范自下发之日起实施。2010年发布的《天津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天大校研„2010‟15号文件)同时废止。
第三篇:学术素养—心得体会
学术素养概论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学术素养概论》这门课程,自己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在课堂上,各位老师用生动的案例,诙谐的语言把这门课讲的有声有色,系统阐述了学术道德与人文素养、知识产权、专利、文件检索等方面的内容,对以后的研究生生涯具有极大的帮助。下面我谈一下学习这门课程的的心得体会!
“学术素养”,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在学术方面的基本素质和修养。学术素养是研究者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主要由学术意识、学术知识、学术能力以及学术伦理道德组成。它体现的是研究者的创新精神和执行能力,是获得重大研究成果的保证。作为研究生的我们,更需要提前理解学术素养在研究中的深刻内涵,提早做起,从和自我做起。研究生不同于一般的学生,因为“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人,其主要任务是掌握已有的专业理论和知识,而研究生是为了进一步培养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能力而继续接受教育的群体,其主要任务是学术研究和创造新知识。因此,学术素养便成为研究生最应具备的素养之一。
但是随着近几年研究生的扩招,在校研究生的规模逐年扩大,针对高校研究生的批评声时有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术造假,违背学术研究目的,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热衷炒作,更有甚者丧失学术道德,以抄袭剽窃为手段换取一时之名利。这些问题的出现和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研究生学术素养和学术道德方面的欠缺。如何提高研究生学术素养呢? 首先学校要加强学风建设。优良学风是高校的治学之本,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此外,优良的学风还对人才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将来得以成长成才的基础性保证。优良的学风,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
其次导师加强指导作用。导师是与研究生接触最多的人,导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许多在学术上取得成就的学者,在回顾自己学术生涯的时候,都会提到老师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对自己学术研究的影响。同样,严瑾的治学精神可以薪火相传,这种精神可以融入到日常对研究生的指导中,如在论文写作中要求研究生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充分收集资料,认真研读和整理资料,认真核对引文出处等,这种求真务实的学术态度对学生学术素养的提高是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的。
重点是研究生要自我提高学术素养。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良好的学术修养还是要靠研究生自己自觉养成。首先要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包括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是提高研究生学术素养的起点。只有掌握了某个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才谈得上在该专业领域内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很难设想一个对某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不甚了了的人会对该学科有所贡献。研究生要广泛阅读各种参考文献,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方法,以形成扎实的理论基础。科学方法是专业基础的另一方面。众所周知,一个学科就其基本构件来说,一是理论,二是方法。方法与理论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
二、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研究生阶段要重视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要经常地把某个理论与它所对应的现实相对照;把关于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论观点相对。通过反复比较,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认真思考,进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在具体方法和技巧上,有两点可供参考。一是根据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一段时间里专门思考一个学术问题而不是多个学术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精力集中、思维集中、信息密度大,容易产生思想火花,形成自己的主见。二是积极开展同学间的讨论和辩论。课程教学计划中安排的课程讨论;学生宿舍里自发的自由辩论;学生社团组织的专题讨论等都是放飞思想、探讨学术的好形式。
三、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学术品德。科学的精髓就是求“真”。一个求“真”的人,首先应该使自己“真”。要把学术品德的培育置于提高个人学术素养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融入个人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要从头做起,从小事做起,逐步养成端正做人、认真做事的习惯。如果一个人在平时就抄袭作业(包括从网上下载),在考试时违纪作弊,他就很难做到学术态度端正、学术行为规范,也就很难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这是不言而喻的。
有人说,在科学的入口处犹如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探索真理的实践是一个艰难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求知者具有百折不挠的勇气,尊重他人成果而又不盲从的质疑和创新的精神,还要有不为学术以外的东西所诱惑的素心。研究生作为未来学术的探求者要有为学术献身的决心和勇气,在科研的过程中用古代君子的“慎独”精神鞭策自己。所谓慎独就是无论别人看到与否,别人听到与否都警醒自己的言行,尤其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研究生这种内省外化到学术研究中,就是要自觉地将科学的求真务实落实到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的写作中,对待论文写作的态度就是创新、求实。科学包括采用真实、客观、充分的基本资料,不能弄虚作假,不能杜撰,更不能抄袭、剽窃。研究生学术素养的提高包括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提高和学术品格的升华,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在日常科研中一点一滴积累,导师要重视研究生的学术素养的养成教育,使他们真正成为未来学术的接班人。
作为一名在校研究生,我一定以规范严格约束自己,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恪守学术界公认的基本学术道德规范,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以严谨踏实的学风和笃信诚实的原则从事科学研究。硕士研究生阶段是学术素养养成的重要阶段,恪守学术道德规范要从日常学习、研究的每一个细节做起。最重要的就是诚实正直,包括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正确引用;研究成果、统计数据等完整准确;署名真实,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负责。同时,关注知识产权的保护,我们不但要注重保护我们所拥有知识产权,更应该注重保护我们的权利,同时我们要善于与别人分享我们的知识,师夷长技以制夷,相互学习,取得共同进步。加强对文件检索方面的学习,平时必须多练习、多搜索,经常去查询、去摸索,并且要仔细的静下心来学习,只有真正熟悉了各种数据库的检索方法,掌握正确的检索方法,才能够快速而准确的找到自己真正所需要的文献资料,才能对自己的科研之路有所帮助。
总的来说,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加深了我对学术道德及人文素养、知识产权、专利、文件检索等方面的学习和认知,也端正了我的学习态度,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开拓了自身的视野,对自身的科研之路帮助很大。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学术素养的培养,争当一名合格的研究生,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学术素养心得体会
为期六周的《学术道德规范与人文素养》课程马上就要结束了,我渐渐体会到学校在研究生期间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刚刚选择这门课时不以为然,认为道德和人文素养这个话题从我们上学的第一天起便一直伴随着我们,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家长和老师从未停止在这方面的教育。入学伊始,甚至觉得这门课开在研究生阶段有点多余。然而等我渐渐深入了解这门课,才发现对研究生进行道德,特别是学术道德以及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很有必要。经过学校的学术道德学习,我充分认识到科研诚信建设的重要性。它是科技创新的基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举措,是维护科学的社会信誉、促进科技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应该多倡导并认真贯彻学术道德的基本要求。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
良好的学术风气不仅关系到学术自身的传承与创新,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气、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学者的学术研究不仅为社会生产思想和理论,而且为社会提供理想和信念。不良的学风不仅损害学者和学术的形象,而且会影响公众对价值理想和价值导向的认同,从而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和整个国家的社会风气。研究生学术诚信的缺乏危害程度非常大,当前研究生学术诚信缺乏的原因既有社会历史的客观原因,也有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研究生学术诚信建构的主要途径在于:从外在方面创设健康的学术生态环境和建立良好的学术评价制度;从内在方面狠抓养成教育,提高研究生的道德自律能力和法制观念,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术道德品质。
我们当代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高层次培养人才,在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塑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建立诚信的学术机制、培养自觉的学术意识以及提升高校学术层次等方面肩负着历史的重任,理应成为学术道德的遵守者和学术规范的恪守者。今日研究生,明日之学者。我作为一名研究生,杜绝“学术腐败”、摒弃“学术造假”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明确要求。
科学技术和人文素养是这个社会进步发展的两块基石,缺一不可。通过对以往那些大科学家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往往那些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都具备相当高的人文素养,或热爱文学、或钟爱艺术。人文素养不会浪费我们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相反,它能提升我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让我们在思考学术问题时能有更广阔的视野。最简单的方面,人文素养的提升能让我们在撰写学术报告、论文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更能让读者理解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因此,现在全球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开始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那么,又要如何提高人文素养呢?我认为这个首先应该从个人角度自觉形成对人文学科的热爱,很多人把对知识的获取完全看成是“任务”,因而反对对“多余”的人文学科的学习,这个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人文学科的好处不在于我们能看见的,很多时候,它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总之,它对我们的好处是很大的。而个人应该形成对这个好处的认知,知道它是有用的,并发展对人文学科的喜爱,愿意去学习,去享受“人文之美”。其次,学校或企业单位应该多组织人文学科的讲座,活动,慢慢培养起科研人对其的认识和爱好,让大家在科研的疲惫之余,感受人文对一个人心灵的放松。
总而言之,这门课加深了我对道德和人文素养的认识,在往后的学习生活中坚定不移的遵守学术道德,同时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并且在周围同学朋友中宣传学术道德和人文素养对一个科研工作者的重要性,为成为一个合格的科研人尽一份力。
老师还向我们详细介绍了知识产权以及文献检索方面的有关知识,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学习,首先我们明确了什么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更好保护产权人的利益,知识产权制度应运而生并不断完善。如今侵犯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越来越多。在二十一世纪,知识产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到处充满了知识产权,在商业竞争上我们可以看出他的重要作用。然而,我国高校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意识相对淡薄,对知识产权制度的掌握尚停留在初级阶段。师生们普遍关注的是论文和科研成果,至于其保护问题,许多人似乎并不关注,只要能够在学校里得到认可就止步了,并没有去涉足成果的市场化等后续问题。很多师生在完成智力成果后急着去发表论文、申报科研成果奖励,其后去申请专利时,却被告知由于已经公开丧失了新颖性而无法得到授权,这就意味着其他人可以合法地任意使用其技术。
作为一名研究生,应该提高保护意识,对他人的知识产权予以充分尊重,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给予严厉谴责。平时认真积累,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表现,也是把自己的成果和他人的成果区别开来的基本方法。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的撰写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学术研究是思考,是探索,是求证,学术研究需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工作。
通过对文献的检索方法和写作技巧与规范的学习,让我对图书馆有了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个借阅书籍的地方,更是链接你与学术世界的桥梁。网络资源,对我们今后的科研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得知了更多的文献检索链接以及文献搜索引擎。对于文献的写作技巧学习,是我们对论文的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的规范格式有了更加明确的了解。
第五篇:学术素养心得体会
《学术素养》心得体会
姓名:
学号:
班级:
学术素养心得体会
这学期学校开设了《学术素养概论》这门课程,虽然只开设了18 个学识,只有短短的6周时间,但在其中我学到了许多新知识。通过不同的老师向我们讲授了不同方面的知识,老师精湛的讲解与课堂上生动的案例,让我也重新对研究生生活与自身道德素养方面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反思,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
研究生的生活不如本科生活那么简单,仅仅是知识的积累和各种考试,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在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所拓展和深入研究,从而有一些新的认识,因此,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与学习,实验操作和技巧,创新思维,更是需要撰写相关论文。在这时,伴随着身边或者学术界层出不穷的学术造假、抄袭剽窃等不良现象,恪守自身道德规范,维护学术界的风气至关重要。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
现如今,由于社会整体道德水准的下降,学术道德被很多人忽视甚至遗忘,学术腐败现象比比皆是,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小到学生毕业论文造假、抄袭,捏造实验数据;大到制造学术泡沫、搞假冒伪劣、抄袭剽窃、进行钱、学、权的三角交易等。一些学者为了自身的目的,不择手段,严重的污染了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整个学术群体的创新和发展。学术规范问题已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问题,而演绎为一个跨越道德和法律两个层面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单纯用道德来约束是不够的,必须在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基础上,重视和加强学术法制建设,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学术界的公平正义,提高学术水平,加大治理力度和效率。因此,我国需要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使得广大学者有法可依。其次,做到有法必依,提高学者法律意识,以法律约束行为,减少不良现象。
其次,对于学术道德和规范问题,究其根本,是我国科研评价机制的不合理,使得学者们的学术良知和职业精神日益被腐蚀,在此机制下,出现了许多不公平的现象,许多学者的不甘心,不服气致使他们开始投机取巧,谋求自身的利益。所以,改善科研评价体系具有导向意义、激励效果和诊断作用。我们只有根据人文与社会科学诸多学科的不同特点和发展规律,探索相应的、更加人性化的分类评价标准;继续加强学校、学院学术委员会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成果评价、项目评价、人员评价以及研究机构评估中的作用;加强与教务、研究生及人事管理部门的协同配合,才能有效的制止学术腐败的滋生。面对学术道德的日益沦丧,学术造假的日益猖獗,我们必须日益反思学术道德规范对我们的要求与自身素养的问题。
由于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研究剩招生规模也逐年扩大,已成为世界上研究生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当人们为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感到无比欣慰的时候,也为研究生中出现的一系列学术道德问题深感担忧和不安。研究生的扩招,带来了研究生教育的空前繁荣,但是也导致研究生素质的整体下降。许多研究生在学习期间缺乏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学习规划,对自己所要完成的课程论文和学位论文采取了糊任务的态度,既没有系统的完成学习的计划,也没有深入学习研究。为了应付学业上的任务,东拼西凑,粗制滥造,不惜动用各种有违学术道德规范的手段,甚至伪造调查数据,直接和间接抄袭,网络搜索下载复制,隐匿学术源流等,因为缺乏基本的研究和论证,再精妙的手段也只能早出水平低劣的学术论文,难登大雅之堂,经不起实践的检验。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学习的自主性,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和学术创新。这样研究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变得更多,学习形式更为灵活和多样,包括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专业动态,撰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还包括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和科学试验等。为此需要有大量的时间保证和精力投入,更需要研究生有着高度自觉的精神、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和控制能力。但是从研究来看,很多同学报考研究生的目的和动机很少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更很少有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而只是把报考研究生当作改变自身命运的桥梁和手段。几乎所有的研究生都希望自己能尽早成才,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取得更高的经济收入和事业上的成功,已婚研究生当然也希望将自己的配偶和子女一起带到新单位所在的地区。在此思想的支配下,部分研究生学业上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而是急等着毕业,可以早日过渡到新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
而市场经济给当代研究生既带来了积极的一面,也带来了消极的负面影响。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物质主义等思想泛滥,学术活动领域也深受影响。较多研究生在选择课程或研究课题的时候也出现强烈的功利倾向。往往会偏向于热门的专业领域和话题,研究经费的多少和社会实用程度成为选择的标准,忽视了深层的理论研究与积累,忽视了基本的理论平台的搭建,忽视了基本的理论思维训练,急于求成。有些研究生对导师在课堂讲授中所提出的独到创新的学术观点,稍加整理 ,在未征得导师许可的情况下,就作为个人的作品交付报刊发表。
还有一些研究生看到一些时髦的名词和术语、动向,没有潜心论证研究,急于引用和借题发挥。基本的专业课程和理论平台没有做好,就急于课题的涉及,急于追求学术上的名利。对导师或同学、学友等的研究成果和文章,在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参与情况下,挂名逐利、借名得利。丧失学术上的独立性和自身的学术人格和尊严。
有的研究生为了体现自己的专业成果,增强未来履历求职上的分量,并不是沉下心来,专心去做学问,而是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应用到一些不正之道上。他们违背基本学术道德,钻政策的空子,打擦边球,为了增加自己的学术 “分量”,采用种种手段,包括花钱雇佣枪手替自己贴金;拉拢关系求得文章的发表;联系论文中介非法操作;同学论文之间互相署名,为增加论文发表数量,一稿多投;更为甚者在不征得有名望学者教授同意的情况下,盗用他们的名字发表文章等等。此外,在申报科研成果时,利用文字上的技巧,掩饰内幕交易,粉饰自己的研究成果。游离于规范和制度约束之外,却摆脱不了道德的制裁。
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应倡导和崇尚诚实劳动,鼓励创新。基于研究生中普遍存在的严重学术道德问题,作为研究生教育工作者,除了认识到有研究生自身和社会的原因外,还必须对自己的教育管理工作,做深刻的反思,积极探索问题发生的原因,以便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建立和完善学术规范,形成有效的学术管理体制。
从客观上看,研究生情况确实比较复杂。他们年龄分布层次不一,个人经历不一,生源来源多样,世界观、价值观多元化。加之专业的细分,造就集中统一管理困难。就目前高校的研究生学术道德管理机构或人员主要有研究生部(处)、学位委员会、导师、研究生辅导员。而科研院所则主要依托于导师的代管和约束。从表象上看,多方管理的机构和人员已经存在,学术道德的管理和推进正在展开。但是从实践操作上看,研究生工作部门对研究生管理是侧重宏观管理和专门的业务管理,至于研究生个体的学术道德问题的特殊性,根本无法深入和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即便通过制定一些规范的条文来约束,还需要内化为学生内心的道德自律意识才能发挥作用,而对于校级层次研究生学术道德的管理却难以维系。高校学位委员会是一个联合的非常设学术管理机构。其组成人员为一些领导和知名专家教授和学者,他们分散于学校各个部门和下属学院,且各委员都有自己的繁忙事务,对研究生个体的学术道德问题有方向性的指导和规划,但并不能触及具体的问题。至于研究生导师的管理,往往与学生的交流限于专业领域和范围。至于研究生辅导员侧重学生思想、生活等方面的管理,对专业极其细化的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的认定和管理也存在一定困难,处于只能 “讲”难于 “管”。这样多头管理的结果是管理形式多样,但很少能深入、具体,因而也就难收实效。
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虽然我们目前还达不到科研工作者的高度,但是加强我们自身的学术道德修养也是重中之重。人无信不立,作为立志投身科研工作的我们而言更是如此。虽然常常会有人抱怨如今学风浮躁,金钱至上,专心科研的人越来越少等等,或许这也是普遍现象,但我仍然发现许多老师仍然兢兢业业地在工作,经常会有老师加班到深夜的现象。毕竟要是没有科学工作者的刻苦工作,那么多美轮美奂的产品是什么生产出来的?社会生产力怎么可能提高地如此之快的?所以我认为,我们在反对学术腐败,科研论文抄袭等不正之风的时候,也应该充分体谅科研工作者的艰辛与勤勉,应该给与科研工作者更多的尊重以及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重视学风建设,学术道德建设,首先应当重视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要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创优争先活动,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人人遵守师德、树立形象的良好氛围。对师德高尚的教师,要给予大力褒奖。作为老师,教书育人是其天职,作为学生,尤其是研究生,我们都渴望能够与导师有多方面的交流,无论是学习,科研,还是生活。我们希望能得到老师更多的指导与关心,当然也愿意在老师的指导下做更多的工作。现实中,导师常常很忙,以至于时常有同学抱怨一学期也见不到导师几次,我们在理解导师的同时,也希望导师们能充分考虑同学们的感受,多和学生交流,给与学生更多的关爱。
有人认为,我们这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基本被大学以前的应试教育磨灭殆尽,大学生人文素质普遍不高,不能很好的理解人文寓意。加之社会一些主流片面价值取向的诱导及家庭因素的影响,使大学生渐渐变成了“唯物主义者”,对人文素质失去耐心。这种观点虽然有失偏激,但是不可否认,确实也说明我们这代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有所欠缺。
作为一名走在学术工作起步阶段的硕士生,我深深地理解到,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是何等重要,我们也许是籍籍无名的小辈,也许是无甚成果起步者,站在学术殿堂的门口仰望这座不朽的建筑,这一刻我们应该告诫自己:学术工作是神圣的,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何种原因,作为一名学术工作者,都要捍卫学术的神圣性,在学术研究的崎岖小路上坚持求真求是求实求精的原则,绝不弄虚作假绝不助长学术上的不正之风,从工作中的点滴做起,为铸就高尚的学术人格而积极努力,为取得不朽的研究成果而不懈追求,而这也正是每一个从事或即将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应尽的义务。只有做到了这些,有一天我们才有资格走进学术殿堂,为建设它而贡献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