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区实验小学总务处五年发展规划

时间:2019-05-13 19:06: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碚区实验小学总务处五年发展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碚区实验小学总务处五年发展规划》。

第一篇:北碚区实验小学总务处五年发展规划

北碚区实验小学总务处五年发展规划

(2012.5——2017.5)

为创建“重庆市示范小学”,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形势下,在重庆市教育“十二五”开局的重要时刻,为配合学校全力迎接挑战,总务处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五年发展规划,在原有发展的基础上,遵循教育规律,谋求科学发展,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和有效模式。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树立先进教育思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不断优化后勤管理机制,加强后勤队伍建设与管理,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勤奋高效、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高素质后勤队伍,做好理财管物、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二、总体目标

总务处将紧紧围绕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以教学为主体、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教书育人为中心、以后勤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为奋斗目标,树立学校一盘棋的思想。落实“后勤工作为师生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宗旨,充分调动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努力做到及时、主动、优质地做好服务工作,为广大师生提供工作、学习、生活的后勤保障,保障充足的办公、教学物质,搞好学校内部物资管理、使用、维修工作,营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

三、具体目标

1、常规工作

根据教学要求,综合实际情况做好有关课程硬件资源设备的添置、整改、采购等工作,规范学校设备、教学资源的管理,安排专门人员对学校的课桌椅、门窗、玻璃、电线、电灯、电风扇、各种仪器、供水设施、墙壁等的损坏情况进行查巡,不断完善校产管理制度,经常性召开后勤管理工作研讨会,努力使总务后勤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向规范化管理迈进,逐步实现后勤创新电子一体化专人管理。

2、财务管理

五年内我校将进一步完善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坚持收支两条线的财政管理制度,实行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公开制度。积极开展“价格服务进校园”工作,及时公布有关的政策法规、收费文件和学校收费信息,接受社会、家长、学生的监督。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凡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办公用品、设备、仪器采购一律按程序申报、购买。开源节流,积极主动向上级政府争取资金支持,想方设法整合校内及其他社会资源,为学校发展所用。进一步健全助学制度,加大投入,逐步提高补助标准,扩大资助范围,关心解决困难学生、残疾儿童少年的上学问题,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3、食堂管理

落实民生问题,给全校师生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食堂的饮食安全工作是总务处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师生的具体生活问题,十二五期间我们要继续加强管理力度,力争各级政府支持,新征土地新建标准化食堂,实现师生在食堂用餐、智能服务现代化服务管理。严格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和有关的管理规定,严格把好食品原材料进货渠道,以保证师生饮食的卫生安全。加强平时的卫生检查,杜绝食物中毒事故。抓好食品卫生及食堂辖区环境卫生,确保健康、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不准出售“三无”、过期变质、含非法食品添加剂食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措施,做好防盗、防火、防毒工作,完善食堂服务社会化管理措施,按规范对食堂操作场所,用餐场所及设施设备定期消毒,保证师生用餐安全。

4、校园绿化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更加致力于学校园林绿化的管理和建设,将进一步完善教学楼庭院、图书馆场所、兼善朝阳庭、校门口周边、幼儿园场所、屋顶及新校园人工湖等地的园林式建设,增加乔木的种植,对学校局部绿化地进行规范化改造。力争将学校创建成花园式校园,让师生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徜徉其间,心旷神怡,陶情养性,彰显学校的和谐开放,自主发展的办学特色。在学校的主干道两旁,力求花木繁茂,造型大方,加之即将建成的文化长廊点缀,将更显得气势恢宏,令人振奋。在师生生活区,绿色景点与健身设施相得益彰,自然生态与人文关怀融为一体,更充分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同时,我们将加大力度开展校园绿化、绿化科普和生态文明的宣传力度,把校园绿化与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环境育人、以德育人的目的,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学校整体品位,为争创示范学校继续努力。

5、基建维修

为了改善办学条件,满足教师教学工作、师生学习生活的需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学校将科学规划校园基建维修项目。学校将遵循“科学、生态、人文”的新理念,本着整体规划、可持续性发展和与时俱进的原则,结合科学的建设需求和学校教学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科学决策,合理规划,总体部署,以适应学校可持续性发展需要。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分散权力,减少风险,严把招标文件及合同签订关、材料关、变更关、签证关、工程付款关、工程阶段验收关,确保基建维修的工程质量和进度。

(1)计划在2013年寒假把校园所有木门更换为带窗的钢质门,木窗

更换为塑钢窗,提升整体校舍档次标准。

(2)通过招投标,力争在2012年暑期将幼儿园现有厕所及门面拆除,新建风雨棚塑胶场地,改建厕所,提高普惠性幼儿园办学条件。

(3)通过学校领导、学校老师想方设法整合及其他社会资源,筹资加快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校的办学品味。

(4)加快二十亩地学校教育用地扩建项目的征地工作,尽快落实学校食堂、多功能教学楼的立项、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在十二五期间内完成学生食堂、多功能教学楼的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内拆除现有旧教学楼和旧食堂新建人工湖。

(5)努力解决各楼层的漏水问题,加强校园线路整治及美化,新添学生饮用水设施设备,改进新楼厕所相关设施,排除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安全隐患。

(6)配合安保科继续完善校园安防设备,努力为创建平安校园提供良好环境。

(7)积极在十二五期间内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学设备的配备工作和实现校园数字化建设。

后勤工作是学校其他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前提,因此总务处一定和其他各职能部门相互协调,做好各项工作,保证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进行,为学校取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做出自己的努力。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做好学校的后勤保障工作,争取使我校的后勤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实验小学总务处2012年4月

第二篇:实验小学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实验小学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实现“高质量内涵发展,高品位特色发展,五年内使我校成为师资队伍优秀,管理手段优化,教育质量优异,在全区有较大影响力的名牌学校。

二、工作目标 ㈠办学条件

办学条件是创建现代化学校,实现高质量的物质基础。五年内,通过政府投入,社会资助和自身努力,坚持实用、先进、科学的原则,从校舍改造、设备投入、软件建设三个方面形成优良的办学条件。

##年加快村小规范幼儿园建设,确保达到市级一类幼儿园,中心幼儿园设施再完善,争创省级示范幼儿园,##小学新建三层综合楼一栋。

##年,加快教学教研提升力度,创建##市教学示范学校。进一步充实##小学教学仪器、图书配备,争创市级规范化学校。争取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资金支持,完成三个村小的操场建设。

##年,进一步充实##小学教学仪器、图书配备,争创市级规范化学校。

##年,进一步充实##小学教学仪器、图书配备,争创市级规范化学校。

##年,中心校创建省教学示范学校。充实##小学教学仪器、图书配备,##小学争创省级规范化学校。

到##年,学校图书总藏书量超过6万册,图书生均达到中学生40册/生,小学生30册/生以上,报刊杂志达到180种以上,满足师生进修学习之需。各学科教学用的投影片、幻灯片、录音带、计算机软件基本齐全,学生用计算机达到要求,教师用机每人一台。

㈡育人环境

要本着“集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方针,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校园人文建设,创设优美的育人环境,使校园成为知识的殿堂、艺术的园地。

1.绿化校园,营造环境美。五年内,改造学校办公楼前小广场和教学楼前空地,建设高标准的地理园地和生物园地,改造假山,修建喷泉,搭建学习凉亭,铺设文化长廊,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育人氛围。

2.村小绿化、路面硬化达到市区要求,绿化达到乔、灌、藤、花品种多样,布局合理,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增挂名言警句,争创绿化先进单位。

3.人际关系和谐,营造文明美。从道德方面规范师生言行,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考风,良好的生活习惯,爱护公物的习惯。

4.“健康校园”巩固深化。加强卫生、体育、安全教育与管理,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净化学校及周边环境,科学开展体育卫生工作,保障师生身心健康,维护内部安定团结,营造和谐健康校园。

㈢师资队伍

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以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

1.要以师德教育为重点,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创新“严格管理、正确引导、促进成长”的德育工作思路,坚持“降低重心、注重实效、狠抓落实”的工作原则,注重德育工作的层次性,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形成规范有效的德育体系。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推动教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使教师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的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树立依法治教,文明施教,精心执教,廉洁从教的良好的师表形象。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继续以实践“爱至深、艺至精、境至远”为抓手,敢于追求卓越,争先当好模范,增强广

大教师爱岗敬业意识,努力做应用教育现代化的高素质教师,建设一支“师德好、责任强、爱学习、善思考、重积累、勤反思”的教师团队。

2.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通过开展教师基本功培训、网络教研、校本教研、外出学习、专家报告等活动,为教师搭建快速提升专业素养的平台。积极培养青年教师,创造有利于他们迅速成长的环境与条件,思想上严格要求,工作上加强信任、关心和帮助,认真落实“青蓝工程”,积极推进跟教、跟学、跟班制度。坚持高标准培养教师,对骨干教师提出高要求,推进名师培养工程,制定名师培养计划,抓好教师的专业成长。

3.加大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外语和综合类课程的培训力度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丰富和充实知识结构已经成为教师必备的素质。在未来的五年内,对45岁以下的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及基本的操作技能,初级计算机考试合格率达100%以上中级计算机考试合格率达60%以上,做好科技资源与学校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结合。搞好网络教学研究和专题网站建设,加强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和备课系统建设,把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重要途径。

4.继续实施“名师工程”,培养一批名师

要通过“名师工程”的工作,培养一大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优秀教师和一批教育名师。在五年内要培养出8-15名##区教学能手,10-20名区骨干教师,并以此带动和培养大批青年骨干教师。

5.努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我校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教育科研体系,一批教研课题在区内立项。我们在此基础上,本着实用、先进、可操作、可推广的精神,努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取得量更多,层次更高,影响更大,实际效果更好的科研成果。学校确定1-3个市级的重点科研课题,成立项目组,创造条件,保证人员和资金到位,确保按期完成课题并通过专家鉴定验收,要积极

争取国家级课题的立项,并开展实验。

充分发挥小学教研室、中学教科室的组织领导作用,完善教学科研的操作程序和考核奖励办法,激励教师人人自觉地、主动地进行科研活动,使学校教研室、教科室成为教育研究的主阵地。

㈣管理手段

学校管理要有正确的管理思想,严密的管理机制和现代化管理手段,这是学校科学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1.正确的管理思想。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2.严密的管理机制。要继续执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总的原则是要强化竞争机制,实施“四制改革”,以聘任制为突破口,优胜劣汰。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教代会的民主管理作用,完善议事程序和规划。坚持精神与物质奖励相结合、成绩与利益相结合、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和严格管理相结合。实施依法制校,以德治校,依法治教,以德治教,认真贯彻执行普法规划,提高全校师生法治观念。在日常工作中,每年有奋斗目标,学期有实施计划,部门有工作计划,每周有工作安排,期中有检查,期末有总结,奖惩分明,激励先进。

3.推行提炼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经验,使学生成为班级自主管理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人。班级要依据学校的规章,不断完善、充实、修订各班的“班级自主管理”章程,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

㈤教育质量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在未来的五年中,全校上下,要强化育人质量意识,培养“政治坚定,情操高尚,基础扎实,特长突出,心理健康,体魄健美”且具有竞争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1.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

当前,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原来的基础上,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革新教育模式。

我们的教学观念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2.突破传统的课程设置

以课程功能改革为重点,在开足开齐课程的基础上,突出校本课程,更多地满足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尤其考虑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使活动课丰富多彩,百花齐放。

3.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新型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实行三个优化:一是优化教学全过程,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二是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提倡激活思维的“启发式”、“探究式”,利用多媒体网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具新颖性;三是优化教学氛围,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

4.严控学生辍学,巩固“普九”成果

五年内,辖区适龄儿童免试入学。小学入学率达到100%,辍学率为0,升学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为100%,力争实现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

5.教学成绩有较大的突破

我们要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中心,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本着“夯实基础,突显个性,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原则,经过努力,使我校的教学走出稳中有升,小步推进的境地。具体目标是中小学教学质量全部进入全区先进行列。

三、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与领导,充分发挥校委会的职能作用,早统筹,早规划,早布置,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并实行责任追究制。

2.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当地政府及教育局的关怀和支持,抓住省市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机遇,争取政策,争取资金。

3.成立五年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经常对照规划目标,做出合理的工作安排,坚持月月有小事做,年年有大事做的原则,统筹规划目标的落实。

4.领导小组要及时根据学校发展状况,在每年的学校工作计划中分解落实本应完成的目标任务,及时将学校工作打算汇报教育局、办事处领导,争得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为学校各项工作奠定基础。

5.完善制度与措施,为五年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导向和保障作用。6.加强组织与协调,统筹安排每一环节的工作任务,并抓好“计划、组织、实施、总结、反馈”等环节,确保每一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7.制定明确的奖惩制度。对工作完成好的单位或个人不仅在政治荣誉上倾斜,各项评先树优也将优先考虑,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对目标任务完成不好的单位将追究其责任,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8.加大五年规划落实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橱窗、板报、校园网站宣传规划落实的重要性和工作进展情况,营造良好的氛围,构建人人关心规划落实的局面。

在新的五年中,我们要及时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变苦抓为善抓,变苦教为乐教,变苦学为巧学,变苦育为善育,质量第一,效益第一,教学改革持续深化,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我们要在现在的基础上,勤奋工作,趋利避害,与时俱进,争创辉煌。

第三篇:实验小学科学学科五年发展规划

xx实验小学科学学科五年发展规划(2021意见稿)

一、指导思想:

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具体工作任务

1、(2021年)成立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为了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以王副校长为组长,教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为组员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扎实有效的开展我校的科技创新活动。

2、(2022年)积极推进科技类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建设,成立科技兴趣小组,以第二课堂为主阵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普及教育。

3、(2021—2023年)打造科技+项目,如科技+劳动教育、科技+人工智能教育、科技+创新实践教育、科技+艺术(美术)教育等。

4、(2021—2023年)探索课堂教学与科普教育一体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身边的、生活中的科学。在实践中了解并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识,领略科技前沿的风景(听科普讲座,参与科普实践活动等)。

5、(2024年)逐步形成学校的科技品牌项目,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时作用,同时对那些开展活动较好的科技小组给予扶持,使其能更上一个台阶。

6、(2021—2025年)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技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与学习,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科技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科技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科技教育必须同学科的整体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具有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

第四篇:外国语实验小学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河南省淮阳县外国语实验小学

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3—2018年)讨论稿

一、学校发展历程回顾

河南省淮阳县外国语实验小学是经河南省淮阳县人民政府批准创办的一所民办公助学校,现有城内和西城两个校区。自2003年城内校区创建以来,学校已走过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先后经历了“初创奠基期”(2003—2008年)、“发展巩固期”(2008—2013年),现正进入快速发展的第三个重要时期——“创新提高期”(2013—2018年)。在过去十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学校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初创奠基期(2003.9——2008.9)1.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2003年是学校开始建设的元年,主要完成了城内校部的硬件建设,同时完成了西校区的选址、规划和一期建设工程。2.办学理念构建

初步形成了包括基本教育理念、办学理念和治校理念等在内的一系列重要理念。基本教育理念包括:核心理念、学校价值观、学校座右铭、学校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形象定位和发展愿景等;办学理念包括: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和办学方略;治校理念包括:管理理念、发展理念、用人理念和服务理念,并由此形成了相应的学校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上述理念,基本沿用至今。3.办学体制改革

学校于2006年10月完成了办学体制改革的任务,由原来集资办学改为股份制办学,学校产权更加明晰、现代学校制度初步形成,为今后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体制基础。4.打造教学特色

学校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人精我变”和“作文要个性、数学抓奥数、英语学树童、手段靠远程”的发展战略及课程特色,注重改善教 育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逐步探索,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发展成为县城子女入学的首选,城区内公认的高品质学校。5.加强教师培训

利用有关政策优惠,对公派教师和新入职教师进行培训,充分发挥公派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并利用远程教育扩大教师培训的范围,凸显培训成果。

(二)发展巩固期(2008.9——2013.9)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在完成一期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又完成了西校二期工程及配套建设任务,同时筹备了三期工程建设。从而使西校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食堂等设施基本完善。2.构建校园文化

在初步形成办学理念、捋顺办学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加强了学校的规范管理,改进了评价激励机制。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队伍培训。同时抓文化建设,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提升教育质量,开始对学校特色和文化建设进行系统思考和顶层设计。3.规范办学行为

学校不断完善办学体制、明确责任主体。2012年2月起做到了 “公办”与“民办”两种办学体制的彻底分离,外国语实验小学与县实验小学分别成为两个独立的法人单位。4.推进教师成长

我校与中国教育学会合作开展了校本培训,参与群体也由以实验班教师为重点逐渐向全体教师扩展;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举办了“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对干部队伍进行了系统培训;又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联合开展了“特色学校创建与高效课堂教学项目”,明确了学校特色发展、教学方式创新的重要价值与意义。通过专家引领、专题讲座、观看录像、参观考察等形式,学校人员开阔了视野、更新了教育理念,整体提升了基本素质和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期间,教师所授课程多次被评为县级、市级、省级优质课,多 位教师在淮阳县及临近县城举办的教师入编考试中也取得优异成绩。

学校还筹措资金,解决教师的安居问题。2012年暑假教师住宅大厦投入使用,170户教师乔迁新居。期间还多次调整、完善教师奖金、津贴、补助等发放的办法和标准,以此消除教师的后顾之忧,为稳定教师队伍做出了积极努力。

5.扩大招生规模

为扩大学校的影响范围,学校进一步加大了招生规模,最大限度地完成了招生任务。时至2013年9月,全校已发展成为159个教学班(含学前班),9600多名学生,680多位教职工的超大规模学校。已逐渐发展成为全县少年儿童入学的首选,现正朝向“本地著名、毗邻闻明、中原知名”兼具外国语特色的现代化学校迈进。

(三)创新提高期(2013.9——2018.9)

从2013年9月开始,学校将进入创新提高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个时期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是:

在硬件方面:要尽快完成学校整体规划建设任务;完成各种功能室和专用教室的建设及教学现代化的装备,使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在软实力方面:如何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管理体制;加强教学改革,创建学校特色;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建立一支稳定优良的教师队伍等,以适应学校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思路,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

二、学校发展现状分析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明确的定位、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向,而要明确这些就需要进行系统、科学的校情分析与目标设定。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调研。

(一)学校内部的优势 1.锐意进取的领导班子

学校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团结紧密,富于实干精神、勇于创新,且具有先进的办学思想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熟悉学校所在地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与地方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周边各级学校均有良好的公共关系。学校的幼 小衔接、小初相接等资源优势,这些都为学校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领导力的保证。2.先进的办学思想

通过十多年的探索,学校已形成较为先进的办学思想。诸如:学校以“夯实基础、培养习惯、启迪心智、发展个性”为办学理念;“以爱为源、奠定孩子一生幸福”和“以人为本,追求师生共同发展”的学校价值观;以“为学生成长奠基、为教师发展搭台、为社会进步服务”的办学宗旨和培养“有根、有志、有识、有度”未来优秀少年为己任。并通过“现代化建设学校、精细化管理学校、人文化发展学校”和“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人精我变”的发展方略等,形成了一套科学系统、切实有效的办学理念。3.良好的品牌效应

由于学校发展的特殊历史原因,它既秉承了县实验小学的优良办学传统,同时又富有现代化学校管理的活力。特别是经过近十年的品牌塑造,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全县儿童入学的首选学校,且开始吸收周边县市的学生,生源充足。4.灵活的办学体制

“民办公助”的办学性质,既使学校具备了民办学校办学的主动权和灵活性,同时又兼备了公办学校的办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可使学校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是学校得天独厚的办学优势。

5、初具特色的教育

学校的英语教学已形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学校从一年级开始设置英语课程,在课时数量和质量上都给与了足够的重视,并将英语特色融入校园环境和教育活动之中。与当地同级、同类学校相比,在教学理念、教学质量和教学实践上都明显领先一步。

学校近年来坚持开展经典诵读教育活动,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丰富了学生生活,提升了学生的素质,而且也为他们展示才华提供了机会,同时也给学校创造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优良食宿环境和安全的接送服务,已赢得家长的信赖,吸收了更多的优质生源。6.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通过近年来的严格选拔和精心培训,学校师资队伍整体质量较高,教师学历合格率100%。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先进、教学方法合理得当,多位教师曾在省、市、县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得优秀成绩、受到表彰。7.优良的教学环境

由于学校整体规划科学合理,起点比较高,而且能一步一个脚印的实施,特别是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完善,目前已形成四区分明,环境优雅,设施齐全,发展空间大,为师生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加之高质量的教学和升学条件,是全县其他学校无可比拟的。8.优越的地理位置

城内校部位于县城的核心区域,家长接送孩子方便,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是城内居民子女择校的首选。西城校区交通便利、道路开阔、周边环境安静,是学生理想的学习场所,特别是随着西城新区的发展和周边房地产的开发,也逐渐成为淮阳西区发展的中心地带。

(二)学校内部劣势

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在声誉、规模、教学质量、生源吸引力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内部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亟待改进

学校现有制度多数是建校初期形成的,已经过时。如学校质量监控、教师教学管理和激励机制等核心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且在制度的制订与执行上缺乏“自下而上”的民主参与机制,干、群之间缺乏沟通等。另学校规模超大,在管理、监督与沟通上需要不断改进,创新管理模式,加强有效监管和沟通,提高执行力。

2.课堂教学改革及特色创建仍需提高

教师对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不足,课堂教学理念、方法、手段等较为滞后,不少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侧重教、而轻视学,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积极性,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难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合作精神。其不仅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也造成教师职业倦怠、学生厌学。虽在英语教学和经典诵读教育等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但效果不够明显,特色不够鲜明,仍需进一步加强与改进。3.教师职业倦怠和流动应高度重视

由于缺乏教学改革的动力和活力及良好的沟通,加之编制、待遇、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学校教师出现了两种现象:资历深的教师职业倦怠,年轻教师不够安心。特别是一些优秀教师的流失,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显然,高度重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编制、待遇、有关制度等方面入手改进,使教师留得住、干得好、有前途,是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问题。4.家校合作与社区资源有待开发

目前的家校合作还比较表面,不仅次数少、内容单一,而且质量也不高,现仅限于“家长会”和家长与老师之间零散、自发、偶尔的交流。同时,学校对社区资源的挖掘、利用、相互合作等也不够充分。学校缺少家校联谊会、家长委员会等组织,家长没有参与到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学生培养等的工作之中。学校还缺少相应的教育教学基地、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等。显然,还需要高度重视这一方面的工作,深入推进、合作双赢。5.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急需跟进

学校文化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整体、系统的顶层设计需要尽快落实,同时,也需要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号召力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校风、校训、学风等。从目前的状况看,学校建筑风格和装饰风格还显得单调,没有充分体现出外国语与实验的特色与品位,以及作为河南省淮阳县一流学校的品质与内涵。学校管理中的有关制度、管理方式、教学方式等与学校文化建设还缺少内在、有机的联系,还需要关注班级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等具体工作。6.学生安全和校园治安还需进一步加强

由于学校教师和学生人数众多,而两个校区的校园空间有限,造成人口密度巨大、师生活动受限。特别是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食宿和接送方面、流行性疾病预防方面、上下楼梯拥堵等方面,不断完善有关制度保障、加强教育与引导等,加强校园治安管理,引起高度重视。

(三)学校外部机遇 作为区域名校,我校的外部环境中也包含着若干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的优惠政策

河南省周口市人民政府结合国家《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了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政策,特别是在管理制度、经费支持、师资配备、教师编制、教师待遇等方面,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尤其是学校在办学初期与县人民政府签订的联合办学协议,对学校可持续发展都将是一个很好的政策支持。2.学校悠久的文化传承

学校传承了县实验小学的办学历史,文化积淀较为深厚,不仅教育教学质量高、教师爱岗敬业,在教育科研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功经验和成就。自学校创建至今,在淮阳县具有极高的声誉,社会各界认可度高,师生以校为荣、顾全大局、敬业奉献等,均是学校发展宝贵的隐性资源。3.充足的生源基础

基于学校的教学质量、声誉、历史积淀、高品质的学校硬件条件等,几年来学校生源充足,学校的录取率达到5:1,优质生源也越来越多。4.较高素质的家长群体

与周边学校相比,整体来看,我校的家长整体文化素质较高、经济状况较好,尤其是城内校区更为明显。家长可以在教学、管理、课外活动、交通安全、社区资源利用等方面给予学校强有力的支持与帮助。所以,建立有关机制,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是学校发展的有利条件。

(四)学校外部挑战

与学校发展机遇共存的是,学校也面临着一些外部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同级同类学校迅速崛起

周口市同级同类公立、私立学校的迅速崛起,已成为我校发展的外部挑战之一。尤其是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这些学校的硬件改善、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会得到加强,与我们的差距将逐渐缩小等,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2.国家对教师招聘力度加大

国家为弥补义务教育的师资不足,近年来,特岗教师和入编教师的招聘规模不断扩大,导致我们的聘用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因入编而大量流入其它学校,这是教师队伍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需要有新思路、新对策,充分利用政策及多赢原则来巩固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3.应试教育造成的教改限制

升学考试的压力、家长对学生成绩的高期望,也使学校创建特色、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等活动受限,造成诸多限制。4.周边环境亟待改善

校外环境,尤其是城内校区的校外环境亟待改善,存在着人多、车多、交通拥堵,小商小贩聚集、校门外卫生差、人员庞杂等不少师生安全隐患。西校随着走读生人数的急剧增加,目前上述现象也逐渐凸显。

三、学校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未来五年,学校在全面完成硬件建设的同时,逐步通过制度治校、民主管理、科研兴校、特色立校的发展之路,由追求规模效益转向质量品位的提升,力争早日实现“本地著名、毗邻闻名、中原知名”现代化特色学校的发展愿景。

(二)具体目标

第一、加快完成学校第三期工程:幼儿园、体育场和三号宿舍楼的建设任务,进一步完善学校各种功能室建设和配套设施的升级改造任务。不断提升学校的硬件水平,为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及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更加便利、优质的物质保障。

第二、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构建并实施理事会领导监督下的执行校长负责制和年级主任具体执行的“学校三级管理体制”,理顺管理结构,明确责、权、利关系。使学校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进入良性循环的管理轨道。

第三、捋理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完成学校核心制度的修订。并在制度的制订和执行上,采取自下而上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在兼顾学校管理规范化的 同时,不断增强学校管理的人文性。

第四、构建民主和谐的畅谈渠道,充分发挥教代会和家长委员会等机构在学校管理及重大问题决策中的作用,提升民主参与管理决策的水平,形成多元全体的参与局面。

第五、建立一支相对稳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具有探究精神的教师团队。使学校的教师具有崇高的师德、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忘我的工作热情,并学会多种有效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掌握一整套“高效教学”的模式及方法。

第六、以“特色学校创建”和“高效课堂建设”为契机,深入探索教育之内涵,在不断反思知识观、课程观、人才观的实践学习活动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及教师的科研水平。

第七、以“特色学校创建”为引领,将“自下而上”的“班级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开发”及“自上而下”的“校园文化顶层设计及实施”密切结合,通过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的全面构建,提升学校整体的文化品位。

第八、成立相应机构,完善家校合作机制,使家长的优势资源及潜力能够在学校招生、食宿管理、交通安全、形象宣传和资源获取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展现,促进家校合作一体化,以此全方位促进学生全面、个性、自主发展。

第九、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升级改造班级多媒体设备,为教师配备计算机,实行校园网全覆盖,积极探讨“云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第十、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解决好教师安居和退休养老问题;同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平台和便利,造就一批在当地乃至全省有名气的教师。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完善学校三级管理体系

基于我校发展规模大的实际,逐步建立、完善理事会领导监督下的,执行校长负责和年级主任具体执行的学校三级管理体制,推进学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1.优化理事会结构、规范决策程序(1)完善理事会章程 我校在建校初期,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已成立了学校理事会(并于2013年12月又进行了第三次换届选举)。建立了章程,在相关部门进行了登记备案,在学校的发展中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和各种情况的变化,需要进行不断的修订完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职能不明,未能把学校发展和监督与学校管理和经营分开,造成工作效率低下;二是理事会自身管理制度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需要从学校日常管理事务中解放出来,加强调研和决策能力;三是在重大问题的决策和通报上,有走过场的现象,参与面不够,程序不够科学合理等。(2)健全理事会机构

为充分发挥理事会的领导监督职能,理事会应下设各类专门工作机构,负责各种具体事务的处理。如: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工作室、学校发展保障工作室和公共事务工作室等,并牵头组织成立由专家、教师、家长、学生及股东代表参与的相应专门委员会,分别代表理事会履行监督、保障和协调职能。从而保证学校举办者、经营者、教育者、受教育者利益的均衡。(3)充分发挥理事会职能

在学校的整个管理系统中,理事会居于最高层级,拥有学校的最终决策权。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本校理事会章程规定,其主要职能是对学校整体工作实行宏观调控和监督,对学校前瞻性的发展规划做出决策。具体包含:为学校制定有关政策和重要的规章制度;为学校筹集资金,抓好学校建设和固定资产管理;选聘校长、聘任教师;对学校经费使用和教学质量进行监管;对学校的重要财政(如购置房地产、高额贷款等)做出决策;决定教职工编制和工资标准;撤并学校和决定学校工作的基本原则等等。2.实施理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校长负责制

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民办学校的管理体制为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其既是学校建立具体管理制度的基础和核心,也是当前国际私立教育机构普遍认可的科学、规范的管理方式。(1)理清理事会与执行校长的关系

由于在民办学校事务管理中存在着责权不明晰、权力得不到制衡,以及信 息不对称等问题,投资者与校长之间也一直存在着所谓的“委托——代理”问题。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运而生的。理事会与校长其实是一种决策与执行的关系,理事会负责对学校重大事件做出安排或决策,其是学校最高的权力机构;而校长则处于执行、落实、管理过程的中心位置,指挥学校每一个部门和机构完成理事会的决议。明确理事会和校长之间的责、权、利,建立相互约束和制衡机制,才能逐渐使学校管理走向责权明晰、权力制衡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2)明确“执行校长负责制”的责权范围

执行校长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全面主持和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校园安全和行政管理工作,并在人、财、物等方面享有一定的自主权。执行校长及其他行政领导,具有负责执行、实际指导学校各项工作的权利。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及本校理事会章程有关规定,执行校长应对理事会负责,并行使下列具体职权:主持学校日常工作,组织实施理事会决议;制订并实施工作计划;拟定单位内部机构设置方案;制定各种管理评价制度;提请聘任或解聘本单位教职工;行使理事会授予的其他权利和职责。学校各职能部门需要在执行校长的统一领导下,有序开展工作。(3)设立校务委员会

校务委员会是为协助执行校长管理学校而设立的,下设各职能部门,属学校管理层。其成员分别由负责教育、教学、后勤、食宿、工会和年级各类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及教职工代表、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主要负责制定部门工作计划、落实学校各项工作,倾听各方意见和建议。3.着力培养年级主管和教研组长

学校大量的具体工作还要落实到各个年级,因此要通过竞争上岗、研修学习、挂职锻炼、岗位培训、目标管理等形式培养一支拥有较强执行能力及业务能力的中层管理团队,是推行“三级”管理的关键。中层管理团队主要是指部门主任和各年级主管及教研组长等。主要负责学校一线教学、科研、德育等具体工作,属学校执行层。

4.改进监察机制、增进监督的实效性 设立学校监事会,赋予监事会更大的独立性和监督权,使其在学校内部资产与财务监督体系中发挥核心作用。其主要负责监察学校的财产状况及理事业务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时要及时向学校法人或有关部门进行汇报。此外,监事还可以就学校的未来发展向理事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监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由理事和财务人员以外的股东或教职工代表组成,其任期期限与理事会相同。

5.健全教代会和家委会,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为切实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为了构建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平台,并充分利用社区和家长资源,参与学校管理,支持学校发展,要逐步建立起教代会和家委会两支组织,并坚持开展工作。

(二)完善核心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 1.整理编写《学校管理手册》

为进一步总结已有的管理经验,不断完善提升管理水平,使各项常规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也为创造品牌学校奠定坚实的管理基础,要组织有关力量编写《学校管理手册》。初步设想,管理手册分为八个分册,分别为《学校行政管理手册》、《教学工作手册》、《班主任工作手册》、《生活教师工作手册》、《餐饮工作手册》、《学生接送工作手册》、《学生学习手册》和《住宿生生活手册》等。2.建立科学公正、可操作的质量评估体系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尤其是教师教学能力评估体系和学生评议制度。教师教学能力评估体系,包括: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教学评价指标等级标准、依据及检测方向;教学评价结果处理等方面,涵盖办学理念、专业及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风气、教学管理、教改研究、教学条件及效果、社会评价、生源质量以及传统与特色等方面。学生评议制度是以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效用性评价为核心的对学校多方面管理,而由学生做出评价的制度。同时还要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积极探索学生发展及学业水平评价体系,克服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3.健全民主决策及管理机制 严格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学校理事会章程规定,理事会议的召开程序、议事程序和决定程序规范化、公开、透明。对涉及广大教职工利益和受教育者利益的重大决策,可采用教代会、家长委员会、社区委员会联席会议和听证的方式进行,并充分听取学校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和教育界知名人士或社会贤达的意见和建议,以保障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三)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彰显学校特色 1.落实学校文化的顶层设计

在教育策划设计专业团队的指导下,以中原地区,特别是淮阳传统文化为基本底色,将欧美主流文化分层次、有重点的有机融入,彰显“淮阳外国语实验小学”的文化特色,并真正体现中西文化“和融进取”学校核心理念的文化精神。如在学校整体文化的策划上,尤其是处于最高层次(核心地位)的精神和理念文化(学校价值观、办学理念、目标、宗旨、学校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的设计上,需要尊重学校历史、立足学校现在、着眼未来发展,把中原传统文化和淮阳伏羲化统一整合,系统、有机地再融入英美文化元素(体现欧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从而提出并建设具有前瞻性、感召力和一定特色的较为完整的高端办学理念和文化系统。2.创设“自下而上”的班级文化

借助学校“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契机,通过参观学习,广泛借鉴名优学校的文化建设经验,以“班级”为单位,大力打造以教师教学文化、学生学习文化、师生交往文化为核心的“小组合作、自主管理”的行为制度文化。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文化将通过教学过程的变革,将主体性、生命性、人文性等特征渗透到学校行为文化的方方面面,教学过程从知识传授走向知识建构, 封闭走向开放, 教学方法也从“注入式”走向“参与式”, 教师教学文化也从过去的单一走向多元, 师生交往文化也将构建为对话、合作与探究方式。3.增加“文化管理”新模式

通过显性地改造学校的制度文化和制度管理方式,隐性地培育师生的交往文化等途径,逐步建立起以“文化管理”为核心、以制度管理为基线的“双轨制”学校管理新模式。由此克服“重视制度、忽视文化建设”的传统管理方式,使学校的管理范式适应当前学校的发展,从而与新课程理念和国际先进文化接轨。

(四)加强高效课堂教学和校本课程建设 1.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

在北师大专家的指导下,广泛开展“新课程改革”理念、理论、模式、方法的学习及研讨,深入推进“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高效教学”的校际、年级、班级交流活动;针对课改中遇到的问题,开展全校大讨论;同时有效指导学校中层干部及教师从事相关方面的小课题研究,树立“问题即课题,改进即研究,总结即成果”的课题研究新理念,并进行教研成果(论文+专著)的撰写。2.积极推进“六环节”教学模式

我校提出的“六环节”教学模式,是在广泛借鉴、反复比较研究并结合我校教师教学现状提出来的。它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同时又继承了传统教学的精华,便于“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高效教学”的推进和教师的培训。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和知识的掌握及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都将起到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探究意识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因此,要继续深入推进“六环节”教学模式,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兴趣,倡导教师树立“学生视角”、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能。3.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从“六环节”教学模式的实践着手,逐步完善对各科教学过程、教学结果评价,制订新的优质课堂教学标准,从中捋顺出新的教学管理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对教师、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体系,让教师真正实现专业发展,让学生获得自信、成就感,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4.加强学生学法指导,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各班级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除关注“小组建设”、“小组培训”和“小组评价”等“小组合作”中的相关问题之外,还要特别对中等学生的自学、后进学生的帮学及优等学生的发展问题,以及 “小组长”的培训,将职责、权利赋予小组长,从而使小组有合作的动力,带领小组 成员共同进步、全体发展。5.开发、实施校本课程

结合实际,探索、开发、积累一批适应学生发展,传承优秀文化,体现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诸如:目前我校所开展的经典诵读教育课程,不仅要抓好“诵读教学”,使学生具有扎实的文化功底,还要抓好“诵读教育”,把“诵”与“做”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渗透优秀传统礼仪教育,使学生能够成为说起来引经据典,口若悬河,做起来彬彬有礼,有节有度,具有深厚文化功底和现代意识的“少年君子”。

在英语课教学特色的打造上,不仅要重视英语课堂教学,还要努力营造英语学习环境,加强英语文化建设,创建英语角,开展英语Party活动。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赴国外进行访学活动,建立友好学校,学习其先进优秀文化。

组织力量编写《趣味数学》,开设趣味数学课,使数学学习走进生活,紧贴实际,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还可以收集淮阳等地方传统手工艺,编写成校本教材,聘请民间手工艺人或学生家长,到校传授民间传统工艺制作技术。既可以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传承地方文化等等。可使学校的校本课程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多元,使教师、学生都逐步成为研究者、实践者,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成长。6.丰富社团活动、突显特色教育

把学校基础性课程与艺术课程、体育课程有机整合,鼓励各类师生社团的发展如小记者社团、管弦乐团、书画社团、合唱团、舞蹈队、足球队、田径队等,不断提高学生对社团活动项目参与度,改善师生的生活状态,塑造有特色、有个性、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

(五)加强师资建设,确保队伍稳定 1.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

完善和改进教职工评价和职级管理办法,修订已有的规章制度。既要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增强其对学校的认同感,又要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避免 教师流失,使学校教师队伍保持相对稳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要具体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不断提高教职工工资待遇,使之处于本地同级同类学校最高水平;(2)为聘用教师购买“三金”,使大家能够安心工作。

(3)关心教师身心健康,为教职工建立健康档案,坚持每年做一次健康体检,并聘请心理咨询师定期为教师做心理辅导;

(4)与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合作,解决入编教师的留用问题;(5)积极创造条件,继续解决好教师的安居问题。2.加强教师培训,促进专业发展

一是通过对“六环节”教学模式的不断观摩、实践、研讨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规范、提升教师的教学行为,培养一批在当地乃至河南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二是通过举办研修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功底,促使部分骨干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三是通过名校挂职锻炼,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干部队伍。

3.加强与高端教育机构的合作,增强教师的成就感

一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搭建我校与高校、名校、教育科研机构广泛交流、合作的平台,组织学校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参与培训;二是尽可能多地提供教师参与省、市、国家级的各种会议、研讨活动。三是通过名师评选和帮助有经验的教师发表论文、出版论著等,使之成为名家。

(六)适度控制发展规模,不断提升办学品位

在今后五年的发展中,既要关注到规模发展和办学效益,同时还要考虑到质量管理和品位提升,由追求单一的规模发展逐渐转向规模与品位的双兼顾。要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适度控制现有班级规模:城内校部逐渐压缩到六轨制,保留42个教学班(含六个学前班),学生总数控制在2200人左右。西城校部,稳定在108个班级范围内,学生总数控制在6000人左右。西校幼儿园,按24个教学班设计,幼儿总数控制在720名左右。

2、加强教学现代化建设,不断完善教学设施,丰富教育资源。力争201

516 年底,完成现有学校规模全部建设任务:2016年前完成全校各个班级多媒体安装与升级改造任务;2017年前完成各种功能室和专用教室的装备任务;2018年前完成校园文化建设和整体升级改造任务。为开展素质教育,打造品牌学校奠定必备的物质基础。

3、在控制现有办学规模的同时,还要树立竞争意识,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思路,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可通过品牌或管理输出,采取合作多赢等方式,选择恰当地理位置,适时再创办一所分校(一是可以对现有学生起到分流作用,二是可以进一步扩大学校影响力,三是可以使更多的人才有用武之地)。同时还要努力创建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既能满足本校教育教学实践的需求,同时又能为全县教育提供服务,达到资源共享、互惠多赢的效果。

第五篇: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一、学校背景分析

(一)外部背景

2010年07月30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颁布实施。《纲要》在关于义务教育方面的规划中指出: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增强学生体质。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保护学生视力。在教学中,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2010年08月31日,温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发展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关键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注重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人格,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教师应该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成为具有教育智慧的学者,成为人格修养的楷模。国家教育机关对未来五年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xx区xx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学校周边居民社会文化状况比较特殊,由原来当地农民转为的居民、外来务工人员等组成。这些成员经过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彷徨、经济快速发展、资本增加、社会市场热点突变、生活成本和压力增加等的过程,而赖于生存的土地却成为了厂房、公园,这对于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村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再加上外来人员的冲击,使村民产生严重的浮躁心理,这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和管理。

上述因素为我们城乡结合部学校在未来五年的发展,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二)内部背景

1、学校概况

我校创办于1948年, 2007-2010年规划中,学校对校园环境做了进一步的美化,挖掘了以开放、亲和为风格的憩园、棋艺园、植物园、实践劳作基地、生物园、运动场、风雨活动区等的教育功能,在硬件设施上:建设了移动教学实验室、扩大了多媒体电教室、软件制作室、语音室、劳作室的教育功能,改建了电脑室,自然室、美术室、图书室、音乐舞蹈室、档案室、心理辅导室等继续发挥着正常的教育功能。在信息化及教育软件建设上:各班和专用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平台和校园网,每位教师配备了办公电脑,安装了教学软件系统,学校现有资源能够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100%教师掌握了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基本技能,90%的教师在备课、上课时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手段。

2、学生社区状况

学校目前有12个教学班,学生513人,每班人数符合教育局的规定。由于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学生户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外地生源与本地生源比约为3:2。外地生和本地生的价值观、家庭文化背景、目标诉求、学生家长及学生的素质不同,甚至有很大的区别,家长及社区居民的不良风气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严重,家庭教育比较落后,这种状况制约着学校教育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社会教育资源相对缺少,制约了学校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的发展,这给教学增加了复杂性。

3、师资构成

学校现有任教教师30名,大学本科学历24人,占80%。中级职称15人,占50%,平均年龄 岁,35岁以下教师16人,占53.3%,骨干教师队伍初步形成,有4名区学科中心组成员,有一名市特约教研员。这给我校的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

4、学校发展的基础优势

(1)学校管理方面:

学校已形成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管理手段和制度,坚持“科研兴校、校本兴教”的办学理念,以“学习着、快乐着、成长着”为办学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困生的转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趋于成熟。

(2)教师队伍方面:

学校已经建立一支年轻、团结、和谐、进取、乐于奉献、具有凝聚力的中层干部队伍,拥有一批年轻、高学历的教师队伍。

(3)教育科研方面:

在2007-2010年规划中,学校完成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方式变革与学习绩效研究”的子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城乡结合学校管理方式及其变革的研究》;市青年专项课题〈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学工作的机制研究〉等课题,现在立项正在研究的课题有区级小课题5个、区级独立立项课题4项、区moodle课程建设项目2项、教育基金会项目学习项目1项、市特约教研员项目1项。学校把课题研究融入到课堂教学和学校活动当中,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不断加强,科研氛围日益浓厚。在课题研究中成长了一批教师,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4)教学质量方面:

学校主要抓学困生的转化和优秀生能力的培养,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学习基础扎实,得到了家庭、社区和家长的认可。

5、问题存在的因素

(1)外部因素

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社区主流文化不明、人员复杂、文化素质较低,社区存在许多负面教育的因素,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方法缺泛,家庭、社区、学校的教育不能形成合力。这种状况使学校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对家长、社区、家庭的不良因素进行干预。

(2)内部因素

1)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意识虽然已经得到提高,还不能满足学校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部分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教育观念有待更新,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有待改进。

2)学校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机制、监控反馈机制、评估激励机制等需要进一步完善。

3)教师自我成长的意识、互助学习小组、科组、团队的构建,教师在教科研、教学生活方面的团队互助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4)对现有教学资源、资料缺少科学和系统的管理,对现有教学资料的归类分析的意识不强,一些好的资料、资源发挥不出经验性、拓展性的作用。

二、学校发展思路

(一)理性思考

根据学校目前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和现状,在硬件设施,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但互助学习小组、科组建设、学生素质、家校联系、科技教育、特色教育等方面与区教育局的要求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这就要求学校在今后的五年时间里,要坚持以人为本,优化教育资源,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科研对课堂教学促进的途径研究,加强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凸显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改善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

(二)基本定位

通过五年的努力,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领导班子和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学校形成毽球和跳绳、机器人项目的办学特色,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形成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提高的发展之路,构建以科组为龙头的校本研训学习共同体。形成:科组建设----教师发展-----改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模式。

(三)工作重点方向

1、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性。

2、加强研究型组织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设。

3、通过特色建设逐步形成学校教育品牌。

4、加强德育教育,优化常规教育体系。

5、优化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提高课题研究促进课堂教学的质量。

6、家校联系及学困生的转化。

7、学业测评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探索。

三、学校发展总目标

围绕“科研兴校,校本兴校”的办学宗旨,全面推进以新课程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优化常规教学管理,通过“问题研究”、“优秀科组建设”、“同课异构”等活动构建研究型科组;通过专家引领、实践反思、同伴互助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工作,创建信息科技特色学校;加强环境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创建省绿色学校;加强家校联系,拓展学生培养的途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学校规划的分项子目标、学目标和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学校管理

总目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管理理论,加强品牌学校建设。通过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绿色学校,xx区德育教育示范学校等活动,促进学校的规范、科学、和谐发展。围绕“科研兴校,校本兴教”的办学宗旨,全面推进以深化新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强领导班子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通过科研课题研究,形成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发展的发展之路,构建以科组为龙头的校本研训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目标,主要任务及措施

目 标

任务及措施

备 注

2010

学年

1、启动创建省绿色学校工作

2、创建德育教育示范学校

1、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2、加强领导班子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学校的能力。

3、以创建绿色学校为平台,加强学生的环境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4、加强少先队工作。

按省绿色学校和德育示范校的相关要求开展工作

201

1学年

继续创建省绿色学校;

1、培训档案管理人员,提高日常档案管理的能力。

2、把环境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挖掘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培养。

把相关要求融入到教学和学校管理中

201

2学年

1、启动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工作

2、继续创建省绿色学校;

1、进一步加强法制学习,提高师生的法制意识。

2、进一步健全法制建设,提高教师依法教学的水平。

3、加强家校联系,积极参与社区的法制建设,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建健康、文明、和谐的成长环境。

4、把环境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挖掘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培养。

按照安全文明校园及省绿色学校的相关要求开展工作

201

3学年

1、创建安全文明校园

2、继续创建省绿色学校;

1、继续加强法制学习,提高师生的法制意识。

2、继续健全法制建设,提高教师依法教学的水平。

3、加强家校联系,积极参与社区的法制建设,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建健康、文明、和谐的成长环境。

4、把环境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挖掘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培养。

按照安全文明校园及省绿色学校的相关要求开展工作

201

4学年

创建省绿色学校

1、进一步深化环境教育,提升学校环境教育内涵。

2、加强家校联系,积极参与社区的法制建设,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建健康、文明、和谐的成长环境。

3、把环境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挖掘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培养。

4、归纳整理环境教育相关资料,申报少绿色学校。

(二)课堂教学

总目标:通过科组教研,网络教研、参与课题研究等活动,提高教师创造性运用教材的能力和意识,健全备课制度、评课制度、作业批改等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建立和谐、文明、进取的班级氛围,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学目标,主要任务及措施

学目标,主要任务及措施

目标

任务及措施

备注

2010

学年

1、学生学习习惯好,学习的主动性较强。

2、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强,能从教材的深度、广度去挖掘教材的内涵。

3、反思型、研究型、学习型优秀科组的建设初具模型。

4、初步实现有效教学,期末检测合格率在85%以上。

5、教学制度合理,教学常规工作按制度顺利开展。

1、加强集体备课和校本培训,完善行政随堂听课制度。

2、校外参与校际协作联盟,组团发展的策略;校内师徒结队子,以弱带强,促进整体师资的提高。

3、启动优秀科组评比。

4、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5、举办各种学生竞赛活动。

201

1学年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2、教师能灵活恰当地把握教材,理论水平较高,教学创新意识强。

3、反思型、研究型、学习型优秀科组的建设逐渐完善,各科组培养出一支善于反思、善于学习的教师队伍。

4、实现有效教学,在保证合格率85%以上的同时,培养部分优秀生。

1、加强集体备课和校本培训。

2、参加联盟及对外课例研讨。

3、开展优秀科组的评比活动。

4、举办各种学生竞赛活动。

5、参加各级学科教学及论文评比。

201

2学年

1、学生学习习惯好、学习主动性强,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2、建设好反思型、研究型、学习型优秀科组,形成一支反思型、研究型、学习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课堂教学效率高,学生期末检测合格率在95%以上。

1、充分利用课题研究成果来促进教学工作。

2、举办教学比赛,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地提高。

3、评比优秀科组。

4、举办各种学生竞赛活动。

5、搭建平台,使积极向上的老师外出学习。

201

3学年

1、班风、学风好,学生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具有主动发展的意识。

2、建设好反思型、研究型、学习型优秀科组,形成一支反思型、研究型、学习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课堂教学效率高,学生期末检测合格率在90%以上。

1、充分利用课题研究成果来促进教学工作。

2、举办教学比赛,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地提高。

3、评比优秀科组。

4、举办各种学生竞赛活动。

5、搭建平台,使积极向上的老师外出学习。

201

4学年

1、班风、学风好,学生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具有主动发展的意识。

2、建设好反思型、研究型、学习型优秀科组,形成一支反思型、研究型、学习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课堂教学效率高,学生期末检测合格率在90%以上。

1、充分利用课题研究成果来促进教学工作。

2、举办教学比赛,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地提高。

3、评比优秀科组。

4、举办各种学生竞赛活动。

5、搭建平台,使积极向上的老师外出学习。

(三)干部队伍建设

总目标: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塑造一支理论水平高、管理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干部队伍。

学校管理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素质,因此,加强党、政、工、青、团负责人的管理能力,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创新能力,塑造一支具有较强理论造诣、先进管理理念、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干部队伍,对学校实现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继续利用行政例会及业务学习时间,进行教育理论和时事政治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2、加强自我修养建设,提高教学和管理能力。干部要在教学工作中加强自律,身先士卒,做出表率;在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学习,主动创新,在实践中成为一个学者型的管理者,塑造乐于奉献、勇于开拓、与时俱进的管理人员。

3、实行 中层干部听课和对口班级、对口教师跟踪制度,要深入一线、深入课堂,了解教学、了解学生,倾听教师的声音,知道教师的需求,尽努力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

4、重视后备干部的培养。完善后备干部的选拔标准,制订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定期接受专家指导,在学校工作实践中锻炼和提高管理能力,建立一支稳定、团结的后备干部队伍。

(四)总务工作

总目标:加强学习,熟悉后勤工作的相关法律及工作流程;优化、美化校园环境,建立物美价廉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加强校园基础设施、教学设备的规划和更新,以“服务.保障”为宗旨,提高后勤管理水平。主要工作:

1、加强后勤人员的思想政治学习和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引导后勤人员注重岗位形象,牢固树立为全校师生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思想,做到工作主动及时到位。

2、加强日常过程管理,加强各项设施的维护,定期检查与核对固定资产,及时做好固定资产的入库及报废工作。

3、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根据学校特色创建工作及教学需要逐步建立精、细、美、有内涵的校园环境。

4、校园地面的零星建设及课室的装修工程。

5、语音室的报废及电脑室的电脑升级项目。

6、学校跑道及篮球场的翻新工程。

7、会议室及电教室的改建工程。

8、探究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的建设与翻新工程。

(五)教师专业发展

总目标:引导教师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把校本研训与科研课题研究相结合,提高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在实践中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总结出符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成形自己的教学特色;以人为本,加强骨干教师、新教师的培养,通过建立“一带一”的成长互助机制,建立“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机制,建设一支以科组为龙头的科研型教师队伍。

主要工作:

1、加强对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教育,提供自我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引导教师将工作与实现自我价值相联系,在工作中体验成功。

2、致力于研究型科组的建设,促使教师养成勤于读书、勤于采撷的好习惯,做研究型的教师。倡导善于规划、选择性地学习、批判性地思考、创新性地实践的自我发展氛围。

3、组织教师参与科研工作,以校本教研、问题研究、科组建设、项目研究为主渠道,促使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通过写实验案例、论文、研讨课例、反思等活动促使教师不断地成长。

4、探索适合课程改革的校本培训模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一带一”、“组团互助”、网络教研等形式,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建立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促进教师素质不断提高,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教师培训模式。

5、搭建舞台,指导、支持教师参加各类竞赛活动,鼓励教师发表论文、参与编写校本课程,向着研究型或专家型教师目标不断前进。

6、要加强对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培训,重视对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思想建设。

学目标,主要任务及措施

目标

任务及措施

备注

201

1学年

引导教师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在实践中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建立“一带一”的成长互助机制,建立“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机制。

1、举办知识讲座。

2、建立“一带一”成长互助小组。

3、组织参与课题研究。

4、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竞赛。

5、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培训。

6、制定优秀科组建设指导意见,引导科组科学、有效地发展。

201

2学年

组织教师参与科研工作,以校本教研、问题研究、科组建设为主渠道,建立学习型科组,促使教师成长。

1、举办知识讲座。

2、建立“一带一”成长互助小组。

3、组织参与课题研究。

4、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竞赛。

5、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培训。

6、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论文等。

201

3学年

探索适合课程改革的校本培训模式;搭建舞台,要加强对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培训。

1、举办知识讲座。

2、建立“一带一”成长互助小组。

3、组织参与课题研究。

4、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竞赛。

5、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培训。

6、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论文等。

(六)德育工作

总目标:探索走进孩子心灵的德育工作途径,建立友爱、互助、和谐的校园氛围,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把学生培养成举止文明、有责任感和爱心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孩子。

1、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健全校内少先队干部队伍的建设,以以先队干部带动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观、世界观。

2、探索构建家庭、社会、社区三方共同参与的区域德育途径。

3、树立大德育观,各科渗透德育。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各门学科之中,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素材、资源教育引导学生。

4、健全德育方法。

(1)构建德育目标系列。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各年级德育目标,使各年级的德育目标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把德育系列目标用于指导学校、班主任、少先队、班级文化建设等工作的指引。

(2)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利用每星期国旗下的讲话,分主题和常规德育工作,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发挥班队课的作用。依据德育目标系列,充分利用班队课的时间举行观看故事片、讲身边的故事、新闻评论、廉洁修身学习、民族大家庭教育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4)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和拓展校讯通、家校联系手册、基于网络的家校联系平台等,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对学生进行共同的教育。

5、校园文化建设。

德育的首要任务是要影响人格,形成符合社会标准的美德,而美德的培养不能靠说教,必须靠感染,靠“动情”。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设计能触动学生心灵的人文教育环境,营造和谐温馨的人际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动情”中培养良好品德。

(1)校园硬件建设中设计德育环境,加强校园运动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加强绿化的维护、交通、防火、食品卫生、防病防毒、读书励志等方面的常规建设与文化宣传。

(2)创建平台,让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学生参加主题班队会、出墙报、组织活动、主持红领巾广播站、讲故事,参加读书节、艺术节活动,参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爱心、自主能力、创新精神。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和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发掘学生内在的潜能与力量,为学生排忧解难,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4)家校共同联手,办好家长学校。继续实行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到校开家长会、听课,参加读书节、体艺节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的管理,实地感受孩子的学校生活。

6、以体育特色学校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学校德育特色的建设。通过毽绳体育特色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普及和深化教育的内涵,使学生在特色体育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七)科研工作

总目标: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课题研究深化课程改革,构建教师教学特色,构建学校品牌,提升整体办学水平。

近年来学校先完成和参与了省、市、区级的课题研究,课题的类型有子课题、独立立项的一般课题、小课题、青年专项、特约教研员等课题,课题的性质涵盖了理论探讨、资源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达到100%,负责课题的老师有10人,一大批课例和论文获得奖励,老师们对课题研究有了较深厚的基础,这给我们在下一阶段的科研研究工作具胡积极的意义。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

1、进一步明确研究的目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把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分析,细化,一方面从宏观的、纵向的制度、模式研究;一方面,与各科的特点相联系的横向研究,把课堂教学的工作与课题实施紧密结合起来,把课题研究的内容落实到备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课堂的教学的过程当中。

3、探索机器人的教学,建立机器人实验室.以机器人教学为突破口,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4、整合各课题间的“共性”,优化资源,发挥资源使用率的最大化。

学目标,主要任务及措施

目标

任务及措施

备注

2010学年

完善课题领导小组及课题管理制度,提高课题负责人和课题实施者的水平;健全课题实施和保障机制;组织课题按计划实施。

1、完善课题领导小组。

2、课题负责人和实施者的培训。

3、按照区科研办的课题管理办法进行课题管理。

4、指导课题中期检查,调整实验方案,改进实验方法和手段。

5、课题结题,区级一般课题2项,区级小课题5项。

按区科研办的课题管理办法和各课题实施方案具体实施。

2011学年

加强课题实施的监控与管理;把课题实施与教学过程相联系,通过课题的实施促进教师的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加强课题的监控与管理。

2、课题负责人和实施者的培训。

3、按照区科研办的课题管理办法进行课题管理。

4、指导课题中期检查,调整实验方案,改进实验方法和手段。

5、申报区、市、省级课题。

按区科研办的课题管理办法和各课题实施方案具体实施。

2012学年

组织课题结题;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1、组织课题结题。

2、撰写结题报告和实验总结。

3、编写教学案例和校本教材。

4、moodle课题结题。

按区科研办的课题管理办法和各课题实施方案具体实施。

201

3学年

加强课题实施的监控与管理;把课题实施与教学过程相联系,通过课题的实施促进教师的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加强课题的监控与管理。

2、课题负责人和实施者的培训。

3、按照区科研办的课题管理办法进行课题管理。

4、指导课题中期检查,调整实验方案,改进实验方法和手段。

201

4学年

加强课题实施的监控与管理;把课题实施与教学过程相联系,通过课题的实施促进教师的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加强课题的监控与管理。

2、课题负责人和实施者的培训。

3、按照区科研办的课题管理办法进行课题管理。

4、指导课题中期检查,调整实验方案,改进实验方法和手段。

5、课题结题。

(八)科组建设

学校学科组建设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方法,学科组是连接学校教导处与科组教师的桥梁,是实施学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织。科组的科研能力、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法的熟练程度、工作作风等对科组及本科组教师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在新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建立一个研究型的科组,对于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教学、增强科组凝聚力等都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创建研究型科组呢?提出以下几个途径:

1、构建科组共同目标

共同目标是建立学习型科组的航灯,是科组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激发全体组员持续学习的内在动力。要构建科组的共同发展目标,就要明确教师的需要,科组要把教师的需要、学校的需要融合为一体,把这三者的目标融合在一起成为科组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每位教师隐藏于内心深处的理想,调整原有思维模式,激活个人的热情和潜能,从而在科组活动时,才能发挥团队作用,勇敢地为自己的目标而行动。

2、建立科组长发展机制

科组工作开展的如何,与科组长的理念、能力、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方法、责任心等有密切的关系。对现有科组长实行定期培训、聘请区教研员或校外专家对科组长实行定期或实时指导;创造条件让科组长外出学习和考察,学习先进的理念与教学方法;完善科组长工作考评制度,激励科组长在完成基本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地参与并带动科组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参加课题实验,大胆实施他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3、完善科组教研制度

对学校而言,教研组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校与教师间的桥梁作用的学习组织,它负有落实改革、观念转变、教师培训、理论探讨、实践演练等责任,是一个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组织。为了使教研组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促进学习、教学、研究、反思一体化,真正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习型组织,就必须有完善教研制度。

结合我校的实际,教研制度必须有利于激发科组长的主动性和各位教师的能动性。建立科组长负责制,科组长在开展教研活动时,按照教研室及学校的目标去组织教研内容,制定教学计划,给教师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条件。

4、完善教师培养机制

(1)建立教师自我发展机制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第一生产力,教师的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而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教师的自主性、责任心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此,教师要培养自我发展的意识,掌握自我发展的策略,才能承担起教学改革和育人的重任。主要从学习意识、研究意识、育人意识、合作意识、实践意识、反思意识方面加强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

(2)建立骨干教师培养机制

帮助教师从两个方面认识自我。第一、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重新构建几种常规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自己擅长的教学方法。第二、挖掘自己的特长,包括教学、备课、教研、科研、上课风格、班级管理、课堂管理等几个方面。综合以上因素,重点帮助教师形成自己风格的、高效的教学方法,帮助教师培养特长。在骨干教师的培养过程中,要从整体教师队伍出发,在重点培养的同时,做好整体教师的发展,形成一个有共同目标的,又互相促进的教师队伍,要坚持教师队伍建设以“目标导向、科组带动、交流促进、科研推动、机制保障”的原则;以“学习、研讨、实践、反思、评价、考核”为手段;不断为主动发展的教师创造成功的平台,激发教师完善自身素质的提高,增强教师紧迫感和责任感。骨干教师培养的基本机制:

①整体规划,分类培养。要求在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在基础上完善自我评价资料和三年发展目标,按教师的需要进行分类,学校再根据分类,实施分类管理,针对性培养,提高实效性。

②开发资源、共同推进。开发利用网络资源、进修学校资源、远程教育资源、本校教师间互助资源、校外专家资源、社团资源等优势,实现培训资源的优化组合。

③科教结合,以科促教。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平台,按照不同科组和不同目标的要求,进行从实践到问题,从问题到理论,从理论到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围绕新课程改革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把理论学习、实践运用、经验总结、问题研究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计划性、有效性和创造性。

④综合评价,促进进步。以综合评价为手段,把班级管理、课堂教学与学生考查相结合,以考查过程管理为主;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

⑤制度保障,健全发展。着眼于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度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根据二十一世纪新时期发展的需要,按照“区校结合,以新带旧,典型引路,岗位练兵,教科结合,实践反思、以弱带强”的原则进行,学校在制定五年规划、工作制度、经费预算时优先保障骨干教师培养工作,使骨干教师培养有章可循。

⑥梯队跟进,分步培养。按照我校日前的情况,合理实施教师分类培训计划:分三个模式进行,第一、新教师的培养,建立“一带一,传、帮、带”,“ 以弱带强”的培养制度,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抓好课堂常规的建立,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做好实践反思和跟踪指导工作;第二、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确立奋斗目标,夯实技能基础,区、校合作结对子,创设舞台,选拔挑尖子,重构知识,升华经验,形成特色,提供成长的机会。第三、老教师的培养:转变观念,树立榜样,增强活力;铸就师魂,巩固内功,博览群书,及时总结,学习创新。实行“三个分类”培养模式,目的在贯彻成功管理模式,加强对新教师培训,使之尽快掌握新理念,早日适应工作需要;遵循教师职业成长规律,使新教师朝着骨干教师的方向发展;重视导向功能,加强教导队伍建设;注重全员参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xx区xx小学五年规划,仅在发展目标和基本措施方面提出了大致的方向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制定规划过程,是对我校自身认识与思考的过程,为了将办学理念转化为每个教师、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实际的行动,只有全校师生通过五年的努力,乃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实现基本目标;为使规划的“美好蓝图”化为现实,每个职能部门、每个科组、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结合本规划的目标和本科组的实际,制定自己的发展计划,做好科组的五年发展规划,学校在操作过程中实行有效监控与评估,最大限度地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一步一个脚印地、实事求是地、与时俱进地工作和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我们的目标!

下载北碚区实验小学总务处五年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碚区实验小学总务处五年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永远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团结乡永远小学 2012年8月29日 永远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一、规划期:2012年8月至2017年7月。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

    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Goujian huanlehexie jiaoyu wei xuesheng zhongshenfazhan fuze 灵班构 建 欢 乐 和 谐 教 育为 学 生 终 身 发 展 负 责 **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及中共......

    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2010年——2014年)前言 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结合校情、师情、生情以及地域实情,沐课改之风,走内涵发展之路,进一步践行、完善符......

    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小学五年发展规划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结合校情、师情、生情以及地域实情,沐课改之风,走内涵发展之路,进一步践行、完善符合自身实际的具有生命力的......

    小学五年发展规划[范文]

    渠县望溪乡第二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2012 -----2016年)二O一二年十一月十四日渠县望溪乡第二中心小学2012--2016年发展规划一、现状分析一直以来,我校立足实际,艰苦创业,不断进......

    实验幼儿园五年发展规划(2018-2022)

    完善管理 抓实课程 促进幼儿园持续发展 ——实验幼儿园五年发展规划 (2018年1月——2022年12月) 一、现状分析:平和县实验幼儿园旧址位„„。1953年由公办创立办园, 2012年9月,......

    学校:实验学区五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全面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依据《环翠区学科素质教育实施意见》、《环翠区关于加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环翠区关于深化课堂教......

    农村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农村小学五年发展规划“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是教育教学的主力军,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保证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