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学校事业发展的保证

时间:2019-05-13 18:32: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学校事业发展的保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学校事业发展的保证》。

第一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学校事业发展的保证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学校事业发展的保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根据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及新的形势下党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提出、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决定中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内容,即加强“五种能力”的建设: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学校作为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领域,面对市场经济的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必须与时俱进,根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努力提高适应新形势、新挑战的能力。学校领导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其执政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发展甚至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学校领导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一、学校领导者要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学校作为吃皇粮的事业单位,仍然隶属于计划经济的范畴,但这种由政府定量的供给已远不能满足学校为适应市场经济急需迅速发展的需要。学校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如: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学生升学填报志愿的市场化、自主选择性增强;学校事业发展与资金紧缺的问题;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改革的问题;等等。需要学校领导加强学习,了解、掌握产生各种新问题、新矛盾的原因和内在规律性,学会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提前作出正确判断,适时采取应对措施,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应对社会环境变化、办学困难增大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总之,首先应提高学校领导者领导学校发展的能力,才能确保学校教育事业保持稳定持续地发展。

二、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加强民主管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组织。随着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逐步深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和参政议政、社会监督等民主政治进程的推进,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参政、议政、当家做主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愚民”政策不再通行,“拍桌拿孛”的时代已成昨日,这就要求执政者、管理者要注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关注社会的均衡发展,关注社会福利分配的均衡和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组织的稳定和发展。

学校作为一个社会团体,是一个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学校成员文化素质较高,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宽,信息量较大,民主意识更浓。因此,学校管理更要以人为本,加强民主管理,实行校务公开和教代会制度,加强和改进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和福利待遇,及时处理和化解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出现的新问题,保持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学校事业才能稳步前进。

三、学校要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灵魂,是历史发展的内驱力。人类文明越发展,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在当今社会、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矛盾与冲突也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和冲突的重要因素。一

个国家与民族强大与否,不但取决于经济实力,也取决于文化实力。一个政党是否牢牢掌握政权、既取决于它所拥有的政治、经济资源,也取决于它所掌握的文化资源,取决于它是否掌握先进文化发展的主导权。

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肩负着继承、传播和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学校应该努力成为先进文化传播的窗口。学校管理者是传播先进文化的责任人,要努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1、努力创建先进的校园文化。

学校是文化的重要标志,校园文化是传播先进文化的载体,是一种氛围。教学设施、办学条件是传播先进文化的硬件。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等是传播先进文化的软件,它们都是校园文化的体现。努力创建先进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为师生的教学营造良好的外在环境,形成激励师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使每一位学校成员的思想、行为溶入其中,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基础。

2、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先进文化的传播队伍。

教师是学校先进文化传播的主体,教师的素质直接反映出文化阵地的根基和学校的精神风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整体素质是树立好学校先进文化窗口形象的关键,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必须做到:事业为重、师德为上、专业为精、质量第一。

“事业为重”是教师职业的首先条件。作为一个人民教师,以事业为重,爱岗敬业、兢兢业业,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努力做到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

“师德为上”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必备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家长、社会对教师的师德要求也增加了新的要求。高尚的师德,不是头脑中固有的,而是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中锤炼出来的,教师应加强学习,陶冶政治情操,才能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使者。

3、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社会文化中的先进作用。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它能够从社会文化中吸取积极的东西,也会受到社会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反过来,校园文化对社会文化应有严格的选择性和规范性,同时也应在提高社会文化层次、引导社会进步文化潮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社会在其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无不被打上各个时期的文化烙印,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学校的校园文化应融入当地社会文化的主流意识。因此,学校应注意吸收当地社会文化的精华,并通过适当加工,使之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并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的交流与互动,反过来促进社会主流文化的发展。

学校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场所,应尽最大努力创造校园文化的小气候,坚持校园文化的导向性和相对独立性。发挥校园文化在社会文化中的先进作用,承担起弘扬先进文化的社会责任。

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成果,也是学校成员长期劳动的结晶。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园文化,每所学校都应重视挖掘自己的文化资源,建设和创造自己的校园文化,并不断加以充实和提高,使之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亮点,形成办学特色,为学校教书育人服务,为社会先进文化的发展服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第二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党的十六大,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要看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基础要看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素质。对领导干部来说,主要是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领导干部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呢?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增强执政意识

在执政意识方面,当前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危险倾向:一是有的同志老是认为“平台太小”,不知道这个平台的真正意义,只要权力大,不知有了权力要干啥;二是有的同志骨子里看不起群众,把群众叫作“刁民”,忘记了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忘记了人民群众是主人,领导干部是公仆,颠倒了主仆关系;三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把手中权力当作以权谋私的工具。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意识,树立三种科学的执政理念:一是执政为民的理念。一定要增强宗旨观念,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心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善谋富民之策,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理念。必须始终把促进发展作为第一位的任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三是依法执政的理念。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依法执政中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只有树立起这三种执政理念并切实遵照实行,才能有效地解决

“为谁掌权、掌权干什么、怎样掌好权用好权”的问题。

二、提高理论素养

如今在领导岗位的大多是中青年干部,他们年富力强,视野开阔,思想活跃,有强烈的进取精神,这是优势。但相对老同志而言,他们还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缺乏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深刻理解,缺乏党内生活的严格锻炼。因此,要经受得起执政的考验,就更要强调进一步提高理论素养的问题。首先,要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领导干部要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一定要打牢马克思主义的功底。当前,主要是要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同时,还要学习经济、科技、管理、法律、历史等知识,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新知识。其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才能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提高政治敏锐性,增强政治鉴别力,加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新时期合格的领导者。第三,要端正学风。应当肯定多数同志学风是好的,他们学以致用。但也有同志嘴巴上讲得头头是道、文章写得洋洋洒洒,行动上却在弄虚作假、追名逐利、以权谋私,等等。这是学风不正,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要坚决反对。

三、培养实践能力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历史经验证明,艰苦环境能磨炼人,创业过程能造就人。各级干部只有积极投身改革和建设的实践,勇于在“急、难、险、苦”的环境中磨炼,才

能炼就一身“硬功夫”,才能提高执政能力。这既是领导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也是各级干部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必由之路。培养实践能力需要两个方面共同努力。一方面,对党组织来说,应该积极为各级干部创造实践的机会。对年轻干部要敢于压担子,采取提拔、交流、上挂、下派、外派等方式,适时把他们放到重要或艰苦的岗位上去锻炼。另一方面,对年轻干部本人来说,应该珍惜组织上给予的实践机会。要敢于挑重担,要有闯劲拼劲,要争一流,创先进。要艰苦奋斗,能够默默无闻地工作,不断努力向上。

四、提高领导艺术

党的执政能力不是一个人的能力,是党组织整体的能力。领导班子个人的素质是班子整体能力的重要基础。但是还要看班子的凝聚力,看班子的团结。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一个班子团结协调才会有战斗力。提高领导艺术要学会很多本领,但最重要的是学会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不仅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领导干部必须学会的重要的工作方法和重要的领导艺术。领导班子是一台好戏;如果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就会混乱。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好的思路,更重要的是要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集思广益,把一个班子组织好,把大家的作用发挥好。

第三篇:企业如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企业如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以加强执行力建设为重点

切实提高国有企业党的执政能力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全面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指导全党担当起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纲领性文件,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具有重大意义。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是我们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要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和《决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执行力。这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经之路,是至关重要的突破口。本文将以加强执行力建设为重点,论述##集团公司在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一、保证、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集团的贯彻执行

国有企业党组织是执政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有企业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努力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为党执政创造强大的物质基础。##集团公司作为省属大型国有企业,同时也是基础性、公益性产业,提高执政能力,就是提高的安全运行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服务水平和企业竞争力,完善城市配套功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好务。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保证、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集团的贯彻执行。

一是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省政府把这一份国有资产交给集团经营管理,这是对集团最大的信任,我们有责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把企业做强做大。必须本着对国家、对社会、对企业、对员工高度负责的态度,识大体、顾大局,自觉地把企业的改革发展放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谋划和推进,始终牢记国家利益至上,始终坚持在大局下行动,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扎扎实实推进集团的改革发展,才不辜负广大职工群众的期望。

二是充分发挥集团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参与集团重大问题决策。坚持党的领导、发挥集团党委政治核心作用是一个重大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全面贯彻省委、省国资委对于集团改革发展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探索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途径和方式,推动集团制定实施改革发展战略。结合集团实际,把党组织参与集团重大问题决策的内容、途径和方式具体化、制度化、规范化。及时发现和纠正不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或脱离实际的重大决策,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集团改革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指导我们应对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各种新挑战的强大思想武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体现在集团改革发展中,就是对《决定》的认真执行。“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分析、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围绕集团“安全、服务、效益、改革、发展、稳定”中心工作,制订出切合集团实际的各项工作目标和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二、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推动集团决策的执行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如果没有好的领导班子和干部,再好的路线方针政策也难以落到实处。一个群众公认度高、凝聚力、战斗力强的好班子,才能加快集团改革发展,才能驾驭大局,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

一是要抓好领导班子成员的理论学习。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各级领导班子要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扎实成效。重点抓好班子成员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坚持和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质量。建立和落实学习考核机制,从而促进各级领导班子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政策水平,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促进集团改革发展稳定的要求上来,进一步坚定做好集团各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同时,还必须刻苦钻研业务知识,认真学习贯彻集团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机制,全面提高集团各级领导班子的执行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能力、解决行业发展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能力、协调各方关系、处理紧急问题的能力和培育市场、管理市场的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懂安全、会管理、善经营的管理队伍。

二是要推动领导班子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坚持把党组织的工作制度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工作规则结合起来,形成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的工作机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党委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保证协调高效运转,增强班子整体合力。领导班子所有成员要加强沟通,自觉维护班子团结。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要增强民主意识,善于集中班子成员的智慧,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增强大局意识,尊重和支持主要负责人履行职责。坚持和完善领导人员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把开好民主生活会作为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有效措施,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

三是要切实

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各级领导班子要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和摒弃弄虚作假、急功近利、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情况作为考核领导班子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情况,集团党委作出《关于整顿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的决定》,从4月1日起到6月,利用3个月的时间,在集团机关和昆明机关范围内深入开展整顿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活动,进一步统一员工思想认识,解决当前机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学风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工作作风建设、廉洁自律作风建设,形成“以实为首,以和为本,以干为乐,以廉为荣,以纪为准”的良好风尚,营造学习型、务实型、服务型、廉洁型机关,全面提高机关工作水平,优化机关服务环境,努力把集团机关建设成务实、进取、高效、让员工满意的服务型机关。为基层和干部作风建设带个好头,为深入推进“云岭先锋”工程和开展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抓手,切实提高全党的执行力

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把中央的决定转化为经济发展政治进步、社会和谐的现实推动力,关键在于全体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提高全体党员执行四中全会决定的自觉性,加快执行的速度,加大执行的力度,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集团公司自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以来,领导班子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明显,有力地推动了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集团发展战略的执行。在即将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集团将紧密结合“云岭先锋”工程,做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既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贯穿于“云岭先锋”工程中,推进“云岭先锋”工程不断创新,提高“云岭先锋”工程的水平和成效,又要把“云岭先锋”工程中探索的一些有效的做法和经验运用到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丰富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内容,确保取得实效。

要通过深入推进“云岭先锋”工程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使集团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成为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集团改革发展稳定的坚强政治核心、战斗堡垒和时代先锋。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和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从而用坚实的群众基础,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牢固树立党的执政根基。

四、用先进的企业文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推动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只有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使企业具有生命的活力,具有真正意义上人格的象征,才能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领导企业文化建设,是党在国有企业执政的重要内容。能不能构建先进的企业文化,产生强大的企业凝聚力和生命力,从而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自觉地把内在动力转化为强大的执行力,共同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直接体现出国有企业党的执政能力。

一是要切实加强党对工会、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坚持“以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工作格局,认真贯彻《工会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依法保障和维护好员工的合法权益,深入推行厂务公开,不断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集团民主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和实施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以服务大局、服务青年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营造良好和谐的改革发展氛围。从集团实际出发,从员工最为关心的问题入手,深入做好群众工作,消除员工的后顾之忧,激发员工的创造活力,坚决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集团改革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支持、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二是要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相适应的选人用人新机制。把党管干部原则和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结合起来,把组织考察推荐与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集团管理人员任免管理制度和办法。通过开展培训,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技能,努力建设“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组织”。以三项制度改革为重点,逐步做到职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在集团内部建立起更公平公正、更有效率、更有激励意义的管理机制,为人才的迅速成长营造良好氛围。

三是要切实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企业执行力的根本保证,有利于政令畅通和企业的健康和谐发展。集团公司成立后,先后出台了《##集团公司厂务公开实施办法》、《##集团公司职工管理暂行办法》、《##集团公司领导人员廉洁从业暂行规定》、《##集团公司谈话诫勉制度暂行办法》等十多套涉及行政、党务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积极开展国际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工作的“三标一体”认证工作。从而建立起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为集团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的制度保证,当前,##集团公司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是团结和带领全体员工开创集团改革发展新局面的根本要求。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以“云岭先锋”工程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抓手,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集团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各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强大的自上而下的执行力,才能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集团的落实,才能保证集团各项工作不折不扣地开展,实现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企业如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完毕!

第四篇:浅议加强县级党委执政能力建设

浅议加强县级党委执政能力建设

中共***县委书记 ***

从党的十六大把执政能力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到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标志着新世纪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入新阶段。县级党委深刻认识和深入贯彻这一纲领性文件,对于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完成地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巩固地方党的建设,具有决定性作用。

一、加强县级党委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第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执政理念的新要求。胡锦涛同志在去年七一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如果缺乏对执政理念的深刻认识,执政能力建设必然是盲目的、糊涂的。这就要求我们党在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时,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时,必然要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我党的方针政策、制度措施的标杆和尺度。第二,是科学发展观对执政实践的新要求。党的十六大明确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我(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党能不能率领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全面完成这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是新世纪、新阶段对我党执政实践的新检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推进改革和发展。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然赋予其科学发展观的新内涵。第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执政环境的新要求。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尤其是美国妄图独霸世界和我国坚持多极化的战略格局,必须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国际形势的快速变化、国内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人民群众思想、观念、生活的日益更新,使我党面临一个全新的执政环境。最近,媒体对城市拆迁、农田征用、环境污染、安全生产方面的报道,都对地方党政工作思路、工作方式,提出新的要求。这是我们落实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决定的具体部署中,新旧制度、规章矛盾冲突而必然要出现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在这一新的执政环境下,进行制度创新,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二、提高领导水平领导能力是重点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容丰富,《决定》从十六大的精神中进一步概括为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对国际局势处理国际事务等五种能力,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要完成这五项任务、达到这五种能力,对我们县级党委的领导干部来说,就必须要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而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的提高不是抽象的、空洞的、或者模模糊糊的要求,对领导者有高于普通党员的责任和要求,就必须要有制度上的保证,要有法规意义上的“强制性”。第一,学习方面,增强党性修养,完善和加强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和对领导干部的培训制度。我党历来重视学习,通过不断学习,夯实领导水平和能力的基础。新世纪初在全国县级班子开展的“三讲”活动,首先就是一个学习活动,对于提高党的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和领导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学习上应在两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一方面进一步加强班子民主生活会。重点对地方党委贯彻中央方针、维护人民利益方面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的剖析,举一反三,达到提高领导者、领导班子认识水平、工作水平的目的,避免民主生活会走过场。另一方面加强和改进党校培训制度。现在县委书记进入中央党校学习培训,体现了中央对县委书记的关怀和重视。党校应该以学习中央的方针政策规章、研究解决重大和普遍的经济社会问题为主。还要加强党校特别是基层党校的建设,县级党校可改办为省市党校的分校。第二,纪律方面,完善党纪规章,加强党内监督。当前国(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内外形势对我党长期的执政地位、执政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除了领导干部通过学习、培训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外,更重要的还是要有规章制度作保障。中央于去年底同时向全社会发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我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制度创新的一个新里程碑,是党的机体健康、完整、党的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重要保证。第三,政绩方面,制定和完善科学的考核体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现在党委政府考核指标多,涉及发展稳定、党内党外各个方面,几十上百个。现在县里税务、工商、国土、质量药品监督、交通警察等执法部门都上收了,银行、电力等也市场化了,这样,许多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指标及其部门,该我们管、该重点考核,但我们没有管理权;而以市场为主,该市场管的,也参与进来考核,因此,亟需制定符合党政领导管理实际的、科学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使考核和奖励制度起到激励领导干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作用。

三、完善领导方式领导方法是关键对县级党委来讲,提高执政能力,关键就是要采取正确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实现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的创新,是“当前我们党的建设、也是我们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江泽民:《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第一,要以党内民主制度的完善和加强为中心,建立党代会常任制。保持我党战无不胜的力量,在于集中全体共产党人的智慧。经过83年的发展,党员的整体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大专以上文化教育程度的党员接近四分之一。如何发挥全体共产党人的智慧,必须在党的制度上创新和完善。当前最重要的制度,就是实行党代会常任制。眉山市是全省唯一的实行党代会常任制试点的地级市,我县被列为全省十几个县级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县。一年来的试点取得好效果。一是赋予代表为民掌权职责。过去县党代表五年一届里实际上只参加一次会,任务基本就结束了。建立常任制后,制定了年会,全委会、代表管理等制度,确认了党代表在党代会制度中的具体权力,把普通党员、群众通过党代表反映意见、建议程序化,提高了党代表和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行使执政党权力的积极性和地位。二是拓宽途径,为民行权。建立情况通报和党代表列席县委常委会,全委会制度,保障代表团的知情权。建立代表视察、提案、重大决策预先征求意见制度,保障代表的参与权和建议权;建立质询、评议制度,保障代表的监督权和评议权。三是把联系党员、群众、密切党群干部关系制度化,保证利为民谋。规定县党代表分别联系一名困难党员、困难群众,加强党代表、党组织与党员和群众的沟通,并要从群众当中收集建议意见,把群众的呼声、社会的信号及时反馈上来。设立提案办公室,并加强与人大、政协提案议案机构的协调,及时处理和答复党代表(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的意见,党代表的工作机制确保了党组织贴近群众、深入群众观点和团结群众。这当中亟需完善的是,党代会决定和人代会决定可能出现矛盾的协调和处理。第二,加强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原则,党内重大决策有规可循。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的创新原则,要从党内民主集中制这一基本制度出发。管人用人是确保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职能,而管好人、用好人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中央从2002年7月后,连续出台了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对下一级党政班子正职拟任人选表决等办法,地方上也制定了常委会任免干部票决、任用干部责任追究等制度,这是我党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成果,是各级党委在选拔任用干部的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第二,加强和完善党委工作机制,提高效率。运作机制关系执政效能的高低。省、市委和县委,在2003年先后出台了党委工作规则、党委常委会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或办法,对什么是重大事项、决策的程序、纪律监督都作了详细规定。这些工作机制从制度上确定后,保证了县委工作有条不紊的运转,指令的畅达,信息反馈真实,从而能够确保决策的有效性。县级党委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基础问题。现在我党管理是五级层级模式:中央和省委是“政策制定”层、省委市委是“管理监督”层、县委乡镇党委是“上头千条线,基层一根针”的“执行落实”层。层级多了,难免基层信息失真、上层政策失灵。要根据县级党委工作的层面和特点制定具体的规章,便于操作和执行,不能简单地把上面的领导模式、工作要求、管理职能“放大”或“缩小”,否则难于落实。总之,加强县级党委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进一步从领导水平领导能力、领导方式领导方法上提高、完善和创新。

第五篇:解读执政能力建设

解读执政能力建设

韩庆祥

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作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并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各项部署,指出它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那么,为什么在当今特别强调要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呢,其深刻的背景、实质和意义究竟在哪里?我们认为,中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际上蕴涵着一种党的建设的新思维和新思路,因而,必须从新的思维入手,来理解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背景、实质和意义。

1、更注重宗旨、本质的实现

中国共产党诞生那天起,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努力这么做。然而,在1957—1977这20年期间,虽然我们取得不少成就,但由于一些党员干部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存在着“本领恐慌”,结果他们没有真正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执政为民的本质完全落到实处。在这一时期,一些人曾犯了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家长制作风的错误,直至出现“左”的错误。经验主义往往用革命的方法搞建设,缺乏理论创新能力和社会主义建设能力;教条主义视书本高于实践,缺乏实践创新能力;奉行官僚主义和家长制作风的人缺乏依法执政的能力,并压抑人的创新能力;持 “左”的倾向的人往往认为右是立场问题,左是方法问题,宁左勿右,结果缺乏判断形势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不熟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形式主义善于搞花架子,不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创新,缺乏实践创新能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但也暴露出一些人的拒腐防变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以及其他能力的不足。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对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不通也不适应,缺乏驾驭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智慧,面对改革的艰巨任务缺乏开拓创新精神,遇到复杂矛盾、困难、突发事件以及各种挑战束手无策,心有余力不足,有一种能力恐慌,结果业绩平平。最近一项调查表明:在受访的县级以上干部中,66.9%的表示自己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58.1%的表示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比较弱,表示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总揽全局能力不强的,分别占35.7%、43.4%和19.9%。

在总结我党发展的经验教训的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一个政党,其宗旨和本质是很重要的,但如果缺乏执政能力,就会被历史所淘汰;我们的事业最终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最需要的,也是过去做得不够的。因此,我们既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也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既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又要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既要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要具有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执政为民。由此,我们党就把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突出出来了,它意味着我党由相对注重宗旨、本质走向相对注重宗旨、本质的实现。

2、更注重执政的现实合法性

过去,我们比较注重从历史必然性出发来论证中国共产党执政掌权的历史合法性,认为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这种论证具有历史合理性。

然而,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背景下,在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需要日益增长且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提出更高要求的情况下,在我国正处在爬坡、创业、竞争和挑战的新时期,仅仅满足于这种论证就不够了,还必须进一步从“后天作为”和“执政能力”即生成论的角度,来论证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现实合法性。邓小平提出的“白猫黑猫抓住老鼠才是好猫”和“三个有利于”的观点,实际上蕴涵这样一个思维:在当今中国,首先要注重功能、效能和实效。这意味着,只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才有助于在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面前有所作为,从而才能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这在实质上也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应以今天在“三个代表”方面的作为来论证和确立自己执政地位的现实合法性。执政能力建设,是在对古今中外执政党执政的经验教训和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以及对中国共产党如何长期保持执政地位的深刻思考中提出来的。正因如此,胡锦涛同志特别强调,要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来带动党的各项建设。曾庆红同志也明确强调,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的联接点,领导干部的培训和轮训应由过于注重学历需求转向以能力建设为核心。

这实际上是从党的“执政能力”角度来论证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现实合法性”的。

3、更注重内在实力

过去一段时期,我们对党的建设问题,在一定意义上相对注重区别工人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在意识形态和制度上的对立,且把这两极对立看成是观察一切政党的思维方法。在这种思维方式影响下,我们往往把在资产阶级政党中存在、但实际上属于人类共同政治文明的成果当作“姓资”而加以排斥,结果影响了对人类共同政治文明成果的吸收。

今天,我们依然要坚持工人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在意识形态和制度上的区别。然而,在当代,经济全球化进程迅猛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这意味着国家之间、政党之间的互动性、共同性在增强;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较量实际上是综合实力的较量;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对外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对内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这也要求我们更多地去求同存异;我们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把人们拉到平等竞争这个平台,这种时代精神和中国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由相对注重“意识形态和制度的对立”的思维走向相对注重 “内在实力”的功能思维(当然是在坚持自己的意识形态、制度的前提下)。在党的建设的政治方向这一原则问题上,自然要问是“工人阶级”还是“资产阶级”,然而,党要担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大业,要创业、参与竞争和经受各种挑战,要正确认识、处理和驾驭各种社会矛盾关系(在当前,执政能力首要是正确驾驭各种复杂矛盾关系的能力),协调好不同利益,克服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就必须注重其执政能力的提高,注重其内在实力和实际效果。这就为我们吸收世界上一些政党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优秀文明成果提供了空间。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已开始认识到这一点。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建立学习型政党,这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既要注重自身建设的特殊性,也要遵循政党建设的一般规律——即必须靠提高执政能力来巩固其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要在坚持我们的意识形态和制度的前提下,注重合理吸收世界上一些政党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政治文明成果;在批判借鉴世界上一些政党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4、更注重“做人和做事”的统一

以往,中国共产党人比较注重围绕着“做人”,即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人,来进行党的建设,我们所讲的制度建设、作风建设、思想建设、道德建设、理论建设和队伍建设等,大都比较注重其中“做人”的一面(虽然没有忽视“做事”的一面)。这样做是必要的,也能培养起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作热情。

但仅仅具有工作热情而没有工作能力是不够的,只有热情没有能力,人们就会在工作中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力不从心,有热发不出光。中国共产党人要把工作热情与工作能力、做人与做事统一起来,既要有工作热情,又要有工作能力,既要做人,也要做事。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都是全新的事业,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问题、新的矛盾、新的困难和新的考验都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做事要靠能力。要胜任这些任务,完成这些事业,就必须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能力。因此,提出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其实质,既是要进一步注重党的制度建设、作风建设、思想建设、道德建设、理论建设和组织建设的“做事”的内涵,又要把做人引到做事上来,从而使中国共产党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2004-10-29)

提高执政能力的几个关键

沈宝祥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郑重地提到全党面前,并且规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作出了部署。究竟怎样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需要在认真学习全会《决定》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以下几点,是关键所在。一,把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各级党委是执政任务的直接承担者。将各级党委建设成坚强的领导集体,就能有效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地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的发展。党的中央总揽执政全局,是全党执政能力的集中体现者。邓小平说:“最关紧要的是有一个团结的领导核心。”他明确指出,“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共产党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好的政治局常委会。只要这个环节不发生问题,中国就稳如泰山。”这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全党都要有高度的自觉,都要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

二,制定和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我们党的执政史表明,党的政治路线正确,党的执政能力就强;政治路线不正确,党的执政能力就从根本上受到制约。从1953年以来,我们党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继续革命”的基本路线,以及目前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我们将这几条政治路线贯彻执行的不同结果对比一下,这一点就十分清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一系列论述的凝练,是我们党的总战略,也是全党全民意志的集中点。制定和贯彻执行这条基本路线,从根本上提高了我们的执政能力。十三大制定了基本路线后,邓小平说:“我们十年前就是这样提出的,十三大用这个语言把它概括起来。这个战略布局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永远不改变。”在南方谈话中,作为政治交待,他强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三,要改革政治体制。制度是根本性的。党的执政能力主要是制度和体制问题。邓小平1980年的“8,18”讲话中说:“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只有对这些弊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而又坚决彻底的改革,人民才会信任我们的领导,才会信任党和社会主义,我们的事业才有无限的希望”。过了两个月,邓小平又进一步阐述这个问题。他说,党组织不是政府,不是国家权力机关,要认真考虑党在整个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党的机关、国家机关怎么改革这些问题。划分好党与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范围,党组织不要去管那些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集中精力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必将大大有利于提高党组织的工作效率,也能更好地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而这些都是执政能力问题。

四,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群众是执政党力量的源泉。邓小平说,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这是概括了沉痛历史经验的至理名言。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不仅谈不上执政能力,连党的生存都成了问题。作为执政党,又是很容易脱离群众的,这是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我们要十分警惕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滋长脱离群众的不良作风,坚决铲除官僚主义、腐败现象等导致党组织脱离群众的顽症。

五,要加强和改进学习。在执政实践中学习,是提高执政能力的主要方法。毛泽东当年说过,“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很高的要求,但从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角度看,又必须这样提出要求。邓小平提出,领导干部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积极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既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在执政条件下,学习问题更为重要也更为紧迫。帮助领导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是学习的根本要求。这是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的一条基本途径。

提高执政能力,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虚心学习,一定能使我们党的执政能力达到新的水平。(中央党校学习时报2004-10-29)

党员干部要全面提高素质和能力

曾维

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既需要从党的思想理论、方针政策策略和体制机制上全面建设,又需要作为党的基本细胞的每一个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全面提高素质和能力。因为我们党是由全体党员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成的集合体。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个体素质和能力,构成和体现着党的整体执政能力。

第一,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执政理念解决的是为谁掌权、为谁执政的问题。这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也是判断是否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加强执政党能力建设,首先要解决执政理念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是最紧要的。我们党的党员干部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因而必须服务于人民。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和每个党员干部的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从根本上说,获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党的最大的执政能力,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核心和根本。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按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要求,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进一步强化提高执政能力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自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高度自觉、始终如一地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只有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这样做了,党的执政理念才能在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从而保证我们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从而使我们党始终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支持和拥护。

第二,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和执政本领。早在1939年,毛泽东同志就说过:“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我们党开展了学习运动,对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服务能力和领导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党要提高执政能力、确保执政地位不动摇,必须更加重视和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高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广大党员干部不注重通过学习提高素质和能力,就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甚至可能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发扬我们党当年消除“本领恐慌”而发愤学习的光荣传统,带头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不仅要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现代科技、经济、法律、管理等各方面的新知识,还要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从而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执政本领,创造执政业绩,为提高党的整体执政能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不断转变执政作风。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具备的政治品格。胡锦涛总书记反复强调,有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还要有过硬的作风,必须坚持求真务实,以身作则地真抓实干。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关键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着眼全局,立足本职,出色完成各项任务。要做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一定要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注重把握时代特征,坚持与时俱进,认真研究新情况、提出新见解、谋划新举措,努力做到思想与实际相一致、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推动工作,树立形象。

第四,要联系群众,廉洁自律,不断夯实执政基础。民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盛衰的根本因素。“得民心者得天下”。古今中外这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很多、也很深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实现历史任务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核心问题。联系群众的关键是要增强群众观点,增进同群众的感情,了解群众,熟悉群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绝不能疏远和脱离群众,绝不能对群众的疾苦和切身利益麻木不仁。当前影响党群关系,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党内的腐败问题。因此,我们要继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一步遏制和解决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严重脱离群众、以权谋私、贪污腐败问题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不良作风及各种不正之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和重大政治任务。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严于律己,在勤政廉政上作出表率,牢记党的宗旨,铭记“两个务必”,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和主观世界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接受监督,模范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气节。只有这样,才能把党内的好风气进一步树立起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光明日报 2004年10月26日》

监督到位是干部廉政的重要保证

夏建民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近些年来,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走向腐败之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手中的权力没得到有效监督。因此,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推动廉政建设的健康运转,成为越来越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

加强监督、制约权力是防治腐败的关键,各级领导干部要纠正认为监督就是不信任的误解,切实增强接受监督的自觉性,主动诚恳地接受监督。

要确保监督到位,首先应建立和健全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这就要求强化干部的依法执政意识,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权力。要实现有效的权力制约,防止权力过于集中。尤其是掌管人、财、物的“热点”职位,对其权力还应明确界定。要形成各自负责、相互制约的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其次,应建立和完善旨在规范领导干部行为的各项制度。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领导班子内部要严格按照加强党内监督的五项制度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分解、细化五项制度,使之成为便于操作、便于检查的工作制度。二是建立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审批和使用等重大决策的监督制度,规范决策程序和监督程序,明确逃避监督的领导责任。更重要的是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收入申报制度,重点规范收入申报、资产的评估、资产的检查等重要环节。三是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禁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严禁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最后,要加大领导干部交流轮岗的力度。“一把手”在一个地方时间久了,易形成“一长制”,出现有些人趋炎附势、阿谀奉承,形成了家庭制、小集团制,为“一把手”的腐败变质,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加大领导干部轮岗交流力度是加强监督的一项重要措施。领导干部轮岗交流可以有效突破关系网,克服阻力,避免形成地方和集团利益,使一些重要部门、重要岗位的权力得以约束。实行领导干部轮岗交流制度,一定要克服交流轮岗的随意性和弹性,切实加大交流轮岗的力度。要在保持领导班子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在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任期达到法定年限的“一把手”要轮岗交流,对于党政领导、组织、人事、资金审批、项目审批等热点岗位和执法执纪部门的领导干部要适时轮转岗位,以铲除因在一个岗位上工作时间过长而可能形成的滋生消极腐败的土壤。

《人民日报》(2004年10月26日 第十三版)

执政能力建设需落实到每个党员身上

□黄苇町(红旗出版社副总编辑)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被前所未有的强调。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一部纲领性文献。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根本建设和历史性战略任务,应该落实到每位普通党员的身上,使之不断提高加强执政能力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有些普通党员认为党的执政能力与自己关系不大。但事实上,在实际工作中,联系群众、团结群众、为群众服务的好与坏,都是党的整体执政能力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群众也是通过每个普通党员的作为来认识党的。能否把“三个代表”贯彻到每一个普通党员的形象上、落实到行动中,至关重要。只有不断提高每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实现整个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党的执政基础的稳固。

中央对全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工作一直抓得很紧,要求党的各级干部做坚持“三个代表”的模范。四中全会前,我们党还在部分地区和单位对党员进行了“先进性教育”的试点工作。从思想理论、组织纪律等方面武装党员,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党员,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我相信,“先进性教育”必将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适当的时候在全国逐步展开。

而在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公布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这个条例和过去相比可操作性更强,明确规定了什么是一个党员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

改革开放后各种思想意识形态的大量涌入,使社会上出现了价值观多元化现象,在部分党员中也出现了价值观的多元化的倾向,例如在某些党风不太好的地方,出现作风涣散、纪律废弛的现象。以前不敢做至少认为是不对的事,有些人现在也认为无所谓了,甚至经不起权、色、利的引诱,堕入腐败的泥潭。

在这种情况下,重申共产党员的纪律,就是要维护党组织的严肃性和纯洁性,维护党的先进性。不合格的党员就是白给也不要,否则就要损害党员在群众中的形象。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党正在从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各方面不断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党的执政能力最根本上取决于党的建设,今后,党的建设工作将更加重要和突出。

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出发,在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是“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针对当时领导干部队伍年龄老化、科技和专业知识不足的现象是非常必要的。但到了今天,只提“四化”显然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特别在有的地方,“四化”逐渐演化为“资格本位”:“知识化”和“专业化”变成单纯追求文凭和职称,“学历腐败”等现象滋生出来;“年轻化”成了谁年轻谁有希望被提拔,年龄大的就“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革命化”往往难以衡量。

今天,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正在由“四化”向“五种能力”转变。“五种能力”包括: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五种能力”又从对领导干部的要求升华为对全党的要求。执政党对其组成者的要求体现在更要求能力而不是资格上,这就是一种新的进步。

胡锦涛同志关于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对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而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对执政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四中全会之后,这种要求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而不断提高。

党的执政方式如何科学化

□张志明(中央党校教授)四中全会提出党的执政方式科学化,这将成为党建中的重大课题。而这一重大课题的关键,是党政关系将更加科学和谐。

党政关系是指执政党与国家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所谓国家公共权力,包括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这三种公共权力有着不同的制度安排———西方采取了“三权分立制衡”,中国则是人民代表大会下的“一府两院”形式———这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所作出根本性的政治制度安排。在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进程中,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使我们得以站在全新的理论高度处理党政关系。

这个高度是,把党政关系问题放在执政党、国家公共权力和社会这样一个大的系统中重新考量,进而把党政关系放在执政党的执政方式的视角来深入考察。从十五大提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到党的十六大提出“实现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的有机统一”,体现了这种考察的理论成果。而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这些认识概括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为进一步推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革与完善指明方向。

要科学执政,就不应当是简单地实行党政的所谓“分”与“合”,把不同性质的权力在党政之间作简单分割,而是科学界定执政党与国家公共权力的不同职能;要民主执政,就要扩大人民群众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参与、决定、监督,让他们真正成为主人;要依法执政,党就应当接受宪法和法律的规范,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来行使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通过完备的制度和法律体系来治理国家。为落实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四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比如,在“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依法执政水平”的论述中,明确地界定了党对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领导的原则,从而为进一步明晰党和国家公共权力的职能,实现真正的党政职能分开、从体制上理顺党政关系指明了方向。在谈到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时,全会强调党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全会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法制观念,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在谈到党对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时,强调党要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在谈到加强和改进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时,强调党要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以保证司法公正为目标,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而在党政关系问题上,一些规定更加细化、更具操作性。其中包括:第一,在强调党委在同级“四大班子”中的领导核心的同时,也强调了党组在人大、政府和政协内部的领导核心作用。第二,在强调党委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同时,也强调要善于通过这些组织中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来贯彻党委的决策和部署。第三,在大家普遍关心的规范党政机构设置方面,提出了要完善党委常委会的组成结构,适当扩大交叉任职,切实解决党政领导成员分工重叠问题,减少领导职数,撤并党委和政府职能相同或相近的工作部门。第四,在大家反映强烈的各类领导小组过多过乱的问题方面,提出要规范各类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规定一般不设实体性的办事机构。第五,强调要围绕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整合行政资源,加强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研究,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可以相信,这些措施的落实,将稳妥有序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郭洪涛

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改革开放25年来的实践充分表明,屏弃原来的计划经济模式,选择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我国的发展步伐大大加快了。而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们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们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亟待加强和提高,这也是第一要务对我们的迫切要求。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的伟大成果和历史经验。

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以巨大勇气和非凡胆略,科学判断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高举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旗。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要解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我们最严重的教训就是没有集中精力于经济建设,最大的失误就是“始终没有把我们的着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

“以经济建设为心”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必须始终扭住这个中心不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此成为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道路上做出了更大的成绩。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进一步提出了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决策。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要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与时俱进的现代化建设方针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与时俱进的现代化建设指导方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为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乃至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则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的必然延伸和丰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要不要发展”、“发展的重点是什么”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则进一步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和“发展什么”的问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科学发展观的有机统一,必将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

要以较快的速度谋发展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持续高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24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11.6万亿元,年均递增高达14.87%.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中国的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七位。这既是我国发展的成果,也是继续发展的新的平台。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仍然是一个穷国,仍然属于第三世界,经济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仍然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

中国在加快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突出矛盾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付出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所以,我们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争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方式的转变,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下载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学校事业发展的保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学校事业发展的保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

    浅谈加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打印〗 〖收藏到: QQ 百度 雅虎〗 〖在线字典〗 在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已......

    浅谈加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

    浅谈加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执政能力是执政党在领导、管理国家经济社会事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领以及这种本领所能达到的程度、效率。“执政能力建设”是十六大报告在有关......

    执政能力建设学习体会(执政能力建设)

    学习体会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摘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与党所在的历史方位紧密相连,与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担负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连。加强党的执政......

    密切党群关系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把“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执政党执政表面上看是执政党和公共权力之间的......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一项根本建设修改后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摘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与党所在的历史方位紧密相连,与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担负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加快改革发展步伐5篇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不断强化执政意识,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执政能力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深化执政理念,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完善执政方略,站在战略......

    执政能力与学校的发展[精选多篇]

    “执政能力与学校的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根据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及新的形势下党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提出、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