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导学案设计心得体会[范文模版]
导学案是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材料。xiexiebang.com范文大全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导学案心得体会范文的相关材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了切实落实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我校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经过了半学期的实践,对导学案的编写,我有以下体会。
一、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让“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更有效,更充实;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更优化,减少无效或低效活动,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导学案的使用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3、发挥集体校研的力量。通过本组内各位教师的出谋划策,不断创新,不断修改,我们群策群力,共同设计出了版面精美,环节清晰,重点突出的导学案。
二、导学案的编写过程
为了切实上好每一堂课,我们将学案的编写分为“预习学案”、“导学案”、“达标反馈学案”三个环节。
主要环节“导学案”的设计,结合课堂教学过程的要求分为七大部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合作探究、拓展迁移、课堂小结等。
实行个人划分任务原则,我们每个人负责一周的备课,为了设计好导学案,组内的每一位老师都是绞尽脑汁,仔细认真的设计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一个知识点,力争呈现给学生的是最完善的设计。
三、导学案的具体使用
1、指导课前预习:每节课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前的预习活动中有的放矢,学生有了清晰的思路,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有所了解,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学习活动。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2、课堂引导探究: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把本节课要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说明,按照具体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学生针对主要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或者分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圆满完成问题的解决。可以适当开展各种竞赛,让须生在愉悦、进取、力争上游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的回答以鼓励为主,允许学生创新思维,大胆质疑,给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
3、作业的布置:作业要求巩固课堂学习内容之外,还要为下一单元的导学案做充分的准备。让课堂的内容能够有序的联结起来,便于学生梳理知识。
四、有待商榷和改进的地方
1、在导学的过程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显得有些流于形式,学法指导太空,应该把学法指导渗透到各个环节当中去。
2、由于时间的关系,有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忽视了导学步骤,为了增大课堂容量,就忽视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3、导学案不能做统一标准要求,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我认为语文学科的导学案的设计更应该突出人文特色,让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有魅力。
4、应该努力做好课堂反馈,让每一堂课遗留下来的问题即使解决,做好巩固与衔接。
总之,我认为导学案的使用规范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有一定的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要经历不断的更新与完善,我想在今后的不断摸索与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设计出更科学、更实用的导学案,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第二篇:导学案怎么设计
导学案怎么设计
苏武乡新河中学 段开平
一、导学案概念
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一节课教学知识的特点、教学目的,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集教案、学案、笔记、达标测评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教学合一”的载体。
二、编制导学案的目的
1.方便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创设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课堂动态生成情境; 3.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有效结合; 4.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5.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学习的分层次和个体化。
三、导学案的编制
(一)编制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必须立足于学生如何学,要做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导学性原则。“导”就是指导、引导;“学”不是讲,也不是教,是以学生学为根本要求;“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导学案的编写要突出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味做练习,要通过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问题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安排,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3.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内容由易到难,分层探究,有序引导,逐步生成,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对教材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所以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导学简单化”。
4.层次性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导学案编制的基本要求
1.吃透教材打基础。编制导学案前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要求,提炼知识脉络,把握重点、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拓展提升点,找准关键,研究学法,探寻规律,深挖感情因素,为导学案的编写打好基础。
2.“二度创作”有提升。对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参考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好教材,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和“二度创作”,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同时尽量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导学和探究的问题能引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3.紧扣目标抓落实。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有适宜的学习目标。整个导学案必 须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所有的导学环节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都必须和学习目标相对应,为目标的达成服务。
4.分层学习差异。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即把知识转化为导学问题、探究问题,把问题按阶梯式由易到难呈现出来。设计问题要本着以下要求:
(1)设计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2)设计的问题不宜过多和细碎;
(3)设计的问题应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并思考;(4)设计的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5)设计的问题所用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多用“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练一练”等问题情景去设计学习过程,让导学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指导的老师。
通常针对学生层次,可将问题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题”,主要指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力求全体学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文本的基础上全部解决;第二层次为“提升题”或叫“拔高题”,这类题目在知识和能力上都有所提升,力求中等以上程度的学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基础上全部解决;第三层次为“拓展题”,这类题目有更强的综合性和难度,并与生活实践相对接。力求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在利用导学案“独学”基础上能基本解决。在学生对照导学案“独学”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群学”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5.学法指导在其中。导学案不是教案,更不是习题集。它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要体现学习过程的方式方法指导,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如:指导学生如何有效预习;如何整合课内外资源搜集有效信息;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如何进行问题展示;如何进行问题质疑;如何用好纠错本;如何用好双色笔;如何整理学习笔记;如何进行自我反思;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等等。通过学法指导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三)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环节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直接影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展示的效果和课堂教学是否真正达到高效。因此,导学案的编制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业务能力、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综合体现,也是对学科组成员团队合作能力的集中检验,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编写程序、统一基本环节、统一课时容量、统一编写格式。
1.统一编写程序。当周备下周的导学案,每课一案。(1)有两名以上教师任课:先指定主备人,主备人双周轮换。
主备人个人初备,形成初案 → 备课组集体研讨并由主备人修改,形成共案 → 学科主任审核,签字 → 相关任课教师依据本班级学情进行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 → 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存档。
(2)一名教师任课:独立完成 → 学科主任审核 →结合授 课,课后修订,存档。
2.统一基本环节。一般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预测;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自学内容、合作学习内容、展示内容);整理学案;达标测评;学习反思。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设计应体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结合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等合理制定,力求简洁、清晰、准确、全面。
(2)重点及难点预测。对于难点,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真正的难点往往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它往往跟教师的指导、导学案的编制、学生的认知水平等有关,因此教师要做好教学预设和教学反思。
(3)知识链接,指“前挂后连”的知识。具体是指把本节内容融贯于该学科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往所学哪些知识点为本节铺垫,本节为以后的学习做了哪些准备(即助学资料)。
(4)学法指导。要明确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的道理。学法指导不应是单列的导学案的一个环节,而应该体现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掌握学法,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习内容应立足教材注重基础,设计的问题要注意层次性、探究性、挑战性,应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自主学习——学生在自学时要明确自学的目标,与本节 知识有关的知识链接、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及其初步运用。
合作探究——更深一层的问题,是对知识的拓展应用,有一定的综合性,是基础知识的应用和基本能力的提升。一般来讲学生需要组内讨论才能解决或获得基本的思路。
展示提升——展示绝不是对原有知识的重复,而是小组学习遗留的问题展示;是小组学习成果的生成性展示;是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互动性展示。一般展示要体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做题的易错点、知识的拓展延伸点、总结知识的方法和规律、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如学习新发现、新的学习体验、新的感悟生成等。
(6)整理学案。在进行课堂展示后,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对存在的问题和错误进行自查自纠,对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归纳。
(7)达标测评。要体现层次性,探究性,实践性。包括基础达标、能力提升、拓展延伸、实际运用。
(8)自主反思。突出反思点,一般应有知识盘点、易错点整理(也可放在纠错栏里)、心得感悟等。
3.统一课时容量。本着一课一案的要求,导学案的份量要适宜,要符合实际,讲究实效。尤其要精选习题,坚决杜绝“题海”战术。所编制的导学案的容量以学生预习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宜。
4.统一编写格式。(附表1 导学案模板)
四、导学案的使用要求
(一)对学生的要求
1.利用自主学习时间,根据导学案,对照课本进行课前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自主 学习内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拓展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用双色笔做好标记,并做好预习笔记,预习时要实事求是,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
2.使用导学案时要坚持先独学,再对学、群学的方式进行,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课上,学生对导学案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展示、交流质疑,个别重难点老师总结点拨。
3.课堂上要用好双色笔。养成使用双色笔在课本上标注重点内容或使用导学案整理纠错记录的习惯,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写出自主反思。
4.检查的作业为导学案、双色预习笔记和纠错本。也可以将预习笔记、纠错内容设计融入导学案中一并检查。
5.不能过于依赖导学案而忽略了课本。导学案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本的学习而设置的学习方案,是“路线图”,是课本学习的辅助,不能替代课本。
(二)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一般不布置另外书面课外作业,学生根据导学案预习交流,教师深入小组了解学情,进行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
2.课堂上对导学案的使用应本着“以学定教,教者亦学”的原则,灵活使用导学案。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控制,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重在点拨,以点拨代讲,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训练时间。
3.课后,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学反思,针对课堂 教学情况和学生自主反思情况形成错题集。
4.定期巩固复习,有针对地实施“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练习。
5.导学案中达标检测部分,要力求课内独立完成,不准学生讨论及抄袭,教师也不做指导,以此培养学生集中能力,快速、高效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同时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双检验。如果因时间原因,不能课内完成,应对学生提出课后限时完成的要求,并及时上交,进行批改。
6.在导学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应作统一的要求,要允许学困生有差别。
7.导学案要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第三篇:导学案心得体会
导学案心得体会
东坡学校
早早就听过导学案的好处,探讨过关于导学案的一些理念和知识,但那个时候没有实践,所以理解得不是很好。后来,再次接触到关于新课改的东西,我发现导学案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此外,导学案还强调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导学案对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导学案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说实话,来东波学校之前我没有听过导学案,更不知道导学案是什么东西。但是经过学校的培训,到不同的学校听不同的老师用导学案上课,以及网络资源共享,我对导学案有了自己的认识。
导学案就是一种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只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起一个指导的作用,教师通过设计合情、合理的导学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我认为导学案和以往老师教案不同的地方在于,老师的教案重在老师“怎样教”,而导学案则重在学生“怎样学”。
我认为一个好的导学案应该是能够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能够有效地知道学生的课前预习,让学生清楚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重点难点是什么,这样学生预习就会有方向感,而不会盲目,即使想预习,也不知道从何下手,导致预习效率低下;能够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体意识,当他们合作学习的时候,能够学会怎样更好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能够学会怎样用心倾听别人的观点,还敢于在自己的组和其他组意见不统一的时候,提出质疑,培养思辨能力等等。
从自己第一次看到明兰其他学校老师用导学案上课时候的一头雾水,我头脑中关于导学案上课的方式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但我仍然觉得自己还不能很好地用导学案上课。
首先,听了几位老师导学案课堂之后,我的第一感受就是:他们的学生配合很好,讲起话来,丝毫没有害羞和怯场,反而争着展示。其次,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从班级到小组,并且他们很好的实施了奖励和小组升级的方案。最后,那些老师虽然上课的时候看起来很轻松,但是课前肯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做准备:不仅要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还要参考很多资料,搜索很多资料,然后选出适合自己学生的能力水平的练习题和问题,而这些问题和练习题都应该要有层次,要有基础的,还要有拓展的,这样学生就能进行分层探究,每个层级的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其次,不管是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或者教学方式,都会有利有弊。我尝试完全用导学案上课,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有很多困惑。的确,导学案主张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好的学生或许会因为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而越来越有学习的积极性,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火上浇油,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上课很细致的讲解,他们都未必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何况自主学习了和展示交流了,我担心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而怎样才能做到既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我目前没有好的方法。
另外,导学案提倡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后进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关于小组合作交流的这种方式,在我所教的一年级,我采用这种方式上课时,学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活跃,基本上不能采取这种方式,因为平时上课的时候,只要稍微有同桌或者同伴互相交流的环节,他们会在这个时候表现得特别“活跃”,如果采取导学案这种大范围的合作交流方式,我没有足够的信心掌控他们的“活跃”。
我认为,如果真的要实施导学案,也不能从一开始就希望达到高效课堂效果,看上去好像很容易学,但实际上在操作过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细节问题,我并没有看到,也没有学到,比如每节课都会有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这些学生是怎样安排的,是每个小组轮着来,还是老师指定;比如小组长具体是怎样培训的等等。
真正在导学案教学过程和小组组建过程中真正起作用的细节东西,而这些,都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实践和摸索不断完善和改进的。
我认为使用导学案上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应该太急于求成,而应该一步一步扎实地实施和推进,导学案的核心理念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能不能先教会学生怎样高效率的预习,然后当他们熟悉预习之后,再让学生尝试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上课,最后再尝试让学生进行讲课?
以上就是我这次对导学案学习的心得体会。
第四篇:导学案心得体会
导学案心得体会
方屯中学 武新富 光阴荏苒,转眼两年的历史教学生涯过去了。我校教学导学案已经铺开两年了,我校自实施导学案教学以后教学面貌焕然一新,它是以建构校园“和谐”为指导思想,以集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为一体的学习方案。课前学生自发预习、课内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思考、讨论,课后巩固延伸拓展,整个学习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有成功,也有过失败。在这里,把自己在导学案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成功的经验记录下来,与广大历史教师共飨。
一、使用“导学案”,让教师们教得有效。
实践证明,“导学案”教案的设计从开始写导入到教学的全过程,都要花费教师很多的精力,但也比平时教师们在备课上写教案要好得多,因为平时写教案流于形式,很多教师的备课变成了只是应付领导检查的文件,而没有真正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况且也只是在教师的“教”上下功夫,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现在“导学案”的就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虽然增加了教师在备课上的压力,也需要教师设计导学案时要自己先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要求更为严格,但它更为有效,这种做法是体现了“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啊!
同时使用“导学案”,学生在学习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减少了学习活动中的很多无效环节,节约了时间,让学习时间变得更为丰盈。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学生的学习——课前的预习,课内的汇报、交流都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无可依靠,找不到出路。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学案”中的要求、内容展开课前预习,课内汇报、交流,学习效率大大增强,基础知识梳理部分学生能在预习时自己就解决大半,学生预习时存在的问题通过课堂探讨,小组合作时、或教师为他们解惑,并且为拓展能力,合作探究争取了时间。
二、使用“导学案”,让学生学得愉快 原先的历史教学,虽然上课前教师都让学生预习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可由于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习不得法,不知如何下手,预习总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课堂上发言的同学寥寥无几,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导学案”的使用,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了学习效率。预习时,依据“学案”展开学习,有了指挥棒,知道预习哪些方面的内容;交流汇报时,也知道怎样谈、谈什么,你一言,他一语,学生针对一个问题有了不同的想法、观点,课堂上各抒已见,问题解决了教材学透了,你竞争的氛围创设起来,小组合作使学生凝聚力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三、及时练习,当堂巩固。
学生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一说就懂,一学就会,一走就忘”。意思就是说老师在时什么都会,老师一离开教室,讲的东西也跟着老师走了。这不是因为老师没讲透,而是学生却缺少相关的巩固练习。知识是需要反复练习,加强理解的。特别是我们的历史,有的用法是需要反复举例,才能加深记忆。教学案的大容量就是为这一点而设计的,而且上面的习题都是教师精挑细选出来的。真正的做到了精讲精练。
四、教后反思,精益求精。
一堂课下来,对于预计的教学效果,教师哪些地方做到了甚至更好。存在哪些不足之处,都是值得坐下来好好反思的。哪些好的经验要整理下来,可以推广,让大家共同学习。而不足之处更要好好想想,错在了哪里?为什么?或者在教学中存在不足?怎样处理才会更好呢? 要给每堂课一个小结。这样才是一次完整的历史教学。
五、使用“导学案”,让学生考得满意
使用“导学案”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在学习中通过基础知识的梳理、问题探究,培养了学生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每次月考的成绩都不同程度提高,增强学生的信心。
六、导学案设计的反思
教师设计好导学案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导学案可以为学生学习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忽视导学案,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上南辕北辙,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所以教师设计导学案务必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在“备教材”上做足文章
导学案的核心内容是怎样“学教材”,教材作为“教”和“学”的中介,是导学案的核心内容,要着重解决好这几个问题:①明确学习目标、任务和要求;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③注重研究难点和突破重点;④明确教材体系和内容主次;⑤设计合理的达标练习和随堂延伸。
2.在“备学生”上下功夫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分析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需要、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特点、生活经验、个性差异、认识规律等。导学案设计最忌讳的就是不问对象,“对牛弹琴”者本身就是不高明的。
3.查阅资料和汲取教学经验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认真查阅与本节教学有关的资料,包括网络资料,编写导学案可以事半功倍,但要注意的是,不要简单的采取“拿来主义”,要对所收集的材料善于舍取,材料不再多,而在于精妙与恰当。
4.设计学习过程
这是导学案的主体部分,也是教师耗费精力最多的部分,虽然不同课型课堂学习的步骤不同,但一般包括:①导入环节:开场白或开场活动、故事;②预习热身环节:自主学习;③学习展示环节:合作探究;④巩固练习环节:当堂达标;⑤结语环节:反馈、反思。
5.在“备练习”上精心设计,有的放矢
达标练习是导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紧密围绕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做到有的放矢,注重方式的灵活多样。忌练习题量偏大,忌题型单调、缺乏层次,忌只练不纠正这一错误做法。鉴于此,教师在实施导学案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学生做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及时获取练习的反馈信息。②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并讲解。③对练习中的学困生要个别辅导。
6.在“备作业”上精心挑选,难易适中
布置课外作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要适量,作业的重点应针对学生易错、易忽视的教学重点内容,作业要适度,要有层次性,做到难易适中。
7.导学反馈、反思
一个好的导学案既要体现对学习过程的良好预见,又要体现对学习过程的深刻反思。这一环节看上去不是导学案本身的内容,但它是完善这一轮导学案及做好下一轮导学案的重要衔接,不可忽视。
新课程提出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要求导学案设计应面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实际、生活经验等,只有去大胆实践、努力探索、积极创新、勇于改革,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焕发勃勃生机,才能真正体验新课程改革带给我们的快乐。
总之,以上是我在实施历史导学案时进行的一些反思。设计好导学案务必要努力做到“三常”:“常钻研”,“常修改”,“常补充”。尤其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要求教师必须像蜜蜂酿蜜一样,不辞辛苦,不断往返于课堂和知识海洋,从中汲取、储存、输送“蜜”源。当然,在使用导学案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些新的困惑和问题。只要我们坚定地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坚持不懈地进行改革,解放思想,不保守;求真务实,不花哨;面对困难,不回避;逐步完善。只有这样,教师讲课时才能做到左右逢源,条理清晰,游刃有余。学生才能快乐轻松,触类旁通,心神领会,才能真正做到教师的诲人不倦,学生的学而不厌。
第五篇:学案导学心得体会
学案导学心得体会
曹兴菊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课堂,是学生自我关照、自我修正、自我成长的地方,而非教师表演的舞台。”我觉得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标的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学法上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此,我们在教学中指定了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达标”为目标的教学策略,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真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学案的形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案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件非常有效的工具,那么要想完成一篇好的学案,准备与形成的过程就显得至关重要。
从学科的角度来记,语文学科的特点是知识点繁杂,涉及的知识面广。所以只凭一位老师的备课来准备学案的话,可能很难做到既全面准确又提升扩展,所以我们采用了以下方式来形成学案,以期取得较好的效果。
首先是个人备课(在此过程中,每位教师都依据相关材料进行充分的个人备课,体现教师的个性特点)。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集备交流(在集备交流过程中,由中心发言人对知识点进行概述,再由各位老师进行个性化的补充交流,资源共享,最后选择最重要的知识点、最优秀的切入角度,最有效的拓展训练,作为学案内容,并形成电子稿。在电子稿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交流讨论,查找不足进行修改,补充更好的内容充实学案,最后形成我们使用的学案成稿。
有了精心构思的学案,只是相当与战士有了武器,如何用好这些武器,使学案最大限度的发挥好应有的作用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
二、学案的使用
1、课前下发学案,指导学生根据学案的提示明确本课的目标。
2、教师利用“复习巩固”部分的内容,考查上一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便于发现学生的薄弱点,然后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3、学生自渎“引导启发”部分,为学习语文做好知识、方法的准备,教师有针对性的补充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等内容启发学生拓展思维,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重、难点突破部分。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
5、通过达标检测环节,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完成学案上相应的题目,进一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也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6、课外拓展,教师根据课堂内容布置作业,可以是教材内容的深入思考,也可以是换一个角度对教材重新认识;可以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发展,也可以是课外内容的补充拓展,也可以安排预习下一课或推荐优秀的相关文章供学生课外阅读。
三、成长与蜕变
对我们来说学案的使用并不是一开始就得心应手的,在我们使用学案的最初阶段,我们同样是非常精心,认真的准备学案,但在使用过程中却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总是想把更多的知识“填”入学案,总是想通过学案“灌”给学生更多的知识,结果发现适得其反。因此我们及时改变,由原本的灌输改为精选,收到了较好效果。
2、在古文教学中我们为了给学生呈现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曾试着将整课的文言知识进行归结,引导学生依据本节内容进行对号入座的查找,结果发现学生手忙脚乱、疲于应付,没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我们针对这一现象及时反思,调整策略,以节为单位进行知识梳理,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大大提升,现在学生已非常熟悉并适应这样的形式,能够得心应手的依据学案进行自学和复习。
3、在学案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依据学案学生已能较好的解决课内重点,难点知识,但有时固定的模式与体系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所以我们又根据课文内容对知识进行拓展,迁移,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对课内知识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思考。
四、思考与感受
1、学案较好的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辨证统一,体现了学科知识教学和进行能力培养的辨证统一。简言之,就是对于做学案的人—教师和用学案的人—学生来说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教师制作学案的过程,就是精心备课的过程,是完善自己教学设计、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的过程。
学生通过学案导学,掌握了重点知识,培养了思维能力,实现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讲练结合,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传统教学对知识只是过目,过耳,而没有用心,动笔,那知识就无法落实,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学案就很好的弥补了这种不足,通过学案可以使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检测和反馈,讲练结合,将重点、难点知识落到实处,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通过使用学案,我们认识到教师不应“授人以鱼”而应“授人以渔”;不是奉送真理而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学案不仅是学生“导学”的老师,更是学生复习的宝典,同时我们也会通过教学实践,完善学案,用好学案,使学生由学会上升为会学,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