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嘉定区苏民学校综合督导自查报告
嘉定区苏民学校综合督导自查报告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促进师生的个性发展
嘉定区苏民学校综合督导自查报告
三年来,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苏民师生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先后被评为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嘉定区文明单位标兵,嘉定区办学先进单位,嘉定区“学理论、促教改、创特色”先进集体,国家级课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和《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与研究》基地学校,少先队被评为“上海市红旗大队”,管乐队被评为嘉定区艺术教育特色项目,爵士乐队荣获上海市百花奖,在区级以上各类比赛中获奖学生达500多人次,尤其在2005年中考中我校九年级学生的平均分为401.35分,超市平均15.94分,录取重点学校59人,上重点线比例为35.1%……取得成绩固然可喜,突破壁垒争取新一轮发展的渴望则更为真实和迫切。为此,我们对照“嘉定区中小学办学水平基础性和发展性评价指标”,剖析过去三年的办学历程,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工作,谋划全新发展。具体如下:
一、依法办学、规范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科学规范、人文民主的管理制度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保障,因此构建现代学校制度是我校现在乃至今后都将持续努力的奋斗目标。
1、完善了“九年四段式”分层管理制度。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把一~九年级分为四个年级段(一、二年级段;三、四、五年级段;
六、七年级段;
八、九年级段),并通过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教师和班主任四个层面落实管理工作。我们把每位行政人员安排到相应的年级组、教研组蹲点,逐步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和考评体系,包括《苏民学校教职工年度考核实施意见》、《苏民学校教职工岗位职责承诺制度》、《班主任月考核实施意见》等三十多项,从而加强了工作目标制定、实施、检查、考核的全程管理,达到了管理重心下移,“责、权、利”统一到位,促进良性竞争的目的。
2、构建网络管理平台,推进教育信息化。
虽然苏民是“穷校”办“大教育”,但我们的校园网却是嘉定区开发最早的。经过多年实践、优化,一个功能强大、易操作,具有良好拓展性的网络系统已建设完成,并逐步凸现其管理功效。“学校工作、校园动态、教学园地、德育纵横、学校特色、教育科研、党建园地、网络学校、苏民论坛”等九大模块构成了网络管理平台,学校日常工作安排、管理制度、公告通知、计划总结、内涵发展、科研信息、各类考评等一目了然。同时,我们利用ftp进行日常办公事务的电子化管理(电子备课,教育资源共享、部门信息传递),提高工作效率。本学期,我们正在努力开发学生成长手册电子版本,以记录学生在校九年的成长经历。
3、实施人文管理,提升职业幸福感。
我们坚持在政治上引导人,思想上教育人、业务上锤炼人、体制上激活人、生活上关心人,努力将教师的成长需求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具体做法:一是学校班子成员主动走近教师,多渠道、多层次地真诚交流,例如网络交心、短信传情、卡片寄意、喝茶谈心……从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次握手做起,努力凝聚人心,从而形成“心往一处想、话往一处说、劲往一处使”的事业氛围。二是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功能,学校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经过教代会讨论表决,深化校务公开,鼓励教师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坚持校领导一年两次述职、教代会民主评议制度,虚心接受教代会的意见与建议,逐步形成了宽松、和谐、积极进取的人文氛围。
4、依法办学勤政廉洁。
首先是规范校产管理:采用包干责任制,落实到班,责任到人;平时加强检查、督促,期末验收,做到校产档案完备;切实做好教学设备、器材的护养工作,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辅教功能;安排专人对校产设备进行清点,详细归类记录上网,实施数字化管理。其次是严肃财经纪律:加强招生与收费管理,认真执行“一费制”,严格实行“收费公示制度”;管好用好学校的教育经费,各项支出均由学校行政集体讨论决定,学校党政班子能自觉遵守及维护财经制度.二、以德立校、美育浸润,强化树魂立根。
三年来,我校贯彻《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指导纲要》和《上海市学生生命教育纲要》,从重视校园安全、扎实德育常规、优化团队建设等方面入手,坚持全员、全程、全方育人,强化树魂立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重视校园安全。
学校要求苏民的每一位教师都确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以高度工作责任心确保师生在校学习、活动中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学校成立了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了各项应急预案,以班主任为核心,全体教师齐抓共管,从营造文明有序的校园环境入手,狠抓“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总务部门严格管理,规范操作,确保师生饮食卫生和安全,定期对教学楼、体育场地等教育设施进行检修和维护,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严格执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我们还加大了安全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消防知识、法制讲座等专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例如:结合校园科技节,组织学生开展网络擂台、网络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悟网络安全。2005年,我校与麦当劳联合举办了“校园直通车”交通安全主题活动,一、二年级的苗苗们在和麦当劳叔叔唱歌、跳舞、小品互动中学习交通知识。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交通安全等电教片,如《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篮球女孩》等。
2、狠抓师德师风。
学校成立德育领导小组,形成了党政牵头、政教主管、团队辅助、年级组协调、班主任负责、任课老师参与的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利用教职工大会,校长、书记大力宣传《苏民学校教职工德育岗位职责》,强调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政教处为班主任订阅了《少先队研究》、《辅导员》、《上海市学生生命教育纲要》、《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指导纲要》等杂志。书籍供其学习借鉴。结合每周一次德育例会,学校政教处组织班主任、年级组长、任课教师开展校本培训,帮助其明确德育职责。例如,学校组织全体年级组长和班主任观看电教片《走近于漪》和《上海市首届师德标兵先进事迹专长报告会实况录像》,组织师生观看电影《深山里的保尔》……师生们在感动中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师德洗礼。同时,学校积极开展“文明中队”、“行为规范示范员”、“优秀班主任”等评比活动。2004年我校王丽琴老师被评为“嘉定区师德标兵”,金莺老师被评为“嘉定区优秀班主任”;2005年杨伟霞老师被评为“上海市优秀辅导员”。
3、全员、全程、全方位实施德育。
学校从用好德育课程、抓好德育主渠道,强化行规训练、优化情感体验等方面入手,努力追求德育实效。一是抓好德育中的认知途径,用好“思品与社会”、“青春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课堂教育主渠道,落实学科德育渗透。二是实施纪律约束。坚持行为规范“每周一练”强化巩固,完善“每日抽查、每周评优、每月评优上榜”的检查监督机制,努力做到要求明、反复练、检查细、考核严、奖罚清,并与班主任月考核、年中、年度考核挂钩。三是分层德育。针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差异,政教处结合共青团志愿者活动,积极开展伙伴一帮
一、青年教师爱心助学等教育活动。四是结合传统节日,积极开展实践体验活动,自觉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例如:去年中秋节适逢“九·一八”纪念日,学校邀请武警驻军部队的战士们来校与队员们一起“叙同窗情,忆历史情”,度过了一个特殊的中秋佳节。
4、优化团队建设
学校优化团队组织建设,发挥组织保障、活动帮教等功能,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共青团坚持党建带团建,三年中先后吸收顾秀君、陆志刚、胡梅芳等同志为共产党员。目前,学校党支部已把余珂、李百勉等青年教师确定为发展对象。结合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我校共青团立足学生社团建设,努力营造团的主题文化。每年五月和十月,共青团都会积极开办少年团校,做好推优入团工作。为了更好地发挥共青团员的先进示范作用,2005年,学校团支部开展了“重温入团誓词、再现团员风采”、“团员民主测评”、“评选明星团员”等主题活动,其中“书适生活”和“历史的天空”荣获嘉定区主题团日评选二等奖。
5、艺术浸润、以美辅德。
2005年3月“苏民少儿艺术院”成立了,从中我们敏锐地察觉到了“以美辅德”的结合点,并尝试实践。我们的做法:一是通过艺术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情操。二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高尚师德来促进学生行规,以美好的教师形象感动、感染学生。三是依托管乐队、爵士乐队、文学社、书画社、戏剧社、舞蹈团、合唱团等学生社团,鼓励学生自治管理、团结合作、携手并进。四是积极开展校园艺术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艺术文化。05年9月,确立了德育课题《“苏民少儿艺术院”以美辅德功能拓展的研究与实践》,得到了教育局和进修学院的大力支持。06年1月,谢贻范教授、进修学院张伟群副院长、教育局李敏老师、德育科陆咏梅老师、德研室练素芬老师等专家、领导来校指导课题研究。最近,我校已被推荐为“上海市民族精神教育试点学校”,我们将在原来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探索校本艺术拓展型课程的构建,努力形成“年级有项目,生生学技艺”的格局,追求在艺术熏陶中实现德育内化,弘扬民族精神。
三、扎实教学、着力改革,提升办学质量。
教学质量依旧是学校的生命线,我们努力优化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创新课堂模式,追求教学质量稳步攀升。
1、规范管理严格监控
学校教导部门狠抓教学质量监控,每学期都分年级组织学生、家长问卷、座谈,了解每位教师的教学动态。同时,建立了年级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通过阶段性检测(月考、期中、期末)、质量分析,了解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行政调控,落实教研组、备课组进行帮教整改。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加强教研组建设。我们打破排资论辈,选派能力强、敢创新的中青年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并严格实施考评,在制度上加以保障。学校向各教研组明确提出工作任务:要求各教研组列出读书学习方案,制定好教研活动计划,每学期出两份优质模拟卷、积累两个优秀案例、上好两堂优质课(研究课)。同时,改革了传统的教研活动模式,尝试了一些新的做法,例如实行《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要求每位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制定“实施对策”,并由教研组定期检测和反馈等。
二是发挥备课组功能。每周一下午开展备课组活动,教师们交流新单元教学思路,反馈前一周的教学效果,并以学科年级组为单位,加强对“教法”和“学法”的研究,做好“优秀教案”的整理汇编工作。备课组针对教材重点、难点,精心设计,优化作业和练习,体现“减负增效”。备课组充分依托校园网络,实现无纸化备课和资源共享,备课组长负责全程管理,做好活动记录、效果反馈。
三是重视毕业班工作。学校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和考试频率,关注毕业班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好考前疏导减压工作。此外,我们结合毕业班学生的特点,从教师备课、提问、作业、练习、辅导等方面尝试分层递进教育教学的研究,让学生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呈阶梯状逐步提高,具体成效显现为:2005年,我校九年级在期中教学质量监控中,“语、数、英、物、化”五门学科总分排名全区第三;期终区级联考中,九年级语、数、英三门学科平均总分超区6.75分,五门学科总分排名第五。
2、积极探索课改实践
遵循二期课改的精神指示,我校着力开发探究型、拓展型校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创造性学力。
一是尝试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自2003年起,我校依托网络平台尝试把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首先,我们建立了教、学信息库,主要为优秀教案库,优秀课件库、教师论文库,优秀习题库、学生作品库等,实现了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其次,展开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和实践,如信息获取和分析加工的能力、协作探索和创新的能力……目前,许多教师都在积极探索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例如:数学课上,老师选择适合研究性学习的专题,如“证明不等式的几种特殊方法”、“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的问题”等,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语文课上,老师把课堂搬到了计算机房,让学生和网络文学亲密接触。英语课上,老师用电脑游戏来检测学生的拼读。美术课上,老师利用网络,让学生走近了梵高、毕加索……
二是丰富多彩的教改实践活动。学校通过举办教学论坛、教学比武等活动开展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改善育人行为,例如:邀请了汪卫平副局长来校作“二期课改”专题讲座;邀请蒋鸣和教授来校作“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专题讲座;邀请研训室的教研员来校给教师们上示范课……。在专家引领下,积极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等活动。2004年,区组织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我校顾秀君老师荣获中学英语组一等奖,余珂老师荣获中学音乐组二等奖,王丽琴老师荣获中学语文组三等奖,李琰老师荣获信息技术组三等奖,许海霞老师荣获小学自然组二等奖,陆志刚老师荣获小学数学组三等奖。
四、追求人本、提升师资,落实人才强教。
近几年,随着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相继离退,以及九年一贯的合并建制,我校师资队伍现状不容乐观。面对现状,我们没有“等、靠、拖、回避”,而是利用现有学校资源,积极开展校本培训,通过“学习
实践
提高”的模式,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基本素养,优化教师的工作方法、教学手段,来推动学校的发展。
1、优化机制,实施人才强教,激发教师的内驱动力
学校坚持“人才强教”战略,开发人力资源、促进整体优化,主要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干部队伍建设。结合每周一次的行政例会,组织中层以上干部进行政治学习,例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等。学校还给班子成员订阅了《上海教育》、《教育科研》、《文汇报》等报刊杂志,并定期选购《细节决定成败》、《现代学校管理变革》、《中国新教育风暴》、《让教师成为研究者》等书籍供其学习参考。学校积极选送干部外出学习锻炼,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管理艺术,提高管理能力,例如:学校党政带头参加在线学习;支持校级领导出国考察、借调镇教委工作等;选派优秀青年挂职轮岗锻炼,目前已有多人走上中层、校级领导岗位。同时,学校班子成员深入群众访谈,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强化了“一个党员一面旗”的先锋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是教师队伍建设。①扬长避短,帮助教职员工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各部门制定《发展项目》、组室制定《发展计划》。②组建学习型团体,重点放在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上。③根据教职员工的个人优长,重新设岗定位,努力让每个教师在合适的岗位上获得成功和发展。④爱护使用,尽全力帮助教师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努力创造条件让教师实现自身的价值,力求形成“教师依靠学校成才,学校依靠教师出名”的良性循环。
2、系统培养,骨干引领辐射,缩短教师的成长周期
严把新教师进口关,强化教师的在职培训。对于刚刚分配到教育岗位上的应届毕业生,采用师徒带教的方式不断深化巩固其专业道德和行为。对于工作三年以上的青年教师,鼓励其参加高层次的学历进修和业务进修,使其在领导关心、同行帮助、理论学习、专家指导中不断走向成熟、成功。对于已经形成自身教育风格,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学校则委以重任。对于临近退休的老教师,学校着力挖掘他们传经带教等方面的作用。
3、校本培训,鼓励学习进修,改善教师的育人行为
学校编撰了《打造数字苏民的基本框架》、《理解教育》、《分层递进教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校本培训教材,目的是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强化学习,促使教师把素质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去。
作为全国教育科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学校,从04年起我们组织40岁以下的在职教师先后完成了“信息技术应用”、“powerpoint”、“办公自动化”、“英特尔未来教育”等培训。目前,信息技术日渐成为我们教师实施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数字化的文化氛围成为苏民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4、科研引领,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校坚持教研与教改相结合的原则,以教育教学来带动科研,以科研来促进教育教学。我校有两个国家级课题:《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已结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一个市级课题:《数字化教学和管理的实践与研究》,另有区级重点课题八个,校级重点课题若干。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制定《苏民学校教科研管理实施意见》,规范课题的申报、论证、立项、实施、结题、考核、评奖等。二是发挥科研室龙头作用,带动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建设一支科研骨干队伍。三是把握主攻方向,鼓励教师选择一些力所能及的研究课题(特别鼓励教师围绕学校重点课题开展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并适时提供关注、帮助、辅导等,以增强他们的研究兴趣和信心,从而逐步提高其科研能力。本学期,我校把《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和《“苏民少儿艺术院”以美辅德功能拓展的研究与实践》列为主攻课题,准备邀请教育局的德育科、进修学院德研室的专家、领导来校指导实践,引领教师们结合工作实际展开研究。四是创办《苏民学报》、《品味教育细节》、《鹤音》等校报校刊,鼓励教师大胆争鸣,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学校在教科研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目前有近八成的在校教师参加了课题研究。
三年来,我校教师撰写的论文多次荣获市、区级各类奖项,例如在嘉定区一至四届教育科研成果评奖中,我校胡健等7位教师先后获奖。在“爱满天下杯”论文评选中杨伟霞老师的《初中少先队创建活动的实践与思考》、吴金花老师的《刍议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赵耿铭的《让每个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三等奖;在“黄浦杯”长三角教育发展研究论文大赛中,龚志萍的论文《如何追寻教师幸福感?》获得三等奖……
五、真诚待师、诚信育人,推进公信教育。
我们深深领悟到:学校只有成就了教师,教师才能全力以赴地去成就学生,去满足家长对教育的需求,其结果就是成就了一所学校。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我们把“公信教育”明确为这样一条循环链:
1、文化立校、真诚待师。
实施“关爱教师”工程,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教职工谋福利:做好教职工住院、大病保险等互助保障工作;组织教职工开展书画大赛、歌舞会友、运动健身等活动,丰富教师的校园生活;推进
“现代教工之家、文明班组、文明职工”的创建,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改善办公条件,为教师办公室安装空调,每天提供温馨早餐和贴心水果,积极开展生日祝福、节日慰问、走访帮困、旅游疗养等工作。为了更好的服务教师、服务教育,学校还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青年班主任等配备了笔记本电脑。
2、涓涓师爱、诚信育人
我校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件精神,倡导涓涓师爱、诚信育生。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关心学习困难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暂时性(基础差)困难学生,我们重在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动力型(缺乏目标)困难学生,如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等,我们重在增强情感因素的教育,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针对轻度智障学生(随班就读生),我们要求任课老师为他们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在教案中体现对这部分学生的关心,在社会实践活动、假日小队、入队入团等活动中做到一视同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
三是关心行为偏差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健康成长。针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开展了“伙伴互助”、“集体群治”、“纪律约束”、“政教惩戒”等教育活动。
四是关心外来借读学生,在平等教育中体现学校诚信。近年来,随着南翔镇外来务工人员数量剧增,我校外省市借读生比例也从三年前的7%快速增长为现在的33%。对于借读生,我们同样关心,平等对待,追求在平等教育中体现学校诚信。例如:组织班主任开展“针线包活动”,从细微处体现对学生的关爱。
3、家校共建、合力教育。
一是引导家委会正常运转:①结合家长委员会章程,明确家委会的工作职责,引导家长合理参与学校管理的“四权”。②实行每月一次的家长开放日制度,加深家校间的理解和信任。③利用学校计算机房,免费为家长开展电脑培训。④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各类主题活动,鼓励家委会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例如:我们邀请家委会参加70周年校庆活动;邀请一年级的家长代表参加儿童团入团仪式和亲子活动等。⑤开设“校长热线”,热情接待家长来电,耐心解答家长的问题。
二是加强家校间的沟通互动:①要求每学期班主任家访率不少于90%,任课老师家访不少于40%,并通过家长问卷、学生座谈来提高家访工作的实效性。②分年级召开家长会,通过班主任、任课老师有针对性地给家长指出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偏向,帮助指导家教,逐渐提高家长的素质。③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努力提高本校区的家庭教育水平。
三是邀请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参与对学校的监督和评议:每学期学校都要分年级召开学生、家长代表会议,发放评议问卷,及时掌握学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整改。如今年的“三好生”推选工作,我们让家长委员会参与制定推选方案、候选人的推荐与自荐、德育认知测试、体育测试、公示等每一个环节,真正做到公正合理,家长、学生知情明白。
六、牵手协作、取长补短,携手共赢发展。
2005年3月,我校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关于开展校际牵手行动若干意见”的指示精神,与南翔中学、怀少学校积极开展学习交流、协作研讨、资源共享等牵手活动。
1、与兄弟学校牵手合作
二是南翔中学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建美术教学实验基地,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具有校本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创建模式,我校于05年3月成立了“毅然书画工作室”——即少儿书画沙龙。在一些联合教研活动中,两校的美术教师积极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三是2005年7月,三所学校的行政干部、年级组长、全体班主任齐集一堂,共同研讨学校德育工作的改革发展。会议由南翔镇教委常务副主任陆守荣同志主持,并有幸邀请到了嘉定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顾惠清同志、南翔镇副镇长张剑铭同志以及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和德育科的领导。会上,三校各自介绍了德育工作中新举措和新成绩,一个个生动真实的典型案例所凝聚的教育智慧,让教师们深受感悟和感动。
五是怀少学校、南翔中学和苏民学校都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总课题的子课题学校。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在推进校园信息化进程中,三校在技术支持方面实现了互助合作,不仅优化了人才资源,更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与洛川学校的牵手展望
去年12月,我校拟定了与普陀区洛川学校的牵手方案,目前正在全力实施:
首先是教育信息化。借鉴洛川学校的网络管理模式,结合我校师生的实际需求,我们确定了五大项目:一是加大软件开发力度,构建苏民学校教育教学网络管理平台;二是大力开发教学信息库,积极开展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的研究,拓宽课堂的外延和内涵;三是立足校本培训,加强信息技术管理应用的教师专业团队建设;四是配合“苏民少儿艺术院”,构建艺术教育专题学习网站。五是探索“九年一贯制”分层德育模式,积极开展艺术教育以美辅德的研究与实践。
七、资源整合、拓展艺教,凸现苏民特色。
有生命力的教育有两个支点,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结合校本实际,我们选择艺术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2005年3月,在嘉定区教育局、南翔镇教委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成立了“苏民少儿艺术院”,并着力构建艺术教育系列拓展型课程。
1、构建艺术教育拓展型课程
一是“毅然书画工作室”——即少儿书画沙龙。2005年学校成立了“毅然书画工作室”。学校聘请了知名画家担任指导老师:成本毅(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徐增(政协嘉定联谊会会员)、徐颖(上海协同书画院院长助理)。
二是舞蹈。学校舞蹈队由“肖邦艺校”的专业教师指导培养,队员从一至四年级学生中选拔产生,每周训练二次。
三是合唱。学校在每届四年级中挑选学生组建合唱团,目前共有队员65名,由本校音乐教师担任指导工作。
四是戏剧。以沪剧学唱为主,由本校音乐教师担任指导,现有学生12名,每周活动二次。每年戏剧社都会选编节目参加区艺术节的比赛。
五是铜管乐。学校遵循“自愿+推荐”的原则,从三四年级中挑选50名学生进行管乐训练,两年后择优组建管乐班。目前我校从六年级开始,共有三个管乐班,日常训练使用自编的校本教材《苏民铜管乐》。为了确保训练质量,学校长期聘请上海广播交响乐团的优秀教师来校指导。每周训练分三类:周一由专业辅导教师以班级为单位,传授乐器的吹奏知识;周二至周五由学校音乐教师负责各班轮次训练,周六进行合奏练习。
六是爵士乐。学校坚持邀请艺术家来校作专业辅导,并成功编撰了校本培训教材《爵士乐》。近两年来,爵士乐队声名鹊起,曾在上海艺海剧场与美国专业乐队同台演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被《文汇报》等媒体誉为全国第一支中学生爵士乐队。
我校学生从一、二年级开始就可以选修以上这些艺术课程。自五年级起,学生即可进入相应的艺术团队进行专业训练,在此期间,学生还将完成相应的社会艺术考级。上学期我校把少儿中国画纳入三、四年级课程,确保每周一节训练课时,目前正在积极筹备的还有键盘训练(纳入一、二年级课程),电脑绘画(纳入六、七年级课程),素描(纳入八年级课程)。
2、艺术教育跨学科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经心理学家研究证明,音乐和美术有微调大脑的能力,能协助大脑更加专注。定期接触音乐和美术训练后,阅读和数学能力将获得改善。为此,我们确立了课题《艺术教育跨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2005年5月13日,我校联合嘉定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了“艺术教育跨学科整合研讨会”。国家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满生先生、上海市教委老领导凌同光先生、嘉定区教育局党委委员金惠萍女士及上海市、嘉定区的一些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上,我们介绍了学校艺术教育跨学科整合的研究设想,播放了“艺术作品中的数学”课堂教学实录,并以“数学与艺术整合”为例,介绍了课程拓展的定位、设置、目标、内容、评价等,受到了与会专家的充分肯定。
3、艺术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
自2003年起,我校着手构建艺术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目前已基本完成管理框架和内容分类。“八面来风”、“名曲欣赏”、“教学研究”、“苏民乐队”、“苏民艺苑”、“艺教课堂”等六个栏目构建了浏览区。网站用新颖的表现形式为学生呈现出崭新、独特的文化视野,实现了信息收集、交流互动、加工制作、写作学习、发布展示,形成最终的专题评估。艺术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构建,满足了学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切入的双重需求。
4、“以美辅德”功能拓展
一是器乐训练。双手协调的器乐弹奏,能增强小脑的发展,有助于学生iq和eq的协同发展。德育生成基点为:通过铜管乐、爵士乐、合唱、键盘等训练,帮助学生建立情绪技巧、学会调节心理,并在集体主义、团队协作、和谐共处、毅力恒心等教育中,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发挥自我、发展自我。
二是绘画训练。美术通过线条、色彩、明暗等艺术手段,使学生直接感受到视觉和空间形象,帮助其在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自信力上得到发展和提高。德育生成基点为:通过儿童画、中国画、书法等课程,让学生领略祖国文化艺术的魅力,自觉弘扬民族精神。
三是礼仪训练。训练目的是通过礼仪、形体和舞蹈等训练,规范学生站、坐、走的姿态,增强身体的协调能力和肢体语言的表达能力。德育生成基点为:让学生了解语言美、行为美,从小学会彬彬有礼、落落大方,通过角色练习,社会实践,增强处事和交往能力。
八、反思不足、谋划变革,促进内涵发展。
三年来,我们苏民学校在教育改革的漫漫征程上执着前进,经历了众多的失败、困苦、成功和喜悦。作为苏民人,我们拥有团结、坚持和改革创新的勇气,对学校的发展更是满怀着激情、朝气和希望。但是我们也很冷静,因为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坎坷、许多荆棘。为了新一轮的发展,我们深刻反思、谋划变革:
1、学校的发展“瓶颈”
一是现有的管理制度还不完善,与现代学校制度有很大的差距,我们打算花两年时间优化制度建设,以实现“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人尽其才,让每一位教师均能在各自的岗位上获得成功,有利于评价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办学质量的提高,让教师舒心,家长放心,上级满意,社会好评。
二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使用是构建现代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一批专业知识过硬、教学基本功扎实、教育理念先进、乐于奉献的骨干教师队伍。因此,我们还将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通过校本培训和人才引进充实我们的教师队伍,这需要两级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
三是我校的操场还是煤渣跑道;教学楼厕所陈旧,走廊灰暗;专用教室、实验室根本不足30个教学班使用;每次公开课,教学楼只能同时使用两台多媒体,否则便会跳闸短路……
我们相信,在上级政府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这些“瓶颈”问题一定会逐步得到解决,苏民学校也一定能更好的回报社会、服务于民。
2、新一轮发展方向
确立三个办学理念:
u
为人师表,以德为先,“德”——师德。
u
学校发展,以人为本,“人”——学生、教师。
u
校园文化,以和为根,“和”——和谐。
确定三个奋斗目标:
u
完成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u
实现“优质学校”理想,争创“示范校”。
u
发展“苏民少儿艺术院”,争取成为上海市艺术特色学校。
明确三个基本任务:
u
用2年时间完成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平台,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促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u
加强教、科、研、训协同作战能力,加强校本艺术系列课程的建设,深化新课程改革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学质量稳定,居同类学校中等偏上水平。
u
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德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民主和谐的校园环境,推进学校德育教育。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我们苏民人会一如既往地破浪前进!
2006-3-9
第二篇:嘉定区苏民学校综合督导自查报告
嘉定区苏民学校综合督导自查报告
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促进师生的个性发展
嘉定区苏民学校综合督导自查报告
嘉定区苏民学校座落于古镇南翔,拥有七十多年的办学兴教历史。2001年学校由原来的公办初级中学转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校舍设备陈旧、师资队伍老化、生源质量下降等困难,曾一度延缓了学校的发展步伐。但是我们苏民师生没有彷徨滞步,而是大力推进二期课改、强化课堂教学,合理调配师资,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从而顺利度过了拆并改制的阵痛期。2003年学校融入教育改革发展大潮,确立了“文化立校、环境育人、优化个性、发展特长”的三年行动方案,从此踏上了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实验研究,大力推进二期课改的征程道路。
三年来,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苏民师生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先后被评为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嘉定区文明单位标兵,嘉定区办学先进单位,嘉定区“学理论、促教改、创特色”先进集体,国家级课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和《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与研究》基地学校,少先队被评为“上海市红旗大队”,管乐队被评为嘉定区艺术教育特色项目,爵士乐队荣获上海市百花奖,在区级以上各类比赛中获奖学生达500多人次,尤其在2005年中考中我校九年级学生的平均分为401.35分,超市平均15.94分,录取重点学校59人,上重点线比例为35.1%……取得成绩固然可喜,突破壁垒争取新一轮发展的渴望则更为真实和迫切。为此,我们对照“嘉定区中小学办学水平基础性和发展性评价指标”,剖析过去三年的办学历程,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工作,谋划全新发展。具体如下:
一、依法办学、规范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科学规范、人文民主的管理制度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保障,因此构建现代学校制度是我校现在乃至今后都将持续努力的奋斗目标。
1、完善了“九年四段式”分层管理制度。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把一~九年级分为四个年级段(一、二年级段;三、四、五年级段;
六、七年级段;
八、九年级段),并通过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教师和班主任四个层面落实管理工作。我们把每位行政人员安排到相应的年级组、教研组蹲点,逐步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和考评体系,包括《苏民学校教职工考核实施意见》、《苏民学校教职工岗位职责承诺制度》、《班主任月考核实施意见》等三十多项,从而加强了工作目标制定、实施、检查、考核的全程管理,达到了管理重心下移,“责、权、利”统一到位,促进良性竞争的目的。
2、构建网络管理平台,推进教育信息化。
虽然苏民是“穷校”办“大教育”,但我们的校园网却是嘉定区开发最早的。经过多年实践、优化,一个功能强大、易操作,具有良好拓展性的网络系统已建设完成,并逐步凸现其管理功效。“学校工作、校园动态、教学园地、德育纵横、学校特色、教育科研、党建园地、网络学校、苏民论坛”等九大模块构成了网络管理平台,学校日常工作安排、管理制度、公告通知、计划总结、内涵发展、科研信息、各类考评等一目了然。同时,我们利用FTp进行日常办公事务的电子化管理(电子备课,教育资源共享、部门信息传递),提高工作效率。本学期,我们正在努力开发学生成长手册电子版本,以记录学生在校九年的成长经历。
3、实施人文管理,提升职业幸福感。
我们坚持在政治上引导人,思想上教育人、业务上锤炼人、体制上激活人、生活上关心人,努力将教师的成长需求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具体做法:一是学校班子成员主动走近教师,多渠道、多层次地真诚交流,例如网络交心、短信传情、卡片寄意、喝茶谈心……从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次握手做起,努力凝聚人心,从而形成“心往一处想、话往一处说、劲往一处使”的事业氛围。二是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功能,学校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经过教代会讨论表决,深化校务公开,鼓励教师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坚持校领导一年两次述职、教代会民主评议制度,虚心接受教代会的意见与建议,逐步形成了宽松、和谐、积极进取的人文氛围。
4、依法办学勤政廉洁。
首先是规范校产管理:采用包干责任制,落实到班,责任到人;平时加强检查、督促,期末验收,做到校产档案完备;切实做好教学设备、器材的护养工作,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辅教功能;安排专人对校产设备进行清点,详细归类记录上网,实施数字化管理。其次是严肃财经纪律:加强招生与收费管理,认真执行“一费制”,严格实行“收费公示制度”;管好用好学校的教育经费,各项支出均由学校行政集体讨论决定,学校党政班子能自觉遵守及维护财经制度.二、以德立校、美育浸润,强化树魂立根。
三年来,我校贯彻《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指导纲要》和《上海市学生生命教育纲要》,从重视校园安全、扎实德育常规、优化团队建设等方面入手,坚持全员、全程、全方育人,强化树魂立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重视校园安全。
学校要求苏民的每一位教师都确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以高度工作责任心确保师生在校学习、活动中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学校成立了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了各项应急预案,以班主任为核心,全体教师齐抓共管,从营造文明有序的校园环境入手,狠抓“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强化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总务部门严格管理,规范操作,确保师生饮食卫生和安全,定期对教学楼、体育场地等教育设施进行检修和维护,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严格执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我们还加大了安全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消防知识、法制讲座等专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例如:结合校园科技节,组织学生开展网络擂台、网络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悟网络安全。2005年,我校与麦当劳联合举办了“校园直通车”交通安全主题活动,一、二年级的苗苗们在和麦当劳叔叔唱歌、跳舞、小品互动中学习交通知识。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交通安全等电教片,如《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篮球女孩》等。
2、狠抓师德师风。
学校成立德育领导小组,形成了党政牵头、政教主管、团队辅助、年级组协调、班主任负责、任课老师参与的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利用教职工大会,校长、书记大力宣传《苏民学校教职工德育岗位职责》,强调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政教处为班主任订阅了《少先队研究》、《辅导员》、《上海市学生生命教育纲要》、《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指导纲要》等杂志。书籍供其学习借鉴。结合每周一次德育例会,学校政教处组织班主任、年级组长、任课教师开展校本培训,帮助其明确德育职责。例如,学校组织全体年级组长和班主任观看电教片《走近于漪》和《上海市首届师德标兵先进事迹专长报告会实况录像》,组织师生观看电影《深山里的保尔》……师生们在感动中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师德洗礼。同时,学校积极开展“文明中队”、“行为规范示范员”、“优秀班主任”等评比活动。2004年我校王丽琴老师被评为“嘉定区师德标兵”,金莺老师被评为“嘉定区优秀班主任”;2005年杨伟霞老师被评为“上海市优秀辅导员”。
3、全员、全程、全方位实施德育。
学校从用好德育课程、抓好德育主渠道,强化行规训练、优化情感体验等方面入手,努力追求德育实效。一是抓好德育中的认知途径,用好“思品与社会”、“青春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课堂教育主渠道,落实学科德育渗透。二是实施纪律约束。坚持行为规范“每周一练”强化巩固,完善“每日抽查、每周评优、每月评优上榜”的检查监督机制,努力做到要求明、反复练、检查细、考核严、奖罚清,并与班主任月考核、年中、考核挂钩。三是分层德育。针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差异,政教处结合共青团志愿者活动,积极开展伙伴一帮
一、青年教师爱心助学等教育活动。四是结合传统节日,积极开展实践体验活动,自觉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例如:去年中秋节适逢“九·一八”纪念日,学校邀请武警驻军部队的战士们来校与队员们一起“叙同窗情,忆历史情”,度过了一个特殊的中秋佳节。
4、优化团队建设
学校优化团队组织建设,发挥组织保障、活动帮教等功能,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共青团坚持党建带团建,三年中先后吸收顾秀君、陆志刚、胡梅芳等同志为共产党员。目前,学校党支部已把余珂、李百勉等青年教师确定为发展对象。结合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我校共青团立足学生社团建设,努力营造团的主题文化。每年五月和十月,共青团都会积极开办少年团校,做好推优入团工作。为了更好地发挥共青团员的先进示范作用,2005年,学校团支部开展了“重温入团誓词、再现团员风采”、“团员民主测评”、“评选明星团员”等主题活动,其中“书适生活”和“历史的天空”荣获嘉定区主题团日评选二等奖。
我校少先队以“快乐队建”为核心,全力优化大、中、小队建设。2003年我校八<1>“足迹”中队和七<1>DIY中队分别被评为“上海市百佳快乐中队”、“嘉定区快乐中队标兵”和“嘉定区50佳快乐中队”,足迹中队还在嘉定区少工委举办的《快乐七巧板,彩绘你我他》快乐队建推进会上作了精彩展示。在2005年上海市第五届少代会上,足迹中队的瞿静宇同学作为上海市百佳快乐中队的代表受到了市委龚学平、杨晓渡等领导的亲切接见。足迹中队的事迹和大队辅导员杨伟霞老师撰写的论文《学会快乐生活——快乐中队创建活动的实践与思考》被刊登在2004年第3期的《少先队研究》杂事上,同年5月我校少先队大队部被评为“上海市红旗大队”。去年,我校少先队依托校园网络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创建基地,目前我校三~九年级各班都拥有了各具特色的中队网页。浏览各班主页,我们看到孩子们在“心情树”上说着悄悄话,在“中队小家务”里自主管理,在“文学园地”中勤炼文笔,在“图库”中画出生活的色彩,在“留言版”上向老师提出建议……,更有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十岁集体生日”、“我们在十四岁长大”、“亲亲老师、亲亲妈咪”、“精彩嘉年华”、“难忘F1”……
5、艺术浸润、以美辅德。
2005年3月“苏民少儿艺术院”成立了,从中我们敏锐地察觉到了“以美辅德”的结合点,并尝试实践。我们的做法:一是通过艺术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情操。二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高尚师德来促进学生行规,以美好的教师形象感动、感染学生。三是依托管乐队、爵士乐队、文学社、书画社、戏剧社、舞蹈团、合唱团等学生社团,鼓励学生自治管理、团结合作、携手并进。四是积极开展校园艺术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艺术文化。05年9月,确立了德育课题《“苏民少儿艺术院”以美辅德功能拓展的研究与实践》,得到了教育局和进修学院的大力支持。06年1月,谢贻范教授、进修学院张伟群副院长、教育局李敏老师、德育科陆咏梅老师、德研室练素芬老师等专家、领导来校指导课题研究。最近,我校已被推荐为“上海市民族精神教育试点学校”,我们将在原来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探索校本艺术拓展型课程的构建,努力形成“年级有项目,生生学技艺”的格局,追求在艺术熏陶中实现德育内化,弘扬民族精神。
三、扎实教学、着力改革,提升办学质量。
教学质量依旧是学校的生命线,我们努力优化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创新课堂模式,追求教学质量稳步攀升。
1、规范管理严格监控
学校教导部门狠抓教学质量监控,每学期都分年级组织学生、家长问卷、座谈,了解每位教师的教学动态。同时,建立了年级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通过阶段性检测(月考、期中、期末)、质量分析,了解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行政调控,落实教研组、备课组进行帮教整改。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加强教研组建设。我们打破排资论辈,选派能力强、敢创新的中青年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并严格实施考评,在制度上加以保障。学校向各教研组明确提出工作任务:要求各教研组列出读书学习方案,制定好教研活动计划,每学期出两份优质模拟卷、积累两个优秀案例、上好两堂优质课(研究课)。同时,改革了传统的教研活动模式,尝试了一些新的做法,例如实行《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要求每位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制定“实施对策”,并由教研组定期检测和反馈等。
二是发挥备课组功能。每周一下午开展备课组活动,教师们交流新单元教学思路,反馈前一周的教学效果,并以学科年级组为单位,加强对“教法”和“学法”的研究,做好“优秀教案”的整理汇编工作。备课组针对教材重点、难点,精心设计,优化作业和练习,体现“减负增效”。备课组充分依托校园网络,实现无纸化备课和资源共享,备课组长负责全程管理,做好活动记录、效果反馈。
三是重视毕业班工作。学校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和考试频率,关注毕业班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好考前疏导减压工作。此外,我们结合毕业班学生的特点,从教师备课、提问、作业、练习、辅导等方面尝试分层递进教育教学的研究,让学生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呈阶梯状逐步提高,具体成效显现为:2005年,我校九年级在期中教学质量监控中,“语、数、英、物、化”五门学科总分排名全区第三;期终区级联考中,九年级语、数、英三门学科平均总分超区6.75分,五门学科总分排名第五。
2、积极探索课改实践
遵循二期课改的精神指示,我校着力开发探究型、拓展型校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创造性学力。
一是尝试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自2003年起,我校依托网络平台尝试把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首先,我们建立了教、学信息库,主要为优秀教案库,优秀课件库、教师论文库,优秀习题库、学生作品库等,实现了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其次,展开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和实践,如信息获取和分析加工的能力、协作探索和创新的能力……目前,许多教师都在积极探索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例如:数学课上,老师选择适合研究性学习的专题,如“证明不等式的几种特殊方法”、“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的问题”等,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语文课上,老师把课堂搬到了计算机房,让学生和网络文学亲密接触。英语课上,老师用电脑游戏来检测学生的拼读。美术课上,老师利用网络,让学生走近了梵高、毕加索……
二是丰富多彩的教改实践活动。学校通过举办教学论坛、教学比武等活动开展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改善育人行为,例如:邀请了汪卫平副局长来校作“二期课改”专题讲座;邀请蒋鸣和教授来校作“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专题讲座;邀请研训室的教研员来校给教师们上示范课……。在专家引领下,积极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等活动。2004年,区组织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我校顾秀君老师荣获中学英语组一等奖,余珂老师荣获中学音乐组二等奖,王丽琴老师荣获中学语文组三等奖,李琰老师荣获信息技术组三等奖,许海霞老师荣获小学自然组二等奖,陆志刚老师荣获小学数学组三等奖。
四、追求人本、提升师资,落实人才强教。
近几年,随着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相继离退,以及九年一贯的合并建制,我校师资队伍现状不容乐观。面对现状,我们没有“等、靠、拖、回避”,而是利用现有学校资源,积极开展校本培训,通过“学习实践提高”的模式,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基本素养,优化教师的工作方法、教学手段,来推动学校的发展。
1、优化机制,实施人才强教,激发教师的内驱动力
学校坚持“人才强教”战略,开发人力资源、促进整体优化,主要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干部队伍建设。结合每周一次的行政例会,组织中层以上干部进行政治学习,例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等。学校还给班子成员订阅了《上海教育》、《教育科研》、《文汇报》等报刊杂志,并定期选购《细节决定成败》、《现代学校管理变革》、《中国新教育风暴》、《让教师成为研究者》等书籍供其学习参考。学校积极选送干部外出学习锻炼,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管理艺术,提高管理能力,例如:学校党政带头参加在线学习;支持校级领导出国考察、借调镇教委工作等;选派优秀青年挂职轮岗锻炼,目前已有多人走上中层、校级领导岗位。同时,学校班子成员深入群众访谈,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强化了“一个党员一面旗”的先锋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是教师队伍建设。①扬长避短,帮助教职员工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各部门制定《发展项目》、组室制定《发展计划》。②组建学习型团体,重点放在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上。③根据教职员工的个人优长,重新设岗定位,努力让每个教师在合适的岗位上获得成功和发展。④爱护使用,尽全力帮助教师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努力创造条件让教师实现自身的价值,力求形成“教师依靠学校成才,学校依靠教师出名”的良性循环。
2、系统培养,骨干引领辐射,缩短教师的成长周期
严把新教师进口关,强化教师的在职培训。对于刚刚分配到教育岗位上的应届毕业生,采用师徒带教的方式不断深化巩固其专业道德和行为。对于工作三年以上的青年教师,鼓励其参加高层次的学历进修和业务进修,使其在领导关心、同行帮助、理论学习、专家指导中不断走向成熟、成功。对于已经形成自身教育风格,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学校则委以重任。对于临近退休的老教师,学校着力挖掘他们传经带教等方面的作用。
学校形成区、镇、校骨干教师梯队,鼓励更多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在实践、磨练中脱颖而出。我校现有区级骨干教师3名,镇学科带头人4名。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学校在给予其奖励的同时也明确了相应的义务,要求每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都要带教出1~2名徒弟,每学期都要开展专题讲座,并上好示范课。最近,我校成功举办了第二轮“示范课”活动,这些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很好地诠释了二期课改新理念,真正起到了引领作用。
3、校本培训,鼓励学习进修,改善教师的育人行为
学校编撰了《打造数字苏民的基本框架》、《理解教育》、《分层递进教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校本培训教材,目的是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强化学习,促使教师把素质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去。
作为全国教育科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学校,从04年起我们组织40岁以下的在职教师先后完成了“信息技术应用”、“powerpoint”、“办公自动化”、“英特尔未来教育”等培训。目前,信息技术日渐成为我们教师实施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数字化的文化氛围成为苏民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鼓励教师学历进修,支持教师出国培训。目前在职教师中本科学历51人、专科学历22人,中学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50人,初级职称29人,更有18位中青年教师分别赴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乌克兰进修,完成了教育管理和英语会话的学习训练。
4、科研引领,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校坚持教研与教改相结合的原则,以教育教学来带动科研,以科研来促进教育教学。我校有两个国家级课题:《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已结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一个市级课题:《数字化教学和管理的实践与研究》,另有区级重点课题八个,校级重点课题若干。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制定《苏民学校教科研管理实施意见》,规范课题的申报、论证、立项、实施、结题、考核、评奖等。二是发挥科研室龙头作用,带动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建设一支科研骨干队伍。三是把握主攻方向,鼓励教师选择一些力所能及的研究课题(特别鼓励教师围绕学校重点课题开展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并适时提供关注、帮助、辅导等,以增强他们的研究兴趣和信心,从而逐步提高其科研能力。本学期,我校把《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和《“苏民少儿艺术院”以美辅德功能拓展的研究与实践》列为主攻课题,准备邀请教育局的德育科、进修学院德研室的专家、领导来校指导实践,引领教师们结合工作实际展开研究。四是创办《苏民学报》、《品味教育细节》、《鹤音》等校报校刊,鼓励教师大胆争鸣,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学校在教科研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目前有近八成的在校教师参加了课题研究。
三年来,我校教师撰写的论文多次荣获市、区级各类奖项,例如在嘉定区一至四届教育科研成果评奖中,我校胡健等7位教师先后获奖。在“爱满天下杯”论文评选中杨伟霞老师的《初中少先队创建活动的实践与思考》、吴金花老师的《刍议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赵耿铭的《让每个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三等奖;在“黄浦杯”长三角教育发展研究论文大赛中,龚志萍的论文《如何追寻教师幸福感?》获得三等奖……
五、真诚待师、诚信育人,推进公信教育。
我们深深领悟到:学校只有成就了教师,教师才能全力以赴地去成就学生,去满足家长对教育的需求,其结果就是成就了一所学校。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我们把“公信教育”明确为这样一条循环链:
1、文化立校、真诚待师。
实施“关爱教师”工程,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教职工谋福利:做好教职工住院、大病保险等互助保障工作;组织教职工开展书画大赛、歌舞会友、运动健身等活动,丰富教师的校园生活;推进“现代教工之家、文明班组、文明职工”的创建,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改善办公条件,为教师办公室安装空调,每天提供温馨早餐和贴心水果,积极开展生日祝福、节日慰问、走访帮困、旅游疗养等工作。为了更好的服务教师、服务教育,学校还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青年班主任等配备了笔记本电脑。
2、涓涓师爱、诚信育人
我校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件精神,倡导涓涓师爱、诚信育生。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关心学习困难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暂时性(基础差)困难学生,我们重在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动力型(缺乏目标)困难学生,如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等,我们重在增强情感因素的教育,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针对轻度智障学生(随班就读生),我们要求任课老师为他们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在教案中体现对这部分学生的关心,在社会实践活动、假日小队、入队入团等活动中做到一视同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
二是关心经济困难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能够顺利就读。自实行“教育券”制度以来,我校共有78名学生减免了学杂费,学校还为他们提供了免费午餐。学校政教处成立“苏民互助基金”号召全体师生积极行动:每人每月省下五毛钱,每班每学期资助两名身边的小伙伴。三年来,此项互助基金资助学生已达400多人次。此外,学校党支部坚持开展“爱心牵手一帮一”活动,通过经济资助、送教上门等形式,关心在校的困难学生。今年年初,我校举办了“爱心大放送”图书义卖活动。1月15日早晨,苏民志愿者把募集到的627本图书整齐地摆到了大街上,师生们热情地叫卖,并把亲手制作的“心愿卡”随书赠送给顾客。本次义卖共收获了468元人民币,资助了两名在校学生。
三是关心行为偏差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健康成长。针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开展了“伙伴互助”、“集体群治”、“纪律约束”、“政教惩戒”等教育活动。
四是关心外来借读学生,在平等教育中体现学校诚信。近年来,随着南翔镇外来务工人员数量剧增,我校外省市借读生比例也从三年前的7%快速增长为现在的33%。对于借读生,我们同样关心,平等对待,追求在平等教育中体现学校诚信。例如:组织班主任开展“针线包活动”,从细微处体现对学生的关爱。
3、家校共建、合力教育。
一是引导家委会正常运转:①结合家长委员会章程,明确家委会的工作职责,引导家长合理参与学校管理的“四权”。②实行每月一次的家长开放日制度,加深家校间的理解和信任。③利用学校计算机房,免费为家长开展电脑培训。④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各类主题活动,鼓励家委会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例如:我们邀请家委会参加70周年校庆活动;邀请一年级的家长代表参加儿童团入团仪式和亲子活动等。⑤开设“校长热线”,热情接待家长来电,耐心解答家长的问题。
二是加强家校间的沟通互动:①要求每学期班主任家访率不少于90%,任课老师家访不少于40%,并通过家长问卷、学生座谈来提高家访工作的实效性。②分年级召开家长会,通过班主任、任课老师有针对性地给家长指出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偏向,帮助指导家教,逐渐提高家长的素质。③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努力提高本校区的家庭教育水平。
三是邀请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参与对学校的监督和评议:每学期学校都要分年级召开学生、家长代表会议,发放评议问卷,及时掌握学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整改。如今年的“三好生”推选工作,我们让家长委员会参与制定推选方案、候选人的推荐与自荐、德育认知测试、体育测试、公示等每一个环节,真正做到公正合理,家长、学生知情明白。
六、牵手协作、取长补短,携手共赢发展。
2005年3月,我校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关于开展校际牵手行动若干意见”的指示精神,与南翔中学、怀少学校积极开展学习交流、协作研讨、资源共享等牵手活动。
1、与兄弟学校牵手合作
一是我校的铜管乐队创建于1997年9月,共有150多名学生,是学校艺术社团中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编制最齐全的艺术团体。怀少学校的弦乐队创建于2002年,训练至今基础扎实、表现不俗。实施牵手行动以来,两校定期联合排练,实现了“管乐队+弦乐队=交响乐队”的成功飞跃。就此,不管是学校的艺术节,还是南翔镇“魅力南翔、十年辉煌”的系列演出……,苏民和怀少的交响乐队演奏出了一首首优美动听的旋律,成为了南翔镇文艺舞台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二是南翔中学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建美术教学实验基地,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具有校本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创建模式,我校于05年3月成立了“毅然书画工作室”——即少儿书画沙龙。在一些联合教研活动中,两校的美术教师积极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三是2005年7月,三所学校的行政干部、年级组长、全体班主任齐集一堂,共同研讨学校德育工作的改革发展。会议由南翔镇教委常务副主任陆守荣同志主持,并有幸邀请到了嘉定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顾惠清同志、南翔镇副镇长张剑铭同志以及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和德育科的领导。会上,三校各自介绍了德育工作中新举措和新成绩,一个个生动真实的典型案例所凝聚的教育智慧,让教师们深受感悟和感动。
五是怀少学校、南翔中学和苏民学校都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总课题的子课题学校。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在推进校园信息化进程中,三校在技术支持方面实现了互助合作,不仅优化了人才资源,更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与洛川学校的牵手展望
去年12月,我校拟定了与普陀区洛川学校的牵手方案,目前正在全力实施:
首先是教育信息化。借鉴洛川学校的网络管理模式,结合我校师生的实际需求,我们确定了五大项目:一是加大软件开发力度,构建苏民学校教育教学网络管理平台;二是大力开发教学信息库,积极开展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的研究,拓宽课堂的外延和内涵;三是立足校本培训,加强信息技术管理应用的教师专业团队建设;四是配合“苏民少儿艺术院”,构建艺术教育专题学习网站。五是探索“九年一贯制”分层德育模式,积极开展艺术教育以美辅德的研究与实践。
七、资源整合、拓展艺教,凸现苏民特色。
有生命力的教育有两个支点,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结合校本实际,我们选择艺术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2005年3月,在嘉定区教育局、南翔镇教委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成立了“苏民少儿艺术院”,并着力构建艺术教育系列拓展型课程。
1、构建艺术教育拓展型课程
一是“毅然书画工作室”——即少儿书画沙龙。2005年学校成立了“毅然书画工作室”。学校聘请了知名画家担任指导老师:成本毅(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徐增(政协嘉定联谊会会员)、徐颖(上海协同书画院院长助理)。
二是舞蹈。学校舞蹈队由“肖邦艺校”的专业教师指导培养,队员从一至四年级学生中选拔产生,每周训练二次。
三是合唱。学校在每届四年级中挑选学生组建合唱团,目前共有队员65名,由本校音乐教师担任指导工作。
四是戏剧。以沪剧学唱为主,由本校音乐教师担任指导,现有学生12名,每周活动二次。每年戏剧社都会选编节目参加区艺术节的比赛。
五是铜管乐。学校遵循“自愿+推荐”的原则,从三四年级中挑选50名学生进行管乐训练,两年后择优组建管乐班。目前我校从六年级开始,共有三个管乐班,日常训练使用自编的校本教材《苏民铜管乐》。为了确保训练质量,学校长期聘请上海广播交响乐团的优秀教师来校指导。每周训练分三类:周一由专业辅导教师以班级为单位,传授乐器的吹奏知识;周二至周五由学校音乐教师负责各班轮次训练,周六进行合奏练习。
六是爵士乐。学校坚持邀请艺术家来校作专业辅导,并成功编撰了校本培训教材《爵士乐》。近两年来,爵士乐队声名鹊起,曾在上海艺海剧场与美国专业乐队同台演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被《文汇报》等媒体誉为全国第一支中学生爵士乐队。
我校学生从一、二年级开始就可以选修以上这些艺术课程。自五年级起,学生即可进入相应的艺术团队进行专业训练,在此期间,学生还将完成相应的社会艺术考级。上学期我校把少儿中国画纳入三、四年级课程,确保每周一节训练课时,目前正在积极筹备的还有键盘训练(纳入一、二年级课程),电脑绘画(纳入六、七年级课程),素描(纳入八年级课程)。
2、艺术教育跨学科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经心理学家研究证明,音乐和美术有微调大脑的能力,能协助大脑更加专注。定期接触音乐和美术训练后,阅读和数学能力将获得改善。为此,我们确立了课题《艺术教育跨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2005年5月13日,我校联合嘉定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了“艺术教育跨学科整合研讨会”。国家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满生先生、上海市教委老领导凌同光先生、嘉定区教育局党委委员金惠萍女士及上海市、嘉定区的一些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上,我们介绍了学校艺术教育跨学科整合的研究设想,播放了“艺术作品中的数学”课堂教学实录,并以“数学与艺术整合”为例,介绍了课程拓展的定位、设置、目标、内容、评价等,受到了与会专家的充分肯定。
3、艺术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
自2003年起,我校着手构建艺术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目前已基本完成管理框架和内容分类。“八面来风”、“名曲欣赏”、“教学研究”、“苏民乐队”、“苏民艺苑”、“艺教课堂”等六个栏目构建了浏览区。网站用新颖的表现形式为学生呈现出崭新、独特的文化视野,实现了信息收集、交流互动、加工制作、写作学习、发布展示,形成最终的专题评估。艺术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构建,满足了学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切入的双重需求。
4、“以美辅德”功能拓展
一是器乐训练。双手协调的器乐弹奏,能增强小脑的发展,有助于学生IQ和EQ的协同发展。德育生成基点为:通过铜管乐、爵士乐、合唱、键盘等训练,帮助学生建立情绪技巧、学会调节心理,并在集体主义、团队协作、和谐共处、毅力恒心等教育中,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发挥自我、发展自我。
二是绘画训练。美术通过线条、色彩、明暗等艺术手段,使学生直接感受到视觉和空间形象,帮助其在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自信力上得到发展和提高。德育生成基点为:通过儿童画、中国画、书法等课程,让学生领略祖国文化艺术的魅力,自觉弘扬民族精神。
三是礼仪训练。训练目的是通过礼仪、形体和舞蹈等训练,规范学生站、坐、走的姿态,增强身体的协调能力和肢体语言的表达能力。德育生成基点为:让学生了解语言美、行为美,从小学会彬彬有礼、落落大方,通过角色练习,社会实践,增强处事和交往能力。
八、反思不足、谋划变革,促进内涵发展。
三年来,我们苏民学校在教育改革的漫漫征程上执着前进,经历了众多的失败、困苦、成功和喜悦。作为苏民人,我们拥有团结、坚持和改革创新的勇气,对学校的发展更是满怀着激情、朝气和希望。但是我们也很冷静,因为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坎坷、许多荆棘。为了新一轮的发展,我们深刻反思、谋划变革:
1、学校的发展“瓶颈”
一是现有的管理制度还不完善,与现代学校制度有很大的差距,我们打算花两年时间优化制度建设,以实现“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人尽其才,让每一位教师均能在各自的岗位上获得成功,有利于评价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办学质量的提高,让教师舒心,家长放心,上级满意,社会好评。
二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使用是构建现代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一批专业知识过硬、教学基本功扎实、教育理念先进、乐于奉献的骨干教师队伍。因此,我们还将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通过校本培训和人才引进充实我们的教师队伍,这需要两级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
三是我校的操场还是煤渣跑道;教学楼厕所陈旧,走廊灰暗;专用教室、实验室根本不足30个教学班使用;每次公开课,教学楼只能同时使用两台多媒体,否则便会跳闸短路……
我们相信,在上级政府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这些“瓶颈”问题一定会逐步得到解决,苏民学校也一定能更好的回报社会、服务于民。
2、新一轮发展方向
确立三个办学理念:
u为人师表,以德为先,“德”——师德。
u学校发展,以人为本,“人”——学生、教师。
u校园文化,以和为根,“和”——和谐。
确定三个奋斗目标:
u完成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u实现“优质学校”理想,争创“示范校”。
u发展“苏民少儿艺术院”,争取成为上海市艺术特色学校。
明确三个基本任务:
u用2年时间完成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平台,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促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u加强教、科、研、训协同作战能力,加强校本艺术系列课程的建设,深化新课程改革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学质量稳定,居同类学校中等偏上水平。
u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德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民主和谐的校园环境,推进学校德育教育。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我们苏民人会一如既往地破浪前进!
2006-3-9
第三篇:嘉定区迎园小学教育综合督导自查报告
嘉定区迎园小学教育综合督导自查报告
迎园小学创建于1991年,至今已有20年的办学历史。学校现有 25个教学班,863名学生;教职员工68名,其中专任教师58名;中学高级职称2名,小学高级职称34名,小学一级22名;其中研究生1名,本科40名,大专17名,学历达标率100% ;区学科带头人1名,校星级教师19名。
近三年来,在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热情关怀下,学校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以“自信每一天”为校训,以“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办学宗旨,创设了 “校园英语文化”特色,逐步形成了“魅力扎染”、“经典诵读”等教育亮点。
学校师生在各类比赛中共获奖959项,其中全国奖45项,市级454奖项,区级奖460项。学校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科教系统文明班组、嘉定区文明单位、嘉定区绿色学校、嘉定区工人先锋号。学校连续两届被评为嘉定区双语实验学校,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信誉。
现对照《嘉定区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指标》,作如下自评:
一、坚持依法办学,规范学校管理
1、加强制度建设,实行有效管理
我校在华师大赵中建教授的带领下,建立了现代学校管理体系ISO9000。管理体系明确各条线工作职责,规范各项工作程序,使各项工作实施做到有章可循。学校十分重视制度建设,结合学校的发展实际和教师队伍的具体现状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仅《绩效工资考核办法》,就多层次听取各方代表意见,形成实施方案,并交教师广泛讨论、修订,改变了“以考代评”的传统做法,一系列制度的完善,较好体现了学校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
2、实施民主管理,增强教育合力(1)发挥教代会作用
学校坚持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三年来,共召开了十一次教代会,开展了民主评议党政干部、学校内部管理条例的修改和增补;审议学校的改革方案、优秀教师的评选方案、绩效工资的实施等,每一项重大决策的出台都经过教代会的讨论通过。切实关注教职工权益,进一步调动了教职工在学校管理和改革发展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坚持校务公开 学校认真实施校务公开制度,对教职工关注的重点问题、重大决策实施方案、财务开支、党风廉政等,作为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利用“网上”、“会上”、“公示栏”及时向教工公示,增强工作透明度,形成了民主管理的良好氛围。同时,严格学校收费制度,坚持收费公示,及时下发《告家长书》,接受家长监督。几年来,我校收费工作步入了规范化轨道,无违纪收费现象,树立了学校的良好形象,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好评。
(3)拓宽民主管理渠道
学校建立“恳谈会”制度,倾听教工心声。倡导教工随时向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每学期工会定期安排教师向学校提合理性建议,力求做到言路畅通,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几年来,学校对教职工合理化建议的答复率为100%。每学期,校领导和每位教师面对面交流谈心一次,每周深入教研组,引领和指导各学科课改,倾听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3、加强党建工作,促进班子建设(1)加强中心组学习,提升干部素质
学校强调领导班子自身的素质提高,努力创设“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领导集体。党支部紧紧围绕“学先进、树典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主题,以示范岗为引领,激发教师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增强教师凝聚力。坚持党政中心组每二周一次的学习制度。组织班子成员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教育政策法规”等。组织中心组成员先后开展了《如何做一个中层干部?》、《学校管理与发展》等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提高了干部的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逐步形成了一支“学习上先学一步,思想上先人一步、作风上率先垂范”的党员干部队伍。
学校与每位干部签订了党员干部廉洁责任书,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党性观念、纪律观念、群众观念和全局观念。党员干部能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群众中起到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周健秋校长先后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嘉定区第五届科研工作先进个人;2008,副校长刘琴被评为嘉定区优秀共产党员、校师德标兵;教导主任章晓颖连续两次被评为嘉定区语文学科带头人。
为了完善干部管理机制,学校实行了行政干部竞聘制和后备干部挂职制。近年来,先后有20位教师在学校各个行政岗位上挂职锻炼,管理水平明显提高。2 其中有7位教师通过竞聘走上了行政领导的岗位,干部平均年龄为35岁左右。
(2)党员示范引路,推动学校发展
学校党支部在开展党员岗位目标承诺制的基础上,实施了党员示范岗引领教师成长活动。每一位党员做到五个一:树一面旗帜,作一份承诺,带一个集体,上一堂示范课,结一个对子。选定一个主攻方向,作出庄严的承诺。树立了党员教师教学示范岗、作业设计示范岗、辅导学生示范岗,涌现出了陈伟萍、张辉、许竹筠、李英、周昌明等教书育人的示范岗,刘琴、周健秋、沈杰等学习修养示范岗,黄菊英、黄秀娟、张伟红等爱生奉献示范岗。以点带面,以党员示范引路,整体推进学校课改的实践。
二、加强师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崇尚师德建设,塑造师表形象(1)加强理论学习,规范职业道德
学校认真组织开展师德系列培训活动,系统学习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规;组织观看了《师说系列》录像;组织教师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学会选择,懂得放弃》等教育专著,撰写读后感400多篇;组织小组、大会交流10多场次;邀请全国劳动模范杨怀远同志、区法律咨询中心姚仁根同志、区督导室吴静波主任等来校作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师专业成长等专题报告10多场;切实将“修师德、树师风、铸师魂”教育活动贯穿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进一步增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2)注重师德为先,落实全员育人
学校以全员育德为先导,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将“自信每一天”作为学生发展目标列入学校发展规划,树立全员育人的意识。明确教师、服务人员等各岗位的育人职责,建立了事发首接待制度和“手拉手,促进步”教师帮教制度,组织全体教职员工牵手一名行规偏差生,每月通过谈心、制定目标、家访等形式,落实具体的帮教任务。充分利用每两周一次的学习,通过讲座、论坛、沙龙活动开展师德培训,不断更新全体教职工教育观念,树立全员育人的“大德育观”。
(3)树立先进典型,引领教师成长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我校实际,紧紧围绕“学先进、树 典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主题,创建优秀示范岗,树立教师身边的先进典型,组织优秀共产党员黄菊英、优秀教师张燕等作先进事迹介绍,以点带面,激发教师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和谐发展。黄菊英老师被评为嘉定区师德标兵;章晓颖老师获得了“新长征突击手”和嘉定区十佳青年教师的荣誉;张燕老师被推荐上海市先进工作者评选。
2、构建培养机制,打造优秀团队(1)完善培养策略,搭建成长舞台
学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教师培养策略,如青年教师拜师结对活动、党团员牵手互助活动、为5年教龄以内的青年教师聘请老教师跟踪指导等,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许多青年教师获得市、区乃至全国的教学比赛大奖。如区语文学科带头人章晓颖三次获得上海市语文教学评比二等奖,并多次到兄弟学校支教、上示范课;张辉等3位教师获得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说课竞赛一等奖;2009年有9个人次的青年教师在区级课堂教学说课比赛中分获1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
同时,学校在校园网上创建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要求每位教师结合学校整体规划,制定个人五年发展规划,使每位教师明确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把每位教师的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展示给大家,起到一个相互学习促进的平台作用。
(2)评选星级教师,发挥示范作用
学校建立了校星级教师评选制度,激励他们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以此带动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自2005年至今,已经评选了三届校星级教师。目前,学校有区学科带头人1名、校一星级教师6名、二星级教师11名、三星级教师2名,并充分利用星级教师的资源,定期进行专题讲座、教学展示活动,形成“以点带面”的可喜格局,促进了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夯实德育基础,构建温馨校园
1、抓好队伍建设,提高育德能力
学校完善了班主任月考核制度和学期考核制度,建立了骨干班主任评聘制度,落实了班主任工作研修制度,并指导班主任结合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开展德育小课题的研究。通过讲座、主题研讨、网上论坛、经验交流等组织班主任老师定期开展培训学习,努力为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创造条件,提供平台。同时落实了 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例会制,将班主任培训与工作实施相结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做实做细,真正将务实与务虚紧密结合起来。三年来,有十位班主任的论文、案例、主题活动方案获区级及以上的奖项。
2、完善教育网络,增强教育合力
为了密切家校联系,拓展教育空间,逐步完善了家长学校培训制度。每学期为家长提供不少于两次的培训机会,每年九月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周系列活动。通过健全家委会的驻校办公制度、对口联系制度、义工服务制度等,认真落实三级家委会的职权。三年来,学校以年级为单位举办了30次家长开放日活动,评选出一百户“学习型家庭”和五十户“礼仪家庭”,先后召开了8次部分家长代表的主题座谈会,促进了家校的互动合作。
学校将社区共建看作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开展系列共建活动。双休日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开展“迎小之声”社区广播,为居民发放“新成社区报”,节假日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走进孤老、军属家中进行慰问,寒暑假与居民一同开展“小手拉大手,公民道德共遵守”、“我为小区出谋划策”、“迎世博,小马夹大行动”等活动。建军节前夕,联合社区及区老干部局开展了“星火传递,心心相映”联谊庆祝活动。丰富多彩的社区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了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
3、强化养成教育,提升学生素养(1)加强环境建设,营造育人环境
学校以温馨教室创建为抓手,将传统文化与学生的行规养成教育相结合,积极推进两纲教育,形成特色。同时,充分发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情感潜能,打造优美的硬环境。在软环境创设中,组织教职工开展了“为人、为师、为学”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了“歌声满园”童谣传唱活动,“我心目中温馨教室”大讨论,一张张彰显个性的班级名片、一片片满载真情的心灵花园、一句句意义深远的的铭言警句、一个个融入了爱与诚信的漂流书架、一只只绿色环保的回收桶、一个个充满温情的小角落,构建了一个个别具特色的温馨教室。
(2)加强行规教育,注重自我提升
学校将行为规范教育寓于行规承诺中,每周确立一个主题,利用升旗仪式进行倡导宣传;每月组织一次总结活动,让学生参与行规管理。寓行为规范教育于 5 组织建设,倡导学生组织学生建,学生干部学生选,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寓行为规范教育于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寓行为规范教育于学习生活,从细小处入手,加强检查评比,及时表扬先进,让学生敢于自我纠正言行上的偏差,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提升了学生的行为素养。
(3)完善评价激励,内化行规养成
我校以“快乐成长七彩星”为载体,从日常学习生活的每个细节、每项活动出发,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通过日日自评、周周互评、月月小结等活动形式,注重积极的情感引导和量化的激励手段,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发掘学生要求进步的内驱力,让学生在行规养成中增强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和自主教育的能力,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4、丰富活动载体,推进两纲教育(1)强化节庆教育,传承民族文化
我校以传统节日教育为切入口,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民族精神。组织了“元宵赏灯猜灯谜”、“话端午,知荣辱,扬传统”“月儿圆圆话中秋”“九九重阳孝亲恩”等主题活动,从传统节日的来由、风俗、食俗、礼仪等进行全方位的探究,以中、小队活动为载体,开展了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特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2)强化专题教育,感悟生命精彩
我校结合法定宣传日、纪念日等,组织开展禁毒、安全、法制、助残、消防、心理健康等教育宣传周活动,通过观看录像、撰写征文、设计标语、童谣征集、书签制作、演习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健康、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3)强化主题教育,彰显学校特色
2008年,我校根据学生实际和学校发展目标,确定了“以传统文化促养成教育”的教育主题。每学期,我校都以不同主题、不同形式深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如先后组织开展了“感恩在心,感谢在行”感恩篇、“与圣贤为伴,与经典同行”读书篇、“弘扬民族文化,感受艺术魅力”艺术篇、“文明世博,精彩六一”放飞童心篇等主题活动,通过经典诵读、主题探究、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让 6 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使学校的教育特色得到凸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细化教学管理,促进教学相长
1、加强课程建设,创设校本特色
学校严格按照《上海市中小学课程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基础型、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按照课程计划规定的科目、课时量编制学校课程表。规范开展教学活动,做到专课专用,保质保量上好每一节课,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经努力,学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具有迎小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了“校园英语教学”、“魅力扎染”、“经典诵读”等系列特色校本课程。同时学校根据学生兴趣和教师特长开设了各类兴趣活动,内容涉及体育类,科技类,艺术类,学科类。通过走班制的学习形式,赋予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学习的权利,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三年来,各学科教师共编写了《三字经》、《弟子规》、《日有所诵》、《魅力扎染》等十几本校本教材。
2、落实学习准备期工作,实现幼小顺利过渡
学校成立学习准备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实施方案,分期有序落实学习准备期教育。前期:进行一年级新生的全覆盖家访;开展一次家长学校培训活动;组织教师开展一次学习准备期业务培训。中期:组织学生开展为期一周的综合活动,让孩子熟悉校园环境,适应小学生活;开学2-4周强化新生行为规范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教室,通过听课、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后期:做好总结交流、资料积累整理工作,每年的学习准备期工作,均得到新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3、细化“五环节”管理,提高教学有效性
学校实行“三步”教学常规管理模式,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
(1)备课三步:即“个人初备+集体讨论+修改完善”的备课模式,首先由教师自行解读文本,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然后利用每两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选择典型课例,进行讨论分析,寻找最佳方法。最后每位教师修改完善自己的教案,最终实现精备的目标。
(2)上课三步:即“普及型+培养型+研讨型”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形式。“普及型”即面向全体教师,通过每学期每人一堂组内研讨课、两次大组教学研讨课、每周2节行政听课的形式,对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细致的诊断与指导。“培养型”主要针对青年教师,通过聘请资深教研员对青年教师进行连续跟踪听课指导,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教学评优活动,促使其迅速成长,崭露头角。“研讨型”旨在为校星级教师搭建展示的舞台,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引领作用,通过上示范课、展示课的形式,既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形成教学风格,同时又开拓其他教师的教学视野,起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作用。“三步”的有效实施,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先后有8位老师在市、区级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3)课后三步:即“精心布置+耐心辅导+用心激励”。通过设立《学生作业日志和错题集》,记录下教师每天作业的布置情况及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有效作业的研讨活动,对学生作业进行一周跟踪调查与研究,教师先后撰写体会和经验文章50多篇。同时设立《学有困难学生辅导记录本》,记载下教师每天对一位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每周一次集体辅导所付出的艰辛与汗水。现在教学辅导已成为我校的一个教学特色项目,2009年9月,刘琴副校长在区级层面上作了经验介绍,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4、立足校本教研,促进专业发展(1)教研活动,扎实有序
学校教研活动做到定时、定点、定内容,单周备课组活动,内容以教材研讨为主,重点研究备课、学生有效作业设计、课后习题的解答等;双周为学科大组教研活动,内容有理论学习、专家讲座、话题讨论、组内听课评课活动、组内交流、教师基本功训练等。三年来,学校共邀请市、区教学专家、教研员进行专题讲座20次,引发了教师对学科教学的深层次思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同时发挥片级连动效应,注重校际交流,组织连片教研活动。近三年,我校共组织片级教学研讨活动10多次,与兄弟学校开展“读写链”课例研讨活动等多种类型的教研活动。教师执教市级公开课9节;区级公开课52节;片级公开课 36节;校级公开课220节。
(2)教学研讨课,注重实效
一是实施“课题化”教学研讨模式。各教研组以区级课题为先导,统领全组 8 教研活动,如:语文、数学学科分别围绕《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弹性作业”的实践与研究》等课题,开展上课、听课、评课等大组教学研讨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形成子课题,每学期围绕课题在备课组内上教学研讨课。要求组内教师互动听课,分析探讨,总结经验,提炼策略方法。通过“一中心全方位”的教学研讨形式,营造了“以研促教,以教促学”的良好氛围。
二是实施“课堂微格分析法”教学研讨模式。即充分发挥微格教室的功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摄录。要求组内教师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运用微格教学方法,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会诊”,向其提供反馈意见,并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该项教学研讨活动的实践,夯实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5、加强质量监控,提升教学合格率
学校定期召开有关学科任课教师会议,完善质量监控方案,明确质量监控要求,督促、指导教师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同时分别从任课教师、教研组长、教导处、校长室四个层面建立质量分析制度,将质量监控落实到位,监控到“点”。为了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质量,学校对学困生实行跟踪管理制度,重点抓好班级后5名学生的辅导。由班主任、任课老师为后5名学生建立学习档案,从主、客观角度进行全面分析,了解造成该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形成书面报告,并提出辅导策略。要求教师切实抓好对后5名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做好辅导记录,实行学业跟踪,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经实践,效果明显,学困生学习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上学期区质量监控考试中,我校三、四年级学生的单科合格率、三科合格率均超区平均。四年级语文、英语单科合格率达到100%的好成绩。
五、加强科研建设,实行科研兴校
1、构建科研网络,完善科研制度
为了使学校科研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成立了学校科研工作中心组,明确科研骨干的分工和职责,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科研骨干力量,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骨干队伍。同时学校完善了各项科研管理制度,建立课题申报制度、中期检查制度、课题结题和成果推广制度。修改教职工考核方案,加大科研奖励力度,充 分调动教师科研工作积极性,确保科研活动和课题研究规范有序进行,提高了科研活动的质量。
2、加强课题研究,凸现科研成果(1)积极参加课题申报,增强科研意识
三年来,学校创设条件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科研课题,明确课题目标,通过课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难点重点问题。2005年至今,共立项区级重点资助课题1项;区规划课题6项;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1项;国家级子课题1项。目前,正在研究的国家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3项;区级课题4项;校级课题39项。课题申报率达到了90以上%。同时学校注重课题实施的过程管理,认真做好各级课题的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和成果推广等工作,提高课题研究质量,追求课题目标的有效实现。
(2)坚持龙头课题引领,促进学科发展
我校结合龙头课题《中国传统儿童养成教育资源应用于现代儿童德育的实践研究》,组织开展了系列课题研究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开发了《经典诵读》校本特色课程,编写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系列校本教材,开展“礼、义、仁、智、信”专题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优秀的文化经典,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结合课题实践,开展感恩父母活动,把课题研究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使课题研究渗透在学科教学和实践活动中。组织了“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算算亲情帐”、“用英语写写世博口号”等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传统美德,又促进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3、注重科研成果推广,发挥示范效应
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片级或校级科研研讨活动或科研成果推广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科研分管领导刘琴老师作了《课题方案设计的有效性之课题选题的有效性》讲座;学科带头人章晓颖结合自己的规划课题上了公开课,进行了课题论证;青年教师马骥围绕自己的研究课题,在片级活动中作了结题论证,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较好发挥了课题研究的示范效应。
结合教师的科研成果,出版了校级刊物《迎晓教苑》,共发表教师文章200多篇,及时总结和推广教师的科研成果。每年组织一次教学论文评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区级及以上科研论文评选活动,提高教师的科研工作积极性。三年 10 来,共有44篇教师的科研论文、案例在各类评比中获奖,其中全国级13篇,市级8篇,区级23篇;区级及以上杂志上发表文章24篇,其中国家级杂志发表2篇,市级刊物5篇,区级杂志17篇。
六、重视艺体科工作,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1、注重艺教工作,提升艺术修养(1)健全组织机构,促进艺教发展
学校成立了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有分管校长专门负责。学校按艺术课程标准,设置艺术课程,并配有专用的艺教室,配备相应的教具器材。定期召开艺术教育工作会议,明确艺术教师职责,落实艺术活动内容,组织教学常规检查,期末对艺教老师进行考核评价。学校重视学生艺术特长的培养,建立了“迎晓艺术团”,下设舞蹈团、合唱团、戏剧队、书画社、扎染社团、书法小组等多个艺术团队。认真落实每个艺术团队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并把艺术团队工作列入教师考核。多年来,“迎晓艺术团”培养了一批有艺术天赋的特长生,多次参加社区、街道慰问演出,赢得了广泛赞誉。参加各级艺术竞赛获奖频频,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2)组织艺术展演,丰富学生生活
学校已成功地举办了十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学生现场书法、美术、扎染作品比赛;我行我秀才艺展演;“五月歌会”班班唱比赛;“小孔雀”舞蹈比赛等,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兴趣,陶冶了学生的艺术情操。每年五月份,学校组织艺教老师排练节目,参加区艺术节比赛。2008年,舞蹈《鼓娃迎奥运》获嘉定区“金孔雀”舞蹈节比赛二等奖,参加了嘉定区2008年“六一”节集会汇演,受到了与会者一致好评。2009年学校艺术团共获奖15项,外出演出5次。
2、抓实阳光体育,构建健康校园(1)健全管理网络,训练扎实到位
学校建立了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保证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建立了“四固定”运动队,设立田径、足球、篮球、棋类项目,坚持每天一小时训练时间,确保训练质量。学校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开展了“我到北京看奥运”系列活动,使学生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成长。学生的体育合格率达到96%以上。
(2)创设特色项目,注重多元发展
2009年,学校加大投入力度,组建了射箭队,开设射箭特色项目,培养特殊体育人才。首先,学校投资开辟了射箭训练场地,添置了射箭训练器材;其次,聘请少体校专业射箭项目教练员参与组建学校射箭队,着手进行较系统的训练。目前已组建分年级分层次的射箭运动队,训练活动已逐步走上正轨,争取今年参加市级层面射箭比赛。
3、发展科技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学校健全科技管理机构,建立科技工作中心组,由组长全面负责学校科技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区少科站组织的各类科技主题教育和竞赛活动,通过开展航模、车模、船模、救救野牛知识竞赛、现场科学创意设计大赛、未来汽车城设计大赛、机器人比赛、头脑奥林匹克万人大挑战活动等各类活动,提高学生对科技活动的兴趣。三年来,学校在科技竞赛获奖100多项。学校积极开展科技节活动,将每年11月份定为科技主题月,有明确的科技节活动方案,有丰富多样的科技活动内容,开展了“绿色迎小”、“手拉手地球村”活动。学校连续两届被评为嘉定区绿色学校。
七、完善后勤保障,优化教育服务
1、构建安全保障机制
学校始终将校园安全保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了以校长为负责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具体责任人,定期查找学校安全的隐患,及时整改。重点部位安装了KCT安全系统,定期更换灭火器材,完善了校园安全防范制度和应急预案处置,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演练,签订了有关安全方面的责任书,措施落实,确保平安。学校无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被评为“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
2、改善硬件设施设备
三年来,我校经多方支持配合投资一百多万元改善了校园设施。2007年,铺设了大理石教学楼走道,建造了既有教育意义,又美观大方的民族苑;2008年,改建了多功能舞蹈房,为学生接受艺术教育提供温馨教室;2009年,为创学校体育项目特色,开设了射击场,投资了射箭器材;同时,增设了美术室和音体室;为配合学生的生命教育,学校又增设一座学生喜爱的生命苑。
3、严格财务经费管理
学校加强财务管理,合理使用教育经费,财务管理程序规范、清晰。学校重大项目的实施和经费的支出,均经集体讨论决定,并认真落实审计核准程序。学校重大项目办理均实行政府采购和政府招标,办公用品归区学联公司经办,学生素质教育活动纳入学联旅行社承办,学校财务账目由区教育局财务核算中心承办和把关。学校经费在贯彻“用好、用足”的前提下,能合理调配,用足用好资金,发挥资金使用的最大效能。
八、创设特色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1、传承国学文化
学校在养成教育中融入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中华传统美德内容,传承国学文化,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新亮点。
(1)结合节庆体现国学文化
学校结合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欢欢喜喜过春节”探究实践活动、元宵节赏灯猜灯谜活动,重阳节向长辈说一句祝福话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结合学科教学渗透国学文化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组织教学并适当拓展,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征,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
(3)结合班队管理融入国学文化
学校通过温馨教室和班队特色的创建,打造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班级集体。如组织“感恩主题班会”、“踏上爸爸妈妈上班路”假日体验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同时利用每天的晨会、班队课等,组织以传统儿童养成教育为题材的故事会、演讲会、赛诗会,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4)结合国学文化编撰校本教材
我校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导向,编撰了《论语篇(高年级)》、《三字经篇(中年级)》、《弟子规篇(低年级)》三本校本教材,并列入课程教育。校本教材涵盖了讲故事、演讲、唱歌、情景剧表演、做游戏等学生喜爱的内容环节,校本教材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每篇课文分为诵经原文、译文、古今小故事、思考题和实践作业五大部分,图文并茂,贴近学生,直观易懂,大大激发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育的实效。
(5)结合校园环境渲染国学文化
传统文化除了显性教育活动以外,应要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下,我校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主题,对校园环境进行了设计和调整,如创设了一条能追溯中国历史的足迹路、一座能体现中国民间习俗知识的民族亭、一个能领略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知识财富文化长廊。每班增设一个能分享阅读、结交书友的漂流书屋;每班室开设一块展示师生座右铭的名人名言激励版面。
研究实践表明:通过国学文化的教育渗透,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懂得了感恩,懂得了讲诚信,形成了良好的品质行为。
2、打造扎染艺术
学校根据民族文化培训工程的精神要求,立足校情,以扎染为抓手,注重普及与提高,引导学生走近扎染,走进民族文化的殿堂,接受民族精神的熏陶,逐步形成了以扎染为主线的校本艺术教育特色。
(1)加大资金投入
为了推进扎染艺术的发展,学校加大资金投入,花费近10万元建造了“民族苑”,并耗资5万多元先后进行整体文化布置,建造了“魅力小舞台”、“魅力画廊”,购置了扎染制作用具,编撰了校本课程《魅力扎染》。花费了近万元用于教师培训奖励。全方位的经费落实,确保了扎染艺术培训工程的成功实施。
(2)拓宽活动空间
我校将扎染艺术教育与各类主题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在活动中体验。开展了“美在迎小”——扎染艺术系列活动,通过欣赏美、创造美两个项目,让学生学会欣赏扎染艺术,感悟扎染艺术魅力,从而亲近扎染艺术、参与扎染艺术。如通过“快乐成长七彩星”、“魅力小舞台”等活动,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活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3)注重家校共创
学校邀请社区以及家长来校参加扎染艺术教育研讨,倡导社区、家长与学生共同制作扎染艺术作品,并设计筹划扎染艺术作品展示活动。同时,将扎染艺术教育活动融入社区。在社区活动中,既有学生扎染艺术作品的展示,又有学生在 14 现场制作扎染作品,得到社区居民的赞誉。同时,学生的扎染作品又在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作了现场展示,受到了与会者的较高评价。通过与社区、家长的密切合作,使扎染艺术之花得到崭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也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3、彰显英语特色
(1)开设“英语日”活动
多年来,学校坚持把英语教学活动延伸到校园活动的各个环节。如“星期三——英语日”,作为“校园英语文化” 系列活动之一,要求全校师生用英语进行交流,英语督察员身穿红马甲,督察师生日常英语用语。早晨,通过广播向全校学生辅导《校园英语》内容;中午,根据学校自编的“校园英语等级考试教材”开展等级考核活动。目前,全校75%的学生通过各年级内容的考核,学生已在校园中养成了说英语的良好习惯。
(2)开展“英语节”活动
一年一度的“英语节”活动为师生充分展示才能提供了舞台,学校现已连续开展了四届“英语节”活动。低年级的英语单词认读、中年级的英语书写、高年级的写话评比;各班的英语歌舞表演、双语诗歌朗诵比赛;双语小报设计、双语标语设计、双语黑板报设计评比;西方文化专题讲座、教师双语活动、教师双语课展示等等。“英语节”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开拓了师生的眼界,提高了师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3)设立“快乐英语角”
“快乐英语角”的设立是全校师生共同创意的结晶。旨在营造良好的校园英语氛围,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其内容丰富多彩,有“Follow me”、“英语do-re-mi”、“Play games”、“Tongue-twister”、“Riddle”、“Rhyme”、“涂鸦角”、“金玉良言”、“故事趣谈”、“英语沙龙等。学生始终是“快乐英语角”活动的主人。各班可以根据班级的特点选择和设计双语活动,实践证明,师生们在“快乐英语角”活动中,培养了能力,发挥了特长。
(4)落实双语活动
为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英语文化氛围,学校在常规活动中注重英语教育的渗透。一是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展示学生的英语能力。如:学校在主题班会、升 15 旗仪式、10分钟中队活动、英语沙龙、红领巾广播、出操口令等活动中渗透双语。利用红领巾广播开展唱英语歌曲、讲英语小故事、朗诵英语小诗等活动。二是开展“双语迎节日”活动。在节日期间,学校以多种形式开展双语送礼小活动。如圣诞节,开展“圣诞老人送礼”活动,给每位师生送上一句英语祝福语,献上一份小礼品,让师生感受异国情趣。三是利用家长学校这块阵地,让校园英语渗透到每一个家庭。如开展了“双语亲子”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在活动中体验校园英语的乐趣。
九、不足与对策思考
1、目前,学校硬件设施不够到位,主要体现为场地空间狭小,给学校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带来较大的制约因素,不利于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希望上级相关部门给予关注,为改善学校的办学环境创设条件,使学校的硬件设施条件有明显的改变。
2、学校虽有区级学科带头人,但区级层面的骨干教师缺少,教师梯队有断层现象,整体师资力量还偏弱。我们将立足校本培训,致力于师资培养策略的研究,并将此作为学校的重心工作来抓,力争在较短的时间阶段内,努力提高师资的专业水平,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3、教师的科研水平还有待提高。我们将加强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究,确立切合本校实际的课题,强化教研质量,以科研为引领,切实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回顾过去感慨万分,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我们将把教育综合督导作为提高办学水平的有利契机,努力探索适合学校发展的成功之路,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0.3.
第四篇:学校工作综合督导自查报告
学校工作综合督导自查报告
转眼间本学期多半已去,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学校工作综合督导。现将我校本期主要工作回顾如下:
1.狠抓了文明礼仪常规教育,本期初学校组织全校学生举行了一次文明礼仪专题讲座。坚持每两周让五六年级更换黑板报一次,内容涉及到文明礼仪方面、节日庆祝方面、学习方法方面、经典诵读方面等,目前已经更换了7次。
2.坚持每周每班开好主题班会,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班级内还开展了手抄小报、绘画等活动。
3.重视教学的环节管理。坚持教案、作业抽查通报制度,并有量化打分和书面反馈意见;要求各级各科每两周进行一次检测、每周进行一次听写、计算测试;班级内设有课文背诵表、家庭作业检查登记表和德育积分表,并做好及时运转;
4.加强了教学业务辅导和校本培训。在教研会上,重点进行了三次业务辅导:一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辅导、二是《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辅导、三是再一次学习了河南永威的《先学后教,促进全面发展》的教学思想;10月中旬我校由校长主任牵头,组织中青年教师开展了一次课堂教学评优活动,评选出2节良好课、3节合格课;提倡和鼓励老年教师运用模式一教学、中青年教师运用模式二教学,制定了远教操作校本培训计划,目前我校有7名中青年教师能够自主制作课件独立进行远 1
教教学,一名老年教师能进行模式一教学;在中考前我校对薄弱学科三年级的数学还进行了抽考,评卷结束后与科任教师及时交换了意见,指出了改进的方法,并初见成效。
5.重视了阶段性工作总结。及时召开了开学典礼和中期工作总结,在两次大会上,分别分析了语数英三科试卷,指明了学生在知识上、学法上存在的问题;先后表彰奖励了9人次的教学成绩优异者,100余名成绩优异学生和暑假作业完成较好学生;在教师前半期总结会上,教师个人逐一进行了述职,并进行了质量分析,制定出了今后努力方向,共计收缴论文、案例等10余篇;在学区主办宁县教育专刊时,我校先后共选送了3篇论文、1篇案例、20余条对联。
6.加强文体活动。本期十月中旬举行了一次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共有参赛项目六项,参赛队员达144人次占总人数的78%。
7.持之以恒地抓好经典诵读活动。我校本期以古诗文读本为载体,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诵背一首古诗,每人专设一本读书笔记。在11月中旬我校还开展了一次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8.强化了学生安全教育。开学初要求各班主任在班内宣学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班班有《班级公约》,并在中考前还集中进行了一次安全常识教育报告会。要求每任值周员在周一早操时间专讲安全教育一次。学校还与每位家长、每位教师签订了安全责任书,界定了安全责任范围。
9.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截止现在,我校共计花费资金1.6
万余元购臵新桌凳110余套,一至六年级学生全部坐上了新课桌上课;开学初又完成了学校校门和300余米围墙的新建工程,共计资金13万元左右;12周又调动全校师生齐动手,铺设教室门前砖路约250平方米。另外,我校还新添篮球架一座,宣传栏两架。我校的校容校貌有了很大的转变。
但是,我校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教学成绩停滞不前,有些学科甚至有下滑明显,拿本次中考看,有7科的成绩排名在全乡10名以后,其中有3科在全乡的倒三之内;⑵作为学校负责人,在工作上缺乏创新,墨守陈规,不敢越雷池一步,管理观念不能与时俱进,怕这怕那,能过就过的思想严重;⑶教学环节管理还需再严再细、业务辅导和校本培训有待进一步强化与提升,推普、经典诵读、远程教育等三项工作的进展不尽人意;⑷过分注重了常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致使学生活动的开展不够丰富多彩,学校氛围缺乏激情和活力;
面对这些问题,今后我们的打算是:⑴牢记质量立校意识,解决教师等、靠、看的消极思想,让每位教师深切感受到质量就是根本、质量就是声誉、质量就是生存,从内心深处激发他们奋发向上、努力工作的热情,从而产生工作的动力,重点解决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工作不主动的问题;⑵学校班子成员在工作上
要有创新意识,坚决克服掉墨守陈规,不敢越雷池一步,管理观念不能与时俱进,怕这怕那,能过就过的严重思想,加强科学管理,采取制度管理和情感管理并举的方针,增强教师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⑶要切实加强过程管理、业务辅导和校本培训,重点解决青年教师经验不足和方法运用不到位的问题;⑷采取推门听课、跟踪检测、指导验收等多种形式狠抓薄弱学科和薄弱年级的教学,彻底扭转质量下滑的被动局面,;⑸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开展形式多样、有声有色的教学活动,以拓展学生德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
我校整体工作汇报完毕,请各位领导和督导组成员核查指正,并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以指导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向着更好更快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2010-11-30
第五篇:学校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自查报告
学校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自查报告
我校创办于19xx年,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办学特色鲜明的六年制公办小学。1981年被省教育厅首批确定为省级实验小学,xx年年9月合并南校区。xx年年,政府投资x万,新建占地面积x平方米的东校区,目前正在建设当中。现西校区占地面积x平方米,建筑面积x平方米,拥有四幢教学楼、行政楼、综合楼、体育馆,现有x个教学班,x名学生。教职工x人,其中专任教师x人,35周岁以下x人,占x%,大专及以上学历x人,占x%,本科及以上学历x人在达到教学大纲及教材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加大难度。我们鼓励学生在达到本层次的教学目标以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高一层次的教学目标进行达标学习,用不断递进的分层目标来引导和要求学生。允许他们以各自适宜的速度进程推进自己的学习,并激励学生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学习目标推进。在学生各自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帮助各层次学生,特别是帮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之以学为乐,积“小成”为“大成”。改变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强化激励机制,上学期特别设立了学生进步奖,使部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取得进步之后能得到学校的表扬奖励,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学生中全面推行“优点工程”,强化优点,淡化缺点,重在激励。
4、体育卫生工作。
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领导重视,加强管理,开足上好体育课,体育器材,设施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体育成绩及格率达98%以上。
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宣传,经常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教育,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建立卫生保健制度,加强卫生保健的宣传和教育,坚持“两课、两操、两活动”,定期进行体育测试登记,体育合格率达95%以上,组织乒乓球、蓝球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每年举行一次校运会或不定期举行单项竞赛活动。每xx组织一次学生体检,健康率达95%以上。
5、美育工作
课堂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各类人才的主阵地,但是培养人才单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学生的实践,开展各类活动,来启发学生的艺术灵感,提高艺术水平,使艺术教育在课堂外得到延伸,使学生在艺术的环境中审美、接爱美、培养美,不断提高学生的美育水平。按教学计划和大纲开足、上好美术、音乐课,有大专学历专任教师,设有综合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有工作计划、总结。其他学科寓美育于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感受美,教学器材基本满足教学需要,有教师电子琴一架、风琴三架,加强教学管理,定期检查教学常规,抽查学生学习情况。因地制宜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如:
开展元旦师生书画展,文艺晚会,“争当合格小公民”演讲比赛,“庆国庆歌咏比赛”等。有供学生欣赏的音像资料,定期组织学生观赏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定期举办艺术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6、常规管理
学校规章制度比较完整规范,可操作性强,有较好的约束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各部门职责分明,分工具体,团结协作,利用星期日例会,交流一周工作,互通有无,促使全校工作井然有序,有条不紊。贯彻《蔺河小学教师综合考评方案(试行)》,注重过程评价,平时检查记载,期末综合考评,考评做到量化、客观、公平、公开,考评结果与评优、评先挂钩,与职称评聘挂钩。学籍管理科学合理,严格做到义务教育阶段不留级,按规定办理入学,转学、休学、复学、借读手续,管理制度健全,档案资料完整、规范,义教卡登录完整。文书档案,分门别类,专柜存放,专人负责。制定《财产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建立物资采购申报制度,规范校产管理,严防校产流失,基本上做到件件校产有责任人,期初、期末定期检查登记,平时抽查,按谁使用,谁负责原则,责任到人,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帐目清楚,定期审核,在校务公开栏公布。加强对学生进行课间管理,学生纪律卫生督导队负责学生的遵纪,文明卫生等检查,配有专职门卫,杜绝学生违法及严重违纪事件的发生,校园秩序井然,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